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杭园林景观调研报告
苏州园林调研报告最佳范文
苏州园林调研报告最佳范文苏州园林调研报告一、引言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精湛的园林设计技巧而闻名于世。
近日,我们小组前往苏州进行园林调研,以了解苏州园林的历史、设计理念以及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情况。
本报告将从园林的历史背景、园林的设计特点以及苏州园林现代化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历史背景苏州自古以来就是园林之城,拥有着丰富的园林文化历史。
苏州园林的创建可以追溯到宋代,经过元、明、清三代的不断演变,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苏州园林艺术。
在中国园林史上,苏州园林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精湛的园林技艺而享誉海内外。
三、设计特点1. 构思独特:苏州园林以自然山水为基础,以人为本,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每个园林都有独特的布局和构思,形成了恬静宜人、景色如画的景观。
2. 巧妙运用空间:苏州园林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了无限的景致,充分利用了各种元素,例如水、石、花草等,打造出多样化的景观。
3. 园林细节:苏州园林注重细节的处理,以精湛的手工艺和精致的装饰品为园林增添独特的韵味,使园林更加富有情趣和艺术价值。
四、现代化管理目前,苏州园林已经开始采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技术。
园林的管理包括日常维护、保护及游客服务等方面。
苏州园林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和科技手段,提高了园林管理的效率,保护了园林的原始风貌,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游览体验。
五、园林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园林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苏州园林管理的重要任务。
通过加强园林的保护工作,提高园林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加强园林文化的传承与宣传,苏州园林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下去。
同时,苏州园林还要追求可持续发展。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园林的产出效益,为园林的长远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六、结论苏州园林作为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精湛的园林设计技巧而闻名于世。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不断创新,苏州园林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也不断寻求现代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苏州园林调查研究报告
苏州园林调查研究报告
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在苏州地区的园林中,以下是我们的观察和发现。
1. 建筑风格: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独特,深受传统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影响。
园林中常见的建筑元素有拱门、廊道、亭台楼阁等。
这些建筑结构以其精致的雕刻和精细的细节而闻名。
2. 植物景观:苏州园林以其精心布置的植物景观而著名。
园林内种植了各种花卉、树木和灌木,并通过巧妙的布局和修剪来营造出美丽的景观效果。
著名的植物包括牡丹、荷花和竹子等。
3. 园林设计:苏州园林的设计注重景观的平衡和和谐。
根据儒家的哲学理念,设计师将景观与建筑物、水池和石头等元素相结合,创造出宜人的环境。
园林中常用的设计技巧包括错落有致的布局、水景与山石的对比和使用迷宫般的小径等。
4. 水景:水是苏州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林中通常有池塘、湖泊和运河等水景。
这些水景通过精心的规划和建设,形成了优美的景观,并为园林带来了清新的气息。
5. 文化遗产:苏州园林作为中国传统建筑和园林艺术的代表,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它们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巅峰,还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和环境美的追求。
总体而言,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珍品,以其精巧的设计、
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迷人的植物景观而闻名。
它们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研究者,被广大人们视为文化遗产和旅游胜地。
苏州园林调研报告(共7篇)
苏州园林调研报告〔共7篇〕因而,对于次日的园林之游便多了几分期待与信心。
网师园我们首先去了网师园,坐个公交,进入一片居民区,走过一条窄巷,它就那么静静地出现在了眼前。
就像一座普通的民居,不显山不露水,真真地应了那句“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
网师图 2园很小,因而当我们一百多号人涌入时,里面便显得分外局促,难以体会古时小姐一人在园中散步时所领略到的独特韵致。
我们的到来倒像是一群凡俗之客对这一片静谧的鲁莽冲撞了。
进入网师园,一回首我便注意到了这个场景〔图1〕。
说实在的,我有点被它的精致复杂给震惊到。
我觉得这显示的是古人的一种生活节奏。
静下心来精雕细琢,并不深究其必要性,只是按照一种惯例,再适当加以发挥地做下去。
最终在他们手中诞生的是一件工艺品。
而我学习了两年建筑,学习的那么是对于空间的一些处理,角度较为宽大。
也许我会觉得古人的这种做法充满了匠气,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但是有时候,我觉得自己也该学着将目光放在细部上,静心地去琢磨一件图 3 小事,将其做到极致。
