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信号专硕面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大信号专硕面试题
第一篇:厦大信号专硕面试题
厦门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硕士研究生面试题库
1.2.3.4.用文字表述信噪比SNR公式,并解释各部分的意义表述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之间的区别语言表述采样定理,解释时域采样和频域采样的区别在设计滤波器时,如果需要最大程度地去除噪声而不考虑其他因素,应该选择IIR还是FIR滤波器?
5.在设计滤波器时,如果需要保证不产生相位失真,并且计算速度允许,应该选择IIR还是FIR滤波器?
6.简述傅里叶变换和傅里叶级数的区别和联系?
7.能否简单从分辨率的角度描述信号处理中的“测不准原理”?举个例子,说明如何根据信号特点和任务需要选择不同的分辨率问题?
8.一般情况下,线性表可以采用哪几种存储结构,请分别叙述每一种存储结构的构造原理和特点
9.详细说明系统是怎样处理C语言的函数调用的10.试解释Fourier变换的物理意义,并简述其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11.采样定理假设信号带宽有限,而实际信号一般并不满足,如何解决之?
12.请解释何为多普勒效应,并简述其应用
13.何为混叠效应?如何减轻混叠效应?
14.试解释频谱泄漏,并简述减轻频谱泄漏的方法
15.解释大数定理,试阐述其重要性
16.解释中心极限定理,试阐述其重要性
17.阐述随机信号与确定性信号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8.实际应用中常假设信号中混有高斯白噪声,请解释何为高斯白噪声,并简要说明高斯白噪声假设的合理性
19.解释Bayesian公式,并阐述各项的物理意义。

20.试举出几例信号处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21.试举信号与系统分析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
22.能不能从信号空间的角度解释傅立叶变换
23.请描述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并解释均值和方差的物理意义
24.阐述信息、信号、系统之间的关联性?
第二篇:2018厦大会计专硕mpacc经验分享
一、关于初试,占分60%(即管理类联考与英语二)
相信大多数人选择厦大mpacc的初衷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1、想继续读研却想跳出本科专业的大坑,恰好mpacc初试不考专业课。

2、会计专业就业前景好,加上厦大作为会计名校简直如虎添翼。

3、逃避学硕的高数和英语一这些科目,专硕的数学明显简单很多。

4、其它
第一,管理类联考的数学,主要是高中的初级数学,比如算数、几何、数列、排列组合等。

基础知识不难,容易理解,重点就是做题细心和解题速度。

自己感觉难的章节就多做几轮。

第二,联考的逻辑,这门课很多人以前没接触过,可能会恐惧。

我觉得逻辑考高分最重要的就是掌握解题套路,通俗地说,只要遵循正确高效的解题步骤,正确答案自然就浮出水面。

所以别担心,知识点不难也不深,要用巧力多总结解题方法,别打死磕题。

第三,联考的大小作文,即论说文与论证有效性分析。

我最深的感悟就是基础分好拿,但是提升难。

不要偏题、字数够、字迹工整,研究一下各种题型的模版和文章结构。

比如,论说文的“引正反升联结”,再比如论证有效性分析的“点评析结”,这些都有利于你呈现一个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给阅卷老师。

第四,英语二,先说阅读,占了半壁江山的重中之重,前期要打好单词和长难句结构分析的能力,后期多练多揣摩文章出题思路。

再说完形,练习是有必要,但可能因分值低而成效甚微。

还有大小作文,各种类型研究一套模版,自己积累一些特别的高级句式和万能搭配,不要照抄书本。

第五,教材和视频,视频有看过赵鑫全的写作、逻辑、感觉还不
错。

尤其是写作有归纳出很多辩证哲学与话题的结合。

首先肯定是要买真题的,你喜欢做书或者卷子,形式自己选,真题质高量少要珍惜。

我做的教材比较多,可以选几本好教材反复多做几遍。

重点在于反思错题、总结自己的短板从而改进。

比较好用的大致有:
1、数学推荐陈剑的《高分指南》,较难但解题方法很棒。

《数学精点》难度正常且比分册好。

《考前冲刺》如果有兴趣可以研究一下快速解题的思路。

后期练手可以买《800题》这些,具体书名有的也忘记了。

2、《逻辑精点》有助于知识点与题目的结合很好用,《逻辑分册》《逻辑高分指南》《1000题》这些书的题目也可以练手。

3、写作买了《写作分册》和《写作高分指南》,针对论述文还买了高考议论文作为参考书,很有帮助。

4、英语二主要是每天一至两篇阅读训练,后期增加至五篇模拟考试状态。

做了老蒋系列,《阅读80篇》很贴合考试难度,此外早期用《老蒋重点词汇》和百词斩app背单词,看了《长难句》并且做了英语一真题(后期就不要做英语一了,会影响解题思维),还有新东方的阅读、完型各种题型的专项练习。

