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中国美术史理论

合集下载

美术史打印文档

美术史打印文档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21、试述商周青铜器艺术风格的发展与演变?鼎是商青铜器中最尊贵的器物,有的成为政权的象征。

商代的鼎有方圆大小等不同的形制,大多庄重威严,装饰华美,具有非凡的气势。

青铜器铸造已达到较高水平。

1939河南安阳的司母戊方鼎为商代后期王室所铸祭器。

是已发现最大最重的青铜器,造型宏伟庄严。

为长方形,龙纹组成兽面纹装饰带。

商代妇好墓青铜器460件,。

1938湖南宁乡出土的四养方尊,器口张开,口沿下饰以开放的焦叶纹,器身遍布云纹、夔龙纹、和兽面纹。

设计新颖,结构复杂,制造精巧,成功之做。

西周前期的青铜器仍沿袭商后期的风格样式,但铭文开始逐渐增多,西周中期青铜器中的酒器明显减少,风格趋向简朴、具有恐怖神秘色彩的兽纹、夔龙纹等纹转化为环带纹、窃曲纹,并出现了长篇铭文,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形成典雅和谐、洗练朴素的风格。

大盂鼎为西周初期所铸,歧山出土。

毛公鼎为西周后期青铜器中代表性器物。

虢季子白盘造于西周中晚期,为长方形。

壶为中后期及春秋时流行的酒器。

颂壶为西周晚期时器物,。

2、什么是甲骨文,金文(钟鼎文),他们在书法艺术上有什么特色?甲骨文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字,流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在龟甲和兽骨上钻出圆孔,用火烧烤,视其裂纹以卜吉凶祸福,而把占卜的卜辞和事件刻在甲骨上。

甲骨文最早大量出土于安阳市小屯村,那里是殷商都城的废址。

甲骨文中以象形字占相当比重,也有指事、形声、会意、假借等字,汉字的基本构造法则皆以具备,它的内容又涉及到当时的重大事件,对研究商周的社会历史、文字发展及早期的书法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流行于商周时期,因为青铜器以钟鼎为主,故也叫钟鼎文。

钟鼎文起于商代。

早期器物上文字很少。

金文至周代有了重要的变化,铭文明显逐渐增多,出现了长篇铭文。

大盂鼎。

大克鼎。

毛公鼎为西周后期青铜器中代表性器物,其铭文书法气势雄伟,浑厚庄重,有庙堂气象,被誉为金文之冠。

3、简要说明秦代兵马俑出土地点、规模、创作主题思想、艺术成就、历史价值。

(完整版)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复习资料

(完整版)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复习资料

中国美术简史范围:史前及先秦美术——秦汉美术——魏晋南北朝及隋唐美术——五代宋元美术——明清美术——近代美术复习重点:魏晋南北朝及隋唐美术——五代宋元美术——明清美术分值大概分布:1.绘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110分2.绘画理论:10分3.工艺(玉器艺术、陶瓷艺术、染织)10分4.书法艺术:5分5.雕塑(秦汉美术、佛教艺术)15分第一编史前及先秦美术第一章史前美术一、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主要观点★★1.模仿说2.巫术说3.游戏说4.劳动说二、重要彩陶类型★★★★★1.仰韶文化彩陶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2.马家窑文化彩陶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3.黑陶工艺三、重要雕刻★★1.玉器:C形龙2.陶雕:女神塑像四、岩画第二章先秦美术一、青铜器艺术★★★★★1.青铜器的分类及代表商代:司母戊鼎、四羊方尊西周:伯矩鬲[lì]、毛公鼎春秋:立鹤方壶战国:宴乐采桑狩猎攻战纹壶2.青铜器纹饰兽面纹(饕餮纹)2.青铜器上的铭文铭文出现于商代后期,初时字数很少,仅有族徽的印记。

到商代晚期,出现了长达数十字的铭文,西周以后,有的器物上铸出数百字的长铭二、绘画艺术★★帛画:《人物龙凤》《人物御龙》第二编秦汉美术一、秦汉美术的主要类型★★★★★(厚葬)1.壁画: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2.帛画3.画像石、画像砖4.雕塑(守灵)二、秦汉绘画的主要特征(简单了解)1.政治功能和伦理教化作用2.题材广泛地采来自社会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3.单线勾勒三、壁画宫殿寺观壁画和墓室壁画代表:秦都咸阳宫壁画残片;河南洛阳卜千秋墓室壁画;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壁画四、帛画马王堆一号墓彩绘帛画《轪[dài]侯妻帛画》——T字形,分为天上、人间、地下三部分。

五、画像石、画像砖1.用途2.特点六、雕塑(简答题)1.秦汉特点、异同⑴塑代表作品是秦始皇陵兵马俑,特点:崇尚写实,手法严谨;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在总体布局上,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

中国美术史讲义

中国美术史讲义

中国美术史讲义中国美术是一门非常丰富多彩的艺术,从古至今,素朴纯正的文化在不同时期得到了新的表现形式。

从五千多年前的器物装饰,到现在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数字艺术,中国美术从时代勾勒出了其独特的脉络。

在此,本文主要讲解了中国美术史,旨在帮助读者更加了解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渊源。

一、从古代到现代: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从古到今,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五个阶段:1、先秦时期(2100-221 BC):当时的中国美术以中国古代文明的技术水平所限制,只能采用原始形式,以写绘神仙物体为主,这一时期的美术形式被称为“篆刻”,文革期是当时最繁荣的阶段,主要代表作品有甲骨文字和龙纹图案。

2、战国时期(476-221 BC):随着政治形势的复杂化,贤明的政治家们开始在文化、科学、艺术上做出突破,中国美术也开始在木版画、唐卡、篆刻等领域得到发展,开创了中国美术史上蓬勃发展的新篇章。

3、秦汉时期(220BC-220AD):自秦始皇统一全国以来,中国美术也随之得到发展,书法、山水画、国画等领域都有突出的表现,秦汉时期的艺术成就为中国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唐宋时期(618-1279):唐代的美术风貌是一种精致轻盈的空间感,诗词、写意、国画、书法、雕塑、彩绘等各个艺术形式并存,中国美术史上称之为“宋唐盛世美术”,也是中国美术发展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时期。

5、元明清时期(1280-1912):元明清时期,中国美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真实写意画、清代山水画等领域都有相当大的发展。

中国美术在此阶段也出现了新的流派,如晚清革命时期的“洋务派美术”。

二、中国美术的发展趋势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中国美术几千年来,从唐宋秦汉,到元明清再到今天,经历了长期发展和演变,发展出了多元的美术特色,而这些特色也将继续影响和改变着中国美术发展的趋势。

