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文言断句-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通用)(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文言文阅读
第7节文言断句
文言断句
(一)断句原则及方法
1.遵循三原则
(1)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内容和主题
(2)体会词语含义和词语之间关系
(3)先易后难,逐步缩小范围
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是根本方法。
切忌边看边断。
2.方法
(1)词性断句法。
文言文中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或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之等。
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
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断句。
文言文中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性)常用来作谓语,断句时,可以先找到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断定语句的停顿点。
(2)语序、句式断句法
①特殊语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谓语前置等。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焉。
我非爱起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②特殊句式:判断句式、被动句式
③固定句式:“何┅之有”“如(奈、若)┅何”“唯┅是┅”“不亦┅乎”“何┅(之)为”“无乃┅乎”“得无┅乎”
④固定短语: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3)对称、对偶、排比断句法
文言文语句整齐对称,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
在形式上对应,在内容上有关联(对比、并列、总分)
如: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4)对话标志断句法
对话标志:“曰”“云”“言”等。
注意两种情况: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情况。
引用;连续对话,第一次出现人名,之后常省,有时提示动词也省去。
要据上下文分清问答的界限和引文的起止。
(5)文言虚词断句法
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介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一些议论性语段,不像记叙性文字那样可借助具体情境去猜测,因而显得棘手、难度大,但是根据虚词就会使断句变得容易,使文段变得一目了然。
断句时应注意的“6类虚词”
利用虚词标志断句要注意灵活性,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①“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时,不能点断。
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②“也”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时,可点断也可不点断。
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③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起连接作用,所连接的内容共同作句子的成分,前后联系很紧密,一般不在其前断开。
但如果“而”是连接两个句子,则往往要在其前断开。
如:“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
④“夫”有时也作指示代词(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用在句中,这种情况下不能点断。
如:“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6)顶真修辞断句法。
例:光召尚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
(7)察反复定句读。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
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多次反复。