二、其它
1、本科学校与专业,很多人问厦大会不会歧视二本三本生或者会不会歧视跨专业生。

交材料时有要求交成绩单,参考本科学校和专业肯定是有的,但更重要的还是你自己初试和
复试的实力。

也有很多跨专业,非985、211的被录取,所以这些不应该是你关注的重点,而是要努力把初复试考好。

2、录取人数和报考人数,录取人数可以从九月以后关注招生计划和推免人数,简单计算得出大概的数字。

报考人数我觉得没有什么参考价值,大可不予理会,以免徒增压力。

3、复习计划,从三四月开始有充足的时间。

可以划分三至四轮复习,确定各阶段短期目标和总的长期目标,一步步根据计划执行。

暑假前多关注英语,有时间的话可以看一遍专业课。

下半年多关注初试,毕竟初试难过线,而复试筛掉的人少。

考前一两个月重模拟练习、把
握考试时间和总结错题、积累的模版背诵。

管理类联考和英语各3小时,前者时间紧所以一定要加强训练。

主观题分数难把握,所以客观题一定要尽量少错,管理类数学逻辑错题加起来尽量控制10分以内。

初试完最好立刻准备复试,时间紧急。

4、学年与学费,厦大的会计专硕是3年,一个导师带5个学硕5个专硕,但是导师会主要关注学硕的学术论文科研,对专硕相对更注重实务实践,所以后期可能会实习。

学费每年1.1万,但奖学金全覆盖,所以可以扯平,算是先交后退了。

5、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今年全日制划线240,非全日制190。

入围全日制复试的考生可提前申请调剂至非全日制,若全日制复试被刷,成绩可保留与非全日制竞争。

非全日制招生人数多、竞争小、费用高,不过有条件的话也是一条可选择的路。

6、二战,这是一个很多人考虑而又纠结的选择。

如果你已经选择二战,不要怕丢脸也不要有太大压力。

很多人二战、甚至三战到最后成功。

如果你正在纠结是否二战,看你自己愿不愿意为此牺牲和付出,并且坚持以换取一次可能成功的机会。

7、闲扯,因为之前考研无人引导所以也困惑过,如今希望在达到目标以后能多帮助后来的学弟学妹,可能作用不大,但我会尽我所能。

更多考研专业课资料访问思睿厦大考研网
第三篇:2018厦大(专硕)金融考研高分经验分享
考研历程,充满泪水和汗水,也充满成功与欢乐,五味杂陈,酸甜苦辣应有尽有。

但是任何人在这条路上的点滴付出都是为了最后的成功。

思睿厦大考研网诚邀厦门大学金融专硕高分学长为同学们分享考研备考经验,希望能给同学们带来些许帮助,让你的考研更加顺利。

首先,分享一些自己的心得。

考研真的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我前后经历了两年多的时间,相比于其他的同学或许会更长,但是却为自己争取了更多的时间在冲刺阶段,基础更加不用说。

在这段很长的路上,一直明确的动机是我一直维持的动力,只有清楚了动机和动力,才能应对一路上的彷徨、悲观、懒惰、诱惑……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做个长期的复习规划,这个规划可以粗略一点,然后每周回顾总结,
调整计划,既可以让自己的复习工作稳步进行,也能让复习效果切合实际有所呈现,增加自己的信心。

其次,是专业课备考方面。

厦门大学金融硕士考试共有四个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431金融学综合。

专业课资料了解下《2018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考研复习精编》《2018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考研冲刺宝典》。

逻辑:逻辑主要还是要摸清规律,把握其中关系,对自己做的练习指导错在什么地方,慢慢的摸索出了一些规律,其实逻辑已经考了10 多年了,那些出题人能出的就那几种题,摸清规律了你会发现逻辑其实很简单。

我要强调一下真题,历年真题是非常重要的,题型基本重复,最后一个月,我把真题好好分析了至少5,6遍,到考场上发现,哈,都是一些老面孔!
数学:数学比较注重对基础的考查,所以同学们要打好基础,这个就不多说了。

