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论 物理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

合集下载

《中学物理教学论》word版

《中学物理教学论》word版

第一讲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设计一新课改的相关政策与理念1 国家政策:全面推行素质教育2新课改的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

(2)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使学生能逐步客观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

(3)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4)通过科学想像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5)通过展示物理学发展的大体历程,让学生学习一些科学方法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初中阶段物理课程基本理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高中阶段物理课程总目标(1)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3)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4)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

3课改后的变化(1)教师的角色定位课程的执行者——课程的建设者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发展的引导者(2)课堂中的反思性实践。

实践性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在课堂情境中,教师的实践性反思活动包括倾听课堂里的“杂音”、与自己对话、反思教学细节等。

“说课”--学校里特有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对促进教师的实践性反思卓有成效。

中学物理教学论

中学物理教学论

物理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所特有的本质属性,是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一般用定义说明)。

物理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即通常所说的物理概念的适用条件与范围。

《物理课程标准》框架结构的主要内容包括五部分,即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和附录。

演绎推理————指与归纳推理相对的、由一般性知识的前提(大前提)推出特殊性或个别性知识的结论(小结论)的推理. 如果前提是真实的,那么必然可以推出真结论。

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物的抽象。

电容(或称电容量)是表征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

我们把电容器的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增加1伏所需的电量,叫做电容器的电容。

电容器,定义1:顾名思义,是‘装电的容器’,是一种容纳电荷的器件。

定义2:电容器,任何两个彼此绝缘且相隔很近的导体(包括导线)间都构成一个电容器。

学科特点:1、是一门实验科学;2、是一门严密的理论科学3、是一门定量的精密科学4、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基础科学5、是一门带有方法论的科学概念教学的基本要求:1、使学生懂得物理概念是如何建立起来的2、使学生懂得物理概念的内函3、使学生懂得物理概念外延4、使学生学会运用概念物理教学难点形成原因及对策:原因:1、相关的准备知识不足2、学生思维定势带来的负迁移3、学生感性认识不足4、概念相通,方法相似引起混消5、教学要求过高或方法不当对策:1、分析掌握中学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2、教师应注意分散知识难点3、重视加强物理实验物理概念教学的一般程序:1、讲清引入这个概念的必要性2、怎样引入3、概念的正确形式4、概念的应用物理学科教学的性质:1、研究物理教学2、揭示物理学科规律3、指导物理教学实践物理教学任务与目的:1、掌握物理基础知识2、培养学生的能力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培养品德(知识是基础,能力是核心、兴趣是关键,品德是根本)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1、观察和实验是物理教学过程基础2、形成概念掌握规律是教学过程中心问题3、物理教学过程突出方法教育4、中学物理教学有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能力的实际内容5、教学过程重简约性6、教与学的相互依存教学过程的本质1、它首先是一种认识过程,而且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1、认识是有目的和计划的○2、有确定性、是间接知识为主、认识过程教师起指导作用、认识是在课内进行的2、教学过程同时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规律是客观的,原则是主观的,原则是依据规律制定的教学规律: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教学原则:教学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要求:自然贴切;语言精炼;紧扣中心;内容概括)结课形式:归纳式、比较式、悬念式、练习式、点题式、首尾照应式物理概念教学:概念及特点:它是反映物理现象和物理本质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科学抽象。

物理教学论——精选推荐

物理教学论——精选推荐

1一名词解释1、科学素养指一个人对于科学的基本认识,态度以及应用科学处理日常和社会问题的能力。

科学素养主要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内容。

养主要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内容。

2、中学物理教学过程学生在物理教师创设的物理学习情境中,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认识物理客体,采用多种方式掌握物理基础知识与技能,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实现科学素养全面发展的过程。

3物理思维中(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概念:分析是在头脑中把某一事物的整体分解成部分,从而把个别的方面与特性分解出来加以认识的过程。

认识的过程。

综合是分析的逆过程,即在头脑中把整体的各个部分,各种特性和各个方面联系并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比分解前对整体有更进一步的认识的目的。

起来,从而达到比分解前对整体有更进一步的认识的目的。

抽象是在头脑中将事物的有关因素与无关因素区别开来,把有关因素中最本质的因素抽出来。

出来。

概括是在头脑中把抽象出来的各种现象或现象之间的共同因素结合起来,并推广到同一类事物上去的过程。

类事物上去的过程。

4物理教学中的“四要素”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四个最主要的,最基本的要素,即学生,教师,物理世界和媒体。

