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之间的关系
中医护理学第二章阴阳五行
第二篇中医护理基础理论第二章阴阳五行【重点难点】一、阴阳学说(一)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它既可以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这种相对性,一方面表现为在一定的条件下,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另一方面则体现在事物的无限可分性,即阴阳之中可以再分阴阳。
(二)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即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四个方面。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人体的组织结构可以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部分,如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为阳,腹为阴;四肢外侧为阳,内侧为阴。
以脏腑来说,六腑属阳,五脏属阴等。
2.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人体各部的生理功能以及整个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都是阴阳双方保持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的结果。
《素问· 宝命全形论》所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诀,精气乃绝。
”3.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疾病的发生是正邪相争,阴阳失去了相对的平衡,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
病邪有阴邪、阳邪之分,正气包括阴精和阳气两个部分。
4.指导疾病诊断由于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所以尽管疾病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但都可以用阴证或阳证加以概括。
5.确立疾病的治疗和护理原则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就是治疗和护理的基本原则。
6.指导养生防病要保持体内阴阳协调,必须适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顺四时而调阴阳。
二、五行学说(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它认为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由木、火、土、金、水5类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五行学说运用于中医领域,主要是阐述人体脏腑的生理、病理及其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指导临床辨证施护。
阴阳之道(石治鹏)
中国人与西方人的区别
西方人 中国人
二构成一
社会最小单位是个人
一内含二
社会最小单位是家庭
一分二,二分四 ,四分八...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总结
阴阳是太极生发出来的,而且是阴中有阳, 阳中有阴,阴极成阳、阳极成阴,彼此之间是互 动合一、密不可分的,叫做一阴一阳之谓道。一 阴一阳之谓道,是说自然的变化。自然要生生不 息,一定要阴阳互动。世界上不可能全阳,也不 可能全阴,因为“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我们 必须要面对这个现实,要走实际的路,不能要求 太理想。慢慢大家会发现,阳是代表一种理想, 人生一定要有理想;但阴就是脚踏实地,一定要 一步一步地去兑现,去把理想实践出来。一切一 切是人想出来的。
阴阳之道
演讲人:石治鹏
演讲内容:
一、阴阳的定义 二、阴阳的关系 三、阴阳的影响
一、阴阳的定义
1、孔子在《易传》中写道: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2、阴阳是构成宇宙万事万物最 基本的元素,天底下的变化就是 一个阴一个阳。那么,什么是阴, 什么是阳呢?
3、
晴天是阳,阴天是阴。
白天是阳,晚上是阴。
2.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
阳 中 有 阴ຫໍສະໝຸດ 阴 中 有 阳三、阴阳的影响
《易经》作为中国群经之首,其中阴阳之道给 中国人 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中国人讲话是阴阳同 时讲,是全世界唯一同时讲两句话的人。 ---不以成败论英雄。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礼让为先。 当仁不让。
天是阳,地是阴。 大拇指是阳,另外四 个手指是阴。
二、阴阳的关系
大自然是包罗万象,千奇百怪 的,如果进行分类的话,将是一个 看不到尽头的天文数字,但是易经 却只用“阴阳”两个元素就包含了 宇宙万事万物。那么,阴阳之间到 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阴阳之间的关系
阴阳之间的关系: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五行:木火土金水。
特性:生克关系。
相生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关系: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心的功能;主血脉,主神志。
肺的功能:主气,行水,治节,宣脾的功能:主运化,生血统血。
肝的功能:主疏泄,藏血生血。
肾的功能:主藏精,水液,纳气。
六腑的功能:受盛化物。
胆的功能:储藏和排泄胆汁。
胃的功能:受纳,腐熟。
小肠的功能:受盛,分清泌浊。
大肠的功能:传导糟粕。
膀胱的功能:储存尿液,排泄小便。
三焦的功能:疏通水道。
气的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气能生血,行血,摄血。
血能生气,载气。
六淫:凤,寒,署,湿,燥,火。
风邪主善变,风胜则动。
