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G101新平法与11G101版对比解析
16G101-1解读(对比11G101-1)
省去11G中系数计算过程,将计算结果直接列出,便于确定长度。
14
P62
拉结筋构造:明确给出两种拉筋做法
16G明确给出一边90°,一边135°的做法,便于现场施工。
15
P65
刚性地面上下各加密500
16G给出两侧刚性地面标高不相同时的做法
跨高比:跨度与其梁截面高度之比值。
注写规则同框架梁,节点详图见P80。
5
P15
设计施工注意III
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域拉筋沿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逐根设置。
6
P17
3.2.5.8 LLk注写规则
同4
7
P21
3.6.3抗震等级为一级的剪力墙,水平施工缝处需设置附加竖向插筋时,设计应详细说明位置配筋等情况。
施工缝: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节点构造见P74。
8
P27
表4.2.2 楼层框架扁梁(KBL)、托柱转换梁(TZL)
扁梁:宽度大于或等于梁高的梁。托柱转换梁类似于框支梁,见P96
9
P27
注3:区分非框架梁、井字梁端支座锚固平直段
L、JZL表示端支座铰接(平直段≥0.35Lab);Lg、JZLg表示充分利用抗拉强度(平直段≥0.6Lab)
16
P69
KZ边柱,角柱柱顶等截面伸出时纵向钢筋构造
该节点为16G新增节点,分直锚和弯锚两种构造。直锚长度为自梁顶起≥LaE,弯锚时伸至柱顶且≥0.6LabE,外侧钢筋弯折15d,内侧钢筋弯折12d
17
P71
端部有暗柱时剪力墙水平筋做法
16G101与11G101对比解析要点
16G101与11G101对比解析编写:吴富强101-1制图规则部分1. 取消了原101-1图集中的总说明第2条的平法系列图集包括的内容。
2•增加了第3条中的设计依据的规范:《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调整了2本规范依据的版本,新增了当依据的标准进行修订或者有新的标准出版实施时,图集与规范标准不符的内容、限制或淘汰的技术产品,视为无效。
3. 总说明第5条调整了图集的适用范围。
取消了原11G101-1图集中的非抗震设计。
4. 第1.0.2条图集制图规则适用范围取消了楼板部分也适用于砌体结构这句话。
5. 第1.0.9条,取消了第3款非抗震设计部分的要求;调整了第5款中可选用图集构造做法的例子所在图集的页数。
在第5款的选用构造新增了非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是否设置外圈封闭箍筋,取消了非框架梁部分的内容。
第8款增加了嵌固部位不在地下室顶板仍需考虑上部结构实际存在嵌固作用的内容。
6•增加了柱平法施工图中2.1.4条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注写内容。
7. 表2.2.2柱编号中原来的框支柱变成了转换柱。
8. 表322-2墙梁编号中增加了连梁(跨高比不小于5)这一类型。
增加的注2 中,当这种类型的连梁按框架梁设计时,代号为LLk。
9. 第3.2.3条中设计施工时应注意的事项增加了两条内容。
10. 第3.2.5条增加了第8款跨高比小于5的连梁注写方式。
11. 第3.3.2条第1款的注写部分内容中,删去了后半部分关于非阴影区部分拉结筋以及设计施工时的注意事项这部分内容。
第3款中增加了跨高比小于5的连梁注写方式。
12. 第3.4.2条圆形洞口的加强钢筋的构造做法的要求做了调整,并增加了一个例子。
13. 增加了第3.6.3条内容。
14. 表4.2.2梁编号中增加了楼层框架扁梁和托柱转换梁两种梁类。
15. 增加了4.2.5和2.2.6条有关框架扁梁和框架扁梁节点核心区附加钢筋的注写方式。
16. 增加了第4.3.4条关于框架扁梁的截面注写方式的内容。
16G101-1与11G101-1的区别
目录1、取消非抗震框架梁作法2、增加扁梁柱节点、构造2.1.4 嵌固端的注写细化a、不在基础顶面b、不在顶板3.2.2 增加跨高比不小于5的LL按框架梁设计,代号为LLK3.2.3 取消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拉筋(或箍筋)的表达规定放在了3.2.4增加了非底部加强区构造边缘构件不设置外封闭箍的时候墙身水平钢筋应按相应作法(计入水平筋构造)3.2.5 增加LLK相应规定(在第8点)3.6.3 为增项、一级墙水平施工缝作法表4.2.2 增加了TZL(托柱梁)KBL(宽扁梁)附注3 增加了L、JZL端部预定为铰接表充分利用钢筋时为Lg 4.2.5 4.2.6 增项、宽扁梁作法4.3.4 扁梁注写方式取消4.6.2 非抗震设计取消4.6.7 KZL中托墙、柱区别5.2.2 增加板考虑竖向地震时规定5.4其它增加板竖向地震规定5.4.1增加5.4.3 板、墙钢筋顶部搭接6.5其它6.5.1 板考虑竖向地震6.5.2 锚固搭接要求6.5.4 在塔顶连接的搭接要求表7.1.2 增加板阴角放射筋7.2.9 增加悬挑板阴角附加钢筋7.2.10 阳角附加筋增加详图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2.