在当下,伴随着数码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美术也出现了新的发展动力,传统的国画、书法以及彩绘等艺术形式也在不断改变,如不经过数字层面的处理,上传的图片很难被重视。

中国美术史DOC

中国美术史DOC

第一章史前美术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艺术彩陶及分布: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一、仰韶文化的分期:早期半坡文化中期庙底沟文化晚期马家窑文化(马厂、半山、马家窑)二、彩陶文化的特征:1、型制2、纹饰:典型纹饰与作品3、手法:线描平涂综合陶器----人类利用泥土的烧制造的实用器皿或陶艺品,是史前人类社会的重大发明。

按用途分3: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按陶质分4:红、灰、白、黑;按器表装饰分4:拟形陶,彩陶,印纹陶,素陶装饰纹样分3:动物纹、植物纹、人形纹。

山大本课题拟形陶----指将器外形做成某种事物形象的陶器,如狗形陶,鹰形陶等。

就功能说,它具有同类器皿的实用功能;从外表看,它又是一种史前雕塑。

彩陶----指器表带有彩绘纹样装饰的史前陶器。

多以红黑白黄赭等颜色绘成纹样,色彩沉稳浑朴,纹样造型概括简练,并具有较强的主观抽象性。

有几何、植物、动物、人物纹样,是史前美术品中装饰最精美,内容最丰富,艺术成就最高的艺术形式。

山大本科题陶塑的创作手法分为:模仿性、幻想性、抽象性山大本科题三、黑陶艺术黑陶----史前陶器中艺术成就较高的一类,器物表面光洁,整体器形线条流畅优美,器物本身具有黒’薄’光’亮’棱’鼻’的艺术效果,富有高于实用价值的纯审美价值。

四、雕塑与绘画新石器时代绘画形式:彩陶上的绘画岩画地画壁画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造型方法及特点山大本科题1、采用间接打击石片法。

2、石器类型丰富,形状对称,加工精致。

中国岩画的艺术风格山大本科题在制作手法上大体上可分为刻、绘两种。

北方岩画大都是刻制的,其手法有3种:①磨刻,线条无明显的凹陷,画面平整光洁;②敲凿,用坚硬器物在岩石上敲击出许多点窝;③线刻,似用金属凿头勾勒出形象轮廓,然后掏深线条。

作品风格具有粗犷、简洁、明快的特点。

南方岩画的制作大都以红色涂绘,颜料为矿物质颜料。

色彩稳定,经久不变。

有用手指蘸着颜料绘制的,某些较大的图形也可能是使用羽毛或其他工具涂刷的。

表现手法古拙独特,画人物大都不表现五官,只通过四肢位置以表现动作、体态和感情;画动物亦仅重点刻画出角、尾、耳等特征部位,即可辨认出是何种动物.中国岩画在构思上天真纯朴,反映出人类童年时代某种幼稚的想像和美好的愿望。

中国美术史讲义

中国美术史讲义

中国美术史讲义陈斌(本讲义所据教材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简史教研室编著《中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原始美术(史前美术)一、综览(1)首先我们建立一个时空序列。

中华大地,东滨大洋,西峙高原雪岭,北萦广漠,南邻佛教诸邦。

数十万年以前,即有先民生息于此。

以今之“艺术”概念论,一般则以新石器时代为原始艺术(文明)的发蒙。

【新石器先民已完成之两大发明:弓箭,陶器。

】后来岩画的发现,这一上限推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

岩画——10000年前,内蒙阴山早期岩画;7000年前,连云港将军崖岩画;甘肃祁连山、黑山岩画(年代待定);青海等地岩画;新疆阿尔泰、昆仑、天山岩画。

3000-2500年前,云南沧源、广西花山早期岩画。

河姆渡文化牙刻《凤鸟朝阳》,陶刻猪纹等,7000年前。

黄河彩陶——仰韶文化,7000-5000年前(公元前5000-3000年);马家窑文化,5000-4000年前(公元前3800-2000年);(晚期散布于甘、青)3000年前,(历史传说在2000余年前),步入青铜时代(有史时期)。

(2)从世界范围比较,中国原始美术之特点。

A.陶、玉、丝、漆;B. 萨满(巫师)文化。

二、文献中所见史前美术之迹象。

所谓文献,基本上依赖春秋战国时诸子论著以及后来一些传注,尤其是后来儒家所整理的上古文献。

《尚书》、《山海经》更多地保存了上古的一些真实记载。

1.从文献上溯源,画之肇始于黄帝时代。

——这反映出中国传统把绘画亦是作为文明发端的一个重要表征。

传说绘画的起源,约有二端:A.写像。

《鱼龙河图》:“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

”《云笈七签》:“(黄帝)躬形写象,以为五岳真形之图。

”《风俗通义》:“黄帝时,有郁荼、郁垒二人,能执鬼于度朔桃树下,简阅百鬼之无道者,缚以苇索,执以饲虎,帝乃立桃板之门,画二人像,以御鬼。

”B.装饰。

《通鉴外纪》:“黄帝作冕旒,正衣裳,视翬翟草木之华,染五彩为文章,以表贵贱。

中国美术史要点

中国美术史要点

中国美术史要点1.顾恺之:以形写神,神形兼备。

三篇画论《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2.佛像四家样:张僧繇、曹仲达、吴道子、周昉3.六法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4.米芾:以竖点为横点5.宋(山水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6.元(四大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7.董其昌绘画观点:南北宗论(山水画家南北宗论的提出,其根据是禅宗史上顿悟和渐悟南北二宗之分,以此把山水画中水墨与青绿两种风格的创作加以区分,强调前者是文人画的正宗,后者则是行家画的代表,进而“崇南抑北”标榜文人画。

8.石涛话语录:“一画论”其内涵包括三方面:一是作为绘画的本体“众有之本,万象之根”。

二是理一万殊,“一画之法,乃自我立”。

三是一气呵成。

在作品中以有形的浅迹蕴含弥贯宇宙的生命线、这是石涛绘画美学思想的核心所在,也是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的杰作之一。

9.“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二、1.何为“米氏之山”?答:是宋代画家米芾及其米友仁开创的一种画派。

