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含水量及求农田作物需水量
作物需水量
• 1.理论值 • 2.田间需水量以土壤
为主体,一部分靠降 雨补给,一部分靠灌 溉补给。一部分用于 腾发,组成植株体内 水分,一部分用于改 善田间土壤条件。
2.作物需水量的影响因素
• 2.1.作物因素 • (1)不同作物的需水量有很大的差异,如
就小麦、玉米和水稻而言,水稻的需水量最 大,其次是小麦,玉米的需水量最小。 • (2)每种作物都有需水高峰期,一般处于 作物生长旺盛阶段。如冬小麦有两个需水高 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在分蘖期,第二个高峰 期在开花至乳熟期;大豆的需水高峰期在开 花结荚期;谷子的需水高峰期为开花-乳熟 期;玉米为抽雄-乳熟期。
基于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计 算实际作物需水量的方法
• 1.布莱尼-克雷多公式 • 2.水汽扩散法公式 • 3.能量平衡法 • 4.彭曼综合法公式 • 5.彭曼-蒙蒂斯公式
彭曼-蒙蒂斯公式
2.考虑土壤水分及作物条件的影 响,计算出实际作物需水量
• 单作物系数法:ET=KcETo
•
双作物系数法: ET=(Kcb+Ke)ETo
棉花
结铃期
1983
11.7温 (℃) 相对湿度 (%) 土壤水分 () 蒸发量 (mm) 需水量 (mm)
年份
降水量
日照时数
1973~197 4
102.8
2183.5
58.6
1634.6
17.2~25.7
1069.1
392.71
1974~197 5
179.4
2148.7
作物需水量
2016
目录
• 1.作物需水量概念 • 2.作物需水量的影响因素 • 3.作物需水量的计算方法
1.1农田水分消耗
• 1.植株蒸腾:植物体内水分转变成水汽散发到体外的
农作物对土壤含水量的要求
农作物对土壤含水量的要求农作物的生长与土壤含水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水分充足、湿度适宜、水分稳定、排水良好和保水能力强都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分别探讨这些方面,帮助人们了解如何满足农作物的水分需求,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1.水分充足水分充足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
农作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来维持生长,因此水分不足会导致生长受阻、产量下降。
为确保土壤拥有充足的水分,可采取以下措施:灌溉:根据农作物的需水规律,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确保土壤始终保持湿润状态。
雨水收集: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存储起来,作为灌溉用水。
水资源保护:珍惜水资源,合理利用,避免浪费。
2.湿度适宜湿度适宜对农作物的生长同样重要。
土壤湿度过高可能导致根系缺氧,引发烂根;而湿度过低则会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为了控制湿度,可采取以下措施:湿度监测:通过湿度计等工具监测土壤湿度,了解土壤的干湿情况。
耕作方式:采用合理的耕作方式,如深耕、松土等,以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保持湿度适宜。
植被覆盖:在土壤表面覆盖植被,减少水分的蒸发,保持土壤湿度。
3.水分稳定水分稳定对农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季节性降水变化、土壤排水不良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土壤水分不稳定,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为了保持土壤水分稳定,可采取以下措施:水源保障:确保灌溉用水来源稳定,避免因缺水导致的水分不稳定。
排水设施:修建排水设施,防止土壤水分过度积聚,以保持土壤水分稳定。
土壤改良:通过土壤改良,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排水能力,以保持水分稳定。
4.排水良好排水良好对于农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排水不良可能导致土壤水分过多,影响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和养分吸收,进而影响品质和产量。
为了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可采取以下措施促进排水:排水系统:修建排水系统,将土壤中的多余水分迅速排出,避免水分过多。
土壤通气性:通过耕作等方式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帮助水分迅速蒸发,减少积水。
水位控制:对于低洼地块,可采取垫高土地、修建堤坝等措施控制水位,以避免水分过多积聚。
作物需水量和作物耗水量的差别
作物需水量和作物耗水量的差别
作物耗水量与作物需水量不同,是指作物在任何土壤水分条件下实际消耗的植株蒸腾、土壤蒸发与植物体含水量之和。
而后者指在特定的适宜条件下的作物耗水量。
作物的实际耗水量在干旱和低产条件下可能少于作物需水量,但在灌溉条件下大多超过作物需水量,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是根层以下的深层渗漏。
旱田的深层渗漏一般都是无益的,进入地下水流走而不能被作物利用,还造成养分的流失。
但土质粘重地下水位又高的水稻田需要有适度的深层渗漏,否则会造成氧气不足,产生硫化氢、氧化亚铁等有毒还原物质,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
适度渗漏可改善透气和消除有毒物质。
但渗漏过多则造成水分养分的损失。
田间无效耗水的另一种方式是地面径流。
降雨量过大,雨势过猛,或大水漫灌,地面又不平整时,最容易形成径流损失。
地面不平还造成高处浇不上水仍然干旱,低处积水成涝。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不足且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的国家,北方的水资源尤为紧缺。