写作:一共两篇,第一篇是论证有效性分析,要求600 字以上;第二篇大作文800 字左右。

作文想要做到高分第一,平时好好积累;第二;考试的时候留足时间。

我是从11 月份开始准备作文的,先把以前考的真题仔细分析了。

建议大家准备一本摘录本,在书上看到的一些好的句子和段落可以摘录下来,方便最后阶段复习。

当然,只是看书是不够的,还要自己动手写。

到考试之前我自己写了近10 篇大小作文,用的都是以前考过的题目,同时还要掐时间,保证在50 分钟内完成两篇作文。

这个英语的作文复习其实差不多,最好能有自己的模板,一个主题准备一个模板,我自己准备了8 个,基本上可以应付作文了。

建议大家从网上下载考试专用的一格一格的纸,用这个练习。

金融学综合
1.公司理财。

公司理财占60 分,但其难度不可小觑。

考研只考前半本书,也就是公司理财最基础的知识,大概18 章。

一定要把这前18 章好好的看,包括公式推导和图(这次就考了一个图)。

计算题一般会出在DDM 模型,free cash flow,CAPM,Rwacc,MM 定理这几章。

这也是公司理财最重点的章节,当然是考试的重中之重。

看第一遍时把书的框架和基本知识点记下来,这样方便以后复习,知识也理解得更深入。

重点章节是汇率,利率,货币需求,货币供给,通货膨胀,金融监管,货币政策,货币创造。

很多同学们应该会很纠结到底该不该报辅导班,辅导班顾名思义是为了辅导,如果考生在复习上、自制力上、基础情况上比较薄弱,当然在经济上是可以支持的,那么寻求辅导帮助是能让自己少走弯路的。

毕竟辅导班是大杂烩,多种食材巧妙融合,不仅丰富了美味的内涵,而且能均衡营养,保证各种微量元素供给,帮助选手保持全方位协调能力,应对各式各样考题!
更多考研专业课资料访问思睿厦大考研网
第四篇:专硕心得
我报的是上财的MPAcc,现在复试的成绩已经出来了(单科165和84,),正在等待最后的通知。

自己在去年准备考试的时候,从论坛上受益颇多,现在把我的复习过程写下来,希望能对以后的考生有所帮助。

一是因为篇幅可能会过长,二是复试的过程和结果不如初试精彩(初试的应该是上财的第3名,而且在全国来说都可以说是不错的成绩了,而复试只排在了103个考生的第21名),所以这一篇里只介绍初试的复习安排和策略。

至于上海财经复试的介绍以及其他可能对别人有帮助的信息,自己可能会在其他地方贴出。

补充:这一篇字数挺多,自己也花了不少时间码字,希望在给同学帮助之余,能够获得同学们的认可。

也希望一起考过试的同学们能够不吝赐教。

要是可以帮助顶一下,则本人诚惶诚恐,在此多谢!
31日再补充说明:
还是希望大家看完帖子之后能够给予回复,自己花了两天时间写了这个6000多字的帖子,还是希望这个帖子能够更多的出现在前列,让更多人看到,谢谢啦!!
很多人加我QQ好友,我也一一通过了,但是由于学校网络很不给力(山大的同学你们懂的),加上很多时候,我需要同时跟三四个窗口聊考研,所以有时难以及时回复。

大家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还
是希望能够在帖子后面留言,我一定尽力回复!
有几个要求我把复试的事情也讲一下。

我当时觉得自己复试不是特别好,还是让那些结果比较好的人来讲吧。

但既然还是有人热情相邀,我还是有想法多写几笔,算是抛砖引玉,在诸位大家面前献丑了。

大概会在几天后上帖,希望大家可以不吝赐教。

个人时间安排(个人经历,不作推荐):
总体来说,我在时间安排上的基本状况是,英语要拉长战线,注重慢慢提升。

而联考是需要讲求方法,需要最后几个月里潜心深学。

最后的时间里要注意多做题,模拟考场上的节奏。

具体说来,我是在11年3月份决定考上海财经的专硕的。

自己本科是985 的会计专业,班里考上财的人有七八个,但绝大多数是学术硕士。

当时决定考专硕是因为自己觉得专硕可能会好考一点,虽然事实并不完全是这样的,但自己已经做出决定了,就一直硬着头皮走了下去。

虽然准备的时间相对来说还算早的,但自己复习联考的时间却算不上太多。

原来MPACC的初试也是四门,有政治和专业课,我听从论坛上一位11年考入上财的前辈建议,报考了9月份的CPA会计和财务管理科目的考试。

在上半年里,学校的专业课程也很多很难,加上还有党课、商务英语的学习,自己也就决定暂且不去管联考的复习,把有限的时间用在了英语(以记单词和做阅读模拟题为主)和专业课(这里只的是会计和财管,因为这两门几乎可以涵盖了上财MPACC之前初试专业课的内容)的学习。

