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精品]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3单元推进政治文明第6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框感受法治进程同步练习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3单元 推进政治文明 第6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2框 弘扬法治精神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3单元 推进政治文明 第6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2框 弘扬法治精神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

弘扬法治精神1.强化对行政权力制约的重点是()A.对行政权力进行科学有效的制约和监督B.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C.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惩治执法腐败现象D.加强对政府内部权力的制约2.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升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举措是()A.完善执法程序B.严格执法C.科学立法D.公正司法3.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牢固树立()观念,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A.有权利就有责任、有权利就有义务B.有权力就有责任、有权力就有义务C.有权力就有责任、有权利就有义务D.有权利就有责任、有权力就有义务4.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依法治理,发挥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高举民族大团结旗帜,依法妥善处置涉及民族、宗教等因素的社会问题。

A.多领域B.多层次多领域C.深层次D.多层次5.健全普法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要加强对普法工作的领导,宣传、文化、教育部门和人民团体要在普法教育中发挥职能作用。

A.政府B.党委和政府C.领导D.党委6.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重要手段是()A.保证公正司法B.社会全面公开政府权力C.政务公开D.行政执法公示制度7.依法保障公民权利,加快完善体现()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害。

A.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B.权力公平、机会公平C.权利公平、规则公平D.权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8.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特点提高法治教育的()A.教育性B.理论性C.实践性D.指导性9.健全落实普法责任制,实行国家机关()的普法责任制。

A.学法、用法B.学法、知法、守法、用法C.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D.谁执法,谁普法10. .下列关于法律的显著特征说法错误的是( )A.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1.2017年9月5日,西安市公安局雁塔分局透露,警方近日成功抓获一名杀人后潜逃十五年的犯罪嫌疑人,等待他的将是正义的审判。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3单元 推进政治文明 第6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1框 感受法治进程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3单元 推进政治文明 第6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1框 感受法治进程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

感受法治进程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包括()A.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B.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C.周到的法律服务体系D.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2.下列哪个原则不是我们在推进依法治国当中应当遵循的原则?()A.坚持人民主体地位B.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D.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3.宪法的作用不包括下列哪一项内容?()A.保障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B.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C.促进了我国人权事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D.详细规定了立法、执法、司法以及守法的具体行为模式4.按照宪法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我国宪法属于()。

A.成文宪法B.不成文宪法C.部分成文、部分不成文宪法D.无法判断5.《依法治国决定》提出,坚持党的领导的地位不包括()。

A.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B.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C.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D.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6.2004年3月5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等许多与人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内容;200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10部法律和有关决定,其中《居民身份证法》、《行政许可法》等,处处体现了为民、便民、利民,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本精神。

上述材料表明()A.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B.我国的人民民主有制度保障C.我国的人民民主有法律保障 D.我国开始重视、尊重和保障人权7.法律渊源即法律的表现形式,()是制定法的首要渊源,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要严格。

A.立法法B.宪法C.经济法D.行政法8.《依法治国决定》中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新举措,其中对完善立法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提出()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

A.推进制度立法B.推进广泛立法C.推进法官立法D.推进科学立法9.政府是法治建设、法律实施的重要主体,加强法治建设,()是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的关键和重点。

【中小学资料】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3单元 推进政治文明 第6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2框 弘扬法治精神教案 北

【中小学资料】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3单元 推进政治文明 第6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2框 弘扬法治精神教案 北

弘扬法治精神教材分析本课《弘扬法治精神》分为科学立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前提、严格执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全民守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础三部分,要求我们知法懂法守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科学立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前提、严格执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全民守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础。

【过程与方法】要求能够理解法律的意义和作用,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在可能违规时调整好自己的不良心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严守规矩的意义,增强规则意识、树立法律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科学立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前提、严格执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全民守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础。

【教学难点】科学立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前提、严格执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全民守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础。

