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解剖
5咽部解剖和生理
急性咽炎
定义: 咽粘膜、粘膜下组织及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
。
常为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
病因:
–细菌:主要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其它 为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
–病毒:以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为
主。
–理化因素:高温、粉尘、烟雾、刺激气体+抵 抗力下降。
临床表现:
–起病急
–咽干、烧灼感,疼痛,可向耳部放散 –全身不适,头痛,发热
后隙较大,有颈内动、静脉,还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舌 下神经、副神经及交感神经干等穿过隙内还有颈深淋巴结上群, 咽部炎症可感染此隙。
咽淋巴环
内环的组成(waldeyer环):腭扁桃体、咽扁桃体(腺样体)、 舌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咽侧索以及咽后壁淋巴滤泡。
咽淋巴外环:内环淋巴流向颈部淋巴结,后者又互相交通, 自成一环,称外环。包括下颌角、下颌下淋巴结、颏下淋 巴结、咽后淋巴结等。
防治: –病因治疗:鼻、扁桃体、全身疾病
–避免刺激因子
–喉片、漱口液、3%碘甘油涂布
–中成药
–对萎缩性咽炎,服用维生素 A、B2、C、E
–肥厚性咽炎,手术治疗
腺样体肥大
定义:
腺样体增生肥大引起相应症状(多见于儿童) 。
病因: 鼻咽部及其邻近部位或腺样体本身的炎症反复 刺激,使其发生病理性增生。
局部症状:
会厌上缘与环状软骨下缘平面之间
上:与口咽相通
前:通喉腔
下:环状软骨平面连接食管,环咽肌环绕。 双侧:梨状窝、环后隙
梨状窝
梨状窝
环后隙 会厌谷
咽壁的构造
咽壁的分层:分四层 粘膜层:鼻咽部--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口咽和喉咽--复层鳞状上皮 纤维层:结缔组织--包绕颊部的肌肉、血管、神经
局部解剖学5腹部资料
胆囊体表投影: 第10/11肋间隙与肩关节水平线交点的上方
7.皱胃
形态:葫芦形(前大后小) 位置:右季肋部和剑状软
骨部,8~12肋骨相对 大弯:与腹底壁相接触 小弯:邻接瓣胃的下缘和
后方
幽门和十二指肠的起始处体表投影:膝盖 骨向前作一水平线与肋弓的交点处
8.瓣胃
形态:球形、坚实 位置: 右季肋部,7~11 肋骨相对 右面:接触肝、膈 左面:与瘤、网、皱胃接触
二.腹膜(peritoneum)、腹膜腔
位置:腹腔、骨盆腔、及其内的器官表面 壁层、脏层 腹膜腔:1个,内有少量浆液,润滑作用,减少摩 擦
雄性:密闭的腔隙 雌性:与外界相通
腹膜、腹膜腔
第三节 腹腔内器官解剖
牛羊腹腔器官的解剖 猪腹腔器官的解剖(了解) 马腹腔器官的解剖(了解)
*腹腔分区
5.肝
形状:长方形,厚实 分叶:颜色:
位置: 左叶一小区:左侧腹前下方(第6、7肋骨下部相对处) 其余:右侧腹前部(右季肋区),从第6、7肋骨到第
2、3腰椎的腹侧,长轴斜向前下方
肝穿刺点:右侧第10/11肋间与髋结节中点同 肩关节连线交点的上方(无大血管,较安全)
6.胆囊
除马、骆驼无胆囊 牛:很大,呈梨状 位置:肝的脏面胆囊窝内,右叶与中叶之间 牛: 肝管+胆囊管→胆管 →“乙”状曲 羊:胆管+胰管→一条总管→“乙”状曲
在腹内斜肌的起始部,切断部分肌纤维并向下 分离,观察 1.最后肋间神经(肋腹神经) 2.髂下腹神经 3.髂腹股沟神经 4.腹股沟管
1.最后肋间神经(肋腹神经)
构成:最后胸神经的腹侧支 走向:最后肋骨后缘向下 分布: 腹侧壁和底壁皮肤 胸腹皮肌 腹壁肌肉
2.髂腹下神经
5 体位解剖
侧卧位 姿势要点
病人侧卧时,头一侧贴枕,肩部贴床, 同侧上肢屈肘置于枕上,另一侧上肢随 意放置。下方下肢伸直,上方下肢屈曲; 或两下肢屈曲,在膝部垫一软枕。 根据需要改变侧卧位姿势,如腰椎穿 刺时应尽可能使脊柱腰段前屈,以增宽 腰椎棘突及椎间板的间隙,利于穿刺。
侧卧位
侧卧位 解剖学意义 吞服毒物 需插管洗胃 的病人应取 左侧卧位。 因为中等充 盈的胃约3/4 位于左季肋 区。
俯卧位 解剖学意义--2
俯卧位对肠系膜上血管压迫所致的肠梗 阻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肠系膜上血管恰 在十二指肠水平部前方经过,如其张力过 大,可压迫十二指肠形成急性肠梗阻,目 前无特殊治疗方法,选用俯卧位是缓解症 状的主要方法之一。
侧面观
俯卧位 注意事项 病人在饱食后不宜立即俯卧,以免体重对 胃的压迫。 对严重呼吸困难的肺心病病人,俯卧位会 加重呼吸困难。 采取俯卧位后,如病人有突然不适或呼吸 困难,应立即调整体位。 对于肠系膜上血管所致的急性肠梗阻,采 用俯卧位症状缓解后不宜立即起床活动, 应逐渐转为左侧卧位、平卧屈膝位,然后 下床活动。
去枕平卧位 姿势要点 病人去枕平卧,保持正常解剖学姿 势,根据需要手放于躯干侧面或置 于腹部。 昏迷病人可将头偏向一侧,以利于 唾液流出,避免舌后坠所致呼吸不 畅。 根据需要可采用屈膝平卧位,如检 查腹部。
去枕平卧位 舌后坠
头偏一侧
去枕平卧位 解剖学意义 去枕平卧位时肌肉、关节较为松 弛,病人早期颇感舒适,但这种姿 势时间不宜过长。 对肥胖病人由于腹部大量脂肪组织 堆积,连同腹腔脏器拥至上腹部, 推举膈,因而影响病人呼吸。 对肺病及心脏病病人,平卧位可加 重呼吸困难,甚至会促成冠心病急 性发作。
左季肋区
胃
侧卧位 解剖学意义 灌肠时病人取左侧卧位时,乙状结肠 和降结肠在下方,这样灌肠液进入直 肠后由于重力作用可使液体顺利内流。 右侧卧位时,乙状结肠、降结肠在上 方,升结肠在下方,这种卧位有利于 灌肠液与结肠全程相接触。
