人教版数学七下10.2《直方图》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2《直方图》教学设计2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2《直方图》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2《直方图》是学生在掌握了条形图、折线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统计图的一种。
直方图能够清晰地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让学生对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有更直观的认识。
本节内容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体会直方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图、折线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对统计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绘制直方图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频率分布的理解、组距的确定、数据的整理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直方图的原理,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绘制直方图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直方图的概念、特点及绘制方法,能够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直方图的概念、特点及绘制方法。
2.难点:对频率分布的理解,组距的确定,数据的整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直方图,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直方图的原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PPT、直方图模板、数据资料。
2.学生准备:笔记本、尺子、铅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直方图,如调查某校七年级某班学生的身高分布情况,让学生观察直方图,总结身高分布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直方图的概念、特点及绘制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频率分布、组距等概念。
同时,教师演示如何利用直方图模板绘制直方图,让学生初步掌握绘制方法。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2《直方图》教学设计3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2《直方图》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2《直方图》是学生在学习了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直方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
本节内容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直方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背景,设计了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统计图的基本知识,对条形图、折线图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直方图作为一种新的统计图形式,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直方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直方图的概念、特点和绘制方法,能够根据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形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直方图的概念、特点和绘制方法。
2.难点:如何根据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形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感受直方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动手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绘制直方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互相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实例数据、直方图绘制工具。
2.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合作小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调查学校七年级学生的身高,引入直方图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调查数据,引导学生观察数据的特点,然后利用直方图绘制工具,生成直方图。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直方图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如何根据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形式?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绘制不同统计图,包括条形图、折线图和直方图。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10.2直方图 教案设计
【师生活动】
1、教师出示情境引入问题,放手让学生去大胆的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
预设:方法一:排队(麻烦,工作量大)
方法二:输入电脑排序(如果没有电脑呢?)
2、引出新课: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一种新的工具来解决这个问题,请看学习目标;
【自学质疑、合作探究】(二检)
【师生活动】
1、出示自学探究一,学生独立进行自学(做好要求,边看书,边勾画),解决屏幕上的问题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数学
制定日期
课型
新课
课题
10.2直方图
主备人
执教人
使用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频数分布直方图;掌握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基本步骤;
2、能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整理数据、分析数据;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利用直方图分析数据的方法,同时用直方图解决其他的分析数据类的生活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直方图与条形图的区别:条形图是间隔的,直方图是连续的。条形图表示的是某一个量的多少,而直方图表示的是某一组量的多少。
5、独立完成跟踪检测
【班级交流、释疑升华】
【跟踪检测释疑】
【4】不低于201元包括哪几个长方形?
若是不低于51呢?
【6】分组公式中的组数=(最大值-最小值)/组距
【9】数据分类原则:不重不漏
不全直方图后要在长方形的上方标上数据
【课堂小结、形成体系】(三检)
师:大胆起来说说你有哪些收获?
【实战演练、当堂达标】(四检)
回顾三种描述数据的方法,为下面的额引课和继续探究做好铺垫,尤其为对比直方图和条形图的异同点做好铺垫