教学过程一、文字引入学生上课要遵守课堂纪律,乘坐公交车要遵守相应的交通法规,外出游玩也要遵守相应的纪律。

除此以外纪律还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哪些方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入今天的课堂。

【设计意图】文字片导入,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科学立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前提1.读案例,请同学们想一想科学立法的重要性?2012年某市出台«主要行业公厕管理服务工作标准»,要求园林、旅游、交通等人员集散场所的公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市民生活活动的影响,每个公厕苍蝿应少于两只。

标准一经技露,随即引发热议。

实际上,这类“施行困难”的“空头规定”并非个案。

近年来,从“工作冲前头、工资拿零头、同工不同酬”到“回家看看虽入法,父母仍难盼儿归”,一些法规虽然初衷良好,但却因操作困难、脱离实际、执行不力等诸多原因成了“僵尸条文”而各受争议。

2.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我们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这是我们取得的重大成就。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1课时正视发展挑战1 教学分析教学重点: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

教学难点:人口问题的本质。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近年来,尽管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但要达到“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大气、水、土壤治理……还有一场场硬仗要打。

中央环保督察、“水十条”“土十条”、史上最严环保法……在已有举措基础上,2018年新亮相的环保税、新扩围的水资源税试点、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等措施,向世界展现中国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无疑将成为今年全国两会关注的焦点。

思考:“还有一场场硬仗要打”给我们什么警示?教师总结:我国还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要直面发展挑战,采取切实措施解决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环保问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发展中的人口问题(一)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1.阅读教材第75-76页“探究与分享”。

2.问题:阅读材料,分析数据,从国民受教育程度看,你认为我国人口文化素质的基本状况如何?对我国经济社会有何影响?3.教师总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

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我国人口状况还呈现出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一系列新的特点。

(二)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1.材料呈现:研究表明,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带来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人口过度集中于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给流入地的资源、环境、住房、交通、劳动力成本等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交通拥堵”“停车难”“房价飞涨”“入园入托难”“垃圾围城”等“大城市病”日益严重,也给流出地带来了人才流失、空巢家庭、留守家庭等社会问题。

2.思考:对人口问题的严峻性,你是怎么认识的?3.师生共同总结:(1)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3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6课 建设美丽中国 第1框 正视发展挑战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3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6课 建设美丽中国 第1框 正视发展挑战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了解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法治教育)第一框正视发展挑战一、政治认同1.培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关爱自然的意识和品质,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理念。

2.认同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增强建设美丽中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态度认同。

二、道德修养践行保护环境的社会公德,做社会的好公民。

三、责任意识1.敬畏自然,具有绿色发展理念,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

2.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的理念,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

教学难点:人口问题的本质。

教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南极气温创新高的相关报道。

教师提问:(1)导致南极气温升高的因素有哪些?(2)根据你的了解,气候变暖会带来哪些问题?学生自由讨论回答。

教师讲述:南极气温上升是全球变暖的一个具体表现,形成因素有很多,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排放的温室气体。

据科学家介绍,气候变暖会使极地动物面临生存危机,数量减少,继而破坏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还会带来海平面的上升,甚至冰川的融化,还会释放一些古老的病毒,等等。

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发展中的挑战。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探究一发展中的人口问题(一)我国人口状况的新的特点活动(阅读教材P75“相关链接”和P75~76“探究与分享”):思考:我国人口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小结: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情。

我国人口状况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如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等。

(二)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材料展示: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带来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人口过度集中于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给流入地的资源、环境、住房、交通、劳动力成本等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2023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1课时正视发展挑战

2023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1课时正视发展挑战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课标链接:1.学习主题:法治教育、国情教育。

2.内容要求:(1)了解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2)知道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3.教学提示:(1)以“建设美丽中国”为议题,探讨个人如何参与环境保护,做维护生态文明的践行者。

(2)以“新梦想,新征程”为议题,结合我国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认识“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抓手和重要标志。

第1课时正视发展挑战◇教学目标◇【政治认同】培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品质。

认同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面对人口、资源和环境现状,树立忧患意识,提升生态文明素养。