解剖学 5消化系统学习题
消化系统1上消化道是(C )A 、从口腔到食管B 、从口腔到胃C 、从口腔到于二指肠D 、从口腔到空肠E 、从咽峡到于二指肠2属于上消化道的结杓是(A )A 、于二指肠B、空肠C、回肠D 、结肠E、直肠3下消化道的起始部(B )A 、于二指肠升部B 、于二指肠空肠曲C 、于二指肠球部D 、空肠末端E 、于二指肠下部4口腔以(A)A 、经咽峡与咽相通B 、是上、下牙弓和牙龈所围成的空间C、是唇和颊与牙及牙龈之间的空隙D 、上、下牙咬合时,口腔前庭与固有口腔互不相通E、以上都错5不参与咽峡组成的结杓是(D )A 、腭垂(悬雍垂)B 、腭舌弓C 、腭帆后缘D 、腭咽弓E 、舌根6关于咽峡的正确描述是(D )A 、是咽腔最窄处B 、其上界为硬腭C 、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交叉处D 、下界为舌根E 、两侧有咽扁桃体7牙式L6 表示()A 、左上颌第1 乳磨牙B 、左上颌第1 恒磨牙C 、有上颌第1 乳磨牙D 、右上颌第1 恒磨牙E 、右上颌第2 恒磨牙8牙式+n表示()A 、右下颌第1 乳磨牙B 、右下颌第1 恒磨牙C 、左下颌第2 乳磨牙D 、左下颌第1 恒磨牙E 、左下颌第1 乳磨牙9关于牙齿的描述正确的是(E )A 、乳牙无臼齿B 、上颌第二磨牙为双根牙C 、磨牙都有三个根D 、牙的最外层被牙周膜包绕E 、下颌牙齿牙髓的主要成分来自下牙槽的血管和神经10牙周组织有(C )A 、釉质B 、牙齿民C 、牙髓D 、牙腔E 、牙骨质11不含味蕾的结杓是(D )A 、轮廓乳头B 、菌状乳头C 、软腭的粘膜上皮D 、丝状乳头E 、会厌的粘膜上皮12颌舌肌(D )A 、是成对的舌内肌B 、起于下颌骨的颌结节C 、止于舌的两侧D 、两侧收缩时可拉舌向前下E 、单侧收缩时,使舌尖伸向同侧13一侧收缩时,使舌尖伸向对侧的肌是(A )A 、颌舌肌B 、舌骨舌肌C 、茎突舌肌D 、腭舌肌E 、以上都不是14关于大唾液腺的正确描述是(E )A 、腮腺管位于颧弓下方,横过颊肌,穿过咬肌B 、腮腺管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牙冠C 、舌下阜是舌下腺管的唯一开口D 、下颌下腺大管开口于舌下璧E 、腮腺为唾液腺中最大的一对15腮腺开口于DA 、舌下阜B 、舌下璧C 、适对上颌第二磨牙相对的颊粘膜D 、舌系带E 、舌根16腮腺管(D )A 、发自腺的前缘下份B 、在颧弓下2 横指处越过咬肌表面C 、开口于与上颌第二前磨牙相对的颊粘膜处D 、开口于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的颊粘膜处E 、穿咬肌开口于腮腺管乳头17左腮腺导管开口于所对应的颊粘膜处(C )A 、+5B 、+7C 、+8D 、6 +E 、5 +18下颌下腺开口于(A )A 、舌下阜B 、舌下璧C 、口腔前庭颊孰膜D 、开口于颊孰膜E 、上述都不对19食管的第二个狭窄约距中切牙(B )A 、15cmB、25cmC、40cmD 、45cmE、50cm20食管的第三个狭窄约平(C )A 、第8 胸椎B 、第9 胸椎C 、第10 胸椎D 、第11 胸椎E 、第12 胸椎21关于食管的错误描述是(E )A 、起始处距中切牙15cmB 、食管上段肌层由骨髂肌杓成C 、全长约25cmD 、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有狭窄E 、向下续于于二指肠22胃A 、在中等充盖时,位于右季肋区B 、分为胃弯、胃体和胃窦C 、角切迹将胃窦分为幽门窦和幽门管D 、幽门窦与幽门管之间有中间沟E 、胃入口称幽门,出口称喷门23胃的分部不包括(E )A 、喷门部B 、胃底C 、胃体D 、幽门部E 、角切迹24有关胃的错误说法是(C )A 、入口为喷门,出口为幽门B 、胃壁肌是平滑肌,外膜是浆膜C 、胃主要位于腹上区D 、幽门前方可见幽门前静脉E 、胃分四部分25当行胃镜检查时,为避免胃镜进入呼吸道,常需嘱病人作:DA 、咳嗽动作B 、发“啊”音C 、转动头部位置D 、吞咽动作E 、深呼吸26对小肠的错误描述是(C )A 、上端接幽门B 、下端续于盲肠C 、分空肠、回肠两部分D 、是最长的一段消化管E 、借小肠系膜将空肠、回肠连于腹后壁27于二指肠(D )A .为腹膜外位器官B .全部由腹腔动脉分支供血C .只接受胃液和胆汁注入D .呈“C ”形包绕胰头E .以上全错28于二指肠大乳头位于(B )A 、上部B 、将部C 、水平部D 、升部E 、于二指肠空肠曲29结肠带存在于(D )A 、肛管B 、直肠C 、阑尾D 、盲肠E 、小肠30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存在于(D )A 、直肠B 、阑尾C 、空肠D 、结肠E 、回肠31大肠中最短的一段是(A )A 、盲肠B 、直肠C 、升结肠D 、横结肠E 、降结肠32消化腺包括( E )A 、肝、脾、大唾液腺B 、肝、胰、胆囊C 、肝、胰、腭扁桃体D 、肝、胰、脾、消化管壁内的小腺体E 、肝、胰、大唾液腺、消化管壁内的小腺体33关于肝门的说法正确的是:A 、位于肝的方叶与左叶之间B 、有胆总管、肝固有动脉及神经通过C 、第二肝门有肝小静脉走出D 、肝固有动脉位于门静脉的左前方E 、门静脉为出肝门的血管34关于肝的正确的描述是:A 、上面借冠状韧带分为左、右两叶B 、下面借右纵沟分为左、右两叶C 、方叶位于肝门的前方D 、肝静脉经肝门出肝E 、左纵沟后份又称第二肝门35肝的上在左锁骨中线相交于(D )A 、第4 肋B、第4 肋间隙C 、第5 肋D 、第5 肋间隙E、第6 肋36关于胆总管的正确描述是:A .由左、右肝管汇合而成B .位于肝于二指肠韧带内C .是胆囊管的延续D .开口于于二指肠上部E .为右肝管的延续37肝圆韧带由―而成A .脐动脉B .脐静脉C .动脉导管D .静脉韧带E .静脉导管38对于胆总管的不正确描述是A .走在肝于二指肠韧带内B .下降于于二指肠与胰头之间C .