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四年级数学《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导学案

合集下载

最新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教案

最新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教案

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34页例1,练习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1.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出发让学生去亲历、感受加减法各局部之间的关系。

2.在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加减法各局部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比拟、归纳、概括能力得到培养。

3.运用加减法各局部的关系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开展过程。

自主探究出加减法各局部的关系。

并能运用加减法中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出示表格。

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全班人数教师:请同学们很快说出本班男生、女生及全班人数。

学生:男生有17人,女生有18人,全班有35人。

〔教师根据学生的答复填好表格〕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表格中的信息,任选两条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学生1:我班男生有17人,女生有18人,全班有多少人?17+18=35〔人〕学生2:我班有35人,男生有17人,女生有多少人?35-17=18〔人〕学生3:我班有35人,女生有18人,男生有多少人?35-18=17〔人〕教师:同学们利用学过的加减法的知识,自己提出了问题,还作出了正确的解答。

教师:17、18、35这三个数,在这三个算式中分别叫什么名字?同学们向它们打打招呼,叫出它们的名字来。

[点评:以学生身边的、熟悉的题材创设教学情景,从本班学生人数出发,让学生去捕捉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巧妙提出向三个算式中的数打招呼,叫出它们的名字,唤起学生对加减法各局部名称的回忆,为后面的探究提供了方便。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请同学们细观察,静思考,比拟这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将你的发现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教师:将你们的发现在班内交流。

学生1:求两数的和用加法计算。

教师:和等于什么数加什么数?学生1:加数十加数=和。

〔板书〕学生2:求加数用减法计算。

2024年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律

2024年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律

2024年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三章《加法和减法》的第一节《加法运算律》。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加法运算律的概念,掌握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教鞭。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学生熟悉的购物场景,提出问题:“小华买了3个苹果和2个香蕉,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引导学生用加法进行计算。

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完成教材第三章第一节课后练习题,巩固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4.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加法运算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小结(5分钟)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六、板书设计1. 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2. 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123 + 456 = ?,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应用题:小华有5个糖果,小明给了他3个糖果,小刚又给了他2个糖果,现在小华有多少个糖果?2. 答案:(1)579(2)10个糖果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加法运算律的理解和应用基本掌握,但仍有个别学生运用不熟练,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重难

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会把加法算式改写成减法算式,会把减法算式改写成两道加法和一道减法算式
导入
新课
(导)
操作感知:
(1)8支铅笔,5支铅笔,合起来几支?列式:8+5=13(支)
(2)13支铅笔,去掉5支,还剩几支?列式:13-5=8(支)
(3)13支铅笔,去掉8支,还剩几支?列式:13-8=5(支)
(3)揭示课题:
学生小结:把能凑成整千、整百的数结合起来先算,可使运算简便。(板书:关键“凑整”方法:“用运算律”)
2.基本运用:用简便方法计算。
718+57+82 57+62+138
(1)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
(2)师生共同归纳方法:碰到一个加法算式,先看一有没有能“凑整”的数,如有,再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女生完成
3024+(73+6)
13+(8+5)
男生完成
3024+73+6
汇报答案:得数相同,符合猜想。
2.揭题:
从以上式题可以看出,都符合我们的猜想,同时也证明了猜想的正确。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加法结合律”
教师板书:加法结合律
书上又是怎么说的呢?看书
交流
展示
(展)
学生根据板书口述结合律。
学生尝试用三个不同的字母(a、b、c)来表示结合律。
自主
合作
(学)
1.教学例3:113+96+87
(1)师生竞赛,看谁算得快。
(2)通过比赛,请速度快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可能有两种情况:
a、不用简便的方法计算,只是学生计算能力强、速度快。
问:有更简单的方法吗?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二单元 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第1课时 加减法的关系-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二单元 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第1课时 加减法的关系-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第1课时加减法的关系-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2.掌握加减法之间的转化关系。

