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全册课课练(含答案)(2023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课
课
练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一、选择题
1.下列物品中,不能将物体图像放大的是()。
A.近视眼镜
B.装水的烧杯
C.叶片上的水滴
D.凸透镜
2.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看到的是()。
A.缩小的物体图像
B.放大的物体
C.不变的物体
D.放大的物体图像
3.小明想更清晰地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应该选()的放大镜。
A.直径最大
B.厚度最大
C.凸度最大
D.材料最贵
4,凸透镜是()的透明镜片,它可以用来制作放大镜。
A.中间厚边缘薄
B.中间薄边缘厚
C.中间边缘一样厚
D.半透明材料
5.科学课上老师让同学们玩了凸透镜点火柴的小实验,小明同学回家也想做,但是家里没有凸透镜,他可以用()代替。
A.妈妈的近视眼镜片
B.家里的小镜子
C.家里的大镜子
D.奶奶的老花眼镜片
二、判断题
1.观察昆虫标本时,为了把标本图像放得更大、看得更清楚,我们就要选择直径大的放大镜。
()
2.放大镜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
()
3.老花镜和近视镜都具有放大作用,所以都是放大镜。
()
4.近视眼镜的镜片具有放大功能,所以人带了以后才能看清楚。
()
5.放大镜越大放大倍数越大,放大镜越厚放大倍数越大。
()
[参考答案]
1.A
2.D
3.C
4.A5,D
1,×2.√3.×4.×5.×
2.怎样放得更大
一、选择题
1.关于手持式简易显微镜的使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o
A.使用时不需要调焦
B.利用手持式显微镜能观察到花粉颗粒
C.使用时需要轻拿轻放
D.观察物体时物镜下方的透明罩要紧贴物体
2.手持式简易显微镜上的调节旋钮,主要用来调节物体成像时的()o
A.图像大小
B.图像清晰度
C.图像亮度
D.图像色彩
3.我们制作的简易显微镜的镜片()o
A.一块凸透镜,一块凹透镜
B.两块都是凹透镜
C.两块都是凸透镜
D.两块平透镜
4.下列显微镜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o
A.光学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
C.手持式简易显微镜
D.带显示屏光学显微镜
5.显微镜的目镜标有“5X”,物镜分别标有“5X”、“10X”、“20X”,则该显微镜最大的放大倍数为()倍。
A.25
B.50
C.100
D.200
二、判断题
1自制显微镜我们需要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
()
2.改变组合凸透镜中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放大的倍数和清晰度不会发生改变。
()
3.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两个放大镜组合起来的放大倍数可以是无限的。
()
4.世界上首次在显微镜下发现微生物的科学家是列文虎克。
()
5.小明找来了10×.5X、3义三种放大倍数的镜片,其中IOX的镜片是凸度最大的()o
[参考答案]
1.A
2.B
3.C
4.B
5.C
1.×
2.×
3.×
4.√
5.√
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一、选择题
1.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刚开始用()物镜更容易找到草履虫,再用()物镜观察到更细致的部位。
()
A.低倍高倍
B.高倍低倍
C.低倍低倍
D.高倍高倍
2.小明在使用显微镜时,发现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都不能把视野中的污点移走,那么可以确定污点在()。
A.反光镜上
B.玻片标本上
C.物镜上
D.载物台上
3.借助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正确操作步骤是()。
A.安放一对光一调焦一上片一观察
B.安放一上片一调焦一对光一观察
C.对光一安放一调焦一上片一观察
D.安放一对光一上片一调焦一观察
4.下列有关微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o
A.细胞是微生物
B.蜡虫是微生物
C.草履虫是微生物
D.蚂蚁是微生物
5.下面关于微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o