同表述方式,取消非抗震名词la与laE 都列表了修正系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ll、llE 搭接长度也都列表了P69 增加了K2伸上板面的作法P72 增加水平变截后增厚长度的作法(二)连通法P73、74 剪力墙竖向钢筋连接构造加了一页P76 计入水平筋作法画法改变P77 增加了构造边缘构件利用墙体水平钢筋的作法P78 增加LL不同截面的详图P80 LLK 纵向箍筋的构造P83 大于300小于800洞口补强作法不同P84 增加上板小于下板时,梁上下锚固长度不同的算法P87、88、89取消原纵向钢筋弯拆要求增加非框架梁下部纵向钢筋弯锚构造P93、94 增加框架扁梁中柱节点P96 KZZ 改为ZHZP97 增加托柱转换梁TZL作法P98 增加井字梁JZlg 构造P100 增加板在端部支座的锚固构造。
16G101图集与11G101图集对比
16G101图集取消了非抗震设计标准16G101-1与11G101-1主要修改页面与不同2016年9月1日起实施16G101-1 11G101-1P5、总说明3.本图集标准构造详图的主要设计依据:增加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 18306-2015当依据的标准进行修订或有新的标准出版实施时,本图集与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不符的内容、限制或淘汰的技术产品,视为无效。
工程技术人员在参考使用时,应注意加以区分,并应对本图集相关内容进行复核后使用。
P5、无GB 18306-2015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1.总则P7、16G101-1中、1.0.9条未有该内容;1、0、9条中8款:注明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位置:框架柱嵌固部位不在地下室顶板,但仍需考虑地下室顶板对上部结构实际存在嵌固作用时,也应注明。
总则P7、11G101-1中1.0.9条3款中的“当抗震设计时,也应注明以明确选用相应抗震的标准构造详图。
”对应的8款未具体注明。
2.柱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P8、2.1柱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增加了2.1.4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注写:1、框架柱嵌固部位在基础顶面时,无需注明。
2、框架柱嵌固部位不在基础顶面时,在层高表嵌固部位标高下使用双细线注明,并在层高表下注明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标高。
3、框架柱嵌固部位不在地下室顶板,但仍需考虑地下室顶板对上部结构实际存在嵌固作用时,可在层高表地下室顶板高下使用双虚线注明,此时首层柱端箍筋加密区长度范围及纵筋连接位置均按嵌固部位要求设置。
P8、无具体要求双虚线——地下室顶板(考虑实际存在嵌固作用时)双细线——嵌固部位2.2列表注写方式P8、2.2.2中1款,柱编号,表2.2.2中原“框支柱KZZ”改写为“转换柱ZHZ”其他编号不变。
(以下各条均同该条)右栏第二行:“框支柱”更正为“转换柱”。
P8为KZZP9、2.2.2条3款中,强调了“芯柱中心应与柱中心重合”P9未明确强调P9、2.2.2条4款中,明确用了“对于采用非对称配筋的矩形截面柱,必须每侧均注写中部筋”的要求。
16平法和11平法的区别
B边
横向受力筋 箍筋 拉筋
顶层柱筋分类——按边角柱
角柱
中柱纵筋 边角柱内侧纵筋 边角柱外侧纵筋
边柱
中柱
柱筋构造
顶层纵筋 中间层纵筋
室外地坪
基础插筋
柱筋构造——钢筋连接
钢筋连接形式:
• 绑扎搭接 • 焊接连接 • 机械连接
绑扎搭接
焊接连接
机械连接
绑扎搭接长度
• 抗震要求=LlE • 非抗震要求=Ll
影响 设计、施工有小的影响,对算量没有影响。
梁上柱LZ纵筋构造
16G P65
11G P61
1、梁上柱节点,柱纵筋伸入节点内长度和弯折长度发生变化。 2、16G要求伸至梁底且≥20d,弯折长度15d 2、梁上柱,梁内箍筋间距不大于500要求,至少两道柱箍筋。(不是只设置两道柱箍筋就可以了)
影响 对设计、施工有影响 算量有影响。
影响范围
1、锚固、搭接值通过查表方式获得,让设计、施工、算量等人员使用起来更加简单。 2、减少争议
讨论
给小组讨论?15分钟
封闭箍筋及拉筋弯钩构造
16G P62
11G P56
1、非框架梁以及不考虑抗震的构件,箍筋及拉筋弯钩平直段依然为5*d 2、剪力墙拉筋构造新增90°和135°组合,更符合实际施工需要。 3、注释原1和3合并为现在的1.