3.学习用数学语言描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加减法的关系。

2.加减法之间的转化关系。

三、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精确地描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步骤1. 导入让学生复习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并回顾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探究通过练习和小组合作,让学生探究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了解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3. 总结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小结,归纳总结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4. 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加深对加减法之间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5. 拓展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给予相应的拓展练习。

五、教学示例1. 小明有10个苹果,他吃了3个,还剩几个?这是一个减法的问题,应该如何转化为加法的问题?2. 如果给小明10个苹果,他吃了3个,还剩几个?这是一个加法的问题,应该如何转化为减法的问题?3. 小刚有5只球,小明有7只球,他们两个一共有几只球?这是一个加法的问题,应该如何转化为减法的问题?4. 小明有7只球,小刚有5只球,小明比小刚多几只球?这是一个减法的问题,应该如何转化为加法的问题?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之间的转化关系及其运算方法。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一些实际问题,深入了解到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数学语言的运用,学生可能需要时间来逐渐掌握,所以在后续的教学中需要适当加强对于数学语言的讲解和练习。

四年级数学西师版教材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和加减运算律》

四年级数学西师版教材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和加减运算律》

四年级数学西师版教材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和加减运算律》四年级数学西师版教材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集体备课一、本单元的教材的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既是前面所学加减法计算的进一步深化,又是小学阶段证书加减法运算知识的总结与归纳,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让学生运用运算律进行简算,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实际问题。

二、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与以往教材相比单元名不同了;将原来的“口算和估算”“用计算器计算”修改压缩后移到了第一单元)1、加减法的关系2、加法运算律3、整理与复习4、数学文化:聪明的高斯三、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减法的逆运算关系和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

2、经历加法运算律的探索、发现过程,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3、会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4、了解社会生活中与加减法关系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是加法和减法的逆运算关系、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难点是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算》四、具体教学实施1、结合具体的实例,体会加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从具体的数学情境或算式中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更好地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以及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也为后面的学习搭建平台。

这当中教师要补充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进行验算这一知识点,加强求加减法中未知数的练习。

在练习题的基础上加量练习。

2、在教学加法运算律时,教师要通过呈现教学信息,学生解决问题,通过解法的多样化来探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感受、观察来发现规律,掌握规律。

对于用字母来表示这两个规律教师要多举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比较抽象。

3、学习减法的性质(例4和例5),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以及对一些书进行拆分、增减凑成整十整百数,从而使计算简便。

对于这两个知识的教学,教师要多举例,让学生动手算一算,观察比较后找出简便的算法,并发现找出其中的规律。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导学案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导学案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导学案西师大版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1、加减法的关系第1课时:加减法的关系教学内容:第27~29页主题图、例1、课堂活动、练习六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景亲历、感受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经历探索发现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让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能力得到培养。

3.运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自主探究出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

并能运用加减法中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体会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教学过程:一、主题图教学从本单元的主题图中,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图中出现了哪些问题?预设1:大熊猫和大熊猫宝宝的数量预设2:有一些学过的加减法算式预设3: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计算得这么快呢?揭示课题:在学习了本单元的知识以后,相信你们就能解决图中的问题了。

今天,我们就来先学习加减法的关系,板书:加减法的关系二、新课教学1、教学例1、感知关系图中有哪些已知数学信息?学生回答3条信息请同学们根据图中的信息,任选两条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预设1:成年大熊猫有17只,大熊猫宝宝有18只,一共有大熊猫多少只?2、议一议(先想、再算、用加减法的关系式来说明怎样填写的)先让学生独立填数,再议一议是怎样算出来的?注意让学生对思考方法进行表述,以强化和检验学生对加减法关系的理解。

如:()-56=120,想()里的数是被减数,根据“被减数=差+减数”可知()里的数是120+56=176,学生小组交流后再安排全班交流。

3、练习六1-7题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探究了什么?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有哪些?第2课时:加法运算律教学内容:第30~31页例1、例2、课堂活动1、2,练习七1、2题课时目标:1、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含义,能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学会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016-2017年新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加减法的关系》学案(优秀资料)

