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教学实录 _1
《匆匆》课堂教学实录 _1
《匆匆》课堂教学实录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师:我们今天讲课的题目是什么?(生答:匆匆)请你把课题写在黑板上。
(生板书课题。
)师:匆匆是什么意思?生:形容做事匆匆忙忙的。
师:能不能换一种解释?生:忙碌。
师:忙碌有可能匆匆,但是所有忙碌的人不见得都匆匆。
生:飞快。
师:我们国家有个运动员叫刘翔,跑得快不快?能说刘翔跑起来很匆匆?(众笑。
)生:急急忙忙。
师:对,急急忙忙比较恰当。
事情多,时间短,所以急急忙忙。
这篇文章是朱自清先生写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案第1篇】这是不久前我上的一节公开课,实录如下:师:著名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他说有一样东西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大家猜猜,高尔基说的是什么?生:(齐)时间。
师:对。
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文人墨客围绕时间这一个主题,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留下了大量的名言警句,表达了他们对时间的认识和感悟。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一篇,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匆匆》,(板书课题)请齐读课题。
生:(齐读)匆匆。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认真听老师朗读课文。
一边听,一边想,这篇散文给你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钢琴曲《眼泪》缓缓响起,师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师:谁来谈谈,这篇散文给你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生:我们要珍惜时间,时间很珍贵。
师:你的感受很深刻。
生:时间一去不复返。
师板书:一去不返。
生:时间过得很快。
师:从第四自然段中找一个词,说明时间过得很快。
生:逃去如飞。
师板书:逃去如飞。
师:同学们的耳朵真灵,一下子就抓住了文章的主旨。
现在,请大家赶紧读一读课文,在文中找一找,你是从哪儿感受到时间逃去如飞的,一去不返的。
(同学自由读书,批注,考虑。
)师:谁来说说,你是从哪儿感受到时间逃去如飞、来去匆匆的?生: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
)师: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语中感受到日子过得很快的?生:跨、飞、溜、闪,伶伶俐俐地。
生:(齐读词语)师:读这些词语,让你感觉时间就像什么?生:像流水。
师:孔子也这样比喻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生:像风。
师:你的想象很独特。
生:像影子。
师:你的想象很有诗意。
生:像天边的飞鸟。
师:有意思!我的感觉啊,你看他会跨会飞,伶伶俐俐地,真像个可爱的小精灵。
谁来读读这段话?生:(读)师:先打断你一下。
你感受作者的时间流逝没有?生:感受到了。
师:那么请你顺着作者的思路,模仿着说两句。
《匆匆》教学实录薛法根5篇
《匆匆》教学实录薛法根5篇《匆匆》是现代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结构精巧,层次清晰,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紧扣“匆匆”二字,以下是整理的匆匆教学实录,供您阅读,参考。
匆匆教学实录1师:同学们可能都不认识我,我姓薛。
有同学姓这个姓吗?(无人举手)这个姓很少,所以很珍贵。
(生笑。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2课,读题──生:齐读课题。
师:预习过课文吗?你在预习过程中都预习了什么?生:我把课文读了三遍。
师:你很自觉,没有要求,你能自觉地读3遍。
不错。
生:我先看了预习提示,然后根据预习提示中的问题,去读课文。
师:能够根据预习提示有针对性地预习,很好。
生:我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都想好了。
师:(笑)了不起,答案都想好了,能透露一个给我吗?(生笑。
)生:不能。
师:还保密呢!你能带着思考进入课堂,收获就要比一般同学多。
生:我借助工字典解决了预习中不认识的问题。
师:能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来解决预习时遇到的问题,这是会学习的同学。
生:我边读边想有什么问题,想了每一段的段意思。
师:一边读一边想,这是很好的学习习惯。
师:好像还有很多同学搜集了许多名人名言,是你吧。
生:高尔基曾说了一句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
师:这句话记得吗?能背出来吗?生:“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师:小结:大部分同学都认真读了课文,有的根据预习提示进行有针对性地预习;有的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有的借助工具书解决预习时遇到的问题。
这些都是你们在预习时自觉做到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
坚持这个习惯,你必定受益终生。
师:课文读了三遍的同学请举手。
(生全部举手。
)师:读了三遍以上的请举手。
(生无一人举手。
)师:(笑)你们都统一要求读三遍啊?师:读得怎么样,你来选择其中一段读,我们看看你读得三遍与他人读得三遍有什么不同。
师:你来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得不错,很流利。
这第二个句子很长,“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读得很流利,不错。
《匆匆》教案(优秀8篇)
《匆匆》教案(优秀8篇)《匆匆》教案篇一教材简析:《匆匆》一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扣“匆匆”二字,以细腻的笔触生动的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奈和惋惜,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从而警世人们应该珍惜时间和生命。
目标要求:1、了解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奈和惋惜,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懂得人生短暂,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和生命的道理。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3、搜集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拓展延伸,提升学生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激趣导入,情感奠基。
1、学生们自由背诵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
2、教师谈话导入并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从学生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找准新旧知识的契合点,辅之师生课外资料的有机融合,更利于学生们提早进入文本阅读状态。
)二、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以“我来读读”、“我来说说”的形式检查学生们自学字词和读文情况。
2、学生们在组内互相交流预习中遇到的难理解的词句,教师相机引导。
(学生们是课堂的主人,更是学习的主人,主体地位回归,内在潜能被激发,学生们会无拘无束的交流,自主学习效果明显增强。
)三、品读欣赏,个性感悟。
1、默读。
圈点批画自己喜欢的句段,反复揣摩体会。
2、精读。
学生们采取适合的读书方式,结合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从不同的角度想开去,品词析句,深层研读。
