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研读中学课本中的古诗文,你会发觉不少诗人钟情于梧桐。
到底这种落叶乔木身上具有怎样的特质,能引发古人如许丰富的联想与感情?一、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梧桐树高大挺拔,木质细密,树干光滑,被视为良木。
早在两千多年前梧桐就与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凤凰联系在一起。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诗经》)所以至今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具有高贵圣洁禀性的凤凰,只选择梧桐树栖息,可见梧桐所具有的神异性。
后来,凤凰栖居梧桐的特性又衍化出“良禽择木而栖”的成语,并且这里的凤凰被换作其它的飞禽。
如唐代诗人虞世南在《蝉》这首诗中将至尊至贵的凤凰换成了秋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古人认为蝉栖高饮露,自然是生性高洁。
蝉所栖之高的梧桐,其形象高洁也就更加平荦不凡。
由于梧桐孤然傲立、品性高洁,所以人们将它与松柏放在一起,称为美材。
花木常被用来表示爱情和思念,青干碧叶的梧桐,则是伉俪深情的象征,古代传说梧为雄,桐为雌,梧桐同长同老,同生同死,我国有“梧桐相待老,鸳鸯合双死”之说,因此,诗文中常以梧桐表示男女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
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最具有想象力和浪漫特色的末段,就化用了以上意蕴。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这幅美妙、神异的图景既寄寓了人们对纯洁爱情的企盼和对幸福生活的渴求,同时也借助神化发泻了人们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慨。
二、吴丝蜀桐张高秋读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人们一定不会忘记作者对乐声的神奇怪异的描绘和对李凭卓越的演奏技艺的赞赏。
那么这种“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般的乐声从哪儿流出来的呢?“吴丝蜀桐”。
梧桐又被称为柔木,可以用来制琴,其中最著名者,乃汉人蔡邕以梧桐制成的“焦尾琴”。
据《汉书》记载,蔡邕在吴地遇到有人以桐木烧火煮饭。
陕西省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陕西省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醉其中的想象世界。
但是,所谓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交融,不能简洁地理解为情景交融或意境相加。
意与境交融之后所生成的这个“意境”是一个新的生命,不明白这一点,就很难探讨关于意境的其他问题了。
若论境与象的关系,首先应当承认境生于象,没有象就没有境。
刘禹锡所谓“境生于象外”常被人引用和发挥。
刘禹锡虽然说“境生于象外”,但也不否认这一点。
细读其《董氏武陵集纪》全文,其中有一段话赞扬董铤的诗:“心源为炉,笔端为炭,熬炼元本,雕砻(lóng)群形,纠纷舛错,逐意奔跑。
”可见刘禹锡也特别重视象的摄取与加工。
境生于象只说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境超乎象。
由象生成的境,并不是一个个象的和,而是一种新的质。
意境超出于详细的象之上,也就超越了详细的时间与空间,而有了更大的自由,更多的想象余地。
杜甫登上高高的慈恩寺塔,“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借用这两句诗可以说明超乎象而进入境的状况。
没有大地就没有飞升的起点,但不飞离地面也不能进入意境。
所谓境超乎象,并不意味着意境的形成必需借助意象的比方、象征、示意作用。
的确,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多指那些具有比方、象征、示意作用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松、菊、香草、美人,庶几近之。
但中国一向对意象的理解却不限于此,那种具有比方、象征、示意作用的意象也不很普遍。
只要是熟识中国诗歌的人都知道,意境的形成不肯定要靠比方、象征和示意。
诸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山西省知名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一至第四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传统村落既有古建筑、古井、古道等物质文化遗产,也有民风民俗、传统手工艺、民间歌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村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尚未完全开发的宝贵资源。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坚持系统思维,对于传统村落里的文化遗产,既要保护好,也要利用好,同时对不同类型的文化遗产要给予同样的重视。
传统村落里既有物质文化遗产,也有非物质文化遗产。
前者以古戏台、老房子等有形方式存在,容易被人看见;后者是无形的,传承人没了,它们也就消失了,容易被人忽视。
另外,物质文化遗产便于开发利用,比如老房子可以开发成民宿。
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民风民俗,在开发利用方面,存在较大难度。
所以,在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常被忽视。
传统村落中的非遗是体现村落文化的重要载体。
保护村落中的非遗其实是保护村民的生活方式。
同时,传统村落中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互相依存、互相融合,具有相同的文化与审美基因,是一个独特的整体。
比如,传统建筑是物质文化遗产,而建造与修复技艺则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果相关技艺失传,必然会影响传统建筑的建造和修复。
因此,在保护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时,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给予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的关注和保护力度,同时将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结合起来。
陕西省榆林市榆林市八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陕西省榆林市榆林市八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数学试题一、单选题1.已知集合{}|1A x x =>-,{}2,1,0,1,2B =--,则()R A B ⋂=ð()A .{}2,1--B .{}1,0,1,2-C .{}0,1,2D .{}1,22.函数y =)A .[]1,0-B .[)1,0-C .(][),10,-∞-⋃+∞D .(]()10,-∞-+∞ ,3.设0a >)A .16a B .15a C .14a D .13a 4.已知函数()()3,02,0x x f x f x x ≥⎧=⎨+<⎩,则()1f -=()A .2B .3C .4D .85.若a ,b ,R c ∈,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 .若b a >,则11a b>B .若33a b >,则ac bc>C .若a b >,c d >,则a c b d ->-D .若22ac bc >,则a b>6.若324a b -≤+≤,12a b -≤-≤,则5a b +的取值范围是()A .255583a b a b ⎧⎫+-≤+≤⎨⎬⎩⎭B .{}513512a b a b +-≤+≤C .{}512511a b a b +-≤+≤D .{}5955a b a b +-≤+≤7.对于实数x ,规定[]x 表示不大于x 的最大整数,如[π]3=,[2.1]3-=-,那么不等式24[]16[]70x x -+<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A .17,22x ⎛⎫∈ ⎪⎝⎭B .[2,3]x ∈C .)4[1x ∈,D .[0,4]x ∈8.已知f x =()f x 的值域为()A .[)1,+∞B .3,2⎡⎫+∞⎪⎢⎣⎭C .1,2⎛⎤-∞ ⎥⎝⎦D .(],1-∞二、多选题9.下列函数是奇函数的是()A .y x =B .1y x=-C .y =D .2y x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函数y =与函数y =B .若()f x 是一次函数,且()()165=+f f x x ,则()41f x x =-C .函数()f x 的图象与y 轴最多有一个交点D .函数11y x =+在()(),11,-∞--+∞ 上是单调递减函数11.已知正数a ,b 满足222a b +=,则()A .1ab ≤B .2a b +≤C .4⋅≤D .11224a b +≥三、填空题12.命题“3,20x x x ∀∈+≥R ”的否定是.13.已知113,2,1,,,1,2,322α⎧⎫∈----⎨⎬⎩⎭,若幂函数()f x x α=为偶函数,且在()0,∞+上单调递减,则α的取值集合是.14.已知函数()1,1x f x ax a x ≥=+<⎪⎩在R 上单调递增,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四、解答题15.设集合{}{}13,510A xa x a B x x =+≤≤=≤<∣∣.(1)若2a =,求()R ,A B A B ⋃⋃ð;(2)若A B =∅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16.已知二次函数()222ax a y x +--=.(1)当1a =时,求y 的最小值;(2)若R x ∀∈,3y ≥-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17.已知二次函数()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1x =对称,且经过点()()2,0,2,4A B --:(1)求函数()f x 的解析式;(2)若函数()f x 在[],m n 上的值域为[]2,2m n ,求,m n 的值.18.“三星堆”考古发掘出大量的古代象牙,博物馆需要设计一个透明且密封的长方体玻璃保护罩,并充入昂贵的保护液,保护出土的这些古代象牙,该博物馆需要支付的总费用由以下两部分构成:①保护液的费用,已知罩内该液体的体积比保护罩的容积少30.5m ,且每立方米的保护液费用为500元.②保险费,需支付的保险费为p (元),保护罩的容积为()3m x ,p 与1x -成反比,当容积为33m 时,支付的保险费为4000元.(1)求该博物馆支付的总费用y (元)与保护罩容积()3m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如何设计保护罩的容积,使博物馆支付的总费用最小?19.已知定义在()1,1-上的函数()f x 满足:对(),1,1x y ∀∈-,都有()()1x y f x f y f xy ⎛⎫++= ⎪+⎝⎭,且当()1,0x ∈-时,()0f x >.(1)判断函数()f x 的奇偶性并用定义证明;(2)判断函数()f x 在()1,1-上的单调性,并用单调性定义证明;(3)解不等式:()1101f x f x ⎛⎫++> ⎪-⎝⎭.。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卷
巴楚县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高一年级语文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卷由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组成,其中试题卷共8页,答题卡共2页。
