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潮 第一课时
《1观潮》第一课时
1.观潮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学生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
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
难点: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学生准备:查找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清课文脉络。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1.同学们,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都会聚集到浙江省海宁市的盐官镇,知道这里为什么吸引了那么多游客吗?因为这里有钱塘江大潮。
2.指名说一说对钱塘江大潮的理解。
3.这节课,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观赏钱塘江大潮吧。
(板书课题)4.齐读课题,说一说对课题的理解。
(观看、欣赏钱塘江大潮)二、出示预习提示(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检查预习。
(1)指名学生开火车读课文,纠正字音。
字音难点:“震、霎”是翘舌音。
(2)集体交流生字词。
①出示生字词,生读。
字形难点:“滚”可编字谜记忆:雨水从天上落下来,老公公用大衣裹住自己。
“顿”左面“本”的写法要注意。
②词语解释。
若隐若现: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浩浩荡荡:原指水势大。
本课指大潮来时的气势大。
人声鼎沸:人群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样,形容人声喧闹。
山崩地裂:山倒塌地裂开。
形容声音极大。
风号浪吼:本文指风和浪的声音很大。
(3)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文章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写的。
(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本文介绍了一次观潮盛况,作者生动地描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景色,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第一课《观潮》课文生字
第一课《观潮》课文生字一、潮(cháo)1. 部首:氵。
2. 结构:左右结构。
3. 字义。
- 海水因为受了日月的引力而定时涨落的现象,如“潮水”“潮汐”。
- 像潮水那样汹涌起伏的,如“思潮”“热潮”。
- 湿,如“潮气”。
4. 组词:浪潮、涨潮、潮湿等。
二、称(chēng、chèn、chèng)1. 部首:禾。
2. 结构:左右结构。
3. 字义。
- 读“chēng”时。
- 量轻重,如“称量(liáng)”。
- 叫,叫做,如“自称”“称呼”。
- 名号,如“名称”“简称”。
- 说,如“称快”“称病”。
- 读“chèn”时,表示适合,如“匀称”“称职”。
- 读“chèng”时,同“秤”,是衡量轻重的器具。
4. 组词:称呼(chēng hu)、匀称(yún chèn)、秤杆(chèng gǎn,这里体现“称”的同“秤”的用法)等。
三、盐(yán)1. 部首:皿。
2. 结构:上下结构。
3. 字义:无机化合物,一种有咸味的无色或白色结晶体,成分是氯化钠,用来制造染料、玻璃、肥皂等,亦是重要的调味剂和防腐剂,如“食盐”“盐田”。
4. 组词:盐水、盐巴、盐碱地等。
四、笼(lón g、lǒng)1. 部首:竹。
2. 结构:上下结构。
3. 字义。
- 读“lóng”时。
- 用竹篾、木条编成的盛物器或罩物器,如“灯笼”“蒸笼”。
- 养鸟、虫的器具,如“鸡笼”“鸟笼”。
- 读“lǒng”时。
- 遮盖,罩住,如“笼罩”“笼络”。
- 较大的箱子,如“箱笼”。
4. 组词:笼子(lóng zi)、笼罩(lǒng zhào)等。
五、罩(zhào)1. 部首:罒。
2. 结构:上下结构。
3. 字义。
- 覆盖,覆盖物体的东西,如“笼罩”“灯罩”。
- 捕鱼或养鸡鸭等用的竹笼子,如“鸡罩”。
4. 组词:口罩、罩衣、罩住等。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1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潮汐的概念,了解潮汐对沿海地区的影响。
2.学会观察、思考、阅读,培养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1.掌握潮汐的概念以及潮汐对生活的影响。
2.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并进行适当的讨论。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特别是地理名词和科普性词语。
2.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找寻答案。
四、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教具:黑板、粉笔、教案、学生课本、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源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入潮汐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潮汐的兴趣。
2. 学习与讨论1.讲解潮汐的概念,与学生讨论潮汐对生活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一起阅读课文,理解文中描述的观测潮汐的情景。
3.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潮汐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潮汐对渔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3.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海洋对我们生活的其他影响。
2.可以邀请学生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源,加深对潮汐的认识。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潮汐的概念和影响。
六、课堂作业1.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下潮汐的形成原因。
2.练习课后习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七、板书设计•重点词汇:潮汐、观察、影响•本课重点:学会观察、思考,理解潮汐的概念。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潮汐的概念和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培养出观察、思考和阅读的能力,并激发他们对海洋地理和自然科学的兴趣。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3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分析】本课作者记叙了观赏钱塘江大潮时所见所闻的景象,说明它确实是“天下奇观”。
课文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
阅读这篇课文可以使学生了解钱塘江的有关情况,激发热爱自然,探索奥秘的情趣。
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作为最后一组课文的学习,要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1、学会13个生字及相关的词语,特别是文中的四字词和成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3、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4、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事物的写作方法。
5、通过学习课文,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法学法】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悟情。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钱塘江大潮的图片、资料,教师制作大潮景象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诗仙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
