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在安徽省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估中的应用_孟纳纳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纳纳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摘要]文章根据 2014 年安徽省统计年鉴数据,从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评价的指标体系,然后选取 16 个城市的数据作为样本,进而运用因子和聚类分析法对各个城市
居民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得出简要论断,最后提出几点对策与建议。
·15·
!!!!!!!!!!!!!!!!!!!!!!!!!!!!!!!!!!!!!!!!!!!!!!!
化发展,是政府城市绿地养护管理机制改革的需要,同 时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需要。促进城市绿地养 护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就要不断构建并完善各项城市化 管理和养护体系,并提高各项养护标准。
参考文献: [1]张雷.鞍山市公共绿地管理与市场化探索研究[J]. 经营
表达的足够的信息,因此选择了 3 个公共因子。
3.因子变量命名
普遍认为,因子负载的绝对值大于 0.3 是显著的,因
此,越大绝度值的因子负载在解释因子时发挥的作用也
就越大。把公共因子和经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结合起
来就可对各公共因子变量进行命名:第一个因子变量包
括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城
(一)数据来源及其标准化处理 文章抽选了安徽省的合肥市、马鞍山市、蚌埠市、芜 湖市、淮北市、黄山市、淮南市、滁州市、亳州市、池州市、 宣城市、六安市、宿州市、安庆市、阜阳市、铜陵市共 16 个城市,分析各个城市的有关生活质量的 10 个指标数 据。在数据可获得的基础上,文章选用的是 2014 年安徽 省统计年鉴的数据,并对原始的指标数值进行了标准化 处理。 (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在安徽省城市居民生活质 量评价中的应用 1.计算相关系数矩阵并进行统计检验 基于标准数据的相关系数矩阵和测试结果,可见各 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大多在 0.3 以上,这表明 该相关性是比较大的,并且,KMO=0.764 >0.5,一般认为 KMO 的值大于 0.5,就可做因子分析。
地面积。 (三)社会方面涵盖了 4 个二级指标,其中基础设施
包括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和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居 住条件包括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教育文化包括公共图书 馆人均藏书册数和每万人中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医疗 卫生包括每万人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
三、基于因子和聚类分析的安徽省城市居民生活质 量的评估
[关键词]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 F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046(2016)7-0014-02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城市居民 生活质量的一个区域,为使评估结果更全面、准确、客观, 选取指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是一个综合 性的有机整体,这就需要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充分、准确 地覆盖信息量,并保持相互独立的评价指标。 (二)科学性原则。设计中的指标要明确意义,并符 合规律,使用标准规范统计计算方法。 (三)可比性原则。即要求明确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 标的含义、统计时间和范围等,从而使结果能够进行横 向和纵向的比较。 (四)可操作性原则。数据的资料具有可获得性和可 量化性,且指标不宜过多,应尽可能简明综合。 二、安徽省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但并非反映 这些因素的指标越多越好,且有些指标由于没法度量,也 不能作为入选的指标,所以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操 作性,选取 3 个一级指标、7 个二级指标、10 个三级指标。 (一)经济方面涵盖了 2 个二级指标,其中收入水平 包括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消费水平包括城镇居民生活年人均消费支出。 (二)环境方面涵盖了 1 个二级指标,为人均公园绿
为 19.376%。第三个因子变量包括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表
明的是生态环境方面的情况,可命名为环境因子,方差
贡献率为 13.184%。
4.计算因子得分及综合评价得分并分类
通过回归方法计算各因子的得分,并把各因子的方
差贡献率当做是各因子的权重,接着加权汇总,从而可
得出综合因子得分。综合评价模型为:F=0. 49279*F1+
摘要文章根据2014年安徽省统计年鉴数据从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然后选取16个城市的数据作为样本进而运用因子和聚类分析法对各个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得出简要论断最后提出几点对策与建议
年
本文摘自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在安徽省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0. 19376*F2+0.13184*F3 (F 是综合得分,Fi 是各个公共
因子得分,i=1,2,3)。通过计算得出 16 个样本城市居民
生活质量的综合得分,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各城市居
民生活质量的得分与排序,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 16
个城市分为 4 类。
表 1 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综合得分与排序表
4
淮北市 -0.087 0.54471 0.74113
0.1
5
蚌埠市 0.37747 -0.27811 -1.34909 0.04
6
黄山市 -0.11766 -0.60943 1.39407
0
7
淮南市 -0.35722 1.65218 -0.66441 -0.06
8
池州市 -0.40604 -0.41147 1.81821 -0.09
管理者,2015(33):366. [2]张芳.天津市单位附属绿地养护管理机制研究[D].天津
大学,2014. [3]魏海建.公园绿地在引入市场机制中管理体制及管理
模式的探讨[J].河南林业科技,2011(03):40-41. [4]陆广潮.城市公共绿地养护推行市场化管理的探讨[J].