即使结果是无意义的,但至少耐心是可贵的。
网师园震撼我的另一个场景便是图二。
明与暗的强烈比照,让人眼前一亮,给我以强烈的美的享受,甚至是一种神圣。
在园中逛逛,会发现多处这样的明暗比照,特意在屋顶与墙或者屋顶与屋顶的交接处留出一小片天空,将一束光引入。
在这极小的天空下相应地还会种上植物。
我觉得这是一小片土地的引入。
有天有地,合起来便是一个微缩的世界〔如图3〕。
但是在有些地方,工匠们在交接处留出的天空是比拟大的〔图4〕。
在这种情况下,要营造的便不再是一种明暗的比照了,而更多的有一种景观的意味,就好似一个自带天光的放大版的盆景。
相对于前者,这一种类型的透气性更强,且更加舒展。
照此推断,交接处再扩图 4 大一个等级,便成了大家可以进入、欣赏、驻足的喜闻乐见的院子了。
留园–参观完网师园的下午便紧接着步入了留园。
留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我迷路了。
苏杭采风考察报告
苏杭采风考察报告一、前言在本次采风考察中,我们一行五人前往苏州和杭州,探访了当地的文化景观和经济状况。
本文将分享我们的旅行足迹和所得的收获。
二、苏州之行2.1 苏州园林苏州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世界著名的园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拙政园、留园、虎丘等。
我们首先前往拙政园,该园是我国著名园林之一,也是苏州园林中的精品。
其景色秀丽,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结构独特,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
我们在这里领略了园林艺术的精髓之处,感受到了苏州园林的独特魅力。
2.2 苏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艺术、历史、人文为一体的多功能博物馆。
馆内馆藏丰富,品类繁多,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参观体验。
我们在博物馆内了解到了苏州的历史文化和先民智慧的卓越贡献。
全馆透露的文化气息,真正恰如其分地展现了苏州的文化内涵,让我们受益匪浅。
三、杭州之行3.1 西湖杭州西湖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区之一,也是全球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
我们在西湖游玩一天,留恋于美景。
湖上云影、岸边绿树、湖畔建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景。
我们登上群山,俯瞰西湖的美景,感叹大自然的壮丽。
3.2 龙井茶杭州的龙井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也是两宋时期的贡品。
龙井茶具有光泽、清香、爽口、甘鲜、耐泡等特点。
我们品尝了地道的龙井茶,感觉醇厚甘美,回味悠长,体验到了浓郁的茶文化。
四、总结此次苏杭之行,我们深入了解了两地的文化背景和风土人情。
苏州是一座带有浓郁水乡风情的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则是一座自然风光秀丽的城市。
我们感叹了中国文化的历史厚重和博大精深,也体验了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园林艺术和茶文化。
我们的这次考察,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也为我们今后学习和工作提供了更多的灵感和思路。
苏杭园林景观调研报告共47页文档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苏杭园林景观调研报告
11、用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END
苏州园林调查报告.doc
苏州园林调查报告.doc篇一:苏州园林考察报告苏州园林考察实习报告姓名:李昊洋学号:186XX2204587班级:环艺苏州园林是由退隐官场的官宦文人汇集在人居天堂苏州后,利用苏州水城太湖石的优势,在有限的区域内用巨资打造成的。
是自然景观的浓缩体现。
对中国现代建筑伴随自然景观的配套有直接参照作用。
园林的主要特点是亭台楼阁轩榭廊,舫厅堂馆斋。
苏州园林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
苏州古典园林,一向被称为“文人园林”。
白居易在《草堂记》中说:“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这是文人园林的范式。
苏州园林充分体现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设计构筑中,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
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都市内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山林”。
苏州园林是时间的艺术、历史的艺术。
园林中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各式摆件等等,无一不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无不蕴含着中国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雨惊诗梦来蕉叶”,这是对苏州园林生动的写照;“风载书声出藕花”,这是对园林意境最好的描摩。
一面面古典之窗,一道道岁月之门,引领着我们走进“苏州园林”。
拙政园拙政园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各式亭轩楼阁临水而筑,形成朴素开朗、平淡天真的自然风格。
园分东、中、西三部分。
入园门即是东园,原为明代“归田园居”旧址,现以草地为主,凿池垒山,遍植树木,缀以天泉亭,秫香馆、兰雪堂诸建筑,给人以开朗舒畅之感。
中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远香堂为园中的主建筑,是一座结构精巧的四面厅,四周是落地玻璃窗,可观览周围景色,堂内陈设精雅。
堂南小池假山,竹木扶疏,重峦迭翠。
堂北,宽阔的平台连接荷花池,夏日荷花盛开,微风吹拂,清香满堂。
苏州园林调研报告