要求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前,请先在答题卡上认真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
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旷世奇才苏轼不仅是杰出的文学家,而且是出色的文学批评家。
在对诗歌的社会功能和审美特性的认识上,苏轼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渊源。
苏轼具有仁政爱民的思想和积极入世的精神,重视文学积极的社会作用,强调有为而作,针砭时弊。
他在《题柳子厚诗》中写道:“诗须要有为而作……好奇务新,乃诗之病。
”所谓“有为而作”,目的在于揭发当世政治的过失和社会中的种种不平,从而达到“疗饥”“伐病”的功效。
苏轼认为写诗就要充分发挥诗歌的社会功能,有所劝诫,有补于世,不能一味地粉饰现实,阿谀奉承。
苏轼《答乔舍入启》中写道:“某闻人才以智术为后,而以识度为先;文章以华采为末,而以体用为本。
国之将兴也,贵其本而贱其末;道之将废也,取其后而弃其先。
用舍之间,安危攸寄。
”作者把文章重“体用”还是重“华采”与国家的兴亡联系起来,强调“以体用为本”。
“以体用为本”与“有为而作”的精神完全一致,都是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的苏轼文艺的反映。
苏轼认为诗画要传神,他的“诗画一律”精辟地阐述了诗画创作中形似与神似的关系。
绘画过分追求形似,则不能传神;作诗仅仅满足于摹写物象,意尽句中,也不是成功的艺术作品。
诗画都要遗貌取神,抓住客观物象的本质特征,才能达到传神的目的,这就是诗与画共同的本质特点。
诗与画是两种不同的文艺形式,但苏轼认为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美学标准,即“天工与清新”。
部编人教版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高一 语文(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人物通讯是以报道新闻人物事迹或活动,展示人物精神面貌为主要内容的通讯类型。
它对人物形象美和作品的语言美有着较高的审美要求。
②人物通讯要选择适当的新闻事实塑造新闻人物的形象美。
③人物通讯的形象美与作者能否正确把握人物与事件的关系密切相关。
季水河先生在《新闻美学》中曾明确指出,新闻事实本身也含有形象之意,因为事与人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社会生活中,既没有离开事实的人物,也没有离开人物的事实。
新闻作品报道事实也好,描写人物也好,都是不能将人和事截然分开。
写人必叙事,叙事必写人。
新闻事实是新闻形象的基础,成功的新闻作品,它所描写的人物形象都不是抽象的,都是以大量事实为基础去塑造形象的。
④要选择最典型的事件来塑造新闻人物形象。
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高层人物,都会在不同方面体现出特殊的社会影响,他们身上也有着不同的新闻价值,因此根据人物所具有的新闻价值来选取的新闻事件,必须是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的事件,必须是最具代表性的事件。
例如描写医学界名人的一篇人物通讯《多重角色王宁生》,这是《人民日报》上的一篇人物专访,全文主要介绍了王宁生作为医学界重要人物对于其工作领域的贡献,文章的开头部分这样写道:“王宁生在中医药学界可以说是大名鼎鼎,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的‘三次归国记’:第一次回国他放弃了即将到手的博士学位;第二次他放弃了优厚的生活和工作条件;第三次,他拒绝了德国国家药检所对他发出的正式邀请……其实,在三次归国记后还有一个尾声。
王宁生的妻子宓穗卿教授也曾留学澳大利亚,也能在澳大利亚获得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王教授回国后打电话给妻子,两人在电话里承诺,选择回国,永不后悔。
于是宓教授也回到了祖国,现从事生化药物研究。
”作者记叙王宁生教授的三次归国记并强调妻子跟随归国这一事例,体现了王宁生的报国情怀以及对自己从事的医学事业的热爱,他和妻子在电话里的承诺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医学工作者回国创业的决心。
陕西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2(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下学期陕西省中职学校高一语文教学质量期中监测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复辟(bì)妥(tuǒ)协倔强(jiàng)兵不血(xuè)刃B.赓(gēng)续功勋(xūn)得逞(chěng)风雨如晦(huì)C.不朽(xiǔ)寄予(yǔ)旗帜(zhì)昂(áng)首阔步D.殷(yīn)切劫难(nàn)磅(pāng)礴矢(shī)志不渝2.下列各项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A.轮翻撕毁海外侨胞开天霹地B.过渡锤炼充分发挥发愤图强C.统筹彪炳总揽全局锐意进取D.气概铭记以史为鉴颐指气使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1)我是从前过老爷的下人。
(2)如果你觉得心里有,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3)她现在老了,嫁给一个下等人,又生了个女孩,很不好。
A.侍奉委屈情况B.伺候委屈境况C.侍奉委曲情况D.伺候委曲境况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B.20 世纪40年代后期,在国家命运生死攸关的大抉择背景下,费孝通以自己实地调查成果,为学生们讲授“乡村社会学”,课余留存的文字便成了《乡土中国》。
C.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
D.今日,幸福苑社区和万里学院团委邀请了经历过峥嵘岁月的老红军、老党员,暑期与社区的学生一起重温了红军长征艰苦卓绝的光荣历史。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吴起镇到了!”同志们欢叫着冲着跑了下去,看到这个欢乐、热烈的场面,我们都很高兴。
B.小平同志与我们热烈握手,然后问:“你们驻扎在哪里,离这儿多远?”C.我们越听越激动,越听越高兴,深深感到:胜利多么来之不易!D.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总29分)(一)现代文阅读(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作为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国家深刻指出:“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攸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
”共青团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肩负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必须坚持“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坚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增强对青年的凝聚力、组织力、号召力。
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年成就梦想的时代。
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当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身处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把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方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广大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要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要擦亮奋斗这个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材料二青春因磨砺而精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一百年来,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和使命,一代代中国青年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以血肉之躯、忘我情怀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荡气回肠的英雄壮歌,用青春浇灌热血,用行动诠释理想信念的力量。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新八省专用)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卷(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含解析)适用地区: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统编版必修上册第1-4单元。
5.难度系数:0.7。
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眼下中国诗歌所遭遇的最为严重的生存困境,无疑是社会大众整体上对新诗所持的淡漠乃至排斥的态度。
但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以为这是社会大环境变化导致的必然结果。
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是一个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创作主体的变化。
诗歌要有发自内心的真实声音,才能打动人,引起人们的共鸣。
面对中国当代诗歌不景气的现实,诗歌的创作不能孤芳自赏、闭门造车。
诗歌创作需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读者。
长期以来,诗歌与现实的关联越来越弱化,很多诗人的创作与社会变化、现实生活渐行渐远。
重提和倡导诗歌回归现实,并不是要给诗歌设定规矩和限制。
任何诗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一个真正优秀的诗人应该担起责任和道义,他的写作应该与这个时代紧密相连。
现实生活为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宝藏,认识现实就是认识自己。
不仅要在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中洞悉它的变化,更需要用心去勘探社会形态、人们的观念与精神世界的演进。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高一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高一语文试卷及答案2023-2024学年度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那些很容易被铭记的诗作,大都是有韵律的。
以现当代诗为例,那些广为流传的“名句”,其实大都在使用重复、对称这些最基本的韵律原则,比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还有一些名句的韵律方式则近似于古典诗歌的韵律原则,比如海子那句广为人知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仅有叠韵,而且讲究平仄,诗句读起来抑扬顿挫,与传统的律诗的声律非常相似,无怪乎这个诗句甚至成了很多房地产广告的标语。
但不容否认的事实是,这种讲究重复、对称等韵律原则的写法在当代中国诗歌创作中并不受欢迎,很多诗人避之唯恐不及,当代诗歌的可铭记性因此而不强。
