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玛雅博物馆案例分析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八、总结
通过参观苏博,我受益匪浅,其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充分明白了在做 设计时要注意建筑和周围环境的融合的重要性。这种环境不仅包括自然 环境,也包括人文环境,历史环境等。并且,贝老在这个设计中的一些 呼应对比手法,以及一些突破和创新也是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的。
建筑是一门艺术,亦是一门有挑战性的学术性,我总觉得引领人走 下去的力量是在心灵深处的,而贝老的建筑恰恰就有一种神奇的魔力, 让我努力着继续走下去,用心的做好我每一个设计。
这种“以壁为纸,以石为绘” ,别具 一格的山水景观,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 影效果。使人看起来仿佛与旁边的拙政园 相连,新旧园景笔断意连,巧妙地融为了 一体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 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 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 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
苏州博物馆
案例分析
目录
一·关于 设计者
二·总平 面图分析
三·功能 流线分析
四·构图 分析
五·传 统与创 新
六·融合 与突破
七·馆内 细节分析
八·总结
一、关于设计者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广州, 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 贝聿铭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 筑学。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 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 材。 他的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 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被誉为“现代建筑的 最后大师”。 贝聿铭也荣获了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 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 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 由奖章
几何体构造: 贝老设计的建筑物都是很注重构造
博物馆案例分析-苏州博物馆-PPT
二、关于博物馆 4.博物馆造型分析
大家好 17
从建筑结构看,现代几 何体构成的坡顶蕴含着 苏州古建筑传统的斜坡 屋顶的基本概念。三角 形和方形不断的繁衍和 重构,使建筑看起来简 洁、抽象而不失力度, 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 中西文化的融合,实现 了传统与现代的转换。
二、关于博物馆 4.博物馆造型分析
通过中央大厅东侧的天窗廊道,进入新馆的东部次展区。廊道 尽头设紫藤园和休憩茶室。其南北两侧安排有图书馆、贵宾厅、博物 馆商店和现代艺术展厅等公共空间。现代艺术展厅位于东路的首层, 以便于功能周转。
大家好 25
二、关于博物馆 6.博物馆空间分析
大家好 26
位于中轴线上的八角形中 央大厅位于博物馆入口内的 前庭与后庭山水园之间,其 大圆孔造型的检票口以及向 东西两侧伸展开去的天窗廊 道,是连接博物馆各个功能 区的枢纽。大厅是博物馆的 核心,位于入口的前庭与博 物馆花园之间。这个拥有八 个角的大厅是通过对传统的 苏州建筑和中国建筑要素的 几何形状转变以及重新诠释 设计出来的,它是所有参观 者的导向并为去博物馆所有 展区提供通道。
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 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 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 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山水园隔北 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水景始 于北墙西北角,仿佛由拙政园西引 水而出;
大家好 33
二、关于博物馆 7.博物馆光线分析
大家好
大堂北面落地玻璃把 庭院的景色引进室内
34
●走廊大厅的采光照片
造型、空间等中西元索有机的 结合,图形构成的巧妙转换,现代 空间中国园林意境的营造是苏博新 馆成功实现传统与现代转换的关键。
二、关于博物馆 4.博物馆造型分析
