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言文阅读50篇详解
中国经典古文50篇原文、译文值得一生阅读
![中国经典古文50篇原文、译文值得一生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de3ffe5e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39.png)
中国经典古文50篇原文、译文值得一生阅读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b08f5567ec102de3bd8948.png)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王积薪闻棋王积薪①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
将游京师,宿于逆旅②。
既灭烛,闻主人媪③隔壁呼其妇④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
”媪曰:“第几道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
”各言数十。
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⑤。
”积薪暗记。
明曰复其势,意思皆所不及也。
(《唐国史补》)[注释] ①王积薪:唐朝著名围棋手。
②逆旅:旅店。
③媪:老妇人。
④妇:指媳妇。
⑤伏局:这局棋认输。
[文化常识]围棋。
我国的围棋,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时就流行,久盛不衰。
《学弈》中说到的“弈秋”,就是著名的围棋手。
到了唐朝,围棋已定型为今天的纵横19道,361个点。
它最初叫“弈”,“围棋”这个名词在西汉时出现。
到魏晋南北朝,上至帝王、贵族,下到平民百姓,都喜爱下围棋,因此高手辈出。
当时已实行九等品级制,是今天围棋九段等级制的雏形。
汉朝的班固、马融等都总结过下围棋的经验,至唐与五代,关于围棋的专著已很多,如《棋图义例》、《棋势》等。
棋盘(棋枰)及棋子有木质、石质的,也有玉制的。
日本、朝鲜及东南亚的围棋,都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敌②京师③既2.翻译:①良宵难遣②明曰复其势3.理解:这则故事说明【参考译文】王积薪下棋的功夫很高超,自认为天下没有敌手。
有一次他到京师去,路上借个小旅馆过夜。
熄灯以后,听见旅馆老板老婆婆隔了墙壁叫她的媳妇,说:“今夜气候温和,没有什么消磨时光,和我下一局棋怎样?”媳妇回答说:“好。
”老婆婆说:“我在第几道下了一子。
”媳妇说:“我在第几道下了一子。
”这样轮流说,各下了几十子。
老婆婆说:“你输了!”媳妇说:“是我输了。
”王积薪把两人下棋的过程记在心里。
第二天,复验那盘棋的局势,发现两人下棋用意之妙,都是他远远比不上的。
【参考答案】1.①匹配②京城、国都③已经2.①美好的夜晚难以打发;②第二天(按婆媳下棋的过程)恢复局势。
50篇小学阶段文言文读本及参考答案
![50篇小学阶段文言文读本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114d2e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b5.png)
50篇小学阶段文言文读本及参考答案一、前言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提高古文素养,我们精选了50篇适合小学阶段学生阅读的文言文读本,并提供了详细的参考答案。
这些读本涵盖了古代诗歌、散文、寓言等多种体裁,既有经典名篇,也有鲜为人知的佳作。
通过阅读这些文言文,小学生可以了解古代社会风貌、感悟人生哲理、培养审美情趣。
二、读本列表1. 《咏鹅》2. 《静夜思》3. 《登鹳雀楼》4. 《春晓》5. 《悯农》6. 《江雪》7. 《寻隐者不遇》8. 《所见》9. 《古朗月行》10. 《望庐山瀑布》11. 《赠汪伦》12. 《独坐敬亭山》13. 《早发白帝城》14. 《望天门山》15. 《绝句》16. 《江畔独步寻花》17. 《枫桥夜泊》18. 《寒食》19. 《山行》20.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21. 《乌衣巷》22. 《赋得古原草送别》23. 《春夜喜雨》24. 《绝句》25. 《饮湖上初晴后雨》26. 《惠崇春江晓景》27. 《题临安邸》28. 《游园不值》29. 《示儿》30.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31. 《四时田园杂兴》32. 《宿新市徐公店》33. 《舟过安仁》34. 《闲居初夏午睡起》35. 《小池》36.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37. 《夏日绝句》38. 《嫦娥》39. 《乞巧》40. 《夜宿山寺》41. 《登幽州台歌》42. 《望洞庭》43. 《回乡偶书》44. 《咏柳》45. 《凉州词》46. 《出塞》47. 《芙蓉楼送辛渐》48. 《鹿柴》49. 《送元二使安西》50.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参考答案(此处为各篇文言文的参考答案,由于篇幅原因,不再一一展示。
请在使用时根据读本名称查阅相应答案。
)四、结语通过阅读这50篇小学阶段文言文读本及参考答案,相信同学们对古代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对文言文有了更为全面的把握。
小学文言文精读50篇含解题
![小学文言文精读50篇含解题](https://img.taocdn.com/s3/m/d51700e2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93.png)
小学文言文精读50篇含解题前言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哲学、道德和审美价值。
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领略文言文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我们精心挑选了50篇适合小学生的文言文进行精读。
本文档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内容,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方法,提升文言文能力。