但另一方面,在农田灌溉中水的浪费又很大,作物水分利用率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农业节水增产的潜力还很大。
除上述水分无效消耗外,作物需水量中的土壤蒸发对于作物的生理活动基本上是无效的,应尽可能减少,特别是在苗期。
即使是植物蒸腾,也有一部分是所谓“嗜好蒸腾量”,并非作物生长所必需,而是长期充分供水造成的,也是可以节约的。
灌溉排水--名词解释
第一章农田灌溉原理名词解释管悬着水。
力(或土壤基质势)为纵坐标,以土壤含水量为横坐标,这样的关系曲线称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境中能取得高产潜力的条件下为满足植株蒸腾、棵间蒸发、组成植株体所需要的水量。
组成植株体的水分只占总需水量中很微小的一部分,将此部分忽略不计,认为作物需水量就等于植株蒸腾量和棵间蒸发量之和,即所谓的“蒸发蒸腾量”。
度为12cm,表面阻力为70s/m,反射率为0.23,非常类似于表面开阔、高度一致、生长旺盛、完全遮盖地面而不缺水的绿色草地。
通常把一段时间作物的蒸发蒸腾量ET C与参考作物的蒸发蒸腾量ET0之比称为作物系数。
用于关联实际作物耗水量与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的因子。
为了获得高产或高效,所制订的向农田灌水的方案。
包括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栽秧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的灌水日期、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
m3/hm2或mm 表示。
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针对水资源紧与用水效率低下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灌溉技术。
灌水量不能完全满足作物的生长发育全过程需水量的灌溉。
将有限的水科学合理(非足额)安排在对产量影响比较大,并能产生较高经济价值的水分临界期供水。
非充分灌溉不以追求传统的单产最高为目标,而是求得高效用水条件下的净效益最大或费用目标最小。
l00hm2计)上所需灌溉的净流量q d又称灌水模数。
常把对缺水最敏感、缺水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称为作物需水临界期或需水关键期。
第二章灌水方法与灌水技术名词解释或田间土壤的形式。
输水至末级管道上的特殊灌水器,使水和溶于水中的化肥以较小的流量均匀而又经常地、缓慢地湿润作物根系区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地表下土壤。
洒装置(即喷头)喷射到空中分散成细小的水滴,象天然降雨一样降落到地面,主要借毛细管力和重力作用渗入土壤灌溉作物的灌水方法。
mm/h表示。
6.灌水均匀度:应用灌水方法、灌水技术实施灌水后,田间灌溉水湿润作物根系土壤区的均匀程度,或者田间灌溉水---下渗---湿润作物的计划湿润土层深度---的均匀程度。
农田水分状况
农田水分状况农田水分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适当的水分状况能够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高产和优质,而不恰当的水分管理则会导致产量下降和作物质量下降。
本文将介绍农田水分状况的重要性,农田水分的评估方法以及如何进行水分管理。
一、农田水分状况的重要性农田水分是农作物生长中最基本的条件之一。
水分对于作物的光合作用、营养吸收、植物体温调节等生理活动都具有重要影响。
适量的水分可保持农田土壤湿润,为植物提供所需的水分供应。
而不足的水分将导致植物缺水,限制其生长和发育。
二、农田水分的评估方法1.土壤含水量测定法土壤含水量是评价农田水分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重量法、容积法和电阻法。
重量法是通过称量土壤样品的干重和湿重来计算土壤含水量。
容积法是测量土壤样品的容积以及样品在饱和状态和干燥状态下的容积来计算含水量。
电阻法主要是利用土壤导电率的变化来测定土壤含水量。
2.土壤水势测定法土壤水势是表示土壤水分状况的另一种指标。
常见的测定方法包括压力室法和湿度计法。
压力室法是通过测定土壤样品在不同压力下的含水率来评估土壤水势。
湿度计法则是利用湿度计测定土壤和空气之间的水势差异,进而推算土壤水势。
三、水分管理方法1.合理灌溉合理灌溉是保证农田水分状况的基本手段。
根据不同农作物的需水量、生育期等不同因素,采取适当的灌溉量和灌溉方式,保证水分能够充分满足农作物的需求。
2.土壤覆盖措施土壤覆盖是一种有效的保持土壤湿润的措施。
通过保持农田土壤表面的覆盖物,如秸秆、草坪等,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散和蒸发损失,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
3.积极排水排水是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高湿度地区或土壤排水不良的地方,采取排水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土壤含水量过高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提高土壤透气性。
四、总结农田水分状况对于农作物生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评估土壤水分状况,采取适当的水分管理措施,能够保证农田水分的恰当供应,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土壤含水量及-求-农田作物需水量
土壤含水量及农田作物需水量一、土壤含水量的计算1.土壤重量含水量(重量百分数)指必定重量的土壤中水分重量占干土重的百分数。
干土指在 105℃ 下烘干的土壤(干土≠风干土) ,往常要求烘干时间达 8 小时以上,准确则要求烘至衡重。
它是广泛应用的一种表示方法,也是 经典方法 。
一般状况下,假如文件中未做任何说明,则均表示“重量含水量” 。
如烘干法测定的结果,其含水量的重量百分数( 水重 %)可由下式求得:水重 %水重(克) 湿土重 W (1 g ) 干土重 W (2 g )100 %干土重 W (2 g )100 %干土重(克)例 1:测得湿土重为 95 克,烘干后重 79 克,求重量含水量。
