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的融合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的融合
摘要: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融合就是以数学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把它作为获取知识的工具,改变传统的数学模式,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进行整合。

信息技术能够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扩宽了教学资源;扩宽了师生学习、交流的渠道。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程融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人曾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
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可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的展示知识间的联系,引起兴趣,利于很好的理解知识。

例如:在教学《加法的意义》时,用动画的形式展示。

原来有5只鸡,又来了9只鸡。

学生在观察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表示的意义,引出“合并”。

多媒体展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

而且形象生动,学生能很好的理解。

二、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直观知识的形成,便于学生理解。

和传统媒体相比,现代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使人的思维过程更加形象直观,它可以借助各种图像、动画、实物投影、文字展示等手段,使原先仅仅只借助于文字描述的概念、道理等直观化,从而加强学生对这些东西的理解、记忆。

在常规教学中,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概念的理解,用常规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一定的效果。

运用电教媒体,可以很轻松地解决这些教学上所遇到的问题。

如小学数学第一册“加减混合”是第六单元教材的一个难点内容,它们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

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的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

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并克服因为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得数的计算障碍,我在教学上运用了电教手段,用动画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在教学先加后减的混合计算时,屏幕上出现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一会儿又飞走了2只的场面,然后根据画面所反映的天鹅只数的变化过程引出算式4+3-2。

一方面直观地反映了先加后减的加减混合算式的意义,另一方面又表明计算顺序。

这样,轻松地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取得了在黑板上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抽象、概括,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能加强直观,又有利于抽象概括,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厌学情绪、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

这对于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利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将图形的剪、旋转、平移、组合,闪烁等系统动画模拟过程,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图形转化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
教学效率。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

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一言堂”在数学教学中似乎用得理所当然,然而其效果显然建立在机械式读书和背书上,毫无感情色彩而言,很难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必然不够理想。

多媒体教学寓教育教学于一定的形象思维和创设的情景当中,能够综合利用视、听觉,使学生感受到语言和音像的不断冲击,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交替进行。

使小学生身临其境,高度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实现学与教的互动。

例如,我在教学第一册“认识钟表”这一内容时,一开始出示小明起床的画面,并伴有闹钟的铃声,让学生说说“小明什么时候、在做什么?你是怎么知道小明起床的时间的?”学生一下子被这一熟悉的画面及声音吸引住了,个个认真观察抢着回答。

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是通过各个时段小朋友活动的画面让学生来学习时间,使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学习解决问题时也是创设各种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人人学到必需的数学。

四、运用信息技术,分层次设计练习,有效巩固知识。

传统的教学都是在黑板上抄作业,习题,单一的练习方式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厌倦,这样只是就得不到较好的巩固。

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设计结合图像、动画等图文并茂的习题让学生多感官参与,更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比如说常见的设计一些闯关的游戏,让学生通过做题增加自信心,更乐于练习。

还有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是设计一些比较基础的题目和有拓展性的练习,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巩固练习。

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一些有必要的链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和能力。

当然,现在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先进,我们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手段与小学数学教学相融合,目的是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

通过直观的操作演示,所以能使学生轻松学习知识,这符合新课程提倡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主动轻松的学习,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但在教学中我们也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我们要谨防“学科缺失”。

在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进行融合时,要在数学学科的背景下,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习、交流、展示的重要工具,不应该脱离数学教学去孤立地凸显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只有在突出学科特征的常态教学下的结合才是有意义的、有效的、有价值的。

一节好的结合课,它
的学科特征应该很鲜明。

我们应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完整教学链的结合的内在规律,不要仅仅把眼光停留在某一节课的结合实践与研究上。

2.我们要避免“教师跟着课件走,学生跟着鼠标走,教学跟着电脑走”的现象;避免受课件的牵制。

保证学科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是“教师导”而不是“电脑导”。

我们应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点、最佳切入点,还是要讲究“不可替代性”。

3.数学教学,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而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现代信息技术介入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提供的不仅是超大的信息量,多媒体的信息传递方式,往往使数学知识变得更直接,由形象到抽象的过程被计算机所替代。

这又让我们担心学生的思维会不会停留在形象直观的层面上。

所以,“融合”一定要把握好现代信息技术使用的度,注意时机和时间,注意为学生提供充分地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的机会。

因此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我们要重视“四适”:设计适当、应用适时、信息适量、目标适切。

“适”的标准,应该充分考虑:创设的情境,激发兴趣,解决重点、难点的问题,知识的建构与拓展,情感的激励等方面。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融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开拓了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现代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结合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哪一种模式可以供我们去套用,我们
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注重平时的教学实践,选择那些最容易达成教学目标、最容易突出教学重点、最容易突破教学难点的技术,选择那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力的最有效的技术,而不应该总是选择最先进的技术,从而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