从社会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些韵律原则的兴起与流行往往与一个文化共同体的集体认知密切相关,或者说,它们本身就是集体记忆的化身。
古典诗歌的创作与阅读群体——“士”,即知识者与官僚群体——天然就是这样一个同质性的文化群体,所以在他们之中逐渐形成一些公共的韵律规则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但是,现代中国的社会机构和教育制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知识分子在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而且诗歌本身也被边缘化,过去诗人与读者之间那种同质性的文化群体已不复存在,诗歌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种私人性、个人化的写作行为,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公共性的诗歌成规的消失。
陕西省榆林市八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 物理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八校期中联考试题物理(答案在最后)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答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30%)+第二章(70%)。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了许多物理思想与研究方法,高一上学期同学们学习了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根据速度定义式xvt∆=∆,当t∆非常小时,就可以用xt∆∆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这是应用了平均值法B.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用质点代替物体的方法,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C.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一个纯思维实验,其正确性应接受实践的检验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2.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市举行,我国游泳名将张雨霏以2分5秒57的成绩到达终点(也是起点位置),拿下女子200米蝶泳金牌,这是中国游泳队在本届亚运会的首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2分5秒57”指的是时间B.200米蝶泳的路程为200米C.张雨霏200米蝶泳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1.59m/sD.在研究张雨霏的技术动作时,张雨霏不能看成质点3.端午节是我国古老传统节日,人们通常通过赛龙舟庆祝节日的到来.如图为两队在赛龙舟时的画面,甲队与乙队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最终乙队获得胜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甲队为参考系,乙队向左运动B.以乙队为参考系,甲队是静止的C.以地面为参考系,乙队向右运动D.以地面为参考系,甲队是静止的4.“哑铃划船”是一种非常流行的锻炼身体的运动形式.如图所示,某次锻炼过程中,锻炼者一手握住哑铃,使哑铃在一竖直线上从静止向上运动到最高点停下,哑铃上升的高度为0.32m ,若哑铃加速和减速过程均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且加速度大小均为2m/s 2,则该过程所用时间为()A.0.2sB.0.8sC.0.4sD.0.6s5.一辆模型测试车以36km/h 的初速度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加速度大小为4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刹车后第1s 末的速度大小为4m/sB.刹车后第2s 内的位移大小为8mC.刹车后第1s 内的位移大小与第3s 内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6∶1D.刹车后3s 内的位移大小为12m6.用闪光周期为T 的频闪相机在真空实验室拍摄苹果下落过程,其中的一张局部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已知照片与实际的尺寸之比为1n,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123::1:3:5x x x =B.图中2312x x x =+C.苹果在B 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122x x T+ D.苹果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312()n x x T -7.节日夜晚,礼花弹从35m 高的楼顶边缘以某一初速度竖直向上飞出,到达距楼顶45m 处的最高点时未炸开,最后落在地面上,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礼花弹飞出时的速度大小为30m/sB.礼花弹在空中运动时间为7sC.礼花弹在上升阶段最后1s 内的位移大小为15mD.礼花弹在落地前1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5m/s8.两物体M 、N 由同一位置同时出发做直线运动,初速度均为v 0(v 0>0),其在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 做减速直线运动B.N 做加速直线运动C.t =0时刻,物体M 速度的变化率较大D.0~t 1时间内,两物体速度的变化量相同9.红、蓝两汽艇沿同一平直水面运动,t =0时经过同一航标,若红、蓝两汽艇在t 0时刻之前能再次相遇,下列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A. B. C. D.10.图像问题能形象地反映物理量间的数学关系,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为某质点在t =0时刻在外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平方v 2与位置坐标x 的关系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是()A.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m/s 2B.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0.5m/s 2C.质点在t =4s 时坐标为x =4mD.质点在t =4s 时坐标为x =2m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4分)11.(6分)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时器来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和加速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遮光条的宽度d =1.56cm.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计时器记录了遮光条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10.156s t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20.078s t ∆=.遮光条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t∆=.(结果均保留一位有效数字)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0.5s(1)光电门测量滑块瞬时速度的原理是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速度可以用速度代替;(2)遮光条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为v1=m/s;(3)遮光条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为v2=m/s;(4)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m/s2.12.(8分)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探究小车的匀变速运动规律,实验室提供了两种打点计时器,如图甲所示,然后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已知电源的频率为50Hz.(1)关于图甲中两种器材的理解正确的是.A.①应用交流电,②应用直流电B.①、②的工作电压均为8VC.①、②的打点周期均为0.02sD.①、②的工作原理相同(2)关于本实验的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车释放前,应使小车远离打点计时器B.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C.实验前,应调整滑轮使细线与木板平行D.每打完一条纸带应及时切断电源,防止打点计时器过热损坏(3)该小组的同学通过多次实验打出了多条纸带,从其中选择了一条比较清晰的纸带,如图丙所示,图中的1、2、3、4、5为依次相邻的计数点,且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测得1、3两点间的距离为7.82cm,3、4两点间的距离为5.10cm,4、5两点间的距离为5.88cm,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m/s2,打计数点1瞬间小车的速度大小为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4)实验时,假设电源的实际频率为49Hz,则实验时加速度的测量值(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实际值.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10分)“燕子钻天”是打弹弓射弹的一种方式,即将弹丸竖直向上射出,如图所示.若某次射出的弹丸(可视为质点)做竖直上抛运动,经过4s弹丸到达最高点,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取g=10m/s2,求:(1)弹丸射出后第1s内上升的高度;(2)弹丸通过前5m所用的时间(计算结果保留根式).14.(1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78条规定: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最低车速不得低于每小时60公里,最高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120公里.有一新手驾驶员在高速上以72km/h的速度靠近某一省界收费站时,开始以大小为4m/s2的加速度匀减速至14.4km/h通过ETC收费站口,然后立即以大小为2m/s2的加速度加速至原来速度继续行驶.求:(1)驾驶员开始减速时距收费站站口的距离;(2)假设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后取消该收费站,该车仍以72km/h的速度通过此路段时,可节省的时间.15.(16分)研究表明,一般司机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甲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t0=0.4s,但新手司机反应时间会延长.