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与表达规律教案
《探索与表达规律》优秀教案
内容:
请学生谈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包括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效果:
课堂上,学生发言非常积极,而且能够准确全面的表述,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
内容:
提供能够吸引学生、且富有相应数学整除规律的游戏,让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从事探索性活动。
一个三位数能不能被3整除,只要看这个数的各位数字的和能不能被3整除,这是为什么?四位数能否被3整除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你还能得到哪些结论?
课 题
§3.5.2探索与表达规律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利用字母表示及其代数式运算解释具体问题中蕴含的一般规律或现象。
(2)能综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验算验证规律的过程。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归纳、分析、猜想、抽象还有类比、转化等思维方法,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际问题中规律的探索,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辩证思想,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对数学的学习热情。
重 点
探索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关系和规律。
难 点
用字母、符号表示一般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效果:
当要学生列举数字时,学生一定会觉得麻烦,必然会把学生置于一种急于探究的氛
围之中。这样学生就不会再去举例了,而是想办法解决这一矛盾,想到设未知数。教师再让学生独立探索,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这样做既滲透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也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找规律可以让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新方法。
北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探索与表达规律
3.5.1 探索与表达规律【学习目标】1.探索数量关系,运用数学符号表示规律。
2.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3.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法则验证所探索的规律。
【学习重难点】探索数量关系,运用代数式表示规律。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学习过程】 模块一 预习反馈 一.学习准备1、探索规律是从具体的、特殊的、简单的问题出发,观察各个数量的特点以及相互之间的变化规律。
2、探索规律一般要经历以下的一些过程:(1).观察它前后几项的和、差、积、商和乘方等特点,注意数的大小、结构的变化、图形位置的变换,进行多角度的观察与调整;(2).从已知的有限个数据或图形中去寻找数量关系和图形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归纳;(3).从归纳出的数量关系或图形关系进行大胆的猜测,得出他们共同的规律;(4).列举符合条件的数据和图形,验证猜想的规律的正确性,得出结论。
3、阅读教材:第五节《探索规律与表达规律》 二、教材精读4、日历中的数字有什么规律?(1)、试一试:你能找出日历中的相邻三个数字 之间有哪些规律?横行中的相邻三个数字之间的规律是_ __ 竖行中的相邻三个数字之间的规律是_____ 右对角线上相邻三个数字之间的规律是___ 左对角线上相邻三个数字之间的规律是________(2)、问题1: 日历的彩色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问题2: 这个关系对其他这样的方框成立吗? 问题3: 这个关系对任何一个月的日历都成立吗?问题4: 你能用代数式表示本节日历 “3×3”框图中的9个数吗? 提示:表中撗行相邻两数相差1,竖行相邻两数相差7.解答此题时,可设中间的数字为a.实践练习:观察以下日历12619125星期六2518114星期五312417103星期四30231692星期三2922158星期二2821147星期一2720136星期日问题1:在 + 字形区域内,五个数之和与正中心何关系? 能用字母表示并验证这个关系吗?问题2:在 H 形区域内,七个数之和与正中心的数有关系? 能用字母表示吗?5、做游戏:你在心里想好一个两位数,将十位数字乘2,然后加3,再将所得新数乘5,最后将得到的数加个位数字。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5《探索与表达规律》教案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5《探索与表达规律》教案1一. 教材分析《探索与表达规律》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五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索实际问题,发现并表达其内在的数学规律。
教材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简单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但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培养他们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此外,由于这是一个新的知识点,学生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通过探索实际问题,发现并表达其内在的数学规律。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表达实际问题中的数学规律。
2.难点: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规律的表达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问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教学。
2.准备黑板和粉笔,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某商店举行打折活动,原价100元的商品打8折,请问打折后的价格是多少?”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问题中的数学规律。
例如,呈现一系列的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中的数学规律。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计算和分析,表达实际问题中的数学规律。
例如,给出一些购物场景,让学生计算打折后的价格,并表达出其中的数学规律。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5《探索与表达规律》(第1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5《探索与表达规律》(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探索与表达规律》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5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索数学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探索数字变化的规律、图形的规律和字母表示的规律等,通过这些探索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魅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简单的规律探索和归纳总结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
但学生在探索复杂规律时,可能还会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可能对数学规律的探究兴趣不够浓厚,教师需要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索数学规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表达复杂的数学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发现数学规律。
2.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发现和思考,共同探索数学规律。
3.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验证规律的正确性,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数字变化规律的图片、图形变化规律的例子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解探索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出一个简单的数字变化规律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5分钟)教师展示相关的数字变化规律的图片和图形变化规律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分析,尝试归纳出规律。