苏州园林调研报告(共3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苏州园林调研报告篇一:苏州园林调查报告苏州园林调查报告目录一、卷首语二、团队合照三、团队介绍四、苏州园林调查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之总结报告五、苏州园林调查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之个人报告苏州园林风貌及造园艺术作者:袁雯菁苏州园林的现状作者:吴乃蕴苏州园林的破坏与保护作者:柳叶苏州园林的开发与利用作者:韩悦崎苏州园林的意义与价值作者:杜晓芬苏州园林问卷调查总结及心得作者:徐雅婷六、苏州园林的美丽风貌(彩页)拙政园彩页1~3狮子林彩页4~6留园彩页7~8网师园彩页9~10沧浪亭彩页11~12(封面——烟雨江南;封底——沧浪美景)团队介绍团队名称: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苏州园林调查小分队指导老师:吕艳(历史文化与旅游系 0801班班主任)小组成员:组长:袁雯菁(历史文化与旅游系0801班)组员:吴乃蕴(历史文化与旅游系0801班)柳叶(历史文化与旅游系 0801班)韩悦崎(历史文化与旅游系 0801班)杜晓芬(历史文化与旅游系 0801班)徐雅婷(历史文化与旅游系 0801班)团队实践目的:苏州市一个具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小桥流水,古色古乡,气质婉约是它的特色,正因为苏州是这样的历史名城,才孕育了具有特色的苏州古典园林。
本次活动以记录苏州园林风貌为主要目的,弘扬苏州园林文化,展示苏州的绝美风光,突显其旅游价值,同时记录苏州园林的破坏情况,针对此类情况应采取的措施,同时调查苏州园林的开发度,针对苏州园林的价值与意义,提出苏州园林更好的利用方案,在保护和开发相结合的基础上,弘扬园林文化,使苏州更好地走向世界。
苏州园林调查暑期社会实践报告总结报告长沟流月去无声,是歌不尽的春华,唱不完的秋实,杜若洲头,秋水依旧。
是的,秋水依旧,微吟还似清歌样,是苏州,且歌且吟出这样一曲风风雅雅的姑苏咏唱。
衣诀翩飞,蝴蝶惊梦,刹那芳华,是谁,伫立于秋的尽头,沁湿了薄衣,风奏离歌,嶙峋成曲,重峦叠嶂,叠迭起寒涟徐徐。
苏州园林调研报告
苏州园林调研报告摘要:本调研报告主要对苏州园林进行了调查研究。
通过实地观察、问卷调查等方式,对苏州园林的景观特点、历史意义、管理状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最终得出结论:苏州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但是,在管理状况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一、调研目的1、了解苏州园林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2、了解苏州园林的现状和管理状况。
3、探讨如何保护、改善苏州园林。
二、调研方法1、实地观察2、问卷调查3、专家访谈三、调研结果1、苏州园林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苏州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苏州园林的建造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吴越时代。
在唐宋时期,苏州园林品种繁多,建筑形式精湛,成为古代园林艺术的最高峰。
2、苏州园林的现状和管理状况目前,苏州园林面临一些问题,例如人流量较大,游客的环境意识不强,存在保护意识不足的现象。
同时,苏州园林的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人员不足、保养不到位等。
3、探讨如何保护、改善苏州园林为了保护、改善苏州园林,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要加强对游客的教育和管理。
其次,要加大人力投入,增加管理人员的数量。
此外,对苏州园林的保养和维护也需要加强。
四、结论通过本次调研可以看出,苏州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但是,在管理状况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引起重视,加强管理,保护好苏州园林这一人类文化遗产。
苏州园林调研报告
苏州园林调研报告苏州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园林建筑工艺而闻名于世。
在对苏州园林进行深入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和有益的启示,下面将就此进行详细的报告。
首先,苏州园林的独特魅力在于其精致的设计理念。
在苏州园林中,我们看到了许多精心布局的假山、曲桥、小品等景观,这些景观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更展现了园林建筑师对自然的敏锐感知和对空间的巧妙运用。
这些设计理念对于当代园林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可以为现代园林建筑提供丰富的设计思路和灵感。
其次,苏州园林的建筑工艺也是其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苏州园林中,我们看到了许多精美的砖雕、石雕、木雕等建筑装饰,这些建筑装饰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更体现了园林建筑师对细节的精益求精。
这些建筑工艺对于当代园林建筑的材料选择和工艺技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可以为现代园林建筑的建筑工艺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最后,苏州园林的文化内涵也是其独特魅力的重要方面。
在苏州园林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这些文化内涵不仅体现在园林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中,更体现在园林的诗词书画、音乐舞蹈等文化活动中。
这些文化内涵对于当代园林建筑的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可以为现代园林建筑的文化表达和传播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素材。
总之,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其独特魅力体现在精致的设计理念、精湛的建筑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中。
对苏州园林的深入调研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园林的魅力,更有助于为当代园林建筑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启示和借鉴。
希望我们的调研报告能够对园林建筑领域的同行们有所启发和帮助。
