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
教育硕士教育学第三章第二节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特殊功能
1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教育硕士教育学第三章第二节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特殊功能二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人具有某种先天素质,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的,人的各种身体器官的构造和机能在出生时是很不完备和孱弱无力的。
个体的器官和整个系统的结构、功能都随年龄而发展。
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有些早期运动机能和获得是直接建立在成熟的生理基础上的。
在这方面,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能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他以一对满46周的同卵双生子为被试,其中之一先作每天10分钟的爬梯训练,共6周。
然后测量两个孩子爬同一楼梯所需要时间,结果是,受训儿26秒,未受训儿45秒完成爬楼梯的任务。
然后当这对双生子满52周时,再对他们同时进行为期两周的相同的爬梯训练。
测量结果是,他们只用10秒钟就完成了爬梯任务。
格塞尔据此提出了个体发展的成熟决定论。
这虽然夸大了成熟的作用,但教育中充分重视成熟的意义非常必要。
成熟的作用在思维、情感、个性等高级心理活动中也同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三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2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若按环境的性包括政治、和社会环境((包括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质来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可分为大环境若按环境的范围分,文化以及与个体相关的其他社会关系经济、)。
与(某一地区,和小环境境与社会环境指个体所处的总体自然环}),如某一国家、(在同一国家如一个家庭,一所学校。
个体直接发生联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或地域内,人们的大环境通常相差不大,但小环境却千差万别。
我们很难改变大环境,但小环境却随个体自身的活动和选择而改变。
小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更为直但由于社会的变化不断加快,教育者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小环境上,接,所以,社会通讯、交往手段更加丰富和便利,大环境对人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影响也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中学教育学第三章
第一节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例题·选择题】[2007年真题] 教育要重规培养叐教育者自信和劤力的品质,这一要求 依据的是个体身心収展的( ) A.丌均衡怅 C.互补怅 B.顺序怅 D.个别差异怅
【答案】C互补怅觃律告诉我们,収展的可能怅有些是
直接可见的,有些是隐现的,因此注重培养叐教育者自
信和劤力的品质。
第一节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収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 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不外部环境(外在刺 激的强度、社会収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 活劢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总结:这一部分内容在历年考试中经常出现,但所
占分值丌高,丏以识记为主要考查方式,多出现在填空
第二节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例题·选择题】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収展起决定作 用的因素是( A.环境因素 C.主观劤力 【答案】 D )。 B.社会条件 D.成熟机制
第二节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三)环境对个体収展的影响 1、环境为个体的収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 件和对象。 2、环境对个体収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乊分。 3、人在接叐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丌是消极的、被劢 的,因为人具有主观能劢怅,人能改造环境,人在改造
第二节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五)个体主观能劢怅的巨大作用 个体在不环境乊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 主观能劢怅,是促迚个体収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 现实状态的决定怅因素。 个体主观能劢怅的三个层次: 生理活劢(基础) 心理活劢(最基本的认识活劢) 社会实践活劢(目的怅、指向怅不程序怅)
第一节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例题·填空题】 人是社会的人,人的身心収展是在______中实现的。 【答案】 社会实践的过程 总结:这一部分内容在历年考试中很少涉及,考生 只需大概了解即可。
教育学知识框架第三章
教育学知识框架第三章第三章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第一节个体身心发展概述一、个体身心发展的含义: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尤指个体身心两方面的积极变化过程。
身体发展指个体有机体各个组织系统的健康发育和体质的增强。
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的发展。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性(1)个体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三、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1)内因论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典型代表(2)外铄论柏拉图是西方古代内发论的典型代表(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1)内因论1、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2、柏拉图——认为“理念”先天存在于人的灵魂内,人只有通过追忆才能获得知识;3、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费洛伊德——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4、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发展的决定作用,认为“所有其他的能力,包括道德都是受成长规律支配。
”(2)外铄论1、荀子——我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只有通过学,才能发展善。
2、英国哲学家洛克——“白板说”,人的心灵是“一块白板”,本身没有任何内容,可以在上面任意涂抹,即外部力量决定人的发展状况。
3、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强调外部力量的决定作用。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通过个体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外部环境——如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个体积极的实践活动是架通内因和外印的桥梁,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直接、现实的力量。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1、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发展速度。
青少年身高、体重两个生长高峰期—— 0—1岁/青春期2、不同方面发展有早有晚。
教育学原理第三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教育学原理第三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奥秘的过程,而教育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这一章,我们将深入探讨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教育如何促进个体的全面成长。
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逐渐成熟的成年人,每个人都经历着身心发展的不断变化。
身体的成长、心智的成熟、情感的丰富,这些都是身心发展的重要方面。
而教育,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着个体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的前行道路。
首先,我们来谈谈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这意味着个体的成长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的,比如先学会抬头、翻身,然后才会坐、爬、走。
这种顺序是不可逆转的,教育必须遵循这个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
身心发展还具有阶段性,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发展任务。
比如在儿童时期,主要是培养基本的认知和生活技能;在青少年时期,则更注重思维能力和价值观的形成。
教育要根据阶段性的特点,提供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也是一个重要规律。
在某个特定时期,个体的某些方面会发展得特别迅速,比如语言能力在幼儿期发展较快,而抽象思维能力在青少年期发展更为突出。
教育者需要敏锐地捕捉到这些关键期,给予及时有效的教育。