在某次试验中,新手司机驾车以v0=54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L=37m,减速过程中汽车位移s与速度v的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此过程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1)求减速过程汽车加速度的大小及所用时间.(2)新手司机的反应时间比一般司机增加了多少?(3)若某次大雾天可见度只有10m,该新手司机以15m/s的速度行驶在平直马路上,当他发现前方正以10m/s 行驶的汽车后,反应后开始以上述加速度刹车,试问两车是否会相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八校期中联考试题•物理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D根据速度定义式x v t ∆=∆,当时间非常小时,就可以用x t∆∆表示t 时刻的瞬时速度,是应用了极限思想法,A 错误;研究问题时,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代替物体的方法,采用了理想模型法的思想,B 错误;伽利略理想实验抓住了客观事实的主要因素,忽略了次要因素,从而能够更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规律,C 错误;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将变速运动无限划分后变成了一段一段的匀速运动,即采用了微元法,D 正确.2.C “2分5秒57”指的是时间,A 正确;200米蝶泳的路程为200米,B 正确;张雨霏200米蝶泳的位移为0,所以平均速度为0,C 错误;在研究张雨霏的技术动作时,不可以把张雨霏看成质点,D 正确.3.A 以地面为参考系,两队均向左运动,选项C 、D 错误;由于两队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且乙队获胜,则以甲队为参考系,乙队向左运动,选项A 正确;以乙队为参考系,甲队向右运动,选项B 错误.4.B 根据运动对称性,哑铃加速、减速运动的高度相同,均为h 1=0.16m ,则加速运动的过程中,有2112h at =,解得t =0.4s ,则该过程所用的时间T =2t =0.8s ,选项B 正确.5.C 刹车后第1s 末的速度大小为01041m /s 6m /s v v at =+=-⨯=,A 错误;刹车后第2s 内的位移大小为220116141m 4m 22x v t at =+=⨯-⨯⨯=,B 错误;刹车时间为0 2.5s v t a==,则模型测试车在第3s 内只运动了0.5s ,将模型测试车的运动过程逆向考虑,则模型测试车第3s 内做初速度为0的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模型测试车第3s 内的位移大小为221140.5m 0.5m 22x at ==⨯⨯=,因模型测试车第1s 内的位移大小为2201110141m 8m 22x v t at =+=⨯-⨯⨯=,故刹车后第1s 内的位移大小与第3s 内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6∶1,C 正确;由以上计算可知,刹车后3s 内的位移大小为840.5m 12.5m ++=,D 错误.6.B 若苹果由A 位置静止释放,才有123::1:3:5x x x =,A 错误;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是定值,即满足22132x x x x x aT ∆=-=-== ,即2312x x x =+,B 正确;苹果在B 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12()2n x x T +,C 错误;苹果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312()2n x x T-,D 错误.7.C 设礼花弹飞出时速度为v 0,则由竖直上抛最大高度2045m 2v H g==,得030m /s v =,选项A 正确;设礼花弹在空中运动时间为t ,由2012h v t gt -=-,得t =7s ,选项B 正确;礼花弹在上升阶段最后1s 内的位移215m 2h gt ==,选项C错误;礼花弹落地时,140m /s v ==,则落地前1s 的速度230m /s v =,则礼花弹在落地前1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1235m /s 2v v v +==,选项D 正确;选项C 符合要求.8.BC 由于M 、N 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均大于零,方向相同,则M 、N 均做加速直线运动,选项A 错误,B 正确;t =0时刻,M 的加速度大,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t =0时刻M 的速度变化率大,选项C 正确;a-t 图像中,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由图可知0~t 1时间内,物体M 的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大,则物体M 在该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大,选项D 错误.9.AD图A 中,红、蓝两汽艇在t 0时刻之前图像有交点,即此时位移相等,红、蓝两汽艇在t 0时刻之前能再次相遇,选项A 正确;图B 中,红、蓝两汽艇在t 0时刻之前位移没有相等的时刻,即红、蓝两汽艇在t 0时刻之前不能相遇,选项B 错误;因v-t 图像的面积等于位移,由图像可知红、蓝两汽艇在t 0时刻之前,红汽艇的位移始终大于蓝汽艇的位移,则红、蓝两汽艇在t 0时刻之前不能相遇,选项C 错误;因v-t 图像的面积等于位移,则红、蓝两汽艇在t 0时刻之前位移有相等的时刻,即红、.蓝两汽艇在t 0时刻之前能再次相遇,选项D 正确.10.BD质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由22v ax =,在2v x -图像中,2422m /s 2a -=,得20.5m /s a =,选项A 错误,B 正确;质点的初始位置坐标为x 0,坐标原点处有,022(0)a x =-,得02m x =-,当t =4s 时,质点的坐标为x ,则2012x x at -=,得x =2m ,选项C 错误,D 正确.11.(1)平均(2分)(2)0.1(1分)(3)0.2(1分)(4)0.2(2分)解析:(1)由于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很短,因此可以认为滑块在这很短的时间内做匀速运动,也就是说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2)遮光条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211 1.5610m /s 0.1m /s 0.156d v t -⨯===∆;(3)遮光条通对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222 1.5610m /s 0.2m /s 0.078d v t -⨯===∆;(4)滑块的加速度大小22210.20.1m /s 0.2m /s 0.5v v a t --===∆.12.(1)C (1分)(2)CD (1分)(3)0.79(2分)0.31(2分)(4)大于(2分)解析:(1)①是电磁打点计时器,其工作电压为8V 的低压交流电源,②是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其工作电压为220V 的交流电源,选项A 、B 错误;两种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电压的频率均为50Hz ,则打点周期均为0.02s ,选项C 正确;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是线圈通电后,线圈产生磁场,线圈中的振片被磁化,振片在永久磁铁磁场的作用下向上或向下运动,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是通过尖端放电在打点计时器上打下一系列的点,选项D 错误.(2)为了充分地利用纸带,释放小车前,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选项A 错误;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选项B 错误;为了使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应使细线与木板平行,选项C 正确;为了保护打点计时器,使用完成后应及时切断电源,选项D 正确.(3)每两计数点间时间间隔T =0.1s ,根据2x aT ∆=,运用逐差法可得222351322(5.10 5.887.82)10m /s 0.79m /s 440.1x x a T --+-⨯===⨯;打点2时的速度大小1320.39m /s 2x v T ==,则打点1时的速度大小120.31m /s v v aT =-=.(4)若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 =49Hz ,则打点周期T 大于0.02s ,则由公式2xa T ∆=求解时,代入公式的周期T 偏小,解得的加速度a 偏大.13.解:(1)由于经过4s 弹丸到达最高点,则弹丸射出时的初速度为0104m /s 40m /s v gt ==⨯=第1s 内弹丸上升的高度为011140(40101)1m 35m 22v v h t ++-⨯==⨯=(2)设弹丸向上运动5m 时速度大小为v y ,则有22202y gh v v -=-解得/sy v =弹丸通过前5m所用的时间为0240s (410yv v t g--===14.解:(1)072km /h 20m /s v ==,14.4km /h 4m /sv ==设汽车减速运动的位移为x 1,由运动学公式220112v v a x -=代人数据解得148mx =因此驾驶员应在距收费站48m 处减速(2)汽车减速所用时间011v v t a -=代入数据解得14st =汽车加速至原来的速度72km/h 过程中通过的位移221222v v x a -=代入数据解得296m x =所用时间1228s v vt a -==若汽车匀速通过该路段所用时间127.2s x x t v +==该车可节省时间12 4.8st t t t ∆=+-=15.解:(1)设减速过程中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为a ,所用时间为t 由题可得初速度015m /s v =,末速度0t v =,位移25m s =由运动学公式得202v as =,0v t a =联立代入数据得24.5m /s a =,10s 3t =(2)设志愿者反应时间为't ,反应时间的增加量为t ∆由运动学公式得0'L v t s=+0't t t ∆=-联立代入数据得8'0.s t =,0.4st ∆=(3)反应时间内后车比前车多走的距离101()'4m x v v t =-=设共速时间为t 1,则01110s 9v v t a -==在t 1时间内,后车的位移220111125m 29x v t at =-=在t 1时间内,前车的位移311100m 9x v t ==则从发现到共速后车比前车多走的距离254m 10m 9x ∆=+<故两车不会相撞。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现代化”的内容呢?每个中国人生来就属于一个毫无疑问的国家和民族,这种国家归属感和民族归属感渗透到每个中国人的血液。
大概许多人没有意识到,我们中国人视为理所当然的这种国家和民族意识非常具有现代性。
现代的经济、政治与社会制度,无论是国内层面或国际层面,无不是建立在国家制度之上的,没有国家制度简直不可想象。
在思想领域,民族主义是现代社会较之一切政治意识或宗教观念都更为重要的意识形态。
在多数情况下,民族利益高于阶级利益、教派利益。
中国人民历来把“国”与“家”相连,把“国”视为“家”的扩大,“国家”成为我们华夏子孙最为稳定而深厚的人生依附和精神家园。
除了外患所迫,中国鲜有企图从内部分疆裂土的。
即使内忧外患最为深重的时候,中国也少有无政府状态。
民族意识则往往更加强烈,民族命运屡屡浴火再生。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饱受屈辱。
但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又让我们看到了民族复兴的光明愿景。