米氏父子画法是自己发明的。

他们运用书法上的成就,创造了以墨点表现江南云山的技法,自称“墨戏”。

(山水画成就最大,擅长水墨山水,人称“米氏之山”。

2.何为画像石?答:画像石是刻在石料上的图画作品,在汉代的石祠和墓室中大量使用。

技法有单线阴刻,平面减底刻凿和浅浮雕刻凿等,图像风格质朴古拙,大气浑成。

3、犍陀罗风格:佛教造像风格之一。

犍陀罗为印度西北一地名,公元世纪时该地被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占领,其佛教造像受到希腊化风格影响。

后来人们将具有这类特点的佛教造像称为犍陀罗风格。

4、唐代的背景(绘画特点)是什么?答:是中国绘画全面发展的时期,政治稳定,国力强大,经济繁荣,涌现了大批著名画家,艺术表现技巧更加丰富,创作题材广泛,山水画分青绿和水墨,产生南方,北方不同地域风格,花鸟画创立工笔色和水墨淡彩。

吴道子是唐代第一大画家,李思训擅画山水,其山水画主要师承隋唐宗展子虔的青绿山水风擅画青绿山水,花鸟画家辟稷擅长花鸟5、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心议题?答: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对绘画历史发展理论阐述,记述历代画家作品,各画家的造诣。

中国美术史学习知识点总.doc

中国美术史学习知识点总.doc

第一章原始美术一、原始陶器艺术(陶器的出现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到来)1、陶器的制作特点及装饰手段早期:以实用为目的,简单粗劣、种类少,第二个时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段。

第三个时期: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

制陶工艺是新石器时代最突出最丰富的艺术创造,主要代表有:仰韶文化的红陶和彩陶,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的黑陶等。

按陶器的用途可分: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

2、我国新石器时代出土陶器的著名文化遗址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中游:仰韶文化;中下游:龙山文化;下游:大汶口长江中游:大溪文化和屈家岭文化下游: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北方地区 : 红山文化3、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主要类型及风格特征(风格上分黄河上游彩陶 [ 仰韶、马家窑 ] 、下游素面陶 [ 大汶口、龙山 ] )1)仰韶陶器:(新石器时代早期,今陕西、山西、河南一代):分半坡类型(鱼纹是装饰纹样的典型母题,图案多画在盆内侧)《人面鱼纹盆》属于什么文化?其装饰纹样的涵义有哪些?出土于西安半坡。

其图案装饰于陶盆内壁,展现人面与鱼的简练造型和生动组合:人面为圆形,画有鼻眼,头上有饰物,两耳左右各有一条小鱼,口内又衔两条小鱼;人面图案与鱼或网并列相伴。

这种图案有一定神秘色彩,被认为与半坡氏族公社的原始信仰有关。

最早的原始绘画遗迹(距今已有 6000 多年的历史)其具体涵义主要有崇拜鱼图腾说、祈求捕鱼丰收说、祈求生殖繁衍的祝福说等。

该作品耐人寻味,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绘画杰作和典型器物。

庙底沟类型(图案多画在器物的腹部外壁,以花瓣纹为多,多采用二方连续的方式)《人头形器口彩陶瓶》《鹳鱼石斧缸》在彩绘上表达美的意识和愿望,但受实用性的约束,形体变化不大。

Ps :蒸煮食物的炊具——鼎,青铜器《鹰鼎》主要通过尖嘴、勾喙、利爪三方面体现鹰的凶猛。

2)马家窑文化:(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今甘肃、青海一代)分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半山类型陶器代表新石器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纹样以自然物象演变的几何形图案最多,有较浓的生活气息。

中国美术史知识点Microsoft Word 文档

中国美术史知识点Microsoft Word 文档

《中国美术史》第一章答案一、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①石器时代以石器作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时代,也是文字出现以前的时代,属于原始社会发展史上的原始社会阶段;②石器时代又分为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300万年至1万年前)和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至公元前21世纪);③旧石器时代是使用打制石器的时期,而新石器时代是以磨制石器的使用为主要标志的时期;④旧石器时代在我国早期的文化遗址有,山西芮城西候度遗址(距今180万年)、陕西蓝田原人遗址(距今80至65万年)、北京猿人遗址(距今57.8万年);中期的文化遗址有山西襄汾的丁村人、阳高的许家窑人、及陕西大荔的大荔人,都距今约20万年。

新石器时代在我国早期的文化遗址达7000多处,其中黄河流域比较重要的早期有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及大地湾下层文化;中期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晚期有马家窑文化和龙山文化。

长江流域早期的河姆渡文化与马家浜文化,中期有大溪文化,晚期有良渚文化和屈家岭文化。

长江以北比较重要的是红山文化。

⑤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的造型主要分为尖状器、斧形器、刀形器和球状器;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的特点是:首先,早期使用的砾石稍多,因为在砾石上打出棱角比在天然岩石上打出圆润适手的部分要容易得多。

随着加工能呢耕犁的提高,人们很快注意水晶石和玛瑙。

其次,打制石器以石片石器为主,石核石器次之,石核石器主要见于石球最早发现于蓝田人遗址。

第三,以石锤的直接打制兼以单向加工为主,其中丁村人的大三棱尖状器是中国北方石器的特有品种。

新石器时代的主要加工制作艺术产品的类型有:石器、玉器、彩陶、黑陶、拟形陶器、原始雕塑、岩画、建筑。

原始饰品①最早的原始饰品出土于陕西朔县的峙崳人穿孔石墨饰品,距今约28940年,气候的灵武水洞沟、安阳小南海、阳原虎头粱遗址都有出土;②数量最多的是山顶洞人遗址,有百余件之多,并且采用双向穿孔法;③装饰品的材料除了石材,还有贝克、鸵鸟蛋壳、兽牙和兽骨等。

玉器①在石器制造的基础上产生了玉石雕刻工艺。

中国美术史。word

中国美术史。word

1.彩绘是制陶工艺中最成功的一种装饰艺术手法。

所谓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

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

然后入窑烧制。

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这样的陶器通称彩陶。

2.黑陶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掺炭而成的,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

3.曹衣出水,吴带当风:‘曹’是指曹仲达,表现形象‘其体稠叠,衣服紧缩’,如人刚刚从水面出岸,所以说为曹衣出水;‘吴’指吴道子,其衣服上的衣褶纹像随风飘扬,十分飘逸,所以说为‘吴带当风,。

这也体现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风格的多样性。

4.谢赫(画品)论著:是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的文章。

其主要内容为 1.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首先提出“明劝诫,著升沉”概括出绘画创作与政教紧密相并的理论主张) 2.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即六法(六法:气韵生动骨笔用法应物生动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3.对曹不兴以来的27位画家分别品第高下。