探索与表达规律教案
3.5探索与表达规律(第1课时)绣惠镇中马红美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在对日历的观察探究活动中,发现日历中横列、竖列的数以及一组数之间的关系,并能用代数式表示其中的规律.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一般到特殊的抽象思维能力,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目标:能运用所学的规律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索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关系和规律.难点:用字母表示一般规律.三.教学准备:多媒体日历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五.教学过程:【课题引入】采用儿歌接龙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生活中处处存在规律,并指出用字母表示规律的好处。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2只青蛙_张嘴,_只眼睛_条腿,_声扑通跳下水;………..n只青蛙张嘴,_只眼睛_条腿,_声扑通跳下水。
【讲授新课】知识点1:探索日历横数列中的规律例1:规律一:横列相邻的数.规律二:竖列相邻的数.练习1 规律应用(1)当知道方框中的一个日期a时,请填上其余空格中的日期数.(2)设哪个数为a 更简单?此时它们的和是多少? (3)你能将这两个规律在同一个图中表示出来吗? 知识点二:探索日历中一组数之间的规律 例2(1)日历图中的红色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 (2)如果用这个方框框住其他的9个数,这个关系还成立吗?若换成其他月份呢?为什么?请用代数式表示这个规律。
(3)上图方框中的9个数字之和能等于100吗? 能等于180吗? 270呢?如果能,求出这几个数;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知识点3:探索日历中不同形状方框的数字规律想一想:你能设计其他形状的包含数字规律的数框吗?(小组讨论) 六.课堂小结:1如何来表达规律。
2用了什么数学方法。
七.达标测试 八.板书设计九.教学反思。
3.3探索与表达规律(教案)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3.3探索与表达规律1.探索数量关系,运用数学符号表示规律;2.通过运算验证规律;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能力.重点探究数量关系,运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能力.难点用代数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规律.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杨辉三角图,提出问题:你能猜想中间的数字是几吗?两边的呢?你能尝试写出下一层的数字吗?你是如何得到的?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教师: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探究数学中的规律.二、探究新知1.探索图形中的规律课件出示教材第96页第1个日历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日历图,通过观察找到日历中每一行、每一列、每一条对角线上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并提出问题:(1)日历图的套色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学生独立思考后举手回答,教师点评.(2)这个关系对其他这样的方框成立吗?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这个关系吗?学生小组讨论完毕后,派代表回答,教师引导学生验证结论的正确性并点评.(3)这个关系对任何一个月的日历都成立吗?为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并进行验证,找出一般性规律,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4)你还能发现这样的方框中9个数之间的其他关系吗?用代数式表示.学生独立思考,总结关系,然后小组内分享交流结果并汇报,最后由教师进行总评.课件出示教材第97页第2个日历图,提出问题:(1)如果将方框改为十字框,你能发现哪些规律?如果改为H形框呢?(2)你还能设计其他形状的包含数字规律的数框吗?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评.2.探究数字中的规律小亮和小丽在玩个小游戏.你在心里想好一个两位数,将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乘2,然后加3,再将所得的和乘5,最后将得到的数加你想的那个两位数的个位数字.把你的结果告诉我,我就知道你心里想的两位数.学生讨论交流,共同探究其中的规律,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类似的数字游戏,并解释其中的道理.(1)一个三位数能否被3整除,只要看这个数的各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否被3整除.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2)一个四位数能否被3整除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请说明理由.三、课堂练习1.教材第98页“随堂练习”.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找规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面对具体问题,首先对它的特例进行分析,然后猜想其规律,再用适当的代数式进行表示,最后检验得出结论.五、课后作业教材第98~99页第1,2题.课堂上,通过对日历的观察与分析,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去探索日历中数与数之间的变化规律,用本章学习过的代数式表示规律;再以玩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发现规律、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方法,并运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就是一个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来完成对规律的探索、表达和验证过程,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竞争与合作,增强团队互助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问题解决策略:归纳1.能够利用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从而发现数学结论、解决数学问题;2.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数学思想.重点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难点利用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解决问题.一、导入新课走近游乐园(1)一首永远唱不完的儿歌,你能用字母表示这首儿歌吗?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1声跳下水.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扑通1声跳下水……(2)联欢会上,小明按照4个红球、3个黄球、2个绿球、1个白球的顺序把气球串起来装饰会场,第52个气球是什么颜色?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解决,初步感受探索规律.二、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低多边形风格”是一种数字艺术设计风格.它将整个区域分割为若干三角形,通过把相邻三角形涂上不同颜色,产生立体及光影的效果,随着三角形数量增加,效果更为斑斓绚丽.将长方形区域分割成三角形的过程是:在长方形内取一定数量的点,连同长方形的4个顶点,逐步连接这些点,保证所有连线不再相交产生新的点,直到长方形内所有区域都变成三角形.如图3-10,当长方形内有1个点时,可分得4个三角形;当长方形内有2个点时,可分得6个三角形(不计被分割的三角形).问题:当长方形内有35个点时,可分得多少个三角形?2.理解问题(1)先引导学生动手画一画,感受分割得到三角形的过程.(2)已知条件是什么?目标是什么?3.拟订计划(1)直接研究“长方形内有35个点”的情形,你遇到了什么困难?(2)哪些情形容易研究?从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3)你发现的规律正确吗?你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吗?4.实施计划(1)先研究长方形内有三个点、四个点的情形,点数较少,易操作.(2)通过几种简单情形的数据,发现规律:长方形内点的个数每增加1,三角形的个数增加2.(3)得出结论:当长方形内有35个点的时候,分得的三角形个数是:4+2×34=725.回顾反思(1)从特殊到一般,当长方形内有n个点时,分得的三角形个数是多少?用含n的代数式来表示.归纳:4+2×(n-1)=2n+2(2)从一般再到特殊,当长方形内有100、1000、10000个点时,分得的三角形个数是多少?总结:在运用归纳策略寻找规律时,要先在若干简单情形中寻找相应的规律.初步发现规律后,可以通过更多的情形验证,再考虑一般情况.