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琥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它主要写了一只琥珀被发现以及科学家推测它的形成过程。全文语言易懂,描写生动,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想象出琥珀的形成过程,理解科学家推测的过程是合理严谨的。
【学情分析】
学生对琥珀比较陌生,通过出示图片令学生有直观印象,教学时让学生朗读、讨论理解琥珀的形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教师要继续巩固培养学生静心默读的习惯,培养质疑能力,并且能够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理念】
1. 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主体验、感悟,注重体验过程。
2. 课外延伸,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发展相得益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及在科学上的价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2.体会科学小品的特点,分辨真实的描写和想象的描写。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4.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激发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教学难点】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体会“珍贵”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综合复习的第六课《琥珀》,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字,都是什么旁?再读读这一组带王旁的词,发现他们都有什么相同或相似的特点?都是提“王”旁,汉字的偏旁大多都是表义的,(形容宝石,亮闪闪,美
丽,珍贵)古时候,其实是玉字旁,大多表示珍贵的宝石。可见琥珀也是比较珍贵、稀奇的。
【设计意图:由单元主题直接导入课题,通过提“王”旁的词语,初步感知琥珀的珍贵。】
(二)交流预读,初步感知
(1)通过课前预习,谁来说说什么是琥珀?你见过吗?欣赏图片
(2)这是什么体裁的文章?既然是科学小品,就应该有科学性?(板书:科学小品文)
(3)、通过预习,你能提出那些疑问?(是有关科学的问题,思考的角度)
(三)研读贯通,交流感悟。
1.快速读课文,找出琥珀形成的条件,小组交流。(提取关键词)
1、高温
2、松脂
3、小生物
4、地壳运动
5、长时间
2.文中的琥珀有什么科学价值,请在文中找一找,画出来。
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请你把这段话用一个词语概括:推测板书:推测
“推测”是什么意思?你能否给它找一个近义词?推想推敲猜测猜想
能换其中的一个词吗?
一万年前的详细情形,科学家是亲眼所见吗?(不是)
作者从_______中“推测”出______? 如果说这块琥珀的真实所见的,(真实)”,那么“详细情形” 就是作者的——(想象)板书:这块琥珀------详细情形
这个故事确实是科学家想象出来的。那为什么作者在这里不用“想象”而要用“推测”这个词呢?(理解“推测”)科学家有依据(再大声读读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
你认为作者的证据是什么?(那块琥珀的样子)
3、请一个同学读琥珀的样子,边听边想:你从这块琥珀中看到了什么,在文中画出来。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面,两个小东西还是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两个小东西好好躺着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
圆环。
过渡:琥珀的样子是科学家真实所见,科学家就是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想象了一万年前的详细情形,一万年前的详细情形,就是琥珀的形成过程。这也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预读单认识琥珀,并了解课文围绕这块琥珀都写了哪些内容,随着学生的汇报,抓住琥珀的样子和价值,比较“想象”和“推测”两个词语,并理解意思。随之明白科学家是根据琥珀的样子推测了故事的详细情形。抓住课文的关键点,变序教学,从篇末入手,不仅训练了学生语感,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使学生怀着兴奋和喜悦的心情投入下面的学习。】
4、小组研读,合作共学。科学家就是根据看见的这些真实的事物,想象了一万年前的详细情形,那作者是如何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琥珀的形成过程呢?请同学们小组研读。
(1)把“真实”的部分(琥珀的样子)和前边“想象”的部分联系起来读,在“想象”部分找出与“真实”对应的句子批画下来。
(2)用“根据____,想象出____”或者用上“因为……所以……”关联词语在小组内说一说,作者如何推测琥珀的形成过程的。
2.交流。
3.通过以上的练习,我们知道了这个故事不是凭空的想象,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想象出一万年前的详细情形,这就是“推测”。现在可以换成“猜测”吗?
作者写的都是有根据的,是科学的推测。这是科学小品文的一大特点。(科学性)
4.科普作家顾均正先生说:科学小品文是科学与艺术化合成的结晶体。(齐读)从这句话可以知道科学小品文不仅有科学性,还有艺术性。那就说明这篇文章写得还很有趣,生动,形象。
你觉的这篇文章有趣,生动,形象的语句在课文中的哪一个部分吗?想象部分在文章的前面。
5、自主学习,默读故事,找出一处描写生物形象的语句与大家分享,并说明原因。
随机指导朗读。
这样描写使文章生动,形象,更具趣味性,富有文学色彩。(艺术性)
这个故事想象这么生动有趣,我们通过哪些方式可以表现出来呢?朗读表
演演读
跟着作者来到一万年前的场景
科学遇到文学,科学就不枯燥了,文学就愈加精彩了,这就是什么的魅力——科学小品
【设计意图:“淡化分析,着重感悟”,学生认真阅读分析课文,找出内在联系,然后才能运用上这些关联词语,体会作者如何推测琥珀的形成过程。通过学生的读和练来让其获得感悟。在这里,重组课文语言是运用语言的训练;找出语言的逻辑关系是思维的训练;小组合作学习是学习方法和学习品质的训练。】
6、一万前年的情景真的是这样吗?不一定。这是科学家根据琥珀的样子进行的推测
想象:如果让你推测,你会怎样的想象怎样的故事?不一定是“蜘蛛吃苍蝇”,也可能是?展开你们的想象,开始推测?
第二课时
1、、师:这是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悲剧,课文这么写,正体现了它生动的文学色彩。现在的这个松脂球就是琥珀,对吗?
想象它一直挂在这棵老松树上,挂下去,会不会变成琥珀?(不会)所以,科学家又推测了下面的变化。
2、生齐读11、12自然段。
师:用自己的话说说松脂球是怎样形成化石的?
生汇报,师相机板书。
3、师:画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并谈谈自己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