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走进大自然课题1:我们周围的环境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周围的环境,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第1课时:1. 导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提问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认识。

2. 讲解: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讲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保护环境的方法。

4. 总结: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第2课时:1. 复:复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对保护环境的认识。

2.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如捡拾垃圾、种植绿植等。

3. 总结:教师总结实践活动,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课题2:植物的生长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植物的生长过程。

2. 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第1课时: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讲解:教师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如种子发芽、植株生长等。

3. 观察: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

4. 总结:教师总结植物的生长过程,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第2课时:1. 复:复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对植物生长的认识。

2.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植物种植实践活动,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

3. 总结:教师总结实践活动,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第二单元探索宇宙课题1:我们认识的宇宙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 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宇宙的基本知识。

2.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教学步骤:第1课时: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教案设计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教案设计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教案设计篇1: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教案设计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教案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折叠小人”活动中能够有所发现,提出问题。

2.我可以从詹纳和牛痘的故事中得到启发,并知道科学是提出问题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

知识与技能:1、知道科学是什么。

2、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2、想知道,爱提问。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科学是什么。

教学难点:从科学家的经历中了解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

教学准备:插图、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科学”。

2、提问:你知道科学是什么吗?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了解科学是什么。

(1)、讨论“什么是科学?”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引导学生看课本第2页插图,开阔一下视野。

(3)、提问:图上的人在做什么?让学生说一说插图的内容,教师适当地加以补充说明。

(4)、谈话:只有科学家那里才有科学吗?你有没有做过下面这些小朋友做的事情?(看书中图片)想一想,你为什么想做这些事情?(学生交流)(5)、师生小结: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1)教师讲故事,学生自己读等不同的方法使学生理解故事的梗概。

(2)问题: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秦娜是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医生。

故事开头他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3)因为这个新发现,他想到并提出了什么问题?之后他分别做了什么?(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提出问题——寻找可能的原因——做试验证明——试验成功了。

(5)你能根据上面的提示复述秦娜的故事吗?学生复述故事。

(6)、搜集资料,找出其他科学家在研究活动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理解科学是什么。

(1)教师讲解示范活动法,学生尝试操作。

(2)、要求学生边做边观察,然后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

(3)、学生汇报。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一、课题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单元 一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二、学习 目标 1.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同样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是不同的。

2.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

3.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

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4.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三、重点了解和发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四、难点 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学会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相应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红糖放进水里会变成红糖水(出示图片)及和红糖水的好处。

把食盐放入水里,会怎么样?消失了,不见了,溶解了。

夏天出汗多,身体的盐分流失也多,盐分流失多,所以我们要补充身体流失的盐分,可以每天饮用适量的盐开水,达到身体的平衡。

观看视频,溶解现象。

小组自由回答。

学生交流,猜测。

旨在让学生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讲授新课食盐、红糖等物质能在水中一直溶解下去吗?我们曾经把食盐和红糖放人水中,食盐和红糖在水中溶解了。

还有很多物质也能在水中溶解。

如果我们把它们一直不断地加人到同样多的水中,它们还能继续溶解下去吗?回想下,我们把食盐和红糖放人水中,如果食盐或红糖的量很大,结果会怎样。

生活中我们也经常把一些物质溶解在水中,想象一下,如果在一汤匙的水中放人一袋红糖会怎样? 结果会发现,汤匙中的水只能溶解一点点的红糖,其他的不能溶解。

想要学生动手实验。

学生猜想,回答问题。

谁能容积一些物质,但不能够一直溶解下去,想要知道一定量的水能溶解多少探究一定量的水到底能溶解多少物质,我们就需要通过实验来得出结论。

说说我们知道的能够溶解在水中的物质。

小苏打、食用碱、奶粉、味精等。

如果不确定某种物质是否溶于水,可以取一点放入水中,看看是否能够溶解。

我知道能够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有食盐、冰糖、小苏打、奶粉、洗衣粉……除了生活中我们知道的溶于水的物质,不了解的物质我们可以取少量放入水中进行实验,观察是否能够溶于水,需要注意的是,实验的物质要分别放入不同容器盛装的水中,不可以都放在同一容器的水中。

三年级 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 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章:认识科学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的定义和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2. 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科学的定义和特点2.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的含义,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

2. 介绍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调查等,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这些方法。