最后,试着给出合理的解释,并用数学语言简洁地表达规律.三、课堂练习教材P102~P103第1~4题.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五、课后作业教材P107~P108第17,18,19题.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不同的情景活动,引导学生去猜测,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尝试用代数式解释这个规律,让同学们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教学思想.整个课堂同学们积极参与,合作交流,提高了他们探索、发现和归纳的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5《探索与表达规律》(第2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5《探索与表达规律》(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探索与表达规律》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5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探索数学规律,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用字母表示数,进一步理解数学规律的表达方式。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简单的数学概念和运算。
但他们在探索规律和用字母表示数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探索并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让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探索并发现数学规律2.用字母表示数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例子的教学材料2.准备投影仪等教学设备3.准备学生的学习资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2, 4, 6, 8, 10,引导学生观察数列的规律。
提问:这个数列有什么规律?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规律:这个数列是连续的偶数。
2.呈现(15分钟)教师呈现更多的例子,如3, 6, 9, 12, 15,引导学生继续观察规律。
提问:这个数列有什么规律?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规律:这个数列是连续的奇数。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数列,如1, 4, 7, 10, 13,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数列的规律,并用字母表示数。
学生分组讨论后,各组汇报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复杂的数列,如2, 5, 8, 11, 14,让学生独立观察并找出规律,用字母表示数。
探索与表达规律教案
探索与表达规律 (第一课时)宜昌市第九中学程雪琼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法则验证所探索的规律,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已知数据或图形,探索数量之间的关系得到规律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运算验证规律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是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的过程.情感与态度目标: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的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观点;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发现规律,并会用代数式表示规律.难点:用代数式表示规律.三、教学方法采用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四、教具学具课前准备好CAI课件,另外主要教具、学具有直尺、铅笔、彩色粉笔、日历、白纸等.五、教学过程本节课教学过程遵循探究式教学原则,渗透“探索——猜想——验证”的数学学习方法,共设计了五大环节,即见识经典、合作探究、归纳提炼、拓展延伸、布置作业.(一)见识经典分层依次闪现杨辉三角的数列,提问:1.你们能尝试写出下一层的数字吗?2.你是如何得到的?并向学生介绍这个有规律的数列就是著名的的杨辉三角.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探究数学中的规律,从而引出课题:探索规律(二)合作探究探究:数的变化规律1.请同学们快速记住日历中的数字并能准确的说出它们的位置.2.请同学填空,并说说是以什么方法记忆日历的?学生通过观察,找到每一行、每一列、每一条对角线上相邻两数之间的关系.3.探究方框中九个数的和与正中间数的关系.(所给的是今年十月份的日历)(1)请思考方框中九个数的和与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2)请同学们拿出日历,任意用方框框住这份日历中其它的九个数,这个关系是否成立?(3)这个关系对十月份的日历成立,那对其他月份的日历成立吗?从而得到猜想:蓝色方框中九个数之和=9×正中间的数(4)我们应该如何进行验证?学生根据方框中数的不确定性,引导他们想到用字母表示数,学生可能设任意一个方格的数为字母(任意),表示出其余的八个数,通过代数和运算发现,设正中间的数为字母的计算较为简单,得到“问什么设什么”,根据代数和的运算验证了猜想的正确性.从而得到规律:蓝色方框中九个数之和=9×正中间的数挑战:给出几个图形,如“十”字形、“H”形,“M”形,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相应图形中数的规律进行探究,并用代数式表示验证规律,分小组展示.探究:图形的变化规律按下图方式用火柴棒搭三角形:…1.照这样的规律搭下去,搭8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2.探究:搭n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学生可以通过摆放的多种方式得到规律,同时经过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等化简运算得到结果相同,也可以引导学生将图形的规律转化为数来研究.挑战:将一张长方形纸按如图方式连续对折,每一次的折痕都与第一次的折痕平行,对折1次后,纸为几层?对折2次后,纸为几层? 对折n次呢?先研究层数,再研究折痕的条数,并让学生认识到有时仅从图形是不容易发现规律的,需要借助于数来猜想得到规律,并用具体图形来验证.(三)归纳提炼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基本方法和数学思想进行归纳.(四)拓展延伸设置游戏,拓展有关整除的规律.(五)布置作业请学生自己设置包含数字规律的数阵,并写出探究的过程.。
探索与表达规律教案(1)
《探索与表达规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运算验证规律的过程,拥有一定的问题解决,和社会调查的经验。
过程与方法目标: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法则验证所探索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培养学生面对挑战困难的勇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中获得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用字母、运算符号表示简单图形规律问题,并能验证所探索的规律。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火柴棒或牙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播放ppt出示几组有规律的数列,并回顾本章第一节的摆火柴问题。
2.引出课题二、新授(一)联系拓广——知识渗透1.完成教材第107页议一议。
在学生完成问题解答以后,适时提出反思性要求,尤其是对解决问题方法的反思,以帮助学生归纳出具有一般意义的基本方法:“特殊—一般—特殊”的方法;“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猜想、验证”的过程。
2.完成教材第107页想一想。
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并展台展示。
(二)自主学习:联体长方形的摆法:1. 如图,摆N 个这样联体图形需 根火柴棒如图,摆N 个这样联体图形需 根火柴棒(二)合作交流:1. 标准问题。
餐桌的摆法:若按照上图的摆法摆放餐桌和椅子,完成下表:若按照上图的摆法摆放餐桌和椅子,完成下表:2. 变式问题:在桌数相同时,哪一种摆法容纳的人数更多?3.归纳总结:尝试从以下方面进行总结:在探索规律中遇到挫折,你会怎么样?3.对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包括所学习到的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探索规律过程中哪些量是重要的;探索规律的一般过程等)。
(三)当堂训练:1.有人说一张普通的报纸连续对折最多不会超过8次。
利用今天在折纸问题中对折次 N … 3 2 1 可坐人数椅子张数… 3 2 1 可坐人数 椅子张数数与单层面积以及所折层数的关系的探索,对这一论点进行论证或反驳。
探索与表达规律教案
(2)一家餐厅有40张这样的长方形桌子,按照上图方式每5张拼成1张大桌子,则40张桌子可拼成8张大桌子,共可坐多少人?
(3)在(2)中,若改成每8张桌子拼成1张大桌子,则共可坐多少人?