伸出长度自顶梁算起<laE时,柱外侧纵筋伸到柱顶弯折15d,内侧纵筋伸至柱外侧纵筋内侧12d。
2、梁上部钢筋,伸至对边弯折≥15d.梁下部纵筋按P85页屋面框架梁纵向钢筋构造。影响
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
16G P6
11G P6
变化:16G去掉了楼板部分也适用于砌体结构。 本图集制图规则楼板部分不再适用于砌体结构。
16G101钢筋平法图集与11G101钢筋平法系列图集的区别
16G101钢筋平法图集与11G101钢筋平法系列图集的区别16G101系统平法图集与11G101系列图集的主要区别有:1.设计依据不同16G101图集11G101图集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版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及2016年局部修订GB 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10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102、16G101图集与11G101图集适用范围的区别图集 16G101图集 11G101图集适用范围 16G101-1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和部分框支剪力墙等主体结构施工图的设计,以及各类结构中的现浇混凝土板(包括有梁楼盖和无梁楼盖)、地下室结构部分现浇混凝土墙体、柱、梁、板结构施工图的设计 11G101-1适用于非抗震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和部分框支剪力墙等主体结构施工图的设计,以及各类结构中的现浇混凝土板(包括有梁楼盖和无梁楼盖)、地下室结构部分现浇混凝土墙体、柱、梁、板结构施工图的设计16G101-2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 11G101-2适用于非抗震及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16G101-3适用于各种结构类型的现浇混凝土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分梁板式和平板式)及桩基础施工图设计 11G101-3适用于各种结构类型下现浇混凝土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分梁板式和平板式)、桩基承台施工图设计 3.受拉钢筋锚固长度等一般构造16G101系列平法图集依据新规范确定了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la 、laE 以及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ll 、llE 取值方式。
16G101图集与11G101图集对比
16G101图集取消了非抗震设计标准(主要明确了用嵌固部位不在地下室顶板时,存P65底层刚性地面上下各加密500P67 节点图①中左上注写第二行:但不少于图○2中标注“15d”更正为“12d”。
上图P58注下内容:P14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3.2.2-1构造边缘构件中的构造边缘翼墙和构造边缘转角墙,增加了括号内的数值,该数值用于P15表3.2.2-2 墙梁编号增加了连梁LLK,(跨高比不少于5)P19 3.4.2 (4)中5)P19 3.4.2 (4)中5)P83P78P74◇强调注意P74注:L形柱一边有详细做法另无左图转角两侧标注的墙体配筋量P71P71注中16G较11G增加了“水平分布筋宜均匀放置,P73 注,较11G明确了P73剪力墙竖向钢筋顶部构造上图剪力墙竖向钢筋顶部构造中图1括号内注写:上部钢筋与剪力外侧竖向钢筋更正为:上部钢筋与剪力墙外侧竖向钢筋P74 新增内容11G无左图红线圈出的要求无括号内内容P76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计入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的构造做法:当墙水平分布钢筋与约束边缘构件箍筋位置(标高)不同时,增加了非阴影区封闭箍筋的做法。
新增内容:约束边缘翼墙(一)见图集P72无非阴影区箍筋做法P76约束边缘翼墙(一)具体配筋构造做法略P77新增内容:构造边缘转角墙(二)(括号内数字用于高层建筑)见P77P76 增加了非阴影区封闭箍筋的做法,无论哪种作法,均需设计给出配筋。
见下图P77 构造边缘构件外箍也可以用水平钢筋代替的作法。
见下图P77注4第一行:连梁连梁、暗梁及边框梁更正为:连梁、暗梁及边框梁P79 P75P27 梁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4.3.2表:梁编号增加了梁类型“楼层框架扁梁,代号KBL;托柱转换梁,代号TZL”表下注较11G增加了两项内容,分别为P26 11G101-1中无此“二梁”类型,代码。
P27 梁竖向加腋梁时,用Yc1xc2表示P31~P32 增加了框架扁梁说明4.2.5,4.2.6及设计施工时应注意的内容,具体如下:P32汇总强调:P82P79、P80均有此内容,16G无无WKL中间支座纵向钢筋构造题目同节点⑤同左图⑤,此略WKL中间支座纵向钢筋构造KL中间支座纵向钢筋构造WKL中间支座纵向钢筋构造KL中间支座纵向钢筋构造P89◆增加了非框架梁下部钢筋光圆时,不能直锚时的管理,135度弯钩,平直为◆增加了非框架梁侧面设置抗扭钢筋的管理,即11G101-1 无此明确内容无无P40 5、有梁楼盖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设计与施工应注意:对于梁板式转换层楼板,板下部纵筋在支座内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当悬挑板需要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时,下部纵筋伸入支座内长度不应小于laE 。