斜穿于二指肠降部后内侧壁D .与胰管汇合,形成略膨大的肝胰壶腹E .与胰管汇合,其管腔扩大叫于二指肠大乳头38肝门通过物不包括:A .肝固有动脉分支B .门静脉及其分支C .左肝管D .肝静脉E .右肝管39下列结杓含有味蕾,除外()A .扮状乳头B .茵状乳头C .叶状乳头D .轮廓乳头E .软腭、会厌的粘膜内40颌舌肌( )A .是成对的舌内肌B .起于颌隆凸,止于舌两侧C .单侧收缩,使舌尖伸向同侧D .两侧收缩可拉舌向后内E .单侧收缩,使舌尖伸向对侧41下颌下腺导管开口于()A .舌下璧B .舌下阜C .口腔前庭D .舌系带E .舌盲孔42腮腺()A .全部位于咬肌表面B .腮腺管在颧弓下2 横指处可摸到C .腮腺管穿颊肌,开口于固有口腔D .腮腺管开口于上颌第2 磨牙相对的颊粘膜上E .腮腺管经咬肌的深面,开口于口腔前庭43咽()A .上借咽峡续口腔B .下平第6 颈椎上缘处移行于食管C .分为鼻咽部、口咽部和喉咽部D .腭扁桃体位于口腔内E .仅是消化道的通路44鼻咽癌的好发部位(E )A 、口咽B 、喉咽C 、梨状隐窝D 、咽后壁E 、咽隐窝45咽鼓管咽口位于()A .鼻咽的侧壁B .喉咽的侧壁C .咽鼓管圆枕的上方D .蝶筛隐窝处E .中鼻甲的后方46咽峡()A .是鼻咽和口咽的分界B.是口咽和喉咽的分界C.腭垂(悬雍垂)、腭舌弓和舌根所围成D.悬雍垂、腭咽弓和舌根所围成E.前方有扁桃体窝47咽隐窝() *A .粘膜深面有咽扁桃体B .其后方为咽鼓管因枕C .咽鼓管咽口位于其后方D .容纳腭扁桃体E .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48腭扁桃体()A .是粘膜下散在的淋巴组织B .位于腭舌弓和腭咽弓之间C .在舌根的粘膜内D .位于口腔内E .不参与咽淋巴环的组成49下列结杓位于口咽内,除外()A .梨状隐窝B .舌会厌正中璧C .会厌谷D .腭扁桃体E .腭咽弓50关于喉咽的描述,何者正确()A .位于软腭和喉口之间B .位于会厌上缘与甲状软骨下缘之间C .内含前庭璧和声璧D .喉口的两侧为梨状隐窝E .喉口的两侧有会厌谷51食管()A .位于气管的前方B .上端在第6 颈椎下缘处与咽相接C .下端在第9 胸椎水平穿隔肌D .由中切牙至喷门约25cmE .肌层均为横纹肌52关于食管的描述,何者错误()A .可分为颈部和胸部两部分B .有3 个狭窄部C .肌层由横纹肌和平滑肌杓成D .全长约为25cmE .由中切牙至贡门为40cm53食管的3 个狭窄部,错误的描述是()A .第1 狭窄部位于咽与食管相接处B .第2 狭窄部位于气管权水平C .有主支气管跨越第二狭窄部的前方D .第2 狭窄部常是食管癌的好发部位E .第3 狭窄部位于隔的食管裂孔处54食管的第3 狭窄部约平(C )A 、第8 胸椎B、第9 胸惟C、第10 胸椎D 、第11 胸椎E、第12 胸推55胃(E )A 、在中等充盖时,位于右季肋区B 、分为胃底、胃体和幽门窦C 、角切迹分隔幽门窦和幽门管D 、幽门窦和幽门管之间有幽门括约肌E 、以上都不是56关于胃,错误的描述是(D )A 、上、下口分别称喷门和幽门B 、胃底位于喷门切迹水平以上C 、幽门部可分为幽门窦和幽门管D 、大弯处的角切迹是胃体与幽门部的分界E 、分为胃底、胃体、幽门部和贡门部57于二指肠(D )A 、属于下消化道的一部分B 、在小肠中长度最短,管径最细C 、可分为降部、水平部和升部D 、有胰管和胆总管的开口E 、l 洋部的外侧壁有于二指肠大乳头58空肠和回肠(C )A 、空肠占小肠的3 / 5 ,回肠占2 / 5B 、空肠粘膜环状皱璧密而高,而回肠疏而低C 、空肠粘膜层中有集合淋巴滤泡D 、回肠血供比空肠丰富,颜色较红E 、空肠管径较细,管壁较薄59空肠的特点(A )A 、血管弓少B 、管径较小C 、色泽较淡D 、管壁较薄E 、富含集合淋巴小结60关于MeCkel 室,错误的描述是(A )A 、新生元都有MeCkel 憨室B 、出现于距回盲瓣0 . 3 一Icm 范围内C 、自回肠壁向外突出D 、是胚胎时卵黄蒂未完全消失形成的E 、憨室的炎症或合并穿孔,症状与阑尾炎相似61大肠不包括(A )A 、回肠B 、盲肠C 、阑尾D 、直肠E 、肛管62关于回盲瓣,错误的描述是(C )A 、由回肠末端突入盲肠所形成B .有上、下两个半月形的瓣C .环形肌增厚形成括约肌D .可阻止小肠内容物过快流入大肠E .可防止盲肠内容物逆流到回肠63关于阑尾的正确描述是(D )A 、是腹膜间位器官B 、没有系膜C 、以回肠前位多见D 、结肠带是找阑尾的标志E 、由腹腔干供血64阑尾(E )A 、经阑尾孔开口于盲肠下端B 、位于右髂窝,是腹膜间位器官C 、表面可见到3 条结肠带D 、根部的体表投影在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内1 / 3 交界处E 、沿结肠带追踪,可找到阑尾65阑尾(B )A 、附于结肠起始部B 、根部是3 条结肠带集中处C 、动脉来自肠系膜下动脉D 、属腹膜间位器官E 、McBulnev 点是左、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右、中1 / 3 交点66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是(A )A 、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 / 3 交点处B 、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内1 / 3 交点处C 、两侧髂前上棘连线的中点处D 、两侧髂结节连线的中、右1 / 3 交点处E 、脐与右髂前下棘连线的中、外1 / 3 交点处66横结肠(C )A 、于脾曲处续于升结肠B 、通常系膜较短,活动度不大C 、主要由中结肠动脉供血营养D 、小网膜附于其上E 、属腹膜间位器官67具有结肠带、结肠袋和肠脂垂的消化管是(E )A 、大肠B 、直肠C 、回肠D 、空肠E 、结肠68结肠带、结肠袋和肠脂垂存在于(D )A 