【责任意识】认清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客观现状和基本国情,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生活理念。

积极宣传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及有关知识。

能从人口发展规律和我国人口现状的角度,辩证看待人口政策的变化与调整,能阐明人口政策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我国的人口政策以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阅读教材P74“运用你的经验”,思考:这些公益广告涉及生活中哪些主题?读了这些广告,你有什么感受?提示:涉及资源、环境主题。

人类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如果人类不约束自己的行为,受到惩罚的将是人类自身。

教师过渡:当今世界,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使人类面临严峻的挑战。

本课时,我们就来一起探讨《正视发展挑战》。

【新课讲授】一、发展中的人口问题1.阅读材料,思考:材料一2022年11月15日,世界人口达到80亿。

中国和印度仍然是世界上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其数量均超过了10亿,分别占世界总人口的近18%。

预计到2023年,印度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3单元 推进政治文明 第6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2框 弘扬法治精神讲义 北师大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3单元 推进政治文明 第6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2框 弘扬法治精神讲义 北师大版
第六课·建设法治中国
第二站 弘扬法治精神
一、文字引入 学生上课要遵守课堂纪律,乘坐公交车要遵守相应的交 外出游玩也要的课堂。
二、科学立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前提 1.读案例,请同学们想一想科学立法的重要性? 2012年某市出台«主要行业公厕管理服务工作标准», 要求
五、全民守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础 全民守法,就是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
都要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j责。这 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坚持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同时引 民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形成宪法至上、守法光荣 围 。 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 定捍卫者。

四、公正司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保障。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 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 用, 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的破坏作用 。 公正司法 使受到侵害的权利得到保护和救济,使违法犯罪活动受到制 罚,努力让人们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使司 权力干扰,不受金钱、人情、关系干扰。 法律工作者要密切 众识, 规范司法行为,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 开的关注和期待。
六、总结 依法治国, 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 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 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 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3.实践是法律的基础,法律要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因 步推进科学立法、 民主立法, 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 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 拓宽公民 立法途径。
三、严格执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 名人名言:张居正曾经说过:“天
下之事, 不难于立法,而雄于法之必行”。 这句话说明执法的重要性,分析执法的意 义在于什么?
游、交通等人员集散场所的公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市民生 影响, 每个公厕苍蝿应少于两只。标准一经技露,随即引发热议 这类“施行困难”的“空头规定”并非个案。近年来,从“工作 工资拿零头、同工不同酬”到“回家看看虽入法,父母仍难盼儿 法规虽然初衷良好,但却因操作困难、脱离实际、执行不力等诸 了“僵尸条文”而各受争议。

苏人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六课第一框《建设法治国家》课件

苏人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六课第一框《建设法治国家》课件

含义:
人治(独裁)
核心: 依法治国 本质:
法治
根本目的:
基本要求:
重要前提:
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
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3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新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 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 或者问候老年人。这也被媒体解读为“常回家看看写入法 律”,不常看望老人将属违法。该法同时规定,用人单位应 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俄罗斯曾经有个沙皇吃饭时突然大笑,他的臣子 非常纳闷,就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我突然想 起来,只要我一声令下,你们就得人头落地。”
含义:
人பைடு நூலகம்(独裁)
核心: 依法治国 本质:
法治
根本目的:
基本要求:
重要前提:
俄罗斯曾经有个沙皇吃饭时突然大笑,他的臣子 非常纳闷,就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我突然想 起来,只要我一声令下,你们就得人头落地。”
要解决“敬老、孝老、养老”难题, 不能只靠法律,还要靠道德!! 国家:坚持两大治国方略(基本方略)相结合
依法治国(法治) 以德治国(德治)
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对青少年(公民个人)的要求:
◆ 树立法治观念,学法、守法、用法,
◆ 同时加强道德修养
第一框:建设法治国家
信息
体现所学的道理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 的投入,仅2014年就新开工33项重 西部大开发战略 点工程,投资总规模达8350亿元。 2014年我国科技经费投入持续增加, 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达到 科教兴国战略 13400亿元,比2013年增加1553.4亿 元。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把保障和 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团 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 构建和谐社会 增加和谐因素,确保人民安居乐业、 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作业课件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第1课时 正视发展挑战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作业课件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第1课时 正视发展挑战