他们的基本关系是:学生是认识的主体,物理世界是被认识的客体,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对客体的认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媒体是帮助学生认识物理世界的重要工具,整个教学过程是通过这四个基本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整个教学过程是通过这四个基本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5物理教学过程的 科学性,艺术性。

教育性科学性,最重要的是符合科学的认识规律,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概念,规律,同时教给学生一些分析,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

教学的科学性要求教师正确地应用术语。

学生一些分析,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

教学的科学性要求教师正确地应用术语。

教育性,主要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物理教学论

物理教学论

物理教学论第一章第一节科学素质,指一个人对于科学的基本认识、态度以及应用科学处理日常和社会问题的能力。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中规定的每门学科的目的,任务而编写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第二节《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具体目标,这是确定物理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

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目标有:一,学习最基本的物理知识并了解其应用,掌握初步的实验技能,初步认识物理学及其与技术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二,经历观察物理现象,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等学习过程,学习最基本的科学方法,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三,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和物理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物理创新思维的基本特点有:1.新颖性 2.灵活性 3. 综合性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标准是物理课程标准的主体,规定了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

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具有的特点:1 知识范围广2 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进一步增强3 突出了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4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义务教育阶段提出的科学探究要素的基础上,对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第二节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一,中学物理教学过程是认识与发展统一的过程二,中学物理教学过程是多个系统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四个最基本,最主要的要素,即学生、教师、物理世界和媒体(含教材、教学设备等)第三节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性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中学物理教学原则:1 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2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的原则3创设物理环境,突出观察、实验、探究的原则4 启发思考、教给方法的原则5 联系生活、技术、社会实际的原则第三章第一节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在实践中建立的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框架结构和活动程序。

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模式有:启发—引导模式、自学—讨论模式、探究模式、课题研究模式和合作学习模式。

初中物理课程和教学论

初中物理课程和教学论

认知心理学家、教育家。
主要观点:学习是一种积极的认知过
程,学生应当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探 索未知,通过自己独立阅读思考,去发
现教材的结构、结论和规律,最终达到 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认知发现学习模式的教学过程:
操作或阅读 —— 诱导 —— 再操
(1)学习过程 (2)直觉思维 (3)内在动机 (4)信息提取
操作;
(2)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强化问题意识;从多方面培养和
提高学生能力与科学素养。
4.实现条件
“实现条件”指促使教学模式 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诸如教师、
学生、教学内容、手段、时间、空 间
等的最佳组合。它常常通过教学流
二、认知发现学习模式 创始人: 布鲁纳( J.S.Bruner )美国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第五章 物理教学原则 与教学模式
物理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 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
学生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
的基本要求。它既是教学规律的反 映,也是社会要求的反映;既涉及
教师的教,也涉及学生的学。
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教学原则有:
教学整体性原则,即教学的思想性与 艺术性的统一;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中学物理教学模式的案例
一、关于“认知发现模式”举例 初中物理有关“密度”的教学设计

二、关于“先行组织者模式”举例
高中物理关于“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一节的教学设计
三、关于科学探索教学模式的分析和举例
1. 正确把握“猜想与假设” (1)正确处理猜想与假设的依据问题 (2)学生有问题困惑是提出猜想与假设的前提 2 . 正确把握实验验证 (1)单纯的动手做实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 (2)不是所有的猜想和假设都需要实验验证; (3)恰当地对假设与猜想的依据提出要求。 3. 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 每一步只是定性或定量研究其中两个变量之间的 关系,而把其余变量控制不变,这是科学探究教学模式 常用的控制变量法。

2中学物理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

2中学物理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

一、教学过程是认识与发展统一的过程 。



发展:学生一般心理发展,包括智力和能力的 发展以及兴趣、情感、意志、个性等非智力因 素的发展,在物理科学中主要是科学素养的发 展。因此,教学要: 1、 研究学生心理特点 2、 重视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教学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听见的内容很快就会 忘记,看到的东西印象深刻,亲自动手做过的 才能真正理解。 3、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美国心理学家对智力超常儿童跟踪调查,表 明成功者在进取心、自信心、事业心、毅力等 方面表现突出,同时做事比较谨慎。

二、构成教学过程的要素及其相互作用
两个飞跃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没 有主观能动作用就没有认识,这种能动 作用表现为两个“飞跃” 实践 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 实质:掌握知识和方法,然后转变成能力。