寒邪主寒冷,收引,滞。
暑邪主升散,多夹湿。
湿邪主:重浊,阴邪,粘滞,趋下。
燥邪主干涩伤津,易伤肺。
火邪主番灼,炎上,耗气伤津,生风动血。
望诊望五色:赤,白,黄,青,黑。
赤色主热证;白色主虚;黄色主虚证湿证;青色主寒证淤血;黑色主肾虚。
舌色分:淡白,淡红,红,绛,青紫。
淡白主虚;淡红主正常;红主热;绛主热盛阴虚火旺;青紫主淤血。
闻诊哮与喘的鉴别:哮为喉中哮鸣有声;喘为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
问诊寒热的表现:恶寒发热,往来寒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
恶寒发热为外感表证;寒热往来为半表半里少阳证;但寒不热为里寒证;但热不寒为里热证。
疼痛:不通则痛,属实证;不荣则痛属虚证。
脉诊:十脉相泘沉迟数洪细滑涩弦紧。
泘脉主表证;沉脉主里证;迟脉主寒证;数脉主热证;洪脉主阳明气分热盛;细脉主虚证;滑脉主痰湿孕脉;涩脉主气滞淤血;弦脉主肝病;紧脉主实寒证疼痛食积。
八纲辨证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表证:恶寒发热,脉泘。
寒证:恶寒或畏寒喜暖;热证:发热喜凉。
四气五味指药性与滋味。
四气:寒热温凉。
五味:辛甘酸苦咸。
辛主发散;甘主滋补和中缓急;酸主收敛;苦主泻火燥湿;咸主软坚散结。
阴阳的相互关系
阴阳的相互关系阴阳是具有相关性的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
既相互对立,又密不可分。
那阴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对立统一、互根互用、相互转化、消长平衡被认为是阴阳的四大关系。
(一)阴阳的对立关系、阴阳的对立是指处于一个统一体的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斗争。
阴阳对立是阴阳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斗争。
阴阳的对立统一是“阴阳者,一分为二也”的实质。
这也是阴阳相对论的基础。
天与地、上与下、内与外、动与静、升与降、出与人、昼与夜、明与暗、寒与热、虚与实、散与聚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极端。
万事万物都是阴阳对立的统一。
对立是阴阳二者之间相反的一面,统一则是二者之间相成的一面。
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没有相反也就没有相成。
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对立,主要表现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斗争。
阴与阳相互制约和相互斗争的结果,取得了动态平衡。
只有维持这种平衡关系,事物才能正常发展变化,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反之,阴阳平衡的打破,事物的发展变化就会遭到破坏。
(二)阴阳双方互根互用阴阳双方的互根互用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是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关系,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阴阳互根,是阴阳之间的相互依存,互为根据和条件。
阴阳双方均以对方的存在为自身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阴阳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如天与地、上与下、动与静、寒与热、虚与实、散与聚等等,不仅互相排斥,而且互为存在的条件。
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
阳蕴含于阴之中,阴蕴含于阳之中。
阴阳一分为二,又合二为一,对立又统一。
(三)阴阳消长平衡阴阳消长是指阴阳对立双方的增减、盛衰、进退的运动变化过程。
阴阳对立的双方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此盛彼衰、此增彼减、此进彼退的运动变化之中。
其消长规律为阳消阴长,阴消阳长。
阴阳双方在彼此消长的动态过程中保持相对的平衡,人体才保持正常的运动规律。
平衡是维持生命的手段,达到常阈才是健康的特征。
阴阳双方在一定范围内的消长,维持着平衡运动的过程。
阴阳之间关系
阴阳之间关系阴阳学说,是以阴阳的相对属性、阴阳之间的运动变化规律来认识自然、解释自然的一种理性认识。
阴阳之间的运动变化规律,着重探究的是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兹就阴阳之间的主要关系,分述如下:一、阴阳交感相错所谓交感相错,即相互关联、相互感召、相互作用之义。
古代思想家认为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万物生成、变化之本始所在。
对此,荀子指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礼论》)。
其“合"与“接",就寓有交互作用之意。
《黄帝内经》也明确提出:“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
"(《素问·天元纪大论》)“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强调阴阳交感相错是万物发生变化的前提条件。
《易经》非常重视阴阳两者能否交感相错,认为:“天地交,泰”(《周易·泰·大象》);“天地不交,否"(《周易·否·大象》)。
泰,即通畅、安康、正常、生机勃勃的状态;否,指痞塞、不通、失常、了无生机的状态.阴阳两者只有不断发生交互作用,才会进一步呈现出对立制约、互根相成、消长更胜、相互转化等特性或趋向。
因此,阴阳交感相错是阴阳之间一切运动变化的前提。
阴阳交感相错的认识,体现在中医学中,则是强调机体的各脏腑组织及功能活动之间,应始终交互感召而发生作用。
惟有如此,生命过程才能正常。
如就脏腑而言,肾属水脏而为阴,心属火脏而为阳。
心肾(阴阳)始终处于上承下济、相互交感状态。
否则,将导致一系列心肾不交、水火不济的病理变化.就整个机体而言,人体阴阳二气在布达周身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相互作用。
一旦交错受阻,就可因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而导致厥、逆、闭、脱等严重病证。
治疗这些病证的关键,也应着眼于恢复阴阳的交感相济,使之交互承接。