(8)无标志断句法——善抓谓语,借助语境
A.抓谓语中心词
没有标志性词语的句子应如何进行断句,有没有捷径可走、规律可循?其实仔细分析,还
是会发现一些规律的。
请看下面的断句例子:
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
通过研究我们就会发现:文言文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能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句子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
但需要注意的是,确定句子的谓语中心词还要全面考虑,要善于识别兼语句、连动句等特殊谓语句,这样就能更准确地把握了。
B.借助语境
目前高考采用的题型均是有语境的断句。
考生可先理解上下文,再由此推断断句部分的大意。
如传记,应先明晰人物、事件、言论;议论文则应明晰中心、论据、方法及逻辑关系。
特别要注意断句部分的前后的句意、句式特点等。
只有把握了语境,才能正确断句。
(二)断句方法口诀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能行者追贼兵,曰:“城中有变。
”使者六日一更行,及骆驿,虏劫而回,验符乃秀实诈为贼
帅姚令言帖,用司农寺
...之印也。
上初至奉天,用御史中丞高重杰为平虏使,屯兵于梁山之西隅也。
时与李日月频战,官军大捷,后被伏兵死于锋刃。
亲事①收其神柩,入奏于奉天。
帝见之,
抚尸而哭,赠工部
..尚书。
时李日月凶威甚锐,帝甚患之。
浑公②奏曰:“愿陛下以社稷为念,
无以小贼为忧。
臣请自出一行,枭逆贼之首。
”上许之。
浑公先以数十骑从西门出,埋伏于漠谷之隅。
公自将数十骑从东门而出,直抵朱泚营垒。
泚惊,不觉坠榻,群盗大溃。
公以骑少,不足逞锐,遂引而西。
李日月纵骑追之,至城西门。
浑公谓家仆曰:“立功立事,只在今日。
”仆人弯弧射之,李日月应弦而毙。
家仆者,即浑公之所役人也,字小金。
(节选自《奉天录·卷一》)【注】①亲事:官职名。
②浑公:浑瑊。
今禁旅单寡翊卫未备若泚忠孝奉国固不以兵多为虑若狼心已变则有备无患
【答案】今禁旅单寡/翊卫未备/若泚忠孝奉国/固不以兵多为虑/若狼心已变/则有备无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如今禁军势单力孤,护卫也没有,如果朱泚忠孝奉国,固然不用担心他兵多;如果他已生狼子野心,那么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禁旅单寡”,主谓结构,独立成句,“翊卫”为名词,应作下一个句子的主语,故“翊卫”之前应断开。
“若”引导条件状语从句,一般放在句首,其前应断开;“泚忠孝奉国”是条件,“固不以兵多为虑”是结果,故应在“固”之前断开。
“若狼心已变”与上句句式相同,都是由“若”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故应在第二个“若”前断开;“则”译为“就”,表顺承关系,前后两个分句应断开,故应在“则”前断开。
故正确断句为:今禁旅单寡/翊卫未备/若泚忠孝奉国/固不以兵多为虑/若狼心已变/则有备无患。
参考译文:
皇帝初到奉天,有臣子上封事说叛军共同拥立朱泚为帝。
暴徒朱泚一定会前来攻城。
请皇帝做好防备。
三天后,朱泚到达城下。
皇帝还把朱泚作为忠臣对待,令各路军队在三十四处驻屯。
当时京兆府功曹姜公辅来到皇帝驻地,俯身上奏说:“如今禁军势单力孤,护卫也没有,如果朱泚忠孝奉国,固然不用担心他兵多;如果他已生狼子野心,那么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如今兵马在外,我很替陛下的安危担忧。
”皇帝当天就召兵进城,等到朱泚攻城,城中已经严密戒备,朱泚派三千精锐士兵迎接皇帝,偷偷地策划叛逆的阴谋。
段秀实挑选善跑的人
样的话。
但不是说过坚硬的东西,磨也磨不损吗?不是说过洁白的东西,染也染不黑吗?我难道是只苦葫芦么,怎么能够悬挂在那里却不可食用呢?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古者学士之于六艺,射能弧矢之事矣,又当善其揖让之节。
御能车马之事矣,又当善其驱
驰之节。
书非能肆笔而已,又当辨其体而皆通其意。
数非能布策
..而已,又当知其用而各尽其法。
而五礼
..之威仪至于三千,六乐之节文可谓微且多矣。
噫!何其烦且劳如是!然古之学者必能此,亦可谓难矣。
然习其射御于礼,习其干戈于乐,则少于学,长于朝,其于式备固修矣。
其于家有塾,于党有庠,于乡有序,于国有学,于较有师,于视听言动有其容,于衣冠饮食有其度.,几杖有铭,盘杆有戒。
在舆有和鸾之声,行步有佩玉之音,燕处有《雅》《项》之乐。
而非其故,琴瑟未
尝去于前也。
盖其出入进退,俯仰
..左右,接于耳目,达于其心者,所以养之至如此其详且密也。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盖乐者,所以感人之心而使之化,故曰“成于《乐》”。
昔舜命夔典乐,教胄子,曰:“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则乐者非独去邪,又所以教其性之偏而纳之中也。
故和鸾、佩玉、《雅》《项》琴瑟之音,非其故不去于前,岂虚也哉!