16G101与11G101系列平法规则对比
注:对计算根数有影响。
四、16G 条形基础起步距离节点更明确详细
16G101-3P76
11G101-3P69
五、16G新增剪力墙、砌体墙下条形基础截面
见16G101-3P 77
16G新增剪力墙下条形基础截面、砌体墙下条形基础截面 并分开来表示
六、基础梁端部无外伸构造长度发生变化
16G101-3P81
第三部分:梁部分
一、增加2类梁构件 二、框架扁梁(一)---中柱节点
框架扁梁(二)---边柱节点1 框架扁梁(二)---边柱节点2 三、增加框支梁上部墙体开洞构造 节点1、2、3 四、16G增加梁上生柱构造
一、增加2类梁构件
16G101-1P27
11G101-1P26
二、框架扁梁(一)---中柱节点
一、柱名称有变化
二、16G新增柱顶等截面伸出时纵向钢筋构造
三、梁上柱
11G101-1P61
16G101-1P65
纵筋伸入节点内长度及弯折长度发生变化
四、柱净高计算明确
五、边角柱、角部附加钢筋
六、地下室中柱柱顶弯折发生变化
第二部分:剪力墙部分
• 一、16G新增拉结筋 • 二、剪力墙水平筋节点有增减 • 三、11G有非抗震连接构造,16G统一为抗 • 四、16G剪力墙水平筋交错搭接更详细 • 五、外侧水平筋搭接长度发生变化 • 六、端柱端部墙节点发生变化 • 七、16G增加墙抗震缝局部构造 • 八、16G增加剪力墙上起边缘箍筋构造 • 九、16G增加剪力墙竖向插筋顶部构造 • 九、16G增加剪力墙竖向插筋顶部构造 • 十、地下室外墙顶部构造发生变化 • 十一、剪力墙洞口加固筋发生变化 • 十二、增加连梁类型LLK • 十三、连梁LLK构造 • 十四、双洞口连梁LL配筋构造 • 十五、16G增加连梁、暗梁、边框梁侧面纵筋及拉筋节点
16平法和11平法的区别
总则和一般构造 柱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 剪力墙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 梁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 板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
11
一 内容
总则和一般构造
12
总说明-平法依据
16G P5
11G P5
1、平法依据变化,参照的规范是近年新修订的版本。 2、新增《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依据,全国基本没有不设防地区,设防区都需要按抗震考虑。 3、平法图集仅是工程建设行业的标准设计,不是强制规范;规范的修订和图集的修订不可能同步,在 这个窗口期有不符情况,以规范或标准为准。工程技术人员使用时要加以注意。
19
保护层
保护层厚度以最外层钢筋外边缘 至混凝土外表面的距离
20
锚固长度
什么是锚固长度?
锚固 长度怎么确定?
抗震锚固长度:LaE
非震锚固长度? :La21
小练习
依据11G平法图集规范,计算出锚固长度。
11G换算关系: • A、非抗震锚固长度la=非抗震基本锚固lab*锚固长度修正 系数(当钢筋直径大于25时,取默认值1.1) • B、抗震锚固长度lae=非抗震锚固长度la*抗震系数(一、 二级抗震等级为1.15,三级抗震为1.05,四级抗震为1.0) • C、抗震搭接长度=搭接修正系数ζa *抗震锚固 • D、非抗震搭接长度=搭接修正系数ζaE*非抗震锚固
25
锚固长度
16G P58
11G 无 参考13G101-11 p9
1、16G直接用表格列出锚固、搭接长度,让使用者简单、减少争议。 2、部分钢筋强度的钢筋不推荐使用。
26
搭接长度
16G P60~61
11G 无此页 参考13G101-11
1、16G直接用表格列出锚固、搭接长度,让使用者简单、减少争议。 2、C20混凝土没有大于25的锚固长度大与25的数据与以前13G变化较大。
解析16G101-1与11G101-1的不同之处(制图规则部分)
解析16G101-1与11G101-1的不同之处(制图规则部分)时间:2016/09/12 | 作者:松丶WPSong| 分类:建筑随笔| 浏览:42 ℃ | 暂无评论1. 取消了原101-1图集中的总说明第2条的平法系列图集包括的内容.2. 增加了第3条中的设计依据的规范:《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调整了2本规范依据的版本,新增了当依据的标准进行修订或者有新的标准出版实施时,图集与规范标准不符的内容、限制或淘汰的技术产品,视为无效。
3. 总说明第5条调整了图集的适用范围。
取消了原11G101-1图集中的非抗震设计。
4. 第1.0.2条图集制图规则适用范围取消了楼板部分也适用于砌体结构这句话。
5. 第1.0.9条,取消了第3款非抗震设计部分的要求;调整了第5款中可选用图集构造做法的例子所在图集的页数。
在第5款的选用构造新增了非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是否设置外圈封闭箍筋,取消了非框架梁部分的内容。
第8款增加了嵌固部位不在地下室顶板仍需考虑上部结构实际存在嵌固作用的内容。
6. 增加了柱平法施工图中2.1.4条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注写内容。
7. 表2.2.2柱编号中原来的框支柱变成了转换柱8. 表3.2.2-2墙梁编号中增加了连梁(跨高比不小于5)这一类型。
增加的注2中,当这种类型的连梁按框架梁设计时,代号为LLk。
9. 第3.2.3条中设计施工时应注意的事项增加了两条内容。
10. 第3.2.4条增加了第8款跨高比小于5的连梁注写方式。
11. 第3.3.2条第1款的注写部分内容中,删去了后半部分关于非阴影区部分拉结筋以及设计施工时的注意事项这部分内容。
第3款中增加了跨高比小于5的连梁注写方式。
12. 第3.4.2条圆形洞口的加强钢筋的构造做法的要求做了调整,并增加了一个例子。
13. 增加了第3.6.3条内容。
14. 表4.2.2梁编号中增加了楼层框架扁梁和托柱转换梁两种梁类15. 增加了4.2.5和2.2.6条有关框架扁梁和框架扁梁节点核心区附加钢筋的注写方式。
施工技术丨16G101与11G101的终极PK,大神全面解析不同之处,看这一篇就够了!