二、阴阳对立制约阴阳对立制约有两层含义:一是阴阳的属性是相对应的、相矛盾的.如上与下、寒与热、内与外、升与降、明与暗等,都具有相对的属性。
阴阳之间的关系如何
阴阳之间的关系如何自然界中的万物万象都离不开对立、依存、消长、转化这四种存在的形式。
一、阴阳的相互对立:阴阳内部都同时存在着相反的两种属性,即存在着对立的阴与阳的两个方面。
例如八卦是由阴与阳两种对立的符合构成的,由四种对立的符号构成八卦,再由三十二种对立的符号构成六十四卦。
《周易乾凿度》曰:“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
乾卦纯阳,坤卦纯阴,故阴阳对立的矛盾乃一切事物的根本矛盾。
乾坤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阴阳在对立斗争中取得统一并维持着平衡状态。
二、阴阳相互依存:事物或现象中对立着的两个方面具有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联系。
阴与阳的每一个侧面都以另一个侧面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即没有阴,就不能有阳的存在,没有阳,就不可有阴的存在。
没有乾就没有坤,没有天也不会有地。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在内,阳守之,阳在外,阴之使也。
”所以阴阳是互为依存互为使用的。
三、阴阳彼此消长:事物和现象中对立的两个方面是运动变化的,是以彼此消长的形式进行的。
由于阴阳两个对立的矛盾,始终处在彼此消长、此进彼退的动态平衡中,才能保持事物的正常发展变化。
《系辞》有:“日往月则来,月往日则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寒往署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成岁焉。
”所谓往来就是阴消阳长,由白天变黑夜,由黑夜变白天,天气由热变冷,由冷变热。
日月寒暑的变化规律,反映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四、阴阳相互转化:事物或现象的阴与阳两种不同的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对立面转化。
《系辞》有:“阴阳合德,则刚柔有体。
”阴与阳既对立又依存,只有阴阳统一,才能推动事物变化发展,如此阴阳才能长期共存。
阴阳相互转化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事物只要遵循阴阳变化的规律,最终就能达到事物相互转化的目的。
阴阳学说是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它适用于自然界任何一个领域,小到人与人,人与自然,大到国与国,国家与自然等等无一例外。
阴阳变化的7个基本规律
阴阳变化的7个基本规律
1.阴阳互生即互相依存:阴阳是一对相互依存、互生的概念,阴阳之间不存在绝对的分割。
2. 阴阳相生相克:阴阳之间互为相生相克的关系。
阴性能够培育事物的生长和发展,而阳性则能够促进事物的成熟和终结。
3. 阴阳循环变化:阴阳之间存在着不断循环变化的关系,相互转化不断。
4. 阴阳平衡:阴阳之间的平衡是事物稳定发展的基础,只有阴阳平衡才能保证事物健康稳定发展。
5. 阴阳均衡随时间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阴阳之间的均衡状态可能会发生变化,需要及时调整平衡。
6. 阴阳关系的多样性:阴阳之间的关系是多样化的,不同的事物之间阴阳关系的表现也会不同。
7. 阴阳和谐共生:阴阳之间的和谐共生是事物发展的基础,只有阴阳和谐共生才能保证事物的健康发展。
- 1 -。
阴阳变化规律
阴阳变化规律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基本观念,代表了宇宙万物的对立统一与变化。
阴阳变化规律是指阴阳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一种规律。
以下是阴阳变化的一些重要规律:1.互生互化:阴阳之间存在互生互化的关系,即当一方增长时,另一方就会相应减少,二者相互依赖。
2.变化循环:阴阳变化呈现出循环往复的特征,阴阳变化不是单向线性的,而是相互转化、交替出现。
3.动静相对:阴阳之间存在着相对的动与静的关系。
阴阳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相互支配和制约。
4.动态平衡:阴阳之间的变化往往趋向于动态平衡,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5.融合统一:阴阳虽然对立,但又相互融合、相互依存,体现了统一的概念。
6.五行相生相克:阴阳变化与五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五行包括木、火、土、金、水,它们之间相互生克作用,通过不同的循环关系来描述阴阳的变化。
7.阴阳平衡:阴阳的平衡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当阴阳失衡时,会导致疾病或其他不正常的状态。
调整阴阳之间的平衡,可促进健康。
8.阴阳转化周期:阴阳具有一定的转化周期,通过不断的变化和转化来维持宇宙万物的运行。
例如,一天的时间可以被分为阴阳两个部分,一个月可以被看作阴阳的交替。
9.阴阳辩证法:阴阳辩证法是根据阴阳的相互作用和转化规律,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被广泛应用于领域如医学、哲学、农业等,以寻求平衡和和谐。
10.阴阳的象征意义:阴阳也具有象征意义,代表了对立面的统一、变化和相互依存。
在中国文化中,阴阳被用来解释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对立统一关系。
阴阳变化规律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自然界、人体、社会关系等各个领域。
这种观念在中医、道家哲学、易经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和解释。
简述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简述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阴阳是中国哲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代表了两种相反但又互相依存、互为转化的力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被广泛运用于医学、农业、建筑、音乐等领域,并对中国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阴阳的定义、特征、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全面详细的阐述。
