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基础知识详细版.pptx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物像关系基础公式
• 高斯公式:
p 为物距,q 为像距,f 为焦距
在一般摄影时像距其实与焦距非常接近, 但是在微距摄影时,像距则可能大于焦距,此 时放大率会超过 1。利用高斯公式其实也可以 导出放大率公式:
放大率 M﹦p/q
2. 色差
• 透镜最主要像差一般为色差,大家都知道三棱 镜会将白光分散为光谱,透镜的侧面看来其实 也像棱镜,所以会有色差,红光波长较长,结 果红光焦点就比蓝光焦点长,因此焦点不在同 一平面上,所以目镜看红光影像清晰,蓝光影 像就不清晰,反之亦然,用没有消色差的透镜 当物镜就会看到物体镶了红边或蓝边,不够清 晰。
称轴线 今后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共轴球面系统和平面镜、
二、成像基本概念 1、透镜类型 正透镜:凸透镜,中心厚,边缘薄,使光线会聚,也叫会聚透镜
会聚:出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向光轴方向折转
负透镜:凹透镜,中心薄,边缘厚,使光线发散,也叫发散透镜
发散:出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向远离光轴方向折转
2、透镜作用---成像
1. 焦距
在单透镜而言,如果窗外景物够远,那么透镜到倒立影像之距离 可视为焦距。如要更确实的量测,可以对着太阳在地面呈像,再 量测透镜到影像的距离。
• 要知道真正的焦距,还有一个方法,就是用物距与像距来计算, 因为物距与像距的比与物高与像高的比值是一样的,物高可以找 一个已知高度的物体,像高可以量测,物距可以量测,像距就可 以计算出来,而物距超过焦距五十倍以上时,算出来的像距已经 极接近焦距的数值。
第五节 光学系统类别和成像的概念
各种各样的光学仪器 显微镜:观察细小的物体 望远镜:观察远距离的物体
各种光学零件——反射镜、透镜和棱镜
光学系统:把各种光学零件按一定方式组合起来,满足一定的要求
光学系统分类
按有无对称轴分: 共轴系统:系统具有一条对称轴线,光轴 非共轴系统:没有对称轴线
按介质分界面形状分: 球面系统:系统中的光学零件均由球面构成 非球面系统:系统中包含有非球面 共轴球面系统:系统光学零件由球面构成,并且具有一条对
前景深ΔL1=FδL^2/(f^2+FδL) 后景深ΔL2=FδL^2/(f^2-FδL) 景深ΔL=ΔL1+ΔL2=(2f^2FδL^2)/(f^4-F^2δ^2L^2)
谢谢
精选文档尽在此间
A
AO: 入射光线 OB: 反射光线 OC: 折射光线 NN: 过投射点所做的分界面法线 I1: 入射光线和分界面法线的夹角
,入射角 R1: 反射光线和分界面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 I2: 折射光线和分界面法线的夹角
,折射角
N B
I1
R1
O I2
C N
第三节 折射率和光速
一、折射定律和折射率的物理意义
当光线从玻璃射向与空气接触的表面时,玻 璃的折射率不同、对应的临界角不同
n
1.5 1.52 1.54 1.56 1.58 1.60 1.62 1.64 1.66
I0
41°4 41°8’ 40°3 39°5 39°1 38°4 37°7’ 37°7’ 37°3’
8’
0’
2’
6’
1’
3、全反射的应用 用棱镜代替反射镜:减少光能损失
光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 几何光学基本原理
第一节 光波与光线
研究光的意义: 90%信息由视觉获得,光波是视觉的载体 光是什么?弹性粒子-弹性波-电磁波-波粒二象性 1666年:牛顿提出微粒说,弹性粒子 1678年:惠更斯提出波动说,以太中传播的弹性波 1873年:麦克斯韦提出电磁波解释,电磁波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 20世纪:人们认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P
P’
A
O O’
A’
成实像
Q
Q’
负透镜: 负透镜边缘比中心厚,所以和正透镜相反, 光束中心部分走得快,边缘走得慢。
A
A’
成虚像
第六节 摄影光学基础
最早的照相机——小孔成像:
一般的放大镜就可以作为照相的镜头。
缺点:有色差、球面差、像场畸变、轴外向差等等 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得影像不清楚或是边缘影像不 清楚,或者是变形严重。 一个可以独立使用的镜头都是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 组,常由多片镜片构成,单眼相机用装在镜头与相机之 间的加倍镜则是一个相当于凹透镜的镜头组。
4. 焦比(光圈)
镜片焦距除以口径的商,称为焦比,焦比大时 像差较不明显,但是影像较暗。焦比如果是 4, 常常写成 F/4。在摄影镜头上一般会使用【光 圈】这个名词,而较少用焦比。