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
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
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
南宋定都西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放映大潮录象,配上进行曲音乐,学生尽情地观赏。
看完之后,谈谈你的感受。
想知道课文是用什么语言描写这宏伟景观的吗?那就读读课文吧?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1、说说读懂了什么?理解“天下奇观”。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观潮》第一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观潮》第一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教学目标:1.认读“盐、屹”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潮、据”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奇观、农历”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句子的含义。
4.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通过对钱塘江大潮的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突出大潮给人带来的震撼的写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并且练习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
教学重点:知道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宏大气势。
教学难点:学习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事物发展的过程;学习通过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突出景物特点的写法;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塘江大潮吗?课前我让大家搜集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大家肯定对钱塘江大潮有了一定的了解。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钱塘江大潮吧。
课件出示:钱塘江大潮:由于每年秋分后的一段时间,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这几天海水所受引潮力特别大,再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从而形成特大涌潮。
农历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钱塘江的潮头最大,以千古赞咏不绝的“海宁潮”闻名天下。
2.学生交流看到这些资料和图片后自己的感受。
生1:看到这些图片,我感到非常震撼。
钱塘江大潮真是汹涌澎湃、宏伟壮观。
生2:钱塘江大潮让我感到震撼,让我感到激动,同时也让我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美。
我更热爱祖国的河山了。
3.同学们,我们从图片和资料中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
那么,作者是怎样用文字把这种汹涌澎湃的景象表现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潮》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好奇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
抓住这一特点,以生动的图片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入课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整体把握1.生字学习。
(1)请同学们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圈出生字。
观潮第一课时教案3篇
1、观潮第一课时教案一等奖导语:小学四年级有一篇课文观潮,大家都不生疏吧,如今小编为你总结了观潮第一课时教案。
希望喜欢!【教学目的】1.看法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开阔”、“覆盖”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潮来时的奇特现象。
3.背诵3、4自然段,积聚词语和优美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感受潮来时奇特壮观的现象,积聚词语和优美的句子。
【教学进程】一、揭题导入1.同窗们,明天王老师要带大家去钱塘江边观观潮,齐读课题《观潮》。
2.钱塘江就在我们浙江省,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总有很多人慕名来观潮。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迹”。
(板书:天下奇迹)“观潮”和“天下奇迹”,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生:“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
生:“奇迹”的“观”是“现象”的意思。
师:那么“奇迹”的意思呢?生:“奇迹”就是奇特的现象。
生:“奇迹”就是奇特的现象。
4.课文曾经预习过了,请拿出练习纸,我们来听写几个词语。
王老师听说( )班的孩子写字写得特美丽,我来看看是不是名不虚传。
(覆盖、薄雾、沸腾、横贯江面、照旧、恢复)5.反应:都写对了吗?检查一下,把写错的马上修订在边上。
这位同窗的字也写得非常工整美丽。
二、全体感知1.好,把练习纸放在一边。
如今教师再请大家细心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次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作者去钱塘江边观潮。
看,课题能协助我们很好地归结课文次要内容呢!)(工夫顺序)那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初写什么?(潮来前、潮来时、潮头当时)你怎样晓得的?(你在预习的时分关注了课后习题,可真会学习!)2.作者就是依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当时的工夫顺序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
三、研读3、4自然段,感受“奇”1.这三个局部,哪个局部给你的印象最深入?(潮来时)这节课我们就一同去看看潮来时的现象。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在写潮来时的现象?(3、4自然段)2.默读3、4自然段,哪些词语和句子能让你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呢?把它们找出来,本人读一读。
《观潮》优质教案(第一课时)
学生找出词语——天下奇观。
引导学生对照插图体会:“天下奇观”中的“观”意思是“看到的景象”,题目“观潮”的“观”意思是看。
教师:自由朗读课文,从文中圈画关键词语,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学生汇报圈画的词语:
江潮还没有来从远处潮来了再近些浪潮越来越近潮头奔腾西去
通过关键语句引导:潮来时是由远及近的顺序,全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教师: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通过关键语句我们可以把它的时间顺序概括为——“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
(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
教师总结: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先写潮来前的景象,再写潮来时的景象,最后写潮去后的景象,表现了钱塘江大潮奇特、壮观的景色。
教师过渡: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看看具体哪部分是“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
你能给课文划分段落了吗?试一试。
学生默读。
继续交流,从而明确:
潮来前:第2自然段
潮来时:第3、4自然段
潮去后:第5自然段
教师总结课文分为四部分,小组交流,归纳各部分内容段落大意。
四、指导书写,课堂演练