不能不说,人民强烈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并保持社会稳定的强大推动力量。
在人类实现大同社会之前,或者在人类实现无阶级、无国家的共产主义社会之前,这种爱国精神和民族主义意识始终是一种现代的和先进的制度。
儒学之所以充满了现代性,乃是因为它是一种世俗的社会知识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
它用世俗的、建立在实用理性基础上的观点和原则,解决了西方人需要借助神才能解决的信仰问题;同时,它又通过诉诸人的内在道德规范,解决了西方文化中必须通过外力强制立法才能解决的行为规范和社会秩序问题(即所谓法治和德治之分)。
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儒家文化是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中国社会的延续、稳定与治理。
2023-2024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第一单元、第二单元。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认为自己在过去的一周里睡眠充足吗?你能回想起上一次没有闹钟,睡到自然醒,不需要咖啡因就能保持神清气爽的时候吗?如果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不”,那么你并不孤单。
在所有发达国家中,有三分之二的成年人无法获得通常提倡的8小时夜间睡眠。
你可能对这一事实并不感到意外,但它的后果也许会让你惊掉下巴。
每晚的规律睡眠少于6~7个小时会破坏你的免疫系统,罹患癌症的风险将增加一倍以上。
睡眠不足——哪怕只是一个星期的适度减少,也有可能严重影响血糖水平,使你跨入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行列。
缺乏睡眠还会增加冠状动脉堵塞、变薄的风险,使你受到心血管疾病、中风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威胁。
此外,英国作家夏洛特·勃朗特曾言:“一颗焦躁的心使人难以入眠。
”睡眠障碍会加剧各种主要精神疾病的病症,包括抑郁、焦虑和自杀倾向。
把以上这些健康后果放到一起,我们会更容易接受这个经过证实的关联:睡眠时间越短,寿命就越短。
睡眠剥夺这根橡皮筋在崩断之前,能够承受的拉力是有限的,然而可悲的是,人类实际上是唯一一种会在没有合理益处的情况下故意剥夺自己睡眠的物种。
陕西省榆林市“府、靖、绥、横、定“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2023年秋季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试题地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东部一所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夏至日测得当地最大太阳高度为80°,下图为我国行政区划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该中学可能位于()A. 江苏省B. 北京市C. 福建省D. 黑龙江省2. 当该中学所在地太阳高度最大时()A. 乌鲁木齐太阳刚出地平线B. 沈阳市太阳高度较当地大C. 伦敦居民已进入梦乡之中D. 一年中晨昏线与赤道夹角最大3. 该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测量太阳高度当日()A. 地球的公转轨道接近近日点B. 南极圈及以南地区出现极夜C. 黄赤交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D. 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未日出答案:1. A 2. C 3. B瑞典斯德哥尔摩(59°N,18°E)当地时间10月5日13时,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挪威作家约恩·福瑟,以表彰其对现代文学作品的贡献。
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瑞典文学院宣布约恩·福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当日,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最靠近()A. 甲B. 乙C. 丙D. 丁5. 瑞典文学院宣布约恩·福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全球处于10月5日的范围约占全球()A. 4/14B. 17/60C. 73/90D. 119/120答案:4. A 5. D河南省云台山为我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境内发育有众多深切峡谷地貌,峡谷两侧岩石分层明显,且不时有水流渗出。
云台山分布有残丘孤峰,大多孤峰表面土层浅薄。
图1为云台山峡谷景观图,图2为岩石图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丁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形成。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图1中岩石类型主要为图2中的()A. 甲B. 乙C. 丙D. 丁7. 形成云台山孤峰表面土层浅薄的主要作用是()A. 风化作用B. 流水作用C. 地壳运动D. 冰川作用8. 在云台山游玩时,游客观看到的河流地貌主要是()A. 河漫滩B. 三角洲C. 瀑布D. U形谷答案:6. A 7. B 8. C倒石堆是一种发育在岩壁下由岩屑堆积而成的坡地地貌。
2023-2024学年陕西省学林教育高中系列联考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英语试题
2023-2024学年陕西省学林教育高中系列联考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英语试题There are many fun activities that you can do as a family. All that is required is your imagination and some time. And the best part is that these are kind of fun and family memories that a child will remember for a lifetime.Family Game NightKids often get games for birthdays, and they wanted to have a chance to play with their family or create some games of their own. Charades (字迹游戏) will encourage children to use their imagination Divide the family into teams and let each team come up with words and the other should act out.Family Art TimePick some time for the family to sit down and come up with their own art. It doesn’t need to be just a drawing — take some old magazines, let the kids cut out pictures and paste them into their own shape. Or let them use whatever else they can find to make something from their imagination. Family PicnicTaking the family for a picnic is a great way for som e fun that doesn’t cost any money. If the weather is nice, take them to a park or playground and let them have a day of playing.Family Field TripA family field trip doesn’t cost a cent. Ask a nearby farm owner if you can bring your kids out for a tour and to see some animals. Or take them to a park to find certain items from nature. Ask a local business if you could bring the family to see how things work—you might be surprised at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like sharing what they do with others, and it could be an interesting lesson for kids.1. What are kids supposed to do when playing the game charades?A.Be quick to follow others’ actions.B.Prepare some cakes for each other.C.Sing a song for each other in turn. D.Connect actions with certain words.2.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Family Field Trip?A.You may share your own experience with workers.B.It costs a lot to visit a park for a family.C.You should ask for permission from the farm owner.D.No one will be excited to share what they have with you.3. The passage is mainly intended for ________.A.parents B.teachers C.doctors D.artistsIt’s time to go back to high school. Students are excited about the new beginning. But for many kids, the first day is more about friends than classes, and maybe with good reason. On that day, the teacher takes attendance (考勤) hands out books, and describes the teaching plan. If a student hears the same things in seven classes, you can’t blame (责备) them for thinking it’s going to be another long year. When the hig h schoolers’ parents ask what they did in school, it’s pretty likely that the answer will be “Nothing.”It doesn’t have to be this way. Kids always want exciting changes, and you can give them a taste of how appealing your course will be. One English teacher asks students to write 77 words about what they want to get out of her class. Then she reads their responses out aloud. She keeps the responses until the last day of the school year. Finally she hands them back to students so that