而从那时候起,一直到考研初试结束,英语的学习几乎一直都没有间断过。

放暑假之后,我买了11年的机械工业出版社的MBA、MPA、MPACC联考综合教材,花了一周的时间做完了数学和逻辑,看完作文,加上论坛上的很多人的介绍,大体上明白了
管理类联考究竟有什么样的题目。

在7月下旬,我参加了济南市高联考研的管理类联考暑期强化班。

时间上,数学9天,逻辑3天,写作2天。

8月上旬,联考强化班上完,自己花了一周的时间整理笔记。

那时
候也知道MPACC初试不考政治和专业课了,但我觉得CPA都看了不少了,就坚持考完吧。

所以在8月中旬到9月下旬,自己一直在拼命看那两门注会,也没有再花时间用在联考的准备上。

国庆节期间,我参加了一个英语强化班,也慢慢开始对联考的复习。

但在10月份到11月上旬,自己花了不少的时间,去几个不错的单位应聘了一圈。

这一段时间是挺重要的,很庆幸自己没有太过于分心,基本上是上午去面试的话,吃完中午饭就回自习室学习。

也是从国庆节开始,我的作息基本上固定下来了,早晨7点起(汗,确实有点晚,一直起不来更早),晚上10点45分左右回宿舍(11点关门),如果有面试安排就抽出时间去一下,或者头一天晚上在宿舍准备一点材料。

就是在那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把联考的基本重要的参考书做完了,汉语作文也是从10月下旬开始写起,英语真题也认认真真过了一遍。

11月下旬之后,工作的事情基本上不用考虑了。

全身心投入联考和英语的学习。

除了辅导班的笔记和自己买的参考书要学通,我先后买了机械工业出版社和太奇的联考和英语模拟试卷,开始做套题。

12月份开始定时训练。

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是注意要把每一道做过的题学透,作文也要坚持写。

要注意时间的安排和常见错误的积累。

从12月下旬到考试前,自己一直保持做题的习惯。

当自己真的置身于考场上的时候,由于做过的套题已经很多了,所以做题的节奏把握的比较好,这也可能是自己发挥不错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初试所用书籍汇总(个人经历汇总,非全部推荐):
入门:《联考综合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我买的2011年版),只是用来了解联考内容
数学:
《联考数学完全攻略》,高等教育出版社,张凯主编,推荐度:2星,评价:较为简单,基础入门所用;
暑期强化班笔记,个人认为很有用,但难有推广性,着实遗憾;
《联考综合能力数学高分指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陈剑主编,推荐度:5星,评价:难度循序渐进,很多题目与真题难度相
仿,方法较好,适于作为主要的参考书目;《数学分册》,机械工业出版社,这一本是一起考研的研友所用,自己只是借来看过,但内容也很详实,作为主要参考书目亦可。

逻辑:
暑期强化班讲义,大体上了解逻辑题目所需知识和方法;
历年真题,包括联考、在职MBA,推荐度:5星,评价:真题是最最重要的,要每一个题目所用的方法都熟练;
《联考逻辑精点》,高等教育出版社,赵鑫全主编,推荐度:4星,评价:方法篇很不错,但后面成套练习没有讲解,答案错误不少;
写作:
《写作分册》,机械工业出版社,赵鑫全主编(不是给他打广告,暑期辅导班写作课老师,自己做广告不少,便买了他不少书,⊙﹏⊙b 汗),推荐度:4星,评价:只买了这一本,难以做出比较,但内容还不错;
管理类联考考试大纲,从同学借来看过,对作文的要求很详细,需要看;综合题:
《联考模拟试卷》,机械工业出版社,推荐度:4星,评价:难度和真题比差不多,做多了之后就感觉简单了,答案讲解详细,作文也不错,有范文。

《联考模拟试卷》中公教育出品,推荐度:1星,评价:我是再做完机工版的之后买的,后来就后悔了,题目质量不高,作文完全没法看
太奇联考模拟试卷,论坛上所分享,做了几套。