然后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与好朋友交流研讨。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们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们的阅读实践。
此环节学生们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直接触摸感受文本,加深了理解和体验。
同时学习伙伴间的合作交流又提升了自己独特的感悟,使个人的情感熏陶得以升华。
)重点指导:(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匆匆》课堂实录1
《匆匆》课堂实录师: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朱自清的《匆匆》(板书: 匆匆)。
这是六年级的一篇课文, 放到五年级来学, 相信我们的同学表现一定非常出色, 有信心吗?生: 有(响亮整齐)!师:好, 老师相信你们!(出示配乐图片)1922年的春天, 朱自清先生站在窗前, 望着窗外美丽的景色, 陷入了深深地思索:燕子去了, 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 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 聪明的, 你告诉我,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同学们, 你觉得作者当时对时间一去不复返是一种怎样的心境呢?生: 作者觉得很可惜、很留恋生: 我觉得还有些依依不舍生: 作者有些悲伤生: 作者也有点着急师: 那好, 我们就带着对时间流逝的惋惜、伤感去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吧!生:(朗读课文)燕子去了, 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 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 聪明的, 你告诉我,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师:我们知道时间看不见, 摸不着, 但是朱自清先生却用生动的笔触形象地写出了时间, 请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看看哪句话写出了时间, 并用笔画出来。
师: 我们班学生读书的速度真快呀!谁来说说?生: 在默默里算着, 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 没有声音, 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师: 有不同的意见吗?请你说。
生: 我也找到了。
他还把时间比作一滴水, 滴在大海里就找不着了。
风还能感受得到。
师:你也找到了相同的一句话, 是吗?(出示PPT)那我们一起来读读:在默默里算着……(生读)师: 你们读得很入情, 很入境。
你们知道作者是用什么修辞手法把时间写具体的?生: 用了比喻的手法。
师: 把什么比作什么?生: 把时间比作一滴水滴在大海里师: 把多少时间比作一滴水?生: 把八千多日子比作一滴水师: 比作哪里的一滴水?生: 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师: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两个词(生读)师: 你感受到了什么?生: 我感受到时间过得非常快生: 我感受到时间的飞逝生: 我感受到“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师:给他掌声。
匆匆教学实录(精选5篇)
匆匆教学实录(精选5篇)匆匆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对时间的逝去感到无奈、惋惜和不甘虚度此生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体会作者用他细腻而独特的笔触,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不甘心虚度年华的思想感情。
品味、积累语言。
2、难点:作者怎么至于为时间的流逝“头涔涔而泪潸潸呢?”【教学准备】1、预习: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问题,查阅有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法国大思想家伏尔泰曾这样描述一个事物,说它“是世界上最多的,又是最少的;是最长的,又是最短的;是最快的,又是最慢的;是最不被人重视的,又是最令人惋惜的。
没有了它什么也做不成。
”你知道他描述的是什么吗?生:时间。
师: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纷纷写出自己对时间的感悟,咱们今天就先来欣赏朱自清先生脍炙人口的散文《匆匆》吧。
看老师写课题。
大家注意“匆”字最后一笔的点不要掉了。
没有这一点是什么字呢?生:勿。
师:能组个词吗?生:勿庸置疑、请勿吐痰、请勿踩草……师:注意加上了这一笔点,它就变成了“匆”,你们瞧,咱们汉字是不是非常有意思呀。
好,一起来读读课题。
生:匆匆。
师:平舌音读准了。
读到这两个字,你的脑海里很自然地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生1:读到这两个字,我仿佛看到了一大早,大人们急匆匆地赶着上班,我们学生拿着早点赶着上学的情景。
生2:我的脑海里出现了火车站、长途汽车站人们急急忙忙赶车的画面。
生3:我看到是妈妈傍晚赶着买菜、做饭时的样子。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我们阅读时,不管是一段话还是一句话,哪怕是一个词,都能迅速地在脑海里浮现出画面,这样读书是不是很有意思呀?刚才大家想到的是人们急急忙忙,行色匆匆,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语文课文《匆匆》课堂教学实录
语文课文《匆匆》课堂教学实录语文课文《匆匆》课堂教学实录《匆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16课。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语文课文《匆匆》课堂教学实录,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课文《匆匆》课堂教学实录篇1一、师生谈话,揭示课题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位文思横溢的作家,他就是———生:齐说朱自清先生。
师:对了,他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
一生的作品语言洗练,文笔秀丽,感情真切。
今天,让我们再来拜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板书:匆匆朱自清)二、整体感知,带入情境师:同学们上节课都进行了充沛地朗读,谁有信心读好课文?生:(纷纷举手)一位男生站起来读课文。
(配上音乐)师:你动情地朗读仿佛把我们带入那飞逝的岁月中。
师:请同学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并谈谈听了这篇散文,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生甲:读完课文后我最深的感受是觉得时间过得真是太快了,我们要珍惜时间。
生乙:我觉得作者感到时间每天都从身边匆匆过去有些后悔。
……师:太好了,你们读书很深入,继续努力。
三、明确目标,感悟语言上节课大家都画下含义深刻的和自身喜欢的句子,交流了自身的理解和感受。
那好,这节课我们就来细细品读作者的语言,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的来去匆匆。
大家打开书在小组里再重点读读说说那些喜欢的句子,初步领悟作者是怎样写的。
生:分组读句子并说一说。
(师巡视)师:我们开始汇报,生甲:我喜欢的是第二自然段中的这段话:“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从我手里溜去;像针尖……我不由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生读句子,屏幕出示这段话。
)生甲:作者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时间的样子写具体。
师:大家看作者就是这样把原本无形的时间写得有形了。
生乙:我还从“溜”字可以看出过去的日子无声无息地走了,走得无影无踪。
师:你真会学习。
你看仅一个“溜”字就写出了时间就这样的悄无声息不知不觉地去了,让我们感伤,让我们考虑。
生丙:我从这句话读懂了作者非常惋惜,非常感慨。
人教版五下《匆匆》教学实录
2.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板书:一去不复返?)