作业与评估:1. 学生完成一篇关于科学探究方法的短文。

2.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记录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发现。

第二章:生物与非生物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区分生物和非生物,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种类的生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分2. 生物的基本特征1.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 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种类的生物,描述它们的外貌、生活习性等特征。

作业与评估:1. 学生完成关于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分表格。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完成一篇关于某种生物的短文。

第三章:探究物质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的状态和性质。

2.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物质的变化和相互作用。

教学内容:1. 物质的状态和性质2. 物质的变化和相互作用教学活动:1.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以及它们的性质。

2.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物质的变化(如融化、沸腾、溶解)和相互作用(如酸碱反应)。

作业与评估:1. 学生完成关于物质状态和性质的实验报告。

2.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完成一篇关于物质变化和相互作用的短文。

第四章:地球与宇宙1. 学生能够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如地理位置、气候、资源等。

2. 学生能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如星系、恒星、行星等。

教学内容:1. 地球的基本特征2. 宇宙的基本知识教学活动:1.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地球的地理位置、气候、资源等特征。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水到哪里去了》优质课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水到哪里去了》优质课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水到哪里去了》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到哪里去了》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探究水的消失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水的三态变化,以及水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循环过程。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的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水的不同状态,对水的三态变化有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水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循环过程,可能还没有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深入了解水的消失现象,以及水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循环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知道水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循环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水的消失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的三态变化,水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循环过程。

2.难点:水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循环过程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水的消失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水的不同状态,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水的消失现象。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验器材(如杯子、水、盐等)。

2.学具:实验记录本、画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水的消失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观察水的不同状态,引导学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的消失现象,探究水的三态变化。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最新4篇)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最新4篇)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最新4篇)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篇一第一单元植物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一、引言二、看照片上的大树三、回忆中的大树四、观察真正的大树第二课校园的树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

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观察树木的方法二、观察记录一棵树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板书设计:树的相同之处: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都有树干、树皮都有树叶、果实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至第五课时教案一、第一课时:我们周围的物体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了解不同物体的特征。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触摸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教学内容:1. 观察和触摸周围的物体。

2. 了解物体的形状、大小、质地等特征。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周围的物体,引发学生对物体的兴趣。

2. 学生自由观察和触摸物体,记录下物体的形状、大小、质地等特征。

3.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二、第二课时: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了解不同材料的特征。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触摸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教学内容:1. 观察和触摸不同的材料。

2. 了解材料的质地、颜色、硬度等特征。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周围的材料,引发学生对材料的兴趣。

2. 学生自由观察和触摸材料,记录下材料的质地、颜色、硬度等特征。

3.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三、第三课时:我们周围的声音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听觉,了解不同声音的特征。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听觉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教学内容:1. 观察和听不同声音。

2. 了解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等特征。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教室周围的声音,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

2. 学生自由观察和听声音,记录下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等特征。

3.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第四课时:我们周围的气味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嗅觉,了解不同气味的特征。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引导学生运用嗅觉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教学内容:1. 嗅不同气味。

2. 了解气味的特点和来源。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教室周围的气味,引发学生对气味的兴趣。

2. 学生自由嗅不同气味,记录下气味的特点和来源。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颜色课时一: 我喜欢的颜色-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说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并运用句型表达自己的喜好。

- 教学重点: 喜欢的颜色的表达和句型运用。

- 教学准备: 卡片、彩色笔、图片等。

-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通过展示多种颜色的卡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并进行简单的问答训练。

- 研究新词汇: 教师出示图片和单词卡片,帮助学生研究并记忆与颜色相关的词汇。

- 句型练: 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表达自己喜欢的颜色。

- 拓展活动: 制作彩色海报,让学生展示自己喜欢的颜色。

- 小结: 教师总结本课研究内容,并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家长与孩子一起讨论喜欢的颜色。

课时二: 大自然的颜色-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观察大自然中的颜色并进行简单的描述。

- 教学重点: 大自然中的颜色观察和简单描述。

- 教学准备: 彩色图片、小动物标本等。

- 教学过程:- 复导入: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研究的内容,并通过问题提醒学生大自然中的颜色。

- 观察讨论: 教师出示多张大自然的彩色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颜色。

- 探索实验: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活动,在自然环境中观察颜色的变化。

- 小结巩固: 教师总结研究内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颜色的敏感度。

- 拓展延伸: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写一篇短文,描述大自然中的颜色。

第二单元: 生活中的数字课时一: 数字的认识-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0-9的数字,并了解数字的用途。