、大肠B 、直肠C 、阑尾D 、结肠E 、以上都不是69没有结肠带的肠管是(E )A 、盲肠B 、升、降结肠C 、横结肠D 、乙状结肠E 、直肠70肛管腔面粘膜与皮肤的分界标志A 、肛白线B 、肛梳C 、痔环D 、齿状线E 、直肠横璧71关于直肠的正确描述是(C )A 、分为盆部和会阴部B 、有凸向前的骶曲C 、有凹向前的会阴曲D 、在第1 骶椎平面与乙状结肠相续E 、中间的直肠横璧最大且恒定72关于直肠,错误的描述是(B )A 、直肠和肛管的分界是盆隔B 、具有结肠的3 个特征C 、既曲凸向后D 、直肠横璧由粘膜及环行肌杓成E 、齿状线是内、外胚层发生的分界线73关于肛管,错误的描述是()A 、位于盆隔以下B 、肛门内括约肌是肠壁环行肌增厚形成C 、内面纵行的粘膜皱璧称肛梳D 、肛柱下端与肛瓣基部连成齿状线E 、白线位于痔环的下缘74肛门指检时不能触到(B )A 、前列腺B 、阴道C 、卵巢D 、子宫颈E 、直肠子宫陷凹75正常情况下肛门指检时,不能触到(B )A 、前列腺B 、精囊腺C 、卵巢D 、子宫颈E 、直肠子宫凹陷76肝的形态(E )A 、肝的隔面由冠状韧带分左、右两叶B 、肝裸区与胰头相邻C 、左侧纵沟前部有镰状韧带D 、右侧纵沟后部有静脉韧带E 、肝的下面横沟后方是尾状叶77关于肝,错误的描述是(E )A 、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B 、上界于右锁骨中线达第5 肋C 、腔静脉沟位于右纵沟的后半部D 、肝裸区无腹膜覆盖E 、肝门的前方是尾状叶78肝的体表投影,不正确的描述是(E )A 、肝上界与隔穹隆一致B 、右锁骨中线上达第5 肋C 、在左锁骨中线稍内侧达第5 肋间D 、在剑突下3 一5cm 范围内E 、幼元的肝下缘露出于右肋弓下均属病理性肿大79肝右叶、左叶的分界标志(B )A 、肝门B 、镰状韧带C 、冠状韧带D 、三角韧带E 、肝圆韧带80关于肝体表投影,错误的说法是(D )A 、肝上界与隔穷隆一致B 、肝左界可达左锁骨中线内侧C 、腹上区可触到肝D 、肝下界超过右肋弓必是肝肿大E 、7 岁以下小孩肝下界可低于右肋弓81肝门(A)A 、肝左、右管由此穿出B、胆总管由此穿出C 、肝静脉的左、右支由此穿出D 、肝动脉的左、右支由此穿出E、门静脉的左、右支由此穿出82肝圆韧带(A )A 、由脐动脉闭锁而成B、由脐静脉闭锁而成C 、由动脉导管闭锁而成D 、由静脉导管闭锁而成E、位于右侧纵沟的后方83肝外胆道不包括A 、肝左管B、肝右管C 、胆囊管D 、胰管E、肝总管84胆囊A 、位于肝左纵沟前部的胆囊窝内B 、底的体表投影在左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C 、分泌胆汁D 、分为胆囊底、体、颈、管四部E 、胆囊管与胰管汇合开口于于二指肠乳头85胆总管(B )A 、由左、右肝管汇合而成B、位于肝于二指肠韧带内C 、行经于二指肠上部的前方D 、管径大于IcmE、单独开口于于二指肠大乳头86胆囊三角(CalDt 三角)(A )A 、由肝总管、胆囊管和肝的脏面围成B、由肝左、右管和肝的脏面围成C 、由肝右管、胆囊管和尾状叶围成D 、由胆总管、肝固有动脉和肝的脏面围成E、由肝总管、门静脉和方叶围成87关于胆总管的正确描述是(E )A 、由肝左、右管汇合而成B 、位于门静脉后方C 、位于肝胃韧带内D 、位于于二指肠降部的前面E 、与胰管汇合共同开口于于二指肠大乳头88胰腺(A )A 、有内分泌功能B 、颈的后方有门静脉C 、胰管和肝总管汇合开口于于二指肠乳头D 、空肠环绕胰头E 、钩突和胰头之间夹有肠系膜下动脉和静脉89关于胰,正确的叙述是(A )A 、胰管开口于于二指肠B 、胰尾和肝门邻接C 、胰头后方有门静脉D 、其血供直接发自腹主动脉E 、是内分泌腺。
5恒牙的解剖外形-磨牙
磨牙类——上颌第一磨牙
六龄牙,乳牙均未脱落前萌出,上颌磨牙中体积最大,形态最复 杂
牙冠:
1、颊面:梯形:近远中径>颊牙合径 牙合缘>颈缘平坦 近中远缘(长直)>远中缘(短突) 2颊尖4牙尖嵴:近中颊尖>远中颊尖 近中颊轴嵴突于远中颊轴嵴 颊轴嵴两侧的颊面平坦光滑
颊面观
磨牙类——上颌第一磨牙
1、颊面:
牙合缘宽,颈缘平直 两个颊尖: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较圆钝 颊沟:至颊面中1/3,末端有点隙,与牙体长轴平行 近远中颊尖颊轴嵴与颊沟平行,均较突出, 外形高点:颊颈嵴
磨牙类——下颌第二磨牙
2、舌面:与颊面相似,光滑圆突
两个舌尖:近中舌尖,远中舌尖,较尖锐 舌沟:至舌面牙合1/3,末端无点隙 外形高点:中1/3 3、邻面:与下颌第一磨牙相似,稍突
舌面观
磨牙类——上颌第一磨牙
3、邻面:近似四边形(梯形),大小似颊面或稍小
颊舌径>牙合颈径 颈部平坦,颊缘较直,舌缘圆突 近中面宽大平坦, 接触区:颊1/3与中1/3交界处,紧靠牙合缘 远中面较小圆突 接触区:中1/3,牙合缘稍下
邻面观
磨牙类——上颌第一磨牙
4、牙合面
(1)斜方形(上颌磨牙基本特征) 近颊、远舌牙合角锐; 近舌、远颊牙合角钝 类似一被挤压的平行四边形 (2)牙尖大小顺序:近舌>近颊、远颊>远舌
磨牙类
磨牙的临床应用解剖
5、毗邻:上颌磨牙牙根邻近上颌窦,二者的炎症可互相蔓延; 下颌磨牙牙根临近下颌管,内有下牙槽神经血管通过 6、标志:上颌磨牙----腮腺导管口(第二磨牙相对的颊黏膜 上) 腭大孔的寻找标志
磨牙类
复习题
1、下颌第二磨牙的牙合面形态(四尖型)呈 A、田字型 B、大字型 C、人字型 D、X字型 E、Y字型
5种松树针叶解剖结构的数量分析
摘 要 : 巴山松 的 分类地 位迄今 仍 未明确 , 了揭 示 巴 山松 与 其近 缘 种 的 亲缘 关 系 , 用 统计 学方 为 运
法 , 巴山松 、 对 油松 、 马尾 松 、 山松 、 南松 5种 亲缘 关 系相近 松 树 的 1 黄 云 4个居 群 2 0多个 个体 的 0