一、阴阳的定义1. 阴阳起源阴阳最早出现在《易经》中,被称为“易经之父”。
《易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其中包含了大量有关阴阳思想的内容。
2. 阴阳含义阴阳是指两种截然不同但又相互依存、互为转化的力量。
其中,阴性代表负面、消极、静止等属性;而阳性则代表正面、积极、活跃等属性。
两者并非对立,而是通过相互作用形成了万物。
二、阴阳的特征1. 相互依存在自然界中,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在其生长发展过程中都需要同时具备阴性和阳性因素。
例如,种子需要土壤的阴性因素和阳光的阳性因素才能生长成植物。
2. 互为转化阴阳之间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而是相互转化的关系。
例如,白天是阳性时间,夜晚则是阴性时间;但当白天过去后,夜晚又会转化为阳性时间。
3. 相互制约阴阳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在自然界中,如果某一方面过于强势,则会导致另一方面的衰退。
例如,在农业中,如果土壤中过多的氮肥会导致作物生长缓慢、产量下降。
三、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1. 阴阳相生阴阳相生是指两者之间存在着互为源泉、相辅相成的关系。
例如,在人体中,心脏代表着阳性因素,而肾脏则代表着阴性因素。
心脏提供动力和能量,而肾脏则调节身体内部环境和维持平衡。
2. 阳盛则衰在自然界中,如果某一方面过于强势,则会导致另一方面的衰退。
例如,在四季中,夏季代表着阳性因素,而秋季则代表着阴性因素。
如果夏季过于炎热,则会导致秋季的气温下降、植物凋零。
3. 阴盛则生阴盛则生是指在某些情况下,阴性因素对阳性因素产生促进作用。
例如,在人体中,肝脏代表着阴性因素,而胆囊则代表着阳性因素。
如果肝脏功能正常,则可以促进胆囊的正常运作。
简述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简述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是一对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体。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思想,也是中医学、易经、道家等领域的重要理论基础。
本文将从阴阳的概念、阴阳的相互关系、阴阳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阴阳的概念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是一对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体。
阴阳的概念最早出现在《易经》中,它是指自然界中的两种相反的力量,阴是指阴性的、负面的、消极的、柔软的、寒冷的、暗淡的、静止的、向内的、收缩的、下降的、湿润的、沉重的、缓慢的等特性;阳是指阳性的、正面的、积极的、刚硬的、热烈的、明亮的、活跃的、向外的、扩张的、上升的、干燥的、轻盈的、迅速的等特性。
阴阳是一对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体,它们之间不存在绝对的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种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关系,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自然界中万物生长、发展、变化的基础。
二、阴阳的相互关系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思想,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自然界中万物生长、发展、变化的基础。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相互依存阴阳之间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阴就没有阳,没有阳就没有阴。
阴阳之间的相互依存是自然界中万物生长、发展、变化的基础。
例如,春天阳气渐长,万物开始生长,夏天阳气旺盛,万物茂盛生长,秋天阳气渐衰,万物开始凋零,冬天阳气消退,万物开始休眠。
这些都是阴阳之间相互依存的表现。
2. 相互制约阴阳之间是相互制约的,阴阳之间的相互制约是自然界中万物生长、发展、变化的基础。
例如,夏天阳气旺盛,但是如果没有阴雨滋润,植物就会枯萎;冬天阴气盛,但是如果没有阳光照耀,植物就会死亡。
这些都是阴阳之间相互制约的表现。
3. 相互转化阴阳之间是相互转化的,阴阳之间的相互转化是自然界中万物生长、发展、变化的基础。
例如,春天阳气渐长,万物开始生长,但是如果阳气过旺,就会导致植物生长过快,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秋天阴气渐盛,万物开始凋零,但是如果阴气过盛,就会导致植物枯萎死亡。
阴阳学说中阴阳之间的四种关系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是阴阳的对立制约, 阴阳的互根互用, 阴阳的消长平衡和阴阳的相互转化四大原理.其一,阴阳的对立制约原理. 阴阳是在一个统一体中,或说是在一个事物, 一种现象中所存在的相互对立, 相互制约的两个方面. 阴与阳有质的差别,这就叫阴阳的相互对立. 昼与夜对立, 春夏与秋冬对立, 光明与黑暗对立, 温暖与寒冷对立,这都是阴阳的相互对立. 虽在统一体==生共存,但由于阴和阳的属性相反,由此二者之间就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排斥的作用. <<类经附翼.医易>>说:”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便说明动和静, 阴和阳的相互对立和制约. 春夏气候逐渐温热,是阳气渐渐抑制了阴气;秋冬气候逐渐寒凉,是阴气渐渐抑制了阳气. 阴阳二者之间就是这样在相互对立和制约之中,保持了相对的平衡,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事物的存在.其二,阴阳的互根互用原理. 阴阳的互根互用,也就是阴阳的相互依存. 