(3)请你为解决图片中的问题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①调整和完善生育政策,优化人口结构。②发展老年事业,改善养老设施和条 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老有所养;等等。
7.关于如图漫画《二孩时代》表述正确的是( D )
①表明计划生育政策已经过时了 ②是根据我国人口国情,对计划生育政策进 行的调整 ③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促进社会和谐④有利于经济社会持续 健康发展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说明人们的环保意识还不强,我国仍然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形势。
(2)结合材料一、二,联系实际,谈谈我国为什么要实行“禁塑令”。 示例:①这是由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国情决定的。②实行“禁塑令”是坚 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是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 好型社会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③塑料购物袋是日常生活中 的易耗品,我国每年都消耗大量的塑料购物袋。塑料购物袋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 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和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也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 和环境污染。特别是超薄塑料购物袋容易破损,大多被随意丢弃,成为“白色污 染”的主要来源。④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鼓 励群众尽量少用和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8.观察如图漫画,“地大物博”之所以等于“地大物薄”,是因为我B国( )
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 ②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③自然资源开发难度大 ④人口素质偏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9.2021年1月1日起,我国禁止以任何方式进口固体废物,禁止境外的固体废 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而未来,随着“无废城市”建设的推进,国内固体废 物加工利用产业发展也将迎来新的风口。行业分析认为,“十四五”期间,固废 处理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固定资产投资与产能扩张,国内再生资源行业也将从 “小散乱”转向规模化高质量发展。我国禁止进口固体废物,促进固废处理行业 发展的目的在A于( )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3单元 推进政治文明 第6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1框 感受法治进程学案 北师大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3单元 推进政治文明 第6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1框 感受法治进程学案 北师大版

感受法治进程【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的法治建设的进程。

知道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重点)2.知道“人治”与“法治”的区别、“法制”与“法治”的区别与联系,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难点)【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64-67,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1.我国的法治建设是一个怎样的进程?2.“人治”与“法治”的区别如何?是“人治”好?还是“法治”好?3.“法制”与“法治”的区别与联系如何?【合作探究】看视频《刘墉投湖》,小组讨论回答:1.视频中刘墉投湖事件体现的是人治还是法治?这种治国方式好不好?为什么?2.对比封建时期的中国,谈一谈:今天的中国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有什么意义?【检测反馈】一、单项选择题1.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法治能够( )①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②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③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④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2.法治与人治有着本质的不同。

法治 ( )①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②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③目的是要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④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3.下列有关法治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B.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C.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D.法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唯一标志4.右边漫画说明()①在我国现阶段,法律体系还不完善,出现此现象在所难免②“人治”轻视法律,不利于我国法治建设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④依法治国,能维护人民的利益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5.十九大再次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其目的是()①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②保证国家机关的公职人员依法办事③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④保证公民都能够做到有序参与政治生活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6.2018年“两会”上对我国现行宪法进行了修改,通过了宪法修正案。

【配套K12】[学习]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3单元 推进政治文明 第6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2框 弘

【配套K12】[学习]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3单元 推进政治文明 第6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2框 弘

弘扬法治精神【学习目标】1.知道并理解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面守法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四大要求。

(重点)2.懂得建设法治中国需要每个公民共同参与,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

(难点)【自主学习】阅读课文P68—72页,完成下列填空:1.十九大报告指出, 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 ,推进 、 、 、 。