பைடு நூலகம்
两种适应 适应:同化 —— 把外界的事物纳入到已经 存在的思维框架中(消化) 顺应 —— 改变已经存在的思维框架 以接纳外界的事物 认知正是在适应与不适应、平衡与不平 衡的相互转化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自我调节是相互转化的关键。 因此要承认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屠呦呦(无博士、院士、留洋)
二、教学过程是多个系统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四要素:学生、物理世界、教师、媒体 相互关系:学生是认识的主体,物理世界是认 识的客体,教师在学生认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媒体是帮助学生认识世界的工具 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主体与客体间的相 互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主体动作于客体而实 现的。 一切经验都发源于动作,观察、分类、测量、 假设、推理等实际上都是动作,思维活动本质 上也是一种动作
第二章 中学物理教学内容、过 程和原则
2015年10月

中学物理的教学原则是

中学物理的教学原则是

中学物理的教学原则是1.基础先行原则:中学物理是基础课程,学生需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规律和方法,教学应从基础知识开始,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

2.归纳与演绎结合原则: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既需要归纳总结,又需要通过演绎推理来加深理解。

教师应引导学生不断从具体实例中归纳出规律,然后运用规律解决其他问题。

3.兴趣激发原则: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好奇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应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趣味的实验和有趣的故事来引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5.实践与理论结合原则:物理学习需要注重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的结合,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和实践操作,从中感受和理解物理实际问题,并将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6.个性化与差异化原则: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差异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辅导。

7.细节与整体结合原则:物理学习既需要关注知识的细节和具体问题,又要理解和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和系统性。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从整体上理解和处理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和问题分析能力。

8.学科与生活结合原则:物理学习应与学生的生活和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原则:物理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实验精神,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进行实验验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发现新知识的能力。

10.任务驱动原则:中学物理教学应以任务驱动为核心,将课堂教学设计为学生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

教师应通过任务的设置,激发学生合作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中学物理的教学原则是以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出发点,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实践操作的训练,通过系统性的教学设计,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原则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原则

教学设计的原则和内容教学设计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如果能够遵循一定的原则,系统全面地考虑相关内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教学设计的原则以下五点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教学前的各种准备。

1、科学性原则中学物理教学设计不能以感性经验为依据,而应该以科学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来设计和规范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目的符合大纲要求,教材内容、教法设计紧扣教学目的,符合课型特点和学科特点。

教学设计应该以物理教学的总目标为导向,遵循物理教学律,体现物理教学原则,并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能力水平,同时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不同特征进行分析;注重创设物理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表达、交流各种想法,力图充分挖掘学习者的内部潜能,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系统思维的原则对教师来说,系统思维意味着不仅要关注一节课的各个要素,还要把这节课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另外还应该考虑把这节课放在一个单元甚至整门学科的教学中来看待。

要从系统的角度去考虑,精心设计物理教学的各个要素以及要素内部的各方面。

新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而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这些目标并不是某一节课所能达到的标准,需要一学期或更长时间来达成某一目标,所以一定要用系统的理念去设计教学。

教学设计旨在围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这以目的而展开,它将教学系统的各部分联系成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

例如,在高中物理教学目标中,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作为教学的具体目标。

教学设计中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不是相互孤立的,它们都融于同一个教学过程之中。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需要从三个方面来构思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设计中,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来验证对自由落体运动快慢的猜想,提高他们制定科学探究计划的能力;可以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可以讨论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科学发展的意义;可以展示人类在月球上所进行的有关实验照片,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领略自然规律的普适性;还可以通过对打桩机的重锤下落和高台跳水运动员等自由落体实例的讨论,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的意识。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知识点总结中学物理教学概论是指对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进行综合研究的学科。

它是物理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手段。

下面将围绕中学物理教学概论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中学物理教学概论的概念和任务1.中学物理教学概论的概念及学科特点2.中学物理教学概论的任务和要求二、中学物理教学概论的基本原理1.教育学原理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2.心理学原理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3.社会学原理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三、中学物理教学的内容和特点1.中学物理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2.实验活动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3.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4.体验式教学方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四、中学物理教学的方法和策略1.讲授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2.实验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3.讨论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4.研究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五、中学物理教学的组织和管理1.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任务的分解2.教学计划的编制和执行3.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评价4.学生学习行为的规范六、中学物理教学的评价与研究1.中学物理教学评价的原则和方法2.中学物理教学研究的实施途径和方法七、中学物理教学的发展与1.中学物理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中学物理教学发展的趋势和方向3.中学物理教学的目标和策略总结起来,中学物理教学概论涵盖了中学物理教学的概念、任务、基本原理、内容和特点、方法和策略、组织和管理以及评价与研究等方面的知识。