2016-2017年新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加减法的关系》学案(优秀资料)

《加减法的关系》学案一、学习目标1.运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出发让学生去亲历、感受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自主探究出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

三、导学问题1.男生人数女生人数总人数17 18 35根据以上信息,任选两条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2.一个加数是48,另一个加数是72,和是多少?四、参考资料教学建议1.计算要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虽然是数的加减法,但教学的侧重点应有两个,一是从四则运算意义的角度出发,解决情景图中的问题;二是学习数的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要注意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运算意义,学习口算方法,在掌握算法的基础上,再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计算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重视直观操作,充分利用学具帮助学习。

教学是要充分发挥小棒的直观作用,特别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这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部分,为了让学生切实理解好算理和算法,应该让学生经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程。

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各种直观手段,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从而以模型展示算理,以算理推动算法的形成和巩固,对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是直观重要的。

3.实现算法多样化。

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展示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

本单元教材为算法多样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尝试。

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索计算方法的积极性,让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方法和经验,通过分析、综合、讨论、交流等活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展示了不同的算法,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时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各种算法的优劣,应引导他们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4.切实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口算是重要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数与代数”领域中的重要目标之一。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关系3篇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关系3篇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关系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关系精选3篇(一)教案名称:加减法的关系适用对象:小学四年级上册学生教学目标:1. 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2. 掌握加减法之间相互转换的方法和技巧3. 能够熟练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教学重点: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及相互转换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好教材《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课本、教学课件等2. 准备好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马克笔等教具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识(5分钟)1. 教师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实例开始引入加减法的关系,如:小明手中有5支铅笔,他又给了小红3支铅笔,问小明手中剩下几支铅笔?2. 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小明手中原本有几支铅笔?”3. 学生回答:“5支铅笔。

”4. 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小红拿走了几支铅笔?”5. 学生回答:“3支铅笔。

”6. 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小明手中剩下几支铅笔?”7. 学生回答:“剩下2支铅笔。

”8. 教师总结,将这种情况表示为减法运算:5 - 3 = 2。

Step 2:探究加减法的关系(10分钟)1. 教师将减法运算改写为加法运算:5 - 3 = 5 + (-3) = 2。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提问:“为什么减法运算可以改写为加法运算?”3. 学生思考一会后,教师给予提示:“想想在减法运算中,被减数、减数和差分别代表什么?”4. 学生回答:“被减数就是减法中的被减数,减数就是减法中的减数,差就是减法运算的结果。

”5.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提问:“在加法运算中,被加数、加数和和分别代表什么?”6. 学生回答:“被加数就是加法中的被加数,加数就是加法中的加数,和就是加法运算的结果。

”7.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提问:“要使等式5 - 3 = 5 + (-3)成立,被减数、减数、和和加数的关系是什么?”8. 学生思考一会后,教师给予提示:“想想被减数和和、减数和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9. 学生回答:“被减数和和、减数和加数之间的关系是相反数的关系。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的整理和复习》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的整理和复习》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的整理和复习》西师大版导学目标1.通过学习加、减法的关系及加法运算律的整理和复习,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操作技能;2.学会运用加法运算律,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加法运算题。

导学内容本次导学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的整理和复习。

一、加、减法的关系1. 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加法:在数的范围内,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即“+”号。

•减法:在数的范围内,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的过程称为减法,即“-”号。

2. 加、减法的关系•加法和减法是相反的运算。

•加法和减法可以相互转化,即a + b = c,那么c - b = a,c - a = b。

二、加法运算律的整理和复习1. 加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是指加法中,两个数相加的顺序可以互换,并不影响结果。

