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5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初步形成定量认识物质变化的质量和守恒意识2.通过使用模型,学生动手模拟氢气燃烧的反应过程,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3.通过体验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过程,初步学会定量研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同时形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二、教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始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和研究化学变化的转折点,是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和进行化学计算的理论基础。
本节课通过一系列实验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用定量的科学方法对化学现象进行研究和描述,并得出化学反应所遵循的一项基本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作好理论准备。
三、学情分析对于守恒的概念,学生并不陌生。
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已认识了能量守恒,教材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之前就已经对元素观做了预设和铺垫。
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微观想象能力。
但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缺乏研究手段和原理上的理解,影响了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最终认同,即学生对于研究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应该选择哪些反应、用什么样的反应体系、分析哪些数据、如何推理举证,是不清楚的。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做出解释。
教学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五、教学过程【过渡】以往我们在研究蜡烛及其燃烧时,更多的是关注物质种类的改变和实验现象,通过刚才同学的讨论,我们还发现化学反应前后还存在着质量关系。
吗?同学回答: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质量会变小不能得到原来的蜡烛了。
系的研究,多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环节一:定量探究化学反应【问题】蜡烛减少的质量是否等于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总和呢?【演示实验】介绍二氧化碳和水的吸收装置,以及实验原理,开始实验。
【追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相等吗?【介绍装置】提示: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依据现象思考化学变化前后相关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第一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第一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第一课时)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九年级学生
2.学科:化学
3.课时:第一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复习白磷、铁丝、木炭等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文字表达式。
二、教学课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三、教材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位于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化学变化主要有了一定的认识,关注物质变化过程中的现象和反应后生成什么新的物质。
本单元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引导学生从质的认识向量的认识过渡。
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研究化学变化,为开展化学计算打下基础。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化学3,课时:24,学生课前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内容完成预习学案的习题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2、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三、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来探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之间的关系,开始了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方面的过渡,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
学生在实验探究基础上归纳出质量守恒定律,这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的操作和结论的得出教学之前在网上搜索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给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方法:设疑,以实验为导向,讲练结合五、教学准备学生实验用品:仪器:托盘天平、烧杯、广口瓶、玻璃棒、酒精灯、气球、小试管等。
药品:白磷、NaOH溶液、CuSO4溶液、铁钉、碳酸钠粉末、稀盐酸、石灰水等六、教学过程:【复习提问】请写出红磷和氧气燃烧、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判断化学反应的依据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给出答案【问题导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识,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求知欲)【学生】作出假设:1、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2、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相等【想一想】怎样比较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大小?【学生】思考讨论【归纳】称量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跟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然后进行对比【提问】把蜡烛粘在玻璃片上,放在天平托盘里,调节天平平衡后,点燃蜡烛,一段时间后,天平还能平衡吗?指针会偏向哪?【得出结论】指针右偏,天平不平衡,蜡烛质量会减轻【问题】如果让蜡烛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情况又会怎样呢?【演示】蜡烛在密闭装置的燃烧实验【演示】白磷燃烧【学生思考】1、实验为什么要用密闭的容器?2、锥形瓶底部为何要铺细砂?3、玻璃棒有何作用?【结论】P+O2点燃P2O5反应前总质量等于反应后总质量(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习定量研究问题的方法。
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设计五篇
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设计五篇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质量守恒定律。
2、理解: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能力目标:1、锻炼动手能力、形成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1、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分组实验,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猜想、分组实验探究、讨论、归纳。
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必备的仪器及药品。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师: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特征就是生成了其他物质,例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那么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与反应物硫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之间有无变化呢?二、猜想与假设生—生:分组交流,讨论。
若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有变化,则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一组代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二组代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三组代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师:从讨论的情况看,有三种不同的意见,那么哪一种正确呢?我们不妨用实验来验证。
三、假设的检验及推理1、制定计划。
师:把学生分成三组:一组:进行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二组:进行铁钉与CuSO4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三组:进行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2、进行实验。
生一生: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自行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并能积极分工、协作、共同顺利地完成实验。
3、收集证据。
生—生:根据现象进行讨论、归纳,然后请各小组组长代表本组对所做的实验做小结,自然地得出结论。
四、发现规律生:三个组的小结情况:一组:磷燃烧后有白色烟生成即生成了五氧化二磷,但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二组:铁在CuSO4溶液中反应,铁丝上附着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仍然不变。
三组:无色NaOH溶液与蓝色的CuSO4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絮状沉淀,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还是不变。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5.1 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5.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
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
2.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方式
3.能够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答简单题目
教学准备
1.教学PPT
2.实验器材:瓶子、酒精、火柴
3.学生实验报告模板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新知
1.利用PPT导入新知,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
步骤二:引发思考
1.提问学生:“你们平时都接触过哪些与质量有关的现象?是否注意到质量在反应过程中是否发生变化?”