1.教师: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本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课《观潮》
1观潮第一课时助读资料初读感知当堂检测你知道涨潮是什么样子的吗?你们见过钱塘江涨潮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钱塘潮: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
每年农历8月18日在海宁市所见到的大潮最为壮观。
因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而形成。
涌潮袭来时,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十分壮观。
钱塘潮的形成:到过海边的人,都会看到这样的景象:有时候海水像野马,向岸边奔来;有时候海水又像逃兵,退到离岸很远的地方。
海水这种有规律的涨落,叫做潮汐。
著名的钱塘江在每年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潮汐最大。
钱塘潮为什么偏偏在八月十八最大呢?潮汐是由月亮和太阳对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造成的。
农历每月的初一前后和十五前后,太阳、月亮和地球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和月亮的吸引力合在一起,吸引地球表面的海水,所以每月初一和十五的潮汐比较大。
特别是中秋节前后,是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近的时候,所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前后的秋潮是一年中最大的。
1. 会认本课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2. 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景观。
(重点)3. 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习目标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朗读视频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动时波我会认官镇立首东望时yán yì áng dùn 横浩荡荡山地裂dǐng fèi guàn hào bēng zhèn shà yú盐屹昂顿沸鼎贯浩崩震霎余【水天相接】【横贯】【天下奇观】【横卧】【山崩地裂】“崩”是倒塌。
“裂”是裂开。
真正的“山崩地裂”多半发生在强烈地震的时候,用来形容很响时,便带有夸张的意味。
水和天连接在一起。
形容水域广阔。
横躺着。
原是表示人的动作的词语,课文里用来描述钱塘江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样子,这里把钱塘江比作人。
四年级上第1课《观潮》第一课时
四年级上第1课《观潮》第一课时《四年级上第 1 课〈观潮〉第一课时》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四年级上册的第一课——《观潮》。
在正式开始学习课文之前,咱们先来聊一聊“潮”这个现象。
你们有没有亲眼见过潮水呢?也许有的同学见过,也许有的同学还没有这个机会。
但不管怎样,相信大家都能想象出那种汹涌澎湃的场面。
潮,其实是一种很神奇的自然现象。
它通常发生在大海与江河的交汇处,是由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使得海水产生周期性的涨落。
当海水涨潮时,大量的海水会迅速涌入江河,形成壮观的景象。
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观潮》,就会为我们详细地描绘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场面。
作者通过生动的文字,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震撼人心的力量。
现在,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读一读这篇课文。
大家在读的时候,要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学生朗读课文)好了,同学们都读完了。
那老师先来问大家一个问题,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们觉得钱塘江大潮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有的同学说很壮观,有的同学说很雄伟,还有的同学说很神奇。
大家说得都非常好,看来大家都初步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魅力。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一段。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一句话呀,就点明了钱塘江大潮的独特之处。
“天下奇观”,这可是一个非常高的评价呢!那为什么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呢?咱们接着往下看。
第二段中,“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作者在这里告诉了我们观潮的时间和地点。
大家想想,为什么盐官镇会是观潮最好的地方呢?然后再看第三段,“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这一段为我们描绘了潮来之前钱塘江的景象。
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宽阔平静的江面,笼罩着一层薄雾,是不是有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第四段,“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观潮》上课课件
方法归纳
课堂演练 选择。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高 高的水墙。”这句话与刘禹锡《浪淘沙》 (其七)中的哪句诗相关?( B )
A.八月涛声吼地来 B.头高数丈触山回 C.须臾却入海门去 D.卷起沙堆似雪堆
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做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的景观 讲述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奇观 农历 据说 宽阔 人山人海 滚动 顿时 逐渐 犹如 齐头并进 山崩地裂 霎时 余波 依旧 用上几个词语,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互动课堂
高高的水墙。
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小组合作
默读课文,圈画关键语句, 边读边想象画面,选择自己印象 最深的地方和同学交流。
汇报交流
( 风号浪吼 )的江面
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 画面壮观
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满天飞舞连地上的
形容风浪很大,
灰尘都被卷起。形容 比喻未来会遇到很
来势很猛,到处都是。 多严峻的考验。
朗读指导
齐读潮去后(第5自然段):重读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想 象画面,读出大潮的气势。
小结
段落大意 总体介绍钱塘江大潮的特 点和地位。
第二部分(2) 潮来前在海塘大堤上的所见。 第三部分(3、4) 潮来时由远及近的变化过程。
第四部分(5) 潮头奔腾西去后的情景。
学写字
拼音开关
左右同宽
cháo jù dī kuò pàn gǔn dùn zhú
潮据堤阔 盼滚顿逐
jiàn dǔ yóu bēng zhèn shà yú
我来为大家读一读:……
形态 好像;仿佛。 气势壮观
小学语文观潮第一课时教案模板
小学语文观潮第一课时教案模板第1篇: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情形,体会“潮来时”的壮美和神奇。
2、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
熟读背诵部分语句。
3、感受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领略“潮来时”的壮美和神奇。
3.领悟是如何表现观潮的。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1、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观潮。