2 O项针 叶解 剖结 构特征 进行 筛选 、 测量 和分析 。结果表 明 , 5种 松树 具 有较 高的 多样 性 水平 ; 这 巴 山松 和 油松 虽具有相 似 的结构特 征和 较近 的亲缘 关 系 , 运 用数 量分析 法对 群体 间特 定 解剖 特 征 但 量进 行分 析仍 可 以将 二者 区分 开来 , 因此研 究结果 更 支持 巴山松 为独 立分 类单 元 。研 究还发 现 , 树 脂道 在松 属植 物分 类 中具 有重要 意 义 , 并摸 索出一 套适合松 属植 物解 剖 结构研 究的数 量分析 法。
关键 词 : 叶 解剖 结构 ; 属 ; 量分析 ; 脂道 针 松 数 树
中图分类 号 : 7 8 3 ¥ 1 .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0 17 6 (0 0 0 —0 90 1 0 —4 1 2 1 ) 20 1 -6
Nu e ia ay i t a o c l tu t r so e lsb t e ie S e iso n s m r l c An l ss o An t mia r c u e fNe d e ewe n F v p ce fPie S
西 北 林 学 院学 报 2 1 , 5 2 : 9 2 00 2() 1 ̄ 4
J u n l fNo t we tF rsr iest o r a rh s o e ty Unv riy o
解剖学 第5讲: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腹膜
子宫的内腔狭窄,分为上、下两部分: 上部:位于子宫体内,称子宫腔,为倒三角 形的腔隙,两侧有输卵管子宫口。
下部:位于子宫颈内,
称子宫颈管,呈梭形,其
上口通子宫腔,下口通阴
道,称子宫口。
掌握:子宫的固定装臵 二. 子宫的固定装臵 维 持 子 宫正常 位臵的 韧 带有: 1.子宫阔韧带
为 子 宫 两侧的 双层腹 膜
周围形成一环形的阴道穹,
其中后穹最深,并与直肠子
宫陷凹相邻。 当直肠子宫陷凹有积液 时,可经阴道后穹进行穿刺 或引流。
第五节:外生殖器
阴阜:为耻骨联合前面的皮
肤,内有较多的脂肪组织。
大阴唇:为一对纵行的皮肤
窿起。
小阴唇:为大阴唇内侧的皮
肤皱襞,较薄而光滑。
阴道前庭:为两侧小阴唇之间的裂隙,其前部有尿
前倾:
指子宫向前倾斜,其长轴
与阴道长轴之间形成的夹角。 前屈:
指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凹 向前的弯曲。
掌握:子宫的形态、位臵及毗邻 一.子宫的位臵、形态及分部 子宫位于盆腔的中央,膀胱与直肠之间,成人子 宫的正常位臵呈前倾前屈位。
前倾:
指子宫向前倾斜,其长轴
与阴道长轴之间形成的夹角。 前屈:
指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凹 向前的弯曲。
道外口,后部有阴道口。
阴蒂:位于尿道外口的前方,由阴蒂海绵体构成。
前庭大腺:位于阴道口的两侧,为一对豌豆
大小的腺体,分泌物可润滑阴道口。
附:乳房和会阴
一.女性乳房 1.位臵 乳房位于胸前部,胸大 肌的表面。
2.形态 成年女子的乳房呈半球形,中央有乳头,其顶 端有输乳管的开口,乳头周围为乳晕。 3.结构 每侧乳房内含15~25个乳腺叶,每一乳腺叶 有一输乳管,开口于乳头。
5 系统解剖学精品课件第五章 生殖系统
生殖系统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组成
生殖腺 : 睾丸
组 成
附睾 输精管 内生殖器 输送管道 射精管 男尿道
精囊 附属腺体 前列腺 尿道球腺 阴囊 外生殖器 阴茎
男性生殖系统
概述
生殖系统 概述
性 别
内生殖器 生殖腺 生殖管道 附睾、输精管、 射精管、尿道 输卵管、子宫、阴道 附属腺体 前列腺、精囊、 尿道球腺 前庭大腺
男性生殖系统--男性外生殖器
睾丸和精索被膜
1、精索外筋膜 — 腹外斜肌腱膜
2、提睾肌 — 腹内斜肌、腹横肌
3、精索内筋膜 — 腹横筋膜 4、睾丸鞘膜 (腹膜)
脏层、壁层、鞘膜腔
男性生殖系统--男性外生殖器
阴茎(1)
二、阴茎
分部: 阴茎根 阴茎体 阴茎头 构造: 阴茎海绵体(2个) 尿道海绵体(1个) 皮肤、筋膜
女性内生殖器——阴道
阴道上端比较宽,围绕子宫颈阴道部分, 阴道位置 两者形成环状的腔隙,称为阴道穹。 分前、后、侧部,后部最深,与直肠子宫陷 凹密切邻近,之间隔阴道后壁和一层腹膜。
阴道穹
女性生殖系统--女性内生殖器
前庭大腺
*、前庭大腺
位于阴道口的两侧, 排泄管向内开口于 阴道前庭
女性外生殖器——女阴
1、阴阜 2、大阴唇 3、小阴唇 4、阴道前庭
(1)尿道外口 (2)阴道口 (3)前庭大腺开口
5、阴蒂(阴蒂海绵体) 6、前庭球(尿道海绵体)
↓
位于大阴唇的皮下
乳房
1、位置
(2-7肋)乳房位于胸前部,在胸大肌及其筋膜的表面。 成年未妊妇女的乳头平对第4肋间隙或第5肋。
2、形态
成年女子尚未哺乳 的乳房呈半球形,紧 张而富有弹性。 乳头为乳房中央的 圆形突起,其表面有 输乳管的开口。乳头 周围有一圈颜色较深 的区域,称为乳晕。
5局部解剖学臂及前臂前面
上肢的轴线及
提携角 (Carring angle )
正 常: 10o~20o 肘外翻: 大于20o 直 肘: 0o~10o 肘内翻: 小于0o~-10o
二、操作
1、延臂和前臂正中线作纵切口,远点到腕远横纹, 延腕远横纹、肘窝作横切口。
2、在浅筋膜中清理出头静脉及伴行的前臂外侧皮神 经、贵要静脉及伴行的前臂内侧皮神经,向上追 踪,在肘窝清理出周正中静脉。去除浅筋膜。
操作
延臂和前臂正中线作纵切口, 远点到腕远横纹,延腕远横 纹、肘窝作横切口。
在浅筋膜中清理出头静脉及 伴行的前臂外侧皮神经、贵 要静脉及伴行的前臂内侧皮 神经,向上追踪,在肘窝清 理出周正中静脉。去除浅筋 膜。
观察肱二头肌内侧沟,分离 出正中神经、肱动脉、静脉 及其分支,尺神经。
延肱二头肌外侧缘将肱二头肌翻起,观察其深方的喙肱肌、 肱肌,肌皮神经。
观察肘窝境界,确定肱二 头肌腱膜,延正中神经浅 方切开肱二头肌腱膜,追 踪正中神经、肱动脉。
谢谢
前臂浅筋膜中浅静脉和皮
臂前群肌
肱动脉的分支? 何支动脉与尺 神经伴行?