为了与周边建筑环境相协调 大堂高度只设为15.3m、书画厅高度为16m,
建筑案例心理学分析论文
建筑案例环境心理学——设计方法运用分析院系:城市设计学院专业:建筑学年级:09姓名:陈信安摘要:以苏州博物馆为例,对环境心理学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并从建筑形态、建筑平面布局、建筑尺度等方面阐述了环境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及其心理影响,从而创造合适的空间尺度,对建筑游览方向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引言: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苏州古城北部历史保护街区,与拙政园和太平天国忠王府毗邻。
该博物馆与传统苏州园林形影相伴,其设计考虑了新建筑与传统园林的关系,从整用现代的手法诠释了体造型到细部处理都与传统园林遥相呼应,古典园林的建筑特点。
本文通过运用建筑心理学的原理,分析苏州博物馆的建筑特点及其影响。
1建筑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其领域不仅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生态学,而且与建筑学、园艺学、环境学等学科都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
建筑心理学的研究核心是探讨人们对现实环境的反映及改善创造适于生存、生活和满足心理要求的建筑环境。
环境心理学的理论是丰富的,本文主要就视觉方面的理论及人对环境的感知理论来进行分析。
在环境心理学的视觉理论中,有接近律,相似律,方向连续律,求简律等定律。
在建筑设计中,这些手法都常常被应用在设以建筑群体设计为例,我们经常通过采用相似形的方法,来计中,体现整体性和连续性,这里体现出相似率。
同样的,在整体设计中,相似的形体也会有明显的差异,如立面设计中的形式区别,但通过形体的求简,总体还是趋向完整。
闭合率,在单体变化中,一些体量过于大的形体,常常会被破坏掉但分解后,在人们眼里,“还是可以被看成”一个整体。
苏州博物馆中环境心理学原理的应用及心理影响·建筑形态苏州博物馆一面临街,从街道相望,屋顶硬朗的线条勾勒出人们对它的第一印象。
第一时间勾起了与灰瓦白墙之间的联系。
苏州博物馆外形最大的特点要数呈几何状错落堆叠的屋顶,体现了建筑师的创新的手法。
很多简练的建筑语言符号不断重复出现,如屋顶和立面上出现的菱形,六边形窗洞,也让人好奇它与传统园林的关系。
玛雅文明
• 当然也有传说称所谓玛雅文明是被为逃避明 成祖朱棣屠杀的建文帝一派坐船越过太平洋 ,来到美洲大陆建立的。 • 也有一说是玛雅人是商代被驱逐的奴隶,这 一族人统称为“殷帝安”人,“殷”代表商 的都城。从时间上看,中国的商代成立于公 元前17世纪,经历了31世,在玛雅人成立奴 隶王朝的时间前几百年,而明代的时间却不 是很吻合。印第安与“殷帝安”的发音也很 相似。
• 玛雅文字最早出现于西元前后,但出土的第一块记 载着日期的石碑却是西元二九二年的产物,发现于 提卡尔。从此以于,玛雅文字只流传于以贝登和提 卡尔为中心的小范围地区。五世纪中叶,玛雅文字 才普及到整个玛雅地区,当时的商业交易路线已经 确立,玛雅文字就是循着这条路线传播到各地。 玛雅人所使用的八百个象形文字,已有四分之一左 右为语文学家解译出来。这些文字主要代表一周各 天和月份的名称、数目字、方位、颜色以及神祗的 名称。大多记载在石碑、木板、陶器和书籍上。书 籍的纸张以植物纤维制造,先以石灰水浸泡,再置 于阳光下 乾,因而纸上留下一层石灰。虽然现代还 有二百万人在说玛雅话,而且其文字中一部分象形 和谐音字很像古埃及文字和日本文字,可能可以比 较探讨出其中的异同来,但我们对整个玛雅文字的 解译,依然力有未逮。
玛雅人笃信宗教
• 玛雅人笃信宗教,文化生活均富于宗教色彩。他们崇 拜太阳神、雨神、五谷神、死神、战神、风神、玉米 神等神。太阳神居于诸神之上,被尊为上帝的化身。 另外,行祖先崇拜,相信灵魂不灭。玛雅国家兼管宗 教事务。首都即为宗教中心。玛雅文明的早期阶段围 绕祭祀中心形成居民点,古典期形成城邦式国家,各 城邦均有自己的王朝。的统治阶级是祭司和贵族,国 王世袭,掌管宗教礼仪,规定农事日期。公社的下层 成员为普通的农业劳动者和各业工匠。社会最下层是 奴隶,一般来自战俘、罪犯和负债者,可以自由买卖 。玛雅诸邦在社会发展上与古代世界的初级奴隶制国 家相近,但具体情况尚无详细资料说明。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六、融合与突出
尽管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一一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然而,新的屋顶已被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新的几何效果。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并让参观者感到心旷神怡。
扶梯的转弯:与平常的扶梯设计有所不同,博物馆里少有的扶梯的转变处加多了一个转折。这样既可以减轻对人们造成的伤害,又能让扶梯加多了一个层次,体现出别致的设计感,丰富及有旋律。