3.师:这个句子还出现在别的地方,你能找出来吗? 生:它还出现在结尾。(生读句子。)
4..师: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出了同样的一个问题。这又说明了什么? 生1:前后照应。
《匆匆》教学实录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读自悟中懂得时间的来去匆匆。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要珍惜时间。
生2:说明作者一直在考虑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5.师:对,我们不但要会读,还要学习思考。在读书的过程中,你还碰到了哪些难以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学生汇报交流难理解的句子或词语。)
6.师:通过读书,我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了解,那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
学生找出第二、三自然段的有关片段和句子,8.教师引:还有别的句子写到时间是如何匆匆而过的吗?
四、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运用语言
1、师:
作者在第三自然段具体写出了时间是怎样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的,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一段,谁愿意读这一自然段?愿意读的同学就站起来读,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朱自清认为哪些时间是匆匆过去的?请你把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划1
句子1: 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7.教师范读:是啊,时间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流逝了,想到这些,作者心里好受吗?现在,请同学们给老师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让我读读这一自然段,看我能不能把作者的心情读出来。(读后评议:老师读得怎么样?为什么?)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学实录一、教材分析《匆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作者朱自清是被誉为“现代散文典范”的大家。
文章开篇寄兴于燕去燕来、草木枯荣这些再自然不过的现象,引发出作者本人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对生命价值的求索。
全篇文字清隽洗练、思路缜密、情景交融、表达生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内涵的阅读能力,学习作者感悟生活和表达感悟的方法,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应有效利用课文的有利资源,充分体现单元的学习重点。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尝试自读自悟,但由于朱自清的文章写作年代较早,一些句子含义深刻、句式独特,学生第一次接触,阅读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阅读实践,在读中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在读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在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1.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文章的语言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积累语言,并尝试表达。
3.体会作者对时间的逝去感到无奈、惋惜和不甘虚度此生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按大赛组委会统一要求,学生准备如下:1.读读课文,查找并筛选相关资料。
2.借助课后思考题或阅读提示把握课文大意。
3.针对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拟定问题。
教师准备:1.摸清文脉,细读文本。
2.查阅并收集相关资料。
3.设计教学环节。
教具准备:幻灯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检查预习。
1.揭题。
(1)板书课题,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正确,督促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2)围绕文题谈话,学生交流自己对文题的理解。
教师了解学生对课文大意的把握情况。
2.初步了解作者,为阅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好铺垫。
(1)学生谈谈预习中对作者朱自清的了解。
(2)出示幻灯:朱自清,著名散文家、诗人,清华大学教授。
他的散文语言精炼、情感丰富,被誉为“现代散文典范”。
《匆匆》教学课堂实录
《匆匆》教学课堂实录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慢慢空虚了。