三、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反馈升华(检测内容设计说明)
反思
重建
审核认定
审核认定
意见:审核人:月日
课题
回顾与思考1
主备人
于金凤
案序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德育渗透)
1、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及同类项的概念
2、会进行整式的加减计算
教学重点
整式的加减计算
教学难点
整式的化简求值
有效预习(预习内容设计及引导方法)
1.复习回顾什么是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什么是多项式及整式。
2.复习回顾什么是同类项,怎样合并同类项。
二、题组训练
1、在代数式 中,单项式有____个,多项式有________个。
2、单项式 的系数是,次数是。
3.多 项式a3―a2b―2ab4+b3―1的次数是____.最高次项系数是___,常数项是______。
4、 与 是同类项,则 =____________。
5.化简 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
3.复习回顾整式的加减计算步骤及注意事项。
展示互动
自主、合作学习及展示交流
精讲点拨
一、自主探究:(课前完成,组内小展示5分钟)
1.在代数式(1) ,(2)4xy,(3) ,(4) ,(5)x2+x+ ,(6)0,(7) ,(8)m,(9)―2.01×105中,单项式有,多项式有,整式有(只填序号)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5探索与表达规律(教案)
-代入法:通过具体的数值代入,验证所发现的规律是否成立。
-表达式:用字母和数学符号表示规律,如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决实际问题:将所学的图形和数字规律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图形变换的抽象理解:学生需要从具体的图形中抽象出变换的规律,这对于空间想象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5探索与表达规律(教案)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5探索与表达规律。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以下内容:
1.通过观察和操作,探索图形或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平பைடு நூலகம்与旋转的规律
-数字的变化规律
2.学会使用简单的数学语言和符号表达规律,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小组讨论和分享中,学会倾听、交流、协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规律:能够理解和运用平移与旋转的基本性质,如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等。
-平移:理解平移变换的概念,能够描述平移变换的向量表示,并在具体图形中应用。
-旋转:理解旋转变换的概念,能够描述旋转中心、旋转角和旋转方向,并在具体图形中应用。
2.提升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学会使用数学语言和符号表达所发现的规律,加强数学交流,提高数学表述的准确性。
3.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将所学规律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使其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现新的规律,勇于提出不同的观点,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
探索和表达规律 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3.5.2探索和表达规律(2)授课时间【学习目标】师生特色笔记(1)会用字母、运算符号表示简单问题的规律,并能验证所探索的规律。
(2)能综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探索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关系和规律。
【学习难点】用字母、符号表示一般规律。
【预习导学、新课导入】1、我校师生大联欢共聚餐,按下图方式摆放餐桌和椅子,你能计算出可坐下的人数吗?(1)1张餐桌可坐6人,2张餐桌可坐人。
(2)按照这种方式继续排列餐桌,完成下表:餐桌数 3 4 5 6 ……n可坐人数(3)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你所表示的规律吗?(4)一家餐厅有这样的长方形桌子30张,按照上图方式每5张拼成一张大桌子,共可坐多少人?若按照上图方式每6张拼成一张大桌子,共可坐多少人?若现在有师生131人去吃饭,那该如何拼摆桌子?2、若按照下图摆放餐桌和椅子呢?(1)1张餐桌可坐6人,2张餐桌可坐 人。
(2)按照这种方式继续排列餐桌,完成下表:(3)一家餐厅有40张这样的长方形桌子,按照上图方式每5张拼成 一张大桌子,则40张桌子可拼成 张大桌子,共可坐 人。
(4)在(3)中,若改成每8张桌子拼成1张大桌子,则共可坐 人板块一【新知识一】 1、 (1)计算并填表:x0.25 0.5 1 10 100 1000 10000 100000(2)观察上表,描述所求得的这一列数的变化规律。
(3)当x 取(1)中表格里的数时,代数式 的值分别是多少?x 0.25 0.5 1 10 100 1000 10000 100000(4)当x 非常大时, 的值接近于什么数?2、当n 非常大时, 的值接近于什么数( )。
A. B. 0 C. D.3、探索规律下列每个图是由若干盆花组成的“△”图案,每条边有n (n>1)盆花,餐桌数 3 4 5 6 …… n 可坐人数师生特色笔记xx 2121--xx 21-xx 21-xx 21-nn 413-41-4334每个图案花盆的总数是S,按此规律推断,S 与n 关系式为:4、拓展练习1、用棋子摆出下列一组图形:(1)(2)(3)图形编号 1 2 3 4 5 6 图形中棋子的枚数(2)照这样的方式摆下去,写出摆第n 个图形棋子的枚数; (3)如果某一图形共有99枚棋子,你知道它是第几个图形吗?★2、观察下列式子:…… ……若把 看作第一项, 看作第二项, 看作第三项…….(1)按此规律,请写出第六项; (2)请写出第n 项;(3)计算给出的式子的结果.板块二【达标检测】1、观察图1至图4中小黑点的摆放规律,并按照这样的规律继续摆放.记第n 个图中小黑点的个数为y 。
探索与表达规律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教案
探索与表达规律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教案《探索与表达规律》是连南县民族初级中学提供的微课课程,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法则验证所探索的日历中的规律。
以下是整理的探索与表达规律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3.5《探索与表达规律》学案学习目标:1.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运算验证规律。
2.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学规律。
学习重点:渗透有序思考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
学习难点:探索发现数学规律并能正确验证。
一、自主预习:预习内容:(自学课本P98-99,并完成以下题目)预习检测:1.仔细观察下列各组数,按你发现的规律填空:(1)1,2,3,4,,______,第n个数是______ .(2) 2,4,6,8,,______,第n个数是______ .《3.5探索与表达规律》同步练习2.(题型二)用菱形纸片按规律依次拼成如图3-5-1的图案.第1个图案中有5张菱形纸片;第2个图案中有9张菱形纸片;第3个图案中有13张菱形纸片.按此规律,第6个图案中的菱形纸片的张数为( )A.21B.23C.25D.29《3.5第2课时借助运算解释规律和现象》测试1.列出部分图形中星星的颗数,根据变化找出每个图形中星星的数量变化规律,然后根据数量变化规律计算结果(1).③如图3-5-8,它们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依照此规律,第9个图形中共有________个,第n个图形中共有________个.2.观察下列一组数:1,4,9,…,则第4个数是________,第n 个数是________.3.在日历中画一个正方形,使它圈起3行3列的9个日期,如果左上角的日期设为n,那么第一行的三个日期依次为n、________、________;第二行的三个日期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行的三个日期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索与表达规律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教案。
北师大版(2024新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3 探索与表达规律
