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乐版初中八年级音乐教案《大峡谷组曲日出》

合集下载

欣赏《日出》教案

欣赏《日出》教案

欣赏《日出》教案教案标题:欣赏《日出》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日出》。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音乐作品《日出》的背景介绍和分析。

2. 音乐欣赏和感知训练。

3. 学生合作创作音乐表演。

教学准备:1. 音乐作品《日出》的录音或视频资源。

2. 乐器或音乐软件供学生合作创作使用。

3. 学生分组所需的素材和道具。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音乐作品《日出》的背景和作者。

2. 引发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让学生猜测《日出》可能描绘的场景或情感。

音乐欣赏:1. 播放音乐作品《日出》。

2. 引导学生仔细聆听,感受音乐中的节奏、旋律和情感。

3. 引导学生描述他们听到的音乐特点和感受。

音乐分析:1. 分析音乐作品《日出》的结构、曲调和乐器运用。

2. 引导学生讨论音乐作品中可能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合作创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创作一段音乐表演,表达他们对《日出》的理解和感受。

2. 鼓励学生使用各种乐器或音乐软件,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3.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分工合作完成音乐表演的编排和排练。

展示和评价:1.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他们的音乐作品。

2.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其他小组的表演,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评价,鼓励他们的努力和创造力。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其他类似风格的音乐作品,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2. 鼓励学生参加音乐比赛或演出,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

课堂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收获。

2. 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对音乐作品《日出》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

2. 教师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欣赏音乐作品《日出》,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合作创作音乐表演,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日出》优秀教案(含反思)

《日出》优秀教案(含反思)

《日出》优秀教案(含反思)日出优秀教案(含反思)
简介
本节课的主题是 "日出" ,旨在通过展示日出的美丽来鼓励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认识到每一个新的一天都带来新的机会。

教学目标
- 通过观察、聆听和感受日出的美丽唤起学生的感性认识。

- 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 鼓励学生对每一天都怀有希望和信心。

- 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和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
- 音箱和 CD。

- 展示日出美景的视频或图片。

- 不同颜色的粉笔或彩笔。

- 各种尺寸的白纸,铅笔和橡皮。

- 儿童画画册。

教学过程
步骤一:引入
打开音乐,让学生聆听并欣赏音乐,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感受日出的美丽。

步骤二:展示美景
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不同美丽的日出,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日出的美丽。

步骤三:绘画
请学生使用彩笔或粉笔在白纸上画日出的美景。

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技巧,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步骤四:音乐欣赏
再次播放音乐,让学生在感受日出的美丽的同时欣赏音乐,并通过音乐加深对日出美丽的理解和感受。

步骤五:反思
引导学生回顾和思考教学过程中对日出美丽的感受和体会。

鼓励学生在画画册上记录下自己的反思和感受。

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学生们通过感受美丽的日出,更加认识到生命的珍贵和每一个新的一天都带来新的机会。

通过绘画和音乐欣赏,学生的绘画技能和音乐欣赏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更注重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2019-2020年八年级音乐下册 《日出》教案 人音版

2019-2020年八年级音乐下册 《日出》教案 人音版

2019-2020年八年级音乐下册《日出》教案人音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九寨沟音画》选曲《瀑布与溪流》、《大峡谷组曲》选曲《日出》,领略“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这一人类共同主题,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2、通过欣赏《九寨沟音画》选曲《瀑布与溪流》、《大峡谷组曲》选曲《日出》,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艺术美感,在聆听音乐时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情景,并能够正确辨别、选择有对比性的描写景物的音乐。

3、能够知道这几处景点在什么地方。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时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情景,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艺术美,能正确辨别、选择有对比性的描写景物的音乐。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聆听音乐时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情景,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艺术美,能正确辨别、选择有对比性的描写景物的音乐。

教学准备与手段多媒体板书设计师出示九寨风光短片,请生猜猜它是我国哪个风景名胜区?(设计意图:在猜猜看的游戏环节,提高学生兴趣,从而引出—“九寨”)教学过程一、猜猜看导入:师出示九寨风光短片,请生猜猜它是我国哪个风景名胜区?(设计意图:在猜猜看的游戏环节,提高学生兴趣,从而引出—“九寨”)二、新课教学:1、播放歌曲《神奇的九寨》,了解九寨五绝。

2、师:用纯音乐如何来描绘九寨风光,今天,就让我们我们一起来欣赏《九寨沟音画》3、简介管弦乐组曲《九寨沟音画》(原为作者为纪录影片《九寨沟梦幻曲》创作的电影音乐。

该影片于1995 年 5 月荣获第二十二届波兰克拉科夫国际电影节作曲奖。

后由作者根据电影音乐重新改编创作为大型管弦乐组曲。

全曲分五个乐章…)…3、欣赏《九寨沟音画》选曲《瀑布与溪流》提问:(1)音乐描绘了怎样的场景?请学生根据其所听到的音乐选择画面,追问学生根据音乐的何种特点得出上述感知,引导学生在音乐要素方面进行分析。