深入理解和掌握中学物理教学概论的内容对于提高中学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学物理教学原则

中学物理教学原则

中学物理教学原则中学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需要遵循一些物理教学原则。

本文将从实践中总结出的几个原则进行阐述。

一、启发学生的兴趣物理是一门抽象的科学,学生往往感觉难以理解和枯燥无味。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生动的实验、趣味性的故事、有趣的例子等方式,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主动参与学习。

二、从实际生活中引入物理知识物理学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教师应该注重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举例子、引入实际问题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

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物理学习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等方面的能力,通过实践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

四、强调物理思维的培养物理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观察思维、实验思维和问题解决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五、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物理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结合,使学生既能够掌握物理知识,又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个性化教学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各不相同,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物理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开展科学实验、科技创新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八、评价方式多样化物理学习的评价应该多样化,不仅仅依靠传统的考试评价,更应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评价。

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报告、项目作业、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一、引言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旨在研究物质的本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规律。

中学物理课程作为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阶段,具有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中学物理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对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进行探讨。

二、中学物理课程设置1. 课程目标中学物理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学生能够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提高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课程内容中学物理课程内容应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和原子物理等基本内容。

力学部分主要包括质点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等;热学部分主要包括热传导、热膨胀等;光学部分主要包括光的传播和折射等;电学部分主要包括电荷和电场、电流和电阻等;原子物理部分主要包括原子结构和放射性等。

3. 课程设置中学物理课程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科发展的需求进行设置。

从初中开始,逐步引入物理知识,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理解。

高中阶段,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物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培养实践能力物理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进行实验,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培养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2. 引导思维方法物理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

例如,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分析思维和推理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创设情境教学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四、教学效果1. 学科素养提高中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通过系统学习物理知识,学生能够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具备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 科学思维培养中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通过培养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学物理教学的原则是什么

中学物理教学的原则是什么

中学物理教学的原则是什么1.问题导向原则:中学物理教学应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让学生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立科学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贴近生活实际原则:中学物理教学应注重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例、实验观察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体验式学习原则:中学物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验观察的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增强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原则:中学物理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

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如科学游戏、实践探究、物理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循序渐进原则:中学物理教学应按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际情况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使学生逐步掌握基础知识和概念,由浅入深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原理。

教师应注意把握教学的难度和进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

6.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原则:中学物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并进行实践和验证。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探究性的教学活动,开展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和创新意识。

7.性别平等原则:中学物理教学应注重性别平等,避免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

教师应以客观、公平的态度对待男女学生,鼓励女生主动参与物理学习和实验探究,提高女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8.教学评价与反馈原则:中学物理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和反馈。

教师应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积极的指导和鼓励。

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如考试、实验报告、小组讨论、作业批改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水平。

总之,中学物理教学的原则是以问题为导向,贴近生活实际,注重体验式学习,激发学生兴趣,循序渐进,培养创新精神,性别平等,注重评价和反馈。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以中学物理教学概论为基础,通过系统的教学理论学习和实践案例分析,使学生在掌握物理教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同时,能够深入了解中学物理教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教学过程中,将重点关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教学对象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主要为高等院校物理学专业或师范类院校物理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具备一定的物理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基础,但尚未形成完整的物理教学观念体系。

此外,课程还将面向中学物理教师,旨在提升其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为我国中学物理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策略,形成系统的物理教学观念。

(2)掌握中学物理课程内容标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能运用专业知识进行教学设计。

(3)熟悉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方法,能运用实验手段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4)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5)具备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能针对物理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改进措施。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教学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自主学习。

(3)注重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使他们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4)结合教育实习、教学观摩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物理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具备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2)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使其具备持续学习的动力。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了解物理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完整版)《中学物理教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中学物理教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第一章中学物理教学目标①中学物理课程总目的: 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中学物理课程的目的是确定物理教学目标的依据。