A.微生物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但不会对刺激产生反应
B.微生物能进行繁殖
C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D.微生物也有生命
二、判断题
1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如果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看到的细胞就会变大,视野就会变小。
()
6.只有水中有微生物,土壤里没有微生物。
()
7.蛙、草履虫、喇叭虫都是单细胞生物。
()
8.在显微镜下,蝴蝶的彩色翅膀是由许多小鳞片组成的。
()
9.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是一样的。
()
[参考答案]
1.A
2.C
3.D
4.C
5.C
1.√
2.×
3.×
4.√
5.×
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一、选择题
1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发现目镜下的光圈非常暗淡,此时应该调节()直至光圈明亮。
A.调节旋钮
B.反光镜
C.载玻片
D.目镜
2.制作洋葱表皮切片标本的四个基本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①放置和展平洋葱内表皮②取一块洋葱内表皮
③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④染色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③②①④
D.④③②①
3.如图细胞的名称是()o
A.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B.人体神经细胞
C.洋葱表皮细胞
D.骨细胞
4.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时,滴碘液的目的是()。
A.杀菌
B.消毒
C.染色
D.粘住表皮
5.为了便于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细胞,我们一般把()放到显微镜下。
A.整个洋葱
B.半个洋葱
C.洋葱片
D.洋葱表皮的玻片标本
二、判断题
1蛙、草履虫、喇叭虫都是单细胞生物。
()
6.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是一样的。
()
7.在显微镜下看到洋葱表皮细胞中有小黑点,这是细胞核。
()
8.植物叶片上的气扎、花粉颗粒都要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
9.取洋葱内表皮时,用刀片在洋葱内表面轻轻划一个“旷字,用镣子取下洋葱表皮。
(
)
[参考答案]
1.B
2.C
3.C
4.C
5.D
1.×
2.×
3.√
4.×
5.√
5.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一、选择题
1人体中的()负责运输吸入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
A.白细胞
B.肌细胞
C.红细胞
D.神经细胞
2.下列生物不是由细胞组成的是()o
A.病毒
B.细菌
C.草履虫
D.蚂蚁
3.大多数细胞都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但个别细胞却很大,如()o
A.鸡蛋中的蛋黄
B.鹅卵石
C.油菜种子
D.小鸡
4.自然界中有一些生物,它们只有一个细胞,下列不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o
A.草履虫
B.变形虫
C.毛毛虫
D.喇叭虫
5.下列物体中,()的内部不存在细胞。
A.松树
B.蝗虫
C.玻璃
D.变形虫
二、判断题
1.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
2.用显微镜观察时,移动标本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相同。
()
3.“多利羊”利用“克隆”技术繁殖的。
()
4.细胞学说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
5.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
[参考答案]
1.C
2.A
3.A
4.C
5.C
1.√
2.×
3.√
4.√
5.√
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一、选择题