《探索与表达规律》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能分析日历和图形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并会用代数式表示.2.通过观察日历和图形、交流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难点用代数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第一环节情境引入课题请同学们随便想一个自然数,将这个数乘5减7,再把结果乘2加14,老师一定知道你的结果的个位数字是几?你知道为什么吗?(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中的规律性以及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可行性与应用性,预计3分钟)教师: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探究日历和图形中的规律.第二环节合作探究日历中的规律探究活动1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日历表,回答下列问题:(1)请找出同一横线上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2)请找一找竖列三个相邻数的关系;(3)请找一找左上、右下对角线上三个相邻数的关系;(4)请找一找左下、右上对角线上三个相邻数的关系.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些关系吗?(设计意图:用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从特殊入手,发现规律。
让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规律的思维过程,5分钟)探究活动2(1)日历红色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2)这个关系对其他这样的方框成立吗?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这个关系吗?(3)这个关系对任何一个月的日历都成立吗?为什么?(4)你还能发现这样的方框中的9个数之间的其他关系吗?用代数式表示.(设计意图:教师示范验证过程,规范学生的数学推理的书写过程.预计8分钟)探究活动3(1)如果将方框改为十字形框,你能发现哪些规律?(2)你还能设计其他形状的包含数字规律的数框吗?(3)如果有一个如第1问的十字形框中的5个数的和为110,则其中最小的数是多少?这5个数的和能为121吗?为什么?(4)你能根据这个十字形数框提出问题解答吗?(设计意图:教师讲解后让学生及时练习,有助于对知识的掌握与巩固,第2问给学生表达的机会,锻炼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预计7分钟)小结:从日历中的数这个具体问题入手,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猜想得出规律,表示出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了简单问题.第三环节探究图形中的规律探究活动4创新1 班要上一节主题班会,需要重新摆放桌椅,按照班委会要求准备了充足的桌子(一张桌子坐6人),根据以下问题探究规律.1.按图(1)的方式摆放餐桌和椅子,完成下表桌子张数12345…n可坐人数(设计意图:由贴近生活的情景问题开始,由学生自主探索,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猜想、验证,了解探索规律的过程)2.若按图2 的方式摆放餐桌和椅子,完成下表:(设计意图:巩固加深学生对探索规律的过程和方法的理解):3.能力提升:问题1:班委提出利用8张这样的桌子想要坐更多的人,应选择哪种方法摆放?问题2:现在有40张这样的桌子,若按照第一种摆放方式,每8张拼成1张大桌子,一共可以坐______人.问题3:如果有8n张桌子,仍然按第一种规律8张拼成一张大桌子,此时桌子周围可以坐多少人?你是怎么想的?你能根据这个图形提出问题并解答吗?(设计意图:通过这几个问题,加大了题目的开放性,不仅在探索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也使学生在对数学的生活化和生活的数学化都有较好的体验,预计15分钟)第四环节学生总结收获探索规律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呢?(教师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培养学生及时归纳总结知识的方法的好习惯,3分钟)第五环节学以致用mm的黑白两种颜色的大理石地砖,按如图的方1.某展览馆选用规格为600600式铺设通向展厅的走廊地面,依据上图规律,第4个图形需要黑色大理石地砖________块,第n个图形中需要黑色大理石地砖________块.2.下面是用棋子摆成的“小房子” ,摆第10个这样的“小房子” 需要多少枚棋子?摆第n个这样的“小房子”呢?你是如何得到的?3.将连续的奇数1,3,5,7,9…排成如图所示的数表.(1)十字形框中的五个数之和与中间数17有什么关系?(2)设十字框中间的奇数为a,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框中五个奇数之和为______.(3)若将十字形框上下左右移动,可框住另外五个数,这五个数的和还有上述规律吗?(4)已知被十字框框中的五个奇数之和为6025,则十字框中间的奇数是______.(5)被十字框框中的五个奇数之和能等于2019吗?能等于2015吗?说说你的理由.结语:同学们,把你的年龄的两位数的十位与个位对调,然后相减,得到一个数,记下这个数,我知道你得到的数一定能被9整除. 同学们试一试,想知道为什么吗?下节课我们将探索其中的规律.。
《探索与表达规律》word教案 (公开课)2022年北师大版 (4)
探索与表达规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法那么验证所探索的规律.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交流协作能力,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数量关系的过程,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验算验证规律的过程.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类比、转化等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的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观点,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意义.2.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以及创造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实际问题中蕴含的关系和规律.难点用字母、运算符号表示一般规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教师课件出示杨辉三角如下:(第一、二排直接出现,第三、四、五排边展现边提问:你能猜测中间的数字是几吗?两边的呢?最后引导学生观察数列并提问:你能尝试写出下一层的数师:这个有规律的数列是我国宋朝的数学家杨辉在其著作中提到的杨辉三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数学中的规律.二、讲授新课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教材第98页中的日历图片,然后快速记住日历中的数字,并准确地说出它们的位置.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98页中的日历图片,通过观察找到日历中每一行、每一列、每一条对角线上相邻两数之间的关系,并提问:1.请思考方框中的九个数的和与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2.请同学们拿出日历,用方框任意框住这份日历中其他的九个数,这个关系是否还成立?3.这个关系对任意一个月份的日历都成立吗?为什么?通过探索能够得到:方框中的九个数之和等于9乘以正中间的数.三、数学游戏师:请同学们任想一个数,将一个数减去1后乘以2,再减去3,然后加上5,将最后的结果告诉老师,让老师猜猜你们心中想的数字是几?学生讨论交流,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生1:你在心里想好一个两位数,将十位数字乘以2,然后加上3,再把所得的新数乘以5,最后把得到的新数加上个位数字.把你的结果告诉我,我就知道你心里想的两位数是什么数.生2: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共同探究其中的规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类似的数字游戏,并解释其中的道理.四、课堂小结师:请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包括根本知识和根本方法.学生发言,教师予以点评.字母表示数【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能用字母和代数式表示以前学过的运算律和计算公式。
2022人教版数学《探索与表达规律》配套教案(精选)