{气韵生动:把生动的反应人物的生活状态和性格作为艺术表现的最高标准骨法用笔:通过对人物的外貌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

应物形象:造型基础随类赋彩:形与色经营位置:构图。

传移模写:临摹复制}5.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主要表现出黄筌与徐熙绘画风格的不同。

黄筌,所画的多为宫廷中的奇异花鸟,以极细的线条勾勒,配以柔丽的赋色,线色相融,几不见勾勒墨迹,情态生动逼真,他所画的题材和用于装饰宫廷的特点,具有精谨艳丽的富贵气象。

徐熙,相反,终身不仕,自命高雅,过着放达闲适的生活,他注重”落墨”用笔不拘泥于精勾细描,而是信笔抒写,略加色彩,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以细笔填色的格式,所以被称为“预熙野逸”,也正是因为他们两的不同生活环境与思想情怀使他们形成面貌迥异的风格,也就是说“黄家富贵,徐熙野逸’.6.士大夫绘画潮流形成:宋代文人,士大夫把绘画进步视为文化修养和风雅生活的重要部分,出现了很多收藏家,鉴赏家和画家。

中国美术史大纲

中国美术史大纲

中国美术史大纲第一章原始时代至夏、商、周中国美术艺术的起源-巫术、宗教、神话、政治与艺术-原始时代和奴隶时代的绘画与雕塑(以彩陶和青铜器为重点)。

思考题:1、从原始彩陶看巫术、宗教对中国美术起源的影响。

2、举例论证商周雕塑艺术的艺术特色。

第二章战国秦汉时代中国美术战国美术: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文化(中原黄河流域文化和长江流域的楚文化)-绘画、雕塑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青铜画像、漆画、帛画-壁画-俑)秦代美术:建筑(秦都咸阳与阿房前殿、秦瓦当)-工艺性绘画(湖北江陵漆器)-壁画(咸阳秦宫遗址壁画)-秦兵马俑雕塑汉代美术:建筑(西汉长安与东汉洛阳)-壁画(西汉宫殿壁画、两汉墓室壁画)-画像石(山东武梁祠画像石、河南南阳画像石)、画像砖(四川画像砖)-帛画(长沙马王堆帛画、山东临沂金雀山帛画)-工艺绘画(漆画、青铜画像)-雕塑(西汉霍去病墓石雕、东汉雕塑)-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思考题:1、论述《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的时代、主题和艺术特色。

2、简要说明秦兵马俑出土地点、规模、创作主题思想、艺术成就及历史价值。

3、简介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西汉帛画和山东临沂金雀山帛画的内容和艺术表现,比较共同和不同的特点。

4、何谓画像石、画像砖?它们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举例分析其内容和艺术成就。

5、说明霍去病墓石雕群的创作年代、主题思想、艺术风格及历史意义。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代中国美术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社会文化-绘画(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曹仲达、杨子华)-山水画的兴起(《画山水序》和《叙画》)-绘画理论(谢赫《画品》与“六法”)-佛教与石窟艺术(敦煌壁画与彩塑、云冈雕刻、龙门雕刻)-南朝陵墓石雕-佛教建筑和园林建筑的兴起-“书圣”王羲之和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书法艺术。

思考题:1、试述顾恺之的时代、生平、重要的传世绘画作品以及在理论方面的贡献。

2、谢赫《画品》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六法”的内容是什么?试述“六法”对于中国美术理论发展的重要意义。

(完整word版)中国美术史整理

(完整word版)中国美术史整理

第二章先秦美术一、商周青铜艺术1、青铜器分期二里头文化期夏代青铜器的基本特点:(前19C--—-16C)1)少数青铜礼器已经做得比较精巧,器壁匀薄;2)夏代青铜礼器的装饰基本是圆点,园块和几何纹饰;3青铜器形体受陶器影响,为商代提供了参考。

代表器物:乳钉纹爵.商早期(盘庚迁殷)青铜器特点:(前16C--——15C中叶)1)商代青铜器一般比较匀薄,纹饰边线清晰深峻,镂刻技术高超,含铅量高;2)出现了圆锥形款足(中空),扁足(实心)。

3)纹饰大多为复杂的兽面纹器物:饕餮乳钉纹方鼎商中期青铜器特点:(前15C中叶—-——前13C)1)器物比早期厚重,尤其口部;2)品类增多;3)出现了斝(jia)(圆筒底体的)圆底爵开始;4)宽体觚(gu)喇叭状的觚;5)纹饰纹样装饰特点加强,浮雕出现6)仍保持着不铸铭文的习惯,个别器物上发现做器者本人的族氏徽记。

商晚期前段青铜器的特点:(前13C—---前11C)1)方形器大为发展;2)纹饰方面,动物形象比较具体,有主次之分;3)铭文多为一二字,为器物所有者的族徽(出现铭文);4)器物方面代表器物:司母戊(后母戊)鼎,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

商晚期后段青铜器特点:1)器物方面,无肩尊和扁体卣是新出的典型器,出现车马器;2)纹饰最为发达,艺术装饰水平达到高峰(动物,神怪为主的兽面纹空前发展);3)有较长的铭文,铸工精细,内容增多(族徽,祭祀祖先,赏赐,征伐);4)出现蹄形足圆鼎较多,双耳簋,平底爵消失代表器物:人面钺,四羊方尊,大禾人面方鼎,虎食人卣.。

西周青铜器特点:周人有计划有目的的改变(殷)商人礼器重酒的习俗体制,而建立起重食的礼器.1)新出现了方形簋,西周早期,利簋;大盂鼎,三足圆鼎2)长篇铭文盛行(祖先功业和自身业绩)记载了史事;3)出现了新纹饰(鸟兽)。

西周中后期:1)鼎,簋,鬲规范化,大克鼎2)波曲纹的出现。

最大的簋,害夫簋;铭文最长的鼎,毛公鼎;水器,虢季子白盘;颂壶东周春秋早期:(前770——-—前7C上半叶)子仲姜盘春秋中期:(前7C上半—--—-6C上半)立鹤方壶(复杂美感、立鹤莲花)春秋后期:(前6C下半---——前476年)越王勾践剑战国时期:(前476—-——前221)镶嵌图像纹壶犀牛尊错金银工艺2、青铜器文饰:饕餮纹: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母题,以兽面牛首为主体,左右对称展开夔(kui)龙或夔凤图案。