情境设置,让学生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0.2《直方图》教学设计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直方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的特点和现实意义,了解组数、组距和频数布表的概念,能够读出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中所包含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特征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与读图能力,树立正确的统计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统计图表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据分析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的特点,能够从直方图中读出有关信息三、教学难点:直方图与条形图的区别和尝试绘制直方图四、学情分析:直方图在小学中的两个学段没有接触,是本学段需要研究的新问题。
在本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会用相应的方法来整理数据。
本节与条形图的知识紧密相关又有所不同,可以看做是条形图基础上的新的发展。
同时,本节课起着第一节---认识统计图表和第二节——用数据描述统计图表之间的桥梁作用,通过本节课对第一节进行复习整理。
五、策略方法创设情景——抽象问题——探究新知——解释应用与拓展六、学习方式亲身经历,亲身观察,大胆想象,展开交流,动手操作七、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八、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一直到第二天的中午才定下导入的方式,开始设计了这么几种导入方式:(1)直接出示课本中的问题,有几个是按照这个导入的,感觉太平淡;(2)有的教师提议用测量脉搏的方式,然后当场统计,有气氛,但费时,有点乱,况且本节课的重点不在于统计,所以显得有点低效,(3)出示一组身高,就说是上课班级学生的身高数据,不可信,做完调查再出示,也显得平淡,早知道引不起兴趣。
(4)现在的导入。
【看讲课的录像片断】创设情景,导入课题师:上新课之前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来自东营,图中的这所学校就是我所在的学校,我姓刘,大家可以叫我刘老师,今天,由我和同学们上一节数学课。
【出示】,好,大家先来看一组照片,这些都是我的学生,非常活泼可爱,也是上八年级,听说我来讲课,他们很高兴,特意照了些照片,让我带给你们,向你们问好,并欢迎你们以后到东营去做客。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 10.2 直方图教案
10.2直方图这节主要研究频数直方图,直方图是本学段学生学习的一种新的统计图,用直方图可以直观展示数据的分布状态,用于对总体的分布特征进行推断,因此直方图的绘制是否合理、准确,直接对数据分析造成影响。
1.理解频数的概念.2.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意义和作用,并会画相应的频数分布直方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能根据相应的频数分布直方图绘制频数分布折线图.重点: 1.学会确定数据的组数与组距,•进而列出频数分布表并能画出相应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2.对学生整理、表示、处理数据能力的进一步培养.难点:通过探讨学习,使学生学会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教学内容师生互动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讨论了抽样调查收集数据时应注意的问题:样本应具备代表性和广泛性;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数据统计中的新概念──频数,同时也将认识另一种常用来描述数据的统计图──直方图,大家准备好了吗?师:小华调查了八(3)班50位同学所喜欢的A、B、C、D•四种品牌运动鞋的人数,结果如下:C CD B D C A A A DC C B B C A A B C CD D D B B C C C D AB BCD D D B B A AC CD A B B A C D D你能很快判断出该班同学最喜欢哪种品牌的运动鞋吗?生:不能,这些数据没有经过统计、整理,一眼很难看出该班同学最喜欢哪种品牌的运动鞋.师:你认为小华的数据表示方式好不好?你能设计出一个比较好的表示方式吗?生:不好,必须把表中的A、B、C、D分别数出来,并用图表的形式表示出来.引导学生进行本节课的学习.师:正是如此,我们需要整理出A、B、C、D出现的次数,而我们称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频数,那它们的频数分别是多少呢?生:A的频数是10,B的频数是12,C的频数是15,D的频数是13.答:该班同学最喜欢C种品牌的运动鞋).师:认识了频数之后,我们接下来学习另一种统计图──频数分布直方图.推进新课一、出示问题,探索新知师:出示课本问题4,我们如何选择才能使参赛的选手身高比较整齐呢?生:需要知道各个数据的分布情况才行.师: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本介绍的方法,探索出具体方法,然后展示你的成果,遇到问题可以小组交流.(学生展开自学、交流,体会组距和组数的确定以及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制作,教师参与其中,并做好巡视指导.)二、学生活动,探讨交流,成果展示绘制连续型统计量的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是:(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也称极差),确定统计量的范围.本题最大值是172,最小值是149•,•它们的差是23•,•说明身高的变化范围是23cm.(2)决定组距和组数.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应越多.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通常按照数据的多少分成5~12组,在实际分组时,往往要有一个尝试的过程,最后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组数.本题按等距处理,从最小值开始,以3cm为组距,可分为8组.(组数和组距没有固定的标准,要凭借经验和具体问题来决定.)(3)确定分点.师生共同作图,并得出结论。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说课稿 10.2 第2课时《直方图》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10.2 第2课时《直方图》一. 教材分析《直方图》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0.2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直方图的概念,掌握绘制直方图的方法,以及能够通过直方图分析数据的分布特征。
学生在学习了条形图、折线图的基础上,学习直方图,是对数据可视化的一种深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图、折线图的基本知识,对于数据的初步处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数据的深入分析,尤其是通过图形来分析数据的分布特征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条形图、折线图向直方图的过渡,让学生理解直方图的优势,以及如何通过直方图来分析数据。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直方图的概念,掌握绘制直方图的方法,学会通过直方图来分析数据的分布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数据分析、处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直方图的概念,绘制直方图的方法,通过直方图分析数据的分布特征。