苏州园林考察调研报告
苏州园林考察调研报告苏州园林考察调研报告一、引言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苏州园林的设计和建造特点,我们进行了考察调研。
二、考察目的和方法我们的调研目的是了解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布局特点以及文化内涵。
为此,我们参观了苏州园林博物馆、拙政园和留园,并与相关专家交流。
三、考察结果1. 建筑风格:苏州园林以小巧精致、曲水流觞的风格为主,注重人与自然的融合。
园林建筑经常运用花岗石、青砖和木材,在现代园林设计中仍有广泛应用。
2. 布局特点:苏州园林以布局精巧而著称。
它们通常分为前、中、后三个区域,通过曲径通幽的手法将不同景观有机地连接起来。
其中,中央区域多为水景,两侧则是假山、廊桥等景观。
3. 文化内涵:苏州园林融合了中国文化的许多元素,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文化。
园林中的建筑、雕塑和花草均寓意深远,展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追求。
四、调研分析1. 古老传统与现代建筑的结合:苏州园林在保留传统建筑特点的同时,也结合了一些现代建筑技术和理念,使其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2. 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苏州园林的设计和建造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它们既继承了传统的园林建筑风格,又融入了新的元素和创新设计,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人们的需求。
3. 旅游经济的推动:苏州园林是苏州市的重要旅游资源,每年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园林旅游不仅促进了苏州市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当地文化的传播。
五、结论通过对苏州园林的考察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其建筑风格、布局特点和文化内涵。
苏州园林的独特魅力在于它既保留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美学特点,又结合了现代建筑技术和创新理念。
园林旅游也成为了苏州市重要的经济支柱,为当地经济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建议为了进一步发展苏州园林旅游,我们建议加强对园林的保护和修缮工作,同时提升游客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此外,还可以加强园林与其他旅游资源的联动,举办更多具有文化特色的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
苏州园林调研报告
苏州园林调研报告一、简介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因其独特的设计和精巧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本调研报告旨在对苏州园林的特点、历史、影响等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二、苏州园林的特点1. 景色与建筑相融合:苏州园林注重将自然景色与建筑融为一体,以营造和谐统一的景致。
园林中的建筑物往往与山水、花草相互映衬,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
2. 小型景点连贯布局:苏州园林通常依山就势,小桥流水、曲径通幽,以及各种小型景点、花坛、石阶等连贯布置,使整个园林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3. 工艺精湛:苏州园林注重工艺的精细和精湛。
园林中的亭台楼阁、石雕栏杆等都体现了传统的工艺技巧,给人一种精致细腻的感觉。
4. 文化内涵丰富:苏州园林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艺术、诗词、音乐等元素渗透其中。
园林中的建筑和景观往往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代表着当时社会的审美和价值观。
三、苏州园林的历史苏州园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至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
苏州园林的兴起与发展与当地的文化、经济环境密切相关。
在中国古代,苏州是繁华的商业城市,人口众多,园林的兴建也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
四、苏州园林的影响苏州园林不仅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苏州园林的独特设计理念和精湛工艺在整个中国传统园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同时,苏州的园林也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推动了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
五、结论通过对苏州园林的调研与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苏州园林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巧的工艺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2. 苏州园林的建筑与自然景观相融合,营造了和谐统一的景致。
3. 苏州园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价值观。
4. 苏州园林对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推动了苏州的旅游经济发展。
苏州园林调研报告
苏州园林调研报告《苏州园林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苏州园林作为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之一。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苏州园林的优势与问题,我们进行了此次调研。