《中国美术史》内容摘要

《中国美术史》内容摘要

《中国美术史》内容摘要《中国美术史》洪再新编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0年12月第一版目录第一章导论 (1)第一节美术史和文化史的关系问题 (2)第二节美术史研究和教学的关系问题 (5)第三节美术史教学中师生双方的关系问题 (7)第二章史前美术 (11)引言 (11)第一节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 (12)第二节南北建筑 (15)第三节陶器艺术 (16)第四节玉器之美 (22)第五节早期岩画 (26)小结 (28)第三章先秦美术 (31)引言 (31)第一节中国文明的起源 (32)第二节城市的观念 (35)第三节汉字艺术 (37)第四节商周青铜艺术 (41)小结 (52)第四章秦汉美术 (55)引言 (55)第一节一统山河 (56)第二节秦汉雕塑 (62)第三节汉画艺术源流 (68)第四节艺术市场与地域风格 (80)第五节边疆艺术 (83)小结 (86)第五章魏晋南北朝美术 (89)引言 (89)第一节中外文化交融 (90)第二节书画的自觉 (96)第三节王羲之、顾恺之与谢赫 (103)第四节佛教石窟艺术 (114)小结 (132)第六章随唐五代艺术 (135)引言 (135)第一节多民族文化交流 (136)第二节颜真卿、张旭、吴道子、王维 (141)第三节宫廷艺术的成就 (152)第四节寺观文化的兴衰 (167)第五节水墨山水画的滥觞 (180)小结 (186)第七章宋辽金美术 (191)引言 (191)第一节南北艺术传统 (193)第二节翰林图画院 (201)第三节山水画的黄金时代 (212)第四节文人书画家的追求 (223)第五节中国瓷艺的巅峰 (233)小结 (239)第八章元代美术 (243)引言 (243)第一节蒙古和元帝国 (245)第二节元初的江南画坛 (254)第三节赵孟頫和书画一律 (260)第四节元中后期的文人画艺术 (270)第五节喇嘛教和其他宗教艺术 (286)小结 (290)第九章明代美术 (295)引言 (295)第一节明代都城文化 (297)第二节浙派和宫廷绘画 (306)第三节吴门画派 (315)第四节江南私家园林 (326)第五节董其昌的意义 (331)小结 (344)第十章清代美术 (349)引言 (349)第一节中国和欧洲的艺术交流 (350)第二节清初“四王”和正统派风格 (360)第三节清初“四僧”和个性派风格 (369)第四节“扬州八怪”与商业化影响 (380)第五节金石书画运动与“海上画派” (391)小结 (398)本书涉及的思考题和课堂讨论:第一章导论思考题:1、美术史有哪些基本的特性?2、中国美术在中国文化史上有什么重要性?3、为什么要强调中国美术史教学本身的研究?4、怎样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来强化对中国美术自身特点的认识?课堂讨论:1、如何把握中国美术史教学中的“开放”结构?第二章史前美术思考题:1、原始的概念用在史前艺术上有什么问题?2、中国新石器时代艺术的主要发源地在哪里?3、中国史前艺术有哪些重要的艺术功能和特色?4、彩陶文化和原始社会生活有什么关系?5、玉器对中国艺术史有什么深远的意义?课堂讨论:1、中国史前艺术和欧洲史前艺术有哪些异同?第三章先秦美术思考题:1、为什么先秦时代被称为“青铜时代”?2、金石甲骨文对中国书画的发展有什么意义?3、先秦装饰艺术的风格特点是什么?4、三星堆铜像和中原青铜艺术有什么异同?课堂讨论:1、从美术角度比较中国文明和世界其他文明的特性与共性。

《中国美术史》(基础知识)

《中国美术史》(基础知识)

中国美术史基础知识一、史前- 秦汉美术史1、旧石器时代丁村人的三棱大尖状器和许家窑人的石球体现出一定的造型规律。

2、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彩陶工艺的成就最突出。

3、鱼纹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最鲜明的装饰纹样。

4、花瓣纹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中最流行的装饰纹样。

5、河南临汝阎村出土的鹳鱼石附图彩陶缸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一件代表作。

6、1982 年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出土一件泥塑女神头像。

7、良渚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玉器是琮。

8、山东龙山文化中黑陶工艺成就最为突出。

9、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漆器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

10、兽面纹(饕餮纹)是商代青铜器上最常见的纹样。

11、1986 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了大批商代晚期的青铜雕塑。

12、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商代后期青铜器的典范作品。

13、河南新郑出土的莲鹤方壶是春秋中期青铜器的杰出代表。

14、青铜器铸造中的失蜡法出现于春秋中期。

15、湖南长沙楚墓曾出土两幅帛画,即《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

16、散氏盘铭、毛公鼎铭是西周晚期青铜器铭文的杰出代表,具有重要的书法史价值。

17、秦始皇陵兵马俑群位于陕西临潼,其艺术特点可概括为大、真、多。

18、西汉霍去病墓石雕运用了循石造型的艺术手法。

19、江苏连云港孔望山摩崖造像的年代当属东汉晚期。

20、马王堆1 号汉墓T 形帛画的主题思想是引魂升天。

21、河南永城汉梁王墓是西汉前期的一座壁画墓。

22、位于河南洛阳的卜千秋墓是西汉后期一座代表性壁画墓。

23、东汉后期代表性壁画墓有河北望都 1 号汉墓、河南密县打虎亭2 号汉墓、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等。