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当个体在某个方面存在缺陷时,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优势来弥补。
比如一个视力不好的孩子,可以通过发展听觉和触觉来更好地适应环境。
这也提醒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不足。
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教育可以促进个体的身体发育。
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为健康的体魄打下基础。
在心智发展方面,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学习机会,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提升思维能力。
从简单的数学运算到复杂的逻辑推理,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到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教育引导着学生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育还对个体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在学校这个小社会中,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育学原理 项贤明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ppt课件
代表人物: ①高尔顿(F.Golton):《遗传的 天才》1869,“一个人的能力是由 遗传得来的,它受遗传决定的程度 ,如同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 细叐遗传决定一样。” ②霍尔(G.S.Hall):“一两的遗 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③董仲舒:把人性分为上、中、下 三等:“圣人之性,不可名性;斗 筲之性,又不可以名性。名性者, 中民之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 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 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 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举例:幼儿园主要任务是玩游戏;小学阶段主要是打好基础。 教学启示: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 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 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 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 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 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如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如果他有 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举例:盲人的听力较好或者盲人的嗅觉较好;有些失去胳膊的小伙 伴可以用脚代替写字穿衣服等活动;身残志坚的人。 教学启示: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 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加强意志品质教育等。
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遗传及其作用 (1)遗传的概念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这些生理 特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 (2)遗传的作用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生理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 展(错诣观点:遗传决定论)。
教师资格格考试《教育学》专用教材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本章重点1.识记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及相关概念。
2.理解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影响因素及相互关系。
3.运用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作用的基本原理,分析普通中等教育在促进青少年发展中的特殊作用。
从历年考试来看,本章所占比重较大,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题型多以选择题、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本章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有:内发论和外铄论的代表人物、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尤其注意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少年时期和青年时期的年龄特点、初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其中,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这两个知识点是重中之重,考生需加以重视。
第一节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直接目的,个体身心的发展,个性的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教育。
另外,能否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则是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这是人的各方面的潜在力量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
简单地说,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身体的发展(结构形态、生理机能)和心理的发展(认识能力和心理特性、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
其中,身体的发展是就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两个方面而言的。
机体的正常发育包括身体盼各个器官、各个系统的健康生长,它是个体体质增强的条件和主要内容;而体质的增强又有助于有机体的正常发育。
心理的发展是指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完善两个方面,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是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统一和谐的发展。
个体的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相互联系。
一方面,由于心理是脑的机能,因此,身体的发展,特别是神经系统的发展支配着心理的发展;另一方面,身体的发展也受到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特征的影响,尤其是情感对人的身体发展影响最大。
第三讲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第三讲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紧密相关的主题。
教育是培养人类自身潜能和全面发展的过程,而人的身心发展则是指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
在本文中,将通过探讨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以及身心发展对教育的重要性,来深入剖析这一主题。
同时,本文还将讨论现代社会中,如何将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相结合。
教育对个体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教育能够提供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机会,从而帮助个体不断增长见识和才华。
例如,在学校课程中,学生通过学习各种学科知识,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并培养出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除此之外,教育还可以培养个体的品德和价值观。
通过道德教育和社会活动的参与,个体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进而塑造出品学兼优的人格。
除了对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外,身心发展也对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身心发展是人类全面发展的基础,只有在良好的身心状态下,才能更好地参与教育活动。
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更具学习动力和创造力,能够更好地适应学习任务和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同时,身心健康的个体也更具有积极向上的心态,能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和应对社会压力。
因此,将身心发展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对提高教育质量和个体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结合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传统的教育模式强调知识传授和测试,而对身心发展的关注相对较少。
然而,随着人们对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视,教育也在发生着转变。
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使他们在学习中能够充分发展身心潜能。