二、调研目的1. 了解苏州园林的历史渊源和建设现状2. 探讨苏州园林的特色文化和景观3. 分析苏州园林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机制4. 总结苏州园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5. 提出苏州园林发展的建议和对策三、调研内容1. 苏州园林的历史渊源及建设现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我们了解到苏州园林的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经过历代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造园技艺。
目前苏州园林以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等为代表,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2. 苏州园林的特色文化和景观苏州园林以水墨花鸟画的艺术风格为主,结合自然山水、亭台楼阁、假山池塘等元素,营造出独特的视觉美感和文化氛围。
同时,诸如园林建筑、雕刻艺术、摆设布局等,也展示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独特魅力。
3. 苏州园林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机制目前苏州园林多数由国家和地方政府进行统一管理,同时也有部分私人投资和经营的园林。
园林的经营主要以门票收入和文化创意产品销售为主要盈利方式,同时也进行文化交流和旅游活动。
4. 苏州园林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苏州园林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如景区管理不规范、文化传承不足、游客体验满意度不高等。
5. 苏州园林发展的建议和对策为了进一步提升苏州园林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我们建议加强对园林景区的管理和保护,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提升服务质量和提高游客体验。
四、结论苏州园林作为中国传统园林的瑰宝,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潜力。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苏州园林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相信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苏州园林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苏杭景观园林调研实习报告4600字
苏沪杭景观园林调研实习报告4600字实习目的这次学院教师安排我们去南方实习,目的是感受南方城市,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参观考察南方园林,对造园手法及运用有更深化的理解。
实习时间—实习地点上海周庄苏州实习内容一、上海-----路过的繁华实习第一站是上海,从青岛到上海,一夜的奔波,从北方到南方。
在我的印象中,上海是个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繁华都市。
到了上海,感受到了与北方截然相反的城市气息。
擦肩而过的梅雨时节,别具一格的建筑群,江南风格的弄堂胡同,都深深吸引着每个游客。
1 大家首先去的世博园,早在去年世博会开幕的时候,中国馆建筑以其独特的魅力出名天下。
中国馆坐落在黄浦江畔,宛如一片火红的花瓣点缀着江畔。
站在中国馆前,它已宏伟的气势震撼着每一颗心灵。
斗冠造型配上火红的中国红颜色,显得无比沉稳大气。
在里面参观了一番,里面空间的布局,人流疏通都安排的合理有序,空间有层次递进感。
层层出挑的主体造型显示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美与构造美,总之我认为中国馆是传统建筑的现代表达。
在中国馆的地区馆屋顶上,还建有“九州清晏〞。
所谓的九州清晏是一个现代的屋顶花园,供人们休闲娱乐。
走在其中,感受到造园的魅力,竹林,清水,怪石,现代小品交融在一起,散发着幽静和谐的韵味。
2 第二天,在教师的带着下去了江南有名的私家园林——豫园。
在繁华的都市里,高楼的重重包围下,还保存着较为完好的古典园林,让人心中更加欣慰。
我们先去的上海城隍庙,四面建筑合围,中间的场地供人们烧香拜佛。
烟雾缭绕,眉宇间彰显出佛气。
在城隍庙感触最深的就是正堂屋顶上的那些小雕塑,有龙,有人群,栩栩如生,很是佩服古代的能工巧匠。
外围是豫园商业街,商品琳琅满目,在古建筑的衬托下,走在其中,随时感受着古代风俗文化。
真正的豫园里面只有三十余亩,但是却表达出其独特的造园风格。
地处上海,人多地狭,布置一个大型园林,非得有高超的“小中见大〞手法不可。
通过仔细地游览看了出来,豫园的构园整体上运用了分层连续组景手法。
苏州园林调研报告
苏州园林调研报告
报告内容:
1. 引言:介绍苏州园林的概况
- 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 苏州园林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施工工艺而闻名
2. 调研目的和方法
- 目的:了解苏州园林的设计原则、特点和保护现状
- 调研方法:实地调研、访谈、资料收集和分析
3. 苏州园林的设计原则
- 小中见大:通过布局和视觉效果,使小空间显得更加宽广- 尔雅宜静:强调空间的安静、雅致和静谧的氛围
- 曲径通幽:设置迂回曲折的路径,增加游客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 取景寄意:景致的布置有寓意,融合人文和自然元素
4. 苏州园林的设计特点
- 精致的构造:园林的建筑和景观都经过精心设计和精湛的施工工艺
- 丰富的景观元素:园林中包含各种不同类型的景观元素,如山水、建筑、植物等
- 细腻的布局:园林的布局注重对称、均衡和清晰,追求美感和和谐
- 独特的水景设计:苏州园林以其精美的水景设计而著名,如池塘、流水、喷泉等
5. 苏州园林的保护现状
- 园林的保护工作得到了重视,苏州市政府制定了相关的保护政策和规划
- 园林的修复和维护工作正在进行中,以保持其原有的风貌和特色
- 园林的保护面临一些挑战,如人工成本高、游客量大等
6. 结论和建议
- 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瑰宝,需要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 建议加强园林的保护工作,加大修复和维护力度
- 加强园林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苏州园林的认知和欣赏程度
7. 参考文献
- 引用和参考的相关文献和资料的列表