精读篇目1. 《三字经》2. 《百家姓》3. 《千字文》4. 《幼学琼林》5. 《弟子规》6. 《大学》7. 《中庸》8. 《论语》9. 《孟子》10. 《庄子》11. 《墨子》12. 《韩非子》13. 《左传》14. 《战国策》15. 《史记》16. 《汉书》17. 《后汉书》18. 《三国志》19. 《晋书》20. 《南北史》21. 《隋书》22. 《旧唐书》23. 《新唐书》24. 《五代史》25. 《宋史》26. 《元史》27. 《明史》28. 《资治通鉴》29. 《论语》30. 《诗经》31. 《楚辞》32. 《古诗十九首》33. 《全唐诗》34. 《宋词精选》35. 《元曲精选》36. 《明词精选》37. 《清词精选》38. 《古文观止》39. 《聊斋志异》40. 《儒林外史》41. 《红楼梦》42. 《西游记》43. 《三国演义》44. 《水浒传》45. 《封神演义》46. 《镜花缘》47. 《老残游记》48. 《官场现形记》49.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50. 《孽海花》解题方法1. 字词解释:对文言文中的生僻字词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2. 句子翻译:将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方便学生理解。
3. 文章分析:对文章的结构、主题、写作手法等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精髓。
4. 拓展阅读:推荐与文章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拓宽学生视野。
结语通过精读这50篇文言文,小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古代文化,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
希望这份文档能成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得力助手,让他们在文言文的海洋中畅游。
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50篇(含译文及答案)
![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50篇(含译文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0d4571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dd.png)
1.杯弓蛇影乐广尝有亲客, 久阔①不复来, 广问其故, 答曰: “前在坐, 蒙赐酒, 方欲饮, 见杯中有蛇, 意甚恶之, 既饮而疾。
”于时河南②听事③壁上有角④, 漆画作蛇, 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复置酒于前处, 谓客日: “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 “所见如初。
”广乃告其所以, 客豁然意解, 沈疴⑤顿愈。
(选自《晋书》)【注释】①久阔: 久别不见。
②河南: 郡名, 乐广担任河南尹。
③听事: 官府办公的地方。
④角: 角弓, 用牛角装饰的弓。
⑤沉疴(kē): 久治不愈的病。
疴, 重病。
【译文】乐广曾经有一个亲密的朋友, 分别很久不见再来, 乐广问朋友不来的原因, 友人回答说:“前些日子来你家做客, 承蒙你给我酒喝, 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 看见杯中有一条蛇, 心里十分恶心, 喝了那杯酒后, 就得了重病。
”当时, 朋友坐着喝酒旁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弓, 弓上有一条用漆画的蛇。
乐广猜想杯中的影子就是弓了。
于是, 他又在上次的地方摆上酒, 对朋友说道:“酒杯中是否又看见了什么东西?”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
”于是乐广就告诉他其中的原因, 朋友心情豁然开朗, 疑团突然解开, 长久而严重的病顿时治好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乐广尝有亲客尝: 广问其故故:2、既饮而疾疾: 沉疴顿愈愈:客人很久没有去乐广府的原因是什么?乐广再次招待, 客人又看见了什么?实际上是什么呢?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始末之前就胡乱定义。
B.不要在喝酒享乐的时候故意吓唬宾客。
C.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前疑神疑鬼、胡乱猜忌。
不要斤斤计较小事情, 心眼太小会容易生病。
答案:1.2.因为那位客人在乐广府喝酒时看见酒杯中有一条蛇,心里特别厌恶,害起病来了、3.又看见酒杯中的蛇。
实际上是墙上角弓的影子映在了酒中。
4.C2.截竿入城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初竖执之, 不可入, 横执之, 亦不可入, 计②无所出。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28b8425901020206409c49.png)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
御:驾车。
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易:更换。
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
④调:谐调。
⑤诱:引导。
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阅读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向) 2.术未尽.也(穷尽)3.先则恐逮于.臣(被) 4.夫.诱道争远(发语词)二、翻译。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那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答: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
