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五单元备课教案案例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五单元备课教案案例为了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学好语文,教师在备课教案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学科的特点、教育的目的、学生的需求、知识难度、教学方法和手段等,以制定合理有效的教案。
本文就探讨一下关于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五单元备课教案的案例。
一、基本信息教学内容: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课型:阅读课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主旨。
2.掌握重点词汇,训练语文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4.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文化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故事主旨,掌握故事细节,词汇表达教学难点:学生对神话文化的理解与欣赏三、教学步骤1.导入: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相关内容,调动学生的兴趣。
2.讲解课文: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主旨。
3.讲解词汇: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汇,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4.展开思维:引导学生通过提问和讨论,思考故事中的情节和文化内涵。
5.情景演绎:让学生分组表演,模仿故事情节,提高表达能力和语感。
6.评估测试:通过小测验和作业,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学习效果。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和视频,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互动讲解: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加深理解和记忆。
3.情景演绎:让学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表达能力和语感。
4.课后作业:通过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备课教案,我深刻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教师在制定教案时应为学生考虑更多,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获得更多的知识。
同时,教师还需要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
希望各位教师能够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内含集体备课、教学反思、习作教学)
17.壶口瀑布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2.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作者从声响、形状、态势等不同角度来描写壶口瀑布的方法。
3.领会文章蕴含的深刻意义——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激发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情感。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而最能体现黄河奔腾的气势的,莫过于黄河壶口瀑布了。
(教师简单介绍壶口瀑布的位置与形成。
出示3张有关瀑布的照片,请学生判断哪张为“壶口瀑布”。
请学生用一个词语,描绘一下3张中最喜欢的那幅照片,或在看到照片时的感觉。
)今天我们学习著名的“文化散文”家梁衡笔下的壶口瀑布,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听读,一边听一边画出描写壶口瀑布的语句,感受语言的魅力及壶口瀑布的气势。
学生自由朗读,根据刚刚听读的体会,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再次体会壶口瀑布的意境美。
并说说文章两次写到壶口瀑布的情景,分别是什么季节。
在文中标出两次所在的段落。
明确:第一次是雨季,在第二自然段;第二次是枯水季节,在第三、四自然段。
目标导学二:分析壶口瀑布的特点1.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雨季和枯水季壶口瀑布的语句。
思考:雨季的瀑布有什么特点?枯水季的瀑布又有何特点?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明确:(1)雨季壶口瀑布特点:惊心动魄、气势磅礴。
从下面句子可以看出来:①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②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③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
(2)枯水季瀑布的特点:气势磅礴、雄伟壮大、坚韧不拔、刚中带柔的特点。
从下面句子可以看出来:①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与朱元思书教案4篇
与朱元思书教案4篇《与朱元思书》说课稿与朱元思书》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共选了九篇古代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
或写景、或状物、或咏史、或抒写人生志趣、或表现亲朋情意,无不渗透着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情和深入思考,表达了对奇特生活和抱负人格的追求。
作为本单元第一篇选文,可见其在本单元及本册的地位。
《与朱元思书》是写给友人的一封信,它以鲜亮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
文章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动身,着重写了“奇山”和“异水”两个方面,抒发了寄情山水,厌恶世俗官场的清高思想。
文章骈散相间,清爽隽永,历历如绘,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
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育学生阅读古文的力气,品尝文章的秀丽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宠爱。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文言文,要能够借助解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根本内容,背诵确定数量的名篇。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存、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赏识品尝和审美情趣”等要求,依据单元学习要求和课后练习安排。