水重 %95 79100% 20.3%792.土壤容积含水量(水容积百分数)指必定土壤水的容积占土壤容积的百分数。
它能够表示土壤水充满土壤孔隙的程度及土壤中水、气的比率。
常温下如土壤的密度为1 克/ 厘米 3,所以土壤容积含水量或水容积百分数( 水容积 %)可由下式求 得:W 1 W 2水重% 容重水容积 %W 2 /土壤容重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内干土重,单: g/cm 3。
容重是土壤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参数,在土壤工作顶用途较广,以下举例说明。
(1)判断土壤的松紧程度 容重可用来表示土壤的松紧程度,疏蓊或有团粒构造的土壤容重小,紧实板结的土壤则容重要,以下表。
容重 松紧程 孔隙度 (g/cm 3) 度(%)最松 > 60松 60~56合适 56~52稍紧 52~50紧 < 50优选(2)计算土壤重量每公顷或每亩耕层土壤有多重,可用土壤的均匀容重来计算,相同必定面积土壤(地)上的挖土或盆裁填土量,也要利用容重来计算。
例 1:一个直径为 40cm,高为 50cm 的盆,假如按3容重计算,问需装多少(干)土?解: (40/2)250 1.15 = 72220克 = 72 公斤如一亩地面积( 6.67 106cm2)的耕层厚度为20cm ,容重为3,其总重量为:10620 108(g) = 150(t) = 150000kg = 30 万斤土(3)计算土壤各组分的数目依据土壤容重,能够计算单位面积土壤的水分、有机质含量、养分和盐分含量等,作为浇灌排水、养分和盐分均衡计算和施肥的依照。
生物节水—农作物需水规律与需水量
第八章 生物节水
第一节 农作物需水规律与需水量
6.花生 花生适宜生长的土壤含水量一般在5000~7000m3/hm2,
花生种子吸水达自身的50%左右才能萌芽。土壤水分低于田间 持水量的40%,则幼苗出土缓慢,水分过多,易引起烂种。苗 期需水量占全生长期总需水量为16%~31%(北方普通型大花 生)或19%~20%(南方珍珠型小花生),水分过多可造成主 茎徒长,推迟开花结荚。营养生长前期缺水,对花生的生长影 响较小,豆荚开始形成(出现第一个果)到豆荚出全,这一阶 段包括开花、下针和果仁生长的大部分时间内,是花生需水的 关键期。
第八章 生物节水
第一节 农作物需水规律与需水量
1.小麦 冬小麦每公顷生产5250~7500 kg的需水量为3000~5250
m3。冬小麦需水量是由叶面蒸腾量与棵间土壤蒸发量组成。前 者为生理需水,而后者为生态需水。从节水角度讲,棵间蒸发 所占的比例越小越好,关键是如何提高栽培技术水平,降低棵 间蒸发量,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据农田灌溉研究所测定,不 同产量水平棵间蒸发比例不同。667 m2产193.3 kg麦田棵间蒸 发量占总需水量的 32.8%;产365.7 kg占总需水量的21.27%; 产 463.7 kg占总需水量的19.3%。棵间蒸发量所占比例随着产 量水平的提高在逐渐降低。当产量水平达到 667 m2产400kg时, 棵间蒸发量所占比例基本上稳定在20%左右,如产量再增加棵 间蒸发量所占比例基本上不变。从全生育期来看,初期所占比 例在60%~90%,而后期逐渐降低,一般在10%以下。
第八章 生物节水
第一节 农作物需水规律与需水量
4.水稻 水稻田需水量包括叶面蒸腾、棵间蒸发和稻田渗漏量。水
稻的需水量随地区、品种和水文年份而异。水稻在返青、拔节、 抽穗到乳熟前期,对水分反应敏感,其中孕穗期和抽穗期是水 稻一生中需水的高峰期,是需水的关键期。因此,在水稻生长 的各个时期采用不同的灌溉技术或排水技术,以调动水稻自身 调节机能和适应能力,可以达到节水高产的目标。
水田灌溉蓄水量计算公式
水田灌溉蓄水量计算公式水田灌溉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合理的灌溉可以保证作物的生长,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而在进行灌溉时,需要考虑到水田的蓄水量,以确保灌溉水的充足和合理利用。
因此,水田灌溉蓄水量的计算公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水田灌溉蓄水量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水田的面积、土壤类型、作物种类和气候条件等因素来进行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水田的蓄水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蓄水量 = 水田面积×土壤含水量×生长期需水量。
其中,水田面积是指灌溉的水田的总面积,单位为平方米或者公顷;土壤含水量是指土壤的含水量,通常以百分比来表示;生长期需水量是指作物在生长期内所需的总水量,通常以毫米为单位。
在计算水田的蓄水量时,首先需要确定水田的面积。
通常可以通过测量或者查阅相关资料来获取水田的面积数据。
其次,需要了解水田的土壤类型和含水量。
不同的土壤类型对水分的保存和释放有不同的特点,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土壤的含水量。
最后,需要根据作物的生长期和生长需水量来确定生长期需水量。
不同的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作物种类来确定生长期需水量。
在实际的灌溉工作中,水田的蓄水量计算公式可以帮助农民和灌溉工作者更好地掌握水田的水分情况,从而合理安排灌溉工作,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通过科学合理地计算水田的蓄水量,可以避免因为过量灌溉或者不足灌溉而导致的作物生长不良或者水资源浪费的情况发生。
除了以上提到的基本公式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些修正和调整。
例如,可以根据气候条件和降水量来调整生长期需水量;可以根据土壤的排水情况和作物的根系情况来调整土壤含水量;还可以根据灌溉水源的情况和灌溉设施的效率来对蓄水量进行修正。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灵活运用水田灌溉蓄水量计算公式,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在进行水田灌溉蓄水量计算时,还需要考虑到水田的水资源补给和排水情况。
作物用水量计算公式