赞成。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同样的道理。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郑人买履[lǚ]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50篇小学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
![50篇小学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553b5d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fe.png)
50篇小学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文言文1:小池原文: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答案: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小池塘。
泉眼细细流淌,无声无息。
树阴倒映在水中,显得格外柔美。
小荷刚刚露出尖尖的角,就已经有蜻蜓停在上面了。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和美好。
---文言文2:春晓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答案:这首诗描述了春天的早晨。
诗人睡得很香,不知不觉中已经天亮了。
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啼鸣声。
昨晚夜里风雨交加,不知道有多少花儿凋落了。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春天的美好和短暂。
---文言文3:登鹳雀楼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答案: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鹳雀楼的情景。
太阳渐渐落山,依偎在山峦之间。
黄河奔腾不息,流入大海。
诗人想要看得更远,于是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这首诗通过壮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追求更高境界的决心。
---文言文4:静夜思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答案: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独自思考的情景。
床前的明月光照得很亮,诗人误以为是地上的霜。
他抬头望着明亮的月亮,低头思念着自己的故乡。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文言文5:咏柳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答案: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柳树的美景。
柳树如同碧玉一般美丽,垂下的枝条如同绿色的丝带。
诗人不知道这些细叶是谁剪裁出来的,只觉得是二月的春风像剪刀一样修剪而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创造力。
---以上只是精选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的一部分,还有更多精彩内容将在后续文档中呈现。
希望这些文言文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培养阅读兴趣和语文素养。
部编语文小升初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50篇及答案
![部编语文小升初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50篇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f4222bcf84b9d529ea7a48.png)
部编语文小升初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50篇及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齐人有好猎者齐人有好.猎者,旷①日持久而不得兽,入②则愧其家室,出③则愧其知友州里④,惟⑤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劣也。
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⑥。
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
”猎者曰:“何为?”人不对.。
猎者自思,得无欲吾数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⑦?于是还疾耕⑧,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⑨得良狗。
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节选自《吕氏春秋》)【注】①旷:历时久远。
②入:在家,③出:在外,④知友:朋友。
里:邻里。
⑤惟:思考。
⑥无以没有办法。
(没钱买狗)⑦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难道不是要我努力耕作赚来钱,然后就可以买好狗了吗?⑧还疾耕:回家努力耕田。
⑨市:买。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好:()(2)对:()2.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
(2)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3.这则寓言讲述了什么道理?译文齐国有个爱好打猎的人,花费了很长时间也没有猎到野兽。