施工技术丨16G101与11G101的终极PK,大神全面解析不同之处,看这一篇就够了!16G101与11G101相比有不少变化的地方,两本图集的不同之处对比在这里!下面的所有截图,上半部分为16G101,下半部分为11G101。
1、总说明中更新了最新参考规范。
2、总说明中取消了楼板平法适用于砌体结构的说明。
3、总说明中取消了非抗震设计的相关说明。
4、总说明中更新了必须注明的相关内容举例。
5、总说明中强调了必须注明构造边缘构件外圈是否设置封闭箍筋,也就是说非加强区的构造边缘构件可以不设置封闭箍筋。
6、当框架柱嵌固部位不在地下室顶板,但仍需考虑地下室顶板对上部结构实际存在的嵌固作用时应注明,主要跟框架柱的箍筋加密区有关。
7、在层高表中应根据项目嵌固部位、地下室顶板嵌固作用情况等增加双细实线和虚线。
8、框支柱的代号取消,改为转换柱。
9、强调对于采用非对称配筋的矩形截面柱必须每侧均注写中部筋。
10、本图集取消了非抗震的存在。
11、增加了首层框架柱在地下室顶板箍筋加密区的注写要求。
12、取消了非抗震时,厚度不大于160毫米的剪力墙可以采用单排筋的规定。
13、跨高比不小于5的连梁按框架梁设计时需要单独编号为LLK。
14、进一步强调了非底部加强部位构造边缘构件可以不设置外圈封闭箍筋。
15、拉结筋的布置方式由“双向”和“梅花双向”,改为“矩形”和“梅花”两种称呼。
16、进一步说明跨高比不小于5的连梁按框架梁设计时,两侧面纵筋平面注写方式以大写字母N打头,梁侧面纵向钢筋在支座内的锚固要求同连梁中受力钢筋。
17、对于约束边缘构件,取消了当仅Lc不同时可编为同一构件编号的规定。
18、取消了洞口补强钢筋如果按标准构造详图设置时,可不在平法图中标注的规定。
19、对于环形洞口补强钢筋,取消了按照圆外切正六边形的边长方向布置的规定,改为注明洞口上下左右每边布置的补强纵筋的具体数值,以及环向加强钢筋的具体数值。
20、增加了抗震等级为一级的剪力墙,水平施工缝处需设置附加竖向插筋的规定,设计应注明构件位置,并注写附加竖向插筋规格、数量及间距,竖向插筋沿墙身均匀布置。
平法16G101-1与11G101-1对比解析
平法16G101-1与11G101-1对比解析
• 总说明的变化对比
• 16G101的设计依据
• 11G101的设计依据
对比看成 16G101系列多遵照一个地震区划图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变成2015修正板 抗震设计规范变成2016修订板 高层技术规程和结构制图标准没有变化
16G101-1总说明3:“当依据的标准进行修订或有新的标 准出版实施时,本图集与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不符的内 容、限制或淘汰的技术产品,视为无效。工程技术人 员在参考使用时,应注意加以区分 ,并应对本图集相 关内容进行复核后使用。 ”而原11G101图集并无此说明,有这条说明可以理解为, 一、是图集从属和依附于规范;图集不是规范 二、凡图集与规范不符的以规范为准; 三、当规范修订与图集不符部分,图集无效; 四、使用者不能教条地使用图集,要与规范对照复核后 使用。 五、图集仅是指导性做法,在不违背现行规范的前提下, 方可使用
3变化三 3.6.3:抗震等级为一级的剪力墙,水平施工缝处需 设置附加竖向插筋时,设计应注明构件位置,并注 定附加竖向插筋规格、数量及间距。竖向插筋沿墙 身均匀布置。
本条为新增,一般在地下室外墙设置附加竖向附加 插筋,若有,设计都会注明插筋规格和间距,一般 不注具体数量
16G101柱墙竖向构件的解读 1、柱 2、剪力墙
第8条.跨高比不小于5的连梁,按框架梁设计时(代号 为LLK**),采用平面注写方式 ,注写规则同框架梁。 LLK的表示方法按框架梁,因为它的配筋形式与框架无 异。LLK的构造同连梁,不能按框架梁,因为LLK属于连 梁范畴。框架梁要求梁纵筋满足直锚长度时伸入支座内 长度为支座宽/2+5D,而剪力墙(通常是边缘构件与墙 向联体体)支座很长,伸入支座内长度为支座宽/2+5D 造成极大浪费,也无必要,应按连梁构造,伸入墙内锚 固长度即可。
16G101与11G101区别
总说明和制图规则部分一、绪论11G101自2011年9月1日实行,16G101自2016年9月1日实行,正好5年一个周期。
当初11G101的推出变化挺大的,因为2010年,《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混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抗规》)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以下简称《高规》)进行了重大修订,因为G101是以规范为依据,所以,11G101相对于03G有很大变化,加之,11G101的体系也作了重大调整,进行了一些合并,从原6本图集压缩了3本图集。
那么,16G101相对于11G101有哪些变化呢?无重大变化,相似度约90%。
但即使10%的差异也是需要研读。
平面表示法及平法制图规则不会有变化,规则有稳定性,不可能一直变来变去,但可以局部修正和完善。
其次,原规范依据没有变化,如果说有变化,仅《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是新增的。
同时,16G101-1总说明3:“当依据的标准进行修订或有新的标准出版实施时,本图集与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不符的内容、限制或淘汰的技术产品,视为无效。
工程技术人员在参考使用时,应注意加以区分,并应对本图集相关内容进行复核后使用。
”原图集无此说明,这条说明有多重含义,一是图集从属和依附于规范;二、凡图集与规范不符的以规范为准;三、当规范修订,图集不符部分视为无效;四,使用者不能教条地使用图集,要与规范对照复核后使用。
本次图集修订必要性不大。
首先是因为规范还没修订,图集的修订应与规范的修订保持同步。
其次是平法图集本身也没有重大理论发现和科研成果。
不论是规范和图集都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不可频繁变更与升版。
复次,图集标准体系没有作出重大调整,笔者在点评03G101和 11G101时曾建议G101整合成一本。
图集一分为三,每本图集都有相同内容,如一些通用性说明和规定,可以合而为一,避免重复,减少容量。
同时合而为一便于随带、翻阅和查询,如竖向构件柱墙的上部构造做法要到11G101-1上去查,柱墙在基础内构造要到11G101-3上去查,把一种构件进行人为的割裂。