5 探索与表达规律【知识与技能】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法则验证所探索的规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运算验证规律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图形、探索规律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情感态度】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摸索出解决问题的规律,充分体现学生课堂主人翁精神,以积极热情的态度去面对学习,去热爱生活.【教学重点】根据问题的起始情况,总结规律,探索问题的一般性结论.【教学难点】感悟出问题中的规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教材第98页“想一想”上面的内容.【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观察,找到各数量的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再与同伴进行交流,初步感知日历表中的规律.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问题1教材第98页的“想一想”.【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与同伴进行交流,进一步感知日历表中的规律.【归纳结论】通过观察,找到各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用字母表示其中一个数量(日历表中一般选正中间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其他量,再运用整式加减的知识对所列的式子化简.十字形框中五个数之和是该框中正中间数的5倍,“H”形框中七个数之和是该框中正中间数的7倍.问题2教材第99页最下面方框的内容至教材第100页“做一做”上面的内容.【教学说明】以学生喜欢的数字游戏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会与同伴交流、合作,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归纳结论】把心里想的两位数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用字母表示出来,按游戏的规则进行计算,可以发现结果总是比心里想的数大15.问题3用火柴棒按如图形状搭建:(1)填写下表:(2)第n个图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图形的变化规律,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归纳结论】探索规律的一般步骤:(1)观察;(2)归纳;(3)猜想;(4)验证.对于图形的变化规律一般有多种解法,注意观察图形,分析其特点,找出解题方法.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随堂练习”.“随堂练习”.【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对学生的疑惑教师应及时指导.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部分.,4n+(2n-1)=6n-13.中间棋子数为10.理由:假设三堆棋子数都为x(x≥4,且x为整数).第一次取出棋子后,左堆数量为(x-3),中间的为(x+7),第二次取出棋子后,中堆的数量为(x+7)-(x-3)=10.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回顾探索规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进行知识的提炼和归纳.【板书设计】1.布置作业:从教材“”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本节课从探索日历表中的规律,到探索数学、图形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归纳、猜想、验证能力,在后面的学习中还应加强训练.第3课时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和性质1.会用描点法画出y =a (x -h )2+k 的图象.2.掌握形如y =a (x -h )2+k 的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并会应用.3.理解二次函数y =a (x -h )2+k 与y =ax 2之间的联系.一、情境导入对于二次函数y =(x -1)2+2的图象,你能说出它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和开口方向吗?你能再说出一个和这个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和开口方向一致的二次函数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二次函数y =a (x -h )2+k 的图象和性质【类型一】二次函数y =a (x -h )2+k 的图象求二次函数y =x 2-2x -1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及其最值.解析:把二次函数y =x 2-2x -1化为y =a (x -h )2+k (a ≠0)的形式,就会很快求出二次函数y =x 2-2x -1的顶点坐标及对称轴.解:y =x 2-2x -1=x 2-2x +1-2=(x -1)2-2,∴顶点坐标为(1,-2),对称轴是直线xx =1时,y 最小值=-2.方法总结:把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化成y =a (x -h )2+k (a ≠0)形式常用的方法是配方法和公式法.【类型二】二次函数y =a (x -h )2+k 的性质如图是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图象的一部分,x =-1是对称轴,有下列判断:①b-2a =0;②4a -2b +c <0;③a -b +c =-9a ;④若(-3,y 1),(32,y 2)是抛物线上两点,则y 1>y 2.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解析:∵-b2a =-1,∴b =2a ,即b -2a =0,∴①正确;∵当x =-2时点在x 轴的上方,即4a -2b +c >0,②不正确;∵4a +2b +c =0,∴c =-4a -2b ,∵b =2a ,∴a -b +c =a -b -4a -2b =-3a -3b =-9a ,∴③正确;∵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点(-3,y 1)到对称轴x =-1的距离小于点(32,y 2)到对称轴的距离,即y 1>y 2,∴④正确.综上所述,选B.方法总结:抛物线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由a 、b 、c 的符号确定:抛物线开口方向决定了a 的符号,当开口向上时,a >0,当开口向下时,a <0;抛物线的对称轴是x =-b2a;当x =2时,二次函数的函数值为y =4a +2b +c ;函数的图象在x 轴上方时,y >0,函数的图象在x 轴下方时,y <0.【类型三】利用平移确定y =a (x -h )2+k 的解析式将抛物线y =13x 2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所得的抛物线是( )A .y =13(x -2)2-1B .y =13(x -2)2+1C .y =13(x +2)2+1D .y =13(x +2)2-1解析:由“上加下减”的平移规律可知,将抛物线y =13x 2向下平移1个单位所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13x 2-1;由“左加右减”的平移规律可知,将抛物线y =13x 2-1向右平移2个单位所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13(x -2)2-1,故选A.探究点二:二次函数y =a (x -h )2+k 的应用【类型一】y =a (x -h )2+k 的图象与几何图形的综合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在第二象限,以A 为顶点的抛物线经过原点,与x 轴负半轴交于点B ,对称轴为直线x =-2,点C 在抛物线上,且位于点A 、B 之间(C 不与A 、B 重合).若△ABC 的周长为a ,则四边形AOBC 的周长为________.(用含a 的式子表示)解析:如图,∵对称轴为直线x =-2,抛物线经过原点,与x 轴负半轴交于点B ,∴OB =4,∵由抛物线的对称性知AB =AO ,∴四边形AOBC 的周长为AO +AC +BC +OB =△ABC 的周长+OB =a +4.故答案是:a +4.方法总结:二次函数的图象关于对称轴对称,本题利用抛物线的这一性质,将四边形的周长转化到已知的线段上去,在这里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类型二】二次函数y =a (x -h )2+k 的实际应用心理学家发现,学生对概念的接受能力y 与提出概念所用的时间x (分钟)之间满足函数y =-110(x -13)2+59.9(0≤x ≤30),y 值越大,表示接受能力越强.(1)x在什么范围内,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增强?x在什么范围内,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降低?(2)第10分钟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多少?(3)第几分钟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解:(1)0≤x≤13时,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增强;13≤x≤30时,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降低.(2)当x=10时,y=-110(10-13)2+59.9=59.故第10分钟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是59.(3)当x=13时,y值最大,,故第13分钟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在操作中探究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与性质,体会数学建模的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第1课时单项式与单项式、多项式相乘一、新课导入1.导入课题:有一块长方形的大型画布,它的长为5×103cm,宽为3×102cm,你能计算出它的面积吗?画布的面积是(5×103)×(3×102)cm2,你能计算出它的结果是多少吗?2.