前臂前群肌
肌皮神经在何处 浅出到皮下延续 为前壁外侧皮源自 经?肱二头肌内侧沟的内容
绕神经在何处穿出到前臂?
桡血管神经束、正中神经、 尺血管神经束、骨间前血管 神经束分别位于何处?
何为前臂屈肌后间隙 及临床意义?
肘窝的境界及内容?
3、观察肱二头肌内侧沟,分理处正中神经、肱动脉、 静脉及其分支,尺神经。
4、延肱二头肌外侧缘将肱二头肌翻起,观察其深方 的喙肱肌、肱肌,肌皮神经。
5、观察肘窝境界,确定肱二头肌腱膜,延正中神经 浅方切开肱二头肌腱膜,追踪正中神经、肱动脉。
6、延肱桡肌内侧缘向外翻起肱桡肌,在其深 方找到绕神经浅支及其伴行的桡动脉;在 尺侧腕屈肌与指深屈肌之间找到尺神经及 其伴行的尺动脉。确定旋前圆肌,在正中 神经浅方切断旋前圆肌并继续向前纵向切 开指浅屈肌追踪正中神经;在指深屈肌、 拇长屈肌之间深方前臂骨间膜前方找到骨 间前神经和骨间前动脉。
解剖学基础课件第5章 消化系统
(四)直肠 直肠位于盆腔内,上端起于乙状结肠,沿骶骨 和尾骨的前面下行,达盆膈移行为肛管。直肠下部 膨大,称直肠壶腹,其内面有 2 ~ 3条半月状的直 肠横襞。直肠横襞中大而恒定的一条,距肛门约 7 cm。直肠并不直,矢状面上有两个弯曲(图 5-18 ):与骶骨的弯曲一致,凸向后的是直肠骶曲;绕 过尾骨尖,凸向前的是直肠会分或三面被腹膜覆盖的腹、盆腔脏器为腹 膜间位器官,如肝、胆囊、升结肠、降结肠、直肠 上部、子宫及充盈的膀胱等。 (三)腹膜外位器官 仅有一面被腹膜覆盖的腹、盆腔脏器为腹膜外 位器官,如十二指肠降部和水平部、胰、肾、肾上 腺、输尿管、直肠中段及空虚的膀胱等。
Page 39
图 5-18 直肠和肛管内面观
Page 40
(五)肛管 肛管上接直肠,下端终于肛门,长 3 ~ 4 cm 。肛管内面有 6 ~ 10条纵行的黏膜皱襞,叫肛柱 。相邻两个肛柱下端之间的半月形皱襞,称肛瓣。 每个肛瓣与相邻两个肛柱下端之间围成的开口向上 的小窝,称肛窦。各肛瓣与肛柱下端共同连成的锯 齿状的环形线,称齿状线。
Page 34
图 5-17 结肠、盲肠和阑尾
Page 35
(一)盲肠 盲肠为大肠的起始部,长约 6 ~ 8 cm,位于 右髂窝内。盲肠的起始部为盲端,向上续升结肠, 回肠末端开口于盲肠,其开口处有上、下两片黏膜 皱襞,称回盲瓣(图 5-17),可防止大肠内容物 逆流入回肠。
Page 36
(二)阑尾 阑尾是蚯蚓状盲管,长约 6~ 8 cm。阑尾的 盲端游离,位臵不恒定。阑尾根部位臵较恒定,附 着于盲肠后内侧壁,3条结肠带汇集于此,故手术 中可沿结肠带向下寻找阑尾。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点又称麦氏点,即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 1/3交点处,急性阑尾炎时该处可有压痛、反跳痛 。
5腹部局解 医科大学局解课件 哈尔滨医科大学局解课件 局部解剖学教学课件
本次课教学大纲
医
学
院
掌握:
人 体
胃的毗邻,胃的血管,胃的淋巴
解
引流,胃的神经分布;
剖 学
十二指肠悬韧带;
教 研
肝蒂;
室
胆囊形态,胆囊动脉,胆总管的
李
分段。
跃
泰 山 医 学 院
人 体 解 剖 学 教 研 室
李
跃
(二)网膜和韧带
泰
山 医 学
1.
大网膜:
连于胃大弯与横结肠
院 之间,呈围裙状下垂,遮
人 上静脉和脾静脉合成。
体 解
由于肠系膜下静脉和
剖 胃左静脉的注入部位不同,
学 可分多种类型。
教
研
汇合部位以胰颈后方
室 最为多见,也可在胰头后
李 方,或在颈与体交界的后 跃 方汇合。胰腺癌时,可能
压迫肝门静脉。
(二)位置:
泰 山 医
其起始处的前方为胰 颈,后方隔网膜孔与下腔
学 静脉相对。
院
在肝蒂内,其左前方
人
其左侧部为肝胃韧带,
体 右侧部为肝十二指肠韧带。
解
剖 3. 胃脾韧带: 由胃大弯左
学 侧至脾门。内有胃短血管。
教
研 4. 胃膈韧带: 由胃底后面
室 至膈下面。内有胃后血管。
李 5. 胃胰韧带:由胃幽门窦
跃 后壁至胰腺。内有胃十二指 肠血管。
肝十二指肠l胃ig膈韧带 肝胃lig 胃脾韧带
胃胰韧带
(三)血管和淋巴
山
医 2. 分段:肝内的管道可分为Glisson系统和肝静脉系统。
学
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和肝管在肝内的分支基本一致,
院 并被纤维囊包裹,称为Glisson系统。按其将肝分为五叶、
5牙髓腔解剖
南方医科大学口腔系 刘阳
内容要点
一 髓腔各部名称 二 三 四
五
髓室、根管系统 髓腔的增龄变化及病理变化 髓腔解剖的临床意义 恒牙髓腔形态 乳牙髓腔形态
一 髓室各部名称
1 髓室
髓室:为髓腔位于牙冠及牙根部的部分, 后牙髓室呈立方体,顶、底及四壁
髓室顶 髓角 髓室壁 髓室底 根管口
髓腔解剖
根管系统是 髓腔除髓室 以外的管道 部分,包括 根管、管间 吻合、根 管侧支、根 尖分歧、根 尖分叉及副 根管,它们 共同组成根 管系统。
2 根管系统
根管 管间吻合 根管侧支 根尖分歧 根尖分叉 副根管
根管
系统
恒牙根管分型
根管 根尖孔 单管型 1 1 双管型 2 2,1 单双管型 1-2,2-1,1-2-1,2-1-2 1,2 三管型 1,2,3 3,2,1
上颌尖牙
下颌尖牙
恒牙髓腔形态
上颌前磨牙 髓室 小立方体形 颊舌径大 顶中部凹向髓腔 最凹处与颈缘平齐 髓角位于冠中1/3 颊侧高于舌侧 髓室底突向髓腔较低 治疗时相对安全 根管 4多为双根管 5多为单根管
上颌第一前磨牙
上颌第二前磨牙
恒牙髓腔形态
下颌前磨牙
髓室 不清 多为单根管 顶 最凹处与颈缘平齐 髓角 4 颊髓角特高通 过牙体长轴 根管 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 4 多为单根 5几乎为单根
5 根管系统应用解剖
由于根管系统的存在,成为牙髓病和牙周
病互相传播的途径,可使牙髓病和牙周病 互为因果,相互影响。 牙髓病可通过根尖孔或根分叉处副根管的 副孔或根管侧支、根尖分歧和根尖分叉的 侧孔引起牙周病,反之亦然。 复杂的根管系统尚可影响根管治疗的效果
二 髓腔的变化
5皮肤的解剖与生理
晶状体位于玻璃体前 侧,周围接睫状体, 呈双凸透镜状被悬韧 带固定悬挂在虹膜之 后玻璃体之前。 前后两面交界处称为 赤道部,两面的顶点 分别称为晶状体前极、 后极。 晶体的前凸曲率半径 为10mm,后凸曲率 半径为6mm,前后 径为5mm,直径为 10mm。