1.为了便于观察草履虫,通常的做法是()o
A.把水晒干
B.放一些棉花纤维C用胶水固定D.滴碘酒
2.利用干草来培养微生物时,其中的水可以采自()o
A.河里打来的水
B.水厂提供的自来水
C.烧开过的水
D.纯净水
3.制作水中微小生物装片时,需要用到的器材是()o
A.小刀
B.量筒
C.滴管
D.试管
4.草履虫是由()细胞构成的。
A.1个
B.两个
C.三个
D.多个
5.鱼缸里的水变绿,是微生物大量()的结果。
A.死亡
B.排泄
C.繁殖
D.运动
二、判断题
1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看到所有微生物。
()
6.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
()
7.导致橘子腐烂的霉菌属于动物。
()
8.池塘水里有很多微生物,比如金鱼藻()。
9.淡水在自来水厂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杀菌消毒,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
()
[参考答案]
1.B
2.A
3.C
4.A
5.C
1.×
2.√
3.×
4.×
5.√
7.微生物与健康
一、选择题
1面包等食物如果保存不当,容易滋生各种能菌。
以下措施中不能很好防霉的是()o
A.密封包装并放入干燥剂
B.放在潮湿温暖的地方保存
C.放在冰箱冷藏室低温保存
D.放在冰箱冷冻室保存
2.伤寒、鼠疫、霍乱等疾病都是由()引起的。
A.细胞
B.微生物
C.植物
D.小动物
3.下列食物生产过程中,无需微生物参与的是()o
A.酸奶发酵
B.生米煮饭
C.制作面包
D.酿造米酒
4.为了使馒头又松又软,我们需要在发面时加入()。
A.乳酸菌
B.青霉菌
C.酵母粉
D.糖
5.为了能长久保存食物,人们尝试了多种方法,以下方法不利于食物长久保存的是()o
A.晒干
B.用盐腌制
C.放入塑料袋中
D.高温蒸煮后做成罐头
二、判断题
1.微生物都对人体有害,我们要想办法杀灭它们。
()
2.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
()
3.把桔子烂掉的部分去除,其余部分还可以吃,这样才不会浪费。
()
4.霉菌喜欢在潮湿寒冷的环境中生长和繁殖。
()
5.葡萄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能酿成葡萄酒被人类利用。
()
[参考答案]
6.B2.B3.B4.C5.C
1.×
2.√
3.×
4.√
5.√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
1我们的地球模型
一、选择题
1下图是由三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成的地球模型,不同颜色表示()o
地球结构模型剖面
A.地球的矿物资源分布
B.地球表面的海洋分布
C.地球的内部结构
D.地球表面的海拔高度
2.地球仪上一般用()表示海洋。
A.白色
B.红色
C.蓝色
D.绿色
3.以下不属于地球结构的是()o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地心
4.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
A.北斗七星
B.北极星
C.太阳
D.月球
5.地球仪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地貌,白色表示()。
A.海洋
B.冰川
C.平原
D.森林
二、判断题
1地球上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
6.地球内部的三层结构中,最厚的一层是地壳。
()
7.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最相似,地幔相当于鸡蛋中的蛋白。
()
8.建立模型是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和表达方式,而模拟实验则是本领域常用的实验方法。
()
9.地球的表面包括陆地和海洋。
()
[参考答案]
1 .C2.C3.D4.B5.B
1.×
2.×
3.√
4.√
5.√
2 .昼夜交替现象
一、选择题
1在做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时,乒乓球静止不动,让手电筒绕着乒乓球转动,并让手电筒的光始终对着乒乓球。
这个实验验证的假说是()o
A.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B.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C.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D.地球不动,太阳不动