(2)再次聆听《瀑布与溪流》音乐,教师在欣赏过程中给予适当点拨。

3、欣赏《大峡谷组曲》选曲《日出》(1)幻灯出示莫奈的“日出”,联系巴金的散文“海上日出”,请学生谈谈日出印象。

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说课稿

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说课稿

《给未来一片绿色》说课稿“假如我们能在一个孩子身上唤起对音乐的一种强烈的热忱,假如我们能把这种兴趣延长若干年并且稳步地把它提高到更高水平的话,那么即使他永远成不了一个文艺名家,他也将通过音乐找到他个人的幸福!”这是美国著名教育家穆塞尔和格连在其《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法》中的一段话。

是的,音乐就是这样的一种美的艺术,而我,就愿做这美的传播者,在孩子们的心灵播洒上最美的种子,让他们能找到自己的音乐源泉,成为终身爱好音乐的快乐人。

[说教材] (1)教材内容《给未来一片绿》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绿色的家园》中的一首歌曲,歌曲主体部分为D大调、4/4拍、中速,由三部分组成,歌曲深刻地表达了人类共同关心的一个主题,即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呼唤人们保护环境,关爱地球,企盼人类永远美好的生活。

曲作者运用调性对比的手法将青少年儿童在思考问题、讨论问题,最后得出结论这个意境刻画出来,谱出歌曲。

本课教学是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在本单元中作为第二课时设计。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第一:歌曲将调性对比融于童声合唱之中,设计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意境,谱出一首绿色和平的歌。

第二:通过学唱歌曲,抒发出少年儿童热爱地球的感情,表现出少年儿童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内化理念](说新课标)音乐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重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

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他们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性情。

因而,每次上课前,我都要反复聆听音乐,让音乐先感动我自己,然后再感染学生。

“音乐是心灵的迸发,它不象化学那样能进行实验分析,对伟大的音乐来说,只有一种真正的特性,那就是感情”,柏辽兹的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也内化为我今天设计这堂课的主要教育思想,因而我把具体的教学目标实化为:[说目标](1)知识目标: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懂得怎样处理音乐作品,才能更好地表达情感。

大峡谷组曲教案

大峡谷组曲教案

《大峡谷组曲》说课稿年级:初二说课人:洪燕时间:2011年5月19日(星期四)教学内容:1、欣赏格罗菲《大峡谷组曲》第一乐章—日出。

2、哼唱乐曲主题旋律。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情景。

2、能够感受音乐中不同乐器的音色在音乐中的表现力。

3、能够哼唱主题旋律。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走进音乐中,主动去感受乐曲中所描述的情景,以及用音乐来描绘景象的乐曲风格。

教学过程:1、用中国唐代白居易的诗词中的一句话,和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作品《日出》作为导入新课的。

(能吸引不同爱好的同学的关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出于学生对日出的了解,我将出示一幅图片。

让他们谈谈,如果他们是在这个地方欣赏日出的时候,会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让他们在此时就进入想象,说出假设自己在这看日出的景色,为欣赏下面的乐曲做铺垫)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指出此张图片的地点——科罗拉多大峡谷(景观宏伟雄壮、气势磅礴),它的地貌特点——峡谷深一千多米,各岩层由于不同日照的时间,会产生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美丽的颜色。

3、有位音乐家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就来到了这里,看到了这里的日出和壮丽的景象,于是在内心决定将这一景观用音乐表现出来。

20年之后,他创作了这部作品——《大峡谷组曲》。

今天我们就先来欣赏它的第一乐章——《日出》。

(不想在欣赏前作太多的作品介绍,我觉得会破坏学生对于作品的期待。

)同时,在学生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提醒学生随着音乐旋律想象一下日出的景观,看看是否能感受到作者当时的情景。

4、分段分析音乐时,我想用日出时的不同时间的画面,来展示各段的音乐。

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

【日出前】定音鼓极微弱的滚奏,单簧管缓缓的上行音阶5671235,不断地反复出现。

短笛随后出现了。

(不同乐器音色表现出什么?)之后,英国管走出了乐曲主题,进入了日出时。

【日出时】音乐主题展现。

此处主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反复了两遍之后,又有了相似的主题变奏。

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案《日出》

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案《日出》

---------------------------------------------------------------最新资料推荐------------------------------------------------------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案《日出》[作品分析] 《大峡谷组曲》选曲《日出》 1 .作者简介格罗菲(1 8901 972) 美国作曲家。

生于纽约,父亲是波士顿歌剧团的歌手,自幼向母亲学习钢琴、小提琴与和声,以后又学习中提琴。

但父母反对他以音乐为职业,因此他做过银行职员、装订工、汽车司机,一面工作一面到咖啡馆弹奏钢琴。

1 7 岁时终于成为洛杉矶交响乐团的小提琴手,开始了音乐生涯。

1 91 9 年被聘为舞厅乐队的编曲,并担任指挥和钢琴演奏,从此致力于爵士音乐交响化的活动。

他的理想是要将严肃音乐与爵士音乐结合起来。

他是将美国爵士音乐写成严肃音乐这一创作活动中成就最大的作曲家之一。

代表作品有《百老汇之夜》、《密西西比组曲》、《大峡谷组曲》、《大都会》、《好莱坞组曲》等。

2.背景资料大峡谷是美国西南部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河中游的游览胜地,峡谷长 350 公里,深 600至 1 800 米,宽8 至 25 公里,河谷的谷底宽度不足 1 公里,两侧谷壁呈阶梯状。