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看解释后积存课下文言词语,重点把握以下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缥、湍、轩、邈、柯、泠、嘤、鸢、窥。
2、借助工具书和课文解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反复诵读,到达熟读成诵。
3、诵读课文后,谈谈文章的构造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养成宠爱大自然,宠爱祖国语言文字和文学的情感,养成安康的审美情趣。
4、探究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后,做口语复述练习。
教学重点是:积存文言词语,读懂读熟文言文。
教学难点是:把握课文的主旨。
谈谈文中流露出的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及追求自由的情怀。
二、说学情:我任教的对象是乡镇中学的学生,学生厌学,缺少学习热忱,尤其是对语文科,而对于难读难理解的文言文更是提不起兴趣。
同时,班级人数多,且学生语文素养参差不齐,只有极少一局部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大局部学生则习惯在课堂上保持沉默,甚至思维“休眠”,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获得成就感尤为重要。
《唐诗三首》石壕吏教案-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石壕吏》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战争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2.诗歌朗诵: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诗歌朗诵活动。通过朗诵,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在探讨《山行》时,重点在于学习杜牧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难点在于学生如何理解“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中的意象和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生动的讲解、多媒体辅助、小组讨论、诗歌朗诵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确保对重点内容的理解透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唐诗三首》中的《石壕吏》。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因战争而导致的家庭分离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杜甫如何通过诗歌表达战争带来的苦难。
在实践活动中,诗歌朗诵环节学生们参与度较高,但在分组讨论时,有些小组的讨论并不深入,可能是因为我对他们的引导不够到位。我意识到,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应该提供更明确的讨论方向和更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以促进学生们的深入思考。
另外,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中,一些学生并不是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讨论中。我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古代文化知识的链接:学生需要将诗歌中的文化背景知识,如历史事件、地理环境等,与诗歌内容相结合,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
具体举例:
-在学习《石壕吏》时,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杜甫通过诗歌对战争百姓苦难的揭示,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感受“石壕村里夫妻别”所蕴含的深刻情感和社会背景。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核舟记
-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学生对古代文化背景的了解可能有限,需要教师补充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举例:核舟上雕刻的人物故事,如“东坡游赤壁”等,需要向学生解释其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其文化内涵。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说明文的基本概念。《核舟记》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它通过对核舟的详细描述,展现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精湛。说明文是……(详细解释概念)。它是……(解释其重要性或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核舟记》这篇课文。这个案例展示了说明文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和艺术。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和核舟的雕刻技艺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核舟相关的文化或艺术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模型观察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如何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并准确描述其特征。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观察活动的描述。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说明文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分析核舟的雕刻技艺,提升观察、想象、创新能力,促进审美情感的培养;
4.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与分享,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提高交流沟通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五单元口语交际《即席讲话》教案
《即席讲话》教案彭晓黎教学目标:1. 启发学生理解即席讲话的特点和要求。
2. 帮助学生掌握即席讲话的要领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掌握即席讲话的要领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教室后面来了好多老师来听课。
我想请班级一位同学致辞欢迎辞。
刚才这位同学是在没有多少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讲话,这就是我们口语交际的内容——即席讲话。
二、即席讲话定义即席讲话,是指在特定的场合情景下,实现没有准备的临场说话的口语样式。
即席讲话,类似小型演讲,由于没有现成的稿子,也多半不能事先准备,需要临场发挥。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即席讲话比演讲更考验说话者的聪明才智。