在悄悄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cén)涔而泪潸(shān)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忙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静静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悄悄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忙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lì)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pái)徊(huái)罢了,只有匆忙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忙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luǒ)裸来到这世界,转瞬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你聪慧的,告知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课堂实录师:同学们,在我国近代文学史上有一位闻名的散文大家,他就是朱自清先生。
课前我请大家了解了解朱自清先生,做到了吗?生:做到了。
师:怎么样?把你的收获与大家共同共享一下。
生:据我所知朱自清在清华园里写了特别出名的《荷塘月色》师:嗯,写了《荷塘月色》,特别出名的散文,还有什么呢?生:我通过查资料知道他不仅是散文家,还是杂文家,写了许多杂文。
……师:朱自清先生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喜闻乐见的文章,尤其他的散文被称为美文的典范,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其中一篇散文《匆忙》,我们把课文读一遍,留意把拼音读准,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开始吧。
《匆匆》特级教师教学实录
《匆匆》特级教师教学实录《匆匆》特级教师教学实录《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匆匆》特级教师教学实录,欢迎阅读。
《匆匆》特级教师教学实录篇1一、交流导入,自然揭题:师:同学们,想要回答问题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有些胆怯,但也有一部分人跃跃欲试。
)你来,请你读一读课文的题目。
生读。
师:谁还要回答?这回可没有那么简单,请你把课题写在黑板上。
学生齐读课题:匆匆。
师:“匆匆”是什么意思?生:匆匆指忙碌。
生:匆匆指很快的意思。
师:你说快,那刘翔跑步是世界冠军,那叫快了吧,他也叫匆匆?(全场发出一阵大笑。
)生:匆匆指急急忙忙。
师:匆匆是一篇散文,你们知道什么叫散文吗?生:散文就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师:这可不大好理解。
生:散文是富有韵味,发自内心,一种文体。
师:你读了散文没有?它说了一个故事吗?(不是。
)它写了什么?可真有些奇怪了,它在写什么呢?它是作者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情感,抒发自己的内心的感受。
(支老师在幽默风趣的问答中,既为学生在一千多名老师听课的大礼堂内消除了心中的紧张感,又让学生懂得了什么叫做散文,为下面老师和学生的精彩表现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初读课文,读通全文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
)师:谁想站起来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学生在这位和蔼可亲的老师面前纷纷举手。
)师:读得很好,很有自信心,认为自己在全班读得最好的请举手。
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推荐一位读得比你好的同学。
学生推荐读。
师:请你推荐一位你们班最胆小的,平时读书最不好的同学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学生推荐。
师:敢读吗?你怪他推荐你吗?学生摇头示意。
生读。
师:读得真好,可见大家都很会读书,我们大家一起读,你读到可能一句,可能半句。
全班合作读,教师随意抽读,有的只读半句,有的只读一句,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
师:(问一学生)你觉得读得怎么样?生:我觉得读得不好。
匆匆教学实录-李军
《匆匆》教学一、风趣识记,自然无痕导课师:同学们,很高兴见到你们,在上课前,我先教你们背一首小诗,小诗有三节,每节有四句,我一次说一节,说完就请你们来背诵,你们敢接受这个考验听力、记忆力和勇气的挑战吗?生:敢!师:我先来说第一节:“早晨是上眼睑(肢体语言辅助,示意“睑”为眼皮),晚上是下眼睑,两眼一眨,就是一天。
”谁想来背诵?(一生背诵)师:准确!你不但有勇气,还很聪明!谁再来背?生:早晨是上眼睑,晚上是下眼睑,两眼一闭,就是一天。
(众笑)师:不是“一闭”,而是“一眨”,眼睛闭上没关系,只要还能再睁开就好!请你再背一次。
(生再背)师:第二节:“正月是左脚板,腊月是右脚板,两脚一跨……(学生接:就是一年)”谁能背?(一生背诵)师:真不错!现在我来说第三节:“人生如此短暂,人人都是利箭(做射箭动作),在追求的箭靶上,你射中了几环?”(一生背诵)师:这么难背的一节你都能一次背对,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谁来说说这首小诗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生:时间过得很快。
师: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生:我们应该珍惜时间。
师: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
生:时间过得很快,我们应该珍惜时间。
师:说得对!现在就让我们来一起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小诗,记不住的同学能够看屏幕。
(多媒体出示整首诗)(生齐背诵)二、奇思巧引,连珠妙语解题师:这首小诗的名字叫做什么?生:人生。
师:那“人生”"的名字叫做什么?(生茫然)师:人生的名字叫做遥远,遥远的名字叫做等待,等待的名字叫做岁月,岁月的名字叫做——匆匆。
(板书:匆匆)师:这个字读什么?(板书:勿)生:勿。
师:这个字读什么?(板书:匆)生:匆。
师:这两个字的字形就差这么一点,同学们写“匆”字时,请勿匆忙,这个长点要贯穿两撇。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齐)匆匆。