其中最深的一段长约 1 70 公里, 1 91 9 年被辟为国家公园。

大峡谷的景观宏伟雄壮,气势磅礴。

1 / 5《大峡谷组曲》创作于 1 931 年。

关于这首作品,作者在十几岁时游历大峡谷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曾说:当我在亚利桑那州的时候,就想用音乐来表现这个闻名于世的峡谷,20 多年后的 1 931 年。

他创作了这首组曲。

这是一部游记音乐,着重描绘大峡谷的壮丽景色。

演奏《大峡谷》的乐队编制庞大,以绚丽多彩的音响、别致的节奏音型、独特的和声风格,以及固定旋律或音型的多层次复调手法运用,成功地塑造了大自然中各种壮丽、神奇景色的音乐形象。

八年级《日出》教案

八年级《日出》教案

八年级《日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剧本《日出》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分析剧本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3)能够理解剧本所揭示的社会现实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剧本的内容和人物形象。

(2)通过分析、比较,掌握剧本中的对话和独白技巧。

(3)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精神。

(3)通过学习剧本《日出》,使学生认识到旧社会的黑暗,珍惜新社会的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剧本《日出》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剧本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3)剧本所揭示的社会现实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剧本中的对话和独白技巧。

(2)角色扮演的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剧本内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 采用角色扮演法,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合作意识。

4. 采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剧本《日出》的内容和人物关系。

(2)收集与剧本相关的背景资料和评论文章。

(3)准备角色扮演的活动方案和评价标准。

2. 学生准备:(1)预习剧本《日出》,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搜集与剧本相关的资料,加深对剧本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剧本《日出》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2)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关注剧本中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剧本,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与剧本相关的背景资料和评论文章。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剧本中的社会现实和主题思想。

日出音乐教案

日出音乐教案

日出音乐教案日出音乐教案音乐是一门艺术,它可以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带给人们无尽的快乐和激情。

而日出音乐教案则是一种特殊的音乐教学方法,它以日出为主题,通过音乐的形式来表达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教案的第一部分是音乐欣赏。

学生们在教室里闭上眼睛,聆听着一首名为《日出》的音乐。

这首音乐以悠扬的旋律和优美的和声为特点,仿佛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世界。

音乐中融入了大自然的声音,如鸟鸣、海浪声等,使人们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学生们通过欣赏音乐,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唤起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接下来是音乐分析。

老师会向学生们介绍这首音乐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意图。

《日出》这首音乐是由一位著名的作曲家创作的,他在创作这首音乐时受到了日出的启发。

他希望通过音乐来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希望能够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关注和保护之心。

学生们通过分析音乐的结构、旋律和和声等要素,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音乐中蕴含的意义和情感。

第三部分是音乐创作。

学生们将根据自己对《日出》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创作。

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或者用自己的声音来表达对日出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他们可以自由发挥,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演绎这首音乐,将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融入其中。

通过音乐创作,学生们不仅可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还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音乐的魅力。

最后一部分是音乐表演。

学生们将在教室里进行音乐表演,将自己创作的音乐呈现给全班同学和老师。

他们可以选择独奏、合奏或者合唱的形式来表演,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努力。

通过音乐表演,学生们可以锻炼自己的表演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可以展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对生活的热爱。

通过日出音乐教案的学习,学生们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音乐教案的设计不仅注重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造,还注重了对大自然的关注和保护。

通过音乐的形式,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从而更好地珍惜和保护我们的家园。

《日出》示范教案

《日出》示范教案

《日出》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欣赏管弦乐合奏《日出》,了解《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2.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情景,体验乐曲的音乐艺术美感。

教学重难点1.欣赏管弦乐合奏《日出》,了解《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2.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情景,体验乐曲的音乐艺术美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曲子叫《日出》,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欣赏这一片日出。

听完描述一下你脑中的画面。

欣赏《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选曲《日出》。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聆听音乐,发挥想象”。

这首乐曲富于描写性,让学生在聆听音乐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倾听之后谈谈自己所想象的“画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新课1.简介这段音乐是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开始的段落,标题为“日出”。

在管风琴低沉的持续音上,小号奏出庄严的号角音调,接着定音鼓的敲击把音乐向前推进,高潮由乐队全奏,音乐壮丽而神圣。

音乐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分半钟左右,其展现的强大气势和艺术表现力却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介绍,使同学们产生浓厚兴趣。