16G101图集与11G101图集区分培训
第5页,共27页。
To make the world a more simple business
第二部分 图集在本项目的应用
输入企业的中英文名称
EnEtnetretrhtheebbuussinineessssEEnngglliisshh nnaammee
第6页,共27页。
To make the world a more simple business To make the world a more simple business
•
KBL的配筋与水平放置的剪力墙配筋相似。在
梁与柱重合部分周围设置竖向拉钩。当支座柱为边
柱时,柱截面比边梁宽出100mm以上时,在宽出
边梁的范围内附加U型箍。
•
图集中KBL的核心区附加纵向钢筋以大写的
“F”打头,并注明纵横向及间距。
输入企业的中英文名称 Enter the business English name
补充构造边缘翼墙部位的 墙体分布筋的要求
对普通构造边缘柱部位 在非墙体底部加强部位的墙 体分布筋的连接方式
输入企业的中英文名称
Enter the business English name
第25页,共27页。
To make the world a more simple business
其余更改
16G101中取消了适用范 围中关于非抗震区域的相关 规定。
输入企业的中英文名称 Enter the business English name
第10页,共27页。
To make the world a more simple business
16G101取消纯非抗震区域的设计
第1.0.2条图集制图规 则适用范围取消了楼板部 分也适用于砌体结构这句 话。
16G新平法与11版对比解析
16G新平法与11版对比解析
(连载五)【内部资料】16G新平法与11版对比解析2016-10-11
1 剪力墙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区别:1、跨高比不小于5的连梁按框架梁设计时,代号为LLK;2、注写规则同框架梁;16G101-1——P15
11G101-1
区别: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和非阴影区钢筋注写方式; 16G101-1——P15
11G101-1
区别:拉筋布置节点图名称变化变化双向布置改为矩形布置;16G101-1——P16 11G101-1 区别:对跨高比不小于5的连梁,侧面纵筋配置要求及支座内锚固依据,注写规则依据;16G101-1——P17~18 11G101-1 区别:一级抗震剪力墙水平施工缝设置附加竖向插筋的制图要求; 16G101-1——P21 11G101-1 区别:LLK图纸配筋实例; 16G101-1——P22 11G101-1 11版中无此点; 2 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构造区别:1、端部无暗柱时剪力墙水平钢筋端部做法,16G合并为一个节点,取消原11GU形封口筋做法。
2、端部有暗柱时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端部做法,要求水平分布钢筋紧贴角筋内侧弯折。
以前在外侧弯折。
3、新增端部有L型暗柱时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端部做法; 16G101-1——P71 11G101-1。
浅析16G新平法与11G差异,你离成功只差刻苦有彩蛋
浅析16G新平法与11G差异,你离成功只差刻苦有彩蛋在一个项目中,不用说都知道钢筋占成本一大部分,有些是可以走技巧的去偷工减料,但是钢筋不行,一个房子最有力的支撑,所以做工程,尤其是土建,一定要吃透钢筋平法,现在施工用的图集都普遍是16G了,不过有许多老项目在招投标的时候还会要求用11G图集,现场实际施工也会按照新图集来变更,所以小编整理了一些浅浅的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修订背景1、根据“四节一环保”要求,提倡应用高强、高性能钢筋2、根据我国钢筋标准的变化对混凝土结构用钢筋的品种进行了调整,涉及7条条文的修改,部分条文的勘误16G101图集简介本次修编按GB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及2016年局部修订、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版)等新标准,结合近年来工程实践对图集提出的反馈意见,对图集原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修订,同时考虑实际工程应用需要又新增了框架扁梁等内容。
本图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和部分框支剪力墙等主体结构施工图的设计,以及各类结构中的现浇混凝土板(包括有梁楼盖和无梁楼盖)、地下室结构部分现浇混凝土墙体、柱、梁、板结构施工图的设计。
本图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
主要内容包括:本则和构造详图两大部分内容。
图集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等相关标准,结合近年来工程实践对图集提出的反馈意见进行完善补充。
本图集包括常用的现浇混凝土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础的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两大部分内容。