师:春去秋来,季节是匆匆的;踏上行程,脚步是匆匆的;斗转星移,岁月是匆匆的。
三、限时速记,了解作者背景师:这次又是哪位作家以“匆匆”为题写了这篇文章呢?生:朱自清。
《匆匆》第一教时课堂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
《匆匆》第一教时课堂实录本文是关于《匆匆》第一教时课堂实录,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师:老师听说你们曾经背过不少有关时间的格言,是吧?生:是。
(齐说)师:谁来背背?生: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师:能背得再有韵味一些吗?(师示范)生: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师:谁再来背背?生: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抛弃他。
师:背得好!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抛弃他!谁再来背,最后一个。
生:把握时间的观念,就同把握一个人一样。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背了有关时间的格言,背得很好。
的确,时间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不光要吸纳别人丰富的语言,有的时候我们还深深地去体验、去感受,把这份体验、这份感受融到你的血液中,深到你的骨髓里,刻在你的灵魂上。
同学们想体验一下吗?生:想。
(齐说)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好,大家注意,先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
(播放音乐《忆江南》。
)师:睁开眼睛,好听吗?生:好听。
(齐说)师:非常好听,当你听完了这首曲子的时候,感觉用了多少时间?猜猜看。
生:一分左右。
师:“一分左右”这个“左右”用得多好!生:一分三十秒。
师:你说得很精确。
生:一分钟。
师:好,老师告诉大家,老师在网上下载这首曲子的时候,当这首曲子播完的时候,是一分三十四秒。
你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有什么感受?生:我觉得时间很长。
生:我觉得这首曲子很好听,时间非常短。
师:有同学觉得时间很长,有同学觉得时间很短,这都是我们不同的感受。
时间在有的人眼中就是生命,就是速度,就是力量;在有的人眼中,就是海绵里的水。
谁来读读第一句话?(多媒体出示两句格言。
)生: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读得比较平淡)师:请你拿出力量来!生: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读得铿锵有力)师:大家一起念──生: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师:老师告诉大家,读书要读出节奏。
(师示范)生: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匆匆教学实录及教学设计
《匆匆》教学实录及评析(何捷黄国才)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以提升语文素养为魂——《匆匆》教学实录及评析一、解题导入师:(板书课题)今天咱们学习一篇文章,题目叫《匆匆》,注意写的时候不要匆匆忙忙而忘记了中间这个长点,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师: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匆匆呢?生:讲的是时间在匆匆流逝。
师:你说得真好,小时候你们就知道,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哪一个作者能够把它定格在文字中?生:朱自清。
师:关于他,能简单地说一句话吗?(生用简短的话说朱自清的简介)师:来,请看大屏幕,他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语言简练,情感丰富,被誉为现代散文的典范。
他一生刻苦勤勉,共出版著作百余部,代表作有大家熟悉的《荷塘月色》《背影》等等。
咱们今天学习的也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
(板书:散文。
)师:著名作家余秋雨说什么是散文呢?散文就是读者与作者的悄然对话与共同的思考(板书:对话,思考)。
那么,既然是与作者对话,就让我们先来倾听吧(板书:倾听)。
现在就请同学们欣赏著名艺术家孙道临朗诵的《匆匆》,注意听要求,大家拿起笔,一边听一边做记号,在凡是能让你感受到时间匆匆而逝的地方做上记号。
看看谁最善于倾听。
(播放朗诵音频)点评:面对五年级的学生,面对学生第一次接触“大家”散文,怎么把学生“带到高速路入口”,让学生自己在“高速路”上奔驰?何老师牢牢把握“方向盘”——读书、有思考地读书,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几个来回”,在简洁的入题、了解作者之后,拎出“散文”、提出“对话”、要求“倾听”和“思考”,可谓独出心裁。
二、从文体特征入手,整体把握师:老师刚才看了一下,我们五年级的孩子真善于倾听,每个孩子几乎都在课本上做满了记号,交流一下。
生:我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燕子去了……”这句话小感受到。
作者用排比的手法告诉我们时间过得很快。
师:还有哪些地方?一个标点、—个词、一句话、一段话都可以。
生:“吃饭的时候……过去。
”生:我从第二自然段中体会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5课《匆匆》教学实录 (1)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5课《匆匆》教学实录 (1)《匆匆》教学实录第一课时师:你们看到我,对我有什么感觉?生:似曾相似师:你觉得你对我有似曾相似的感觉吗?生:我觉得您很慈祥。
师:你别惹我生气。
初次见面,请多关照。
师:刚才可能向老师到班上向你们说了一些我做的错事,是吗?见到了现在有些失望了是吧?生:没有师:知道我姓什么吗?生(齐答):“支”。
师:向老师说你们猜了半天,但不知道是哪个“支”?生(齐答):是。
师:举起写字的右手,跟着我写“一横,交叉一竖,然后底下又一次的‘又’。