阴阳双方均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的存在条件或前提,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 无阳就无所谓阴,无阴也就无所谓阳;无昼就无所谓夜,无夜也就无所谓昼;无春夏就无所谓秋冬,无秋冬也就无所谓春夏,这就叫阴阳的互根互用, 相互依存,或叫阴阳的相互为用, 相互统一. 其实阴阳的互根互用和阴阳的对立制约是相辅相成的. 天地之间,==之内,任何事物或现象之所以可以出现和存在,其内部必然有既相对立, 又相依存的阴与阳两个方面. 有上和下, 内和外, 前和后的对立与依存,才有了空间;有过去和未来的对立与依存,才有了时间;有升和降, 出和入, 兴奋和抑制, 亢进和衰退的对立与依存,才有了事物的运动状态. 因此凡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或现象,也就必然存在着既相对立又相依存的阴与阳两个方面,无阴阳的对立和依存,也就意味着事物或现象的不存在.其三,阴阳消长平衡原理. 在自然界,一年之中,从冬至到夏至,阳气渐长, 渐进,阴气渐消, 渐退,阳热之气抑制了阴寒之气,所以气候逐渐变热;从夏至到冬至,阴气渐长, 渐进,阳气渐消, 渐退,阴寒之气抑制了阳热之气,所以气候逐渐转寒;一天之中,从子时至午时,阳长阴消, 阳进阴退,阳气制约了阴气,气温渐升;从午时至子时,阴长阳消, 阴进阳退,阴气制约了阳气,气温渐降. 阴阳二气势力的对比,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不停地处于消长进退的变化之中. 但于由阴阳之间的相互制约,就使这种变化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和相对的稳定状态,只有这样,才保证了事物或现象的稳定存在.其四,阴阳相互转化原理. 阴阳的相互转化原理,是说阴阳是相互包涵的,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即阴可化为阳,阳可化为阴,阳从阴中化,阴从阳中生. 张景岳引朱子语说:”阴气流行则为阳,阳气聚集则为阴”,就是这个意思. 如在冬至或子时阴气最盛的时候,阳气始生;在夏至或午时阳气最盛的时候阴气始生. 阳极则阴生,阴极则阳生,寒极可转热,热极可转寒. 又如水(阴)蒸发化为气(阳),气(阳)凝结化为水(阴),皆属阴阳的相互转化. 但阴阳的相互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可以发生. <<素问.阴阳应相大论>>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六元正纪大论>>说:”动复则静,阳极反阴”,<<录枢.论疾诊尺>>说:”四时之变,寒暑之胜,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阴主寒,阳主热,故寒甚则热,热甚则寒”,其中的”极”, “重”, “甚”,即属阴阳转化的条件之一. 如果说阴阳的消长进退,是阴阳之气量变的过程,那末阴阳的相互转化,则是阴阳之气的质变过程.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结果. 阴阳消长是阴阳转化的前提,阴阳转化是阴阳消长的结果. 在阴阳消长进退的过程中,阴阳二气始终维持着动态平衡. 在阴阳二气发生转化后,则旧的动态平衡被打破,又出现了在新条件下的新的动态平衡,从而使事物或现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上述阴阳学说的四大原理,或说是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是自然界万事万物生长壮大, 发展变化, 衰退消亡所必须遵循的规律. 因此,中国古代医家便将这一规律广泛渗透到中医学的各个方面,用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生理功能, 病理变化,指导临床诊断, 治疗用药, 保健养生, 饮食调配等等.。
阴阳基本概念
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或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两方面的属性的概括。
阴阳的基本特征: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积极的、进攻的、刚强无形的、功能亢奋的,都属于“阳”的范畴;凡是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消极的、柔弱有形的、功能抑制的,都属于“阴”的范畴。
阴阳属性的特点:阴阳的抽象性、相关性、普遍性、相对性。
(相对性表现为:阴阳的相互转化和阴阳的无限可分性)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一、阴阳的相互对立:阴阳相互矛盾,阴阳相互制约。
二、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相互依存(以对方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阴阳相互为用(相互资生、相互促进)。
三、阴阳相互消长:阴消阳长或阳消阴长,阴阳俱长或阴阳俱消,阴阳双方处于暂时的动态平衡。
四、阴阳的相互转化:指一切事物或现象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的作用下可向其各自相反方向转化的运动方式。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人体一切组织结构均可用阴阳划分。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人体生理活动的规律可概括为阴精(物质)与阳气(功能)的运动变化;阴气和阳气的升降出入是人体生命活动存续的基本形式。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阴阳失衡是一切疾病发生的基础。
阴阳失衡的表现形式:1、阴阳偏盛,特征“邪气盛,正气未伤”,属“实证”,阴盛则为寒实证,热盛则为实热证。
所谓,“阴盛则含,阳盛则热”。
2、阴阳偏衰,特征“正气虚弱”,属“虚证”,阴虚则为虚热证,阳虚则为虚寒证。
所谓,“阴虚则内热,阳虚则外寒”。
3、阴阳互损,是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失调的结果。
4、阴阳转化(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重阳必阴,重阴必阳)。
四、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确立治疗原则:损其有余,补其不足。
阳盛者泻热,阴盛者散寒;阳虚者温阳,阴虚者滋阴。