2.介绍作者理查·施特劳斯是近代德国杰出的作曲家及指挥家。

他于1864年生于慕尼黑,其父是宫廷乐队的圆号手,五岁开始作曲,十岁前就写了《节日进行曲》和《木管小夜曲》。

后入慕尼黑大学学习,中途辍学,去曼宁根乐队担任著名指挥家比罗的副指挥,后任正指挥。

在乐队里,他受第二小提琴手、音乐哲学家里特的影响,要求“以李斯特、柏辽兹及瓦格纳的作品为榜样来表达音乐”。

从此,专注于交响诗的写作,作有《唐璜》、《堂·吉诃德》、《死与变形》、《英雄生涯》以及《家庭交响曲》等九部交响诗及其他管弦乐曲。

1900年后专心于歌剧创作,写了《莎乐美》、《埃列克特拉》、《玫瑰骑士》等十四部歌剧。

他的创作以色彩艳丽、形象生动、手法新颖而著称。

他还是世界上最卓越的歌剧和交响乐指挥之一,先后担任过慕尼黑歌剧院、柏林爱乐乐团、柏林皇家歌剧院、维也纳歌剧院等著名音乐团体的指挥,并且是瓦格纳作品的权威注释者。

日出音乐赏析教案

日出音乐赏析教案

日出音乐赏析教案教案标题:日出音乐赏析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欣赏音乐作品《日出》。

2.培养学生对于音乐形象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水平和情感体验。

4.拓展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文化素养。

5.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创作的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音乐作品欣赏:通过欣赏音乐作品《日出》,感受其中的情感表达和音乐形象。

2.音乐元素分析:对于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要素进行分析和理解。

3.诗意表达:通过音乐赏析,让学生感悟其中蕴含的诗意和意境,并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教学步骤:引入阶段:1.通过播放《日出》音乐片段,引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和好奇心。

2.与学生共同讨论音乐所描绘的景象和感受。

主体阶段:1.音乐元素分析:引导学生仔细聆听整首音乐,分析其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要素。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表达出来。

2.诗意表达: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创作,用诗歌、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心中对于音乐《日出》所描绘的景象和感受。

3.学生表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演出或个人表演,将自己的表达方式展示给其他同学,并进行互动交流。

总结阶段:1.总结音乐赏析的过程和体验,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2.鼓励学生继续发展对音乐的兴趣和探索,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推荐音乐作品。

教学资源:1.音乐作品《日出》音频或视频文件。

2.创作工具:纸张、铅笔、彩色笔等。

3.相关文化资料:音乐剧研习资料、音乐历史等。

评估方法:1.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2.评价学生的诗意表达作品和演出成果。

3.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

教学延伸:1.组织音乐鉴赏会或演出活动,展示学生的作品和成果。

2.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音乐家,如德彪西等,学习他们的音乐创作背景和特点。

3.提供更多世界各地的音乐作品欣赏,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和文化素养。

备注:在实际教学中,教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进行调整和补充。

日出音乐教案及反思

日出音乐教案及反思

日出音乐教案及反思一、教案。

教学内容,音乐欣赏。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

教学对象,初中学生。

教学内容,日出音乐。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日出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联想日出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欣赏,播放日出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日出的美好。

3.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要素,让学生了解音乐的构成和表现手法。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日出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引导学生用音乐语言描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5. 总结,对音乐进行总结,让学生梳理自己的音乐感受和体会,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印象。

6. 展示,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对日出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通过表演、绘画、写作等形式展现自己的音乐情感。

二、反思。

日出音乐教案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培养审美情感和音乐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首先,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情感。

日出音乐是一种抒情性的音乐作品,它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距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选取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其次,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我更多地是通过讲解和展示来引导学生,而较少给予学生表达和发挥的机会。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让学生能够通过讨论、展示等形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最后,教学目标的评价需要更加全面和具体。

在教学过程中,我更多地是关注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而较少关注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通过更具体的评价指标来评价学生的音乐修养和能力。

总的来说,日出音乐教案的设计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初中音乐日出教案

初中音乐日出教案

初中音乐日出教案年级:初中学科:音乐课时:1课时教材:《音乐课程标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通过学习音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3.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内容:1. 学习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2. 学习如何协作演唱,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 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优美的晨曦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2.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二、基本节奏和旋律学习(10分钟)1. 教师示范演唱一首简单的歌曲,让学生跟随节奏拍手。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歌曲的旋律,熟悉基本的音乐符号。

3. 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和纠正。

三、团队合作演唱(10分钟)1.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歌曲进行演唱。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3. 各小组轮流演唱,互相评价,教师总结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音乐欣赏与分析(10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具有日出意境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

2. 学生闭眼聆听,感受音乐带来的画面。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节奏、旋律等特点。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团队合作演唱中的表现。

3. 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团队合作演唱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在音乐欣赏与分析环节,学生能够静心聆听,感受音乐的美妙。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注意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乐曲《日出》教学设计

乐曲《日出》教学设计

乐曲《日出》教学设计你是否完全理解日出这篇课文?以下为你了《日出》教学反思,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帮助。