2.教学难点:理解直方图的绘制方法,以及如何通过直方图来分析数据的分布特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直方图的绘制过程,以及数据分析的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条形图、折线图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分布特征?从而引出直方图的概念。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直方图的定义,掌握绘制直方图的方法。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绘制直方图的心得,以及如何通过直方图来分析数据的分布特征。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讲解,强调直方图的优势,以及如何通过直方图来分析数据。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2.2《直方图(2)》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2.2《直方图(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直方图(2)》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第二节的一部分,主要内容是直方图的绘制和应用。
本节课通过实例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绘制直方图的方法,并能运用直方图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图、折线图等基本图表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图表绘制和分析能力。
但是,对于直方图的绘制和应用,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直方图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加深对直方图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直方图的绘制方法,能运用直方图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直方图的绘制方法。
2.难点: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直方图,以及如何运用直方图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直方图的概念,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直方图。
2.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直方图的绘制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绘制直方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直方图的教学课件,包括实例、动画、练习等。
2.教学素材:收集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直方图解决。
3.直方图绘制软件:准备直方图绘制软件,方便学生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调查学校七年级学生的身高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图表表示这些数据。
通过分析条形图、折线图等图表的局限性,引出直方图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直方图进行分析。
如:某地区居民的年龄分布情况、某商品的质量分布情况等。
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直方图的概念,并学会绘制直方图。
七年级数学下册 10.2 直方图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所以身高在158155〈≤x ,161158〈≤x ,164161〈≤x 三个组的人数共有12+19+10=41(人),应次可以从身高在155∽164cm (不含164cm )的学生中选队员。
以上三个步骤也对这63个数据进行了整理,通过这样的整理,也选出了比较合适的队员。
思考:上面对数据分组时,组距取3,把数据分成8个组。
如果组距取2或4,那么数据分成几个组?这样做能否选出身高比较整齐的队员? 小结:三种分组方法都可以,都可以挑选出身高比较整齐的40名队员.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为了更直观形象地看出频数分布的情况,可以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学生自己动手分数据学生自主解答,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分组解答,师提问师生共同归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归纳的能力师生共同归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小长方形的宽是组距(2)小长方形的高是频数与组距的比值(3)小长方形的面积=组距×(频数÷组距)=频数画等距分组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时,为画图与看图方便,通常直接用小长方形的高表示频数.总结:制作频数直方图大致步骤是什么?(1)找出所给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求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确定统计量的X围.(2)确定组数和组距并进行分组.(数据个数在100以内,一般分5至12组)(3)统计每组中数据的频数.(4)根据分组和频数,绘制频数直方图例:为了考察某种大麦穗长的分布情况,在一块实验田里抽取了100个麦穗,量得它们的长度如下表(单位:cm)学生自主解答,老师巡视指导通过例题的解答,让学生真正掌握直方图,同时培养学生变相思考问题的能力。
列出样本的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解:(1)计算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在样本数据中,最大值是7.4,最小值是4.0,它们的差是: 7.4-4.0=3.4(cm)(2)决定组距和组数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3.4 cm,若取组距为0.3 cm,那么由于所以可以分成12组,组数合适,于是取组距为0.3 cm,组数为12.(3)(决定分点)列频数分布表(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从表和图中可以看出,麦穗长度大部分落在5.2 cm至7.0 cm≤≤≤≤≤≤x<7.6X围内的麦穗个数很少,总共有7个.巩固提升1.为绘制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首先要算出这组数据的变动X围,即是指数据的( )A.最大值 B.最小值C.个数 D.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答案:D2.(某某中考)一次数学测试后,某班40名学生的成绩被分为5组,第1~4组的频数分别为12,10,6,8,则第5组的频率是( )A.0.1 B.0.2 C答案:A3.(某某中考)下图是某班45名同学爱心捐款额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每组含前一个边界值,不含后一个边界值),则捐款人数最多的一组是( ) 学生自主解答,教师讲解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10.2(直方图)的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10.2(直方图)的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直方图。
2.了解直方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3.初步会用直方图来描述数据分布情况。
4.能从直方图中获取有关停息,并能正确回答相关问题。
能力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用直方图来描述数据,体会数据,体会数据在生活中的作用。
理解直方图的特点。
2.让学生捕捉生活中数据信息,能从直方图中获取有关信息,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看法。
二、重点:初步会用直方图来描述数据。
三、难点:理解直方图特点,根据直方图提供的信息,做出合理的判断,并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看法。
四、学法:看法、看图表,讨论、分析、归纳、练习
五、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同学们,在前面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三种统计图?