展厅背景的空墙:展厅内由于光线不足,为了更好地展示文化物品,利用了苏州园林的借景取景手法,在厅内的正面墙上,空墙作背景透光,开了一个正方形的洞,洞内种有很多竹子。这样不仅解决了光线问题,还增多了一处自然美景,让游客的心灵又一次与自然接触。
八、总结
THANKS FOR WATCHING
谢谢观看
202X
这是一座在古典园林元素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山水园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水景始于北墙西北角,仿佛由拙政园西引水而出;北墙之下为独创的片石假山。当问及为何不采用传统的太湖石时,贝聿铭曾说过,传统假山艺术已无法超过。一辈子创新的大师,不愿步前人的后尘。 这种“以壁为纸,以石为绘” ,别具一格的山水景观,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使人看起来仿佛与旁边的拙政园相连,新旧园景笔断意连,巧妙地融为了一体。
三、功能流线分析
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十分和谐。
(最新整理)博物馆案例分析
2021/7/26
20
中国美院民艺博物馆
本次开馆展设“百椅百态”、“日用
即道”、“格物之知”三大板块,展
出江南民间坐具百把、窗格百扇、器
具百尊,以此展现江南乡村工艺的世
界。在中国美院民艺馆展出的坐具、
窗格和器物,以及大量的皮影、民间
陶瓷器、糕模、工具等,所营造的正
是一个江南生活的历史片段,一个具
有象征意义的,有生活感情的江南乡
2021/7/26
(最新整理)博物馆案例分析
1
2021/7/26
博物馆案例分析
李双
2
博物馆 案例
01
Buk艺术博物馆
02 Maxxi的博物馆
03 中国美院民艺博物馆
2021/7/26
3
Buk艺术博物馆
地点:韩国,首尔
面积:17,113平方米
楼层:三层和Βιβλιοθήκη 下二 层结构:钢筋混凝土时间:2013年
建筑设计:Samoo
Architects
202&1/E7/n26gineers建筑事
4
Buk艺术博物馆(实景照片)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Ut enim ad minim veniam, 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ullamco laboris
minim veniam, 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ullamco laboris
nisi ut aliquip ex ea
关于博物馆公共性的探讨
关于博物馆公共性的探讨发布时间:2021-09-16T05:27:39.620Z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10月下作者:张娜娜[导读] 博物馆的公共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随着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实际上博物馆的公共性还体现在它的公平性、公正性、公开性、公益性上。
现在是博物馆蓬勃发展的时期,当代博物馆应抓住机遇让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认识博物馆、爱上博物馆。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博物馆张娜娜 726000摘要:博物馆的公共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随着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实际上博物馆的公共性还体现在它的公平性、公正性、公开性、公益性上。
现在是博物馆蓬勃发展的时期,当代博物馆应抓住机遇让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认识博物馆、爱上博物馆。
关键词:博物馆公共性博物馆的三大特性是公共性、开放性、文化性。
这里我主要探讨博物馆的公共性。
关于公共性的探讨最早的是哈贝马斯提出,他认为真正的公共领域应该是一个向所有公民开放的,并且公共意识可以自由形成的空间。
其中公共意识的一部分由各种对话构成,并通过这些对话,一些作为私人的人们聚到一起,形成公众。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性的含义也在变化,现在说的公共性简单来说就是在公开的环境中,在差异中寻求一种共同的认识。
博物馆的公众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随着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博物馆的公共性是随着现代博物馆的产生而产生的,博物馆的公共性是现代博物馆各项工作的基础。
博物馆的公共性体现在哪方面呢?大家都知道现在大部分博物馆都是免费开放,那么博物馆的公共性就只体现在这上吗?实际上博物馆的公共性还体现在它的公平性、公正性、公开性、公益性上。
[ 史吉祥.论博物馆的公共性[J].中国博物馆,2008(03):23-28.]公平性指的就是博物馆要向所有观众开放,不应该对观众有歧视。