”(生举右手跟老师一起写)师:知道了没有。
生(齐答):知道了师:叫我一声:——生(齐呼):支老师好师:非常好,不但带上支老师,而且还带上一个好。
有一次我讲课,我也是这样(用手书写支),他们就叫我“支——”。
(生笑)师:你们比他们强多了,是吧。
上课害怕不害怕?生(高声齐答):不害怕!师:后面有那么多老师都虎视眈眈地看着我们,你们不害怕吗?生(齐答):不害怕!师:我可比不了你们,我还真有点害怕。
可能你们面朝这边,看不见老师们,老师们的眼睛瞪得有多大,目露凶光,你们也看不见,可能瞪着我呢?我比你们害怕,听我说话就有点上气不接下气,是吧?真的,真的有点害怕,心跳得挺厉害。
你起来(一生站起)你代表大家拿手来摸摸我的心跳得厉害不?(让生摸自己右边)生:老师,摸错了,应该摸这边(众笑)师:这说明我怎么样了?生:太害怕了。
师:太害怕了,我都不知道自己心在哪边跳,到处都在跳,不害怕,咱们就可以上课了,是吧,知道上什么课吗?生(齐答):知道师:一起说——生(齐答):匆匆师:这名挺怪是吧,(生点头)想不想看我写字?生(齐答):想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勿”字。
师:对不对?生(齐答):不对师:这个字念什么?生(齐答):“wu”师:请组词生:这个字可以组“勿忘我”。
师:什么叫“勿忘我”?生:就是不要忘记我,请不要忘记我。
师:那么你的意识“勿”就是“不要”的意思,是吗?对不对?(生点头)师:“勿”就是“不要”的意思,“勿忘我”就是“不要忘记我”是吗?生(齐答):是师:噢,好像你把我教懂了,还能组词吗?师:你来生:我觉得这个词还可以组“切勿”。
人教【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5课《匆匆》教学实录1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5课《匆匆》教学实录《匆匆》教学实录一、引出时光匆匆的话题。
师:昨天——4月2日是伟大的童话作家安徒生诞辰二百周年。
我相信现在没读过安徒生童话的孩子可能不多了。
你读过什么?生:《卖火柴的小女孩》生:《野天鹅》、《皇帝的新装》。
师:直到现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肤色的孩子,依然从他的童话之中汲取着营养,获得了快乐。
但他的童话并不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减少他的魅力。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时光匆匆这个话题,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
(教师板书课题:勿勿)学生看着板书,疑惑。
师;有的同学眉头皱起来了。
生:少了“点”!师:很好,你们一下子就发现了这个字的错误:少了“点”。
(教师纠正板书中的错误)“勿”加上点就是“匆”。
“勿”在哪里见过?生:请勿吸烟师:“请勿吸烟”是什么意思?生:请不要吸烟。
师:什么是匆匆?生:很着急。
师:很着急,急急忙忙的样子就叫“匆匆”。
通过你们对课文的匆匆一撇,知道文章讲的是什么匆匆?生:时光匆匆。
师:很好!我们今天就来探讨时光匆匆这个话题。
听闫老师朗读课文,注意感受文字的节奏,感受文字本身的情感。
二、多种方式熟读课文,为感悟、品评做准备。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朗诵完毕,学生鼓掌。
)师:谢谢同学们!其实,闫老师真的不敢独占这掌声,因为我知道,文字本身的魅力已经把我们深深地折服。
这篇文章后面有发表的时间,1922年,离现在大约有83年了。
年代比较久远了,大家在读的时候,有没有比较难读的地方呢?大家读一读自己感觉难读的句子。
学生自由练读。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生:“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生:“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该生读得很好,学生中响起掌声。
)师:她不仅读流利了,而且读得很有感情!生:“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师:有两个地方需要纠正一下,听出来了吗?生:“他便伶伶俐俐的从我身上跨过”读成了“他伶伶俐俐的从我身边跨过”。
匆匆朱自清教学实录
匆匆朱自清教学实录一、解题导入师:(板书课题)今天咱们学习一篇文章,题目叫《匆匆》,注意写的时候不要匆匆忙忙而忘记了中间这个长点,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师: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匆匆呢?生:讲的是时间在匆匆流逝。
师:你说得真好,小时候你们就知道,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哪一个作者能够把它定格在文字中?生:朱自清。
师:关于他,能简单地说一句话吗?(生用简短的话说朱自清的简介)师:来,请看大屏幕,他是着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语言简练,情感丰富,被誉为现代散文的典范。
他一生刻苦勤勉,共出版着作百余部,代表作有大家熟悉的《荷塘月色》《背影》等等。
咱们今天学习的也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
(板书:散文。
)师:着名作家余秋雨说什么是散文呢?散文就是读者与作者的悄然对话与共同的思考(板书:对话,思考)。
那么,既然是与作者对话,就让我们先来倾听吧(板书:倾听)。
现在就请同学们欣赏着名艺术家孙道临朗诵的《匆匆》,注意听要求,大家拿起笔,一边听一边做记号,在凡是能让你感受到时间匆匆而逝的地方做上记号。
看看谁最善于倾听。
(播放朗诵音频)点评:面对六年级的学生,面对学生第一次接触“大家”散文,怎么把学生“带到高速路入口”,让学生自己在“高速路”上奔驰?何老师牢牢把握“方向盘”——读书、有思考地读书,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几个来回”,在简洁的入题、了解作者之后,拎出“散文”、提出“对话”、要求“倾听”和“思考”,可谓独出心裁。
二、从文体特征入手,整体把握师:老师刚才看了一下,我们六年级一班的孩子真善于倾听,每个孩子几乎都在课本上做满了记号,交流一下。
生:我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燕子去了……”这句话小感受到。