在家人面前感到惭愧,在外面的好友和邻居面前也感到惭愧,他思考打不到猎物的原因,认为是因为狗不好他想得到一条好狗,可是家里没钱,于是别人对他说:“你应该努力耕田劳作。
”猎人说:“为什么?”那个人没有回答。
猎人自己思考,难道不是要我努力耕作赚来钱,然后就可以买好狗了吗?于是他就回家努力耕田,努力耕田家里就富了,家里富了就有钱来买好狗,有了好狗就屡屡打到野兽。
于是打猎的收获,常常超过别人。
不只是打猎如此,许多事情也都是这样。
1.(1)喜欢、喜爱(2)回答2.(1)在家人面前感到惭愧,在外面的好友和邻居面前也感到惭愧。
(2)不只是打猎如此,许多事情都是这样。
3.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办事要考虑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或要能及时发现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张明善讥张士德无张明善则弗乐。
一日,雪大作,士德设盛宴,张女乐,邀明善咏雪。
小学生文言文阅读50篇训练及答案指导
![小学生文言文阅读50篇训练及答案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89464988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93.png)
小学生文言文阅读50篇训练及答案指导前言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培养文学素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训练手册精选了50篇适合小学生的文言文篇目,旨在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领略古代文学的魅力。
一、训练篇目1.《三字经》选段2.《百家姓》选段3.《千字文》选段4.《幼学琼林》选段5.《弟子规》选段6.《增广贤文》选段7.《论语》选段8.《孟子》选段9.《庄子》选段10.《荀子》选段11.《韩非子》选段12.《史记》选段13.《汉书》选段14.《后汉书》选段15.《三国志》选段16.《庄子·逍遥游》17.《庄子·齐物论》18.《孟子·告子下》19.《孟子·离娄上》20.《论语·八佾》21.《论语·里仁》22.《诗经·小雅·鹿鸣》23.《诗经·国风·周南·关雎》24.《诗经·国风·郑风·子衿》25.《楚辞·离骚》选段26.《楚辞·九歌·湘君》27.《楚辞·九章·涉江》28.《古诗十九首·登鹳雀楼》29.《古诗十九首·静夜思》30.《古诗十九首·赋得古原草送别》31.《古诗十九首·望庐山瀑布》32.《唐诗三百首·登高》33.《唐诗三百首·春望》34.《唐诗三百首·月夜忆舍弟》35.《唐诗三百首·江雪》36.《宋词三百首·青玉案·元夕》37.《宋词三百首·水调歌头·丙辰中秋》38.《宋词三百首·声声慢·寻寻觅觅》39.《元曲三百首·天净沙·秋思》40.《元曲三百首·南吕·梁州第七·登快阁》41.《明诗选·登金陵凤凰台》42.《明诗选·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43.《清诗选·长相思·山一程》44.《清诗选·己亥杂诗·其五》45.《清诗选·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46.《清诗选·出塞》47.《清诗选·凉州词》48.《清诗选·竹石》49.《清诗选·己亥杂诗·其一百二十》50.《清诗选·己亥杂诗·其一百二十一》二、答案指导1.《三字经》选段答案:(此处提供答案)2.《百家姓》选段答案:(此处提供答案)3.《千字文》选段答案:(此处提供答案)4.《幼学琼林》选段答案:(此处提供答案)5.《弟子规》选段答案:(此处提供答案)6.《增广贤文》选段答案:(此处提供答案)7.《论语》选段答案:(此处提供答案)8.《孟子》选段答案:(此处提供答案)9.《庄子》选段答案:(此处提供答案)10.《荀子》选段答案:(此处提供答案)11.《韩非子》选段答案:(此处提供答案)12.《史记》选段答案:(此处提供答案)13.《汉书》选段答案:(此处提供答案)14.《后汉书》选段答案:(此处提供答案)15.《三国志》选段答案:(此处提供答案)16.《庄子·逍遥游》答案:(此处提供答案)17.《庄子·齐物论》答案:(此处提供答案)18.《孟子·告子下》答案:(此处提供答案)19.《孟子·离娄上》答案:(此处提供答案)20.《论语·八佾》答案:(此处提供答案)21.《论语·里仁》答案:(此处提供答案)22.《诗经·小雅·鹿鸣》答案:(此处提供答案)23.《诗经·国风·周南·关雎》答案:(此处提供答案)24.《诗经·国风·郑风·子衿》答案:(此处提供答案)25.《楚辞·离骚》选段答案:(此处提供答案)26.《楚辞·九歌·湘君》答案:(此处提供答案)27.《楚辞·九章·涉江》答案:(此处提供答案)28.《古诗十九首·登鹳雀楼》答案:(此处提供答案)29.《古诗十九首·静夜思》答案:(此处提供答案)30.《古诗十九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答案:(此处提供答案)31.《古诗十九首·望庐山瀑布》答案:(此处提供答案)32.《唐诗三百首·登高》答案:(此处提供答案)33.《唐诗三百首·春望》答案:(此处提供答案)34.《唐诗三百首·月夜忆舍弟》答案:(此处提供答案)35.《唐诗三百首·江雪》答案:(此处提供答案)36.《宋词三百首·青玉案·元夕》答案:(此处提供答案)37.《宋词三百首·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答案:(此处提供答案)38.《宋词三百首·声声慢·寻寻觅觅》答案:(此处提供答案)39.《元曲三百首·天净沙·秋思》答案:(此处提供答案)40.《元曲三百首·南吕·梁州第七·登快阁》答案:(此处提供答案)41.《明诗选·登金陵凤凰台》答案:(此处提供答案)42.《明诗选·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答案:(此处提供答案)43.《清诗选·登鹳雀楼》答案:(此处提供答案)44.《清诗选·己亥杂诗·其五》答案:(此处提供答案)45.《清诗选·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答案:(此处提供答案)46.《清诗选·出塞》答案:(此处提供答案)47.《清诗选·凉州词》答案:(此处提供答案)48.《清诗选·竹石》答案:(此处提供答案)49.《清诗选·己亥杂诗·其一百二十》答案:(此处提供答案)50.《清诗选·己亥杂诗·其一百二十一》答案:(此处提供答案)结语通过本训练手册的练习,相信小学生朋友们能够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50篇小学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