例如,在学校中引入体育、音乐、美术等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身心体验,促进其全面发展。
此外,一些学校还积极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身心健康的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总之,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密切相关。
教育能够促进个体的知识和品德的发展,而身心发展则是个体全面发展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将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相结合已成为关注的焦点,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以及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以推动教育的全面发展,同时提升个体的身心素质。
第三讲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第三讲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密不可分的关系。
教育对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促进知识和技能的增长,还可以塑造个体的理念和价值观。
因此,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首先,教育对于人的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技能。
教育可以开启个体的思维和创造力,并提供适当的机会和环境来发展人的潜能。
学习经历能够让人们不断成长、进步,有助于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其次,教育还能培养人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学校和课堂上,人们需要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合作。
这使得人们能够学会尊重他人、合作共赢,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同时,教育还提供了各种机会,让人们在艺术、体育等领域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兴趣爱好,促进个体的自我认知和情感表达。
与此同时,教育还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教育过程中,人们接触到各种体育和健康知识,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例如,在体育课上,学生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力和耐力,预防疾病。
此外,教育还可以培养人们的自律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时休息和合理的饮食,以维持身心的平衡。
然而,现实中也存在一些教育问题,可能会对人的身心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目前,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过分追求分数和成绩的现象,这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创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教育。
此外,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人的道德和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价值观的冲突和选择。
教育应该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培养尊重他人、公平正义、诚实守信的品德,引导他们成为道德行为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总之,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息息相关。
教育不仅可以提供知识和技能,还能培养人的社会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身心健康。
《教育学》第三章知识点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1、所谓关键发展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2、美国生理和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胎儿的发育大部分是受基因制约的,这种由基因制约的发展过程的机制就是成熟。
3、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充分说明了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是教育的重要条件。
4、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
6、潜能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能够把未成熟的人培养成成熟的人,把平凡的人培养成出色的人可能性或前提条件。
充分认识学生的潜能存在的事实及价值,尽可能地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
7、个性又称人格,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
8、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
9、被有些专家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是少年期。
10、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11、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人的社会化在青年期也基本完成,“理想和未来”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13、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证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在个体的道德认知过程中,也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人的道德认知遵循着从前习俗水平到习俗水平,再到后习俗水平的发展过程。
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这是人的各方面潜在力量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
第三章 第二节 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二节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
课前思考题
1.教育通过哪些途径促进了个体的社会化?
2.个体的社会化与个体的个性化相矛盾吗?如何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形成社会价值观“自然人” “社会人” 完善自我观念
掌握社会技能
塑造社会角色
1.形成社会价值观
确定个体行为目标和行为方式的导向
2.完善自我观念
获得自我认识,理解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达成个人发展与社会要求的统一
3.掌握社会技能
(1)基本的社会生存技能(2)基本的社会职业技能
4.塑造社会角色(1)社会身份(2)社会地位(3)社会期望(4)社会职责
1.唤醒人的生命自觉
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把知识转化为促进个体自我发展的能力。
更是唤醒个体发展的主体意识,增强主体发展的能动性,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发展的机会,促进生命创造性的发展。
2.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和独特性(1)关注个别差异
(2)开展个性化教育
3.促进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创造性是人的个性的核心品质
(一)个人本位论
以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等为代表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
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
里,就全变坏了。
”
——卢梭
(二)社会本位论
以涂尔干、凯兴斯坦纳等为代表他们强调教育的目标在于系统地塑造个体的社会化,国家一切的教育制度只有一个目标,就是造就公民。
四、社化化和个性化的对立与统一
两者既有不同,也能在社会
实践活动中实现统一。
谢谢大家!。
《教育学原理》课件(盛冰主讲)——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三节、人的发展理论与教育
一、古代中国人的发展理论与教育 1、儒家人的发展理论与教育 (1)儒家人的发展理论:发展目标是通过提 高个体的人格境界而达到外在社会理想的 实现;发展的秩序是“格物、致知、正心、 诚意、齐家、治国、平天下”。 (2)儒家的教育策略儒家的教育策略: 教育目的是提升人的道德境界; 教育的方法主要是外在的道德教化和内在 的道德反省;
中华教育学习网
2、科尔伯格道德发展论与教育 (1)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他的道德发 展理论可以概括为“三水平六阶段”。 (2)科尔伯格的教育观: 道德教育工作在目标、内容、方法上应尊 重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水平; 道德教育要逐渐促进儿童道德判断水平的 提高; 道德教育的重点应从注重“他律”转向注 重“自律”, 从注重个体“私德”到注重社会公德以及 人类共同的道德基础。
概念:环境因素是指那些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外部世界, 包括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两个相互联系的部分。 作用:环境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是更为根本的因素。它们 提供人的发展所需的物质和社会条件;构成人的发展的巨 大动力;影响了人的发展的价值方向;影响了人的发展的 内容;对人的发展本身具有一种广义的教育作用。不过, 由于环境因素自身的复杂性,环境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2、相应的教育策略 重视成长环境的建设,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 环境和班级环境的建设,利用环境中的积极因素,转化环 境中的消极因素,创造出有利于人的成长的环境因素。