作物用水量计算公式作物用水量是指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量,它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
合理计算作物用水量可以帮助农民科学地进行灌溉,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在实际生产中,一般采用作物蒸发蒸腾量和土壤含水量两种方法来计算作物用水量。
本文将介绍作物用水量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作物蒸发蒸腾量法是通过测定作物蒸发蒸腾量来计算作物用水量的一种方法。
作物蒸发蒸腾量是指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叶片蒸腾和蒸发散失的水分量。
一般来说,作物蒸发蒸腾量可以通过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和作物系数来计算。
作物系数是指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蒸发蒸腾量与标准草地的蒸发蒸腾量的比值。
作物系数一般由农业专家通过实地观测和研究得出。
作物蒸发蒸腾量的计算公式如下:作物用水量 = 作物蒸发蒸腾量×作物面积。
其中,作物蒸发蒸腾量可以根据气象资料和作物系数来计算,作物面积是指灌溉的作物种植面积。
通过这个公式,农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科学地确定作物的灌溉量,从而达到节水和增产的目的。
另一种计算作物用水量的方法是土壤含水量法。
土壤含水量是指土壤中含有的水分量,它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土壤含水量可以通过土壤含水量计来测定。
土壤含水量的计算公式如下:作物用水量 = (初期土壤含水量末期土壤含水量)×作物面积。
其中,初期土壤含水量和末期土壤含水量分别是作物生长前和生长后土壤中的含水量,作物面积是指灌溉的作物种植面积。
通过这个公式,农民可以根据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来合理地确定作物的灌溉量,从而达到节水和增产的目的。
在实际生产中,农民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计算作物用水量。
一般来说,作物蒸发蒸腾量法适用于大面积的作物种植,而土壤含水量法适用于小面积的作物种植。
通过科学地计算作物用水量,可以帮助农民合理地进行灌溉,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除了上述两种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方法可以用来计算作物用水量,如土壤水分蒸发法、水分平衡法等。
农田供需水预测模型公式
农田供需水预测模型是一种用来预测农田水资源供需情况的数学模型。
通过分析农田水资源的供给和需求因素,可以帮助农民和农业部门做出科学决策,合理规划农田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农田供需水预测模型公式:一、农田供水量计算公式:农田供水量 = 降雨量 + 灌溉水量1. 降雨量降雨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地表或地下收到的降水量,可以通过气象站的观测数据获取。
降雨量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灌溉水量灌溉水量是指农田进行灌溉所需要的水量。
灌溉水量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水量、土壤水分特性以及灌溉设施的效率等因素进行估算。
二、农田需水量计算公式:农田需水量 = 作物蒸散发量 + 土壤蓄水量变化1. 作物蒸散发量作物蒸散发量是指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叶片蒸腾的水分量。
作物蒸散发量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期、气候条件以及作物系数进行估算。
2. 土壤蓄水量变化土壤蓄水量变化是指土壤中储存的水分量的变化情况。
土壤蓄水量变化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土壤类型、土壤含水量、降雨量和蒸散发量等因素进行估算。
三、农田供需水平衡计算公式:农田供需水平衡 = 农田供水量 - 农田需水量通过计算农田供需水平衡,可以评估农田水资源的供应是否充足。
当农田供需水平衡为正值时,表示农田供水量大于农田需水量,农田水资源供应充足;当农田供需水平衡为负值时,表示农田供水量小于农田需水量,农田水资源供应不足。
四、农田供需水预测模型的应用:农田供需水预测模型可以应用于农业管理、水资源规划和农田灌溉等领域。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可以建立更精确的农田供需水预测模型,为农民和农业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总结:以上是一个简单的农田供需水预测模型公式,该模型可以帮助农民和农业部门了解农田水资源的供需情况,合理利用和管理农田水资源。
当然,实际的农田供需水预测模型可能会更加复杂,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和数据。
因此,在使用农田供需水预测模型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土的浇水量计算公式
土的浇水量计算公式土的浇水量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它直接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正确的浇水量可以保证作物的生长,提高产量,而过多或过少的浇水则会导致作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因此,正确计算土的浇水量是非常重要的。
在农业生产中,土的浇水量通常是根据土壤的含水量和作物的需水量来进行计算的。
而土壤的含水量又受到土壤类型、土壤质地、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要正确计算土的浇水量,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土壤的含水量如何影响浇水量的计算。