- 教学重点: 数字1-9的认识和用途。

- 教学准备: 卡片、数字图案等。

-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使用卡片出示数字1-9,引导学生认识并读出数字。

- 数字游戏: 教师设计数字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加深对数字的认识。

- 数字用途: 教师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 练巩固: 学生个别练、小组活动等,巩固对数字的认识和用途。

最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水1.水到哪里去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 1.了解水蒸气的一些特点;2.能设计实验证明“水到哪里去了”。

难点: 1.区分“水蒸气”与“白汽”;2.明白水蒸气还是水。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小组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有关水的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聚焦: 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 干净的抹布、黑板, 一杯清水]出示一杯清水, 提问:这是一杯清水, 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 一年级我们就观察过一瓶水, 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教师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 为后续的探索阶段埋下伏笔。

2.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 注意把水和水蒸气的共同特点有意识地板书在中间一点。

)3.揭题:黑板上的“水”消失了, 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顺势板书课题)。

二、探索: 水到哪里去了(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 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学生活动手册]1.提问: 水到哪里去了?(预设: 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2.追问: 你知道什么是蒸发吗?小结:哦,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就叫做蒸发。

3.说一说, 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

(学生举例)当学生将煮食物(或烧开水)时上方飘着的白汽理解为水蒸气时, 教师出示课件(烧开水的图片或小视频), 观察壶嘴与白汽之间的部分, 帮助学生理解水与水蒸气之间的变化。

4.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水是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呢?空气中的水能不能回到杯子里呢?5.学生分小组讨论方法。

部编版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一)

部编版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一)

部编版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体的颜色和形状。

2. 观察物体的大小和重量。

3.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教学准备
1. 物体模型:多种颜色和形状的小球、立方体、圆柱体等。

2. 讨论问题:关于颜色、形状、大小、重量等的问题。

教学内容
导入
1. 通过展示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物体模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2. 提问学生:“你们见过这些物体吗?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探究
1. 让学生自由观察这些物体,与伙伴讨论它们的颜色和形状。

2. 引导学生思考:“有哪些物体是红色的?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等等。

实践活动
1. 给学生分发一些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小球,让他们自由观察和
比较。

2. 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分类:例如将红色的小球放在一起,将圆形的放在一起。

3. 让学生用手指触摸不同物体,并比较它们的重量。

4. 让学生按照大小进行排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

总结
1. 和学生一起回顾所学内容,确认他们对颜色、形状、大小和
重量的认识。

2. 引导学生总结重点:“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比较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和重量来分辨它们。


拓展练
1. 让学生自己带来一些小物体,让他们进行观察和比较,并分
享自己的发现。

2. 鼓励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物体在光线下的反射和折射情况。

参考资料
无。

三年级 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 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章:认识科学1.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了解观察、实验、调查和分析等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1.2 科学思维与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

第二章:生物世界2.1 生物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需要营养、能呼吸、能排泄废物等。

通过观察植物和动物,让学生识别它们的基本特征。

2.2 生物的分类培养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知识,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让学生学会对生物进行分类。

第三章:自然现象3.1 天气与气候引导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如晴天、雨天、四季等。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变化,了解气候特点。

3.2 自然界的物质培养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基本物质,如水、土地、空气等。

引导学生探索物质的状态变化,如固态、液态、气态等。

第四章:人与环境4.1 人类活动与环境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如污染、资源消耗等。

培养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4.2 生活与科学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如饮食、健康、安全等。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简单的机械5.1 力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力的基本概念,如推、拉、提、压等。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游戏,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5.2 简单机械培养学生了解简单机械的基本知识,如杠杆、滑轮等。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简单机械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章:探究物质6.1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引导学生学习物质的性质,如颜色、形状、质地等。

让学生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的变化,如溶解、沉淀、燃烧等。

6.2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培养学生了解物质的基本组成,如元素、分子、原子等。

通过实验和模型,让学生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

第七章:地球与宇宙7.1 地球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如地球的形状、构造、气候等。

部编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回顾和掌握第一单元中涉及的科学概念和知识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讨论、游戏和实验等方式,巩固第一单元的知识。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复内容1. 第一单元的科学概念和知识点。