②科学素养: 一个人对科学的基本认识, 态度以及应用科学处理日常和社会问题的能力。

包括: 科学知识、方法、思想、精神、应用、能力等方面③国际上对公众科学素养的评价: 一、对科学术语和基本概念的认识。

二、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认识。

三、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

1.④中学生应具备的科学素养: 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方法与能力、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2.⑤物理课程对提高科学素养的作用:3.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索自然规律的愿望,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4.增进对自然界基本规律的认识, 掌握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5.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逐步认识科学的本质, 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和世界观。

1.⑥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科学素养在中学物理学科中的具体表述, 是物理教师确定中学物理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

2.(1)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目标变化:3.把学生的好奇心、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放在首位。

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5.注重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和活动的参与和体验。

6.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7.注重培养正确的科学观和对社会与人类的责任感。

1.(2)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变化:2.注重奠定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基础注重学生主体性和学习自主性, 特别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⑦科学探究是物理学的本质特征之一⑧课程具体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一是改变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片面关注知识与技能的问题, 二是为了表述的清晰与方便。

)一、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目标:二、学习最基本的物理知识并了解其应用, 掌握初步的实验技能, 初步认识物理学及其与技术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经历观察物理现象、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等学习方式, 学习最基本的科学方法, 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中学物理教学的原则是什么

中学物理教学的原则是什么

中学物理教学原则教学原则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如果教学原则正确的反映了教学规律且符合教学实际,它就会对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亦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实际,正确运用教学原则,不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原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

随着教育发展和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学原则也会不断完善。

物理学科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物理新课程也对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根据新课程对物理教学的要求和物理教学过程的规律性,结合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以及学习物理的认知特点,参照国内专家的研究成果,我们提出以下五条物理教学原则:一、科学性、教育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物理教学中,必须坚持教学的科学性。

强调教学的科学性,最基本的就是向学生传授的物理知识是准确无误的,即教学生规范物理实验操作,向学生准确地描述物理现象,正确讲授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定理、物理原理、物理例题和习题等。

坚持物理教学的科学性,要求教师科学的实施教学。

一方面,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地运用物理语言,对物理学内容表述正确、表达准确。

例如,讲光的反射定律时,不能把“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讲物质的比热容时不能把“物质的比热容”说成“物体的比热容”;讲质量时,不能把“物质的量”说成是“物体的量”;讲物体的受力分析时,不能把“物体所受的力”说成“物质所受的力”等。

另一方面,要求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和课程标准要求,科学地把握和处理教学内容,在中学阶段,限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有些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在教材中的呈现是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针对这些内容要正确处理教材,教师既要做到讲准确、讲清楚,又不要一次把某一个问题讲深、讲透、讲全。

例如,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中都涉及“力”的内容,但二者对“力”的内容要求层次是完全不同的;在高中物理讲“重力”时,只讲到地球上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原则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原则

例: 光的 感性表象 光的侧面特征 – 光的传播 – 直线传播性 – 反射、折射 – 反射、折射 现象 定律 – 干涉、衍射 – 光的波动性 – 光电效应 – 光的粒子性 光的较全面的 具体反映

光的波粒二重 性

例: 电磁的感性表 象 各种电磁感应 现象

电磁的某侧面特 征

电磁的较全面 的具体反映
教和学的过程
学生大脑与知识客体
• 教学内容必须以 其物质表现形式 出现才能成为被 认识的客体 • 教师要起指导作 用
学生的认识过程
• 学生的认 识源于实 践 • 学生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四个最主要 的、最基本的要素: •教师 •学生 •物理世界 •媒体(含教材、教学设备等)
第二层次
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
具体与抽象相统一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各种产生感应电 动势的条件

磁通量的变化 是产生感应电动 势的条件

• 例:压力概念
• 例:斜面上物体受到的重力的 分解 ——实验演示
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理论联系实际 是学的有效途径 、学的目的 注意学习源 • 学的实际 于生活,高 – 间接经验 于生活
– 生产、生活实践、科技 – 知识的实际应用
• 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的内容很广泛, 既包括生产技术实际(这里应突出它 所运用的物理原理,不涉及它的技术 细节),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 理现象,还包括与物理有关的社会经 济问题(特别是有关当地的生产、能 源、环境等实际问题)。
具体措施
• 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和社 会生活中处处有物理,认识科学、技 术、社会之间的联系;能解释和说明 多种自然现象,能解决社会和生活中 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使其产生 求知的欲望和动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物理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
对教学过程认识的变迁
(一)教师中心论
这一思想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严重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学生中心论
该思想过分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而忽视了教师的作用。