土壤的含水量是指土壤中所含水分的百分比。
通常情况下,土壤的含水量会受到土壤类型、土壤质地、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土壤类型和质地对水分的保持能力不同,而气候因素如降雨量、蒸发量等也会影响土壤的含水量。
因此,要正确计算土的浇水量,首先需要了解土壤的含水量。
其次,作物的需水量也是影响浇水量计算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量是不同的,而作物的生长阶段也会影响其对水分的需求量。
一般来说,作物在生长初期和生长期需要的水分较多,而在成熟期则需要的水分较少。
因此,要正确计算土的浇水量,需要了解作物的需水量以及其生长阶段。
综合考虑土壤的含水量和作物的需水量,我们可以得到土的浇水量计算公式如下:土的浇水量 = (土壤的容积土壤的含水量)×作物的需水量。
在这个公式中,土壤的容积是指在种植作物的土地的总体积,土壤的含水量是指土壤中所含水分的百分比,作物的需水量是指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量。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计算出正确的土的浇水量。
当然,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来确定土的浇水量。
比如,气候条件、降雨量、蒸发量等因素都会影响土的含水量和作物的需水量,因此在计算土的浇水量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此外,还需要根据具体的作物种植情况和土壤情况来调整浇水量,以确保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总之,正确计算土的浇水量对于农业生产是非常重要的。
作物需水量
作物种类
作物名 称
生育阶 段
测定年 份
平均日需水量 (mm)
需水量 平均值
最大日需水量 (mm)
需水量 平均值
玉米 抽雄期 1982
4.4
8.1
C4作物
5.1
8.3
谷子 灌浆期 1965
5.7
8.5
小麦 灌浆期 1982 10.7
14.9
C3作物
大豆 开花期 1964 11.2 11.2 14.6 17.4
• E=KY 式中 • E—需水量,m3/亩; • K—需水系数(m3/Kg),由试验资料确定; • Y—作物产量(kg/亩) • E=KY n + C • n-经验指数; C-经验常数; K-需水系数 • K值法适用于旱作。
基于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计 算实际作物需水量的方法
• 1.布莱尼-克雷多公式 • 2.水汽扩散法公式 • 3.能量平衡法 • 4.彭曼综合法公式 • 5.彭曼-蒙蒂斯公式
棉花 结铃期 1983 11.7
22.6
2.2气象因素
年份
降水量
零度以上积温 (℃)
相对湿度 (%)
日照时数
土壤水分 ()
蒸发量 (mm)
需水量 (mm)
1973~197 4
102.8
2183.5
58.6
1634.6 17.2~25.7 1069.1 392.71
1974~197 5
179.4
2148.7
•3.深层渗漏:深层渗漏是指灌溉水或降下渗到不能为
作物利用的深层土壤的过程。一般指旱田。
•4.田间渗漏:一般指水稻田,适量渗漏量可以改善稻
田通气状况,氧化还原反应,促进作物产量。
作物需水量名词解释
作物需水量名词解释作物需水量是指农作物对水分的吸收、利用和散失的速度与所需的水分之间的关系,也称作作物吸水率或水分利用率。
表示土壤干湿状况的一个概念。
即以土层最大持水量或田间持水量为起点,随着土壤水分消耗,而逐渐减少的距离。
在这段距离内,根部所能得到的水分,一部分被土壤吸收,一部分随着蒸发失去,土壤实际所能提供给根部的水分称为土壤有效水分。
在正常情况下,土壤干湿程度决定于蒸发和植物根系对土壤的吸水过程。
蒸腾作用旺盛,土壤的水分常有剩余;但当蒸发旺盛超过根系吸水能力时,土壤中水分不足,产生干旱。
植物组织含水量:是指植物体或器官中原生质的水分,而非结晶水。
组织含水量随植物种类、器官部位、生理状况、环境条件及生育期的不同而有差异。
根茎叶含水量多,花果实含水量相对较少。
蒸腾系数:单位时间内植物蒸腾水量与土壤蒸发水量之比,以W/(m×k)表示。
适宜范围内的平均值。
小麦茎叶在过量的水分条件下通气组织的含水量为80%~90%,如果土壤缺水,可降低到40%~50%。
指某一土层的土壤湿润时能吸收和供给作物全生育期发育所需要的水分总量。
土壤水分状况是农业生产中十分重要的因子。
我国北方春小麦播种和夏玉米的播种多集中在5~6月份,雨水较多,若灌溉不及时,易发生干旱。
当土壤含水量少于田间持水量时,就会发生干旱。
农作物根系需要水分比叶片多。
作物对土壤水分的吸收、利用和散失是连续进行的,在一定时期内,作物吸收的水分不断地由根系运输至茎叶、根茎等部分,并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作物对土壤水分的需要主要是随作物的生长而增加的,这个过程称为作物的需水规律,简称需水规律。
作物需水量与水分状况、天气状况、作物品种、土壤性质、土壤温度和土壤盐分含量等有密切的关系。
农田水分供应不足,直接影响作物生长,从而影响作物产量。
由于作物生长发育需要的水分是有限的,它们既要经常保持相对稳定的含量,又要受季节、气候、土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水分亏缺会使作物大幅度减产,严重的还会引起植株枯萎死亡,影响人类健康。
土壤有效含水量名词解释
土壤有效含水量名词解释土壤有效含水量的概念为:有效含水量指农田土壤水分有效性是指耕层内田间持水量的百分率,反映了田间供给作物水分的能力。
一般以田间持水量为准。
对于“有效含水量”这个词语我们大家都不陌生,可它的定义,用途和计算公式又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定义:含水量:湿润表面吸收水量与同时散失水量的比值。
含水量大小与作物需水量有关。
名词解释:①指土壤自然含水量。
②由土壤水势与入渗曲线综合而成的参数,可用于研究作物需水规律及确定灌溉制度。
③系指降雨量与田间持水量之差。
④系指土壤内部孔隙水与外部毛管水重新达到平衡时所需要的水分。
1、土壤含水量(soil water content)农田中有效含水量指在田间持水量基础上扣除田间蒸发量后的土壤含水量.2、土壤有效含水量(soil effective water content)土壤有效水量是指土壤毛管孔隙水重新达到平衡所必须吸收的水分,也称田间持水量。