• 以最大光圈值1.4的标准镜而言,光圈的数值会标出:1.4、2、2.8、 4、5.6、8、11、16、22 等。每两个数字之差距称为差一级,每一 级之间的关系大约为 1.4 倍,焦距如果一定,那就表示镜片开口直 径缩减为 1/1.4,此为直径比,经平方换算为开口面积比则为 2 倍, 所以每一级光圈之间的进光量,刚好是 2 倍或者是 1/2 倍的关系。 如下图就是某个镜头光圈在 5.6、8、11 的开口状况。
3. 像差
透镜除了色差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影像变形,可 通称为像差。 垂直于透镜面的中心线称为光轴。接近光轴处 像差较小,越远离光轴处像差越大。
像场弯曲
一般摄影镜头都会尽量减少这些像差,而外加 的加倍镜,不管是加在镜头前方的加倍镜或广 角镜,或者是加在镜后的加倍镜,几乎都会增 加像差,因此外加镜头都会造成画质降低。
A
A’
A’点称为物体A通过透镜所成的像点。而把A称为物点
A′为实际光线的相交点,如果在A′处放一屏幕,则可以 在屏幕上看到一个亮点,这样的像点称为实像点。 A和A′称为共轭点。 A’与A互为物像关系,在几何光学 中称为“共轭”。
3、透镜成像原理 正透镜:正透镜中心比边缘厚,光束中心部分走的慢, 边缘走的快。
光圈、镜头、及拍摄物的距离是影响景深的重要 因素:
1、光圈越大(光圈值F越小)景深越浅,光圈 越小(光圈值F越大)景深越深。
2、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浅、反之景深越深。
3、主体越近,景深越浅,主体越远,景深越 深。
δ——容许弥散圆直径 f——镜头焦距 F——镜头的拍摄光圈值 L——对焦距离 ΔL1——前景深 ΔL2——后景深 ΔL——景深
2.绝大多数光学仪器都是采用光线的概念设计的
第二节 几何光学基本定律
一、光的传播现象的分类
灯泡
空气
玻璃
光的传播可以分类为: 1、光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 2、光在两种介质分界面上的传播。
二、几何光学基本定律
1、光线在同一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时: 直线传播
成分均匀
透光
2、光线在两种均匀介质分界面上传播时: 反射定律,折射定律
一般情况下, 可以把光波作为电磁波看待,光波
波长:
λ
• 光的本质是电磁波 • 光的传播实际上是波动的传播
物理光学: 研究光的本性,并由此来研究各种光学现象
几何光学: 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和传播现象
可见光:波长在400-760NM范围 红外波段:波长比可见光长 紫外波段:波长比可见光短
几何光学的研究对象和光线概念
• 研究对象 不考虑光的本性 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和传播现象
特点 不考虑光的本性,把光认为是光线
光线是能够传输能量的几何线,具有方向 光波的传播问题就变成了几何的问题 所以称之为几何光学
当几何光学不能解释某些光学现象,例如干涉、 衍射时,再采用物理光学的原理
采用光线概念的意义:
1.用光线的概念可以解释绝大多数光学现象:影 子、日食、月食
相对折射率:
n υ1
1, 2 =
υ2
第一种介质的绝对折射率: n 1 =
第二种介质的绝对折射率: n 2 =
所以
n n2
1, 2 =
n1
I1 空气 n=1 水 n=1.33
I2
I1 玻璃 n=1.5 空气 n=1
I1 空气 n小
c 玻璃 n大
空气 n小
玻璃 n大
第四节 光路可逆和全反射
一、光路可逆 1、现象
折射定律:
折射光线在入射面内
n Sin I1
Sin I2
=
1, 2
n1,2 : 第二种介质相对于第一种介质的折射率
A
NQ
I1
P O
I2
Q´
1
2
12 O´
N´
QQ' v1t
OO' v2t
sin
I1
QQ' OQ'
sin
I2
OO' OQ'
sin I1 sin I2
QQ' OO'
n1,2
sin I1 sin I2
• 此处请注意【光圈值】与【光圈】是不同的,光圈值越大,光圈 开口其实越小,反之亦然
还有一种说法:
光圈值其实是进到感光面上光锥的夹角,角 度越大,光圈值越小。如果采用这种说法, 在说明边角失光的问题上就更容易明白。
5. 景深
景深: 指在摄影机镜头或其他成像器前沿能够取得 清晰图像的成像所测定的被摄物体前后距离 范围。在聚焦完成后,在焦点前后的范围内 都能形成清晰的像,这一前一后的距离范围, 便叫做景深。
A
B
光路可逆的作用:
用于求光学器件或器件组的焦点
在光学设计中进行逆向计算:所需目镜 放大倍数,显微物镜调节等
二、全反射 1、现象
空气
IO3
O4
I0
2、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必要条件: n1>n2 由光密介质进入光 疏介质
充分条件: I1>I0 入射角大于全反射角
sin
I0
n2 n1
v1 v2
n1,2
SinI1 υ1
=
SinI2 υ2
n = 1, 2
第二种介质对第一种介质折射率等于第一种介质中的 光速与第二种介质中的光速之比。
二、相对折射率与绝对折射率
1、相对折射率: 一种介质对另一种介质的折射率
2、绝对折射率
介质对真空或空气的折射率n c v
3、相对折射率与绝对折射率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