24、山东长清孝堂山石祠画像具有东汉早期精练、质朴的风格特点。

25、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主要采用减地平雕加阴线刻的技法雕刻而成。

26、汉画像砖以河南、四川两省出土最为丰富。

27、现存秦代小篆作品以《泰山刻石》和《琅琊台刻石》最具代表性。

28、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出土的长信宫灯是西汉前期青铜器的经典作品。

中国美术史第一章

中国美术史第一章

中国美术史 |第 一 章
原始社会时期的美术
新石器时代区域划分 陶鹰鼎(鸮形陶鼎)为新石器时代后期仰韶文 化时期文物,1958年出土于陕西省华县太平庄 一座成年女性墓葬,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该鼎高35.8厘米,口径23.3厘米。陶鹰鼎采用 伫足站立的雄鹰造型。鹰体健硕,双腿粗壮, 两翼贴于身体两侧,尾部下垂至地,与两只鹰 腿构成三个稳定的支点。陶鹰鼎的主要优点并 不在于通常所谓的“写实”和“逼真”,而在 于经过作者艺术加工后获得的夸张和变形,既 保持并强化了它们各自所固有的形神特征,又 与陶器的工艺造型取得了和谐的统一,从而成 为原始时代雕刻艺术不可多得的珍品,为其后 盛行于商周时期的青铜鸟兽形器奠定了很高的 起点。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 录。
红陶
灰陶
白陶
黑陶
中国美术史 |第 一 章
原始社会时期的美术
2
第二节 陶器和彩陶
仰韶文化彩陶
仰韶文化因首次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的仰 韶村而得名,其年代为公元前5500年到公 元前3000年。考古学界根据时间和地区的 差异将陶器分为不同的类型,有半坡类型 和庙地沟类型。
仰韶文化彩陶双耳罐
中国美术史 |第 一 章
旋纹壶 马家窑类型
中国美术史 |第 一 章
原始社会时期的美术
2
马家窑文化彩陶 石岭下类型石岭下类型是仰韶文化庙
底沟类型到马家窑类型的过渡期,距今 约5500--6000年,因首次在甘肃武山 石岭下遗址发现而命名.石岭下类型彩 陶的陶质以橙黄色陶为多,橙红色陶只 占少数,器形以喇叭口圆腹平底罐和平 底瓶为主要特色.多用黑色绘制花纹,也 有用少量白色的.彩陶花纹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中心为圆形,两边为斜向弧形三 角形的简化了的变体鱼纹;另一种是中 为旋心圆而上下为相对弧边三角纹构成 的变体鸟纹.陶器以彩陶为突出,多见 黑彩,构图疏朗,保留了庙底沟类型的 特色。 石岭下类型是仰韶文化到马家窑文 化的转折期,它将马家窑文化引入了一 个新的繁荣期,是马家窑文化的初期阶 段。

中国美术史完整版

中国美术史完整版
《历代名画记》
张彦远著,它成书于大中元年(817),全书分三部分,即对绘画史和绘画理论的诠释,绘画的鉴识收藏,画家传记。
意义:《历代名画记》集中反映了唐代中后期绘画理论的新发展,保存了许多重要的绘画史料,再当时具有绘画百科全书的性质。《历代名画记》以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继承发展了史论结合的研究方式,开创了编撰绘画通史的完备体例,是中国第一部体例完备、史论结合的绘画通史著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以四川出的徘优俑为例说明东汉雕塑的新变。
东汉雕塑的表现对象与表现题材突破了战阵兵马,贵族生活的范围,开始表现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甚至下层劳动者,生活气息浓郁,艺术风格逐渐摆脱了造型的束缚,塑造手法灵活多变,造型不求形似,但求表现人物的情态。
例如:成都出土的击鼓说唱俑,生动地表现出说唱者说到精彩之处请不自禁,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的瞬间表情,充满了欢快活跃的气息。
秦兵马俑的主要艺术特征
规模宏大,场面壮观,气势撼人,主题鲜明,表现手法多样,造型高度写实,形象逼真,具体,细节一丝不苟,有着浓郁的自然主义作风,艺术手法灵活,人物表情丰富,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先秦时代青铜器雕塑主要类型及特征?
主要有三类:青铜局部装饰雕塑,青铜拟形器,青铜独立圆锥,特征:先秦青铜普遍使用局部装饰雕塑,增强了器物的表现力,拟形器包括人物,动物性饰品,器形,造型逼真,精美华丽,先秦使用青铜独立圆锥少。
4、 误点成蝇是关于画家“曹不兴”的传说
5、 姚最《续画品》称“象人之美”张得其肉,露得其骨,顾得其神,其所评价的三个画家分别是(顾恺之、陆探徽、张僧繇)。
6、 《兰亭序》所体现的行云流水般韵致,代表了晋书的(尚韵)精神。
7、 《历代名画记》是中国第一部体例完备,史论结合的绘画通史著作。

(完整word版)中外美术史(整理复习大全),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中外美术史(整理复习大全),推荐文档

<中国美术简史>的笔记...1.隋唐山水画代表艺术家及其艺术特征初盛唐山水画成为独立的画科,到盛唐出现不同的流派,形成中国古代绘画独特的发展体系。

(1)青绿山水画派:<1>展子虔(隋):《游春图》: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尚无皴法,树木直接用粉点染,体现朴拙而真切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

画面取俯瞰式构图,获得“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效果,游乐于山川中的人物,是在追求“画外有情”的艺术境界。

艳丽的设色,观察与认识自然景物能力的提高,开创青绿山水的端绪。

<2> “大小李将军”(唐):李思训:史称“大李将军”,通过致密的描绘,创造动人的意境,唐人推崇他的作品为“国朝山水第一”.绘画着眼于山川景色和画面寄寓的情怀:《江帆楼阁图》追求特定的季节效果,是对青绿山水在艺术上的继续和发展。

李昭道:史称“小李将军”设色用笔稍变其父法,被认为“变父之势,妙又过之”。

《明皇幸蜀图》:表现唐明皇避难入蜀,在崇山峻岭中与其行从路途跋涉的情景。

“初见平陆,马皆若惊,而帝马见小桥,作徘徊不进状” 。

这一细节描绘,对突出画面中心人物及唤起联想有较大的作用。

(2)水墨山水:<1>王维:著名诗人,也是影响深远的山水画家,以诗入画,创造简淡抒情的意境。

采用“破墨”山水的技法,发展了山水画的笔墨意境。

以辋川为题材。

<2>张璪:唐中期画家,以水墨作山水松石。

他的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通过摹写自然山水来传达人物的主观性情。

2.五代山水画代表艺术家及其艺术特征五代时期山水画家深入自然,创造了真实生动的北方重峦峻岭和江南秀丽风光:北方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和流派。

(1)荆浩:长期接触北方宏伟的自然山川,笔下的山水大都是崇山峻岭,层峦叠嶂,气势宏伟而壮观,在唐代水墨山水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创造和突破。

在其山水画理论著作《笔法记》中,提出了“六要”:即:气,韵,思,景,笔,墨,在山水画领域发展了六法论。

(完整word版)中国美术史知识点(总),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中国美术史知识点(总),推荐文档

第一章原始美术一、原始陶器艺术(陶器的出现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到来)1、陶器的制作特点及装饰手段早期:以实用为目的,简单粗劣、种类少,第二个时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段。

第三个时期: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

制陶工艺是新石器时代最突出最丰富的艺术创造,主要代表有:仰韶文化的红陶和彩陶,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的黑陶等。