3、田间持水量(soil moisture content)指土壤保持其自然孔隙状态时所能维持的最大水量。
因其减少的水分相当于未固结水和孔隙结构水两者的总和。
因此,当土壤含水量大于田间持水量时,水分就不断地进入土壤中,直至土壤含水量等于或大于田间持水量为止。
4、田间持水量( soil moisture content)指土壤保持其自然孔隙状态时所能维持的最大水量。
5、田间含水量(soil moisture content)指降雨入渗土层后,土壤所保持的水分与在土层中降落的雨水量之差。
6、有效含水量(soil effective water content)指的是能满足作物需水要求的土壤含水量。
指田间作物需要而没有被田间作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水量,包括土壤中毛管水以及土壤颗粒间孔隙中的水。
土壤饱和含水率和田间持水量
土壤饱和含水率和田间持水量
土壤饱和含水率和田间持水量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
土壤饱和含水率是指土壤中所含水分达到最大值时的含水率,而田间持水量则是指土壤中能够保持在根系周围的水分量。
这两个概念对于农业生产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它们直接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土壤饱和含水率是指土壤中所含水分达到最大值时的含水率。
当土壤中的水分达到饱和状态时,土壤中的空隙已经被水填满,此时土壤中的水分已经无法再被土壤吸收。
这时,如果继续灌溉或下雨,多余的水分就会流失,导致土壤中的养分流失,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田间持水量是指土壤中能够保持在根系周围的水分量。
这个概念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如果土壤中的田间持水量不足,那么作物的根系就无法得到足够的水分,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作物和不同的土壤类型来确定合适的田间持水量,以保证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我们需要根据土壤类型、气候条件、作物品种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土壤饱和含水率和田间持水量。
一般来说,土壤饱和含水率应该控制在60%~80%之间,而田间持水量则应该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类型来确定。
如果土壤中的田间持水量不
足,我们可以通过增加灌溉量、改善土壤结构等方式来提高土壤的田间持水量。
土壤饱和含水率和田间持水量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
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作物和不同的土壤类型来确定合适的土壤饱和含水率和田间持水量,以保证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控制土壤饱和含水率,避免土壤中的养分流失,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农田的含水量标准
农田的含水量标准
农田含水量之准,因地域、土壤之属、作物之需等而异也。
大抵言,农田含水量可依土壤墒情评之标以定。
常见之土壤墒情评之标与应之含水量之域如下:
- “湿润”者:常示土壤含水量颇高,逾二成。
- “适宜”者:谓土壤含水量适中,于十六成至二成间。
- “不足”者:意土壤含水量颇低,逊十六成。
宜察之者,具体含水量之准或因地域与作物之异而有殊也。
于实际用之,尚须虑作物生长之段、土壤之质、气象之况等以综断农田含水量宜否。
又,异之农田监测之点与监测之法,亦或致含水量数据之差。
若汝需更详确之农田含水量之信,宜参当地之农业署、专业之农业所或相之科学究。
彼等可供对特定地域与作物之具体含水量准与监测议也。
水利灌溉计算案例
水利灌溉计算案例简介本文档将介绍一个水利灌溉计算的案例。
通过该案例,我们将了解如何计算灌溉系统所需的水量,以及如何确定合适的灌溉时间和频率。
案例描述假设我们有一个农田,种植了一种作物。
我们需要为该作物提供足够的水来确保良好的生长和产量。
下面是一些关键信息:- 农田的面积为1000平方米。
- 作物在生长季需要每平方米每天2升的水。
- 已知地下水位为8米。
- 灌溉效率为75%。
- 灌溉系统的灌溉时间为4小时。
水量计算首先,我们需要计算出整个农田的每天所需的总水量。
根据作物的需求,每平方米每天需要2升的水。
所以,整个农田每天所需的水量为:总水量 = 农田面积 * 每平方米每天水量 = 1000平方米 * 2升 = 2000升灌溉时间计算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每次灌溉的时间。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出每次灌溉的水量。
为考虑地下水位和灌溉效率,我们需要计算出每次灌溉的实际用水量。
实际用水量 = 总水量 / 灌溉效率 = 2000升 / 75% = 2666.67升然后,我们可以计算出每小时灌溉的水量,将实际用水量除以灌溉时间。
每小时灌溉水量 = 实际用水量 / 灌溉时间 = 2666.67升 / 4小时= 666.67升/小时灌溉频率计算最后,我们需要确定每周进行几次灌溉。
为了确保作物的生长,我们可以参考土壤含水量来决定灌溉频率。
一般而言,土壤的最佳含水量范围为40%至80%。
假设我们目标是保持土壤含水量在60%至70%之间。
我们可以通过定期监测土壤含水量来决定灌溉频率。
结论通过本案例,我们了解了如何计算灌溉所需的总水量,以及如何确定每次灌溉的时间和频率。
这些计算可以帮助农民合理利用水资源,确保作物的良好生长和产量。
稻田水位计算公式
稻田水位计算公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稻田水位是农田灌溉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稻田水位的合理控制直接影响着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科学确定稻田水位,提高灌溉效率,农业专家们提出了一套稻田水位计算公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稻田水位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稻田水位计算公式是根据稻田地形、土壤类型、水稻品种等因素综合考虑后确定的一种水位控制规则。