色素上皮 脉络膜毛 细血管
23
房水
房水常规外流途径 经脉络膜上腔排出
房水由睫状突生成
房水循环流体动力学示意图
24
房水提供虹膜、角膜和晶状体营养。 房水也具有维持眼内压的功能。眼的内部压力--眼内 压--取决于房水的量。原本这种充满于角膜和虹膜之 间的液体,是由睫状体产生然后通过瞳孔进入前房, 再由前房角的小梁网排出眼球。 如果眼睛的房水系统工作正常的话,房水生成量应正 好等于房水的排出量。眼内压在一天内的不同时间有 变化,但一般都保持在安全范围。如果房水过多,或 者排除不出去,就会造成眼内液体增加而导致眼内压 力升高。眼压升高会损害视神经,视野变小,最终导 致失明。这种眼内压力升高的眼病就是青光眼。 房水还具有一定的折光功能,它与角膜,晶状体,玻 25 璃体共同组成眼球折光系统。
五、眼的解剖和生理
视器/眼 眼球 眼球壁 眼球纤维膜 眼球内容物 房水 眼睑 结膜 眼副器 泪器 眼球外肌
角膜
巩膜 眼球血管膜 虹膜
晶状体
玻璃体
睫状体
脉络膜
16
视网膜
眼球纤维膜 :由坚韧的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具有维持 眼球外形和保护眼内容物的作用。 (1) 角膜: ① 占眼球纤维膜的1/6,无色透明,有折光作用。 ② 有十分敏感的神经末梢,如与外物接触,眼睑便会 不由自主地合上以保护眼睛;出现疾病时疼痛剧烈。 ③ 为了保持透明,角膜并没有血管,透过泪液及房水 获取养份及氧气。 。 (2)巩膜: ① 占眼球纤维膜的后5/6,呈乳白色,不透明。 ② 巩膜静脉窦:为角膜巩膜交界处深部的环形小管, 是房水回流的通道。 17 ③ 巩膜黄染是黄疸的重要体征之一。
《人体解剖学》第五节手掌部
间群
1
蚓状肌
食、中指指深屈肌腱桡侧
第2〜5指第一节指骨背面及指背腱膜
屈掌指关节伸指关节 正中神经
4
环、小指指深屈肌腱相对缘 尺神经深支
1骨间掌侧肌 第2掌骨尺侧缘
经食指尺侧止于指背腱膜 使食、环、小指向中指靠拢屈掌指关节,伸指关节 尺神经深支
3第4、5掌骨桡侧缘经源自、小指桡侧止于指背腱膜 骨间背侧肌
起点 止点 作用 作用
侧 群 拇短展肌 腕横韧带 舟骨结节 拇指第一节指骨底外侧缘及外侧籽骨 外展拇指
正中神经
拇短屈肌 浅头:腕横韧带 深头:腕横韧带及小多角骨 拇指第一节指骨底及两侧籽骨 屈拇指掌指关节
正中神经尺神经
拇指对掌肌
腕横韧带
大多角骨
第1掌骨桡侧缘 拇指对掌(屈+旋前) 正中神经
拇收肌 斜头:头状骨、腕横韧带 横头:第3掌骨侧面 拇指第1节指骨底 拇指内收、屈曲
(一)浅支;除分出掌短肌的肌支外,再分为二支,一支指 掌侧固有神经,分布于小指尺侧缘,一支指掌侧总神经,在 掌指关节附近分为2条指掌侧固有神经,分布于第4、5指 相对缘。
(二)深支:主要为肌支,伴尺动脉掌深支走行,经小指展 肌和小指屈肌之间,穿小指对掌肌至深部,分支布于小鱼际 肌,第3、4蚓状肌, 骨间掌侧肌和拇收肌以及骨间背侧肌。
1.鱼际间隙
鱼隙间隙thenar space的前界为第二指的屈肌腱和第一蚓 状肌;后界为拇收肌筋膜,内侧界为掌中隔;外侧界为掌外 侧肌间隔(鱼际间隔) 。鱼际间隙向近侧是封闭的盲端,向 远侧经第一蚓状肌的筋膜鞘通向示指指背。
2.掌中间隙
掌中间隙midpalmar space位于鱼际间隙的尺侧, 其前界为 第3〜5指屈肌腱和第2〜4蚓状肌;后界为第3〜5掌骨及 骨间掌侧肌表面的骨间掌侧筋膜;内侧界为掌内侧肌间隔 (小鱼际隔) ;外侧界为掌中隔。此间隙向近侧经腕管可通 前臂间隙(屈肌后间隙),向远侧可沿第2〜4蚓状肌筋膜鞘, 经第2〜4指蹼间隙至3〜5指指背。掌中间隙感染时可沿此 径路向近侧和远侧蔓延。
5第五讲系统解剖学附肢骨连结
耻骨下支和耻骨联合下缘。
耻骨结节
耻骨联合
界线:骶骨岬向两侧经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至耻骨联合上 缘
自由下肢骨连结—髋关节
自由下肢骨连结—髋关节
构成:髋臼与股骨头 特点 ➢ 关节囊坚韧致密,关节囊外有多条韧带加强(髂骨韧带、耻骨
韧带、坐骨韧带)关节囊内有髋臼横韧带、股骨头韧带。关节 腔内有关节软骨—髋臼唇。 ➢ 关节囊的深层纤维围绕股骨颈环形增厚形成轮匝带加强关节囊。 ➢ 关节囊前部达转子间线,后面仅包裹股骨颈的内侧2/3。 运动:冠状轴—屈和伸、矢状轴—收和展、 垂直轴—旋内和 旋外 、环转运动 临床意义:股骨头前下脱位、股骨颈骨折(囊内骨折、囊外 骨折)
自由上肢骨连结—手关节
腕骨间关节
腕掌关节 拇指腕掌关节 构成:大多角骨与第1 掌骨底。 特点:鞍状关节 运动:伸、屈、收、 展、环转和对掌运动
掌骨间关节
掌指关节
指骨间关节
指间关节
腕 骨 间 关 节
掌指关节 腕掌关节
掌 骨 间 关 节
骶髂关节
髋骨与脊柱间的韧带连结 耻骨联合
➢髂腰韧带
自由下肢骨连结—膝关节
自由下肢骨连结—膝关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自由下肢骨连结—膝关节
后交叉韧带
前 交
髌面
叉
韧
带
前交叉韧带
胫骨粗隆
外侧半月板
内 侧半 月板 髌韧带
内侧半月板
外侧半月板 后交叉韧带
胫骨
髌骨
自由下肢骨连结—膝关节
构成: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 特点 ➢关节囊薄而松弛。 ➢有囊外韧带(胫侧副韧带、腓侧副韧带、腘斜韧带、 髌韧带)加强关节囊。有囊内韧带(前、后交叉韧 带)。有关节软骨(内、外侧半月板),有滑膜襞 (翼状襞)和滑膜囊(髌上囊、髌下深囊)。 运动:冠状轴—屈和伸 半屈膝关节时可作轻度旋转 临床意义:半月软骨板损伤 前后交叉韧带撕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剖学试讲稿
1.课程性质
解剖,必然与透视练习在一起,该课程是美术学专业学科必修理论课程,是美术基础教学中技法理论课之一。
解剖学是学生获得艺用人体解剖的一般知识、初步掌握人体结构造型的基本规律,提高绘画中人物的表现能力的一门课程。
透视,所含内容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它阐述了物体在平面上呈现三维空间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教给学生绘制基本透视图的方法,最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空间思维和表现能力。