在现代社会,口才更是通行证,我们生活工作的许多场合都需要大家即席讲话,比如招聘会,公司召开会议,记者采访等。
三、精彩的即席讲话是如何造就的。
如何才能拥有即席讲话的本领呢?他人成功的即席讲话的例子可以给我们启发。
1. 示例一:天津师范学院教授鲍昌先生事例。
启发:即便是优秀的演说家,也并非如我们想象的事前毫无准备,他们其实是在心里作了无数次从未发表的演说才有看似精彩绝伦的即席演讲。
如果能在事前对自己的讲话有所准备,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构思。
但如果在事前确实无法做到去准备,就应该在活动中随时保持即时讲话的心理准备,可以问自己:我到底要说什么,怎么说。
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
(板书)2. 场合选择和说话内容练习:因为,不同的场合,讲的话也要不一样。
, 试分析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欢送会、同学会、婚礼、丧礼上发言内容有何不同3、分析示例谈启发:一:李斌参加市里推广普通话研讨会,与会者大多是各区县负责推普工作的干部。
他在前六七人发言后,接口讲道:“方才几位的发言极好。
一位说她自1982 年起从事推普工作,屈指算来,至今已有18 个春秋了,可称之为‘老普',(听众大笑)。
这种坚持平凡工作的韧性很可贵。
另一位说她搞推普用‘挤进去'的态度,‘挤'得好呀!应当‘挤' (听众活跃)。
八年级下册语文五单元教案8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五单元教案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先进事迹、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advanced deeds, normativ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八年级下册语文五单元教案8篇在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保证教学内容和目标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契合,教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进行定制,以适应不同年级和学科的教学要求,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八年级下册语文五单元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合集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合集一、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生字词。
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阅读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健康心理。
二、课文教案1.《背影》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分析“背影”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背影”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分析“背影”与主题的关系。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介绍作者朱自清,引导学生关注文章。
(2)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3)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背影”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深入分析课文,理解作者情感。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分析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
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情感。
(2)课堂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变化,理解作者情感。
(3)文学作品欣赏: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2.《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生字词。
学会概括文章主题。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生字词。
概括文章主题。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介绍作者柳宗元,引导学生关注课文。
(2)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3)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深入分析课文,理解作者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分析作者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写作技巧。
(2)课堂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理解作者意图。
3.《卖油翁》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分析课文中的寓言故事。
教学重点:分析寓言故事。
理解文章主题。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介绍作者,引导学生关注课文。
(2)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语文教案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语文教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领悟文章寓意,寻求自我被赏识的途径。
【重点难点】1.领悟文章寓意。
2.寻求自我被赏识的途径。
【教学方法】朗读法、开放式讨论法、小组合作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ppt出示图片,介绍图片)最近有张照片在网上很火,我请大家欣赏一下。
照片上的女孩前几日参加北京电影学院考试,在表演复试中落榜,一时情绪失控,在现场大喊大叫,被网友称作“咆哮姐”。
同学们,你知道她咆哮什么?(学生七嘴八舌说)她喊的是“为什么啊”,言外之意就是我的表演已经很好了,为什么就没人赏识我呢?那么你们也有这样不被人赏识的时候吗?(学生谈自己不被赏识的经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文,看它是否说出了你的心声。
(板书课题——马说)二、共鸣文章中有你的影子吗?(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正音。
(二)学生自由朗读,寻找身影。
1.千里马的特征?(可原话,可自己说)明确:日行千里一食或尽粟一石2.千里马的遭遇?(用文中的话来回答,指导朗读,突出“也”字的不同语气)明确:“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这里的“也”有惋惜意味。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这里的“也”有不平的语气。
“策之食之鸣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这里的“也”有愤慨的语气。