此为虚拟助手根据提供的问题和背景知识生成的一个苏州园林调研报告的模板,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实际调研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拙政园苏杭园林调研分析
06
调研结论与建议
章节副标题
调研结论
拙政园与苏杭园 林的特色与价值
拙政园与苏杭园 林的历史文化内 涵
拙政园与苏杭园 林的建筑风格与 布局特点
拙政园与苏杭园 林的植物配置与 景观设计
对拙政园与苏杭园林的保护与传承建议
加强保护意识:提高公众对园 林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加 强保护意识的培养。
强化管理措施:加强园林管理, 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 确保园林得到妥善维护。
章节副标题
02
调研背景与目的
章节副标题
背景介绍
拙政园与苏杭园林的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 调研目的:了解园林设计理念、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 调研意义:为保护和传承园林文化提供参考 调研方法:实地考察、文献资料收集与数据分析
调研目的
了解苏杭园林的建筑风格、景观设计及文化内涵 分析拙政园在苏杭园林中的地位和特点 探讨苏杭园林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影响和启示 为未来苏杭园林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
05
苏杭园林对比分与苏杭园林的建筑风格概述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言简的阐述观点。
拙政园的建筑风格特点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言简的阐述观点。
苏杭园林的建筑风格特点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言简的阐述观点。
两者建筑风格的异同点分析
建筑风格:以明 清时期建筑风格 为主,采用传统 木结构建筑,注 重细节装饰和色 彩搭配
文化内涵:融合 了江南园林的精 髓和传统文化元 素,体现了古代 园林艺术的高超 水平
历史文化内涵
拙政园的历史背景和建筑风格
园林设计理念和艺术特色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园内文物和历史遗迹的介绍
苏杭园林景观调研报告
苏 杭 园 林 景 观 调 研 报 告
城湖 相映
杭州城与西湖的发展沿革与启示
四、“三潭印月”简介与分析
4.1 三潭印月简介 三潭印月,是西湖水面最大的一个岛,在 空间布局、水景处理、建筑营建、花木配置等 方面都独具匠心,堪称江南水上园林空间经典 之作。 小瀛洲,最早是人工堆叠的一块水上陆地, 吴越时辟建为水心保宁寺,也称湖心寺。元祐 五年(1090年),苏东坡疏竣西湖,在堤外水 深处立三座瓶形石塔,名之为“三潭”。后三 塔涯没在游泥中,现存三塔是明天启年间仿苏 塔重建。三塔成边长62米的等边三角形分布湖 中。月圆之夜,在石塔内点灯烛,洞口蒙白纸, 灯光从圆孔透出,宛如一个个小月亮。月光、灯 光和湖光交相辉映,画出一幅“一湖金水欲溶秋” 的诗情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到了明朝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钱塘 县令聂心汤在原水也保宁寺旧址上用疏竣西湖 的掀泥筑岛,又在岛外修了环堤,形成了独具 一格“岛中有岛,湖中有湖”景观格局,作放 生之用。 清朝雍正年间(公元1727年),浙江总督 李卫疏竣西湖,架设九曲桥连接岛之南北两端, 筑长堤沟通东西,形成了“田”字形格局;建 亭台楼阁、环植芙蓉,临湖赏荷佳处,植奇花 异草,小赢洲成为"岛中有湖,湖中有岛"的 江南水上园林。
四、文化新篇 ——浅谈景观设计中的文化传承
1、贝聿铭与苏州博物馆 2、南宋御街旧城更新改造工程 3、结语——景观设计中的文化传承
01 苏 杭
城湖相映
杭州城与西湖的发展沿革与启示
一、杭州水文地理变化、西湖的形成及现状简介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是中国大陆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 区和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它是中国大陆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之一, 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和中国唯一一个湖泊类文化遗产。 2000多年前,西湖还是钱塘江的一部分,由于泥沙淤积,在西湖南 北两山——吴山和宝石山山麓逐渐形成沙嘴,此后两沙嘴逐渐靠拢,最 终毗连在一起成为沙洲,在沙洲西侧形成了一个内湖,称钱塘湖,分上 湖和下湖,此时大约为秦汉时期。 自从隋朝大业六年(610年)开凿江南运河,与北运河相接,沟通南 北五大水系,便捷的交通也促进了杭州的经济发展和旅游活动。 隋唐以后上湖逐渐消失,下湖因位于杭州湖西,故又名西湖。西湖 之名,初见于白居易的《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和《杭州回舫》 这两首诗中。当时的西湖面积约有10.8平方公里,比近代湖面面积大近 一倍。湖的西部、南部都深至西山脚下,东北面延伸到武林门一带。香 客可泛舟至山脚下再步行上山拜佛。 南宋以后,位于城北的泛洋湖逐渐消失,杭州的主要水系基本定型。 如今的西湖三面环山,面积约6.39平方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南 北长约3.2千米,绕湖一周近15千米。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 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及岳湖等五 片水面,苏堤、白堤越过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小岛鼎立 于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峰塔与宝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 了“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
苏州园林调研报告
苏州园林调研报告苏州园林调研报告苏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
今年,我有幸前往苏州进行了园林调研,以下是我的调研报告。