2. 涉及到的实验和观察活动。

重点与难点1. 掌握第一单元中的重要知识点。

2. 理解和应用相关的科学概念。

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实验器材。

2. 安排学生进行预和复。

课堂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第一单元的研究内容。

2. 提问学生对第一单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课堂讲解与活动1. 对第一单元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和梳理。

2. 通过小组讨论、游戏和实验等方式,巩固学生的知识点掌握。

课堂练与反馈1. 提供相关的练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

2. 对学生的练情况进行反馈和指导。

课堂小结1. 对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

2. 强调学生的知识点掌握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评价内容1. 学生对第一单元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评价方法1. 课堂练的完成情况。

2. 小组讨论和实验活动的参与情况。

评价时间1. 课堂练时。

2. 课堂小结时。

五、教学资源教学材料1. 第一单元的教学大纲和教材。

2. 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视频。

实验器材1. 相关的实验器材和材料。

2. 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报告模板。

六、教学进度安排课时安排1. 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进行复。

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回顾和讲解第一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活动。

2. 第二课时:进行课堂练和反馈,进行课堂小结和总结。

以上为部编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课的教案,希望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三年级上册的科学教案(10篇)

三年级上册的科学教案(10篇)

三年级上册的科学教案(10篇)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适当工具,对纺织材料进行探究。

(2)能够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

2、知识与技能:(1)认识一些常购买的纺织材料,如:棉、丝、毛和人造纤维。

(2)知道这些材料的主要区别、特点和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2)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二、教学准备:学生自带各种纺织布料,放大镜、镊子、火柴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检查学生带来的纺织布料情况。

(二)自主学习:1、认识纤维。

(1)师出示几种纤维。

人们穿的衣服都是纤维做成的。

根据加工的方法,纤维一般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

化学纤维又可以分为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

2、学生认识布料。

(1)4人小组全在一起,共同研究自己带来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按照P53上图的方法(棉布、丝绸、羊毛、合成纤维)分类。

如果认为还有其他的类别,也可以列出。

(2)分组研究。

(3)小组汇报。

(4)同学分的对不对呢?3、教师讲解一些辨认的方法。

(1)讲解用火烧的方法辨认布料。

棉、麻是植物纤维,燃烧时易燃,有烧纸张的气味,燃烧后有灰烬。

丝、毛燃烧时有烧头发的气味,燃烧后灰烬很少。

合成纤维燃烧时成黏胶状熔化物,燃烧后的灰烬呈黑色固体物质。

(2)注意安全。

取得布料一定要小,不能太大。

(3)学生分组用火烧的方法辨认带来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4)小组汇报辨认情况。

你们是怎样做实验的,你还发现了些什么现象?它们都是些什么材料做成的?(5)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6)通过衣服上的标签来辨别布料的成份。

4、指导学生比较各种布料的不同点。

(1)让学生通过用眼看、手摸、观察纤维的光泽、粗细、长短和弯曲情况,比较各种布料的不同点。

可以从柔软必、透气性、牢固性、吸水性、防水性等方面去研究。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一、教学目标
1. 熟悉并掌握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内容。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3. 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第一单元:物体与材料
2. 第二单元:生活中的力
3. 第三单元:光的传播
4. 第四单元:磁铁与电
5. 第五单元:植物的生活
6. 第六单元:动物的生活
7. 第七单元:生活中的水
8. 第八单元:天空中的云
三、教学方法
1. 观察法:通过观察物体和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

2. 实验法: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
1. 引入: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2. 探究: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

3.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4. 练:布置作业或课堂练,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

五、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实验操作的准确性等。

2. 通过作业和考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3. 定期进行学情分析,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个别辅导。