这里所有观众指的是不分年龄、性别、种族、任何社会、经济的差别。
在博物馆展示展品以及写展品的内容简介时不应该只针对某一团体,比如专家、小孩、大学生、男性、女性等,而是应该最大限度地满足多数人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应当尽可能地满足少数人的需求。
景观美学案例分析之苏州博物馆
四、与城市文化相融合
1、历史积淀
忠王府
苏州博物馆馆址为太 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 址。忠王府是当年太平天 国留存下来的最完整的建 筑物,也是中国历史上遗 存下来最完整的农民起义 军王府,1961年被国务院 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
清咸丰十年四月(1860年6月),忠王李秀成率太平军攻克苏州。同年十 月起,就吴姓拙政园基地改建忠王府,并将其东潘姓、其西汪姓宅第等一并收
中也是淋漓尽致的渗透了这一点。这是一座在 古典园林元素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
• 苏博值得一提的不仅仅是建筑本身,它其中 的馆藏文物是必不可缺少的。举办有“苏州 出土文物陈列”、“太平天国苏福省历史文 物陈列”。反映了苏州历史发展的大致历程。 也是与苏州文化紧密相连的佐证之一。
五、形式美
1.对称均衡
新馆屹立于苏州古城北部历史保护街区,北边是世界著名 的四大园林之一拙政园,东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忠王府,南面是苏州“文化长廊”起点东北街,西面接城 市干道齐门路,可见苏州博物馆的选址特殊大胆,又蕴含 深刻
苏州博物馆是贝聿铭的一个命题作文,作文的题目叫做“中而新, 苏而新"。在被自己称为圣地的博物馆馆址所在地,贝聿铭要把圆
卧虬堂 卧虬堂为忠王府东
路建筑,堂外为紫藤院, 后为戏厅。相传当年拙 政园主王献臣与吴中才 子文征明、唐寅、祝允 明等相情相慕。仲春时 节,藤飞花放,王献臣 常在此宴饮诸子,名为 “卧虬堂”。卧虬既因 紫藤蟠屈似龙而名,又 隐寓名士循世隐逸之意。
2、独有的地域文化
• 苏州本土建筑在颜色上最显著的特征便是 墙体和瓦片,仿佛粉墙黛瓦成了苏州的代
外部的形状上是三角形与矩形的拼接在内部顶端也是三角形和矩形的结合就连室外的小亭子也运用了三角元素这样的设计在形式上得到了统一让整体都达到了单纯齐渗透与层次从苏博的剖面图上可以看见设计师将苏博从垂直面上分为至少3层次主建筑高于廊道和次建筑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苏州博物馆是一座集展览、教育、研究和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位
于苏州市中心地区,是苏州市的重要文化设施之一。
本文将对苏州博物馆进行案例分析,从建筑特色、展览内容、教育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其他文化设施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首先,苏州博物馆的建筑特色非常突出。
博物馆建筑采用了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外观造型简洁大方,内部空间布局合理,展厅设计独具匠心,充分展示了苏州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完美结合。
同时,建筑内部的环境设计也非常考究,采用了先进的环保材料和技术,营造出了舒适、安静的参观氛围,为观众提供了良好的参观体验。
其次,苏州博物馆的展览内容丰富多样。
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涵盖了历史、艺术、民俗等多个领域。
展览内容不断更新,每一次展览都能吸引大量观众前来参观,展览主题新颖,设计精美,展品陈列精心,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同时,博物馆还注重与其他博物馆、文化机构的合作,定期举办国际交流展览,为观众提供了更广阔的文化视野。
再次,苏州博物馆注重教育活动的开展。
博物馆通过举办讲座、讲解、亲子活
动等形式,向公众传播历史文化知识,提升观众的文化素养。
教育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形式新颖,吸引了大量学生和家长参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总的来说,苏州博物馆作为一座综合性博物馆,不仅在建筑特色上有着突出的
表现,而且在展览内容和教育活动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苏州博物馆的成功经验,为其他文化设施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参考,希望更多的文化机构能够向其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软实力,为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试论美国博物馆展览中的场景复原
图一 明轩 一角
之所 以称 “ 明轩”为真景复原 ,主要