苏州园林以其独特的创作理念和精湛的园林艺术闻名于世。
我游览了苏州的几个著名园林,包括虎丘园、留园和拙政园。
虎丘园是苏州著名的古典园林,以其精妙的布局和独特的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
我在其中感受到了山水相融的意境,仿佛身临其境,亲身体验了传统的中国园林文化。
在苏州的留园,我被其精致的建筑和精美的园林景观所震撼。
这座园林利用了水的特性,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布局,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舒适的氛围。
另外,拙政园则以其复杂的建筑结构和精心布置的园林景观而闻名。
参观拙政园,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精髓,体验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感觉。
苏州园林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讲究“小而精”的创作理念。
虽然面积不大,但每一个细节都非常精致。
园林内的建筑、山水、花草以及各种装饰物的安排都经过了精心的考虑和布置。
每一个角落都展现了作者的用心和智慧,给人以美的享受。
苏州园林不仅注重自然景观的营造,也注重人与自然的交融。
园林中的建筑、湖泊、假山等元素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互融合,使园林更加具有情趣和艺术性。
无论是游赏园林的游客,还是在园林中居住的人,都能够感受到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享受到自然带来的宁静和舒适。
在调研过程中,我还了解到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园林中的植被种植有序,合理配置,不仅美化了园林环境,还为园林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同时,园林内的水体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使整个园林更加生机勃勃。
总的来说,苏州园林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园林艺术,成为了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瑰宝。
在调研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苏州园林的魅力,并认为这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
相信苏州园林将继续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传承和发扬园林艺术的瑰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成员:刘袁 刘韫璐 阮琼逸 薛鹏程 翟植俊杰
目 录
一、城湖相映 ——杭州城与西湖的发展沿革与启示
1、杭州水文地理变化、西湖的形成及现状简介 2、杭州城与西湖关系的历史沿革 3、文人对西湖发展的推动及“两堤三岛”的形成 4、三潭印月景观营造简析 5、苏堤植物景观配置简析 6、20世纪杭州城市发展对西湖的影响 7、启示
苏 杭 园 林 景 观 调 研 报 告
城湖 相映
杭州城与西湖的发展沿革与启示
四、“三潭印月”简介与分析
4.1 三潭印月简介 三潭印月,是西湖水面最大的一个岛,在 空间布局、水景处理、建筑营建、花木配置等 方面都独具匠心,堪称江南水上园林空间经典 之作。 小瀛洲,最早是人工堆叠的一块水上陆地, 吴越时辟建为水心保宁寺,也称湖心寺。元祐 五年(1090年),苏东坡疏竣西湖,在堤外水 深处立三座瓶形石塔,名之为“三潭”。后三 塔涯没在游泥中,现存三塔是明天启年间仿苏 塔重建。三塔成边长62米的等边三角形分布湖 中。月圆之夜,在石塔内点灯烛,洞口蒙白纸, 灯光从圆孔透出,宛如一个个小月亮。月光、灯 光和湖光交相辉映,画出一幅“一湖金水欲溶秋” 的诗情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到了明朝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钱塘 县令聂心汤在原水也保宁寺旧址上用疏竣西湖 的掀泥筑岛,又在岛外修了环堤,形成了独具 一格“岛中有岛,湖中有湖”景观格局,作放 生之用。 清朝雍正年间(公元1727年),浙江总督 李卫疏竣西湖,架设九曲桥连接岛之南北两端, 筑长堤沟通东西,形成了“田”字形格局;建 亭台楼阁、环植芙蓉,临湖赏荷佳处,植奇花 异草,小赢洲成为"岛中有湖,湖中有岛"的 江南水上园林。
①西北湖 ②北湖 ③东湖 ④东南湖 ⑤西南湖 景观序列空间范围 最佳观赏点 景观视线
苏 杭 园 林 景 观 调 研 报 告
城湖 相映
人 民 币 上 的 三 潭 印 月
杭州城与西湖的发展沿革与启示
4.2 景观序列 小瀛洲共有三条线路,环岛外堤的林荫道连接南北、东西十字形交叉路。由北至南的九曲桥为主线,横直东西长堤为辅线,相汇于中心小岛。重要景观 节点沿中轴线九曲桥分布,按照风景组织序列和景观位置可将轴线分为四段;起始段一一小瀛洲轩建筑群、转折段一一岛中之岛、承接段一一中心绿洲、 高潮段一一御碑亭一我心相印亭建筑群。 起始段小瀛洲轩、先贤祠等建筑群为主体。掩映在树丛中的小瀛洲轩作为三潭印月的起始引子。游客湖上泛舟时,发现岛立湖中心,似为西湖的“海岛 仙山",吸引人们上岛脱离尘俗。由北向南的曲桥转了12道弯,依次经过临水的小瀛洲轩、先贤祠、九狮石与两个景观亭,从湖堤进入到内部水域。原本 65米的距离,内容却极为丰富,视线也逐渐开阔。 转折段为三面环水形如鞋靴的小半岛。曲桥与半岛围合成一块小水面广植荷花,与"亭亭亭"亭亭玉立之意相映成趣。这一段曲桥,转弯较少,建筑也 不多,仅有复建的“卍”字亭。岛上的植物造景突出包括竹径通幽、百花园。引导游人在体验丰富的水上空间之后,进入到小空间中感受曲径通幽之趣、岛 中之岛的含蓄美。 承接段为中心绿洲部分,四面环水,是真正的岛中之岛。迎翠轩、花鸟厅、南舒亭建筑群化及周边的植物景观呈南北向线性构成。在承接段中,身处于 鸟语花香、古色古香的岛内小环境之中,又可放眼小瀛洲 的湖光水色,令人赏心悦目。 高潮段空间变得舒朗、通透,包括北侧御碑 亭组团和最南侧的我心相印亭建筑群,视线无限 延伸到湖面的三座石塔、苏堤及远山,是岛上风 景的最佳处。我心相印亭与立于湖中心的三石塔, 作为景观序列的收尾段,其景观处理亦是精心考 究。从北侧远望亭,视线被粉墙隔断,但透过墙 上的梅花窗、圆洞口,三潭之景隐约可见,由奥 而旷的"豁然开朗",充分体现古典园林中借景 之妙。 康有为的长联“岛中有岛,湖外有湖,通以 九折画桥,览沿堤老柳,十顷荷花,食药菜香, 如此园林,四洲游遍未尝见;霸业销烟,禅也止 水,阅尽千年陈迹,当朝巧暮雷,春欣秋阴,山 青水绿,坐忘人世,万方同慨更何之!”对三潭 印月景观格局高度概括为湖中有湖,岛中有岛, 游遍四洲未曾见过这样独一无二的水上园林空间。