they can see if they achieved what they wanted. After encouraging kids with a year-long game, she begins the English course.On the first day of science, a teacher gives students 30 minutes to build something to improve people’s lives. A history teacher organizes a debate on wh ether Swiss cheese is better than cheddar. In math class, another teacher puts students in groups of three, and gives them six minutes to come up with as many answers as possible to the question, “What is math good for?”The new class activities are part of our school wide movement to improve the first day of classes. Many teachers choose to use creative ways to encourage kids from day one. And all students seem to enjoy the changes. Quite a few parents told me that their kids said, “I think English (or mat h or biology or Spanish) is going to be great!”4. Which best describes the class on the first day of school in Paragraph 1?A.Too boring. B.A bit strange.C.Really wonderful. D.Quite challenging.5.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appealing” in Paragraph 2 probably mean?A.Confusing. B.Ordinary. C.Attractive. D.Unfamiliar.6. What will the students find out in English class at the end of the school year?A.If their writing skills have improved.B.If their expectations have been realized.C.If they can understand the 77 words.D.If the teacher likes their responses7. What do the teachers in Paragraph 3 have in common?A.All try to organize different debates.B.All ask students to work in groups.C.All hold discussions on teaching plans.D.All choose to do something exciting.When we’re in trouble, we always ask our parents for help. But would you like them to hear the conversations you have with your friends on the school playground?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have become extensions (延伸)of the s chool hallways, so would you add your parents as “friends” and allow them to view your online activities and conversations with friends?In the past the generation gap included a technology gap, where children were up to date with the latest technology and parents were left behind, content to continue their day-to-day lives as they always had because they didn’t need to know more about technology. However, many parents are beginning to realize just how important social networks are in their lives. This realization has given many parents the motivation (动机) to educate themselves about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These days many people are attracted to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because they can choose who they have around them, there’s also a amount of control over privacy (隐私) that we don’t get in real life. Sometimes we feel that privacy is violated (违背)when we must accept a “friend” request from family members.It’s a difficult choice whether or not to allow parents to become a part of our online lives. Sometimes we don’t want to “refuse” their request because that might hurt their feelings or make them feel you have something to hide. But if you do accept, then you will feel yourself being watched and no longer feel free to communicate the way you did before.A s urvey suggested parents shouldn’t take it personally if their children overlook (忽略) their requests. When a teenager overlooks a parent’s friend request, it doesn’t necessarily mean that he is hiding something, but it means that he wants to be independent.Perhaps talking with parents and explaining would help soften the blow if you choose not to add them to your friend list.8. What can we infer from Paragraph 2?A.Parents feel secure about their privacy online.B.Parents have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social networks.C.Social networks successfully fill the generation gap.D.Social networks offer parents a motivation to educate themselves.9. What maybe the reason for teenagers to refuse a parent’s friend request?A.They hide something from their parents.B.Their parents make negative comments on them.C.They are unwilling to be watched by parents.D.Their parents tend to fall behind in technology.10. What does the last paragraph mainly talk about?A.How to use the social networks correctly.B.H ow do social networks affect people’s life.C.Why do most of teenagers refuse their parents’ friend requests.D.How to reduce the unpleasant influence of refusing parents’ friend requests.11. What is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A.Parents’ Friend Requests. B.Privacy Online.C.The Importance of Relationship. D.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Networks.If English means endless new words, difficult grammar and sometimes strange pronunciation, you are wrong. Haven’t you noticed that you have become smarte r since you started to learn a language?According to a new study by a British university,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can lead to an increase in your brain power. Researchers found that learning other languages changes grey matter density (灰质密度). )This is the area of the brain which processes (加工) information. It is similar to the way that exercise builds muscles. The study also found the younger people learn a second language, the greater the effect is.A team led by Dr. Andrea Mechelli, from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CL), took a group of Britons who only spoke English. They were compared with a group of “early bilinguals” who had learnt a second language before the age of five, as well as a number of later learners.Scans showed that grey matter density in the brain was greater in bilinguals than in people without a second language. But the longer a person waited before mastering a new language, the smaller the difference was.