![50篇小学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98be18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c7.png)
50篇小学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篇一:《白日依山尽》太阳逐渐西沉,只见山峦上一片白云,如同白练一般。
整个山峦就像是被白绢包裹着。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登鹳雀楼》中的名句。
这句诗用简洁的语言形容了夕阳的美景。
答案:1. 这是哪位唐代诗人的名句?【王之涣】2. 这句诗描写的是什么景色?【夕阳的美景】篇二:《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静夜思》中的名句。
诗人在月光的照耀下,思念着遥远的故乡。
答案:1. 这是哪位唐代诗人的名句?【李白】2. 诗人在这首诗中思念着什么?【故乡】篇三:《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登鹳雀楼》中的名句。
诗人表达了追求进步和上升的愿望。
答案:1. 这是哪位唐代诗人的名句?【王之涣】2. 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愿望?【追求进步和上升】篇四:《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静夜思》中的名句。
诗人在月光的照耀下,思念着遥远的故乡。
答案:1. 这是哪位唐代诗人的名句?【李白】2. 诗人在这首诗中思念着什么?【故乡】篇五:《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名句。
诗人描绘了离别时的场景。
答案:1. 这是哪位唐代诗人的名句?【杜甫】2. 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什么场景?【离别时的场景】*(以下省略,共45篇)*篇五十:《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登鹳雀楼》中的名句。
诗人表达了追求进步和上升的愿望。
答案:1. 这是哪位唐代诗人的名句?【王之涣】2. 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愿望?【追求进步和上升】。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de166c21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d7.png)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青文胜为民请命青文胜,字质夫,夔州①人。
仕为龙阳典史④。
龙阳濒洞庭④,岁罹水患,逋赋⑤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
文胜慨然诣阙⑥上疏⑦,为民请命。
再上,皆不报⑧。
叹曰:“何面目归见父老!”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经于鼓下。
帝闻大惊,悯其为民杀身,诏宽⑨龙阳租二万四千余石⑩,定为额。
邑人建祠祀之。
妻子贫不能归,养以公田百亩。
万历⑾十四年诏有司⑿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
(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注释] ①夔(kuí)州:古州名,在今四川境内。
②龙阳:古县名,在今湖南境内。
③典史:县令的属官。
④洞庭:指洞庭湖。
⑤逋赋:拖欠赋税。
⑥阙(què):宫殿外的望楼。
此指宫门外。
⑦疏:给皇帝的奏章。
⑧不报:不答复。
⑨诏宽:皇帝下令宽贷。
⑩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⑾万历:明神宗年号。
⑿有司:官吏。
[文化常识]“登闻鼓”及其他。
登闻鼓是古代统治者为了表示听取臣民谏议之言或怨抑之情,特在朝堂外悬鼓,让臣民击鼓以使里面的人听到。
从县、府、州直至皇宫外,都设有“登闻鼓”。
所谓“击鼓鸣怨”就是敲击登闻鼓喊冤枉。
然而古代有几个青天大老爷呢?登闻鼓只是形式罢了,从上文看,青文胜击鼓后还不是因毫无作用转而自杀的吗?有句谚语叫“堂堂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古代百姓申怨还有一种方法,即拦住官员出行的马车,诉说冤情,但效果也极小。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仕②濒③具④悯⑤邑⑥祀2.选择:①“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中的“诣”,解释为:(A)上告;(B)到;(C)登上;(D)责骂。
②“妻子贫不能归”中的“归”,是指(A)回到娘家;(B)回到故乡;(c)没有住房;(D)不能耕种。
3.翻译:①岁罹水患②死者相踵③遂自经于鼓下④养以公田百亩4.理解:这则故事除赞扬青文胜为民请命外,还说明什么【译文】青文胜,字质夫,夔州人。
做官担任龙阳县令的属官。
小古文100篇及注释
![小古文100篇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ef31e30e227916888586d705.png)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8afb4d0740be1e650e9ade.png)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一.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
