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 果 (1802—1885) , 法 国 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 代表,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 亚”。
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 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书信的格式
1.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 修饰词,如“亲爱的”“尊敬的”等。 2.问候语。如“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 等。独立成段,不可直接接下文。 3.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他珍视人类文明的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他 指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种见解是 非常精辟的。他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盛赞这一世 界奇迹的创造者,盛赞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旨内容。
这封信针对巴特勒来信中认为的远征中 国是“体面的”“出色的”这一谬论,愤怒 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和毁灭世界奇 迹——圆明园的罪行,高度赞扬了圆明园的 文化艺术价值,表达了对遭受劫难的中国人 民的深切同情。
始建于康熙48年(1709年),为环绕福海的圆 明园、长春园、万春园总称,共占地5200余亩。
里面凿湖堆山,种植奇花异草,仿照国内外名胜 40景,有建筑物145处 。
它是清代封建帝王在150余年间,所创建和经 营的一座巨大皇家宫苑。艺术价值甚高,被誉为 “万园之园”。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4.祝颂语。以“此致”“敬礼”为例。“此致” 可以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 点;也可以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 “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 5.署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 颂语下方一至两行处右侧。另起下一行写日期。
阅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交代写信缘由,回复巴特 勒上尉征求自己对远征中国的看法。 第二部分(2—9):热情赞美圆明园的辉煌 灿烂,强烈谴责英法联军的侵略罪行。 第三部分(10):呼应开头,表达对英法联 军侵略行径的愤恨之情。
3. 第 6 段 运 用 了 什 么 修 辞 手 法 , 表 达 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反语和对比。“文明人”破坏人 类文明;“野蛮人”却是人类文明之所在。 作者直斥当局,更显示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和凛然正气。
4.第7段中作者将政府与人民区分开来 有什么作用?
作用是强调政府不能代表人民,英法两国 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焚掠圆明园是英法 政府的行为。作者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抗议政府 的罪行。
【第二部分(2—9)】
1. 第2段在文中有何作用呢? 这是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
这样写是欲擒故纵,而且表现了作者运用语 言的高超艺术。
2.圆明园作为奇迹,它的艺术性质和成 就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 (2)圆明园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 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3)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是亚洲文明的剪影。
文笔功底:
1.运用反语,讽刺有力。 2.对比鲜明,爱憎分明。
走进圆明园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 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把园里凡能搬动的金 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来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东西, 就任意打碎、践踏。最后一把火把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的“万 园之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
圆明园在北京海淀区附近,是清代名 园之一。
【第一部分(1)】
1.怎样理解文章开头的作用?
文章开头,作者直接指明对方让自己写信 的用意,即在侵略者看来,他们的侵略是高尚 的、光荣的,这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反语,表现了巴特勒上尉卑鄙无耻的丑恶嘴脸。
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 反的词语来表达某意,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 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手法。
【第三部分(10)】
文章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紧密;内容 上,再次指出英法联军自诩的远征中国的成就是彻 头彻尾的无耻偷窃,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和蔑视 之情。
从这封信来看,你认为雨果的高贵品质表现在哪 些方面?
雨果的立场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站在全人类的 立场坚持正义。他能将政府与人民相区别“政府有时会是 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