透视学是历代画家对视觉空间不断探索的产物,它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有着悠久的历史,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成熟而完整的学科。
2.教学目的
解剖学是学生获得艺用人体解剖的一般知识、初步掌握人体结构造型的基本规律,提高绘画中人物的表现能力的一门课程。
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明确人体解剖的目的、意义和方法,了解人体的基本概况。
造型艺术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技能课,而实践是离不开理论的指导,本门课正是从理论的高度研究造型艺术的规律及表现方法,从而指导实践。
使学生熟练掌握透视学基本原理;能够熟练作出基本透视图;将所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于专业创作之中
3、教材
魏永利殷金山主编:美术技法理论透视--解剖(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本书分为透视编和解剖编两部分。
全书从完整观念与系统分析的原则出发,以统一、相对的观点贯穿全编,对综合论述、原理阐释和具体定义、概念、应用,注重整体的连贯性,力求形成科学、系统、灵活、创新、发展的意识和理论体系。
透视编从人的视觉活动的双重性开篇,在讲解透视的基本概念基础上,分别阐述了视觉运动中的几种单视域空间、曲线透视、人物透视、阴影与反影透视,以及视觉运动中的几种复合视域空间;
解剖编以人体的基本结构和一般规律为理论分析及应用的基础,从“艺用”的角度,分别阐述了人体的头部、躯干部、上肢部、下肢部和人体的动态,以及美术作品人体结构分析等内容,并侧重人体的静止形态与运动状态的关系分析。
本书从理论分析到实践应用,内容全面、充实,适于高等院校美术各相关专业教学和广大美术工作者、美术爱好者使用。
四、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一、透视的基本概念(2学时)
1、透视的基本概念
2、透视图的形成原理与有关概念
3、视域、画面、物体、视点、灭点之间的关系
二、视觉运动中的几种单视域空间(10学时)
1、平行透视的概念、状态、做法
2、成角透视的概念、状态、做法
3、倾斜透视的形成、分类、做法
三、曲线透视(2学时)
1、曲线透视的做法
2、曲线透视的应用
四、人物透视(1学时)
1、人体透视的变化因素
2、视高与人物高度的关系
五、阴影与反影透视(2学时)
1、阴影透视的概念、分类、作用
2、阴影形成的规律
3、反影透视的概念与规律
4、反影透视的画法
六、散点透视(2学时)
1、散点透视的含义
2、对透视法则的灵活应用
3、掌握“三远法”
七、人体解剖结构概述(5学时)
1、人体的骨骼、人体的关节、人体的肌肉
2、人体骨骼肌肉关节总体论
3、人体的比例及使用方法。
八、头部(4学时)
头部的骨骼、头部的肌肉、五官、头部的形状。
九、躯干部(2学时)
躯干的骨骼、躯干的肌肉、生理特点。
十、上肢部(2学时)
上肢的骨骼、上肢的肌肉及生理特点。
十一、下肢部(2学时)
下肢的骨骼、上肢的肌肉及生理特点。
十二、人体动态(1学时)
人体动态与结构变化、人体重心与支撑面关系、人体的几种姿态的分析。
十三、美术作品人体结构分析(1学时)
1、中外人体比例方法概述、美术作品中人体解剖结构分析。
2、外国美术人体分析绘画讲解和名家名作要点欣赏。
五、教法学法
1、面授
本课程是美术专业的基础课,既是一门独立系统的理论知识,又是一门对绘画、雕塑等美术创作有很重要的指导性基础知识。
由于理论丰厚,涉及的概念多,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
为保证教学效果,采取集中授课方式。
教师必须按照教学大纲积极认真备课。
熟悉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
教案规范有序,例据有证,直观的使用模型和教具。
讲解原理、种类、规律,分析作图要准确把握时间,不得随意增加课时,或减少课时。
透视和解剖的模型、幻灯、挂图要尽可能相结合实用、简洁分析边讲解。
板书规范,语言流畅。
2、训练
教师讲课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关键还在于教师组织学生理解本课程的作业要求。
为达到学习目的,除听懂教师中所讲内容外,还需深入课程实验(作业)。
学习笔记,课堂练习,课后作业是教材知识深入人心的桥梁,也是个人组
织系统知识的方法之一。
教师对作业的安排松紧要适度,难易要搭配,作业要统一。
除了完成作业外,要求学生学会管理作业练习,千万不要粗心大意。
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管理个人知识。
通过不同的实践,个人能力和知识水才能有效得提高。
六、本课程的重、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是:〃对透视与人体解剖的深入理解与认识
本课程的难点是:
1、西方透视的视点水平旋转法、视点平移法、视点成角平移法。
中国绘画中的仰、平、俯三种透视关系。
2、矛盾空间和画法几何可在平面设计或平面构成中进行。
解决方法:
1、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
2、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换位分析问题的能力,能提出新问题、引出新思考,产生思维发散和创新意识。
七、课程评价方式
在衡量学生基本知识掌握的情况基础上,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考核采用考查方式,把成绩考评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考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