以上是《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的大致内容和教学安排,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新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科学探究第一课什么是科学教学目标1. 认识科学的概念2. 研究科学的方法和技能3. 能够解决简单的科学问题教学重难点1. 科学方法的概念及应用2. 科学技能的研究和应用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探讨“科学是什么”,引入科学的概念2. 研究科学的概念:播放科学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定义和含义3. 研究科学的方法:解释科学方法的概念,帮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方法了解科学的方法和过程4. 研究科学技能:介绍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掌握科学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技能5.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学生实验成果第二课科学常识教学目标1. 了解一些科学常识和科学知识2. 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 科学常识的研究和了解2. 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和技能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讨论“科学常识是什么”,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科学常识2. 研究科学常识:介绍一些科学常识,例如植物的生长过程、昆虫的蜕变等3. 观察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训练学生发现事物、观察事物的能力4.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观察实验报告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第三课生活中的力教学目标1. 认识一些力的作用2. 掌握力的测量和计算方法3. 学会如何利用力教学重难点1. 不同种类的力的概念和效应2. 力的测量和计算方法3. 力的应用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探讨“力是什么”,引出课堂主题2. 研究力的概念:介绍力的概念和种类,例如重力、摩擦力等3. 力的测量:让学生研究如何测量力的大小,例如使用弹簧测力计等4. 利用力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力的实验,学会如何利用力5.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实验报告和数据分析第四课生活中的定向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地图和罗盘2. 掌握定向的方法和技巧教学重难点1. 地图和罗盘的使用方法2. 定向的方法和技巧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讨论“什么是定向”,引入课堂主题2. 地图和罗盘的使用:介绍地图和罗盘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使用地图和罗盘3. 定向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实践,研究如何使用地图和罗盘进行定向4.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定向实践成果第三单元声音传播第五课声音的产生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来源和产生方式2. 掌握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性教学重难点1. 声音的来源和产生方式2. 声音的传播特性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讨论“声音是什么”,引入课堂主题2. 声音的产生:介绍声音的源头和产生方式,例如乐器、嗓子等3. 声音的传播:研究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性,例如声音的传播速度等4. 声音的实验:让学生进行声音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5.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声音实验报告和数据分析第六课声音的利用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作用和用途2. 学会利用声音教学重难点1. 声音的作用和用途2. 利用声音的方法和技巧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讨论“声音的作用和用途”,引入课堂主题2. 声音的利用:讲解声音的常见用途,例如广播、聆听音乐等3. 利用声音:引导学生设计并实践利用声音的小项目,例如制作乐器、录制广播等4.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声音实践项目成果总结本教案以新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为基础,设计了第一单元科学探究、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科学和第三单元声音传播三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2023年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册)

2023年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册)

2023年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册)2023年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身边的万物(一)课时一:水的性质和用途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性质和用途;2. 掌握正确使用水的方法;3. 培养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水的来源和种类;2. 水的形态和性质;3. 水的用途和重要性;4. 正确使用水的方法;5. 水的保护与节约。

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水,引发学生对水的兴趣和认知;2. 演示法:利用实验演示水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性质变化;3. 情景模拟法:设计情景让学生讨论如何正确使用水;4. 合作研究法:分小组讨论水的保护与节约的方法。

教学资源:1. 水样;2. 实验器材和材料;3. 图片、图表和幻灯片;4. 小组活动资料。

课时二:观察生活中的水教学目标:1. 观察生活中不同用途的水;2. 归纳总结水的用途;3. 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饮用水、洗衣水、农田用水、厕所冲水等不同用途的水;2. 水对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 提问法:通过提问学生观察他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水;2. 讨论法:学生小组讨论不同用途的水,并进行归纳总结;3. 视频展示: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深入了解水的用途与重要性。

教学资源:1. 图片、实物样本;2. 视频资料。

第二单元:观察水果和蔬菜(一)课时一:观察不同水果的外部特征教学目标:1. 观察不同水果的外部特征;2. 分辨不同水果;3. 培养细致观察和分类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不同水果的外部特征;2. 对水果进行简单的分类。

教学方法:1. 观察法:学生观察不同水果的外部特征,并进行描述;2. 比较法:将不同水果进行比较,寻找它们的相似与不同之处;3. 图片展示:展示水果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分类。

教学资源:1. 不同水果的实物样本;2. 图片。

课时二:观察不同水果的内部结构教学目标:1. 观察不同水果的内部结构;2. 掌握水果的部分名称和用途;3. 培养耐心观察的能力。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套(人教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套(人教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套(人教版)
简介
本文档为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套,参考了人教版的内容。

