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6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与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小学6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与心理疏导1、兴趣广泛,充满幻想。
六年级的学生的兴趣广泛而多变,常常会因为一部电视剧的播放或某项活动的举行而发生变化,并在班级中形成一股“风”。
有的学生兴趣属于“持续发展型”,兴趣专一,可望持续到成年;有的属于“波动发展型”,开始喜欢美术,不久又热衷于踢球,后来又转回美术方面;有的属于“一时热衷型”,一会儿喜欢下棋,一会儿转向写小说,一会儿又醉心于集邮;有的属于“多角变化型”,什么都喜欢,面面俱到。
在兴趣发展的同时,学生的脑海中也随之产生各种幻想,并随兴趣的变化而变化,一会儿想做运动员,一会儿想做艺术家等,因此教师需因势利导,让他们发展正当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观。
2、男女有别,复杂敏感。
六年级的学生在生理上开始进入青春发育时期,他们对身体所发生的变化,特别是性机能的发育,既好奇又怕羞,有些学生甚至为此感到困惑和烦恼。
女学生发育早一些,首先由好动转为好静,开始怕羞,喜欢谈“美”了。
由于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有些学生出现男女同学间暂时的反感(疏远或互相指责),有些学生对男女生之间的交往则变得特别关注,对一些有关“性”的话题和词语特别敏感,喜欢谈些“小道消息”,编派谁和谁是一对,还有个别学生对异性产生好感,甚至出现早恋的现象。
3、独立愿望强,能力提高快。
六年级学生的“成人感”逐步得到发展,独立自主的愿望在各方面强烈地表现出来,有了对人、对己、对事物的评价标准,把自己看成是评论事物的尺度。
他们喜欢与同伴一起活动,容易对“知己朋友”倾吐内心的秘密;渴望得到更多的尊重和理解,不希望大人对自己过多干涉,与大人说话越来越少。
随着独立愿望的出现,能力也迅速得到提高,他们能较好地独立处理不少日常问题,喜欢老师与他们平等地讨论、交流,希望自己的看法得到认可。
独立的愿望当然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那就是有些学生喜欢与长辈“顶撞”,做事经常自作主张,甚或喜欢“拉帮结派”,受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变得蛮不讲理等。
4、精力充沛,情绪多变。
六年级的学生精力充沛,好像总有用不尽的能量,总的来说,他们的活动能量超过认识水平,用在活动方面的能量总计接近
于成人。
他们的情绪容易激动且多变,常因小事或振奋、激动,或愤怒、伤心,与人争吵,甚至打架,情绪的表现开始由外露逐步转向内隐,逐渐学会掩饰自己的情绪。
因此,教师需正确引导他们的“剩余精力”,并留心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分析和探索他们的内心世界,及时作出指导。
5、思想易受暗示,分辨能力不高。
六年级学生尚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初级阶段,他们不像童年期那样容易暴露思想,但波动性大,容易受到暗示。
他们求知欲强,兴趣广泛,凡觉得新鲜的就想了解和吸收,因而他们接受的信息量多,获得的知识纷繁复杂。
但是,由于他们的社会实践少,经验不足,且辨别能力不强,思想免疫力较弱,看问题易带片面性和表面性,因此常常在学校要求和社会思潮、家长意见不一致时,感到困惑和烦恼,在良莠难辨的情况下,容易受到错误思想观念的暗示和影响,出现跟风和效仿他人的现象。
6、重视学习,目的不一。
大多数学生在升上六年级以后,都意识到自己即将告别小学生活,都把这个阶段当作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来看待,因而对学习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目的却不太相同,有的是为升中打下较扎实的基础,有的是为满足家长的要求,报答父母和老师的期望,有的是为了争得荣誉,得到别人的赞赏。
特别在学生的自身能力与家长要求相距较远时,更使他们增添了焦虑和烦恼。
对此,教师应注意帮助他们调整心态,端正学习态度,消除顾虑,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如何疏导呢?
一、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心医”随着阅历的丰富和独立意识的增强,升入六年级的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信任有所选择,不再像过去那样盲目地崇拜和依赖老师,对老师的优劣有了自己的一套评价标准,喜欢老师把他们当作“小大人”看待,渴望得到尊重和理解,对于粗暴的批评和压制感到反感。
通过调查发现,六年级的学生欣赏有才干,工作作风民主平等的老师。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班主任应努力改变自身的工作态度和方式,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甚至是心理医生,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使工作开展起来更有实效,
1、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实验证明,教师的个性、能力及教学风格等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影响极大。
班主任应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业务水平,使自己
所任科目受到学生欢迎;同时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跟上时代步伐,并不断完善自身人格,树立平和友善、正直民主、敬业爱生的教师形象,积极发挥教师人格力量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2、实现师生关系民主化。
教师应放下架子,热情诚恳地与学生交朋友,与他们游戏活动,聊天谈心,将自己融入学生的群体之中;经常与学生对话与沟通,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分享他们的喜悦,分担他们的烦恼,聆听他们的心声,及时听取他们的意见,对自己的工作作出改进,用爱、尊重和信任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3、从心理角度看待学生问题。
成长中的少年总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工作中,我们发现这些问题大多是学生暂时的心理失衡所致,尚未构成思想品质上的问题,如果我们不问缘由,就简单地批评责骂,必然会引致学生抵触、逆反心理的出现。
在工作中,我们应多从心理角度看待学生的问题,按“心理分析沟通疏导行为指导”三个步骤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
“心理分析”即就学生出现的问题,从心理变化和障碍上弄清问题出现的原因,而不是理所当然,不分青红皂白就给学生扣以品质问题的帽子;“心理疏导”即教师作为心理咨询者,与学生对话,耐心聆听学生的倾述,进行心灵和情感的沟通,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宣泄,心结得以解开;“行为指导”即在认同疏导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提出努力方向和具体可行的行为目标,以契约的方式肯定下来,导之以行,以新的面貌出现于班集体中,并进行跟踪追进,不断给予鼓励帮助,促进其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