“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structure of the brain is changed by the experie nce of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said the scientists. It means that the change itself increases the ability to learn. Professor Dylan Vaughan Jones of the University of Wales, has researched the link between bilingualism and maths skills. “Having two la nguages gives you two windows on the world and makes the brain more flexible.” he said. “You are actually going beyond language and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different ideas.”The findings were matched in a study of native Italian speakers who had learnt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between the ages of two and thirty-four. Reading, writing, and comprehension were all tes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younger they started to learn, the better. “Studying a language means you get an entrance to another world,” explained the scientists.12. Why does the writer mention “exercise” in the second paragraph?A.To make people believe language learning is helpful for their health.B.To suggest language learning is also a kind of physical labor.C.To prove that one needs more resources when he/she is learning a language.D.To tell us that learning a language can train your brain effectively.13. What can we know from the scientific findings?A.The ability of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is changing all the time.B.The earlier you start to learn a second language, the higher the grey matter density is.C.The experience of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has a bad effect on brain.D.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a later second language learner and one without a second language.14. In the last two paragraphs, the author tries to tell us that ________.A.early learning of a second language helps in studying other subjectsB.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is the same as studying mathsC.Italian is the best choice for you as a second languageD.you’d better choose the ages between 2 and 34 to learn a second language15. What is mainly talked about in this passage?A.Language learning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maths study.B.Man has a great ability of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C.Studying a foreign language can improve man’s ability to think.D.The study done by the researchers from UCL is failed finally.After entering high school, you will meet many problems in study. In this guide, your problems will hopefully be solved. 16Manage your time wisely17 At the same time, time-management skills are highly valued by teachers. Because they can help ensure that you prepare well for tests and exams.18Every teacher designs tests and exams differently. If your teach er hasn’t specified (详细说明) how he or she arranges tests and exams and which materials will be covered, you’ll need to ask your teacher outside of class. In this way you can fully prepare for the test well.Get help if your grades fall behindWhether you miss an important class, have trouble with certain concepts, or are dealing with a stressful family emergency, there’s a chance that your grades might fall at some point. 19 Remember that you don’t have to feel dissatisfied with grades, if you’re actively absorbed in your studies.Take responsibility for your words and actionsIf you fail to finish your homework, turn in a paper on time, or show up to your task on time, it’s no one’s fault but your own. You shouldn’t excuse for your fault. 20 In part because taking your responsibility can help you stay focused and decide what to do in the future.My brother and I were driving home together and we were deep in conversation. Because of his________, my brother took a wrong turn, taking us towards a ________ and we had no way to turn back. ________, my brother paid the bridge fee and drove on. He was clearly frustrated by the mistake and the ________ waste of $4.We eventually reached an exit slipway and, as we took it, my brother ________ a beat-up black car parked by the side of the road. A young guy was standing nearby ________ someone. I was busy trying to figure out which ________ we went next but my brother ________ and asked the guy if he needed any help. And he did. He had a flat tire (瘪了的轮胎) and needed a ________ to get it off. My brother gave it to him, then proceeded to help him ________ the tire. After we had finished the job he thanked us again and again, pulled out $20 and tried to give it to us. “No,” my brother said. “We never ________ to even get on that bridge. We took a ________ turn. But now we know why we did. It was to help you. Thank you for turning our mistake into a(n) ________ to serve.What I loved most was watching my brother throughout this ________. He was able to see a chance to help even in an otherwise ________ situation, which can only come from a calm mind and an open heart.21.A.impression B.carelessness C.debate D.success22.A.shop B.campus C.bridge D.house23.A.Unluckily B.Nervously C.Obviously D.Actually24.A.unusual B.inspiring C.needless D.odd25.A.reflected B.repaired C.assumed D.noticed26.A.writing B.phoning C.singing D.apologising27.A.bank B.restaurant C.way D.hotel28.A.jumped B.argued C.slept D.stopped29.A.piano B.journal C.tool D.schedule30.A.change B.apply C.rate D.ignore31.A.ignored B.reminded C.settled D.intended32.A.individual B.wrong C.right D.responsible33.A.resource B.pressure C.dream D.opportunity34.A.process B.poster C.stage D.tradition35.A.various B.unique C.expensive D.negative阅读下面短文,在空白处填入1个适当的单词或括号内单词的正确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秋季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试题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一至第三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文化”一词起源于劳动实践中的耕种、生产、手工、技艺等。
劳动作为人类发展的物质性力量,正如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所阐述的那样,“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