2、归纳药物性能:四气(阴:寒、凉;阳:温、热);五味(阴:酸、苦、咸;阳:辛、甘);升降浮沉(阴:沉、降;阳:升、浮)。
阴阳变化规律
阴阳变化规律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是宇宙中两个相对而又统一的对立面,代表了事物的两个方面。
阴阳的变化规律是指在阴和阳之间变换的运动规律。
1.阴阳的互相依存关系阴阳是相互依存的,它们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相互制约、互为根本。
如同白天和黑夜的交替一样,没有阴就没有阳,没有阳就没有阴。
阴阳的互相依存关系是变化的基础。
2.阴阳的互相转化阴阳是相互转化的,它们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不同的条件下不断转化。
当阳达到极点时,就会转化为阴,当阴达到极点时,就会转化为阳。
这是一种相对动态的平衡状态。
3.阴阳的互补关系阴阳是互相补充的,它们相互依赖、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世界的基本元素。
如果过于偏向阴或过于偏向阳,就会破坏平衡。
只有阴阳相互融合,才能维持事物的正常运行。
4.阴阳的运动规律阴阳是不断运动的,它们以渐变的方式相互转化,呈现出一种连续而有序的变化过程。
阴阳的运动规律是通过太极图来描述的,其中阴阳相对而又统一,相互交融,形成了不断变化的图形。
5.阴阳的平衡调节阴阳在变化过程中,需要保持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这就需要不断进行调节。
当阴阳失去平衡时,就会出现疾病和灾难。
因此,在生活中应该注意保持阴阳的平衡,保持身心健康。
6.阴阳的有限性阴阳是有限的,它们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而不是无限地变化。
阴阳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极限,超过了这个范围,就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明确事物的阴阳本质,避免过度倾向一方。
7.阴阳的自我调节阴阳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当其中一方偏向过强时,另一方会相应地调节自己,以达到平衡。
这种自我调节的能力是阴阳变化规律的基础,并且是维持事物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
总之,阴阳是中国哲学中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通过描述事物的两个对立面和相互转化的运动规律,揭示了事物变化的本质。
了解阴阳的变化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调节自己的生活方式,达到身心健康的目标。
阴阳变化规律
阴阳变化规律
阴阳变化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概念,表达了事物的对立统一和变化发展的规律。
根据阴阳变化规律,可以总结如下几个方面:
1. 阴阳相互依存:阴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彼此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阴阳的存在和变化都是相互依存的,一个不存在就无法形成对立,也无法产生变化。
2. 阴阳虚实变化:阴阳一方在增加的同时,一方在减少。
阴阳相互转化、相互推移,形成虚实变化。
比如昼夜交替、四季更迭,以及人体的生理活动周期等都是阴阳虚实变化的表现。
3. 阴阳相互转化:阴阳之间不仅存在虚实变化,还存在相互转化的过程。
当阴阳达到某种极限时,会产生转化的现象。
例如,天地之间的阴阳转化的最明显的表现是日出和日落。
4. 阴阳补充互补:阴阳不仅是对立的,也是互补的。
阴阳的补充互补关系决定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平衡。
当一个方面过多或过少时,将会导致系统的不平衡。
因此,阴阳互补的原则是维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总体来说,阴阳变化规律是世界万物演化的基本规律,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核心概念。
在实践中,人们可以通过对阴阳变化规律的研究,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事物的变化,并运用这一规律来指导实践活动。
阴阳之变的释义
阴阳之变的释义阴阳之变是指事物在运动变化中,包含着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两个方面:阴与阳。
阴阳常被用来形容自然界各种对立、差异的事物,如黑暗与光明、阴雨与阳光、静与动、冷与热等。
阴阳理论在中华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哲学、农学、武术等领域。
在具体释义上,阴阳之变有以下几个方面:1.相互对立:阴和阳是对立的两个概念,表示了事物内部存在的对立面。
阴指向内、负、静、沉、冷、湿、柔等方面,而阳指向外、正、动、升、热、干、刚等方面。
这种对立关系不是简单的互相排斥,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阴阳之间的对立关系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基础。
2.相互制约:阴阳存在于事物的各个方面,相互制约着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阴阳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相互补充的关系。
如夜晚的黑暗中蕴含着白天的光明,寒冷的冬天中蕴含着温暖的春天。
阴阳的转化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也是事物变化的规律。
3.相互转化:阴阳之间不是孤立存在、静态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变化和转化的过程中。
事物在运动变化中,不断经历阴转为阳、阳转为阴的过程。
如白天的阳光渐渐转向夜晚的黑暗,冬天的寒冷逐渐转向春天的温暖。
阴阳的转化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周期性和循环性。
4.物质和精神的统一:阴阳之变不仅适用于自然界的物质事物,还适用于人类的精神世界。
人的身体、情绪、思维等都存在着阴阳之变。