体现在用材 、风格 、工艺三方面 。明轩所
用 材 料 ,包 括 小 灰瓦 、滴水 等 都 在 中 国窑
厂 烧造 后 与 太 湖石 一 起运 至 纽 约 ,甚 至几
( )半景复 原 二
丛修竹 、两棵芭蕉 ,都来 自于 中国苏杭。 明轩的造型 由上海 同济大学著名园林设计 专家陈从周设计 ,吸纳了苏州园林 网师园
半景复原是指运用实际地理空间 ,复
原 出一些展品背景的陈列方式 。其中以将
著名绘画作品移植到公园 ,以雕塑形式展 示为代表 。此种展览方式似乎在中国尚未 使用 ,在美国 以赛伍德 ・ 约翰逊 ( e a Sw r d Jh sn 的艺术创作最为典型。 o no ) 美 国博物馆范 围比较宽泛 ,艺术馆 、 水族馆 、植物园 、雕塑园之类往往属于博 物馆。 在新泽西州的卅 府特伦敦( e r , I N wJ r ey
因为这幅原名 《 》的作品表现了一裸女 浴
与两位绅士同坐乡村树林 隋景 。其实这不
图二 明轩旁边 的明代 家俱展
是一幅写实 的油画 ,而是艺术家个人 自由
心附近的 自由大街上 ,已经成为纽 约商业
大都市的一个重要纪念。类似的雕 塑也 曾
术的有效运用 。这种方式在美国博物馆展
览 中常见 , 如费城 中心城区游客参观 中心 ,
通过灯光系统 、光学成像系统 、音响及控
之 间关系 、出土文物数量等等 ( 图六 ) 。
制 系统 ,由计算机 多媒体播放虚拟 的现实 场景及声音 ,以实现大场景逼真的展示效 果 。音像虚拟复原与触摸屏最大的区别就 在于能够将观众置身于场景之 内,体现更
博物馆案例分析4个
案例1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设计师:弗兰克.盖里【设计师简介】弗兰克·盖里(FrankOwenGehry)1929年2月28日生于加拿大多伦多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7岁后移民美国加利福尼亚,成为当代著名的解构主义建筑师,以设计具有奇特不规则曲线造型雕塑般外观的建筑而著称。
他现在归化于美国籍,并且生活在洛杉矶,是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中有名的建筑教授。
盖里的设计风格源自于晚期现代主义(latemodernism),其中最著名的建筑,是位于西班牙,毕尔包,有这钛金属屋顶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博物馆介绍】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展览面积10405平方米)建筑层数:展厅部分3层,行政部分4层建成时间:1997年建造地点:西班牙毕尔巴鄂设计者:弗兰克·盖里【设计初衷】1991年,西班牙北部城市毕尔巴鄂市政府与古根海姆基金会共同做出了一项对城市未来发展影响极为深远的决定:邀请美国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为该市即将兴建的古根海姆博物馆进行建筑设计。
毕尔巴鄂市始建于1300年,因优良的港口而逐渐兴盛,在西班牙称雄海上的年代成为重要的海港城市,17世纪开始日渐衰落。
19世纪时,因出产铁矿而重新振兴,但20世纪中叶以后再次式微,1983年的一场洪水更将其旧城区严重摧毁,整个城市雪上加霜,颓势难挽,虽百般努力却苦无良策。
九十年代初,毕尔巴鄂已沦为欧洲藉藉无名的蕞尔小城,若非该市球队在西甲联赛中尚占有一席之地,绝大部分人可能终身无缘闻该市之名。
为城市复兴大计,毕市政府决议发展旅游业,但该市历史不长、名头不响、风俗不奇、景色不佳,兼乏名人旧迹,各种可能的旅游资源一一欠奉,如何吸引外埠人士前来观光成为头号难题。
多方问计之下,终于决定兴建一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寄希望于欧洲众多艺术爱好者的“文化苦旅”。
而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向为收藏现代艺术的重镇,其基金会早有向欧洲拓张之意,双方一拍即合,要将新的博物馆营造成当代的艺术奇迹【博物馆选址】博物馆选址于城市门户之地――旧城区边缘、内维隆河南岸的艺术区域,一条进入毕市的主要高架信道穿越基地一角,是从北部进入城市的必经之路。
苏州博物馆分析课件
空间及界面处理分析
.
1
苏州博物馆
▪ 建筑简介 ▪ 空间分析 ▪ 界面处理分析
.
2
建筑简介
▪ 中文名称:苏州博 物馆
▪ 地点:江苏省苏州 市
▪ 建筑总面积:19000
㎡
.
3
与忠王府的统一
• 新馆在整体布局上,巧妙借助水面,与 紧邻的拙政园、忠王府融会贯通,成为其 建筑风格的延伸
• 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成三大块, 形成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 和东侧的忠王府相互映衬,十分和谐
12
过渡空间
.
空间的过渡和引导
走廊由透过天顶造成的线状光 书写着,如同走在了古老的 竹帘下,传统符号在光线下 简洁地演绎着现代的气息
13
空间分析
空间封闭而又通透,折射出禅宗文化、道教文化的深层信息
.
14
空间序列组合的艺术性
• 平面布局上对传统园林的借鉴,直接导致空间的序列组合也与传统园林相近 • 新馆内部运用空间大小的对比手法
西
部
中央庭院
现代
忠
展
艺术厅
王
区
大堂
府
入 口 商 行政 店 办公
.