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甚至“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
在世界文化历史长河中,存在着丰富的劳动教育思想。
朱熹的《童蒙须知》中将“洒扫涓洁”作为孩童启蒙教育,卢梭的《爱弥儿》高度重视手工劳动,将之视为重建身体与知识的有效中介,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说“不会种菜,不算学生”。
劳动是实现人从自然性走向文化性的必经之路,对于人和社会的发展而言,劳动是教育、文化、精神的来源,而劳动教育更能够对人的身体和精神形成双重引领,使人直面生产、发展的需求,注重培养人在传承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对社会发展有益的文化知识,以此进行文化的启蒙和教化。
劳动教育促进个体沉浸在身体力行的劳动文化中,完成对个人身体机能、工艺技能、知识水平的提升,并对个体的意志品质和精神力量予以完善,从而得到更高的精神文化浸润。
当前,全国大中小学开展的多种劳动教育活动和课程,为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浸润和传承创设了情境、建构了场域、丰富了载体,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
劳动是人特有的发生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交互作用的活动,因此劳动不能脱离“由人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即文化;而劳动教育的本质是知识、价值的生产、传播和影响,即文化实践。
从对象物的属性来说,劳动教育就是文化实践的本体,劳动教育通过切实的劳动实践提高人的生产劳动能力,改变人们生产劳动的组织方式和制度,推动人类物质文化的进步,进而推进了文化实践的深入与革新。
同时,劳动教育又是文化实践的载体,文化融入是当前大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形式,通过劳动教育,能够将从远古一直发展到今天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不忘来时路,为文化实践提供“源头活水”,不断铸就新的文化辉煌。
劳动教育巩固了人在劳动实践中的主体性地位,也通过这种身心融合的教育给人带来身体、心理以及精神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从而进一步巩固了人在文化实践中的主体性地位。
劳动实践深化文化认同。
对于文化认同,应有至少两个层次的理解,其一是“文化自觉”。
费孝通先生认为,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
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
文化自觉不仅是对传统和现在知识层面的数量积累,还是一种可能在未来喷薄的智能意识,“既基于内容又基于过程”。
文化认同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价值感和认同感,也唯有在具体的实践中才能激发、实现。
其二是“文化超越”。
超越不是以鄙夷的眼光弃之不用,而是用关心的态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实现现实与传统的融合新生,以文化主体的责任去更好地传承、突破与创新,通过劳动实践与现实文化进行“交流、碰撞、新生”。
如果失去了具体实践路径,文化认同只会成为一句口号,也让实践和文化都失去了主体性。
劳动教育蕴含着劳动创造美的智慧,无论是田园种植、印染工艺、纸扇泥塑、裁衣织布的传统工艺,日常生活家务劳动的实践,还是科技生产技术的应用,都是对文明与智慧的追溯,也唯有通过广泛蕴藏于生产生活的劳动实践才能进一步启迪大众的文化创造力,让文化自觉与超越深入每个人的内心。
(摘编自马慧子马梅《劳动教育独具的文化价值》)材料二:2022年秋季学期起,劳动教育正式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
由是,各地中小学在课程体系框架内,因地制宜,开设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劳动课。
种菜做饭学农活儿,木工花艺做公益,在文化知识学习和体艺社团活动之外,孩子们又有了崭新的成长体验,各具特色,不亦乐乎。
为提高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价值观塑造、生活能力养成和公共意识培育3个方面,深耕细作,久久为功。
价值观塑造方面。
中小学的劳动教育应侧重于价值观塑造,主要是让孩子们从小了解劳动,感受劳动,进而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果实。
于潜移默化之中,培养起学生的责任感,让他们明白生而为人,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是有责任的,从而树立起劳动光荣、自食其力和责任担当的价值观。
生活能力养成方面。
目前,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一共设置了10个任务群,分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个部分。
相较而言,日常生活劳动部分实际意义更大一些,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等任务群,和中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场景结合甚为紧密。
通过此类课程的有效实施,能够让孩子们打小掌握一些必要的生活常识和技能,养成自理能力。
公共意识培育方面。
服务性劳动部分中,有一个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任务群,很有意义。
课余时间或者寒暑假,让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性公益活动、一些志愿服务,一方面可以让他们从相对封闭的校园和家庭环境中走出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对真实复杂的社会提前有一些近距离的感知认知;而且,从全人教育角度来说,这也补上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关键一环。
另一方面,这还有利于培养他们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公共意识和利他精神,帮助孩子们尤其是独生子女,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成长模式,长大后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而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摘编自陆建国《劳动教育不能简化为劳动体验课》)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劳动是实现人从自然性走向文化性的必经之路,是教育、文化、精神的来源。
B.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而且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也与人的劳动密不可分。
C.自2022年秋季学期起,各地中小学因地制宜,开设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劳动课。
D.劳动教育的本质是知识、价值的生产、传播和影响,因此劳动教育是文化实践的本体。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注重价值观塑造、生活能力养成和公共意识方面的培育等方面,有助于提高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B.文化认同与劳动实践密切相关,具体的实践能激发文化认同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价值感和认同感。
C.劳动其实就是各种活动,因此劳动不能脱离“由人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即文化。
D.劳动教育促进个体沉浸在身体力行的劳动文化中,蕴含着劳动创造美的智慧。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到山上挖笋、采茶,去田里拔草、摘野菜……这是某中学组织的“新劳动教育”研学活动,让学生们体验农事活动、走近自然,感受民风民俗。
B.鼎湖小学开展“今天我当家”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居家劳动,主动承担家务,在实践中培养劳动能力,树立起劳动担当和责任意识,做幸福生活的缔造者。
C.11岁的女儿不想读书,爸爸就带她在烈日下挖藕以体验生活的不易,4个小时下来,女儿脸晒到脱皮,爸爸觉得效果很好,因为事后孩子表示要好好读书了。
D.每周让孩子做一顿饭,从菜市场讨价还价买菜、择菜淘米到烧煮烹炸,让孩子们在掌握生活本领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家务劳动的不易。
4.材料一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
(4分)5.在大中小学中开展劳动教育课具有哪些意义?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路灯下的母亲阿建①冬日的哈尔滨,下雪是最寻常的。
这不,夜幕刚刚降临,天空便又稀稀落落地飘起了雪花。
②一所高中侧门附近的路灯下,她摆了一个烤地瓜的小摊,简易的烤炉安置在三轮车上,旁边放着木柈子、蜂窝煤,还有一个陈旧的半导体收音机。
③令人瞩目的是车把上挂着女儿用纸壳做的那个广告牌,上书“有人考北大,有人考清华,我烤地瓜”,戏谑中透着安然,幽默里藏着平和。
④刚刚50岁出头,她却已经是白发苍苍,腰背微驼。
丈夫去世12年了,她与女儿相依为命。
特意选在女儿就读的中学门前卖烤地瓜,只为能每天陪着女儿上学、放学,母女俩可以多一些路上畅聊的时间。
⑤女儿品学兼优,还特别懂事,时常带给她一些好消息;数学竞赛获奖了,作文被老师推荐在刊物上发表了,百米赛获得全校第一名,被评选上了“优秀班干部”……这些都让她欣然而骄傲,仿佛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有福气的母亲。
⑥雪不紧不慢地飘着,路上行人越来越少,她守着寥落的小摊,不时朝校门口望两眼。
女儿读高三了,教室在那栋教学楼三层的最左边。
⑦每天晚上9点半,晚自习结束的铃声一响,女儿会第一时间走出校园,穿过校门口接送孩子的那些私家车,快步走到路灯下的小摊前,接过她递上的热乎乎的烤地瓜,一边美美吃着,一边兴奋地向她报告一天里学校发生的趣事。
⑧今天,因为给同桌讲解一道物理题,女儿出来得晚了一会儿。
当快步跑到她跟前时,热闹的校门口已安静下来,而路灯却将雪地映得更亮了。
女儿指着母亲围巾上沾着的雪花,逗她:“我妈变成白雪公主啦!”⑨她笑着:“妈妈有你这个小公主就够了,快吃个烤地瓜吧,热乎着呢。
”⑩母女俩说笑着收摊,推车慢慢朝家中走。
路很滑,拐过一条胡同时,忽听背后有人喊“小心”,回头看,一辆飞快朝她们撞来的电动车已猛然滑倒。
她一把推开女儿,用身子挡住失控的电动车。
⑪原来是一位外卖小哥,看来摔得不轻。
他一边关切地问她是否被撞伤,一边心疼地看着撒落一地的夜宵——那是顾客点的,他得自掏腰包补买一份赔给顾客了。
⑫她的腿被重重地撞了一下,疼得有些发木。
看到眼前的情景,她却安慰起外卖小哥来:“我没事儿,快看看你的车摔得怎么样,还能不能再接单了?”⑬女儿本来想嗔怪外卖小哥的车速太快,话到嘴边却也变成了:“你快忙吧,别让客户等太久。
”⑭回到家中,她发现左腿被擦掉了一块皮,撞出一块淤青,却知足地说:“幸好你没伤着,那个小伙子也没伤着,我也不碍事儿。
”⑮第二天,女儿起来做了早餐。
她执意像往常一样出摊,女儿拗不过她,妥协了,但自己帮母亲推着三轮车到了学校侧门附近的那个路灯下。
⑯看着女儿走进校园,她开始生火烤地瓜。
雪又不紧不慢地飘起来,虽然穿了厚厚的棉衣,她还是冷得不停地搓手。
又一天过去了,黄昏时分,昨晚那位外卖小哥忽然出现在她面前。
⑰小伙子愧疚地说:“阿姨,对不起,我刚做外卖这活儿半个月,昨晚只顾着抢时间,自己摔倒了,还撞倒了您。
您真是个好人,没让我掏一分钱医药费。
”⑱她平和地说:“一点儿小磕碰,没啥的。
你以后多加小心就好,谁的生活都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