2.地球在不停地绕地轴自转,形成了()的现象。
A.昼夜交替
B.冬暖夏凉
C.四季变化
D.极昼极夜
3.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是由于()。
A.地球自转
B.地球围绕太阳转
C.太阳围绕地球转
D.月亮绕地球转
4.下列假说不能形成昼夜交替的是()。
A.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B.地球不动,太阳绕地球转
C地球自转并绕太阳公转D.地球不动,太阳自转
5.早上看到太阳从东边升起,下午太阳从西边落下,产生这种现象原因是()。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月球公转
D.月球自转
二、判断题
1.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8天。
()
2.在冬天的北京,昼和夜的时长相比是夜比较长。
()
3.地球仪上分割南北半球的线叫做赤道。
()
4.地球内部是由三层组成,人类生活的部分属于地壳。
()
5.任何时候月球都被太阳照亮半个个球面。
()
[参考答案]
1.C
2.A
3.A
4.D
5.B
1.×
2.√
3.√
4.√
5.√
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一、选择题
1.坐在转椅上,自西向东转动转椅,看到的周围景物是()运动的。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静止不动
D.前后运动
2.认为太阳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运动的学说是()o
A.地心说
B.混天说
C.天圆地方说
D.日心说
3.下列()不是“日心说”的观点。
A.地球在自转
B.太阳绕着地球转
C.地球是一个球体
D.太阳是宇宙中心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各地的新年钟声都是同时敲响的
B.日心说比地心说先进,所以它的观点都是正确的
C.地心说和日心说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D.地心说的提出者是伽利略
5.“日心说”的代表人物是()o
A.奥斯特
B.托勒密
C.莱昂•傅科
D.哥白尼
二、判断题
1.乘客坐在汽车上,汽车向前进时,看到车外的物体会前进。
()
2.《天体运行论》的作者是哥白尼。
()
3.被称为我国“天眼之父”的科学家是南仁东。
()
4・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
5.法国科学家傅科,在1851年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自转。
()
[参考答案]
6.B2.D3.B4.C5.D
1.×
2.√
3.√
4.×
5.√
4.谁先迎来黎明
一、选择题
1在谁先迎来黎明的模拟实验中,太阳可以用()来模拟。
A.手电筒
B.地球仪
C.红色圆纸片
D.眼睛
2.我国下列几个城市中,()的小朋友可以先看到日出。
A.乌鲁木齐
B.上海
C.昆明
D.成都
3.下面几个城市中,最晚看到日出的是()o
A.上海
B.郑州
C.拉萨
D.重庆
4.在“谁先迎来黎明”的模拟实验中,围成一圈的同学代表()。
A.太阳
B.地球
C.地球公转轨道
D.月球
5.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o
A.48小时
B.24小时
C.12小时
D.1小时
二、判断题
1.从古到今,人们一直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
()
2.当中国春节联欢晚会结束的时候,美国纽约的人们正在深夜睡觉。
()
3.当上海的同学在上早读课时,成都的同学已经在吃中饭了。
()
4.上海比乌鲁木齐的先迎来傍晚。
()
5.先看见日出的地方也先看到日落。
()
[参考答案]
1.A
2.B
3.C
4.B
5.B
1.×
2.×
3.×
4.√
5.√
5 .影长的四季变化
一、选择题
1下列节日中,北京市内同一地点同一物体正午时分影子最长的一天是()o
A.劳动节
B.几童节
C.元旦
D.端午节
2.古人用圭表观察()o
A.一天中物体影长的变化规律
B.一天中影子角度的变化规律
C.一年中正午时分物体影长的变化规律
D.一个月中正午时分物体影长的变化规律
3.一位同学在正午时分观察学校旗杆投下的影子,影子最长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北京夏季气温高的原因是()。
A.太阳高度小
B.太阳高度大
C.地球离太阳远
D.地球离太阳近
5.从日出到正午,竹竿影长的变化规律是()。
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短再变长