2.依法治国四大要求的重要性:【合作探究】1.思考:如何才能做到科学立法呢?2.看漫画,小组讨论回答问题:你如何看待漫画中的行为?说明了什么?3.小组讨论回答: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公民应该怎么做?【检测反馈】一、单项选择题1.现代社会的公民应当 ( )①把法治作为基本的生活方式 ②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未 看 到 某部门 找建筑 公司 找建筑公司 找建筑 公司 只好堵路讨薪了!某地讨 薪③培育法治精神④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和规则意识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2.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需求.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①立法机关科学立法②行政机关严格执法③司法机关公正司法④全民尊法学法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3.建设法治中国的宏伟蓝图是 ( )①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②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③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④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在我国,依法治国 ( )①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②必须实行良法之治③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④必须做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违章处罚5.右边漫画告诉我们()①法律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②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前提③严格执法是执法人员的职责④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二、能力提升6.材料:2016年11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目的是加强对个人信息保护,打击网络诈骗。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一框正视发展挑战课件新人教版 (1)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一框正视发展挑战课件新人教版 (1)

1. 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发展 中的人口问题?
2. 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有 哪些?
3. 我国为什么要长期坚持 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4. 我国为什么实施“全面 两孩”政策? 5. 我国的资源现状有哪些特 点?
6. 为什么要关爱和保护, 组内交流自己的知识
体系;
2、写出自己的板书;
农村的特殊政策
少数民族的特殊政策
4. 我国为什么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1) 生育要有计划,但计划并非一成不变, 而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 断完善。
(2) 我国实施“全面孩”政策,就是为了更 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 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5. 我国的资源现状有哪些特点?
人口过多过快增长带来的问题:
(1)人口过多或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 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人口过多或过快增长,给自然资源和 生态环境造成沉重的压力。 (3)人口过多或过快增长,为社会就业带 来沉重的压力。 (4)人口过多过快增长,影响我国人民素 质的提高。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世界人口总数 1950年——25.25亿 1990年——53.21亿 1997年——60亿 2005年——65亿 2011年——70亿
2005年1月6日零点2分,中国 的第十三亿个公民在北京妇产
医院诞生。
回 家 过 年
开 车 了
厢温 暖 ” 的 车

我 要 回 家
基本特点: 新的特点:
地域
面积占国 土面积 的比例 (%)
人口占全国 人口密度 人口的比 (人/平方米) 例 (%)
内蒙古、青 海、新疆、 西藏
其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受法治进程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包括()A.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B.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C.周到的法律服务体系D.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2.下列哪个原则不是我们在推进依法治国当中应当遵循的原则?()A.坚持人民主体地位B.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D.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3.宪法的作用不包括下列哪一项内容?()A.保障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B.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C.促进了我国人权事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D.详细规定了立法、执法、司法以及守法的具体行为模式4.按照宪法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我国宪法属于()。

A.成文宪法B.不成文宪法C.部分成文、部分不成文宪法D.无法判断5.《依法治国决定》提出,坚持党的领导的地位不包括()。

A.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B.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C.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D.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6.2004年3月5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等许多与人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内容;200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10部法律和有关决定,其中《居民身份证法》、《行政许可法》等,处处体现了为民、便民、利民,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本精神。

上述材料表明()A.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B.我国的人民民主有制度保障C.我国的人民民主有法律保障 D.我国开始重视、尊重和保障人权7.法律渊源即法律的表现形式,()是制定法的首要渊源,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要严格。

A.立法法B.宪法C.经济法D.行政法8.《依法治国决定》中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新举措,其中对完善立法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提出()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

A.推进制度立法B.推进广泛立法C.推进法官立法D.推进科学立法9.政府是法治建设、法律实施的重要主体,加强法治建设,()是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的关键和重点。

A.全面建设法治中国B.全面建设法治政府C.全面建设法治社会D.全面建设法制政府10.新中国建国之初颁布的第一部法律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1.2015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在立法法总则中增加了坚持立法公开原则,将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的时间由“二十日”延长到“三十日”。