图集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等相关标准,结合近年来工程实践对图集提出的反馈意见进行完善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G101新平法与11G101版对比解析(连载一)16G新平法依据的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50010-2010,在2010版基础上局部修订;主要背景是根据“四节一环保”要求,提倡应用高强、高性能钢筋;《建筑抗震设计规》修订,GB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修订,主要对设计有影响,对钢筋算量业务无影响;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应按下列规定选用:1、将400MPa、500MPa级高强热轧带肋钢筋作为纵向受力的主导钢筋推广应用,尤其是梁、柱和斜撑构件的纵向受力配筋应优先采用400MPa、500MPa级高强钢筋;2、淘汰直径16mm及以上335MPa级热轧带肋钢筋,保留小直径的HRB335钢筋,主要用于中、小跨度楼板配筋以及剪力墙的分布筋配筋,还可用于构件的箍筋与构造配筋;3、用300MPa级光圆钢筋取代235MPa级光圆钢筋,将其规格限于直径6mm~14mm,主要用于小规格梁柱的箍筋与其他混凝土构件的构造配筋。
对既有结构进行再设计时, 235MPa级光圆钢筋的设计值仍可按原规取值;4、取消HRBF335牌号钢筋;5、箍筋用于抗剪、抗扭及抗冲切设计时,其抗拉强度设计值发挥受到限制(360MPa),不宜采用强度高于400MPa级的钢筋。
当用于约束混凝土的间接配筋(如连续螺旋配箍或封闭焊接箍等)时,钢筋的高强度可以得到充分发挥,采用500MPa级钢筋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6.局部修订中将500MPa级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从410N/mm2调整到435N/mm2,保持与抗拉强度设计值一致;对轴心受压构件,由于受混凝土极限压应变0.002的限制,当采用500MPa 级钢筋时,其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取为400N/mm2。
7.按预应力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的取值原则,本次局部修订将预应力螺纹钢筋的抗压设计强度由2010版规中取值410MPa修改为400MPa。
8.HRB500、HRBF500、HTRB600、CRB600H(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用于板、墙类构件)、PC 棒(用于约束箍筋)。
高强钢筋的应用,节约了钢筋用量,总体看来,采用HRB400级钢筋代替HRB335级钢筋的节材比率约为10%,采用HRB500级钢筋代替HRB335级钢筋的节材比率约为20%,采用HRB500级钢筋代替HRB400级钢筋后钢筋用量减少也约为10%,即钢筋强度提高一个级别,钢筋用量减少约10%。
案例1:框剪结构商住楼,HRB500与HPB400对比,节约10.6%;案例2:剪力墙高层住宅,HRB400与HRB335对比,节约10.8%;案例3:框架大型商场,HRB400与HRB335对比,节约10.4%;平法依据区别:新增《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依据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和抗震设计规均最新修订;11G101本图集标准构造详图的主要设计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 GB 50011-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GB/T 50105-201016G101本图集标准构造详图的主要设计依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 18306-201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2015年版)GB 20010-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及2016年局部修订GB 50011-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2010《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10平法适用围区别:不适用于非抗震结构;不适用于砌体结构;11G101本图集适用于非抗震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和部分框支剪力墙等主体结构施工图的设计,以及各类结构中的现浇混凝土板(包括有梁楼盖和无梁楼盖)、地下室结构部分现浇混凝土墙体、柱、梁、板结构施工图的设计。
本图集制图规则适用于基础顶面以上各种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框架、剪力墙、梁板(有梁楼盖和无梁楼盖)等构件的结构施工图设计。
楼板部分也适用于砌体结构。
16G101本图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和部分框支剪力墙等主体结构施工图的设计,以及各类结构中的现浇混凝土板(包括有梁楼盖和无梁楼盖)、地下室结构部分现浇混凝土墙体、注、梁、板结构施工图的设计。
本图集制图规则适用于基础顶面以上各种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框架、剪力墙、梁、板(有梁楼盖和无梁楼盖)等构件的结构施工图设计。
基本锚固长度和锚固长度区别:如下图11G10116G10116G101新平法与11G101版对比解析(连载二)16G101新平法实施时间:新平法自2016年9月1日起实施(替代11G101-1、11G101-2、11G101-3)。
变化及影响:16G101-1不适用于非抗震现浇混凝土墙、梁、板等主体结构的设计;锚固搭接长度及做了局部的调整;抗震等级、钢筋种类、保护层等方面影响不大。
新增连梁(LLK)、楼层框架扁梁(KBL)、托柱转换梁等墙梁、梁、柱类型。