按陶器的用途可分: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

2、我国新石器时代出土陶器的著名文化遗址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中游:仰韶文化;中下游:龙山文化;下游:大汶口长江中游:大溪文化和屈家岭文化下游: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北方地区:红山文化3、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主要类型及风格特征(风格上分黄河上游彩陶[仰韶、马家窑]、下游素面陶[大汶口、龙山])1)仰韶陶器:(新石器时代早期,今陕西、山西、河南一代):分半坡类型(鱼纹是装饰纹样的典型母题,图案多画在盆内侧)《人面鱼纹盆》属于什么文化?其装饰纹样的涵义有哪些?出土于西安半坡。

其图案装饰于陶盆内壁,展现人面与鱼的简练造型和生动组合:人面为圆形,画有鼻眼,头上有饰物,两耳左右各有一条小鱼,口内又衔两条小鱼;人面图案与鱼或网并列相伴。

这种图案有一定神秘色彩,被认为与半坡氏族公社的原始信仰有关。

最早的原始绘画遗迹(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其具体涵义主要有崇拜鱼图腾说、祈求捕鱼丰收说、祈求生殖繁衍的祝福说等。

该作品耐人寻味,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绘画杰作和典型器物。

庙底沟类型(图案多画在器物的腹部外壁,以花瓣纹为多,多采用二方连续的方式)《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受实用性的约束,形体变化不大。

Ps,青铜器《鹰鼎》主要通过尖嘴、勾喙、利爪三方面体现鹰的凶猛。

2)马家窑文化:(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今甘肃、青海一代)分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半山类型陶器代表新石器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纹样以自然物象演变的几何形图案最多,有较浓的生活气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画论又叫中国画学,是绘画创作的理论体系,其研究范畴包括画理,画评,画法,画史等许多方面。

老子着《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其中的绘画论述:1注重对绘画要素的论述,确立人们早期中国人的玄素色彩观,这是最为直接的绘画理论2画论观点往往与其哲学思想互为论证,体现出哲学对其意识形态的导向制约作用和间接影响作用,因而讨论老子的艺术主张必需密切联系其基本的哲学观点。

老子的哲学核心是“道”,道是万物之始,是世界之源。

老子的道通常有两种形态出现:一是无一是有,道既是无与有的统一,虚与实得统一。

在色彩观念上老子重“玄”,既是黑色,深奥,玄虚,既靠不住。

老子的绘画思想:1色彩主张去五色,见素朴知白守黑2追自然球情景3求大求全,关注终极性。

新,恰是继孔子的绘画思想:1强调色彩的道德内涵2重内容形式统一3重绘画的教化功能4艺术的移情功能。

绘事后素:绘画在素稿的基础上。

孔子看来,“仁“是内在的,根本的,首要的。

而表现外在的“礼”虽然重要但却居于“仁”之后,假如仁是内容的话,礼则为形式,假如仁是质的话,礼则为文。

孔子对包括画论等艺术理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各种审美标准的建立上,其中包括审美的社会标准与审美的艺术标准两个方面,前者可以用仁与礼来概括,后者则是表现在美与善,文与质的辩证。

尽善尽美:善是一种道德规范,是社会性的美学标准,美的形式只有与善相统一,才是真正完美的艺术。

美与善不仅是艺术的,还是人格的,它与仁与礼的人格标准相统一。

善是艺术作品的内容,美是形式规范,那么仁即为人的内在品德,礼则是人的行为方式,它们是相互关联,相互统一的。

孔子注重内在的仁或善,更注重人的修养与艺术的教化作用、社会效果。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与质既可以看成一个人修养的两个组成部分—思想和风度。

文是形式是修饰,是外在的。

质是内容,是品格,是内在的。

一个人、一件艺术品缺少必要的形式就显得粗野,而只有形式,没有必要的内涵,同样浮泛,不能动人。

庄子的绘画思想:1解衣般礴:既要自然而然,不受礼法约束,不受外界干扰。

绘画应该舒展胸襟,敞开怀抱,排除杂念,不受功名利禄或仁义理智等观念因素困扰,保持一种自如真淳的精神状态。

无论是作画还是写书,心理上都应该放松自然,局限太多顾虑太多,就不容易发挥创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前人或他人的窠臼2庄周梦蝶:看是说梦,其实再说人生说生死,他认为梦和醒、生和死都是相对的,梦就是生,生就是梦,死就是梦,梦就是死,既然人生如梦,生死一体,还有什么不可释怀的呢?绘画的达观态度不受拘束3庖丁解牛:作为艺术必定有游刃有余技术的基础,技近乎道,恰当的阐明了艺术中技术与道德的辩证关系,艺术有其自身的方法论,技术是基础是臻于妙境的手段,据此才能出神入化,但是,如果仅仅是技术熟练,没有神欲行的精神化境,也是表面的工匠似得庄子求自然,重内在,重神轻形的审美思想无可比辩驳的发挥着主导作用。

《淮南子》对形与形的论述,是中国绘画理论中关于形神关系的最早阐述,中国绘画重写意,轻写实的思想观念愈演愈烈。

谨毛而失貌:涉及绘画中局部与整体关系的问题,毛是局部,细节;貌是全局整体。

绘画不能只看小节,要注意整体,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达到二者的和谐统一。

王充,东汉杰出的哲学家,主张唯物论与无神论,文艺批评家,着《论衡》1首先主张绘画要反映现实,反对尊古卑今。

笔墨当随时代。

2重文学轻绘画。

为什么在魏晋南北朝绘画理论的发展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1在此时期出现了有成就的绘画理论家:王徽,谢赫,姚最2出现着名的理论着作和文章。

文章:顾恺之《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宗炳《画山水序》王微《叙画》着作:谢赫《古画品录》姚最《叙画品录》3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绘画观点。

顾恺之是我国绘画理论自觉写作的第一人,东晋时期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有画绝,文绝,痴绝。

着有《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他主要提出理论:1以形写神,2迁想妙得3传神写照:a对眼睛的处理b对人物和环境关系的刻画描写c对骨气的表现。

影响:顾恺之是我国贵带绘画理论的积极开拓者,还是这些理论的积极实践者,无论对绘画创作实践还是对绘画理论总结,顾恺之都是一座不朽的丰碑。

以形写神: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顾恺之在《论画》提出的着名绘画观点。

意思是绘画中用准确的造型来传达神采气韵,、气韵、成了贯穿绘画史上的一个核心名词它对以后的画论观点影响深远。

不抛弃形,以神为核心,针对人物必然需要传神,讲究“骨”“神”,以神为评价标准。

迁想妙得:是中国绘画美学上一个重要的概念,主要指基于生活体验的基础上的静思熟虑,绝想佳构,即反映了主观与客观的联系,又对画家提出了精于思索、捕捉精髓的更高要求。

所谓迁想,可以理解为画家作画之前,先要观察,研究所描绘的对象,深入体会,揣测对象的思维情感,所谓妙得,即通过迁想、实践、正确把握、理解客观对象的性质特征,经过分析、提炼、获得生动的艺术构思,做到胸中有数。