举例:•3 + 4 = 7,和4 + 3 = 7 的结果相同。

2. 加法结合律加法结合律是指在加法中,三个数相加时,不论怎样加的顺序,得到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举例:•(4 + 3) + 2 = 4 + (3 + 2) = 9。

3. 加法零元加法零元是指任何一个数和0相加,其结果等于这个数本身。

举例:•5 + 0 = 5。

4. 加法逆元加法逆元是指任何一个数加它的相反数等于0。

举例:•5 +(-5)= 0。

导学练习一、选择题1.如果a + b = 9,b + c = 11,那么a + c的值是多少?A. 2B. 9C. 11D. 202.如果a + b = 8,c - a = 4,那么b + c的值是多少?A. 6B. 8C. 12D. 163.如果a + b = 10,那么a + b + c的值是多少?A. c + 10B. c - 10C. 10 - cD. 10 + c二、填空题1.4 + 6 + 2 = ___。

2.6 + 0 = ___。

3.7 + (-7) = ___。

三、计算题1.6 + 7 + 8 = ___。

二、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二、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二、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加减法关系》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加减法内部各部分的关系。

【设问导读】1、自主阅读教材27、28页的内容,独立思考完成问题预设。

(1)求两个数的和用()法,求两个数的差用()法。

(2)观察比较:- 17 = 1818 +加数()35 - 18 = 17比较上面3个算式,我发现了。

一个加数等于(),减法是加法的()。

(3)总结:①在加法中:加数+()=和和-()=另一个加数②在减法中:被减数-()=差()+减数=被减数③减法和加法是()的,运用()可以验算加法计算对不对,运用()可以验算减法计算对不对。

2、想一想,说一说。

(1)()-56=120 上题,求(),因为()加()等于(),所以,这个题应该这样算:())=()(2)330-()=150上题,求(),因为()减()等于(),所以,这个题应该这样算(()=()【自学检测】1、根据算式,说出另外两个相关的算式36+12=48 ()-()=();()-()=()57-30=27 ()+()=();()-()=()2、括号里填几?()-25=34 330-()=150()+23=58 56+()=120【巩固练习】1、(1)根据 60+110=170,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170-60 =() 170-110 =()(2)根据 150-80=70,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150-70 =() 70+80 =()2、填一填。

()+420=600 ()-105=95 600+( )=800 120-()=80 ( )+ 180=300 ( )-24=68 ()-2000=6000 ()+420=600 ()+452=1000 3、计算并验算。

256+78= 420-312= 189-27= 145+302=【拓展练习】1、两数相加和是340,甲数是162,乙数是()2、一个数减去66得135,这个数是()3、两个数相加,如果一个加数减少9,要使和增加16,另一个加数应有什么变化?《加法运算律》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加减法的关系》学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加减法的关系》学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法的关系》学案【学习目标】
1、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会进行加减法之间的改写。

2、通过观察比较,理解加减法的逆关系,会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进行验算。

【新知探索】
【自我检测】
1、填空。

(1)减法是()的逆运算,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计算。

(2)加法可以用()来验算,还可以用()来验算。

(3)350 -()= 220 480 +()= 660 ()- 188 = 247
(4)根据128+236=364,直接写出下面两个算式的得数。

364 – 128 = () 364 – 236 = ()
2、选择。

(1)678 –( )=502,求()里的数是多少,列式为()
A、678+502
B、502-678
C、678-502
(2)不能用来验算906-179=727的算式是()
A、906-727=179
B、727-179=548
C、727+179=906
(3)小马虎在计算269加一个数时,不小心把这个数末尾的“0”看丢了,算出的得数是283,正确的得数是()
A、409
B、419
C、552
3、算一算,填一填。

4、买其中的两种物品,最少需要多少钱?最多需要多少钱?
5、小马虎在做一道加法题时,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0看成了8,十位上的4看成了7,百位上的2看成了3,结果得数变成了683,你能帮他算出正确的答案吗?。