题目不错,难度略高于机工版,作文有少许硬伤。

英语二:
新东方考研单词(红宝书);
新东方进阶版考研阅读模拟题;
高教版考研考研阅读模拟题提高篇;
高教版历年真题及详解(黄宝书);
考研模拟题两本(英语一使用,书店里应该多得是,就是买来练
手的,大家随便选就是);
考研作文一本(长喜英语,名字叫《作文周计划》),作基础训练;
托福作文,从图书馆所借,纯做积累,一周时间看完,做好笔记,归还;MBA、MPA、MPACC联考作文专项训练,曹其军主编;
《联考英语模拟试卷》,曹其军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推荐度:4星
太奇英语二模拟题,论坛上所得;
(英语材料很杂,而且大部分与学术差不多,所以没详细介绍,大家自己好好复习就好,方法问题下面会做介绍)
单科方法介绍(自己总结,希望能对后来人有所帮助):
联考数学:注重做题方法,积累做题技巧,训练速度
坦率地说,联考数学是很讲求做题技巧的。

暑期辅导班上的数学老师都说,联考数学考的就是智商。

这虽然听起来不是很舒服,与我们传统观念里讲求个人能动性的理念有些冲突,但在很大程度上,联考数学的确需要很好的思维能力。

我和我身边的很多一起考专硕的同学,对于联考数学的一致反映就是时间紧,很多题目都是可以做出来的,但花的时间太多,在考场上会影响整场考试。

不过,我也认为,如果加强训练,同时注意寻找不同题目之间的相同点,那些技巧终是可以掌握的。

不得不说,暑假的辅导班在数学上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当时是9天,据说今年要改为4天了)当时我用材料的是班里一起采购的高教版的联考数学完全攻略(张凯等主编)和老师发的一点讲义。

那本书本身难度不大,但老师所讲的课程很不错,包括每一部分的重要知识点和常见题型。

九天的时间里,自己记了一本笔记,而且每天八小时的数学学习也使自己的基础打的非常的牢固。

如果大家不去上辅导班的话,也建议买一本知识讲解详细的参考书(我并不知道那本符合这个条件),因为那些知识是做题的基础。

在后面几个月的复习中,我把笔记看了至少三遍,里面的每一道例题都认认真真的做。

在下半年的时间里,数学一直是边做题边积累,在做陈剑的那本
高分指南时,自己会标记上哪道题目比较好,甚至有很多题目上会贴上便利贴,上面写上所用的知识点和易错点(这些都是我自己思考,如果我是出题人,我会在哪些地方设置陷阱)。

经常性的翻看自己原来做过的题目和记录,有利于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做题速度。

联考考试3个小时,时间对每个人都很紧。

能够在保证正确率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提高速度是得到高分的必要条件。

数学题目一共25道,辅导班和参考书上推荐的数学用时是1小时15分钟左右,但我在做模拟题的时候基本上都控制在50分钟以内,包括在考场上也在1小时内完成,这给我留了足够的时间开构思作文。

不过,我认为这一点着实很难,需要对题目足够熟悉,而且方法的运用要很熟练,也少不了灵感的偶尔眷顾。

我虽然自认为做过的题目不少,但在考场上也遇到了几道没见过的题目,但当时着实发挥不错,那几道比较难的题目,也都通过方法的转换做了出来,而且只比平时多花了几分钟。

联考逻辑:揣摩出题人的意图
可能每个人看到上面的那句话都会感觉很无语,但中国的教育很多时候就是这样。

知识的积累当然也很重要,至少你需要掌握那些逻辑题目需要什么技巧(几乎每一本逻辑辅导书都会介绍,而且内容差不多)。

所以,一本合格的参考书是必须的,那些分析逻辑题目所需要的方法需要理解,同时在做题的过程中得到锻炼。

我一向很推崇真题,包括历年联考和在职MBA的题目,近几年的题目一定要做的很熟练,要明白每一道或每一种题目所用的知识点在哪里,并通过做一些模拟题得到检验。

随着练习的增多,到最后,我在思维中已经形成做题惯性,即当题面读完,便知道正确选项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当然,每道题目的知识点可能会有多个,很多情况下的答案也往往难以让人信服(因为逻辑考的是人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每个人都有所不同),这时候,我选择的方法是和一起考研的人讨论,把我的思考说出来,大家一起找出其中的问题所在,这有利于减少固有思维定势,更好地拥有做题时需要的思考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