3.你最痛恨谁?痛恨他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疏通文意。
然后指导朗读第三段,读出憎恨、鄙视的语气)第一遍读: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第二遍读:(你)策之不以其道,(你)食之不能尽其材,(我)鸣之而(你)不能通其意,(你)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第二遍读时注意添加字和最后的感叹号所起的作用。
)4.谁能拯救千里马?屏显资料: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初二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5篇)
初二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5篇)初二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2、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__寓意。
【教学重、难点】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2、了解__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请学生说说有关“马”的成语。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人,姓孙名阳。
据说,有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在羊肠小道上,它用力挣扎,汗水淋漓,还是拉不上车去。
伯乐见了,就赶紧挽住千里马,泪流满面,并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千里马身上。
千里马低下头吐气,又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
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马说》是通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议论文体。
“说”是“谈论”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2、字词学习:祗(zhǐ)骈(pián)3、学生齐读课文。
三、翻译理解1、学生自学,划出疑难点;2、全班交流:⑴重点词:祗:只是。
辱:受到屈辱。
骈:并列,一同。
是:这。
能:才能。
见:通“现”,表现。
且:尚且。
等:相等。
安:怎么能临:面对。
⑵一词多义:虽:A、故虽有名马:即使。
B、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以:A、不以千里称也:用。
B、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食:A、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
B、食不饱:吃。
其:A、其真无马邪:难道。
B、其真不知马也:指代他们。
C、食之不能尽其材:指代千里马。
策:A、策之不以其道:鞭打。
B、执策而临之:马鞭。
能:A、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B、虽有千里之能:才能。
初二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2教学设计理念:《水调歌头》作为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
这首词,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
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一等奖创新教案《学写游记》【设计背景】单元目标知能目标:能理解游记这一文体的特点;能归纳游记的三要素;能紧扣游记三要素进行自读,通过对游踪、写景、语言的把握,梳理出游记作品的外在表现,抽取概括游记的阅读策略;能运用策略展开游记写作。
理解目标:能够理解阅读游记,不仅要读出外在的所见所闻,更要读出作者的感受与思考,要从外部世界中读出观景主体内部的精神世界和表达风格。
迁移目标:能够将写景游记阅读策略迁移到有游历生活的“诗歌”、古代“记”的文体以及有内在成长的名著《西游记》《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上。
单元结构化任务【课堂设计】记游:外在和内在的旅程课时情境1如果请你们写一篇游记为四川来的老师推荐长沙的网红打卡地?你该如何写?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游记。
出示定义何为游记?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
游记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
言语实践活动一初思·游记阅读读什么如何阅读游记?根据资料进行信息分类,初步思考阅读游记的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读?(5分钟)生自主分类信息,抽象概括,拿出问题解决方案,并用思维导图展示解说。
(5分钟)言语实践活动二探究·游记阅读有策略学生探究的这种游记阅读策略是否科学?继续研读五单元三篇游记:《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登勃朗峰》《一滴水经过丽江》,探究游记的阅读策略。
课时情境2如果你是马丽华、马克吐温、阿来中的一人,你准备向大家说说如何阅读你写的游记,你会如何说?请用思维导图展示你的解说。
(10分钟)活动1 依据任务阅读游记分三组阅读《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登勃朗峰》《一滴水经过丽江》,完成三个任务,选择其中一篇课文,用思维导图画出“游览图”并批注。
任务1:浏览全篇,圈画“所至”——画路线任务2:字斟句酌,精读“所见”——描风貌(景事人历史风土人情等的角度方法)任务3:揣摩品味,品读“所感”——说感受(对景物特征的感受,内心因景触发的感悟思考等)小组自行分配任务,组员独立阅读并做好批注,再合作交流完成“游览图”绘制,形成汇报方案,小组汇报,教师点拨。
初中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阅山水 知人文
阅山水知人文——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设计背景“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旅游也是一种“阅读”,是打开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旅游中,我们不仅领略到山水风光、人文胜迹,还可以感受到当地的风土人情。
这种人生阅历,让我们丰富见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用文字记录这种人生阅历便是游记。
游记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启发我们的思想,让我们不出门便能自由看世界。
作家徐迟说:“游记,这实在是一种了不起的文学体裁。
”所以,阅读游记、学写游记既是语文学科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求。
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游记。
《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登勃朗峰》《一滴水经过丽江》四篇游记风格、写法各异,但都基本符合“游记”的特点,既“守正”又“创新”,便于学生集中学习,更好地了解游记这一文体。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通过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揣摩和品味语言,体味作者独特的情思,提升对游记的认识,学会写游记。