身体的健康与疾病、情绪的喜怒哀乐、思维的悲观与乐观等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
阴阳之变的理解对于人类的健康、情绪管理和思维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阴阳之变是事物运动变化中的基本规律,它包含了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关系。
阴阳之变的理解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对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个体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阴阳家的名词解释
阴阳家的名词解释阴阳家,是古代中国哲学中的一派学说,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阴阳家的名词解释从多个角度展开,涉及哲学、医学、天文学等多个领域,下面我将对几个关键词进行解释。
一、阴阳阴阳是阴阳家学说的核心概念。
它在哲学中被理解为宇宙事物的两个相对、相互依存的方面。
阴与阳相辅相成、相互交替,构成了世界万物的运行规律。
阴阳之间存在着和谐的平衡,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事物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阴阳的具体表现有很多,例如在天文学中,阴阳与阴阳日、阴阳历等相关。
在中医学中,阴阳理论被用于对人体组织、器官、病症进行分类与分析,以及药物治疗。
阴阳之间的平衡与失衡关系着人体的健康与疾病。
二、五行五行是阴阳家学说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五个元素,代表了宇宙万物的基本属性和相互关系。
阴阳家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
相生表示一种生成的关系,例如木生火,火生土等。
相克表示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水克火,金克木等。
五行理论被广泛运用于中医学、农业、建筑等领域中,以探索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关系。
三、阴阳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阴阳学说对中医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医学将人体视为一个与自然相连的整体,通过观察、辨证施治,以调节人体阴阳失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学中的阴阳包括了阴阳两个极端以及阴阳之间的中间状态。
阴阳失衡会导致病症的出现,中医医生通过针灸、草药等手段,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以促进疾病的康复。
四、阴阳学说在道家哲学中的应用阴阳学说在道家哲学中也有重要的地位。
道家认为,阴阳之间的平衡是宇宙的基本规律。
道家追求的是一种逍遥自在的境界,将阴阳看作是天地万物运行的基本力量,通过顺势而为,以达到无为而治的境地。
五、阴阳学说对人生的启示阴阳学说对人生有着深远的启示。
阴阳之间的平衡与和谐是人生的追求目标。
在人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自身的阴阳平衡,避免极端,追求身心的和谐。
只有平衡的人生态度,才能享受人生的丰富多彩。
结语阴阳家的名词解释仅涉及了学说的一部分,然而,阴阳家学说博大精深,不仅影响了古代中国的哲学和医学,也对现代科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阴阳相克知识点总结大全
阴阳相克知识点总结大全一、阴阳概念1. 阴阳的起源阴阳最初是古代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一种对立事物的概念,它来源于中国古代先民对自然现象的感悟。
比如白天和黑夜、寒冷和炎热、上升和下降等。
阴阳最初是指白天和黑夜的概念,后来逐渐演变为了更广泛的对立事物性质的概念。
2. 阴阳的含义阴阳包含了许多含义,它们可以是一对对立的事物,也可以是一对互相补充的事物。
在天文上,阴阳可以指白天和黑夜;在自然界里,可以指寒冷和炎热;在人体里,可以指女性的柔美和男性的阳刚等。
阴阳还可以是一种相互转变的关系,当一种事物达到极点时,它就会转变成另一种事物。
3. 阴阳的相互依存在阴阳理论中,阴阳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两者互相包容、相辅相成,互为一体,不可分割。
在宇宙万物中都有阴阳的存在,互相转化、互相依赖。
二、阴阳相克的含义1. 相生与相克相生与相克是阴阳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相生是指阴阳之间的相互生发,即一方生一方,两者共同发展。
相克是指阴阳之间的相互制约,即一方制约一方,使其发展趋势被束缚。
在阴阳相克的理论中,相生与相克是不可分离的关系,相生可以转化为相克,而相克也可以转化为相生。
2. 阴阳相克的涵义阴阳相克意味着在宇宙间一切事物的相互制约和调节。
如果两种事物的属性相同或者相近,它们之间就会相生;反之,如果属性不同,它们之间就会相克。
这种相克的关系体现了事物的平衡发展,避免一方过度发展而引发的问题。
3. 阴阳相克的作用阴阳相克的理论在中国哲学、医学、农学、风水学等众多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医学上,根据阴阳的相生与相克关系,可以进行治疗调理;在农学上,可以根据阴阳的相克关系进行科学种植;在风水学上,可以根据阴阳的相克关系进行布局设计。
三、阴阳相克的体现1. 阴阳相克的体现在自然界中在自然界中,阴阳相克的现象十分常见。
比如寒冷和炎热、水与火、上升和下降等,这些都是阴阳相克的典型例子。
阴阳相克的体现使自然界保持了动态的平衡,保证了自然界的稳定。
中医知识:阴阳关系
中医知识:阴阳关系一、对立制约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对立,主要表现为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消长。
阴与阳相互制约和相互消长的结果是达到动态平衡,称为“阴平阳秘”,如果这种平衡遭遇破坏即是疾病的形成,如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春夏秋冬四季变化自有其规律,若冬天应寒反暖则人体的生命活动也受影响,易引起疾病。