迁想妙得指画家在努力观察对象的基础上,根据传神的原则,反复思索包括对对象的分析理解,必得其传神之趣乃休。

迁想妙得绘画理论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有机结合,是中国古代艺术意境审美的另一种表述方式。

迁想妙得的意义在于突出了画家的主观创造性,源于物又高于物,对后世绘画创作影响很大。

南北朝姚最的心师造化,唐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理论,可视为对迁想妙得的进一步拓展。

观察体验是迁想妙得的源泉,正确的阐明了生活实践与艺术想象的关系,解释了艺术创造的基本规律。

宗炳《山水画序》的理论开创性:1澄怀味象欣赏作品的态度和原则2以形写形,以形为主,用于山水画3透视意象透视多点透视4畅神论:对自我个性的张扬、对内心情感的发抒。

含道映物是宗炳论画的基本出发点和着眼点。

《画山水序》中提出的绘画命题:1求真,即山水画的认识论2求木,和求真构筑绘画艺术的两大基本结构3求心,其基本认识是“畅神论”以形写形:终于自然、写实,针对山水画,山水主要是感受它的形。

谢赫画论观点:1重绘画的教育功能(明劝诫着开论)2提出以气韵生动为核心的六法论3注重绘画创新性4强调绘画的个性特点。

谢赫是南北朝人,是当时着名画家,画论家,画论着作《古画品录》,提出以气韵生动为核心的六法论,古画品录理论价值最高,影响最大,引领人物画潮流。

谢赫对中国绘画的贡献主要在绘画理论上,他所提出的“六法论”是中国绘画审美中极其重要的标准,几乎成了一条恒定的法则《古画品录》是南北朝谢赫的着作,是我国第一部美术批评着作,在书中提出了“六品”和“六法论”,最重要的是提出了以气韵生动为核心的六法论,是一部技术美术的批评原则标准,并进行实际操作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六法论:是南北朝谢赫提出来的,以气韵生动为核心,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法论成为中国绘画批评的重要标准,开创了后世书画品评的先河,具有划时代意义。

骨法即用笔要有肯定力,它是书法用笔的一个重要特征。

应物象形意味着绘画创作选择对象的合度,观察与塑造形象的深入细致、正确概括。

随类赋彩指绘画创作必须根据具体对象正确的施色。

经营位置意味着绘画创作对素材的取舍与组织,画面的构思与安排。

传移模写指古代绘画中的模仿技术。

六法论可分为三个层面:1主体层面,气韵生动,表现精神的内在的,看不见的东西,是绘画的最高境界和终极关怀,但它又寓意其他几法中2本体层面,即对表现手段方法的要求,是物质的外在的,形象的,其中包括骨法用笔,随类赋彩,应物象形,经营位置。

这一层面是绘画表现的核心。

3传移模写,在六法中属于另类,似乎有凑数之嫌。

姚最:南北朝时期的绘画理论家,《续画品录》又称《画评》,他的主要观点1倡导基础上的创新(质沿古意,文变今情)2胸怀万象(创作手法)3心师造化(用心去学习自然)4意兼真俗(创作原则)。

《续画品录》最有价值的理论是第一次提出了“心师造化”的观点。

造化原指自然界,泛指一切客观事物。

心师造化即以自然事物为师,阐明了画家与客观自然之间的正确关系,是唯物的,是现实主义绘画创作的理论基石。

将心师造化和逐妙求真结合起来,是姚最山水理论的又一贡献。

虽质沿古意,而文变今情:艺术继承与革新的关系问题,质为内容,可以沿用古意,即继承。

文即形式,却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就是创新张璪:唐朝人,《绘境》他的主要观点1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a姚最心师造化的进一步展开,辩证的说明了绘画的主客观关系b意境美得塑造原则,即指出绘画客观来源,又突出主观创造精神。

c观点影响久远,对后世的绘画创作影响巨大,对其他艺术样式的创作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朱景玄:唐中后期理论家诗人,《唐朝名画录》,绘画理论贡献主要在于提出了“神妙能逸”为四格的新评画标准。

明确点出画的个性及主要特点,形成了中国后世以画的特色来评画的特点,还提出万类由心强调主观创造性。

张彦远,是晚唐时期着名的美术评论家,绘画理论家,《历代名画记》《法书要录》。

主要观点:1论述了绘画的社会功能,强调了绘画社会教育意义2对谢赫的六法论做了新的阐述,既强调了形似又强调了神韵3提出了“书画同体用笔同法”,确立书法在绘画中的基础地位4强调了绘画技法和根于在于立意和用笔笔法不同风格自然相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笔不周意周。

《历代名画记》保留了历史上许多重要绘画理论和着作。

是中国画论史上不可多得的优秀着作,张彦远在其中提出并论述了许多绘画艺术史上十分精到,十分重要的观点思想,对前代艺术和美学思想不但做了总结,而且在某些方面还有所丰富和发展,是一部极富价值的空前巨着,张彦远自然成了卓有贡献的画论大家。

分析“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

”:1用笔视为基础,将形似与气韵视为绘画效果2强调气韵神彩强调书法用笔3既有理论高度又具有实践意义,又有理论高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荆浩:山水画家,理论家,五代人,主要着作《笔法记》《山水节要》,《笔法记》的理论观点1提出画要有“六要”,气韵思景笔墨2废物象而取其真,3主张绘画要代去杂欲,修养德行的作用4笔有“四势”筋肉骨气,形有“二病”无形和有形5第一次提出并论证绘画的笔墨论,对后世影响深远。

笔墨:笔墨是五代时期荆浩在《笔法记》作为整体理念提出,即指中国传统绘画的工作材料,又指他们的线面形态,是中国绘画核心要素。

郭熙:宋人,它的主要着作《林泉高致》。

他的主观观点:1深入自然感受生活2总结了山水艺术的观察方法和观察心态3提出了山水的审美境界4提出了山水的创作立足点提出了“三远”: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1是一种继承又是创新2又是中国山水画重要审美原则,3三远即为山水画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又与此钱中国画多点透视理论契合一致,为山水画审美开拓了新的境界。

《林泉高致》是我国画论史上又一部系统、完整地探讨山水画创作的专门性论着,不仅对以往山水画创作实践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而且代表了当时山水画最高理论水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