”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妻之市之:往 B.顾反,为女杀彘反:.同“返” C.妻适市反适:往 D.特与婴儿戏耳特:特别2.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3答:二.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以荻画地以:用B、教以书字书:写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把及:等到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A、欧阳修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三.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世说新语•容止》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2)既.毕,令间谍问曰(3)魏王雅望非常..(4)魏武闻之.,追杀此使2.魏王为什么要“追杀此使”?3.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你认为魏王是个怎样的人?四.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小学生文言文研究素材50篇及解析
![小学生文言文研究素材50篇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9a44988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b5.png)
小学生文言文研究素材50篇及解析一、前言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文言文,我们精选了50篇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言文素材,并对其进行详细解析。
这些素材涵盖了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旨在帮助小学生领略文言文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文言文素养。
二、素材列表1. 《三字经》片段2. 《百家姓》片段3. 《千字文》片段4. 《弟子规》片段5. 《论语》片段6. 《孟子》片段7. 《庄子》片段8. 《荀子》片段9. 《韩非子》片段10. 《左传》片段11. 《战国策》片段12. 《史记》片段13. 《汉书》片段14. 《后汉书》片段15. 《三国志》片段16. 《世说新语》片段17. 《庄子》片段18. 《楚辞》片段19. 《古诗十九首》20. 《全唐诗》片段21. 《宋词精选》片段22. 《元曲精选》片段23. 《明史》片段24. 《清史稿》片段25. 《资治通鉴》片段26. 《三国演义》片段27. 《水浒传》片段28. 《西游记》片段29. 《红楼梦》片段30. 《聊斋志异》片段31. 《儒林外史》片段32. 《镜花缘》片段33. 《孽海花》片段34. 《官场现形记》片段35.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片段36. 《老残游记》片段37. 《喻世明言》片段38. 《警世通言》片段39. 《醒世恒言》片段40. 《初刻拍案惊奇》片段41. 《二刻拍案惊奇》片段42. 《封神演义》片段43. 《镜花缘》片段44. 《东周列国志》片段45. 《西厢记》片段46. 《长生殿》片段47. 《桃花扇》片段48. 《南柯记》片段49. 《牡丹亭》片段50. 《紫钗记》片段三、解析部分针对每篇素材,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解析:1. 背景介绍:介绍文言文素材的出处、作者、时代背景等相关信息。
2. 词语解释:对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帮助小学生理解文意。
3. 句子解析:对文言文中的重要句子进行解析,分析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小学文言文详解50篇(3)
![小学文言文详解50篇(3)](https://img.taocdn.com/s3/m/cffa3543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54.png)
⼩学⽂⾔⽂详解50篇(3)21、滥竽充数齐宣王使⼈吹竽,必三百⼈。
南郭处⼠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以数百⼈。
宣王死,湣王⽴,好⼀⼀听之,处⼠逃。
翻译 齐宣王让⼈吹竽,⼀定要三百⼈⼀起吹奏。
南郭处⼠请求给齐宣王吹竽,宣王感到很⾼兴,拿数百⼈的粮⾷供养他。
齐宣王去世了,齐湣王继承王位,他喜欢听⼀个⼀个的演奏,南郭处⼠听到这件事后,便逃⾛了。
注释(1)出⾃《韩⾮⼦》。
滥:失实的,假的。
竽:⼀种古代乐器,即⼤笙。
“滥竽”即不会吹竽。
充数:凑数。
(2)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
姓⽥,名辟疆。
(3)使:让。
(4)必:⼀定,必须,总是。
(5)南郭:复姓。
住在南城的⼈就以⾃⼰的住处作为姓⽒。
类似的还有东郭、南宫、西门等。
(6)处⼠: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没有做官的⼈为处⼠,相当于“先⽣”(7)请:请求,要求。
(8)为:给,替。
(9)说:通“悦”,对......感到⾼兴。
(10)廪⾷(lǐn sì)以数百⼈:拿数百⼈的粮⾷供养他。
廪:粮⾷。
⾷:供养。
(11)以:⽤,拿。
(12)湣王:齐国国君,宣王的⼉⼦。
(13)⽴:继承王位。
(14)好∶喜欢,喜悦,此处是喜欢。
拓展:这个寓⾔⽐喻没有真才实学的⼈混在⾏家⾥⾯充数,或是⽤不好的东西混在好东西⾥充数。
南郭先⽣也成了滥竽充数者的代名词。
南郭处⼠的⾏为骗得了⼀时,却骗不了⼀世。
强调个⼈应该勤学苦练,使⾃⼰具有真才实学。
22、⼈有亡斧者⼈有亡斧者,意其邻⼈之⼦。
视其⾏步,窃斧也;视其颜⾊,窃斧也;听其⾔语,窃斧也;动作态度,⽆为⽽不窃斧者也。
俄⽽掘其沟⽽得其斧,他⽇,复见其邻之⼦,其⾏动、颜⾊、动作皆⽆似窃斧者也。
翻译 有个丢了斧⼦的⼈,他怀疑是他的邻居家的⼉⼦偷去了,他看到那⼈⾛路的样⼦,像是偷斧⼦的;看那⼈脸上的神⾊,像是偷斧⼦的;听他的⾔谈话语,像是偷斧⼦的;⼀举⼀动,没有⼀样不像是偷斧⼦的⼈。
没多久,他挖沟时却找到了⾃⼰的斧⼦。