作者用排比的手法告诉我们时间过得很快。
师:还有哪些地方?一个标点、—个词、一句话、一段话都可以。
生:“吃饭的时候……过去。
”生:我从第二自然段中体会到。
(生读第二自然段)生:我从问句:“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里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中感受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匆匆》教学实录师:同学们可能都不认识我,我姓薛。
有同学姓这个姓吗?(无人举手)这个姓很少,所以很珍贵。
(生笑。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2课,读题──生:齐读课题。
师:预习过课文吗?你在预习过程中都预习了什么?生:我把课文读了三遍。
师:你很自觉,没有要求,你能自觉地读3遍。
不错。
生:我先看了预习提示,然后根据预习提示中的问题,去读课文。
师:能够根据预习提示有针对性地预习,很好。
生:我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都想好了。
师:(笑)了不起,答案都想好了,能透露一个给我吗?(生笑。
)生:不能。
师:还保密呢!你能带着思考进入课堂,收获就要比一般同学多。
生:我借助工字典解决了预习中不认识的问题。
师:能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来解决预习时遇到的问题,这是会学习的同学。
生:我边读边想有什么问题,想了每一段的段意思。
师:一边读一边想,这是很好的学习习惯。
师:好像还有很多同学搜集了许多名人名言,是你吧。
生:高尔基曾说了一句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
师:这句话记得吗?能背出来吗?生: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师:小结:大部分同学都认真读了课文,有的根据预习提示进行有针对性地预习;有的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有的借助工具书解决预习时遇到的问题。
这些都是你们在预习时自觉做到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
坚持这个习惯,你必定受益终生。
师:课文读了三遍的同学请举手。
(生全部举手。
)师:读了三遍以上的请举手。
(生无一人举手。
)师:(笑)你们都统一要求读三遍啊?师:读得怎么样,你来选择其中一段读,我们看看你读得三遍与他人读得三遍有什么不同。
师:你来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得不错,很流利。
这第二个句子很长,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读得很流利,不错。
谁再来读给我听听,也能像他读得那么流畅吗?生读。
师:别急着坐下,考一考,你在读这一段的时候想些什么?心情有没有什么变化?生:(略停一下)这一段中有问句,感情要深厚一些。
师:你注意了这段中有4个问句,感情不同,他注意到了,两位同学这一段都读得很好,边读边思考,说明他们读得很专心投入。
师:谁来读读其他的自然段,是不是都像他们一样认真?生读第四小节(强调呢)众师笑。
师:他读得很投入,(笑了)因为他的得很沉重。
内容可能很沉重,但有些词语可以读得比较轻快。
谁再来读一读这一段?生读(依然强调呢)。
师:比较轻快,很好!但是,你说说看为什么一定要强调呢呢?生:因为作者好像是有问题在问我。
师:谁能不通过强调呢来体现这是问句。
生读得很好。
师:美吗?象她一样读,会给人一种美的感受,一种全新的感受。
生:我来读最后一小节。
师:为什么?生:一来是这一节很短,二来是这一节也很重要。
师:我们就请你来读读这最重要的一句话。
生读。
师:他虽只读了一句话,这却是课文的灵魂,这个问句的答案文中没有。
正是因为这个问句,使这篇文章成为千古名篇。
生读第二小节。
师:你有点忧伤的语调,不错。
师:你们看第三小节最长,谁有勇气来读读第三小节?生读。
师:这么长的段落,读得这么流利,看来是真的下了一番工夫。
师:看课题,匆匆就是急急忙忙的意思,脚步匆匆,吃饭匆匆,洗脸匆匆课文写的是什么匆匆?生齐:时间。
师:先别急着告诉我,请你大声朗读全文,文中有一个词告诉我们:是什么匆匆。
生大声读文。
师:读好的请举手。
师:课文有一个词,写出了什么匆匆?生:课文写的是日子匆匆。
师:日子就是时间,就是时光,意思是一样的。
师:我们每天都在过日子,往往就这最普通的事情,就容易被忽视。
在作者眼中,日子有什么特点?到底是怎样的?请你们再认认真真地读第一自然段,告诉我日子有什么特点?好吗?生读文。
生:我觉的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日子是一去不复返的。
师:这是日子最大的一个特点(板书:一去不复返)。
师:你再看一看,这段话中还能看出日子有什么特点?生木然。
师:(强调这句话: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从这句话中又能看出日子有什么特点?生:这是作者的想象(不入题)。
师:日子能偷吗?能藏吗?又到哪里去了呢?不知道,日子无影无踪(板书:无影无踪)。
我们齐读这句话。
生读。
师:听我来读。
一起再来读。
生齐读。
师:作者没有直接写了日子一去不复返,而是写这一句: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老师这样排列,你能看出什么特点?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生:这是排比句。
师:你注意了句式的特点,除了排比句,在内容上有什么发现?生:前面都是讲了什么事物去了,后面都讲这个事物又回来了。
师:你讲得很好。
无论是燕子,杨柳,还是桃花,他们去了,都能再回来。
那叫失而复得。
你来读一读。
师:你注意到了这三样事物去了可以再来,他们都会在时间上留下痕迹。
师:日子去了也应该是可以回来的啊?生:不可以。
师:日子与桃花、燕子、杨柳比有什么不同?生:日子一去不复返。
师:作者为什么还这样写?生:作者为了突出时间的一去不复返。
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生:他很渴望时间回来。
师:是啊,他很留恋。
(板书:留恋)生:他很无奈。
师板书:无奈。
师:读书后能知道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蕴涵了怎样的感情,这叫会读书。
请大家把那种留恋、无奈、怅然若失的感觉读出来。