(出示课题:观潮)谁能告诉大家,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钱塘江大潮)2、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3、“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
“天下奇观”的“观”,老师请教了一下字典,共有三种意思。
请你选一选。
屏幕显示:“观” (1)看;(2)景象或样子;(3)对事物的看法或认识4、现在知道奇观的意思了吧?那么天下奇观呢?二、整体感知1、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天下奇观”,请你打开书本,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喜欢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笼罩屹立人声鼎沸横贯山崩地裂恢复(1)指名读,注意指导“鼎、崩、沸”的读音。
(2)当小老师读,开火车读。
3、指名分节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4、学生沟通反馈:先写潮来之前,再写潮来之时,最后写潮过之后。
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5、你们对钱塘江大潮一定很感爱好吧?我把这大潮给录下来了,想不想看?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一天下奇观。
(学生看钱塘江潮录像。
)三、朗读体会1、刚才录像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里也有,在哪儿呀?请你找出来!指名读课文3、4自然段。
2、自己读读3、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划一划,然后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 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课题观潮中也有一个“观”, 这两个“观”的意思一样吗?
1 观 钱江 潮 天下奇观
a、看 b、景象或样子 c、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
•闷(mēn)雷 •称(chēng)呼 •薄(báo)雾 •风号(háo)浪吼(hǒu) •涨(zhǎng)起 •颤(chàn)动
浪淘沙
刘禹锡【唐】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钱塘江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 河,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 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 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 海的一条著名江流。
• 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 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 语。
• 八月十八潮, 壮观天下无。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 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 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 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 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 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 水天相接的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人群又沸腾起来。
•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 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 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 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 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 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 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 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响 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 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 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 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 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午后一点左右 ),从远处传来 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过了 一会儿 ),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 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 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 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 ),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 色城墙。( 浪潮越来越近 ),犹 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 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 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潮水的?
试一试,填一填
•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 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 却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 )。湖水声犹如( ), 海堤上尽管( ),但竟听不 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 过去了,消失在( )的地方。
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
潮头西去——余波未尽
•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 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 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 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 涨了两丈来高了。
地震 屹立
颤动 据说
霎时 盐官镇 若隐若现 横贯江面 浩浩荡荡
恢复 古塔 踮着脚 涌过来 昂首东望 齐头并进 漫天卷地
海塘大堤 人声鼎沸 山崩地文,一边读一边想, 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 写什么?
/p/news/c/v/2014-0911/190264113621.html?sudaref=&ticket=STMjk3NTU5ODIxNA==-1441007023-gz1D586A656DF07A2FD370F877F27A0FA3
说说下列两个短语的区别
• 两丈多高 • 两丈来高
八月十八——登堤观潮
•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 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 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 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 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 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 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