二、互根作用阴阳是对立统一的。
阳存于阴,阴依存于阳。
阴阳都以对立的存在为条件。
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这就是阴阳的互根作用。
阴阳互根作用既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又是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
因此,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三、消长平衡阴阳之间的相互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永远处于静止和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即所谓“消长平衡”。
阴阳就在这种运动变化中,生生不息。
但任何一方太过盛或太过衰,破坏了“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动态平衡,就会引起机体的不适。
四、相互转化阴阳学说认为: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如阴转化为阳。
如寒饮中阻患者本为阴证,但由于某种原因,寒饮可以化热,即为阴证转化为阳证。
阳证也可以转化为阴,如某些急性温热病,由于热毒极重,大量耗伤元气。
在持续高热的情况下,可以突然出现体温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阳气暴脱的危象,这种病征变化,即属于阳证转化为阴证。
但如果抢救及时,处理得当,四肢转温,色脉转和,阳气得以恢复,病情又可出现好的转机,可见阴阳互相转化是有条件。
阴阳的消长(量变)和转化(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全过程的密不可分的两个阶段,消长是转化的前提,转化是消长的结果。
综上所述,阴和阳是事物的相对病性,因而存在着无限可分性,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等,是说明阴和阳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是孤立、静止不变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反相成的。
这一点对我们理解中医学阴阳学说的运用非常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阴阳之间的关系
1.阴阳的对立制约
阴阳的对立是指阴阳作为一个统一体的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如春夏阳气上升且盛,抑制了寒凉之气,因而春夏温热;秋冬阴气上升且盛,抑制了温热之气,因而秋冬寒冷。
医学教育网原创阴与阳相互制约和相互斗争的结果,取得了统一,即取得了动态平衡。
故阴与阳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如果这种关系被破坏,就会出现“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亢”等。
在临床上“寒者热之”、“热者寒之”、“高者抑之”、“下陷者举之”等治法确定的理论依据。
2.阴阳的互根互用
阴阳的互根互用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联系。
如上为阳,下为阴,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没有下也就无所谓上。
又如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和血两者的关系,气属阳,血属阴,医学教育网原创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二者是互根互用的。
人体的阴津损伤,会累及阳气也伤;阳气损伤,会累及阴津也伤,也是基于阴阳互根互用的原理。
如果由于某些原因导致阴阳之间互根互用的关系破坏,就会引起“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的阴阳俱损的病变。
最终导致“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3.阴阳的交感互藏
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亦即互相发生作用。
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
阴阳互藏,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蕴含着另一方,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也是阴阳双方交感的动力根源,又是构筑阴阳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基础和纽带,为阴阳消长与转化的内在根据。
4.阴阳的消长平衡
消有消减衰弱之义,长有增加盛大之意。
阴阳的消长平衡,是指
阴阳之间的相对平衡,不是静止或绝对平衡,而是指在一定限度内的“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相对平衡。
医学教育网原创比如四时气候的变化,从冬至春及夏,气候从寒冷逐渐转暖变热;由夏至秋及冬,气候由炎热逐渐转凉变寒。
从子夜到中午,阳气渐盛,人体的生理功能逐渐由抑制转向兴奋,即阴消阳长;而从中午到子夜,阳气渐衰,则人体的生理功能由兴奋渐变为抑制,这就是阳消阴长。
临床上常用的补气生血、补血养气,以及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等治法,均为此长彼长理论在治疗上的具体应用。
5.阴阳的相互转化
阴阳相互转化是指对立的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方向转化。
例如,昼夜的交替,子夜(23时~1时)为阴极,阴极则阳生;午时(11时~13时)为阳极,阳极则阴生。
如“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甚则热,热甚则寒”“寒极生热,医学教育网原创热极生寒”是基于这种理论。
又如某些急性热病,由于热毒极重,大量耗伤机体元气,在持续高热的情况下,可突然地出现体温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阳气暴脱的危象,这种病证变化,即是由阳证转化为阴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