(三)主体主导论
以认识论为理论基础,提出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发展认识能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

(四)双主体论
认为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

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一)观察和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基础——观察和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必然途径。

(二)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并使其有关能力得到发展是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中心问题。

(三)中学物理教学要注意物理学方法的培养,包括物理概念规律与数学运算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

(四)中学物理教学要有理论联系实际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丰富内容。

(五)中学物理教学是学习物理科学和其它专门技术的入门教育和基础教育。

教学原则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原则概念
1.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教育目的制定的,在教学活动中和学生认识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1) 教学原则是在教学实践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它反映了普遍的、客观的教学规律,具有客观性。

(2)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规律人为制定的,具有主观性、社会性。

2. 物理教学原则
(1)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矛盾
①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间的矛盾。

②对学生统一要求与学生个别差异的矛盾。

③学生掌握知识与发展他们能力的矛盾。

④具体与抽象、理论与实践、巩固与提高的矛盾。

(2)许国梁在本教材提出了七项教学原则
①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主动性相统一的原则。

②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③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④具体与抽象相统一的原则。

⑤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⑥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⑦巩固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二)教学原则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 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学习主动性相统一的原则
提出这一原则的指导思想是教学“三体问题”的主要精神。

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品质的形成,只有经过他们自觉积极的努力才能做到,而且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组织和指导,师生间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1) 要建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2) 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增加学生自己学习的活动量。

(3) 花功夫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2.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提出这一原则的指导思想是: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如果教学中的知识是系统地、科学地、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及其运动规律的知识,那么就十分有益于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光靠科学知识是不够的,还要靠教学中采取相应措施才能实现。

(1) 必须注意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2) 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主要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3) 物理教学中的思想性应寓于知识教学中,把二者结合起来。

3.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提出这一原则的指导思想: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而能力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1) 加强物理基础知识教学。

(2) 要注意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

4. 具体和抽象相统一的原则
提出这一原则的指导思想是: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一认识过程中从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这是学生认识不断深化的正确途径。

从宏观上看,物理抽象思维可分为两个阶段:
(1) 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抽象规定)
感性具体:思维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即通过观察实验等获得感觉、知觉、表象,形成对事物外部联系和外部特征的整体表象以及有关材料(这称为感性具体,是思维的起点)。

抽象规定:经过对感性材料思维加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过程)获得对事物某个侧面的本质认识,称为抽象规定。

(2) 由思维抽象(抽象规定)到思维具体(认识的结果)
以思维的抽象为起点,分析确定每一规定、每一概念、每一理论在具体事物中的地位和作用,抽象出一般的理论,解决具体问题(称为思维具体)。

可见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经过两次抽象过程:
感性具体
科学抽象
思维具体
(3) 怎样贯彻这一原则
①要使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获得具体的感性认识
i. 从研究的物理问题出发注意运用直观手段和方法
ii. 用已知概念和规律,通过推理导出新的规律或其它理论,然后用实验验证。

②在具体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思维。

③应使学生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经常发生联系,使二者紧密结合,贯彻教学始终。

5.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这一原则的指导思想是:正确处理书本知识与实际知识的关系,把理论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是提高学生认识的正确途径。

(1) 必须用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观点进行教学。

(2) 联系实际的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3) 联系实际的内容要依据教材而定。

6. 巩固和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1) 知识的巩固需要一定的反复。

(2) 采取多种办法,熟记概念规律。

(3) 复习是巩固知识的主要方法。

7. 教学的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1) 要把集体教学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2) 正确对待个别差异。

(三)其他学者提出教学原则
1. 国外学者提出的教学原则
(1)赞可夫提出教学原则
①高难度进行教学原则
②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原则
③高速度前进原则
④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原则
(2) 布鲁纳提出的教学原则
①心向原则
②结构原则
③程序原则
④反馈原则
2. 国内其他学者提出的原则
(1) 闫金铎提出的教学原则
①科学性原则
②生动直观性原则
③积极思维原则
④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 田俊恒先生提出的教学原则
①知识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②实验探索与语言传授相结合原则
③发展思维能力与训练操作技能相统一的原则
④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⑤按照学生特点实施教学原则
(四) 出现上述众多教学原则的原因
1. 教学原则的社会性导致教学原则表述不可能完全相同
2. 教育规律不断发现,新的教学原则必然与之相适应提出
3. 表现出教育科学不成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