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科考六大发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布泊科考六大发现等
作者:
来源:《地理教育》2011年第02期
罗布泊科考六大发现
罗布泊是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最低处,史书中称其为盐泽、蒲昌海等。
据载,公元330年以前,罗布泊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现仅为大片盐壳。
目前,参加“重走彭加木科考探险之路”罗布泊科学考察的队员们,在经过29天、6 500千米的科考行程后,收获6项新发现。
古湖泊面积超1万千米2
20世纪80年代美国公布的一张用国际卫星从900千米高空拍摄的罗布泊照片,形状酷似人的耳朵轮廓。
这次的科考发现表明罗布泊古湖泊面积远大于“大耳朵”范围,古湖岸呈圆形封闭状态,而不仅是“耳朵”状。
科考人员找到并确认了罗布泊古东湖的北湖岸线,由此推测,罗布泊古东湖分布范围远远大于5 350千米2,这样测算超过1万千米2。
气候原因致罗布泊3年内干涸
根据遥感资料,罗布泊是在1962年干涸的。
罗布泊本是一个浅平凹地,最深处仅3米,如果1959年以后罗布泊不进水的话,2~3年内就会干涸。
罗布泊为何会干涸?科考队员认为,这与塔里木河两岸人口增多、用水量增大有一定关系,但主要可能还是罗布泊的气候原因。
这里年降水量只有10毫米,而年蒸发量却达到了4 000多毫米。
风蚀水侵合力造就雅丹地貌
罗布泊地区北部、东部和西部分布着约3 000千米2的雅丹地貌,是仅次于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的中国第二大雅丹地貌分布区。
雅丹地貌形成的地质营力除了传统的风蚀作用,还存在着流水侵蚀的作用。
如龙城雅丹分布区,土丘高15~20米,除东北风的吹蚀外,附近山区突发性洪水,也对雅丹地貌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干旱中心”相对湿度为零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研究所在哈密至罗布泊镇,安装了3个自动气象站,曾几次测到空气相对湿度为零的记录。
因此,罗布泊地区是亚洲内陆区域干旱中心。
小河墓地附近发现北魏古城
在小河墓地西北,科考队员新发现了一处古城城墙遗址,建造年代在公元400~500年,形成于北魏时期。
经过测量,这个古城墙的大小约为220×220米,建筑规模在罗布泊地区仅次于楼兰。
根据墙体年代和初步发现的文物类型以及地理位置,这里有可能是文献记载的“注宾城”,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里对“注宾城”这样记载:“河水又东经墨山国南,又东经注宾城南,又东经楼兰城南而东注。
”
楼兰古城东10千米处有农耕遗址
在楼兰古城出土木简纸文书中,有不少反映的是军队屯垦情况的记录,楼兰古城附近的农耕遗迹是科考队员在实地探查卫星图片显示的可疑形状时确认的,这一遗迹位于楼兰遗迹东10余千米接近孔雀河位置,存有“目”字形和椭圆放射状两种人工灌溉痕迹,干、支、斗、毛各种灌溉渠系依稀可辨。
通过此次野外表土采样分析,楼兰古城东发现有大面积农耕遗迹的植物孢粉,直径大于47微米,这是该地区被认为有人为耕种的有力证据,通常直径大于40微米的是粮食作物的孢粉。
▲
美国郊区人口多于城市人口
从1920年起,美国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
完成城市化之后,城市发展开始向郊区化扩展。
1950年,美国大都市区人口的59%在中心城市,41%在郊区,到1990年,这个比例正好相反。
1970年,美国郊区人口首次超过了中心城市人口,美国成为一个郊区人口为主的国家。
尽管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人口流向一度出现“回到城市”的趋势,但总的来看,前往郊区的人仍多于回到城市的人。
美国人口向郊区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交通工具和通讯事业的发展起了催化作用;政府主导制造业、零售业向郊区大规模迁移是美国人口郊区化的源动力;优越的教育、文化、交通等公共资源在郊区配置是郊区化的重要保障;政府的住宅政策对美国的郊区化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获得比较利益是居民前往郊区居住的根本原因。
在美国,郊区居民人均收入高于城市居民。
▲
印度版计划生育
多年来,印度政府一直挖空心思解决日益膨胀的人口问题。
其实,印度本是世界上最早实行计划生育的国家,1952年就提出要节制生育。
2000年,印度还出台了国内首个控制生育的纲要性文件,只是该文件只大致规划至2045年实现人口零增长,并未就一对夫妇到底可以生几个孩子作出具体规定。
鉴于中央政府模糊的人口控制目标,印度各邦政府便开始制定各自独立的出生率限制政策。
有些邦表示,限制超过两个孩子的家庭在大城市买房以及扣除他们的政府补助。
有些邦规定,公务员夫妻禁止生两个以上孩子,超生的孩子不享受政府提供的各项福利待遇。
有些邦决定,违规生育的政界人士,政府将取消他们参加地方政府选举的权利。
和这些略显严苛的“惩罚政策”相比,这些年,印度政府主要采取的还是些循循善诱的“温柔方法”。
例如,在这个几乎不能公开讨论性、避孕、流产、怀孕之类敏感话题的国家,专门设立了一个呼叫中心,人们可匿名给这里打电话,了解有关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之类的所有资讯。
另外,政府出台的计划生育措施也都是以奖励为主:如有规定,独生子女在职人员家庭可在住房上得到较好待遇;做绝育最多的村子可优先获得饮水、灌溉和更多的福利保健;做绝育的国民可免费获赠自行车等。
2009年8月,印度卫生与家庭福利部也提出了一项颇为奇特的计划生育政策——力争全印家家都通电,这样人们就能在闲暇时光选择看电视节目而非只有“造人”活动。
▲
本页资料摘自2010年《中国剪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