答: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
除了已学过的这三种统计图外,是否还有其他统计图?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直方图》。
2、自主学习:
读一读:书P163问题4.并完成下列任务:
1)设计统计表,并填写有关数据。
2)把学生的身高按范围分成8组,两组的两端点的差都是23。
3)什么叫组数、组距和频数分布表?
书164,表10。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0.2 直方图
10.2 直方图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描述数据的另一种统计图——直方图.2.通过事例掌握用直方图的几个重要步骤,理解组距、频数、频数分布的意义,能绘制频数分布图.【过程与方法】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体会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特点,感受统计图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图的能力以及用数据说话的习惯.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制作.【教学难点】如何确定组数和组距.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145~P149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七年级五班20名女生的身高如下(单位:cm):153156152158156160163145152153162153165150157 153158157158158(1)请你在表中填出身高在以下各个范围的频数、频率;(2)(3)身高在________范围最多.解:(1)填表如下:(2)3102.某同学统计了家中10月份的长途电话清单,并按通话时间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平时分布直方图(每组数据含左端点值,不含右端点值).(1)该同学家这个月一共打了多少次长途电话?(2)通话时间不足10分钟的有多少次?(3)哪个时间范围内的通话次数最多?哪个时间范围内的通话次数最少?解:(1)25+18+8+10+16=77,即该同学家这个月一共打了77次长途电话.(2)通话时间不足10分钟的有25+18=43(次).(3)1~5分钟范围内的通话次数最多,10~15分钟范围内的通话次数最少.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一)对数据进行整理【例1】(教材P145问题)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收集到了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如下:【互动探索】(引导学生思考)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需要知道数据的分布情况: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多,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少,因此得对这些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整理.【解答】略(二)对数据分组整理的步骤 ①计算最大与最小值的差.最大值-最小值=172-149=23(cm),这说明身高的变化范围是23 cm. ②决定组距和组数.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个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称为组距.例如:第一组从149~152,这时152-149=3,则组距就是3.那么将所有数据分为多少组可以用公式:最大值-最小值组距=组数.如:最大值-最小值组距=172-1493=233=723,则可将这组数据分为8组.注意:组距和组数没有固定的标准,要根据具体问题来决定,分组数的多少原则上按照:100个数据以内分为5~12组较为恰当.③列频数分布表.(频数: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每个小组内数据的个数(频数)在各个小组的分布状况用表格表示出来就是频数分布表.如:对上述数据列频数分布就得到频数分布表.【教师点拨】划记也可以写成频数累计.你能不能用更直观形象的方法来表示频数分布的情况呢? ④画频数分布直方图.所以身高在155≤x<158,158≤x<161,161≤x<164三个组的人数最多,共有12+19+10=41(人),因此可以从身高在155~164 cm(不含164 cm)的学生中选队员.以上四个步骤也对这63个数据进行了整理,通过这样的整理,选出了比较合适的队员.(三)频数折线图方法:(1)取直方图上每一个长方形上边的中点;(2)在横轴上直方图的左右取两个频数为0的点,它们分别与直方图左右相距半个组距;(3)将所取的这些点用线段依次连结起来.【例2】幻灯片出示教材P148例题.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某中学为了了解学生每周在校体育锻炼时间,在本校随机抽取了若干名学生进行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绘制了以下不完整的统计图表,请根据图表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表中的a=______,b=______;(2)请将频数分布直方图补全;(3)若该校共有1200名学生,试估计全校每周在校参加体育锻炼时间至少有4小时的学生约为多少名.解:(1)60.2(2)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3)估计全校每周在校参加体育锻炼时间至少有4小时的学生约为1200×(0.15+0.2+0.3)=780(名).活动3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为增加环保意识,某社区计划开展一次“减碳环保,减少用车时间”的宣传活动,对部分家庭五月份的平均每天用车时间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并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抽样调查了多少个家庭?(2)将图1中的频数分布直方图补充完整;(3)求用车时间在1~1.5小时的部分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4)若该社区有车家庭有1600个,请你估计该社区用车时间不超过1.5小时的约有多少个家庭.图1图2【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1)根据用车时间在1.5小时到2小时的30个家庭在扇形统计图中对应的圆心角是54°可求出样本容量;(2)算出各个时间段的家庭人数后可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3)先算出用车时间在1~1.5小时家庭数所占百分比,再求其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4)用样本估计总体.【解答】(1)由频数分布直方图可知用车时间在1.5~2小时的家庭数为30个,由扇形统计图知其圆心角为54°,所以30÷54360=200(个),即本次调查了200个家庭.(2)由扇形统计图知用车时间在0.5~1小时的家庭数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08°, 所以用车时间在0.5~1小时的家庭数为200×108360=60(个).所以用车时间在2~2.5小时的家庭数为200-90-30-60=20(个). 补全后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3)因为用车时间在1~1.5小时的家庭数为90个,所以其对应的扇形圆心角为90200×360°=162°.即用车时间在1~1.5小时的部分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为162°. (4)90+60200×1600=1200(个).即该社区用车时间不超过1.5小时的约有1200个家庭.【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题层次较多,结构复杂,包含的信息量大,且互相交错,所以弄懂每组信息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方法⎩⎪⎨⎪⎧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决定组距与组数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步直方图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10.2 直方图(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初一数学同步备课(人教版)
10.2 直方图(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初一数学同步备课(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直方图的概念和特点;2.能够根据给定数据绘制简单的直方图;3.掌握统计直方图中各个结构的含义;4.进行直方图的读取和分析。