(选自曾巩《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有删改)既A而B学C琴D于E友F人G受H宫I声J数K引L久M而N乐O之P不Q知R其S疾T 之U在V体W也
【答案】GLP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句意:后来在朋友那里学习弹琴,学习了五声和几支乐曲,时间一长觉得很快乐,不知道那疾病还在自己身上呢。
“既而学琴于友人”中“于友人”是句子的后置状语,正常语序是“既而于友人学琴”,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所以应该从“友人”后断开,选G;
“受宫声数引”是指学习内容,“久而乐之”是学琴时间长了内心的感受,这是两个内容,所以两句中间应该断开,选L;
而“不知其疾之在体也”是说明学琴使自己忘了疾病,同时照应前一句“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是一个独立的句子,所以应该与前句断开,选P。
参考译文:
古代求学之人对于六艺,射要能做好射箭之事,还应当擅长那些作揖谦让的礼节。
御要能做好驾驭车马之事,又要擅长那些策马快跑的礼节;书法不是能纵笔就可以了,还应当能辨别它的体式并都能做到通达其中的意蕴;数术不是能布列算筹就好了,还应当知道它的用处并完全掌握其中的方法。
五礼之类的重要礼仪,绵延三千年,六乐之类的礼节规定,可说是极其细致繁多了。
唉!多么烦杂且令人操心操劳到如此地步!然而先贤学者必须能够一一做到,也可以说是很难的了。
但他们在“礼乐”的基础上学习那些射御、干戈等军事作战事宜,那么他们年少时学习知识,年长后入任工作,他们对于军事作战等知识的领悟本来就已经(慢慢)修习好了。
先贤学者们受过家整、乡校、国学等良好教育,受过老师的教导,在言行举止上懂得仪容,在衣食住行上懂得限度,他们的书桌和随身手杖上刻有自励的铭文,他们的日常饮食器具上刻有自省的戒文。
他们坐车的时候(行车有礼)和鸾相应,他们行走时佩环叮咚(令人赏心悦目),他们工作之余日常生活中亦喜爱“雅”“颂”正音。
不是特殊原因,琴瑟不会离身。
我想他们待人处事,一言一行,其礼仪规范皆发自内心,这就是他们礼仪修养达到如此细致入微的原因。
孔子说:“人的修养,入门于学《诗经》,确立于学《礼》,最终圆满于学《乐》。
”乐,是用来摇动内心从而内化于心的,所以说“成于《乐》”。
先前舜任命夔掌管音乐事务,负责教导年轻人,说:“(让年轻人)为人正直而温和,宽容而谨慎,性情刚正不阿而不暴烈,态度磊落而不傲慢。
”那么乐不仅仅能够祛除不良习气,还可以用来矫正一个人偏狭的性情然后使他们进入中正的状态。
所以行车时和鸾相应,行走时佩玉叮咚,《雅》《颂》琴瑟之音,没有特殊原因不会离身,难道是不真实的吗?
(选自曾巩《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有删改)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
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
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
石碏①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
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
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弗听。
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
桓公立,乃老。
(鲁隐公)四年
..春,卫州吁弑桓公而立。
宋殇公之即位也,公子冯出奔郑,郑人欲纳之。
及卫州吁立,将修.先君之怨于郑,而求宠于诸侯以和其民,使告于宋曰:“君若伐郑以除君害,君为主,敝邑以赋与陈、蔡从,则卫国之愿也。
”宋人许之。
故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围其东门,五日而还。
与之为交以报秦。
秦王大悦,贾封千户,以为上卿
..。
韩非知之,曰:“贾以珍珠重宝,南使荆、吴,北使燕、代之间三年,四国之交未必合也,而珍珠重宝尽于内。
是贾以王之权,国之宝,外自交于诸侯,愿王察之。
且梁监门子,尝盗于梁,臣于赵而逐。
取世监门子,梁之大盗,赵
之逐臣,与同知社稷
..之计,非所以厉群臣也。
”王召姚贾而问曰:“吾闻子以寡人财交于诸侯,有诸.?”对曰:“有。
”王曰:“有何面目复见寡人?”对曰:“曾参孝其亲,天下愿以为子;子胥忠于君,天下愿以为臣。
今贾忠王而王不知也。
贾不归四国,尚焉之?使贾不忠于君,四国之王尚焉用贾之身?今王听谗,则无忠臣矣。
”王曰:“子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