教案包括了全册的各个单元和课时的教学内容和安排。

目录
1.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水
- 1.1 课时一:认识水
- 1.2 课时二:水的变态
2. 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空气
- 2.1 课时一:空气的存在
- 2.2 课时二:空气的重要性
3.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光
- 3.1 课时一:认识光
- 3.2 课时二:光的传播
4. 第四单元:磁与非磁
- 4.1 课时一:磁性物质
- 4.2 课时二:实验探究
5. 第五单元:声音
- 5.1 课时一:声音和噪音
- 5.2 课时二:声音的传播
6. 第六单元:动物和植物的组成- 6.1 课时一:动物的组成
- 6.2 课时二:植物的组成
7. 第七单元:动物和植物的生长- 7.1 课时一:动物的生长
- 7.2 课时二:植物的生长
8. 第八单元:保护动物和植物- 8.1 课时一:保护动物
- 8.2 课时二:保护植物
使用说明
- 每个单元包含了两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和安排。

- 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和变动。

- 教案中包括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内容。

以上是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套的简介和目录,希望对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教案内容详细且全面,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希望大家珍惜资源,合理运用教案,为学生们创造更好的研究环境和效果。

*请注意:本文档仅为参考,具体教学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安排。

*。

部编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本文档旨在提供部编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案。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在家中研究科学、观察研究记,让手动起来,做出一份标准的观察记录。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将会了解家中常见的物品和所处环境,提高其实践和科学探究能力。

第一节课程名称:在家中研究科学1. 研究目标:通过课堂讨论,学生将能够了解家中的电器,如电饭锅、电风扇等的使用方法,以及使用这些电器的注意事项。

2. 研究内容:- 讨论家中的电器和他们的作用- 研究电器对人体的危害,如用电注意事项等- 观看有关电器使用的视频,了解一些科学原理3. 研究重点难点:让学生理解电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研究科学原理4. 教学方法:课堂讨论、案例分析5. 检测方式:课堂打分第二节课程名称:观察研究记1. 研究目标:通过课堂讨论和实践,了解常见家具的特点和用途,并能够运用观察和研究技能进行探究2. 研究内容:- 用眼睛观察家具的形态特征- 运用观察研究的技能,探究不同家具的用途- 讨论家具的价值和意义3. 研究重点难点:让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技能,进一步认识家具的用途和价值4. 教学方法:绘画、课堂讨论、实践操作5. 检测方式:手绘课堂实践记录第三节课程名称:让手动起来1. 研究目标:通过课堂实践和操作,掌握简单的手工制作技能,并理解手工制作背后的科学原理2. 研究内容:- 研究制作简单的手工,如剪纸、折纸等- 了解手工制作的核心原理- 小组互动,分享手工经验和心得3. 研究重点难点:让学生理解手工制作的核心原理,并能够反映在实践中4. 教学方法:手工制作、课堂讨论5. 检测方式:手工成品展示第四节课程名称:做出一份标准的观察记录1. 研究目标:通过课堂讨论和实践,学生将能够做出一份标准的观察记录,并在观察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2. 研究内容:- 研究制作标准的观察记录文档- 注意观察事物的特点和变化- 小组内互相检查和讨论自己的观察记录3. 研究重点难点:让学生掌握制作标准观察记录的方法,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事物的特点和变化4.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课堂讨论5. 检测方式:小组合作完成观察记录以上是本文档的主要内容,但教学过程中具体操作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灵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物体第一课:晴雨表教学目标:- 了解晴雨表的作用和原理- 研究如何根据晴雨表的变化预测天气情况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晴雨表的兴趣。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晴雨表的作用和原理。

3. 概念解释:简要解释晴雨表是如何根据气压的变化来预测天气情况的。

4. 操作实践:让学生亲自操作晴雨表,观察气压的变化对晴雨表指针位置的影响。

5.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晴雨表的作用和原理,并与现实生活中的天气预报进行对比。

6. 练巩固:通过小组活动或绘画活动让学生展示他们对晴雨表的理解。

教学资源:- 晴雨表模型- 图片或视频素材- 绘图纸和彩色笔第二课:空气和水教学目标:- 了解空气和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掌握一些简单的空气和水的实际应用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对空气和水的重要性的思考。

2. 概念解释:简要解释空气和水在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3. 实际应用:通过展示一些实际应用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到空气和水的多样化用途。

4. 实验观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例如比较水的沸点和冰的融点,观察水的分子运动等。

5.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空气和水的特点和用途。

6. 练巩固:通过小组活动或问答活动让学生巩固对空气和水的理解。

教学资源:- 图片或视频素材- 实验用材料:水、冰、烧杯等第三课:有机物和无机物教学目标:- 了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和特点- 研究一些常见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和特点。