4
与拙政园的统一
.
• 新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浑然一体, 互相借景、相互辉映,符合历史建筑环境 要求
• 庭院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新旧 园景融为一体
5
空间分析
▪ 苏州博物馆
.
6
大门分析
.
• 新馆大门为玻璃重檐两面坡式金属 梁架结构,既有传统建筑文化中 大门的造型元素,又以现代材料 赋予其崭新的风格
.
18
空间的尺度与比例
文字、仪式与文化记忆
CULTURAL RESEARCH文字、仪式与文化记忆王霄冰摘要:文化记忆论由德国学者阿斯曼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从文化传承方式的角度解释文明发展规律。
以文字和仪式为主要媒体的文化记忆,对民族主体性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它以类似于集体灵魂的价值观念体系为核心,经过政治及文化精英的维护处置而外化为文本和仪式,二者在互动中共同塑造一个民族的整体意识和气质。
文化记忆的研究涉及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字学、宗教学、文学等多学科,代表着二十一世纪跨学科研究的新方向。
关键词:文化记忆/文字/文本/仪式一、文化记忆与文明的持续发展在秋天的德国花园里,人们常可看到一些跳来跳去的小松鼠,把捡来的核桃搬运到某一个地方,意在留备日后享用,然而几天之后它们便会把这个所在忘得一干二净,把辛辛苦苦搬运回来的核桃白送给来园中玩耍的儿童们。
这是因为动物还没有像人类那样,学会用符号或者仪式来帮助记忆行为。
当然,人类的记忆能力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训练的结果。
比如我们对自己婴幼儿时代所发生的事情就几乎一无所知,但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通过语言的习得和思维方式的训练,记忆的习惯才慢慢地形成了。
与个人记忆相对应的是集体记忆。
一个社会群体,无论是民族、宗族还是其他的社会团体,往往也和个人一样,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养成回忆和记忆的能力。
所谓文化记忆,就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集体记忆力。
这个概念由德国学者扬·阿斯曼(JannAss-mann)在20世纪90年代首次提出[1],所要问答的是“我们是谁”和“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文化认同性问题。
文化记忆的内容通常是一个社会群体共同拥有的过去,其中既包括传说中的神话时代也包括有据可查的信史。
它在时间结构上具有绝对性,往往可以一直回溯到远古,而不受一般局限于三四代之内的世代记忆(Generationsge覿chtnis)的限制。
在交流形式上,文化记忆所依靠的是有组织的、公共性的集体交流,其传承方式可分为“与仪式相关的”(rituellen Koh覿renz)和“与文字相关的”(schriftlichenKoh覿renz)两大类别。
展览经典案例
展览经典案例1. "蒙娜丽莎"展览案例"蒙娜丽莎"是世界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之一,展示了达·芬奇在绘画技巧、光影处理等方面的卓越才华。
该展览通过展示蒙娜丽莎的多个版本、绘画过程中的草图和笔记,让观众了解到这幅画作的创作历程和艺术价值。
2. "星空探索"展览案例"星空探索"展览通过模拟夜空中的星星、行星和银河系等天体,向观众展示了宇宙的壮丽景象。
观众可以通过观察、触摸和互动,了解宇宙的形成、星体的运行规律以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3. "古代文明"展览案例"古代文明"展览通过展示古代文明的艺术品、文物和遗址,向观众展示了不同文明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观众可以了解到古代文明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科技发展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内容。
4. "动物世界"展览案例"动物世界"展览通过展示各种动物的标本、模型和影像资料,向观众展示了动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观众可以了解到不同动物的特征、习性和保护现状,并加深对动物保护的认识。
5. "艺术与科技"展览案例"艺术与科技"展览通过展示艺术与科技的交叉领域作品,向观众展示了科技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和艺术在科技发展中的影响。
观众可以了解到艺术与科技的互动关系,以及二者共同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6. "自然风光"展览案例"自然风光"展览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美景、奇观和物种,向观众展示了地球上不同地域的自然风貌。
观众可以欣赏到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增强对自然保护的意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7. "历史人物"展览案例"历史人物"展览通过展示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文物和影像资料,向观众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和其对社会历史的影响。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六、融合与突出
尽管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 调,以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 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 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 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
Add the title here Add the title here
三、功能流线分析
新馆建筑群坐北朝 南,被分成三大块:中 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 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 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 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 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 中、西三路布局,和东 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 衬,十分和谐。
苏州博物馆
案例分析
目录
一·关于 设计者
二·总平 面图分析
三·功能 流线分析
四·构图 分析
五·传 统与创 新
六·融合 与突破
七·馆内 细节分析
八·总结
一、关于设计者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广州, 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 贝聿铭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 筑学。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 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 材。 他的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 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被誉为“现代建筑的 最后大师”。 贝聿铭也荣获了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 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 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 由奖章
二、总平面图分析
在整体布局上,新馆巧妙地借助 水面,与紧邻的拙政园、忠王府融会 贯通,成为其建筑风格的延伸。
博物馆 沙盘案例
博物馆沙盘案例
嘿,朋友们!今天来给你们讲讲博物馆里那些超精彩的沙盘案例!