学习目标:(1)能叙述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2)灵活地运用法则进行计算和化简.3.学习重、难点:重点:单项式乘单项式及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及应用.难点:单项式乘单项式及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的应用.二、分层学习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探究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2)自学时间:5分钟.(3)自学方法:采用“计算、观察、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获取结论.(4)自学参考提纲:①怎样计算(5×103)×(3×102)?计算过程中用到哪些运算律及运算性质?(5×103)×(3×102)=5×3×103×102运用了乘法交换律.=(5×3)×(103×102)运用了乘法结合律.=15×105=1.5×106.运用了乘法的运算.②如果将上式中不是指数的数字改为字母,能得到怎样的算式,写出试试看.计算ac5·bc2=ab·c7; 3a2b·2ab3=6a3b4.③通过刚才的尝试,能归纳出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吗?④完成教材第99页“练习”第2题.2.自学:学生结合自学参考提纲进行自主探究.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抽查不同层次的学生,了解学生完成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②差异指导:引导学困生复习回顾幂的乘方、同底数幂的乘法,积的乘方法则及运算律.(2)生助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帮助解决疑难问题.4.强化:(1)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2)计算:(1)2c5·5c2;(2)(-5a2b3)·(-4b2c).解:(1)10c7;(2)20a2b5c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98页例4.(2)自学时间:5分钟.(3)自学方法:认真观察例4解题的过程,注意符号变化和运算顺序.(4)自学参考提纲:①请你回忆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的法则.②计算(2x)3·(-5xy2)时,先算(2x)3,再与(-5xy2)相乘.为什么?因为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为:①先算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②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③如有括号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③计算:3x2·5x3=15x5;2ab·5ab2·3a2b=30a4b4;4y·(-2xy2)=-8xy3;(a3b)2·(a2b)3=a12b5.2.自学:结合自学指导,研读课本例题.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抽查不同层次学生的计算情况,了解存在的主要问题.②差异指导:对理解运算顺序的确定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2)生助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帮助.4.强化:交流与总结:①运算顺序;②运算符号.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99页到教材第100页例5上面.(2)自学时间:5分钟.(3)自学方法:认真看书,重要的内容打上记号,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4)自学参考提纲:①等式p(a+b+c)=pa+pb+pc,是根据矩形的面积关系得出来的,你能根据分配律得到这个等式吗?②等式p(a+b+c)=pa+pb+pc提供了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方法,你是如何理解的?③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应用了乘法的什么运算律?乘法分配律.④试标出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中的关键字词.⑤试一试:-2x(x+y)=-2x2-2xy;3ab(a+b)=3a2b+3ab2;-(m-n+2)=-m+n-2.2.自学:学生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教师采取交谈、抽查方式了解自学进度及存在的问题.②差异指导:强调法则要点:“乘多项式的每一项”,“把所得的积相加”,并注意符号法则.(2)生助生:生生互相交流帮助解决疑难.4.强化:(1)运算法则:①文字表达: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②式子表达:p(a+b+c)=pa+pb+pc.(2)单项式乘以多项式中的每一项,不要漏掉任何一项,并要注意符号的确定,合并同类项之前的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3)计算:(-2a2)·(3ab2-5ab3).=-6a3b2+10a3b3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100页例5.(2)自学时间:5分钟.(3)自学方法:认真观察例5的计算过程的依据,要注意去括号后的符号变化.(4)自学参考提纲:①标出例5题目中的单项式和多项式.②通过例5尝试归纳单项式乘多项式的计算步骤.③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就是把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问题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问题.④思考:结合例5,你能说说当式子中含有负号时的简化方法吗?2.自学:结合自学参考提纲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是否领会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方法和依据.②差异指导:重点对第(1)、(2)小题符号问题进行指导.(2)生助生:学生之间互助交流解决疑难.4.强化:(1)将单项式乘以多项式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乘法,将新知识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2)计算:①(-2a)·(2a+1) ②2x2(3x2-5y) ③3a(5a-2b) =-4a2-2a =6x4-10x2y =15a2-6ab (3)根据提示填空:计算:(12ab2-13a2b-6ab)·(-6ab)方法一:原式=12ab2·(-6ab)+(-13a2b)·(-6ab)+(-6ab)·(-6ab)=-3a2b3+2a3b2+36a2b2方法二:原式=12ab2·(-6ab)-13a2b·(-6ab)-6ab·(-6ab).=-3a2b3+2a3b2+36a2b2三、评价1.学生的自我评价:各小组组长汇报本组的学习情况,总结经验、收获和不足.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对学生在学习中的态度、方法、收效及不足进行点评.(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本课时教学应由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如乘法分配律法则等)自主推导出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充分体现学生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再结合具体问题的解答,由学生间互相交流,体会法则计算的本质,以便灵活应用于解题之中.一、基础巩固(第1题25分,第2题20分,第3题15分,共60分)1.细心填一填.(1)(-2a2b3)(-3ab)=6a3b4;(2)(4×105)·(5×104)=2×1010;(3)(-2ab2)2·(-a2b)3=-4a8b7;(4)(x2-2y)·(-xy)=-x3y+2xy2;(5)(-a2)·(ab+abc)=-a3b-a3bc.2.认真选一选.(1)化简x(2x-1)-x2(2-x)的结果是(B)A.-x3-x 3-x C.-x2-1 3-1(2)化简a(b-c)-b(c-a)+c(a-b)的结果是(B)A.2ab+2bc+2acB.2ab-2bc D.-2bc(3)如图是L形钢条截面,它的面积为(B)A.ac+bcB.ac+(b-c)cC.(a-c)c+(b-c)cD.a+b+2c+(a-c)+(b-c)(4)下列各式中计算错误的是(C)A.2x·(2x3+3x-1)=4x4+6x2-2xB.b(b2-b+1)=b3-b2+bC.-12x(2x2-2)=-x3-xD.23x(32x3-3x+1)=x4-2x2+23x3.计算:(3x2+12y-23y2)·(-12xy)3解:原式=(3x2+12y-23y2)·(-18x3y3)=-38x5y3-116x3y4+112x3y5.二、综合应用(每题10分,共20分)4.某地有一块梯形实验田,它的上底为m (m),下底为n (m),高是h (m).(1)用m、n、h表示这块梯形的面积S;(2)当m=8m,n=14m,h=7m时,求S.解:(1)S=12(m+n)h(2)S=12×(8+14)×7=77(m2)5.某商家为了给新产品做宣传,向全社会征集广告用语及商标图案,结果下图商标中标,求此商标图案阴影部分的面积.解:S阴影=14πa2+2a·a-12·3a·a=1 4πa2+12a2三、拓展延伸(每题10分,共20分)6.已知:单项式M、N满足2x(M+3x)=6x2y2+N,求M、N. 解:2x(M+3x)=6x2y2+N,2x·M+6x2=6x2y2+N∴N=6x22x·M=6x2y2M=3xy27.若(a m+1b n+2)·(a2n-1b2m)=a5b3,求m+n的值. 解:(a m+1b n+2)(a2n-1b2m)=a5b3a m+2n b2m+n+2=a5b3m+2n=52m+n=3-2∴3m+3n=6∴m+n=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规律》教案