2.引导学生思考,在学习化学反应时,质量是否守恒?
步骤三:进行示范实验
1.使用实验器材准备进行示范实验。
2.将酒精注入瓶子中,点燃酒精,让学生观察火焰情况。
3.导师学生观察完实验后的瓶子,让学生思考质量在实验过程中是否发生变化。
步骤四:引出质量守恒定律
1.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总结,让学生描述实验中质量的变化情况。
步骤五: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方式
1.使用PPT展示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方式。
2.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方式。
步骤六:练习与巩固
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答简单题目。
步骤七:作业布置
1.布置学生完成实验观察报告,并要求学生使用Markdown文本格式编写。
2.分发学生实验报告模板,讲解模板的使用方法。
教学延伸
1.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食物的消化、燃烧反应等。
2.带领学生进行更复杂的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质量守恒的观察。
行文量:314字。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教材分析本课题包括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两部分内容。
教材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假设,再设计并实施一系列实验方案,通过科学探究过程,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经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得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综合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
质量守恒定律是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学会从化学方程式获得有关反应的信息,为学习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在物理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能量守恒。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也从微观角度了解了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别是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水的分解反应,通过对水的组成和构成的分析,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微观想象能力,为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
关于化学方程式的内容,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知道一些化学反应和它们的文字表达式,结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基础。
三、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二课时:课时1 质量守恒定律课时2 化学方程式课时1 质量守恒定律一、教学目标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总质量关系。
2.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能从微观的角度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3.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及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研究问题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从微观角度解释守恒原因。
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内容的关键词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图片展示】化学变化。
【讲解】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化学变化。
图片中展示的物质变化过程中都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研究物质的变化时,除了从有无其他物质生成方面进行研究外,还会从反应现象、反应类型、能量变化、微观角度等方面进行研究。
如水通电分解的过程中,反应现象是与正负极连接的试管中都有气泡产生,且生成气体的体积比为1∶2;发生的反应是水在通电的情况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反应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从微观角度分析,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氧原子,氢原子、氧原子又分别结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1 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实验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发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没有改变和增加。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及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及质量守恒的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研究问题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同时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及良好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讨论法、实验法。
四、仪器用品
天平、烧杯、硫酸铜溶液、碳酸钠粉末、稀盐酸、蜡烛、玻片、火柴、小试管。
五、教学过程。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课题: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初步形成定量认识物质变化的思维和守恒意识;3、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和逻辑难理能力。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应用教学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发生许多的变化,如纸张在空气中燃烧会留下灰烬,蜡烛会越烧越短,金属会生锈。
我们能发现,木炭燃烧后剩下灰烬的质量变轻了,蜡烛越烧越短质量会越小,而通过准确的测量,金属生锈后质量变大了。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质量到底如何变化呢?【提问】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吗?二、讲授新课师:本节课我们将通过四个实验一起来研究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学生活动】自主阅读实验方案【讲解】在实验1中注意观察锥形瓶内红磷燃烧的现象、气球的变化情况、化学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
【演示】实验1【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将其记录于表格中【讲解】实验现象: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气球先鼓起后瘪掉、天平仍保持平衡。
反应原理:P+O2点燃P2O5【师生总结】参加反应的红磷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
【讲解】结论:反应物质量总和 = 生成物质量总和【思考】1、锥形瓶底部为何要铺细沙?2、玻璃管有何作用?3、反应过程中气球有何变化?为何有此现象?4、气球的作用?【学生活动】自主阅读实验方案【讲解】在实验2中注意观察铁钉的变化情况、溶液颜色、铁钉表面、化学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演示】实验2【提问】分析这两个方案的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师生总结】大量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明确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及其适用范围,能够准确运用定律进行问题分析。
3.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设计,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4.能够将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生活实例和化学实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质量守恒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通过展示蜡烛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质量守恒的现象。
8.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实验报告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他们已经掌握了原子、分子、元素等基本概念,了解了一些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将更加深入,对化学现象的理解将更为透彻。
4.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质量守恒定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
(二)教学难点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和记录物质质量的变化,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三)教学设想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以下教学设想:
6.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在课堂小结环节,引导学生总结质量守恒定律的特点、应用方法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
7.课后作业,巩固拓展
布置与质量守恒定律相关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化学反应现象,如燃烧、生锈等,引出质量守恒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实验探究,发现规律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观察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质量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质量守恒定律。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解释和总结,深化理解
通过讨论、总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质量守恒定律,并分析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教师适时给予反馈,纠正错误理解,帮助学生深化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方式。