就说上次我去那个历史博物馆吧,一走进去,哇哦,那个宏大的战争沙盘立马吸引了我的眼球!那上面的小人儿、城堡啥的,做得也太逼真了吧!就好像真的身处那个激烈的战争现场一样。
你能想象吗?就好比你自己突然穿越回了古代,周围是喊杀声震天。
我当时就拉着旁边的小伙伴说:“快看呀,这做得也太牛了吧!”小伙伴也不住地点头,眼睛都看直了。
还有一个自然博物馆里的地理沙盘,那简直就是把整个地球都缩小了放在那里啊!山脉、河流、平原,一目了然。
我当时就在想,这要是能让我拿在手里把玩就好了,哈哈!
咱再说说那个科技馆的沙盘案例,展示的是未来城市的模样。
哇塞,闪闪发光的高楼大厦、飞来飞去的交通工具,太酷了吧!这难道不就是我们梦想中的未来吗?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好好看一看,憧憬一下吗?
博物馆的沙盘案例真的就像是一个个小世界,让我们能在其中尽情遨游,去感受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场景。
它们不是简单的模型,它们是带着故事、带着情感的宝藏啊!这就是我对博物馆沙盘案例的看法,它们真的太神奇、太有趣了,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乐趣和启发!你们难道不想去博物馆里亲自感受感受这些神奇的沙盘吗?。
Kolumba Museum建筑赏析精品文档4页
Kolumba Museum建筑赏析这种能力是大部分的优秀建筑师都具备的。
这次想去举的这个例子,是一个有许多的朋友广泛关注的房子:Peter Zumthor的Kolumba Museum。
这个房子,这也是一个近1年以前去看的房子,同时也是不敢去写的房子。
很多的推论大都基于一些基础的建筑认知和主观想法。
一个有着很多很多细节的房子。
也已经有很多细节被解读了。
自己的切入点,由于题目的原因,则主要以那些窗户为主。
所有窗户的作用,大都为两类,提供照明,或者让人看出去。
然而其实归根到底,都有“引进来”的涵义。
无论是光线,还是外面的景色。
中学的时候,读过钱钟书先生的《窗》,虽然时间过去了很多年,隐约记得,钱先生在里面,写到:相对于门,窗户是奢侈的。
后来随着学习建筑的深入,时而想到这句话,也觉得似酒,倒是可以咂摸出点味道。
回到这个房子。
除去底层的由双层砖做出的效果外,房子,共有6扇窗户。
都是在第2层。
另外,还有三个高窗。
一层,没有开窗。
需要解释一下,博物馆的平面,底层一本分作为入口,一部位作为教堂的展示,还有一部分现在仍然作为小的礼拜堂使用。
一层,是作为教会的博物馆。
二层,是一个以当代艺术为主题的临时展厅。
(欧洲人的分层方式:底层,一层,二层...)三个高窗分别是表注为17,21,和19的房间中。
如果仔细观察平面图,这三个房子在入口的左手边墙,画的比其他的墙略粗。
这些高窗都布置于这些粗的墙的位置。
(很巧,又是左上方的高窗。
)同时,相对于其他房间,这三个房间,都属于流线的近端房间。
不同于其他的窗户,高窗的使用,毫无疑问的是同这种流线的终结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
这种“画句号“的方式,同之前的”补一“有着一定的相似性。
个人感觉,由于尺度和设计重点不同,Zumthor并没有将其做成类似Moneo博物馆般的”史诗效果“。
而采用更加平实的处理方式,从而可以出现在三个类似的地方。
随后,剩下的6个开窗。
一个位于阅览室22内。
当时这个进去把注意了都放在其表皮的木头上了。
艺术博物馆案例分析
与环境融为一体
建筑和沙丘融为一 体,在视觉上符合 当地的物理环境, 而因为有沙漠这一 阿拉伯文化典型标 志的形态,于是也 符合了当地的文化 环境。