D.保持不变
二、判断题
1一年中,正午时物体影子最短的季节是夏季。
()
6.冬至这一天,北半球物体的影子最长。
()
7.校园里旗杆的正午影长在一年中不会发生变化。
()
8.冬至影子最短,过了冬至影子由短变长。
()
9•同一地点,一年四季正午时分太阳的位置不同。
()
[参考答案]
1C2.C3.D4.B5.A
10√2.√3.× 4.×5.√
6 .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
一、选择题
1南半球冬季时,北半球是()o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地球在公转和自转时,如果地轴竖直不再倾斜。
地球上可能不会出现()o
A.太阳东升西落
B.四季变化
C.昼夜交替
D.天气变化
3.如果我们去南极考察,最适宜选择北半球在()o
A.春
B.夏天
C.秋季
D.冬天
4.由于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会产生很多我们日常的自然现象,那么下列现象不符合这一原理的是()θ
A.太阳的东升西落
B.四季树影长短变化
C.太阳升起时间不同
D.太阳高度不同
5.下列与“一年四季变化”有直接关系的是()。
A.地轴的倾斜
B.地球的自转
C.月球的公转
D.太阳黑子
二、判断题
1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天。
()
2.当地球距离太阳近时,是夏天,特别热。
()
3.地球是一颗行星,它围绕太阳转动的运动方式称为公转。
()
4.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的过程中地球的倾斜方向是不会改变的。
()
5.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的公转。
()
[参考答案]
6.B2.B3.D4.A5.A
1.×
2.×
3.√
4.√
5.×
7.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一、选择题
1.下列动物属于夜行性动物的是()o
A.蝙蝠
B.蝴蝶
C.鸽子
D.蜜蜂
2.()的行为不属于四季变化对动物产生的影响。
A.棕熊冬眠
B.母鸡捕食
C.狐狸换毛
D.燕子迁徙
3.一般情况下,树木发出嫩芽是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下列现象与四季变化有关的是()o
A.猫头鹰夜间捕食
B.飞蛾扑火
C.大雁南飞
D.喇叭花凌晨开放
5.古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说明了()。
A.昼夜对植物的影响
B.昼夜对人类的影响
C.季节对生物的影响
D.季节对人类的影响二、判断题1.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不会对生物带来影响。
()
6.人的一般活动规律是白天休息,晚上活动。
()
7.蛇会冬眠,这是受到昼夜交替的影响。
()
8.很多动物的活动与光照强度有着密切关系。
()
9.桃花春天开花,狗秋冬会换毛,这些是四季的变化对生物产生的影响。
()
[参考答案]1.A2.B3.A4.C5.B1.×2.×3.×4.√5.√
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
1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
一、选择题
1工具和技术自古以来就紧密相连、互相促进,是人类长期研究改造自然的智慧结晶。
下列发明属于工具的是()o
A.指南针
B.印刷术
C.造纸术
D.采摘
10要从核桃中取出相对比较完整的核桃肉,选用()比较合理。
A.砖块
B.铁锤
C.核桃夹
D.木棍
11关于工具与技术,描述正确的是()o
A.手机属于通信工具
B.工具的使用不需要技术的支持
C.一个工具只对应一种使用技术
D.技术常常指的是物品,而工具常常是一些方法
12关于工具与技术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o
A.工具的发展与技术没有关系
B.不同的工具有着不同的使用技术
C.工具与技术都会不断改进
D.可以根据技术更新来发明工具
13下列工具,属于测量工具的是()o
A.滑轮
B.螺丝刀
C.扳手
D.卷尺
二、判断题
1.工具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的需要不断发展。
()
2.很多日常物品的发明过程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
()
3.工具为劳动而生,使工作更轻松、方便。
()
4.工具仅仅是指扳手、老虎钳等机械类工具。
()
5.生活中,要想把相框挂在木板墙上,可以选择钉锤和铁钉。
()
[参考答案]
1.A
2.C
3.A
4.A5,D
1.√
2.√