通常情况下,稻田水位计算公式包括两个主要方面:灌溉水量的计算和水稻需水量的计算。
首先是灌溉水量的计算。
灌溉水量的计算是决定稻田水位的关键因素之一。
灌溉水量的大小取决于土壤的含水量、气候条件、水稻生长阶段等因素。
一般来说,灌溉水量的计算公式为:\[Q= A \times H \times K \times E\]Q为灌溉水量,单位为m³;A为灌溉面积,单位为m²;H为灌溉深度,单位为m;K为基础灌溉系数,反映土壤含水量和灌溉技术水平;E为蒸散发系数,反映了气候条件和水稻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
N为水稻需水量,单位为mm;K_c为作物系数,反映了水稻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ET_p为作物蒸腾蒸发量,反映了气候条件对水分蒸发的影响。
根据上述灌溉水量和水稻需水量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确定稻田的合理水位。
一般来说,稻田的水位控制在20-30厘米左右是比较合适的。
在不同生长阶段,稻田的水位会有所调整,以满足水稻生长发育的需求。
稻田水位的合理控制不仅可以提高水稻产量,还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壤的盐碱化问题。
农民在灌溉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确定稻田水位,并根据生长阶段及时调整水位,以达到最佳的灌溉效果。
第二篇示例:稻田水位是稻田灌溉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正确的水位调控能够有效提高稻谷产量。
稻田水位计算公式是确定稻田灌溉水位的基础,根据不同地区的水稻品种、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和灌溉方式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水位计算公式以达到最佳灌溉效果。
稻田水位的计算公式通常包括多个参数,其中最主要的参数是灌溉水量、地面积、灌溉周期和土壤水分容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含水量及农田作物需水量一、土壤含水量的计算1.土壤重量含水量(重量百分数)指必然重量的土壤中水分重量占干土重的百分数。
干土指在105℃下烘干的土壤(干土≠风干土),通常要求烘干时间达8小时以上,准确则要求烘至衡重。
它是普遍应用的一种表示方式,也是经典方式。
一般情况下,若是文献中未做任何说明,则均表示“重量含水量”。
如烘干法测定的结果,其含水量的重量百分数(水重%)可由下式求得:例1:测得湿土重为95克,烘干后重79克,求重量含水量。
2.土壤容积含水量(水容积百分数)指必然土壤水的容积占土壤容积的百分数。
它可以表明土壤水充满土壤孔隙的程度及土壤中水、气的比率。
常温下如土壤的密度为1克/厘米3,因此土壤容积含水量或水容积百分数(水容积%)可由下式求得:土壤容重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内干土重,单:g/cm3。
容重是土壤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大体参数,在土壤工作顶用途较广,以下举例说明。
(1)判断土壤的松紧程度容重可用来表示土壤的松紧程度,疏蓊或有团粒结构的土壤容重小,紧实板结的土壤则容重大,如下表。
容重(g/cm3松紧程度孔隙度(%))< 1.00最松> 601.00 ~1.14松60~561.14 ~1.26适合56~521.26 ~1.30稍紧52~50>1.30紧< 50(2)计算土壤重量每公顷或每亩耕层土壤有多重,可用土壤的平均容重来计算,一样必然面积土壤(地)上的挖土或盆裁填土量,也要利用容重来计算。
例1:一个直径为40cm,高为50cm的盆,若是按1.15g/cm3容重计算,问需装多少(干)土?解:(40/2)2 3.14 50 1.15 = 72220克= 72千克如一亩地面积(6.67106cm2)的耕层厚度为20cm,容重为1.15g/cm3,其总重量为:6.67 10620 1.15 = 1.5 108(g) = 150(t) =150000kg = 30 万斤土(3)计算土壤各组分的数量 按照土壤容重,可以计算单位面积土壤的水分、有机质含量、养分和盐分含量等,作为浇灌排水、养分和盐分平衡计算和施肥的依据。
如上例中的土壤耕层,现有土壤含水量为5%,要求灌水后达到25%,则每亩的灌水定额为:6.67 106 20 1.15 (25% - 15%) = 30(m 3) 又如上例,土壤耕层的全N 含量为0.1%,则土壤耕层(0~20cm )含N 素总量为:6.67 106201.150.1% = 150t0.1% =150kg例2:如某土壤水含量(水重%)为20.3%,土壤容重为1.20(克/厘米3),求土壤容积百分数(水容%)水容% = 20.3%1.2 = 24.4%(4)由容重计算土壤的饱和含水量 土壤总孔度% = 土壤容积饱和含水量% = ⎪⎪⎭⎫⎝⎛-比重容重1 100% (土壤比重为:2.65)又如某土壤容重为1.20,该土的总孔隙度为%10065.220.11⨯⎪⎭⎫⎝⎛- = 55%,则其土壤容积饱和含水量为55%,饱和重量含水量为37.7%,空气所占的容积为55% - 24.4% = 30.6%3.土壤水贮量(农田贮水深)以水层厚度(水毫米)表示。
指必然厚度土层内土壤水的总贮量相当多少水层厚度(毫米)。
它便于与气象资料-降水量、蒸发量及作物耗水量等进行比较。
土壤水贮深(水毫米)可同下式求得:H土为土层厚度,单位:mm。
M为1亩地的面积。
例3:如某土层厚度为100厘米,土壤含水量(水重%)为20%,容重为1.20(克/厘米3),得:(水毫米)=1000 20% 1.20 = 240毫米4.农田(土壤)水贮量(亩/方)以水的体积(方/亩)表示:指必然深度内每亩土壤水的总贮量(以立方米计),即:水方/亩这是农田浇灌时计算水量常常利用的方式。
其求法如下式:(水方/亩)= 666.6(米2) 深度(米) 水重% 容重例4:设土层深度为1米,水重%为20%,容重为1.2,其贮水量(水方/亩)为:(水方/亩)= 666.6米2 1米 20% 1.2 160方/亩例5:可应用土壤水贮量(水方/亩)计算灌水量。