《壶口瀑布》分别写雨季和枯水季节的两次游历,通过不同时间的选择和视角的变换,运用典雅凝练的语言,记述所见景象的同时,由水到个人,由个人到民族,表达自己游历“壶口”的独特感受,如同柔水中蕴育着力量,写实中蕴含着思想的奔流。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描绘了奇美壮丽、变幻多姿的各拉丹东雪山之景,又多次写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内心体验,表现了自然本身的伟大与神秘,以及作者对于自然伟力的敬畏之情,写实中融入了独特的体验。
《登勃朗峰》记述了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以散文笔法描绘奇美景物,以小说笔法叙写奇人趣事,读来有种别样的幽默。
《一滴水经过丽江》以一滴水的独特自白起笔,以一滴水的前世今生为线索,借助“一滴水”的视角和口吻,描写丽江美丽的自然风光,醇美和谐的人文气息,表达由衷的赞美之情。
单元写作练笔是“学写游记”。
一篇优秀的游记,至少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所至”,即交代游踪;二是“所见”,即描写景物;三是“所感”,即抒发感受,表达思考。
统编本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以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能力和创新思维。
4、结合单元主题,让学生了解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
1、单元导入(2课时)
通过引导学生观看科技视频、阅读科技新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 出本单元的主题。
2、精读课文(8课时)
四、教学评价策略
1、形成性评价策略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表现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 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2、终结性评价策略
通过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 习水平和不足之处,为进一步的教学提供依据。
4、写作指导(2课时)
结合本单元的主题,进行科技说明文、议论文、新闻报道等文体的写作指导, 让学生掌握这些文体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5、单元总结与评价(2课时)
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与评价,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 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
三、教学实施策略
1、情境创设策略
通过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如科技展览、专家讲座等,让学生身临其境 地感受科技与人文的关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谢谢观看
一、单元整体教学与作业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系统性的教学方法,它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整合和组织, 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理解。 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时,作业设计应当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既要考虑学生的 实际情况,又要考虑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二、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作业 设计
为主题,涉及了科技说明文、议论文、新闻报道等多种文体,对于培养学生的 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评价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教案集:文学常识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教案集:文学常识教案。
一、文学常识是什么?文学常识是指文学作品中常见的、重要的、常识性的知识点,包括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作品、文学流派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点都是文学作品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还可以加深人们对文学的热爱和了解。
二、为什么要学习文学常识?1.提高文学素养学习文学常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文学作品,进而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
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学素养,才能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更好地走进文学世界,领略文学的魅力。
2.有利于课堂学习文学常识贯穿于文学作品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只有掌握了文学常识,才能更好地在课堂上跟上老师的讲解,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3.增加文化底蕴文学常识不仅仅是文学作品中的知识点,还具有很强的文化价值。
学习文学常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增强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
三、如何学习文学常识?1.认真阅读教材和相关文学经典作品。
反复阅读对于理解和掌握文学常识和文学作品是非常重要的。
2.注意积累词汇,熟悉各种文学术语。
掌握这些词汇和术语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常识和文学作品。
3.运用互联网等现代化科技手段,充分利用各种文学知识网站和文学博客等,扩展视野,寻找更多文学常识。
四、教师如何进行文学常识的教学1.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朗读、背诵文学经典作品的方式,启发学生对于文学常识的兴趣和认识。
2.注重实际案例的讲述,生动讲解各种文学术语,更加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注重文学常识与生活中实际情况的联系,使学生意识到文学常识的重要性。
