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小调说课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沂蒙山小调说课课件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第七章《民族音乐欣赏》中的《沂蒙山小调》。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沂蒙山小调》的背景介绍、歌曲结构分析、旋律特点讲解以及歌词意境解读。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韵味,感受沂蒙山区的风土人情。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沂蒙山小调》的歌曲旋律,学会演唱这首歌曲;
2. 通过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沂蒙山区的地域文化,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沂蒙山小调》的旋律、歌词、歌曲结构及演唱技巧。
难点:歌曲旋律中的特殊音程处理,以及歌曲情感的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音乐教材、歌词单、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讲述沂蒙山的民间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沂蒙山小调》。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背景、流传地区及影响。
3. 歌曲分析:
a. 旋律特点:讲解歌曲的旋律走向、特殊音程;
b. 歌词意境:解读歌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c. 歌曲结构:分析歌曲的起承转合。
4. 演唱示范:教师演唱《沂蒙山小调》,并指导学生跟唱。
5. 课堂练习:
a. 学生分组练习歌曲旋律;
b. 教师指导学生处理歌曲中的特殊音程;
c. 集体演唱,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
1. 黑板左侧:《沂蒙山小调》歌谱;
2. 黑板右侧:歌曲结构、旋律特点、歌词意境;
3. 中间部分:课堂练习提示、学生分组情况。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复习《沂蒙山小调》,掌握歌曲旋律及歌词。
2. 答案:课后自主练习,下节课集体演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调整。
2. 拓展延伸:
a. 让学生了解其他地区的民族音乐,比较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
b. 组织学生参加民族音乐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学过程中的歌曲分析;
3. 课堂练习的组织与实施;
4. 板书设计;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重点:《沂蒙山小调》的旋律、歌词、歌曲结构及演唱技巧。
难点解析:在旋律方面,重点关注歌曲中的特殊音程,如大跳、小三度等,这些音程在演唱时容易出错,需要教师着重指导。
在歌词方面,关注歌词的韵律和意境,引导学生理解歌词背后的情感。
歌曲结构方面,需讲解起承转合的特点,帮助学生把握整首歌曲的框架。
演唱技巧方面,强调呼吸、音准、音色等要素,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二、教学过程中的歌曲分析
1. 旋律特点:详细讲解歌曲的旋律走向、特殊音程,通过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旋律;
2. 歌词意境:深入解读歌词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内涵;
3. 歌曲结构:分析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结构规律。
三、课堂练习的组织与实施
1. 分组练习: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分组,确保每组学生能够在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氛围中进步;
2. 教师指导: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及时、具体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难点;
3. 集体演唱:组织集体演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板书设计
1. 歌谱展示:将《沂蒙山小调》的歌谱清晰展示在黑板上,方便学生跟随演唱;
2. 结构、特点、意境:在黑板右侧明确列出歌曲的结构、旋律特点、歌词意境,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3. 课堂练习提示:在中间部分列出课堂练习的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关注。
五、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反思:针对课堂教学中的不足,进行深入反思,找出改进措施;
2. 拓展延伸:
a. 比较不同地域的民族音乐风格,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b. 组织学生参加民族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讲解时注意语速适中,语调抑扬顿挫,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沂蒙山区的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在提问和解答环节,保持耐心、亲切的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二、时间分配
1. 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背景介绍和歌曲分析:15分钟,详细讲解歌曲的背景、结构、旋律特点等;
3. 演唱示范与课堂练习:15分钟,教师示范演唱,组织学生分组练习;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分钟,布置作业,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学习。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时注意问题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 针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3.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四、情景导入
1. 利用多媒体展示沂蒙山区的美丽风光,让学生身临其境;
2. 讲述沂蒙山的民间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3. 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分享对民族音乐的认知和感受。
教案反思:
1. 教学内容方面:是否涵盖了《沂蒙山小调》的所有重点和难点,歌曲分析是否透彻;
2. 教学方法方面:是否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情景导入、示范演唱、分组练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课堂互动方面:是否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问和解答环节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4. 教学效果方面: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5. 时间分配方面:是否存在时间安排不合理的地方,导致教学环节匆忙或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