如某土壤田间持水量为20%(水重%),容重为1.20 (克/厘米3),今测得土壤含水量为10%,现要把每亩一米深的土层的含水量提高到田间持水量的水平,问每亩应灌多少水(方/亩)?其求法如下:应灌水量(方/亩)= 面积(米2) 深度(米) 容重应灌水重%= 666.6 1 1.2 (20% - 10% ) = 80方/亩(水毫米)与(水方/亩)可作如下换算:3mm水= 2方/亩所以,降水1.5mm即相当于农田贮水量为1方/亩。
即:2农田贮水农田贮水量(亩/方)=3深(mm)例6:按照例3求例4:2 240(mm)农田贮水量(亩/方)=3= 160 (方/亩)水(mm/亩)与水(方/公顷)可作如下换算:水(mm/亩) 水(方/亩)水(方/公15顷)即:水(mm/亩)=水(方/公顷)5.相对含水量指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
它可以说明土壤毛管悬着水的饱和程度,有效性和水、气的比例等。
是农业生产上常常利用的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式。
其求法如下:例7:如某土壤田间持水量为24%,今测得土壤含水量为12%,则:说明那时土壤含水量只占该土田间持水量的50%,即一半,一般以为旱作土壤比较适耕、适播的土壤含水量大约为田间持水量的70%左右为宜。
上述土壤含水量只占田间持水量的一半,这对一般作物生长,已感土壤水分不足了。
例8:实测资料如下,求土壤蒸发量。
土层(c m)容重(g/cm3)3月31水重(%)4月20水重(%)蒸发量水重(%)蒸发量容积(%)蒸发量水(mm)日蒸发量(mm)0 ~51.587.74.13.65.72.80.145 ~101.489.96.93.4.42.20.111 0~201.4410.98.62.33.33.30.162 0~401.4413.311.32.2.95.80.274 0~601.4415.112.62.53.67.20.346 0`801.4421.518.82.73.97.80.378 1.330.0.0.0.0~10044 1.6 1.4 2 3 6 030~10cm 日蒸发量:(0.14 + 0.11)10 = 0.25 10 =0.025mm0~80cm 日蒸发量:问:按照以上数据还可以取得什么结论?例9:测得田持为32.5%(容积%),2米土层平均重量含水量为16%;平均容量为1.5,求100mm 降水(或浇灌水)可湿润多深土层?解:m mm mmmm mm mm H 11000%10100%5.22%5.32100)5.1%16(%5.32100%===-=⨯-==容积水土 二、土壤水的有效性土壤水的有效性是指土壤水可否被植物吸收利用及其难易程度。
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称为无效水;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称为有效水。
其中因其吸收难易程度不同又可分为速效水(或易效水)和迟效水(或难效水)。
通常把土壤萎蔫系数看做土壤有效水的下限。
低于萎蔫系数的水分,作物无法吸收利用,所以属于无效水。
所谓萎蔫系数是指植物发生永久萎蔫时的土壤含水量。
这时的土水势(或土壤水吸力)约相当于根的吸水力(平均为15巴)或根水势(平均为-15巴)。
一般把田间持水量视为土壤有效水的上限。
所以田间持水量与萎蔫系数之间的差值即土壤有效水最大含量。
土壤有效水最大含量(%)= 田间持水量(%) - 萎蔫系数(%)土壤有效水最大含量,因不同土壤和不同作物等而异(表5-7)。
表5-7 土壤质地与有效水最大含量的关系随土壤质地由砂变粘,田间持水量和萎蔫系数也随之增高,但增高的比例不同。
粘土的田间持水量虽高,但萎蔫系数也高。
所以其有效水最大含量并非必然比壤土高。
因此在相同条件下,壤土的抗旱能力反比粘土为强。
一般情况下,土壤含水量往往低于田间持水量。
所以有效水含量就不是最大值,而只是那时土壤含水量与该土萎蔫系数之差。
即:作物需水量的有关概念:(1)作物(田间)需水量ET――在必然条件下,作物在生育期内良好生长发育,达该品种最高产量时单位面积所需水量(方/亩、mm)。
即理想条件下的耗水量。
(2)作物(田间)耗水量ET――在具体农田条件下,作物生育期内,达某一产量时,单位面积上实际消耗水量(方/亩、mm)。
注:①旱地田间需(耗)水量不包括深层渗漏,水田作物则包括;②需水量是理想条件下的耗水量。
(3)日耗水量――作物每日实际耗水量(相应有日需水量)(4)作物需水系数――作物每生产1千克籽粒(籽棉)的耗水量(mm/kg)(5)作物需水模系数――作物生育期内,各生育期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也叫阶段耗水百分数(6)(作物)水分有效利用率WUE――作物每消耗单位水量(mm)所能生产的产量(kg/mm)(7)蒸腾系数――作物每制造1克干物质所蒸腾水的克数(125-1000g/g)(8)蒸腾强度――单位叶面积上,单位时间内的蒸腾耗水量(g/m2/hr,白天20~250g 夜1~20g)(9)蒸腾效率――作物每蒸腾1kg水所能生产干物质的克数(1~8克)(10)影响耗水量的因素:作物种类、作物品种、作物产量、气象因素、灌水技术、农业技术、种植制度、施肥水平、管理水平等。
土壤水有效性的实质:土壤―植物―大气持续体系(SPAC)1927年老耶(Veihmeyer)指出,土壤水在田持-萎蔫点之间对作物是同样有效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土壤水三种有效性大小。
(如图)此刻研究表明,不同土壤的上、下限并非是常数(田持也不是常数),于是人们采用能量观点来研究土壤水,用水势代替含水量,通过测定土壤水势、植物水势(根、叶)、大气水势把植物从土中吸水直至蒸发可视为这样一个进程:水从一个容量有限,水势有转变的源头(即土壤)流向一个容量几乎无穷的壑(即大气)中,当植物吸水速度等于蒸腾速度,则水流继续进行着,当土壤供水不足,小于蒸腾,则植物本身失水,直至萎蔫。
因此,此刻研究土壤水分有效性是从“土-植-大气”视为一个系统即“SPAC”(1966, J.R. Philip)。
在这个系统中,水从水势高的地方(土)流向水势低的地方(大气),土壤饱和时,土水势为0,随着含水量的减少,土水势以基模势为主,至田持时,m = -0.1~ -0.3巴,萎蔫点m = - 15巴,根水势-10 ~ -30巴,根一叶水势差约为-10巴,水气水势为-1000巴。
三、土壤水平衡土壤水平衡是指在一按时间和必然体积,土壤含水量转变(末期测定值与前期测定值之差)等于土壤水的收入(来水量)与土壤水的支出(耗水量)之差。
土壤水的收入(水收)包括:(1)降水(水降),(2)浇灌水(水灌),(3)地下水的补给,(4)其它来源的水,如水气凝结、雪水、别处流来的径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