数学西南师大四年级上册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优秀导学案

数学西南师大四年级上册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优秀导学案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加法运算律》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设问导读】自学课本P30-31页例1,例2,思考并完成下面问题。

1、填空。

12+25=()+12 500+300=()+50030+20=()+30 650+120=()+6502、对比四个算式,我发现这些算式的共同特点是()。

3、()是加法交换律。

如果用 a 和 b 表示两个数,那么()+()=()+()所以:387+425=()+() 525+()=137+()4、学习了例2,对比算式,我发现:3个数相加时,可以先把(),再加上();也可以先把(),再加上(),和()。

这就是加法( )。

如果用 a,b,c 表示 3 个数,那么()所以:137+28+72 =137+( + )275+133+67=275+( + )【自学检测】1、填空18+25=()+18 560+375=375+() a+()=25+()()+107=107+96 87+()=126+87 M+( )=( )+ M 295+132+68=295+( + ) 375+548+125=375+( )+548 【巩固练习】1、在( )或□里填上合适的数,并说明运用了加法的什么运算律。

8+7=7+( ) 96+35=35+( )204+57=( )+24 ( )+68=68+1021(45+36)+64=45+(□+□)560+(140+70)=(560+□)+70 最后两个等式哪一边计算起来更简便?为什么?2、比较每组算式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哪个算式计算起来更简便,运用了加法的什么运算律?38 + 76 + 24 (88 +45)+ 1238 + (76 + 24) 45 + (88 + 12)运用了加法();运用了加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2.3加法运算律 |西师大版(2012)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2.3加法运算律 |西师大版(2012)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2.3加法运算律|西师大版(2012)一、知识点概述本章节主要介绍加法运算律。

加法运算律是指在加法运算中,加数的顺序可以任意交换,同时加数的分组不影响和的结果。

具体的表达式为$ a+b = b+a 以及(a+b)+c=a+(b+c)$。

例如,2+3=3+2,(2+3)+4=2+(3+4)=9。

加法运算律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运算法则之一,同时也是数学中基本的概念之一。

二、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加法运算律原理;2.培养能力:应用加法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形成学生:系统的数学思维、数学语言以及数学方法。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 重点加法运算律的应用是本部分的重点。

能够熟练地应用加法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是判断学生是否掌握此知识点的重要指标。

2. 难点本部分的难点是应用加法运算律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

因此,师生可以尝试多做一些题目,并思考在实际情境下如何使用加法运算律。

四、课前预习1.仔细阅读教材相关章节,了解加法运算律的定义和性质;2.尝试自己归纳总结加法运算律的应用,例如:如何交换加数的顺序,如何改变加数的分组等;3.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加强自己的加法运算能力。

五、课堂学习Step 1:复习加法运算律的定义和性质。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来帮助学生复习加法运算律的定义和性质。

例如:加法运算律是什么?它的表达式是什么?交换加数的顺序对和的结果有影响吗?Step 2:引入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加法运算律来解决问题。

例如:某班级一年级有25名学生,而二年级有30名学生,这两个班级的学生人数之和是多少?Step3: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结合实际问题,尝试应用加法运算律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关键点,例如确定和的属性是可交换的,通过改变加数的分组来减少计算量等。

Step 4:巩固练习。

在学生较为熟练地掌握加法运算律的应用后,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练习题,加强学生的练习能力。

最新西师大版四年级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最新西师大版四年级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加法与减法的互逆关系,加法的意义及两个加数与和之间的相互关系,减法的意义及被减数、减数与差之间的关系。

由于《标准》对这部分内容没有做过多的强化。

只是在目标中提出了“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互逆关系”。

所以,教科书在这里也没有安排过多的内容,只是以熊猫宝宝一家为题材,结合学生的讨论把这几方面的知识一并进行学习,然后安排1个课堂活动和1个练习让学生进行必要的巩固和运用。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利于深化学生对加减法的认识,为学习求等式中的未知数x及解方程作一定的准备,同时把学生对加减法的掌握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从图上看,根据3个对话框中的信息,可以列出3个算式,即18+17 = 35,35-17 = 18,35-18 = 17。