授课教师:陈勇
授课班级:初2017级3班授课时间:2014年10月27日
教材分析:《探索与表达规律》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五节。
本节课是整式及其加减的最后一节,本节课要求通过探索日历中的数的变化规律,并用字母描述,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并复习“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知识。
通过具有现实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索活动,有文字语言、表格、代数式来表示规律,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培养学生运用符号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这节课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整个课堂力图体现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生分析:本节课所要面对的的初一(上)学期的学生,初一的学生在认知能力及注意力保持等方面与初二初三学生有很大差距,他们喜欢学习有趣、有用、有挑战性的知识,同时他们注意力保持时间仍不够长,仍需要教师不停变换教学形式,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初一学生的表达能力不高,他们可能能弄懂所学知识,但不知道怎样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方面特别需要教师的引导。
设计意图:本节课中首先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利用初一学生不服输,爱表现的特点,运用
一个速记游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利用游戏让学生体验日历中所蕴含的数学规律,从而引入核心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环节,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围绕核心问题进行体验学习围绕看日历,探索和表达规律这个核心问题,既调动了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积极体验,也激发了学生围绕问题联系新旧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在学生完成初步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完成想一想,从完成想一想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探索与表达规律的一般规律。
在反思提升环节,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运用环节,将具体问题与所学知识相联系,在感受知识的实用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知识,最后引入中考真题,树立学生战胜中考的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反馈回答,教师始终给予其积极的评价,通过积极的评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结果性目标:
1.能用代数式表示并借助代数式运算解释具体问题中所蕴含的一般规律或现象。
2.掌握表达规律的一般步骤,观察——猜想——归纳——验证,体会推理的特点与作用。
3. 经历由特殊到一般和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学会将具体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加以分析。
过程性目标:
1.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渗透分析、猜想、验证、归纳等教学思想,培养学习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2.在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积极的评价,让学生始终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探索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关系和规律。
教学难点:探索数内在关联。
用字母、符号表示一般规律。
核心问题:看日历,探索和表达给定图形或数的规律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运用核心问题教学模式,教学环节设计合理,层次清晰,逐步深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很好利用学习的知识探索与表达规律,如教学以开始就有同学能够利用字母表示数的方式来简化和表达日历中隐含的规律,用方框框住九个数,九个数的和是中间数的九倍。
并在教师引导下开始思考认识到用字母来表示规律可以让问题变得更加的简单,接下来继续探索十字形所隐含的规律,学生能很好利用上面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得出探索与表达规律的四个环节观察——猜想——归纳——验证,并提醒学生注意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解题思想。
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对本节课的知识运用提升,同时通过一道思考题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起一个提升的作用。
整个流程环环相扣,条理清晰。
教学主题与核心问题相对应。
由此可见明确的核心问题使教学方向明确,学生学习目的明确。
本节课主要采用观察猜想、独立思考、合作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体验缄默知识。
观察与思考是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观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边观察边思考,使学生对探索与表达规律的问题有整体的感知,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提醒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既加深了对所学问题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解决日历规律问题时,始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日历上数据间的规律,突出观察的重要性。
在合作讨论环节,同学们相互讨论自己解决类似问题观察的方式与方法,整个教学环节无不体现观察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老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读图方向有指导性的意义,比如在学生回答日历中数据隐含规律时,对于学生的回答始终给予其积极肯定评价,一部分同学找出了横排的右边的数比左边的大一,有的找出了竖排了下面的数比上面的数大七,只要学生回答,教师都给予其肯定比如说这个同学观察得真仔细,这个同学回答很正确,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同学也有回答错误的情况,这是教师也注意发现其闪光点,积极的期待他下一次能回答正确,通过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评价的作用,很好的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回答问题踊跃,很好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通过分析全部44人中,38人能够解决类似的探索与表达规律的问题,很好的掌握了解题的技巧,可以发现他们用字母来探索与表达规律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好的完成了体验性目标。
反思改进:总的来说本节课设计条理清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有很多的不足,如教学前半部分对日历的探索不够深入,没有抓住学生学习的苗头,对日历中隐含的规律继续探索,在教学后半部分,给学生呈现的课堂练习题目过于繁多,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课堂练习,可以精选习题既巩固新知,又很好的对学习学有余力的同学起一个提升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评价也不是特别精炼,尤其是对回答错误的同学,教学评价的作用还发挥得不够,通过这堂公开课,我从中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让我不断进取,不断前进,教学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