这一修改旨在()①发挥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②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③坚持立法先行,引领社会发展④规范立法活动,提高立法质量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2.清末主导修律运动,随着清王朝覆灭无疾而终。

民国初年,领导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北洋军阀的连年混战中形同具文。

()A.康有为;黄兴B.沈家本;孙中山C.梁启超;宋教仁D.谭嗣同;宋庆龄材料新法律法规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以及新修订的《邮政普遍服务》自2017年3月1日起,一批新的法律法规开始实施。

13.新法律法规的实施说明了什么14. 新法新规的出分和实施行何积极影响?15.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经济界别的政协委员张某,提交了一份提案——《关于建立法治的市场经济的建议》,请结合材料三,帮助他完成这份提案。

参考答案【答案】1.C2. C3. D4. A5.A6.C7. B8. D9. B 10.A11.D 12. B13. (1)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有法可依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

14. (1)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保障国家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2)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3)有利于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4)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15. 关于建立法治的市场经济的建议案由:关于建立法治的市场经济的建议主要存在的问题:中国已初步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主体不断丰富、市场规则日益完善,价格、竞争、供求等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充分体现。

但各种弊端也开始凸显:1、国家层面:法律规范尚不完善;市场监管方面过多采取行政强制和行政处罚手段;对市场主体的行政干预多;市场准入和竞争方面,还存在对方保护、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现象,各类市场主体的实际法律地位不平等。

2、市场主体层面:通过民事或行政诉讼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还不强;一些市场主体唯利是图、缺乏诚信,市场主体遵守和维护法律权威的意识不强,市场经济的信用基础面临考验。

建议:1、国家层面:(1)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

(2)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坚持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科学地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

(3)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和统一的市场监管,反对对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2、市场主体层面:(1)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依法维护合法权益(2)企业要遵守社会公德,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3)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要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

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要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提案小组或提案人(签名):张某【解析】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五大体系: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C项表述不正确,当选。

2.效率是实现法律公正的基础,公正是评价法律效率的尺度。

效率和公正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矛盾统一体。

效率并不享有优先地位。

C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3.宪法规定了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但并未对D项的内容进行规定,它只是给国家和人民的行为方式等提供了原则性的指导和规范。

D项为本题的正确答案。

4.成文宪法是指具有统一法典形式的宪法,有时也叫文书宪法或制定宪法。

不成文宪法则是不具有统一法典的形式,而且散见于多种法律文书、宪法判例和宪法惯例的宪法。

我国的宪法属于成文宪法。

答案为A。

5.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6.材料中每句话都与法律有关,“宪法”,《居民身份证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极大地体现了法律保障社会民主的观点,故选C。

7.本题考了宪法和其他法律地位的区别,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理国家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领土的全境及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经济和政治文化综合作用的产物。

它集中反映了一国之内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了革命胜利的成果,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

题干描述的是宪法的地位。

故选B。

8.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提高立法质量,必须坚持科学立法。

9. 建设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的关键和重点,A,C,选项表述错误。

从题干中也可推断是法治政府。

10.1950年5月1日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是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法律。

11.选项①表述有误,人大在立法中不处于主导地位,在立法法总则中增加了坚持立法公开原则,将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的时间由“二十日”延长到“三十日”则体现了科学民主立法,以及提高立法质量,选项③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12.沈家本是著名的法学家,具有丰富的官场历练与谋略,在清末激烈的思想与权力交锋中,终于使得一系列与世界接轨的法律条文,得以问世。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由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制定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根本大法,由孙中山领导制定。

故选B。

13. 本题考查我国的基本政策,结合材料可得:(1)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有法可依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

14. 本题考查依法治国的作用及现实意义:(1)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保障国家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2)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3)有利于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4)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14.本题考查人民政协的职能,要求帮助这些委员完成一份提案。

材料中涉及的行为主体是政协委员。

提案明确从两个方面来提,一是国家层面,二是市场主体层面。

本题属于探究性试题,撰写提案要站在政协委员的角度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