1.通过学习歌曲和欣赏曲,领悟“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这一人类共同主题,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2.通过欣赏《日出》,感受、体验单簧管、英国管、长笛所代表的音乐形象以及单个乐器和乐队和奏所带来不同效果。

在聆听音乐时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意境美。

3.了解有关组曲的知识,了解音乐能够表现自然界的美景。

师生互相问好,开始上课。

听一段音乐片段(日出的主题音乐),谈谈你对这段音乐的感受。

音乐在描写什么?师:同学们说的很好。

刚刚我们听到的是美国作曲家格罗非创作于1931年《大峡谷组曲》第一乐章《日出》的主题音乐。

1.背景资料。

大峡谷是美国西南部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河中游的游览胜地,峡谷长350公里,深600至1800米,宽8至25公里,河谷的谷底宽度缺乏1公里,两侧谷壁呈阶梯状。

1919年被辟为国家公园。

大峡谷的景观宏伟雄壮,气势磅礴。

《大峡谷组曲》全曲分五个乐章:第一乐章《日出》、第二乐章《赤色的沙漠》、第三乐章《羊肠小道》、第四乐章《日落》、第五乐章《暴风雨》。

2.唱主旋律。

师:下面我们把日出的主旋律再来熟练一下。

学生来一句句的跟唱。

边唱边划拍。

再完整一遍结束。

3.师:完整欣赏一遍作品。

同时边听边思考: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大峡谷日出升起是一种什么景象?(壮观、美丽)师总结:同学们刚刚讲得都非常好。

下面我们就来细细的感受一下音乐是如何来表现渐渐升起的日出?师:下面来分段欣赏。

首先欣赏的是引子局部。

要注意听出现的每一种突出的乐器是什么? 1。

引子(先将引子局部完整听一遍)。

师:思考:这局部音乐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或者听到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或想法?师:音乐在表现大峡谷的什么景象?(宁静、空旷)用什么乐器?——长笛。

2.师:下面听第一局部。

师说:单簧管的演奏始终陪伴着,那么这局部音乐就叫——伴奏音乐。

人音乐版初中八年级音乐教案《大峡谷组曲日出》

人音乐版初中八年级音乐教案《大峡谷组曲日出》

人音乐版初中八年级音乐教案《大峡谷组曲日出》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大峡谷组曲日出》,提高学生对西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2.学习和掌握西方古典音乐的基本知识,包括调式、节奏、旋律等;3.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和演奏水平,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1.学习西方古典音乐;2.了解《大峡谷组曲日出》的背景和特点;3.练习演奏该曲目,提高演奏的精度和稳定性。

教学难点1.对西方古典音乐的理解和欣赏;2.学习并演练该曲目的节奏和旋律;3.练习技巧和调式的掌握。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西方古典音乐的魅力和特点。

可以让学生听一段西方古典乐曲,并提问让学生回答。

例如:“你们觉得西方古典音乐有哪些特点?”第二步:讲解1.其中《大峡谷组曲》是由美国作曲家乔治·盖舍林所作,并于1942年首演。

这段曲子通常被分为三个部分:《日出》、《炽热的阳光》和《夕阳》。

2.本节课主要学习第一部分——《日出》。

让学生听一遍《日出》,了解其风格特点,重点解析下面几个方面:•调式:《日出》采用明朗的长调,因为长调能够给人一种温和舒适的感觉,这也很好地表现了日出的景象。

•节奏:乐曲中有很多琶音,这些琶音营造了一种包涵着神秘和幸福感的气氛;而乐曲中快速变化的节奏也很好地表现出了日出升起的壮美景象。

•旋律:旋律较为简单,以流畅而温和舒适的音符为主,这也是最能代表日出升起的旋律特色。

第三步:练习1.教学讲解完毕后,让学生打伴奏,听老师弹奏,并分散练习乐段中的每个单元音节。

2.当学生熟练掌握了乐曲中的每个小节之后,可以尝试整段练习,要求学生掌握乐曲的速度和节奏,演奏时要注意旋律的表现和情感的表达。

第四步:展示在学生掌握了《日出》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匹配画面动画,将乐曲和画面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对应的美景。

教学通过《大峡谷组曲日出》这首作品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了西方古典音乐的特点和魅力,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欣赏和演奏能力。

同时,也为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鼓励学生在音乐方面不断探索和突破。

人音乐版初中八年级音乐教案《大峡谷组曲日出》

人音乐版初中八年级音乐教案《大峡谷组曲日出》

人音乐版初中八年级音乐教案《大峡谷组曲日出》教学对象:八年级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多媒体课件等。

设计思路:《大峡谷组曲·日出》选自16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

在欣赏时,可让学生唱一唱《大峡谷组曲·日出》的音乐主题。

在倾听音乐时想像乐曲所表现的科罗拉多峡谷的景物的“画面”。

可以找另外一首描写日出方面的音乐片断,做以对比。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歌曲和欣赏曲,领悟“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这一人类共同主题,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2、通过复习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3、通过欣赏《大峡谷组曲》选曲,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艺术美感,在聆听音乐时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情景,并能够正确辨别、选择有对比性的描写景物的音乐。