二、教学重点1.直方图的绘制;2.直方图的数据分析。
三、教学内容1.直方图的定义和特点;2.直方图的绘制方法;3.直方图的数据分析。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直尺、集中频率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5分钟)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顾频数分布表的概念和绘制方法,为今天的学习做铺垫。
2. 概念讲解(10分钟)1.运用举例的方式,介绍直方图的定义和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直方图与频数分布表之间的联系,解释直方图的作用。
3. 直方图的绘制(30分钟)1.教师通过实际例子,向学生展示绘制直方图的步骤与方法。
2.学生根据教师指导,模仿绘制直方图的方法,完成指定题目的绘图。
3.学生互相交流和比较作图结果,并进行纠正和完善。
4. 直方图的数据分析(20分钟)1.教师通过解读直方图的示例,引导学生理解直方图中各个结构的含义。
2.学生就给定的直方图,回答相关问题,进行数据分析。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直方图的数据分析方法和技巧。
5. 拓展与应用(10分钟)1.学生通过课本上的例题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2.学生自主搜索相关实例,在家庭作业中尝试绘制并分析直方图。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反思与点评。
六、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2.搜索相关实例,绘制并分析直方图。
七、板书设计# 直方图(教学设计)## 1. 直方图的定义和特点- 特点1- 特点2- 特点3## 2. 直方图的绘制1. 步骤12. 步骤23. 步骤3## 3. 直方图的数据分析- 结构1:含义1- 结构2:含义2- 结构3:含义3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紧密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实例的引入和互动式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教案 10.2《直方图》第1课时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0.2《直方图》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0.2节《直方图》是统计学的一个基本概念。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直方图的定义、性质和绘制方法,通过直方图能更好地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直方图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统计学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统计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等。
但对于直方图的概念和绘制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具体的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直方图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直方图的定义和性质,能读懂直方图所表达的信息。
2.学会绘制直方图,掌握绘制直方图的基本方法。
3.能运用直方图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据分析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直方图的定义、性质和绘制方法。
2.难点:直方图的绘制方法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例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直方图的知识。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运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绘制直方图,提高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数据,用于导入和练习。
2.准备直方图的绘制工具,如尺子、铅笔等。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调查同学们的身高,引入直方图的概念。
展示一张身高的直方图,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直方图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讲解直方图的定义、性质和绘制方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直方图是如何表示数据的分布情况的。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根据给定的数据绘制直方图。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直方图的知识。
如根据直方图回答问题,或根据问题绘制直方图等。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直方图来判断数据的分布情况?如何选择合适的组距和组数?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直方图的意义和作用。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0.2《 直方图》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0.2《直方图》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10.2节《直方图》是统计学的一部分,主要介绍直方图的概念、性质和绘制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直方图的构成原理,掌握绘制直方图的基本步骤,并能运用直方图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安排合理,由浅入深,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他们对数据有一定的认识,但直方图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直观感受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直方图的特点和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直方图的概念、性质和绘制方法,能运用直方图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度,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直方图的概念、性质和绘制方法。
2.难点:直方图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直方图的实际意义。
2.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共同探究直方图的绘制方法。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绘制直方图,提高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PPT、直方图模板、实物道具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尺子、铅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调查班级同学的身高,引入直方图的概念。
展示一张身高分布的直方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直方图的定义、性质和绘制步骤。
通过PPT展示直方图的绘制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直方图的构成。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组数据,根据所学方法绘制直方图。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直方图有哪些特点?如何通过直方图分析数据?让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方图》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一)内容:直方图
(二)内容解析
这节课使学生了解描述数据的另一种统计图——直方图.用直方图可以直观展示数据在某一区域的分布状态,用于对总体的分布特征进行推断,直方图的绘制是否合理、准确,直接对数据分析造成影响,要画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图,首先要获取这组数据的频数分布表,其次要选取恰当的组数与组距.
