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第71—7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发展分析、归纳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从条件想起的策略的应用
教学难点: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板贴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一、体会策略含义
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个童话故事,在大森林里,有一只小猴,有一天到出来玩,一不小心,被大老虎抓到了。

老虎要吃掉小猴,小猴子苦苦哀求。

老虎说:这样吧,如果你能在5分钟内画出5百匹马,我就放了你!怎样在5分钟内画出5百匹马?同学们知道吗?最后小猴灵机一动,先画了这样三匹马,然后画了一座大山,说,还有几百匹马在大山的后面藏着呢!老虎看傻了眼,小猴趁机溜走了。

你们说这个办法怎么样?(巧妙、高明)像这样成功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好计策就是一种策略(板书)。

其实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我们也需要策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先前板书之后添上:解决问题的)
二、导学探究
1.理解题意:
师:“小猴安全回到了家,他每天都帮助妈妈摘桃,他的摘桃的本领一天天地变强,它在摘桃的过程中了遇到了一些数学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帮助他吧!”(1)齐读一遍,再请同学默读一遍,在习题纸上找到例题,划出条件和问题。

(2)说出条件和问题。

(3)老师隐去条件和问题,学生再一齐说出条件和问题。

(4)回到题目中来,这是条件,这是问题,这两个条件好象和第三天、第五天没关系,问题能解决吗?预设1:你知道他是从哪个条件看出来的?2:那我们
就要好好地去理解条件的意思,看看能不能发现一些线索。

学生说,教师相机出示。

提问:“如果换一种方式来解释这个条件呢?怎么样?用数量关系式怎么样?”学生口答,教师相机出示。

提问:因为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所以这个条件从后往前看,第一天摘的+5不就是第二天摘的吗?也就是比前一天多摘5个的是后一天摘的。

谁能继续往下说?”
学生说,教师相机出示。

2.分析数量关系
根据我们对条件的理解和分析,同学们想到怎样解决问题了吗?
互助1:下面就和同桌说说你打算怎样解答问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说说算出的每一步分别用到了哪些条件?。

互助汇报:哪两位同桌商量好了,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瞧,像什么?根据条件的意思,算第三天摘的,必然要先算它的前一天第二天摘的。

算第五天摘的,必然要先算它的前一天第四天摘的。

按照这样一天天依次算下来,所以就要顺着条件一步一步往下走了。

3.计算解答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解答问题,你能写出几种方法就写几种。

写完后,请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同桌说完后,带着习题纸到前面来。

互助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列表引导:你先填的是哪一天。

然后按什么顺序填的?(从第一天摘30个开始,一天一天地推算。

算式:35指的是什么?这个5呢?求的是?大家看,第一步的结果作为一个新的条件,参与到计算中,帮助我们算出了下一个问题。

像这样先要通过算一算才能得出的条件,这一题还有吗?对这样的条件有时会藏得比较隐秘,瞧它们往往藏在两个联系紧密的条件下面。

第3种方法:对吗怎么想的?5×2的结果表示什么?是从以后每一天比前一天多5个这个条件想起,推算出第三天比第一天多摘10个,再加上第一天,就算出第三天的。

其实5×4呢?第一天先不看,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一个5,到了第五天一共比第一天多几个5。

知道多的20,再加上第一天的,就算出了第五天摘的。

4.回顾反思
(1)统一思路
师:(出示)其中哪两种方法解题思路是一样的。

比较一下,他们都是怎么想的?都是从第一天摘30个这个条件想起,加上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的,就算出第二天,然后再加上第三天比第二天多的,就算出第三天,这样一天天地推算的。

第3种方法也根据这些条件,推算出第三天比第一天多摘10个,再加上第一天,就解决了问题。

揭题:瞧,这种方法思路不同,但和前两种方法一样,。

这样从条件想起,一步步推向问题,是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策略——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2)解题步骤
同学们,我们一起解决了一道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让我们回顾一下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都有哪些步骤?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只有看出已知条件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才能很好地应用策略,这一步解决问题的关键)确定解题思路(根据对应条件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个步骤就叫做确定解题思路)计算解答
小结:要能很好地解决数学问题,一般要经过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计算解答。

三、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真棒!不仅解决了问题,收获也不少。

特别是掌握了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1.第1题。

下面机灵的小猴就要来考考同学们用用这个策略。

(1)师:从图中你能找到哪些条件?5个桃共重500克,其实是几个条件?你能根据条件,提一个问题吗?这个问题你是根据什么条件提的?就请同学选择其中任意一个问题计算解答,直接口答。

(2)同学们根据条件想问题的能力真强!小猴到了文具店。

又得到了3个条件。

你还能根据条件,提一个问题吗?
互助3:和同桌说一说你是看着哪些条件提的?
汇报。

你提出了什么问题?哪个问题可以一步算出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算的?钢笔支数求出来,下面我可以求出(圆珠笔的支数),圆珠笔的支数算出来了,最后一个问题也可以求了,谁来说。

2、第2题。

师:同学们从条件想起的策略用得真不错,调皮的小猴在玩球时也遇到了一个难题,请同学们帮忙,一齐读题。

学生齐读一遍后,教师问:你读出了哪几个条件?你觉得哪个条件要好好理解一
下。

你是怎么理解的(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一半?)
动态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假设这里是16米的高处,第一次弹起的位置在哪?谁上来指指,他指的对吗?为什么在这里?
提问:知道了第一次下落高度,我们可以怎么算出第一次弹起高度呢?第二次弹起的高度大概在哪?那么第三次呢?
学生完成习题纸第2题。

学生汇报。

问:看第三次弹起的高度是?如果没有前两次的结果,能直接得到第三次的结果吗?那有了第三次的结果,我们就能推算出第四次弹起的高度是几米?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每一次的弹起高度都对应着下一次的下落高度,是的,知道了每一次的下落高度除以2就可以得出每一次弹起高度。


3、第3题。

从条件想起策略帮助我们很好地解决了小猴提出的数学问题,同学们的身边的数学问题也可以用这个策略。

(出示)学生齐读题,师:一个圆圈表示1个同学,那18个圆圈就表示……,请同学们按照题目的要求,先标出芳芳和兵兵的位置,再解答。

从图上看,芳芳和兵兵之间有几人?
引导反思: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从哪些条件想到的?你认为画图对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
指出:对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画画图能更形象地表示出题意,这样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

4.谈话并出示:孙老师这儿还有一道难题,等着同学们呢?
这么多条件,为什么只用了两个条件?
指出:解决问题不一定都要从条件想起,有时我们遇到的数学问题,从问题想起也很有效率。

这得根据数学问题的实际来分析。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什么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