“文学常识教案”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文学课程,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文化素质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习仅仅是起点,重要的是能够将学到的知识有效运用到生活、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从而走进文学的殿堂,在文学的路上一直前行。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4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4篇)篇一:语文书八年级下册教案篇一教材分析《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诗词曲五首》中的一首元曲,张养浩的这首小令是元曲中的一首名曲,流传很广,脍炙人口。
张养浩是元朝官吏,曾做过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他任职期间,体恤百姓疾苦,赈济灾民,整顿吏治,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
《山坡羊。
潼关怀古》就是他任陕西行台中丞时,路过历朝兵家必争之地的“潼关”,颇有感触,从而创作了一首流传千古的散曲,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书写了祖国河山的壮丽景象,字里行间,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调,结尾二句,更是如同点睛之笔,富含哲理,让人回味无穷,至今读来,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说学情学法由于初中学生诗词知识积累少,涉猎面窄;学生颂读能力不是很好,在分析理解、语言表达上较为有限,大多停留在只能解释诗词内容的浅显层面,不能较深入地理解诗词之美,诗人之情,以及诗词所承载的中华精神文化的内涵。
因此,作为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教师更要注重学法的指导。
针对学生这种实际情况,配合语文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多次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人精辟的用词;帮助学生走进诗人所处的特定时空,触摸诗人的心灵,感受诗人的人道主义情怀,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这首元曲的积极性。
说教法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纵观世变,吊古伤今,恨时局之险恶,哀民生之多艰,气势雄浑,感情强烈、深沉。
学习此诗,重在诵读。
但诵读不能停留在同一层面,每一次诵读都要有新的体验和领悟。
于是我采取听读、朗读、品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学生自我发现法和教师启发诱导相结合的方法,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启发学学生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歌内涵。
同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更多让学生参与讨论、探究、诵读实践,激发学生的思维,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2、反复吟咏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感;3、培养学生人道主义情怀。
第五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件(43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找出景与理融通的语句并适当分析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 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 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 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
为了体现黄河“伟大的性格”,作者选 取了壶口瀑布哪些景点进行了描写?圈 画出这些景点,并批注其与主题的关系
二 研读课文,设计并绘制游踪图
3.自主完成每篇游记的游踪图,小组研讨完善,并在最佳绘图的基础上,整合修改
出一幅小组游踪图,在全班展示。
评价标准
能准确圈画作者游览 地点、时间或角度转 换的词语。
“游踪图”评价量表
等级
备注
1.准确圈画极个别词语,得1颗星;
2.准确圈画大部分词语,得2-3颗星; ☆☆☆☆☆ 3.准确圈画全部词语,得4-5颗星。
游记
游记是记述游览经历和感受的文章,是 散文文体的一种。记述的内容一般为某地的 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社会生活 等。游记包括的三个要素:所至,即作者的 游踪;所见,即作者在游程中目睹的风貌, 包括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 掌故、现实生活等;所感,即作者由所见所
闻而引发的所思所想。
二 研读课文,设计并绘制游踪图
核心任务
班级举办“寻找旅游达人”游记分享会,选出 三位内容有特色、表达有意思、情感有共鸣、思考 有深度的分享者,作为班级“旅游达人”,并将其 游记在班级微信公众号发表。
第一课段
教学实施
第三课段
第二课段
第四课段
壹
明行踪 赏胜景
(课时安排:4课时)
问题1
《壶口瀑布》一文 写道“造物者难道是要 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 界吗”,结合文章内容, 说说浓缩了怎样的世界。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案新人教版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游记的特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揣摩和品味本文精彩的语言。
3.把握作者写景的角度,学习写景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
2.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学习从多角度品析语言的方法,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
二、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各拉丹冬”雪山是长江的发源地。
各拉丹东是唐古拉山脉最高的一组雪山群,主峰海拔6621米。
“各拉丹冬”为藏语,意为“高高尖尖之山峰”。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有哪些壮观的景象呢?作者在各拉丹冬有哪些经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这篇课文。
(二)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黧黑(lí)裸露(luǒ)棱角(lénɡ)掀起(xiān)磅礴(pánɡ)虔诚(qián)砾石(lì)腈纶(jīnɡ)蠕动(rú)懈怠(dài)敦实(dūn)蜿蜒(wān yán)演绎(yì)接踵而至(zhǒnɡ)2.重点词语释义①黧黑:形容黑。
②恭顺:恭敬顺从。
③虔诚:恭敬而有诚意(多指宗指信仰)。
④懈怠:松懈懒惰。
⑤安营扎寨:原指军队搭起帐篷、修起栅栏住下,现泛指军队或其他团体建立临时驻地。
⑥风云变幻:忽然刮起风,生起云,变化不定。
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定。
⑦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⑧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⑨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⑩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3.作者介绍马丽华,出生于山东济南市。