从这个问题情境和引出的问题看,它已经包含了加法与减法的互逆关系,加法中两个加数与和之间的关系,减法中被减数、减数与差之间的关系等知识,为下一步学生的探索发现提供了感性材料。

本部分教学的重点应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主探索加减法的关系。

因此,在通过上面的问题情境引出18+17=35,35-17=18,35-18=17这3个算式后,教科书紧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讨论,自主发现并归纳出加减法中的这些关系。

从图上分析,对话框中的内容,正体现了加法与减法的互逆关系,加法中两个加数与和之间的关系,减法中被减数、减数与差之间的关系。

这是用对话框呈现这些知识,有3种意图:一是表明是学生在探索中的一种自我感受和理解;二是体现了让学生经历自我探索发现的过程,不是教师把结论直接灌给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能力;三是体现了对学习方式的引导。

加法运算律的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对运算定律的探索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运用运算定律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1教学加法交换律。

为了让学生产生探索加法运算律的需要,让学生能主动深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教科书首先通过一幅具有童话色彩的主题图来创设情境。

小学数学西南师大四年级上册二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详)

小学数学西南师大四年级上册二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详)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正确地用字母或符号来表示这两个运算律。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准备:希沃白板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游戏:随机说几个万以内的数相加,老师能预测它们的和是多少,你信吗?老师把预测的结果29997写在一张纸上,并反面朝上,放在桌子上。

学生说一个,老师说一个,老师说的与前一个凑成9999,共凑成三个9999,最后相加。

最后与老师预测的结果对比。

同学们都很惊讶,学了今天的知识,你就能发现这些数字中的秘密了。

二、探究新知(一)学习加法交换律(例1)1、听故事《朝三暮四》,这些猴子傻不傻呀?为什么?3+4=74+3=7都是7个橡子,还高兴得跳起来。

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算法的结果。

上面这两种算法都是求每只猴子一共分得多少个橡子,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把两个算式连接起来?(等号)3+4=4+3仔细观察这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加数不变,和不变,两个加数的位置变了)用实物图操作,验证,比较)3、你还能举出这样的等式吗?在本子上写下来(学生举例)拍照展示学生作业。

(如果没有出现小数、分数、0等情况)除了整数,我们还学过哪些数?你还能举些例子吗?4、引导学生归纳规律。

上面的每算式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充分让学生说。

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描述这个规律吗?(板书: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重点引出:改变的是加数的位置。

你能给这个规律取一个名字吗?(加法交换律)你能用文字、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吗?(a+b=b+a)5、以前对加法交换律的运用一图二式,数的分解,加法的验算(二)学习加法结合律(例2)1、计算比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减法的关系【学习内容】四年级上册教材第28页例1。

【学习过程】前置学习一、旧知识链接1.根据已知加法算式,写出两个减法算式。

35 + 47 = 82 40 + 30 = 702.写出各数字在算式中的名称。

35 + 47 = 82 82 —35 = 47()()()()()()二、新知预习自主阅读教材27、28页的内容,勾画出书上重点内容,并独立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求两个数的和用()法计算,求两个数的差用()法计算。

2.观察比较:35 -17 = 18(1)18 +17 = 35加数()()35 -18 = 17观察上面3个算式,我发现:一个加数=()—()17 +18 = 35(2)35 -18 = 17)()35 -17 = 18观察上面3个算式,我发现了:被减数=()+()减数=()—()(3)总结:①在加法中:和=加数+()一个加数=和-()②在减法中:差=被减数-()被减数=差+()减数=被减数-()③减法是()的逆运算,加法是()的逆运算。