4、知道有关音画的知识,懂得音乐能够表现自然界的美景;知道“歌唱的咬字、吐字”和“合唱的和谐与均衡”方面的知识,并注意在歌唱练习中加以运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听辨有对比性的描写景物的音乐。

2、感受乐曲的音乐艺术美感。

教材分析:《大峡谷组曲》创作于1931年。

关于这首作品,作者在十几岁时游历大峡谷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曾说:“当我在亚利桑那州的时候,就想用音乐来表现这个闻名于世的峡谷”,20多年后的1931年。

他创作了这首组曲。

这是一部游记音乐,着重描绘大峡谷的壮丽景色。

演奏《大峡谷》的乐队编制庞大,以绚丽多彩的音响、别致的节奏音型、独特的和声风格,以及固定旋律或音型的多层次复调手法运用,成功地塑造了大自然中各种壮丽、神奇景色的音乐形象。

全曲分五个乐章:第一乐章《日出》、第二乐章《赤色的沙漠》、第三乐章《羊肠小道》、第四乐章《日落》、第五乐章《暴风雨》。

第一乐章《日出》表现晨曦、鸟鸣、绚丽的山谷和喷薄欲出的太阳,一派阳光灿烂、生机勃勃的大峡谷景象。

大鼓柔和的滚奏表现破晓时冉冉升起的太阳,尖锐的短笛仿佛是鸟鸣,接着英国管吹起一段晨曲;第二乐章《赤色沙漠》,浮动着水气被阳光折射成彩虹,沙漠被染得通红,寂静中传来钟声,木管不安的音响,表现大自然色彩的不断变换;第三乐章《羊肠小道》,牛仔骑着驴子经过岩壁上的小径,在驴蹄声的伴奏下,双簧管吹出一支牛仔歌曲。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 7《日出》 人音版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 7《日出》 人音版

《日出》教学设计
课时:1课时
1、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本节课通过聆听乐曲、提问问题导入新课,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
乐曲《日出》,启发学生聆听音乐,发挥想像”。

在开始时仅提出一个大概的命题和提示,让学生在聆听音乐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倾听之后谈谈自己所想像的画面”,允许、鼓励发表独立的见解。

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材分析:人民音乐出版社六年级上册歌曲《日出》是格菲罗创作于1931年《大峡谷组曲》中的第一乐章,它是e大调,6/4拍子,小行板,三部曲式,有较长的引子和尾声。

全曲分五个乐章。

第一乐章《日出》,第二乐章《赤色的沙漠》,第三乐章《羊肠小道》,第四乐章《日落》,第五乐章《暴风雨》。

3、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身心的发展正处在由幼稚趋向自觉,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

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

音乐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对各种音乐要素、音乐体裁都比较了解。

能听辨一些常用的演奏乐器的音色,能视唱一些简单的乐谱等。

这些都为课堂内的新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4、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5、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等
6、学生用具:课本。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音乐《九寨沟音画》和《大峡谷组曲》教案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音乐《九寨沟音画》和《大峡谷组曲》教案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音乐(九寨沟音画)和(大峡谷组曲)教案教学目的要求:(一)通过观赏(九寨沟音画)和(大峡谷组曲)选曲,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艺术美感,在聆听音乐时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情景,并能够正确区分、选择有比照性的描写景物的音乐。

(二)了解有关音画的知识,懂得音乐能够表现自然界的美景;了解“唱歌的咬字、吐字〞和“合唱的和谐与均衡〞方面的知识,并注意在唱歌练习中加以运用。

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识别乐曲的曲式结构。

教学活动一、组织教学:进入音乐课礼式,上课二、导入:三、进行新课:1、观赏(九寨沟音画)——背景资料:管弦乐组曲(九寨沟音画)原为作者为纪录影片(九寨沟梦幻曲)创作的电影音乐。

该影片于1995年5月荣获第二十二届波兰克拉科夫国际电影节作曲奖。

后由作者依据电影音乐重新改编创作为大型管弦乐组曲。

(九寨沟音画)表现了九寨沟的优美风光和风土人情。

全曲分五个乐章:第—乐章(梦幻曲),音乐展示九寨沟独特、奇妙的风光和它那如梦似幻、迷离模糊、动静无定的意境;第二乐章(藏乡断想),音乐中展开九寨沟历史的联想,藏族姑娘飞舞的长袖、狂欢的踢踏舞、悠扬的藏族民歌、牛角声声、烈马嘶鸣……;第三乐章(水韵),音乐描绘出多姿多彩、神色各异、充满幻景的湖水;第四乐章(秋色),音乐描绘出九寨沟秋日里层林尽染、落叶缤纷的五彩斑斓图景;第五乐章(瀑布与溪流),表现九寨沟日夜奔流的瀑布和溪流。