在统计中,用来描述数据特征的统计图,除了直方图,通常还有条形图、折线图等,将直方图与比较类似的条形图进行比较,有助于对直方图特点及适用范围的认识.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本节课的重点:正确地画出一组数据的频数直方图.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一)教学目标
认识直方图,能画直方图。
(二)目标解析
达到目标的标志是:给定一组数据,学生会合理地确定组距与组数,会制作频数分布表,会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三、教学问题诊断和分析
本节课采用的是分组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频数分布,利用频数分布规律来解决问题的统计过程,为了得到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需对数据进行分组整理,一组数据分成多少组合适呢?这不仅与数据的多少有关,也与数据本身的特点有关,组数的多少要适中,若组数太多,数据分布会过于分散,若组数太少,数据分布就过于集中,这些都不便于观察数据的分布特征和规律.组数的多少才合适,这就需要学生有一个尝试过程和归纳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决定组距和组数.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1: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你知道怎样选择吗?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要取得这63名同学的身高的数据.
追问:采用什么样的调查方式收集这些数据呢?
问题2:已知63名同学的身高的数据,要挑出身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我们应该怎样整理数据呢?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指出: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需要知道数据分布情况,即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多,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少,因此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整理.
设计意图: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案,了解学生已有的统计知识和经验,利用频数分布确定入选方法,使学生了解用直方图描述数据的意义和作用.
(二)探究新知
问题3:究竟分几组比较合适呢?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提醒:组距和组数没有固定标准,要根据具体问题来
确定,原则上100个数据以内分5~12组较为合适,且组数为正整数。
设计意图:在讨论中使学生理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组数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问题4:组数的多少由什么决定?
师生活动:学生在教师指引下回答:组数多少由组距决定,组距越大,组数就越少,组距越小,组数就越大.
教师直接给出如下对数据分组整理的步骤: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最大值—最小值=172—149=23(cm)
这说明身高变化范围是23cm
(2)决定组距和组数
如组距选为3cm,则组数=(组)合适
(3)列频数分布表
频数: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
每个小组内数据的个数在各小组分布状况用表格表示出来就是频数分布表:如对上述数据整理就得到频数分布表.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教师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并向学生讲解.
①以横轴表示身高,纵轴表示频数与组距的比值,如图:
②小长形面积的意义
小长方的面积,因此,小长方形面积就是反映数据落在
各个小组内的频数大小.
③用等距离分组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在等距离分组中,由于小长方形的面积就是该组的频数,因此在作频数分布图时,小长方形的高完全可以用频数来代替.
(三)初步应用,巩固新知
(1)问题4:学习教材第148页例题
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影出例题数据,学生分小组完成本例题.
解题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分组是否合理,同时注意提醒学生在列频数分布表过程中要认真仔细,不能有任何差错.
学生完成后,同学间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画频数分布图步骤的掌握,以及在统计过程中要严谨,要有耐心.
(2)教材第149页练习。
教师布置练习,将全班同学分成三部分,每一部分同学只完成其中的一个小题,并针对该结果提出自己看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分组不同,对结果的决策看法也会有所差异.
(四)小结与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你能说出绘制直方图的步骤?
(2)直方图和条形图有哪些异同点?
(3)我们还学习了哪些统计图表,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让学生回顾、总结直方图的有关内容。
作业:教科书习题10.2第1、3题。
五、目标检测设计
某生产车间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的个数如下(单位:个):
117 122 124 129 138 107 117 130 122 125 108 131 125
117 122 133 126 122 118 108 110 118 123 126 133 134
120 123 118 112 112 134 127 123 119 113 127 123 127
135 137 114 120 128 124 115 139 128 124 121
请列出这些数据的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估计这50名工人日生产零件个数的分布情况.
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掌握,以及由频数分布直方图获取数据分布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