运用()可以验算加法计算对不对,运用()可以验算减法计算对不对。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一、先独立完成,再在组内交流1.根据算式,说出另外两个相关的算式36+12=48 ()-()=();()-()=()57-30=27 ()+()=();()-()=()2.想一想,说一说。

(1)()-56 = 120上题,求(),因为()=()+()所以,这个题应该这样算:(()=()(2)330-()=150上题,求(),因为()=()-()所以,这个题应该这样算())=()二、全班汇报交流过关练习1.括号里填几?()-25=34 330-()=150 ()+23=58 56+()=120 2.完成教材第29页练习六第1.、2题。

加法运算律第一课时加法运算律【学习内容】四年级上册教材第30、31页例1、例2。

【学习过程】前置学习一、旧知识链接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300 = 680 350 +()= 900140—()=50 ()+ 68 = 100()—230 = 500 720—()= 390二、新知预习自学课本第30页例1,思考并完成下面问题。

1.填空。

12+25=()+12 500+300=()+50030+20=()+30 650+120=()+6502.对比四个算式,我发现这些算式的共同特点是:每个算式的加数(),只是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3.()是加法交换律。

如果用a 和b 表示两个数,那么()+()=()+()4.根据加法交换律填一填387+425=()+()525+()=137+()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一、先自学教材第30到31页例2,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1.(例2)3个年级共有多少人?(三年级89人,二年级86人,一年级114人。

)可以这样算:(89 + 86)+ 114 还可以这样算:89 +(86 + 114)= == =2.对比上面两个算式,我发现:这两个算式的加数(),第一个算式先把前两个数()和()相加,再加上第3个数(),第二个算式先把后两个数()和()相加,再加上第1个数(),和()。

3.验证。

(153 + 315)+ 85 153 +(315 + 85)= == =通过计算,我发现它们的和(),所以(153 + 315)+ 85 = 153 +(315 + 85)4.小结。

3个数相加,先把()相加,再加();或先把()相加,再加(),和(),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那么(a + b)+ c =5.练习:(158 +26)+ 74 =158 +(+ )275 +133 + 67 = 275 +(+ )二、组内交流三、全班汇报交流过关练习1.教材第31页课堂活动第1题。

2.教材第32页练习七第1题。

加法运算律第二课时加法运算律的应用【学习内容】四年级上册教材第31页例3。

【学习过程】前置学习一、旧知识链接我会填720+280=()+720250+()=378+()147+275+53=147+()+27589+136+()=89+(+64)495+232+168=495+(+)a +b = ( ) + aa +b +c = a + ( + )二、新知预习自学课本第31页例3,思考并完成下面问题。

算法一:算法二:113+96+87 113+96+87=209+87 =113+87+96=()(元)=200+96=()(元)比较两种算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它是运用什么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我喜欢第()种算法,它运用了()律进行简便运算。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一、独立思考,尝试完成下面各题105+77+95=105+95+77==这是根据()律进行简便计算的;439+233+67=439+(233+67)==这是根据()律进行简便计算的。

139+38+61=38+(139+61)==这是根据()律和( )律进行简便计算的。

二、小组讨论交流观察上面的算式,说一说能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这些数有什么特点?三、全班汇报交流过关练习1.教材第32页课堂活动第2题。

2.教材第32页练习七第2至6题。

加法运算律第三课时简便计算(一)【学习内容】四年级上册教材第33页例4。

【学习过程】前置学习一、旧知识链接先在第一列算式中圈出能凑成整百或整千的数,再连线。

87+22+78 498+(625+375)(79+83)+17 87+(22+78)498+625+375 (134+136)+162134+162+13679+(83+17)二、新知预习1.自学课本P33页例4,思考并完成下面问题。

算法一:算法二:250-58-42 250-(58+42)=192-42 =250-100=()(套)=()(套)2.根据例4题意,找出数量间的关系,写出两种不同的数量关系式。