2、观赏(大峡谷组曲)选曲((日出))——背景资料:(大峡谷组曲)创作于1931年。

关于这首作品,作者在十几岁时游历大峡谷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曾说:“当我在亚利桑那州的时候,就想用音乐来表现这个闻名于世的峡谷〞,20多年后的1931年。

他创作了这首组曲。

这是一部游记音乐,着重描绘大峡谷的壮丽景色。

第—乐章(日出)表现晨曦、鸟鸣、绚丽的山谷和喷薄欲出的太阳,一派阳光明媚、生机勃勃的大峡谷景象。

一、观赏:(九寨沟音画)〔聆听音乐应着重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7.2日出 |人音版(2012)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7.2日出 |人音版(2012)
创造生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发展音乐才能提供空间。
德育教育的渗透,是每节课的重中之重。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领悟“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这一人类共同主题,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板书设计
日出
——选自《大峡谷》第一乐章
管弦乐
美格罗菲曲
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欣赏不同乐曲的同时,体会到音乐的奇妙,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从而领悟“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这一人类共同主题,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然后点出课题,古筝是我们中国自己的民族乐器,我们已经领悟到了古筝曲所带来的意境。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由美国作曲家格罗菲所创作的管弦乐《大峡谷》组曲的第一乐章《日出》。
大峡谷组曲共分为五个乐章:第一乐章《日出》、第二乐章《赤色的沙漠》、第三乐章《羊肠小道》、第四乐章《日落》、第五乐章《暴风雨》。
大峡谷是美国西南部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河中游的游览胜地,峡谷长350千米,深600—1800米,宽8-25千米,河谷的谷底宽度不足1千米,两侧谷壁呈阶梯状。1919年被辟为国家公园。大峡谷的景观宏伟雄壮,气势磅礴。
1.复习导入——古筝名曲《渔舟唱晚》
教师弹奏五年级上册教材——欣赏课古筝名曲《渔舟唱晚》,让学生们来回忆乐曲描述的是什么自然景象?教师鼓励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古筝曲《渔舟唱晚》通过优美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针对小学农村六年级学生,音乐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音乐教育要面对
全体学生,提高他们的音乐综合素质,并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人文思

聆听《日出》示范教案

聆听《日出》示范教案

《日出》教学方案教材解析管弦乐组曲《大峡谷》共有五个乐章。

本课选用的是第一乐章《日出》,这是一幅表现山谷中日出的风景画。

E大调,4/4拍,小行板,三部曲式,有较长的引子和尾声。

引子由定音鼓轻柔微弱的滚奏主音开始,小提琴用泛音随入,然后单簧管奏出缓缓上行的音阶,三支小号随后间歇地加进,奏出一种鸣叫的声响。

在这样的音乐烘托下,长笛奏出两句具有主题音乐特色的华彩旋律,第一句很像是清晨的鸟鸣,第二句着意描绘朦胧的晨曦景色。

教学目标1.能说出一些常见西洋乐器的名称及其分组,能辨别他们的音色。

2.能够记住《日出》的主题音乐。

3.在欣赏《日出》的活动中,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听后联想到的景色,让大家分享。

教学重难点1.听赏《日出》。

2.同类乐器音色特点对比认识。

教学准备VCD、录音机、磁带、幻灯片、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同学为了提高素质,学习掌握了一门乐器演奏技术。

下面请同学上来为大家演奏。

A.小提琴B.单簧管C.小号师:你们认识这些乐器吗?生:认识。

师:它们属于民族乐器,还是西洋乐器?生:西洋乐器。

师:你还知道哪些乐器属于西洋管弦乐器?生:……【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激发兴趣,同时利用直观性原则使学生对西洋管弦乐器有初步了解。

二、新课讲授1.初听全曲:师:下面我们要听赏的这支曲子,是由管弦乐队演奏的作品。

选自美国作曲家格罗非的《大峡谷组曲》第一乐章,题目是《日出》。

请大家静静地听赏,细细地品味,充分体验音乐为我们描绘的美好情境,说出每种情景有特色的乐器。

师:描绘一下你从乐曲中感受到的情境,或体验到的情绪是什么?主要情景中的主要演奏乐器有哪些?生:……2.复听片段,主题音乐视唱。

出示幻灯片《日出》的主题音乐,老师伴奏,学生视唱主题音乐。

师:大家唱的真好,请记住这个主题,并想一想这段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生:……3.复听全曲。

【设计意图】在老师引导下,让学生逐步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通过老师的教学让学生感受管弦乐器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音乐版初中八年级音乐教案《大峡谷组曲日出》
教学对象:八年级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多媒体课件等。

设计思路:《大峡谷组曲·日出》选自16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

在欣赏时,可让学生唱一唱《大峡谷组曲·日出》的音乐主题。

在倾听音乐时想像乐曲所表现的科罗拉多峡谷的景物的“画面”。

可以找另外一首描写日出方面的音乐片断,做以对比。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歌曲和欣赏曲,领悟“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这一人类共同主题,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2、通过复习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3、通过欣赏《大峡谷组曲》选曲,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艺术美感,在聆听音乐时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情景,并能够正确辨别、选择有对比性的描写景物的音乐。