另⼀天,他再看见他邻居的⼉⼦,就觉得他的⾏为、表情、动作,都不像偷斧⼦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文言文阅读50篇详解1、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翻译: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孔君平来拜见杨氏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
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拓展:本文选自《世说新语》。
作者是南朝宋代的刘义庆。
这是我国第一部志人小说。
注释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甚:非常。
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诣:拜见。
乃:就;于是。
未闻:没有听说过。
示:给……看。
曰:说。
未:没有闻:听,听说。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本课描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把杨氏之子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幽默风趣。
2、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弈秋是全国之内善于下围棋的人。
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认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
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注释弈秋:弈:下棋。
(围棋)。
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古人会把职业和人名连在一起,比如庖丁是叫丁的厨师。
师旷是叫旷的乐师。
通国:全国。
通:全。
之:的。
善:善于,擅长。
使:让。
诲:教导。
其:其中。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虽听之:虽然在听讲。
以为:认为,觉得。
鸿鹄:天鹅。
(大雁)援:引,拉。
将至:将要到来。
思:想。
弓缴:弓箭。
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之:谓,说。
弗若:不如。
弗:不。
是否定词。
矣:了。
与:吗?曰:说。
非然也:不是这样的。
然,这样。
道理: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以三心二意。
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
3、陈元方候袁公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译文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袁绍)。
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更加敬重。
”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
不知是你的父亲效法(学习)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
周公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
”注释1、候:拜访,问候。
2、履行:实施,实行。
3、绥:安,体恤。
4、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还有寡人,孤家等称呼。
.5、师:学习。
6、尝:曾经。
7、卿:客气,亲热的称呼,有表示尊敬的意思在里面。
8、法:效法,仿效。
也就是学习的意思。
9、称:称赞,赞不绝口10、周公:周武王姬发的弟弟。
姓姬名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
为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周公解梦的周公就是他。
11、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
12、益:更加13、以:用14、恣:放纵、无拘束,这里指顺从。
拓展:袁公是什么样的人?比较自负,问题刁钻。
元方是什么样的人?机智应变。
4、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译文叶子高先生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刻装饰的也是龙。
在这种情况下,天上的真龙知道了这件事,就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
叶公一看见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
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罢了。
注释叶公:春秋时楚国叶县县令沈诸梁,名子高,封于叶,所以叫叶公。
子高:叶公的名字。
钩:衣服上的带钩。
写:画。
凿:通"爵",古代饮酒的器具。
屋室雕文:房屋上雕刻的图案、花纹;“文”是通假字。
通“纹”。
以:在闻:听说。
下之:从天上到叶公住所处。
窥(kuī):这里是探望、偷看的意思。
牖(yǒu):窗户。
施(yì):延伸,同“拖”。
堂:厅堂。
还(xuán)走:转身就跑。
还,通假字。
通“旋”。
走:逃跑。
五色无主:脸色一忽儿白,一忽儿黄。
五色,这里指脸色。
是:由此看来。
好:喜欢。
夫:这,那。
是叶公非好龙也: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
拓展:这个成语的意义是:比喻表面上或口头上爱好、赞赏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爱好,或者实际上并不了解,一旦真正接触,不但并不爱好或赞赏,甚至还惧怕它,反对它。
这个故事,用很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要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