广东园林,2007(03):65-67. [5] 邱 丽 玲 . 三 明 城 市 公 园 绿 地 养 护 管 理 探 研 [J]. 中 华 民
镇居民生活年人均消费支出、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册数、
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表明的是关于经济、文化和
配套的基础设施方面的情况,可命名为经济、文化和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础设施因子,方差贡献率为 49.279%。第二个因子变量包
括人均拥有道路面积、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表明的是生活
环境方面的情况,可命名为居住条件因子,方差贡献率
地区
因子得分
综合得分 F 名次
F1
F2
F3
铜陵市 1.96732 1.21668 0.21819
1.32
1
合肥市 1.67058 0.34783 -0.72662 0.93
2
马鞍山市 1.38707 -0.71384 1.62662
0.89
3
芜湖市 0.77492 0.27175 -1.09351 0.37
9
宣城市 -0.41411 -0.11064 0.3412
-0.22
10
滁州市 -0.41994 -0.94797 -0.77971 -0.45
11
亳州市 -0.05668 -2.5935 -0.862
-0.47
12
安庆市 -0.91865 0.38148 0.04335 -0.48
13
阜阳市 -0.67918 -0.33703 -0.78758 -0.52
参考文献: [1]徐建中,毕琳.基于因子分析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评价
[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6(2):314-318. [2]苏娜.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我国高等教育发展
差异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4). [3]孙星.因子分析法在江苏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中的
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1-66.
居,2011(10).
·14·
2.方差分析
从 SPSS 输出的总体方差解释表中,选取特征值大
于 1 的因子作为公共因子。结果表明:前 3 个因子变量的
特征值均大于 1,并且经方差极大值旋转后,方差贡献率
分别为 49.279%、19.376%、13.184%,累计方差贡献率为
81.840%,表明前 3 个因子变量包含了 10 个评价指标所
14
六安市 -1.36754 0.87949 0.50372 -0.62
15
宿州市 -1.35335 0.70786 -0.42358 -0.74
16
(三)结果分析 如上表所示,铜陵市的综合因子得分最高为 1.32, 排名第一,可见铜陵市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好。这主要 归功于它在公因子 F1 经济、文化和基础设施因子上排 名第一的得分,因为从公式 F=0. 49279*F1+0.19376*F2+ 0.13184*F3 来看,经济、文化和基础设施因素的综合因 子得分达到了 49.279%,这表明经济、文化和基础设施因 素在生活质量评估中发挥主导作用。淮南市的综合因子 得分为-0.06,排名第八,但它在公因子 F2 居住条件因子 上的得分最高为 1.65218,排名第一,说明淮南市城市居 民生活质量在居住条件方面存在显著优势。池州市的综 合因子得分为-0.09,排名第九,但它在公因子 F3 环境因 子上的得分最高为 1.81821,排名第一,说明池州市城市 居民生活质量在环境方面有显著优势。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因子和聚类分析,可将这 16 个样本城市分为 四类:第一类为铜陵市,生活质量好;第二类为合肥市和 马鞍山市,生活质量较好;第三类为芜湖市、淮北市、蚌 埠市、黄山市、淮南市、池州市、宣城市,生活质量一般; 第四类为滁州市、亳州市、安庆市、阜阳市、六安市、宿州 市,生活质量差。从分类的结果可看出,皖南和皖中大多 数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相对较好,而皖北城市则相对较差。 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但经济始终 是最根本的,所以各地区必须始终坚持,以发展好当地 经济为首要任务。当然,在加快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 要 不 断 改 善 居 民 的 生 活 条 件 和 居 住 环 境 ,对 待 不 同 地 区 ,政府应因地制宜地实施发展战略,给予皖北地区更 多的关注,尽量缩小城市间的差距,从而提高安徽省的 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安徽省城市建设全面、协调地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