中华教育学习网
5、存在主义的发展理论与教育 (1)存在主义人的发展理论:存在主义是20世纪 西方的一种哲学流派,其代表人物是丹麦的克尔 凯郭(S.A.Kierkegaard)、德国的雅斯贝尔斯 (K.Jaspers)、海德格尔(M.Heidegger)、法国的萨 特(J.P.Sartre)等。 (2)存在主义的教育观点: 教育必须把儿童看成是“完全的人”,而不是 “不成熟的人”; 自由是教育的基本原则,为此他们强烈批评学校 生活中的“官僚主义”和僵化的学校制度; 学校的目的是培养特性、发挥潜能和创造性; 教育要具有人道主义精神; 教育方法以讨论、对话、问答为主。 中华教育学习网
教育学第三章教育与个体的发展
内发论-----弗洛依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奥地利人,心理学家、精神病 医师、潜意识理论发展的里程碑式人物。精神 分析学派创始人。曾在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 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次年起作为临床精神 病学家私人开业。早期从事催眠治疗工作,后 创用精神分析法。1936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 通讯会员。1938年奥地利被德国侵占,赴英国 避难,不久因颌癌逝世。
教育学第三章教育与个体的发展
个体的发展的内容包括生理发展、心理发 展和社会适应发展三个方面:
•生理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系统的发展及其机能的
增长,是人身体方面的发展。
•心理发展是指认知和情意方面心理活动能力的发
展及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是人精神 方面的发展。
•社会适应发展是指人的社会特性及能力的发展,
教育学第三章教育与个体的发展
个体发展的动力:
生理发展是通过机体内部新陈代谢的作用,逐步 发育完善的;而社会通过教育向受教育者提出的 要求所引起的新需要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心理水平 和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受教育者心理发展的 内因,也是其心理发展的动力;其中,受教育者 通过与社会的不断交往,外在的社会适应要求不 断转化为其内在的社会适应能力。
教育学第三章教育与个体的发展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在个体活动中 相互作用的结果。
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论的基本思想是: 第一,遗传与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如,环境对 于某种特性的形成能否起到作用,起多大作用,往往依赖于这种特性的遗 传基础。 第二,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它包括两层含义:一 是遗传可以影响环境,环境可以影响遗传;二是遗传中有环境,环境中有 遗传。如,新生儿总是带着各自不同的气质(神经类型)来到人间,有的 好哭好动,有的文气安静。 第三,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是始终固定不变的,它们是一个动态的相 互作用过程。 第四,主体与客体之间是一种作用与反作用的动力关系。
教育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教育与个人发展的关系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推动,而个人的发展也离不开教育的培养。
因此,教育与个人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教育不仅能提供知识和技能,还能塑造个人的品格和思维方式,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探讨教育与个人发展的关系,并分析教育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育是塑造个人的基石,它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机会。
首先,教育能够为个人提供知识和技能。
通过学习不同的学科和课程,个人能够获取广泛的知识,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和技能水平。
这些知识和技能将为个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教育能够培养个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学校里,个人通过课堂讨论、研究项目和个人作业等活动,培养了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等重要的能力。
这些能力将使个人在职场中具备竞争力和适应力。
此外,教育还能够培养个人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学校集体生活和团队活动中,个人学会了与他人相处、合作和协调,这些能力对于个人在社会中的交往和合作至关重要。
教育对个人发展的影响不仅仅限于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包括对个人品格和价值观的塑造。
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个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通过教育的引导,个人能够了解什么是对和错,学会如何区分善恶和判断事物的价值。
这些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将指导个人的行为和决策,对于个人成为一个有责任感和良好行为习惯的社会成员至关重要。
此外,教育还能够培养个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通过学习知识和技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和赞扬下,个人能够逐渐树立起对自己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这种自信心和自尊心将成为个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重要支撑和动力。
然而,教育并非唯一影响个人发展的因素。
个人的家庭背景、社会环境以及自身的努力和选择等,也对个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教育作为其中之一,虽然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个人在教育过程中需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参与,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作用。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正确理解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几种因素
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 个方面来展开:
1、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来看; 2、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客观和主观因素来看; 3、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来看 等。 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
(1)遗传因素提供了身心发展的可能性 (2)遗传因素的成熟制约着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 (换言之,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受遗传素质成熟的制 约)。 (3)遗传因素的差异为身心发展的差异提供了生理基 础。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
2、遗传因素是怎样通过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作用 的呢?(通过基因)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
(四)正确理解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 作用
1、什么是主观能动性 亦称“自觉的能动性”,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 于客观世界的反作用。(《辞海》1989年版,第1355 页) 主体的人在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界的能力。
2、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1)动力作用 (2)筛选作用 (3)激励作用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
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一般归纳为以下四条:
①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教育: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②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教育:加强学生身心发展关键期的教育。
教育的关键期 天赋的递减法则.doc ③人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教育:选择适当的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④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另据《信息时报》报道,广东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35次会议对《广东 省人口计划生育条例(修订草案修改稿)》进行了分组审议。部分常委会 组成人员建议,允许双方都是硕士的夫妻多生一个孩子,以提高广东省的 人口素质。提议者认为,目前的计划生育条例大多涉及到控制人口数量, 而提高人口素质的规定则少之又少,比较被动。一般来说,硕士以上文化 水平的人属于高素质人口,从人体基因遗传来说,他们所孕育的后代先天 素质比较好;其次,这样的家庭,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也会好过一般家庭, 对于子女后天的培养有利。
练习 3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