同时也讽刺了名不副实、表里不一的人。
5、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地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小步跑去看那禾苗的情况,禾苗却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人。
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注释闵(mǐn):通假字,同“悯”,担心,忧虑。
长(zhǎng):生长,成长。
揠(yà):拔。
芒芒然:,同“茫茫然”,疲惫不堪,很疲劳的样子。
谓:对,告诉。
其人:他家里的人。
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表示我的词,还有余、吾。
趋:小步快走。
往:去,到……去。
槁(gǎo):草木干枯,枯萎。
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寡:少。
耘苗:给苗锄草。
非徒:非但。
徒,只是。
益:好处。
拓展:成语:揠苗助长。
揠:拔起。
把苗拔起,帮助其生长,比喻不管事物的发展规律,强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寓意:1、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
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2、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
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3、要按照自然规律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只能是适得其反。
6、孟母三迁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
”乃去,舍市旁。
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之旁。
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
”遂居。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译文邹这个地方孟轲(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
他家的房子靠近墓地。
孟子玩游戏就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
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
”就离开了,房子靠近集市旁,孟子玩游戏时学了些商人吆喝叫卖的事情。
孟子的母亲又说:“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
”又将家迁徙(搬)到学宫旁边。
孟子玩游戏时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
孟母说:“这里真可以是孩子居住的地方。
”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等到孟子长大了,学习六艺,最终成为了著名的圣贤。
君子们说孟子的母亲善于逐步地教育孩子。
注释舍:家。
墓间之事:指埋葬、祭扫死人一类的事。
处子:安顿儿子。
乃:于是,就。
嬉:游戏,玩耍。
市:集市。
贾(gǔ)人:商贩,商人。
古代商人也成为商贾。
炫卖:同“炫”,沿街叫卖,夸耀。
徙:迁移。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礼仪式。
徙居:搬家。
及:等到。
大儒:圣贤。
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揖:作揖。
遂:最后。
卒:最终,终于。
拓展:寓意:良好的环境对人类的成长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7、一毛不拔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
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
”即唤夜叉拔之。
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
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译文一只猴子死后见到了阎王,(向阎王)要求投胎做人。
阎王说:“既然你想做人,就需要将毛全部拔掉。
”于是(阎王)就叫夜叉给猴子拔毛。
刚刚才拔下了一根,猴子就忍不住痛得叫了起来。
阎王笑道:“看你,连一根毛都舍不得拔,怎么做人呢?”既:既然之:代指猴毛方:才胜:能忍受。
不胜就是不能忍受,不能承受。
拓展:成语:一毛不拔: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
8、愚人食盐昔有愚人,至于他家。
主人与食,嫌淡无味。
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译文从前有个愚蠢的人,到其他人(朋友)家,主人给他食物吃。
他嫌弃食物太淡没有味道。
主人知道之后,于是给他增加了盐。
感觉到了盐的美味之后,就自言自语说:“味道鲜美的原因,是因为有了盐的缘故。
很少就如此,何况更多一些呢?”这个愚蠢的人没有智慧,就只空口吃盐。
味觉败坏,反而成为他的祸患。
1 食:食物。
2 闻已:听到之后。
3 更:再次。
4 益:增加。
5 既:已经。
6 空:空口。
7 口爽:口味败坏。
爽:差、败坏。
8 所以:……的原因。
9 复:再。
10智:智慧。
12故:缘故。
13反:反而。
14患:祸患。
9、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有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剑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注释涉: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