”姚贾曰:“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子良之逐臣,文王用之而王。
管仲,其鄙人之贾人也,南阳之弊幽,鲁之免囚,桓公用之而伯.。
百里奚,虞之乞人,传卖以五羊之皮,穆公相之而朝西戎。
文公用中山盗,而胜于城濮。
此四士者,皆有垢丑、大诽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
故明主不取其汙,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
故可以存社稷者,虽有外诽者不听;虽有高世之名,无咫尺之功者不赏。
是以群臣莫敢以虚愿望于上。
”秦王曰:“然。
”乃可复使姚贾而诛韩非。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五》)
乃A资B车C百D乘E金F千G斤H衣I以J其K衣L冠M舞N以O其P剑
【答案】EHL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秦王拨给他战车百辆,黄金千斤,并让他穿上自己的衣服,佩上自己的宝剑。
“百乘”修饰“车”,定语后置,E后断句;
“千斤”修饰“金”,定语后置,H后断句;
第一个“衣”动词,第二个“衣”名词,第二个“衣”作第一个“衣”的宾语,L后断句。
故选EHL。
参考译文:
燕、赵、吴、楚四国结成联盟,准备攻打秦国,秦王召集大臣和宾客商议对策。
大臣们不知怎样回答。
这时姚贾站出来自告奋勇说:“臣愿意为大王出使四国,一定破坏他们的阴谋,阻止战事的发生。
”秦王拨给他战车百辆,黄金千斤,并让他穿上自己的衣服,佩上自己的宝剑。
于是姚贾辞别秦王,遍访四国。
姚贾此行,不但达到了制止四国攻秦的战略,而且还与四国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
秦王十分高兴,马上封给他1000户城邑,并任命他为上卿。
秦臣韩非指责姚贾说:“姚贾拿着珍珠重宝,出使荆、吴、燕、代等地,长达三年,这些地方的国家未
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
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山人忻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
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
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
苏轼《放鹤亭记》郡守A苏轼B时从宾佐C僚吏D往见E山人F饮酒G于斯亭H而乐之。
【答案】BF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郡守苏轼,当时带着宾客随从,前往拜见山人,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
“时”为“往见”的状语,应在其前断开,“郡守苏轼”单独成句,其强调作用。
“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中“从宾佐僚吏”是状语,“往见”是谓语,“山人”是宾语,中间不宜断开,因此应在“山人”后断开。
故选BF。
【参考译文】
郡守苏轼,当时带着宾客随从,前往拜见山人,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
给山人作揖并告诉他说:“您懂得隐居的快乐吗?即使是面南称尊的国君,也不能和他交换。
《易》上说:‘鹤在北边鸣叫,它的小鹤也会应和它。
’《诗经》上说:‘鹤在深泽中鸣叫,声音传到天空。
’大概鹤清净深远幽闲旷达,超脱世俗之外,因此《易》《诗经》中把它比作圣人君子。
不显露自己有德行的人,亲近把玩它,应该好像有益无害;但卫懿公喜欢鹤却使他的国家灭亡。
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认为造成荒唐的灾祸,没有能比得上酒的;而刘伶、阮籍那类人,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并闻名后世。
唉,面南的君主,即使清净深远幽闲旷达,像鹤这样,还不能过分享受,过分喜好就会使他的国家灭亡;而超脱世俗隐居山林的贤士,即使荒唐迷惑颓败迷乱像饮酒的人,还不能成为祸害,更何况对鹤的喜爱呢?由此看来,君主之乐和隐士之乐是不可以同日而语的。
山人欣然笑着说:“有这样的道理啊!”于是,写了放鹤、招鹤之歌:
“鹤飞翔到西山的缺口,凌空高飞向下看,选择它去的地方,突然收起翅膀,好像将要落
班固感伤司马迁博闻强记知识丰富,但却不能免于受刑;但他也身受杀戮,智慧虽与司马迁相同却依然不能自保。
呜呼,这就是古人之所以对眼睛看不到睫毛而发表议论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