4、知道有关音画的知识,懂得音乐能够表现自然界的美景;知道“歌唱的咬字、吐字”和“合唱的和谐与均衡”方面的知识,并注意在歌唱练习中加以运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听辨有对比性的描写景物的音乐。

2、感受乐曲的音乐艺术美感。

教材分析:
《大峡谷组曲》创作于1931年。

关于这首作品,作者在十几岁时游历大峡谷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曾说:“当我在亚利桑那州的时候,就想用音乐来表现这个闻名于世的峡谷”,20多年后的1931年。

他创作了这首组曲。

这是一部游记音乐,着重描绘大峡谷的壮丽景色。

演奏《大峡谷》的乐队编制庞大,以绚丽多彩的音响、别致的节奏音型、独特的和声风格,以及固定旋律或音型的多层次复调手法运用,成功地塑造了大自然中各种壮丽、神奇景色的音乐形象。

全曲分五个乐章:第一乐章《日出》、第二乐章《赤色的沙漠》、第三乐章《羊肠小道》、第四乐章《日落》、第五乐章《暴风雨》。

第一乐章《日出》表现晨曦、鸟鸣、绚丽的山谷和喷薄欲出的太阳,一派阳光灿烂、生机勃勃的大峡谷景象。

大鼓柔和的滚奏表现破晓时冉冉升起的太阳,尖锐的短笛仿佛是鸟鸣,接着英国管吹起一段晨曲;第二乐章《赤色沙漠》,浮动着水气被阳光折射成彩虹,沙漠被染得通红,寂静中传来钟声,木管不安的音响,表现大自然色彩的不断变换;第三乐章《羊肠小道》,牛仔骑着驴子经过岩壁上的小径,在驴蹄声的伴奏下,双簧管吹出一支牛仔歌曲。

急速的驴蹄声、小鸟的啼声和牛仔的歌声交织在一起,然后他们停歇在山间小屋旁。

最后一声驴鸣,牛仔骑着驴子笔直地下山;第四乐章《日落》,安宁、温和,富有浓厚的抒情性,山脚下牧童的笛声回荡,响起了教堂的钟声,牧笛微微可闻、夜幕笼罩,万籁俱寂。

第五乐章《暴风雨》,小提琴
高音区的轻微声响像是沙漠和岩壁间的微风,突然乐队转为全奏,电闪雷鸣,大雨滂沱。

雨后又出现牛仔生气勃勃的歌曲。

大峡谷回复到它原来的面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
二、欣赏《大峡谷组曲·日出》
1、导言
今天我们将欣赏一部游记音乐《大峡谷组曲·日出》,也就是说作者曾在十几岁时游览了科罗拉多大峡谷,由于印象很深,在20多年后创作了这部描绘大峡谷壮丽景色的作品,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被称为美国国家公园的科罗拉多大峡谷。

2、播放课件或看教材图片,简介科罗拉多大峡谷。

大峡谷是美国西南部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河中游的游览胜地,峡谷长350公里,深600至1800米,宽8至25公里,河谷的谷底宽度不足1公里,两侧谷壁呈阶梯状。

其中最深的一段长约170公里,1919年被辟为国家公园。

大峡谷的景观宏伟雄壮,气势磅礴。

3、欣赏作品,想象乐曲所表现的大峡谷日出的情景。

4、学生讨论:各自听后的感想。

5、复听作品并分析
引子:定音鼓→小提琴→单簧管→小号→长笛
第一部分:英国管→长笛(主题音乐)→变奏(英国管、长笛)回声(钟琴、钢琴)
中间部:圆号→木管、钢琴→弦乐组(主题旋律)→卡农形式
再现部:主题、变奏主题→高潮(竖琴刮奏)
尾声:辉煌的音响结束
6、简介组曲
组曲是由几首乐曲按照相互对比的原则组成的一种器乐套曲,可分为古组曲和近代组曲两大类:古组曲(亦称“舞蹈组曲”),流行于17、18世纪,由各种舞曲组成。

例如巴赫的《英国组曲》、《法国组曲》等。

近代组曲(亦称“标题组曲”)是近百年来逐渐兴起的,泛指一般套曲形式的器乐曲。

其特点是:除保留一首舞曲外,其余不限于舞曲。

乐章数目自由,最少两段,多至二三十段不等。

调性比较自由。

大多为钢琴曲或管弦乐曲。

常见的有从歌剧、舞剧、戏剧配乐或电影音乐中选出若干片段辑成的组曲。

如: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组曲》、比捷的《卡门组曲》、格罗菲的《大峡谷组曲》、圣—桑的《动物狂欢节》、李焕之的《春节》、吴祖强和杜鸣心合作的《鱼美人组曲》、丁善德的《快乐的节日》等。

(有选择性的挑选介绍)
7、听钢琴曲《早晨》,感受不同形式的音乐对晨景的描写。

听后由学生找出更多的不同题材的关于对晨景描写的音乐或歌曲。

三、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