1976、1990年分别毕业于山东临沂师院中文系和北京大学中文系。
1976年进藏后历任《西藏文学》编辑,西藏作协副主席,西藏文联副主席。
2003年调至北京,任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编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单元整体设计
单元设计
一、理清文章游踪
能用思维导图、图表或结构图的方式明确文章的游踪线路和观景视角,理清文章思路。
例如,图表方式理思路:
二、鉴赏与深入体会
能在阅读工具帮助下,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景物的特点,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思想文化内涵。
工具:请这样来思考、表达。
1.选择段或句或词。
2.它运用什么方式(如:修辞手法、用词、写作手法等),描写了什么景的什么特点。
3.我体会到了什么。
工具:确立景物与情感连接点。
作者是如何巧妙地将景物与人的情感或文化内涵联系起来的呢?同学们可以结合学习资源提供的多篇文章进行总结归纳。
比如:通过联想,结合自身成长,由传说、神话故事、民间故事得到启迪;由景的特点延伸到对民族、社会、历史等的思考;或大自然的伟力给予的启迪等等。
三、评选我最喜欢的游记
假如你是某国家级地理杂志社的主编,想组织一次“我最喜欢的游记”评选活动。
活动要求每位学生从《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登勃朗峰》《一滴水经过丽江》中,评选一篇最喜欢的游记。
“我最喜欢的游记”评价量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壶口瀑布知识与技能1.了解壶口瀑布,进而了解黄河。
2.作者两次到壶口季节不同、感受不同。
课文是怎样描绘壶口瀑布特点的。
3.品味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和形象可感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感受壶口瀑布声如奔雷的磅礴气势。
2.体会文中所表现的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瀑布的美,领会黄河精神的象征意义,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品味语言,感受力量之美,感悟作者在赞美黄河中融入的对中华民族历尽艰辛、宁压不弯、勇往直前精神的赞美。
难点理解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与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精神之间的联系。
朗读法、讨论法、演示法。
多媒体课件2课时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孕育了璀璨的华夏文明。
因此,黄河是中华民族名副其实的母亲河。
如果要去瞻仰这位母亲,那么黄河壶口这一处景观是不可不看。
今天我们通过梁衡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去一同领略“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奇特景观吧。
梁衡,当代作家,山西霍州人。
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
其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集《夏感与秋思》《人杰鬼雄》等。
有《晋祠》《壶口瀑布》《夏》《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等多篇散文入选中学课本。
壶口瀑布位于晋陕两省的边境上,为国务院1988年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黄河像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5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
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观赏图片,初读课文,初步感受壶口瀑布。
1.说说作者几次游览了壶口瀑布?分别在什么季节?第一次雨季;第二次枯水季节2.壶口瀑布在不同的季节,表现出的特征各是怎样的?第一次雄壮伟大第二次气势磅礴柔和细碎刚中带柔3.请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1)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2)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
巨大的水流从高达几十米的断面冲下,就形成了壶口瀑布。
1.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感受壶口瀑布与其他瀑布的不同之处表现在何处?“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2.品读第2、3、4自然段,感受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
(1)试比较一下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有哪些方面不同?(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声、其势、其景均不同。
(2)结合2、3、4自然段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作者两次游览壶口的不同之处讨论明确:写脚下的石头。
用石头来衬托黄河水与命运抗争的意志力之坚强。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而最能体现黄河奔腾的气势的,莫过于黄河壶口瀑布了,让我们继续品读课文,领略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
继续品读第3、4、5自然段。
1.作者第二次到壶口看黄河是在枯水季节,他看到了与雨季不同的景象。
当狭窄的壶口容不下黄河排排涌来的河水时,有什么奇特的景象发生了?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运用了比喻句,将柔而无形的水比作“一卷飞毯”“一卷钢板”,传神地体现了河水的“凝重”“猛烈”。
突出了水势变化之大,将黄河博大的胸怀、壮阔的气势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2.作者第二次在壶口见到黄河,对它产生了不同于前次的感受,他想到了什么? 黄河既有令人震撼的刚强的一面,也有如歌如画的柔美的一面。
用一个成语概括,可以称之为——刚柔并济。
3.“我突然陷入沉思”,黄河以她宽广博大的胸怀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
找出“喜、怒、哀、怨、愁”,指代的是哪些具体描写?喜:“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怒:“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
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哀:“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 怨:“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
愁:“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