3.√
4.×
5.√
2.斜面
一、选择题
1下列机械中,属于斜面的是()o
A.吊车臂
B.钻头
C.水龙头
D.钓鱼杆
2.下列利用斜面更省力的是()。
A.盘山公路上开车
B.转动汽车方向盘
C.用订书机订书本
D.用筷子夹食物
3.下列物品中主要应用了斜面原理制成的是()。
A.跷跷板
B.引桥
C.扳手
D.食品夹
4.工人师傅用一块木板搭在地面和货车车厢上,将货物搬上车,这里利用的简单机械是()o
A.杠杆
B.斜面
C.轮轴
D.滑轮
5.直接提升物体的力是5N,那么借助一个较光滑的斜面提升该物体所需的力将会()o
A.5N
B.大于5N
C.小于5N
D.大于ION
二、判断题
1同样粗细的螺丝钉,螺纹越密,旋进木头时就越费力。
()
2.斜面省力多少与斜面坡度大小有关。
()
3.人们修“S”形盘山公路是为了美观好看。
()
4.利用斜面,可以将低处的物体更省力地运到较远距离的高处。
()
5.盘山公路应用了轮轴的原理。
()
[参考答案]
1B2.A3.B4.B5.C
1.×
2.√
3.×
4.√
5.×
3.不简单的杠杆
一、选择题
1.下列杠杆中,费力的是()o
A.筷子B,开瓶器C.老虎钳D.指甲钳
2.下面直接运用杠杆原理的是()o
A.用老虎钳拧螺丝钉
B.用老虎钳剪铁丝
C.用老虎钳敲钉子
D.用老虎钳拧螺帽
3.用螺丝刀撬油漆桶的盖子时,应用的工作原理是()。
A.轮轴
B.杠杆
C.斜面
D.滑轮
4.要把一枚铁钉从木板中拔出来,用()最合适。
A.小刀
B.螺丝刀
C.羊角锤
D.扳手
5.老虎钳是一种常用的工具,它有很多种使用方法,下面用法直接运用了杠杆原理的是:利用老虎钳()o
A.敲钉子
B.拧螺母
C.剪铁丝
D.剥电线
二、判断题
1使用杠杆时一定省力。
()
6.改变支点的位置、支点的高度,会影响杠杆的作用效果。
()
7.使用杠杆只能扩大力的作用范围。
()
8.我们用剪刀剪东西时,无论纸放在剪刀的哪个位置,都一样省力。
()
9.跷跷板也是一种杠杆。
()
[参考答案]
1.A
2.B
3.B
4.C
5.C
1.×
2.√
3.×
4.×
5.√
4.改变运输的车轮
一、选择题
1.下列物体运用了轮轴原理的是()。
A.剪刀剪纸B,锤子拔钉子C.拧水龙头开关D.螺丝钉的螺纹
2.更换螺母应选择最省力的工具是()。
A.扳手
B.螺丝刀
C.钳子
D.镜子
3.超市里的购物车安装有四个万向轮,主要作用是()o
A.减轻物品重量
B.保证物品安全
C.人们不需要用力
D.转向灵活,使人省力
4.下列工具中,应用轮轴原理的是()。
A.菜刀
B.汽车方向盘
C.羊角锤D,扫把
5.使用螺丝刀拧螺丝时,选择哪种螺丝刀最省力?()
A.柄大轴粗的螺丝刀
B.柄小轴粗的螺丝刀
C.柄大轴细的螺丝刀
D.柄和轴一样粗的螺丝刀
二、判断题
1.自行车的车轮设计有辐条主要是为了对称好看。
()
2.生活中常见的水龙头、门把手、滑轮都应用了轮轴的原理。
()
3.水龙头、汽车方向盘可以看成是轮轴的变形。
()
4.古人用人力或动物运输物品,随着车轮的运用,交通运输变得快捷和高效。
()
5.滑轮组能省力是因为有动滑轮。
()
[参考答案]
1.C
2.A
3.D
4.B
5.C
1.×
2.√
3.√
4.√
5.√
5.灵活巧妙的剪刀
一、选择题
1.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它具有()的结构特点。
A.斜面和轮轴
B.斜面和杠杆
C.轮轴和杠杆
D.只有斜面
2.使用剪刀裁剪比较厚的纸板时,应该放在()比较省力。
一
A.A处
B.B处
C.C处D,三处都一样
3.剪刀的刀刃可以使我们()。
A.省力
B.费力
C.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D.剪断任何东西
4.下列机械中属于杠杆的是()o
A.剪纸的剪刀
B.拧螺丝钉的螺丝刀
C.汽车方向盘
D.自行车的链条
5.观察下面三种剪刀,最适合修剪树枝的是()。
A.B.C.D.
二、判断题
1.理发师用的剪刀虽然费力但工作方便。
()
2.不同的剪刀,设计结构不同,功能也不尽相同。
()
3.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
()
4.不同形状的剪刀都具有同样的功能。
()
5.最适合修剪树枝的是塑料安全剪。
()
[参考答案]
1B2.C3.A4.A5.C
1.√
2.√
3.√
4.√
5.×
6.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
一、选择题
1.印刷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活字印刷正确的流程是()。
A.检字一刷墨一晾制一拓印
B.刷墨一检字一拓印一晾制
C.检字一刷墨一拓印一晾制
D.拓印一晾制一检字一刷墨
2.把字模按照顺序排列整齐,属于活字印刷的()o
A.检字
B.刷墨
C.拓印
D.晾制
3.中国的以下发明中与信息交流和传播直接相关的是()o
A.印刷术
B.指南针
C.火药
D.冶铁术
4.若想制作印章“科”,刻板上的字应该是()o
A.B.C.D.