3. 概念解释:简要解释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定义和特点。

4. 常见物品分类:让学生自己找出身边的一些物品,按照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分类。

5. 观察实验:进行简单的实验,例如将水和糖分别加热,观察变化并讨论。

6.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和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充分利用相关的教辅用书、影像资料等。
6、根据进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单元名称
课时数
起止日期
备注
植物
7
1——5周
单元练习课
1
动物
7
6——10周
单元练习课
1
期中考试
2
11周
我们周围的材料
7
12——16周
单元练习课
1
水和空气
7
17——22周
单元练习课
1
期终练习、检测
2
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学主题为“植物”。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在“动物”单元中,学生们将通过饲养和观察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认识它们的生存需要,对动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的认识,并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共同形成“生物”的初步概念。
“我们周围的材料”将让学生经历物质世界的探究之旅。学生们将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纸、砖、陶瓷等常见材料在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等方面的异同,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用文字、图画记录观察内容。运用维恩图处理观察内容,整理描述的结果。在观察过程中提出研究的问题。通过阅读提高对植物基本需要和植物多样性的理解。比较多种植物,总结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植物的兴趣。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培养对不同形态植物的研究兴趣。培养对植物生存需求的敏感性。培养保护自然环境中的植物的意识。培养学生以观察结果为出发点,实事求是追求结果的态度。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
科学三上册学期教学计划




1、加强科学教学基本功训练,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学方法。
2、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试验中做好记录。
4、指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并引导他们合理使用这些信息,做出科学解释。
“水和空气”单元,将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学生们要想办法来解决、用证据来证明在探究水和空气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最终,学生们将在事实的基础上,认识到水和空气在重量、体积、形状、占据空间、流动等方面的许多特性,并且对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等概念有初步的理解。




1、指导学生对每一个科学概念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认识、探究所获得的事实和逻辑思维加工的基础之上。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
(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课时教学计划
NO:002
课题
第2课校园的树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树的不同之处: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细;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结的果实不一样;叶片不一样……
板书设计:
校园的树木
都长在泥土里树干有粗细
都需要阳光、水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
相同都有树干、树皮不同结的果实不一样
都有树叶、果实叶片不一样
…………
课时教学计划
NO:003
课题
第3课大树和小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学校瓦窑镇新世纪小学
年级三年级
教师蔡璨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本情况
班级
上学期期终成绩统计
备注
总人数
及格率
良好率
优秀率





本册教学内容,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
在“植物”单元中,学生们将对生活在周围的不同植物进行观察比较,通过比较陆生植物(大树、小草)和水生植物(金鱼藻、水葫芦)的不同特征,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对植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的认识。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
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
第一部分(第1课):观察生命。
第二部分(第2—4课):了解植物的生命特征。
第三部分(第5课):认识植物的叶。
第四部分(第6课):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第五部分(第7课):了解植物的相同特点。
教学要求
科学概念:我们利用感官观察周围的世界。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植物,它们一般都有根、茎、叶,会开花、结果、产生种子。植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空间和营养,每个植物个体有特定的生存需要,如特定的环境,一定的阳光和水分。植物会经历生长、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植物有相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营养和一定的空间,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一生的周期。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物质构成、新陈代谢、适应和影响环境、生长发育和繁殖。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日期
第一周
重点
难点
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
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
教学札记
三、比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比较完成对比表格:
部位
樟树
狗尾草

颜色
软硬
粗细
质地

颜色
形状
软硬
大小
气味
果实
颜色
形状
大小
多少
3、交流汇报: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引导学生了解: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让学生在汇报中能使用这些词语即可,不要求对概念进行背诵,以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
4、在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方面,指导学生认识到,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于科学讨论和解释,更具说服力;探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重复实验;运用工具会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获得事实。
5、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对证据的重视,理性的思考,大胆地质疑的科学态度。
6、加强和培养学生在小组中友好合作的意识,积极参与班级讨论的习惯。
教学过程
教学札记
一、认识常见的小草。
1、师生交流: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
2、教师指导: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提供认识的方法及资料。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1、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
3、小组学生活动: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上台描述互相补充:这是我们观察的狗尾草。
(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即可。)
4、组间活动: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