总数—()—()=剩下的服装套数总数—(+ )=剩下的服装套数3.比较两种算法,我喜欢第()种算法,因为这种算法()。

4.总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这叫做减法的性质。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根据这个性质我们可以进行简便计算。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小组成员先独立完成,再讨论交流(小组长分配好任务,每人完成一道题)(1)350-175-25 (2)3600-1100-900(3)350-68-32 (4)368-189-111过关练习用简便方法计算176+84+16 79+145+21 470-155-45 768-258-42 282+53+37+18 365-157-43212-36-64 148-79-21 82+673+18思考:482—159+18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加法运算律第四课时简便计算(二)【学习内容】四年级上册教材第34页例5。

【学习过程】前置学习一、旧知识链接1.填空:98=100-()101=100+()197=200-()203=200+()2.观察上面的算式,我发现:接近整百的数,可以写成整百数加几或整百数减几。

二、新知预习自学课本P34页例5,思考并完成下面问题。

867+98=867+100-2 这里把加98看做加( ),=967-2 多加了(),所以要()。

=965(元)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一、小组讨论下列各题,可以怎样简便计算,再共同完成。

(1)475—98= 475—()+()这里把减98看做减( ),= ()+()多减了(),所以要()。

=()(2)258 + 103= 258 +()+()这里把加103看做加( ),= ()+()少加了(),所以要()。

=()(3)411—103= 411—()—()这里把减103看做减( ),= ()—()少减了(),所以要()。

=()(4)699 + 58=()+ 58—()这里把699看做( ),= ()—()多加了(),所以要()。

=()二、全班讨论,理清简算的步骤1.先观察,找()的数;2.把接近整百、整千的数,化成();3.计算时,多加几就要(),少加几就要();多减几就要();少减几就要()4.再按从左往右的顺序,算出最后结果。

过关练习1.用简便方法计算。

237+199 302-198 396+102 511-403 2.教材第35页练习八第6题。

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整理与复习【学习内容】四年级上册教材第43、44页。

【学习过程】前置学习一、亲爱的孩子,学了这一单元,你都有些什么收获呢?我知道了。

我学会了。

二、认真看书第33页至45页,整理出以下知识点。

(一)加减法的关系1.加法的意义及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求两个数的和用()计算。

(2)和=()+ ()一个加数=()-()2.减法的意义及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求两个数的差用()计算。

(2)差=()-()被减数=()+ ()减数=()-()3.加减法的关系。

()是加法的逆运算。

计算加法时,可以用()进行验算;计算减法时,可以用()进行验算。

(二)加减法的运算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两个加数的位置,()不变。

用字母表示是()。

加法交换律的特点是()。

2.加法结合律:3个数相加,先把()相加,再加();或先把()相加,再加(),()不变。

用字母表示是()。

加法结合律的特点是()。

3.减法的性质:一个数()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

用字母表示是()。

小组合作,查漏补缺亲爱的孩子,学了这一单元,你一定能解决不少问题了吧,如果有不会做的可以向你的组员请教哦!一、填一填,说一说(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内交流,每人交流一道题,组长安排好交流的顺序和题目)①96 +()= 100 ② 890-()= 780③()-108=420 ④()-600=1200二、简便计算,并在每题后面的括号里写出运用了什么定律或方法。

(组长分配好任务,每个同学只完成两道题,完成后组内交流)①267 +109+33 ② 395+99()()③287-68-32 ④620-303()()⑤203+154 ⑥ 784-(284+80)()()⑦ 120+542+180+258 ⑧ 225-98( ) ( )三、火眼金睛找错误这些小朋友做对了吗?如果错了,请问错在哪里?368-273+27 520-198 303+273=368-(273+27)=520-200-2 =300+273-3 =368-300 =320-2 =573-3=68 =318 =570过关练习完成数学书第38页第6、7、8、9题。

亲爱的孩子,通过这一节课的整理与复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方面的问题需要向别人请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