5.活字印刷术是由我国宋代的()发明的。
A.祖冲之
B.毕昇
C.蔡伦
D.沈括
二、判断题
1.印刷术的出现和发展,对工具和技术的发展没有影响。
()
2.在活字印刷板上涂墨要均匀。
()
3.中国的四大发明有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水墨画。
()
4.我国的“四大发明”中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发明,使得人们记载和传播文字符号信息的能力大大提高。
()
5.制作大量的书时,活字印刷术检字一次可以印刷很多次,比手工抄写更有效率。
()
[参考答案]1C2.A3.A4.B5.B1.×2.√3.× 4.√5.√
7.信息的交流传播
一、选择题
1.当今世界,信息交流传播丰富。
其中电视主要以()的形式提供信息。
A.文字、声音
B.文字、图片
C.声音、视频
D.声音、图片
2.纸质课本不能为我们直接提供()信息。
A.图片
B.颜色
C.视频
D.文字
3.比较书本和电脑我们发现,电脑提供信息的形式是()o
A.图片
B.文字
C.声音
D.图文、声音、视频
4.下列信息传递的工具,能让我们直观生动地获取信息的是()。
A.广播
B.电视
C.报纸
D.书籍
5.2023年世界杯足球赛在卡塔尔举行,将阿根廷队夺冠的信息传送到全世界,最快的方式是()。
A.冲印照片邮寄
B.印刷报纸快递
C.手机拍摄电子传送
D.杂志二、判断题
1.信息的交流与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
2.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为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提供更大的便利。
()
3.与电脑相比,书籍提供信息的形式比较少,信息传递的有效程度低,所以应该放弃书籍的使用。
()
4.电脑比书本有更多的优势,以后查信息可以只用电脑。
()
5.信息技术虽是现代人常用的传递信息的方式,但我们要控制上网时间。
()
[参考答案]1.C2.C3.D4.B5.C1.√2.√3.×4.×5.√
第四单元能量
1 .各种形式的能量
一、选择题
1.我们吃食物,可以从食物中获取到()o
A.动能
B.化学能
C.电能
D.机械能
2.激光能切割坚硬的材料,是由于激光()。
A.很锋利
B.能量高
C.很硬
D.有亮光
3.以下交通工具中,使用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A.太阳能小汽车
B.磁悬浮列车
C.柴油大卡车
D.高铁
4.关于能量的描述,错误的是()。
A.风能可以让树枝摇动
B.电能可以让小灯泡发光
C.声能不可以让纸片振动
D.热能可以将水烧至沸腾
5.很多楼道的电灯采用了声控开关,声音可以控制开关,说明()o
A.声音具有能量
B.声音可以转化成光能
C.电能可以转化成声能
D.声音具有导电性
二、判断题
1事物发生运动和变化,是从一种能量形式转换成另一种能量形式。
()
2.绿色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
3.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是不能转化的。
()
4.自然界存在声、光、电、热、磁等各种能量的表现形式。
()
5.机器工作需要能量,但人体睡眠时不需要能量。
()
[参考答案]
6.B2.B3.C4.C5.A
1.√
2.√
3.×
4.√
5.×
2.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
一、选择题
1.家用电器上面的“功率”指的是工作时单位时间的()o
A.电阻大小
B.电流大小
C.耗电量
D.电压大小
2.根据电能的来源和转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
A.普通电池是将电能转换成化学能输出
B.光电池是将光能转换成电能输出
C.风力发电是将电能转换成风能输出
D.水力发电是将电转换成水流输出
3.电烤箱主要是把电能转换成了()o
A.热能
B.声能
C.光能
D.化学能
4.电视机将()转化成光能、声能、热能等。
A.化学能
B.动能
C.电能
D.势能
5.下列做法有利于节约能源的是()o
A.离开即断电
B.夏天空调温度尽量调低些
C.公共场所照明设备保持长明
D.尽量私家车出行
二、判断题
1.其他形式的能量能转换成电能,电能转换不了其他能量。
()
2.电暖器把电能转化为热能,人们用它来取暖。
()
3.发光的灯泡、燃烧的蜡烛,都具有能量。
()
4.汽车运行需要能量,机器生产需要能量,自行车运动就不需要能量了。
()
5.我们穿衣服感觉不到冷,是因为衣服能产生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