从远处看
材料、空间、形态
此馆并没有用大部分 博物馆建筑的设计手 法——直接挪用当地 古建筑的元素(比如 瓦、柱、大屋顶等) 而变成不伦不类的后 现代建筑,建筑师在 材料的运用、空间的 分割和形态的塑造上, 都充分体现了现代建 筑的精神。
THE END
立面图
案例2:美国沃斯堡艺术博物馆
沃斯堡现代艺术博物馆(Modern Art Museum of Fort Worth)竣工于2002年10月,位于美 国德克萨斯州沃斯堡市郊外城市公园的一角 ,毗邻路易 斯•康(Louis Kahn)设计 的金贝尔美 术馆。
建筑与环境的协调
沃斯堡现代艺术博物馆是一栋两层楼的建筑,站立在一 大片铺满碎石的水池中。和路易斯•康一样,安藤也是素 面水泥的爱用者,不过这栋建筑使用了大量的金属和玻 璃,比较具有现代。
案例3:东京都现代美术馆
位于木场的东京都 现代美术馆,是柳 泽孝彦(Takahiko Yanagisawa)与 TAK建筑.城市计划 研究所(1986年成 立)于1994年完成 的作品,不管在建 筑与展览上,都可 见到日本在推展现 代艺术的用力之处。
建筑的风格
呼应着展览主题── 现代艺术,这座美术馆建 筑展现的风格,也是现代 感十足,以倒三角的几何 造型为视觉主题的建筑语 汇,从入口到入口长廊有 丰富、精彩的演出。面临 公园的玻璃长廊里,利用 大片、连串倒三角的金属 隔板,更让长廊里的地面 游移着幻化无穷的光影。 户外幽静简洁的景观设计, 与四季不同色彩的自然景 致,更延伸了建筑之外的 美感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索玛雅博物馆案例分析
墨西哥富翁斯利姆为了纪念死去的妻子索玛雅,建造了一个以妻子名字命名的博物馆。
索玛雅博物馆,规模有1 6,000平米(172,223平方英尺),设有6层,从外表看,一个不规则的几何体似乎从不同角度被几道巨浪击中,扭曲着升向45米的高度。
整个外立面被熠熠闪光的抛光铝板覆盖,富有气势的轮廓让人想起一艘海轮的船首。
在地震频繁的墨西哥城,这实在是一座结构大胆、不乏炫耀色彩的前卫建筑,在它之前,斯利姆还只用保守的玻璃盒子办公楼来容纳他不断扩张的电信王国。
博物馆为一个旋转的菱形,由28根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弯曲钢柱支撑着,博物馆外层覆盖着16,000个六角形玻璃钢元素。
为了在多个侧面实现悬垂,该结构由位于每个楼层上的七个环组成的系统加以稳定。
七环结构体系在多个侧面构成了悬臂梁,并固定着博物馆的六层展览、展示和公共聚集空间。
这些设计参考了传统的、殖民时期墨西哥城的瓷砖建筑立面,并赋予索玛雅博物馆随天气、时间、参观者的位置而变化的不同外观。
博物馆先锋的形体设计是对典型的博物馆标准化方盒子体型的巨大突破。
人们进入博物馆时可以从各种角度观赏这个引人注目的形体。
外立面由半透明的混凝土建成,可以过滤光线,使空间显得亮堂开敞,但不会牺牲材料的结构整体性。
一旦进入建筑内部,中间各层在一个连续的体量中彼此开敞,但又分隔成不同的界定区域。
所有的空间形状和形式上都是唯一的。
斯利姆本人把索玛雅称为“世界级的博物馆”,喜欢强调这是他送给墨西哥城和整个国家的礼物,目的是提高城市的人文水准和国际关注度。
他认为当你买
下一件艺术藏品,必须展示它,与人分享。
当初他集中收藏欧洲艺术,动力之一是让没有财力去欧洲旅行的墨西哥人能够欣赏到那些作品。
他曾经提到自己去伦敦温莎堡的经历:“我记不清那里有多少绝美的画作,尤其是达·芬奇的作品,但他们从来不公开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