本图集标准构造详图的主要设计依据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2015年版)GB 50010-20103.《建筑抗震设计规》及2016年局部修订GB 50011-2010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BJ 3-20105.《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10本次图集的修编按 GB 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及2016年局部修订、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2015年版)等新标准,结合近年来工程实践对图集处理的反馈意见,对原有图集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修订,同时考虑实践工程应用需要又新增了框架扁梁等容。
适用围16G101-1;适用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替代原11G101-116G101-2;适用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替代原11G101-216G101-3;适用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型基础、桩基础,替代原11G101-316G新平台主要容1、柱新增柱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注写嵌固部位在基础顶面时;嵌固部位不在基础顶面时;嵌固部位不在地下室顶板;柱编号:“转换柱”替代“框支柱”取消原11G图集“非抗震KZ纵向钢筋连接构造新增:KZ边角柱柱顶等截面伸出时纵向钢筋构造修改:梁上柱LZ纵筋构造:伸至梁底且≥20d,弯折12d改为15d修改:KZ变截面位置纵向钢筋节点,纵筋连续通过节点,弯折起始位置距离楼面50mm 2、墙新增跨高比不小于5的连梁类型,编号LLK新增LLK侧面纵筋“N”打头时的支座锚固要求剪力墙拉筋“双向”更名为“矩形”布置新增一级抗震剪力墙水平施工缝附加竖向插筋的设计要求修改剪力墙水平分布筋转角墙(三)搭接新增剪力墙翼墙(三)节点新增剪力墙端柱端部墙(二)节点新增剪力墙约束边缘翼墙(二)节点新增构造边缘翼墙、构造边缘暗柱、构造边缘转角墙等节点修改剪力墙竖向钢筋构造部分节点露出长度≥0修改双洞口连梁中间支座箍筋配置。
新增剪力墙连梁LLK纵向钢筋、箍筋加密区构造修改>300≤800剪力墙洞口补墙筋构造节点3、梁新增楼层框架扁梁,代号KBL新增框架扁梁中柱节点(一)(二)、扁梁箍筋构造新增托柱转换梁,代号TZL新增框支梁、转换柱配筋构造新增托柱转换梁托住位置箍筋加密构造取消原11G图集“非抗震楼层框架梁纵向钢筋构造”新增非框架梁端支座下部纵筋弯锚构造做法取消非框架梁中间支座纵向钢筋连续通过的构造修改竖向折梁钢筋构造(一)弯折由10d改为20d新增上柱小于下柱截面尺寸时,梁上下部钢筋锚固长度起算位置新增KL、WKL中间支座节点0.5HC+5d要求新增井字梁JZg配筋构造4、板新增板在端部支座的锚固构造节点新增悬挑板阴角附加筋新增局部升降板构造下部纵筋≥h,且≥150新增板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节点(一)(二)5、锚固搭接取消利用基本锚固修正系数计算la、lae的计算过程新增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a、抗震锚固长度laE,搭接长度Ll、LlE查询表和注释16G101新平法与11G101版对比解析(连载三)1、总说明-平法依据区别:1、平法依据变化,参照的规是近年新修订的版本;2、新增《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依据,全国基本没有不设防地区,设防区都需要按抗震考虑;3、平法图集仅是工程建设行业的标准设计,不是强制规;规的修订和图集的修订不可能同步,在这个窗口期有不符情况,以规或标准为准。
工程技术人员使用时要加以注意;16G101-1——P511G101-12、总说明-适用围区别:图集中取消非抗震框架柱和非抗震框架梁的原因是新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标准中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的分区不再出现,表示在我国围消除了不设防区;只要在中华人民国境设计建造房屋,都必须要考虑抗震设防的要求;16G101-1——P511G101-13、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总则区别:本图集制图规则楼板部分不适用于砌体结构。
16G101-1——P611G101-11、嵌固部位不在地下室顶板,地下室顶板需要考虑嵌固作用时需要注明;2、影响纵筋的连接部位,箍筋的加密围;16G101-1——P711G101-14、基本锚固1、11G月16G基本锚固lab、labe相同,16G非抗震和抗震拆成2个表;2、16G没有给出修改系数和计算规则。
后面直接给出了锚固搭接表;3、11G中的换算关系:la=lab*ζa laE= ζaE*la llE=ζl* laE ll= ζl*la (换算起来比较繁琐,取值等方式容易起误差);16G101-1——P5711G101-15、锚固长度16G直接用表格列出锚固、搭接长度,让使用者简单、减少争议;16G101-1——P5811G101-16、纵向钢筋弯钩与机械锚固纵向受力钢筋搭接取箍筋构造、纵向钢筋的连接16中注释原11中的第8条无,不受影响;16G101-1——P5911G101-17、搭接长度1、16G直接用表格列出锚固、搭接长度,让使用者简单、减少争议;2、C20混凝土没有大于25的锚固长度大与25的数据与以前13g变化较大;16G101-1——P60~6111G101-18、封闭箍筋及拉筋弯钩构造、梁并筋等效直径、最小净距梁柱纵筋间距要求、拉筋构造、螺旋箍筋构造1、非框架梁以及不考虑抗震的构件,箍筋及拉筋弯钩平直段依然为5*d;2、剪力墙拉筋构造新增90°和135°组合,更符合实际施工需要;3、注释原1和3合并为现在的1;16G101-1——P6211G101-116G101新平法与11G101版对比解析(连载四)柱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1、柱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区别:1、上部嵌固部位注写,新增3种场景的说明;2、框架柱嵌固部位为基础顶面时,无需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