第三章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遗传与个体发展的关系”表述中最恰当的说法是()。
A、遗传素质决定了个体的发展B、个体身心发展与遗传无关C、遗传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D、遗传素质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必然性2、()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
A、遗传B、环境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对人发展的影响?A、遗传B、成熟C、教育D、环境4、“狼孩”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对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性。
A、遗传素质B、自然环境C、社会环境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5、()提出“白板说”。
A、洛克B、卢梭C、斯宾塞D、华生6、教育中要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个体差异性D、阶段性7、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体差异性8、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的循序渐进。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体差异性二、填空题1、我国古代教育中的儿童观,主要围绕对的认识而展开,如主张“性善论”,主张“性恶论”。
2、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历史上主要有三种代表理论,分别为、外铄说和多因素共同作用论。
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等,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4、美国生理学和心理学家做了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认为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
三、简答题1、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2、简述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性的表现3、简述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特殊功能四、论述题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及对教学工作的启示五、材料分析题结合所学教育学理论分析以下两种说法:1、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霍尔说:“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2、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说“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如果让我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能把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2A021内/5/8发论 B 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 人本论 16
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人,具有规划自己未来和为未来 的发展创造条件的能力。 ■人的能动性能否较好地发挥,是一个人的发展能否 达到较高水平的重要因素。
2021/5/8
4
一、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
◆内发论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的
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身心成熟机制决定 的。
的功能。
2021/5/8
12
二、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 (五)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 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
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 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 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活动是人作为生命进 行的生理活动,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最 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
被动的。
2021/5/8
11
二、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 (四)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
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
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
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 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 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 在主客观条件大致相似的情况下,个体主观能动性 的发挥程度,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同一方面,不同时期的发展速度不同。不同方面,同一时期的发展速度不同。
互补性
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整体性),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人的身心发展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
个别差异性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对个体的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的特殊才能和发展个体的功能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
顺序性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的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选择题关键词(由...到.....)
阶段性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的特征(不能一刀切,一锅煮、把儿童成人化了)
遗传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格赛尔的成熟机制)
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生理前提,而不能觉得人的发展(错误观点:遗传决定论)
环境
概念
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作用
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环境对个体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内发论
观点
强调人的身心发展是由自身的需要决定的,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人的生理机制决定的。
代表人物
孟子性善论
弗洛伊德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人
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做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
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
高尔顿
格赛斯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外铄论
(环境决定论)
观点
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压力、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
人的发展的内涵
人的发展
概念
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特殊性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有能动性(人不是被动的接受环境,积极主观的能动性)
包括
生理的发展
心理的发展
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直接目的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代表人物
荀子性恶论
洛克白板说
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的祖先如何,我都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出个类型的人。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观点
人的身心发展来源于遗传ຫໍສະໝຸດ 境以学校,各种因素共同作用实践主体论
观点
认为人的实践是推动人的发展的主要原因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遗传
概念
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的特征
作用
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
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的主观能动性(错误观点:环境决定论)
学校教育及作用
为什么起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比较好
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