生自由练读。
师:我相信,此刻你再来读这一段,感觉就不一样了。
指名读。
师:不错,体会到、感受到的都包含在读书中,拿起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课文一开始提出一个问题,也告诉我们时间是一去不复返,无影无踪的。
但在作者笔下,日子是匆匆的,能看得到,摸得着的,感觉得到的。
日子的影子是怎样的?请你们读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日子的样子。
师:日子是有样子的,找到了吗?生:没有。
师:再读读,找找日子的样子。
师:找不到没有关系,你去读读第三自然段,日子是什么形象?找找。
日子的影子在哪里?是什么样的?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师:日子是什么样子的?生摇头。
师:找不到没关系,请你接着读第4自然段,(众师笑)读了这一段如果再找不到,那就真得糟糕了。
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师:这一段中,你找到的日子的样子是怎样的?众生举手。
师:把你找到的句子画下来。
师:请画出来的举手。
师:请你往上看,第2、3自然段中,日子的影子在哪里?请你画下来,一定能找得到?师:现在都找到的请举手。
大部分学生举手。
师:请大家读读3、4自然段,发现在作者笔下,日子、时间、光阴是能看得见的,是形象的。
谁来读一读。
生:像针尖上的一滴水师:这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有声音吗?有影子吗?生再读。
师:现在你能看到八千多日子的影子吗?生:就像针尖上的一滴水。
师:有多大?生:一点点。
师:也就是说,八千多日子就像针尖上的一滴水,你经历了只不过半滴水都不到。
你有什么感觉?生:师:你们算算,八千多日子相当于多少年?生:24年。
师:作者写这篇文章时,24岁。
你读到这个句子时(板书:八千多日子像针尖上的一滴水。
)你能感觉到、能摸得到吗?你读了这个句子,有什么体会?生:日子太容易被人忽视了。
生:时间太短暂了。
师:时间很珍贵,你一生有几个八千多日子?那仅仅是大海里的一滴水,你有什么感受?生:时间太珍贵了。
师:因为少,所以珍贵,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话。
生齐读。
师:八千多日子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是有限的,人一生只有几个八千多日子,只有几滴水一样短暂,(板书:短暂)属于你的时间就像一滴水,你现在连一滴水都不够。
人的生命在时光的大海里,可以忽略不记,是那样的渺小,想到这里,所以作者头涔涔,泪潸潸了师:你明白吗?生:一直以来,我们认为时间是用不完的,没想到,你的生命是短暂的,是有结束的那一天的,所以作者头涔涔,泪潸潸了。
师:你还怎么认为?生:他浪费了一些时间,这二十几年里,他没有做什么有成就的事情,所以他头涔涔,泪潸潸了师:是啊,当他突然发现时间已经过去时,很难受,你有过这种感受吗?作者蓦然地发现八千多个日子已经过去了,你们13年已经过去了,我们齐读生读师: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有声音吗?听不见。
有影子吗?看得见吗?为什么?生:因为人们忽视了时间。
师:读到这里,你不要急于回答,读第四自然段,你对这个问题会有更深刻地理解。
生读。
师:八千多日像针尖上的一滴水,那每一个日子也是看得见的,是什么样子的?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他是什么样子的?生:飞快的。
师:读得好,但是还抓不住,我要让你抓住。
生:太阳有脚师:是啊,太阳有脚,像一个人,就是一个人,我们读这句话。
出示:师:你有没有看到他的脚步?生读师:这都是时间的脚步在那儿移。
怎样地挪移?生读:轻轻地师:快吗?慢吗?所以吃饭时生读。
师:时间都是慢慢地悄悄地挪移,我们一起俩读。
生齐读。
师:开始是挪移,后来从哪里看到他的脚步匆匆而过?生:跨过、飞过、闪过、溜走(板书)。
师:时间的脚步是怎样匆匆的呢?师:你从这些词语感觉到什么?或是有什么发现?生师:所以,日子是有形象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他有脚,我可以让他停下来,可是他与人有什么不同?生:人的脚步可以快可以慢,可以自由停下来,而时间的脚步一去不复返。
师:他的脚步只能匆匆而过,你想留也留不住,挡也挡不住,读第一句。
生师:表达作者对时光一种怎样的感受?生:无奈。
师:你能留住吗?那种对日子的无奈表现得非常清楚。
(板书:无奈)师:第四自然段中,你找到日子的形象了吗?生:师:青烟、薄雾,看得见吗?你看多形象,如青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朝阳蒸融的样子,你看过吗?作者说八千多日子为什么把时间比作青烟、薄雾?而不是比作一滴水?生:因为被微风吹散的青烟、被蒸融的薄雾都无影无踪了。
师:说得多好啊。
八千多日子就想青烟薄雾无影无踪、没有痕迹。
主要告诉我们八千多日子没有在生命中留下任何痕迹。
我们来读生读师:你看到过这样的痕迹吗?生:没有。
师:要急促些,听老师来读。
生再读。
师:这里有两个问句一样吗?为什么要反问一个问题?生:强调了没有留下一点点的东西。
师:对,这没有留下一点点痕迹,为什么?往前看,读读第四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生读。
师:八千多日子留下两样东西,一是徘徊,一是匆匆,他没有做什么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东西。
八千多日子就这样过去了,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所以有怎样的感情在里面?生:后悔。
生:惭愧,因为没有做过有意义的事情。
师:生读。
师:这个平是什么意思?我不能理解。
生:我觉得来得时候、去的时候不能一样平凡,应该做点什么?师:有点懂了。
生:不能平静地、白白地走这一遭。
师:要留下点什么,哪怕是一丝痕迹,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它告诉我们,一生要有所作为。
人生短暂,生命有限,岁月无情,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应该怎样走这一遭呢?怎样有所作为呢?所以作者留下这样一个疑问,齐读最后一节。
师:在作者眼里及笔下,日子匆匆过去,是有形象的,八千多日子(指着板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