苏 杭 园 林 景 观 调 研 报 告
二、千年酝酿 ——西溪湿地的保护与开发
1、湿地保护的重要性 2、历史沿革中的文化酝酿 3、现状规划 4、植物配置简析 5、部分景点简介 6、启示
三、往事辉煌 ——简析苏州园林设计手法与其时代局限性
1、苏州简介 2、设计手法简析 3、园林案例赏析——拙政园 4、苏州园林铺装及其寓意 5、传统园林景观的时代局限性 6、新中式园林景观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性
苏 杭 园 林 景 观 调 研 报 告
城湖 相映
杭州城
西湖
关系
隋以前 隋唐时期 五代十国(吴越) 南宋时期 元朝 明清时期 民国以后
钱塘县东扩 成为交通枢纽、商业城市 国都,国王推崇佛教 全国政治、经济中心 “乱世红颜皆为祸水” 文化发展昌盛 淡水资源不再仅依靠西湖
成为唯一淡水资源 最初的旅游资源积累 兴建大量寺宇塔庙 正式被赋予风景旅游的职能 废而不治 影响进一步扩大 成为世界著名的景观名胜
西湖作为唯一淡水资 源支撑城市发展 城市地位提高加快丰 富了西湖的文化内涵 西湖促进了杭州城在 国内外的地位,推动 杭州发展
杭州城与西湖的发展沿革与启示
三、文人对西湖发展的推动及“两堤三岛”的形成
3.1 诗词吟咏 西湖园林变迁过程中,无数文人用诗词书画表达了对西湖的热爱。近代诗人郁达夫诗云:“江山也要文人 捧,苏堤而今尚姓苏。”指出了历代文人和西湖之间的互相推动的作用。诗人画匠各逞所能,创造出众多有 关西湖的词、曲、赋、剧、画,乃至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工艺珍品,名点佳肴,无不是西湖山水滋养哺 育之下的精神文化产物。反过来,它们又泽润山水,美化山水,使山水之美得以艺术化。值得一提的是, 华夏名山胜水何止千万,像西湖山水那样自唐以来,被文学艺术史上几乎所有的大家写入诗文书画连篇累 牍的却是绝无仅有。白居易和苏轼这两位著名诗人写下了大量的诗歌,对西湖园林产生的有益影响是开创性 的。西湖十景的命名表明了绘画对西湖的最直接的影响。而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对西湖园林风景的品题, 又一次为西湖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3.2 疏浚工程 白居易(左)与苏轼(右) 西湖的文化积淀,除了文人骚客对西湖赞不绝口的作赋吟咏外,还要归功于历史上多次文人士族主持的 对西湖的疏浚工程,在西湖的发展历史上曾经历过23 次较大规模的疏浚工程。其有4次最为著名,因为它们对西湖今天的形态和格局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 影响。 大约在公元981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之时 ,为治理西湖,在今天少年宫一带筑起长堤,以确保西湖的水量,并疏浚六井,用西湖之水来灌溉农田。 在宋朝,苏轼第二次到任杭州之时,西湖淤塞情况严重,诗人亲自撰写了《乞开杭州西湖状》这一历史性的文件,上书朝廷,强调“杭州之有西湖,如 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 他组织民工20 万人进行工程浩大的 疏浚,重开六井,为了解决挖掘出淤泥的堆积问题,苏轼开创性地 在湖的西侧修筑了著名的苏堤,以便南北两岸的交通。不仅如此, 苏东坡还在西湖最深处,即今天的湖心亭一带,设三座石塔,禁止 在这一范围内种植菱角,以防止湖底淤浅,这也就是如今三潭印月 的前身。 元朝时西湖疏于治理,至明朝正德三年,时任杭州知府杨孟瑛力 排众议,大规模疏浚西湖,基本恢复了西湖的旧观,并效仿苏轼, 用挖出之淤泥,在湖西修筑长堤,后人称之为杨公堤。 嘉庆五年,浙江巡抚阮元再次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淤泥在湖中筑 起一座小岛,即今天的阮公墩。至此,现代西湖的轮廓已经基本形 成。 疏浚不仅解决了当时杭城人民的水源问题,更是留下了西湖山水 格局中最为精彩的片断。经过历代文人士族的传承和积累,西湖的 整个发展过程延续了这种疏浚结合造景、一举多得的优良传统,成 为西湖文脉中精彩的一笔。 3.3 “两堤三岛”的景观格局 两堤三岛,由白堤、苏堤这两条长堤与小瀛洲、湖心亭、阮公 墩三岛组成。纵横的两条长堤、点状三岛将西湖水面分隔为5 片水 域。这种以堤、岛划分、组织空间的格局称之为“两堤三岛”景观 格局,是西湖风景区景观空间格局划分特有的手法,既是呈现为西 湖景观的一种整体布局设计特色,又因其交通路线的内在关系而具 备了湖山观赏的游览格局,是杭州西湖特有的景观格局。
园 林 景 观 调 研 报 告
城湖 相映
杭州城市规划馆里展示的杭州水系演变,上图从左往右分别是隋、唐、吴越,下图从右往左分别 是南宋、清、民国、和上世纪八十年代。
杭州城与西湖的发展沿革与启示
二、杭州城与西湖关系的历史沿革
西湖作为重要淡水资源登上历史舞台以及旅游资源的初期积累 秦朝时期的钱塘县可以追溯为杭州城市最早的雏形。据史书《钱唐记》记载, 该县位于灵隐山下,也就是今天湖西的群山之中,西湖则在城市的东侧,因此当 时并没有“西湖”这一称谓。 隋朝,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开通,杭州成为沟通全国南北运输的交通要道,开 始在历史的舞台上崭露头角,迅速发展成发达的商业城市,人口迅速增长。钱塘 江畔用地范围有限,城市向湖东地区的扩展势在必行。而湖东地区缺少水源,西 湖成为支撑城市发展唯一的淡水资源, 这一时期,西湖的风景旅游功能尚未得到体现。除了确保城市用水而展开的 疏浚工程之外,并没有从风景营造的角度进行建设。但其天然的胜景,激发了当 时众多著名诗人的诗兴,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为西湖风景区积累了 最初的知名度,留下了第一笔宝贵的财富。 西湖风景旅游职能的成型与发展 五代吴越国时期,杭州在历史上首次登上国都尊位,由于吴越国王大力推崇 佛教,皇家在西湖周边兴建了大量著名的宝刹、浮屠,构筑起了西湖沿线曼妙的 轮廓线,极大地丰富了景区的文化内涵。 南宋时期,杭州的城市职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交通枢纽和商业城市逐渐 演变成为全国政治、经济中心。也是这一时期的西湖除了作为整个杭州城市的水 源外,也开始被赋予了风景旅游的新职能。西湖经过这一时期的开拓和充实,发 展成为了“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著名风景旅游胜地。 自那以后,风景旅游逐渐成为杭州最关键的城市职能,西湖和城市的依附关 系进一步加强,成为了杭州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湖作为著名的风景旅游点, 成为文人骚客心中的天堂。清朝皇帝多次南巡来杭,不仅促进了西湖的园林建设, 丰富了景区的内容,留下了大量珍贵的遗迹,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西湖在全国乃 至世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