2.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日常源自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做饭、燃烧等。3.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如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课标中的内容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2.教材中的内容教材不是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强加给学生,而是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通过作出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方法,设计并实施一些实验方案,教材先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方案一和方案二中的两个实验,指导学生观察、思索,使学生从自己亲身观察到的事实中,经过思考,得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然后教师演示实验5-1和实验5-2这两个实验,让学生比较前后质量变化情况,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而较深刻地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二、教学对象分析初三刚开设化学课,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较高,通过学习,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在观察中讨论,在讨论中形成共识,不仅使学生学到新的化学知识,也可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有更深的理解。
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喜欢探索新问题,能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能用微粒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2、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的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3、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使学生能用实验定量研究化学问题。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和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生的猜想,并用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验证,使学生会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实验、汇报等,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
3、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3.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同时,小组合作也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使学生明白自然界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它不仅是教学设计的基石,也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教学目标的实现,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化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我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成长。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互评,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促进他们的进步和提高。
5.实验观察与数据分析: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现象。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够直观地了解质量守恒的实验现象,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同时,教师也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针对这一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首先,我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如原子和分子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为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打下基础。接着,我以生动有趣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亲自参与,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内涵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等。
3.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质量守恒定律,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从生活中寻找一个与质量守恒定律相关的实例,并撰写一份小报告,描述该实例中的化学反应过程,分析质量守恒定律在其中的应用。要求报告不少于300字,图文并茂,以直观展示实例。
3.小组合作,共同探讨一道具有挑战性的化学方程式计算题,要求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小组成员之间要充分讨论,明确解题思路,并在课堂上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一、概念与内涵
二、实验验证
三、应用:化学方程式书写与计算
四、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化学学习道路上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对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有了初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基础。然而,学生在将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具体化学反应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对质量守恒关系的理解不够深入,无法灵活运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化,评价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感。
四、教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如:化学反应的定义、化学方程式的表示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是怎样的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案
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案《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的设计】知识目标: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2、能够微观的角度理解守恒的原因;3、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及分析,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与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2、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设计】【学习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学习难点】实验的操作和结论的得出以及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教学重点难点突破过程设计】【课前预习】1、知识回顾:⑴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的______分成_____,_____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_______.⑵判断化学反应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往往伴随产生_______的释放或吸收,有时还会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
2、预习检查:⑴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________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______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⑵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___________没有改变,___________没有增减,_______也没有改变。
【课内探究】【自主学习】活动和探究:提出问题: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幷生成新物质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跟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比较,存在什么关系?我的猜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并进行实验: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用品,结合课本第90-91页活动与探究中的方案一、方案二,熟悉实验步骤,分组完成这两个实验,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做详尽的、客观的描述和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
责任学校:方屯中学责任教师:乐永兴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
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及分析,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通过史实资料,学习科学家开拓创新的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其涵义。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如何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从而达到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实验、互动交流的形式来突出重点;用合作学习、讨论等方法来突破难点。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状况:已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
2、学生的能力状况: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3、学生的心理状况:学生刚开始化学学习,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我紧紧抓住这一点。
三、对教材“探究实验”的改进
1、课本92页“活动与探究”的方案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由于操作要求较高、难度大,实验过程装置没有始终密闭。
因此,将实验改进为:不用玻璃管引燃白磷,直接将锥形瓶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至白磷自燃。
2、课本94页“实验5-1”没有对比,学生对实验结果很难分析。
为培养学生“变废为宝、节约资源”的意识,故利用矿泉水瓶、棒棒冰瓶等用品来做实验。
3、“实验5-2”由于操作结果与理论设想有差异,本节课不宜加大分析难度,所以将演示实验改为“实验视频”。
四、教学准备
1、实验用具:托盘天平(带砝码)、装有少量细沙的锥形瓶、橡皮塞(带导管和气球)、酒精灯、火柴、锥形瓶、橡皮塞、镊子、滤纸、小烧杯、注射器、带塞子的小药瓶、矿泉水瓶(带瓶盖)、棒棒冰瓶、酒精灯、石棉网。
2、药品:白磷、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铁钉、碳酸钠粉末、稀盐酸等。
3、多媒体课件、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