”4.作者为什么会将水的各种形态与人的各种感情联系起来的?作者将水的各种形态的特点与人的各种感情的特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利用两者的相通相似:如海、河、瀑激越奔涌,与喜、怒、愁相似;水流经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形态,人碰到不同境遇也会有不同的情感相似。
作者将思辨融入山水之中,通过描写黄河,赞美了中华民族刚柔并济、百折不挠的伟大精神。
研读第6自然段1.说说下面句子有什么特点和含义?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并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和借物喻人、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表现了黄河水宽厚的雄壮之美,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
2.作者在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这样写道: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这伟大”指什么?是哪些伟大的性格?“这伟大”指黄河伟大的性格,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3.思考黄河的伟大性格与中华民族有着怎样的联系?能借助一个实例具体说明吗?黄河的伟大性格是柔中有刚或刚柔相济,具有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也是中华民族的性格。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作者赞美黄河,正是赞美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例如: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国人民小米加步枪打败日本鬼子;建国后“两弹一星”建设祖国;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等。
4.总结全文,作者笔下壶口瀑布的壮美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分点说明。
(1)瀑布迸溅形成的飞雾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
(2)瀑布发出的不绝不灭的震吼撼天动地,包容万千。
(3)统一和团结使狂放不羁绊的黄河水流的力量排山倒海。
(4)黄河水流的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壶口瀑布的位置。
第二部分(第2~5自然):作者介绍两次游览壶口瀑布所见到的胜景。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赞美黄河伟大的性格,赞美中华民族的精神。
本文作者用形象可感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
从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中,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
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由衷赞美。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写景是为了抒情言志。
常见的写法是:一将赞美之情巧妙地融合在具体的描写之中;二是在写景时加以联想。
作者由小小的壶口瀑布概括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民族历尽艰难、宁折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
2.文辞优美,意境雄浑。
作者在描写壶口的水时,运用了多种修辞,创设出雄浑意境。
如“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一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力量,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壶口瀑布令人震撼的气势,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使人震撼。
又如“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这里运用排比写出了河水纤细、柔和、优美的形态,其中“钻”“觅”“淌”“夹”等动词的运用十分贴切,使文章灵动多姿。
⎩⎪⎪⎪⎪⎪⎨⎪⎪⎪⎪⎪⎧⎭⎪⎪⎪⎪⎪⎬⎪⎪⎪⎪⎪⎫雨季⎩⎪⎨⎪⎧⎭⎪⎬⎪⎫声:震耳欲聋势:一股劲冲进去景:水浸沟岸、雾罩乱石惊心动魄枯水季节水⎩⎪⎪⎪⎨⎪⎪⎪⎧⎩⎪⎪⎨⎪⎪⎧⎭⎪⎪⎬⎪⎪⎫声:隆隆冲去、轰然而下汩汩如泉、潺潺成溪哀哀打旋、如丝如缕势:千军万马、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挤着撞着凝重猛烈景:深不可测、碎成点雾平平大大、飞毯抖落雄伟壮阔刚柔并济石: ⎭⎪⎬⎪⎫窟窟窍窍蜂窝杂陈反衬:水奋力抗争百折不挠勇往直前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有了如下心得:1.教师的读是为学生服务的,不应该喧宾夺主。
2.文章的解析应着重于关键语句的理解玩味,在读懂关键语句,把握文章主旨的前提下,再激发学生的感受,不应该要求学生空发议论。
3.对于文本的处理要站在学生立场上,大胆设计,反复思考,防止不恰当的设计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知识与技能了解各拉丹冬,体会作者在描写壮美景观中所融入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抓住重点,学习文中写景的顺序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积极关注环保,为保护美好生态做出自己的努力。
重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重点,有序地描写景物特征。
难点在写景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
朗读法,讨论法。
有关各拉丹冬的挂图和多媒体课件。
1课时长江如黄河一样是我们的母亲河,她也横贯中华大地,用她的甘醇(江水)哺育着中华儿女。
这条美丽而神奇的江河是多么让人亲近啊!同学们你们知道长江发源于什么地方呢?她的源头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将目光聚集到祖国西部的雪域高原上,去领略那里奇异的风光吧。
各拉丹冬位于青海省杂多县唐古拉山乡境内。
各拉丹东南北长50千米,东西宽30千米,除主峰各拉丹冬峰外,周围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还有40余座,冰川覆盖面积790.4平方千米,有冰川130条。
雪线高度北坡5570米。
南北坡侧各有一条弧形冰川,南支姜根迪如冰川,长12.8千米,宽1.6千米,尾部有5千米长的冰塔林,是长江正源沱沱河的发源地;北支冰川长10.1千米,宽1.3千米,尾部有2千米长的冰塔林,冰桥、冰草、冰针、冰蘑菇、冰湖、冰钟乳、冰塔等构成千姿百态的冰塔林世界。
各拉丹冬地区不仅水资源丰富,还蕴藏着大量的黄铜、黄铁、水晶等珍贵矿物。
在严寒的气候条件下,高山草原上仍然牧草丰盛,为优良的天然草场,是白唇鹿、野驴、雪豹、高峰雪鸡等20多种野生动物天然庇护所。
除此之外,还有野牛、野驴、藏羚羊等国家保护动物。
1.读课文第1自然段,各拉丹东的地貌特征是什么样的?各拉丹东西北阴坡尽是冰雪;东南阳坡是形态多样高峻的大山。
2.从第2自然段可知这里的气候特征怎样?多严寒,总是云遮雾障的。
3.作者在各拉丹东考察时遇到哪些困难?高山反应,缺氧,地震,寒冰,最大的困难是摔了一跤,以至尾椎骨折断不能很好出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