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论课程要求与作业
古代文论
80年代初,罗宗强提出把文学创作所反映的文学思想倾向与文学批评结合起来研究,以文学思想发展的不同段落为纲,出版了《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之后有张毅的《宋代文学思想史》等同类著作问世。近十余年来,分类的文学批评史也大量出现,如蔡镇楚《中国诗话史》,王先霈、周伟民《明清小说理论批评史》,陈谦豫《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陈洪《中国小说理论史》,方智范等《中国词学批评史》、梁荣基《词学理论综考》、谭帆等《中国古典戏剧理论史》等。通史和分类批评史撰写,似乎正朝着多元的方向发展。
蔡钟翔、黄保真、成复旺撰写的《中国文学理论史》五卷本,则从“经济、政治、哲学、文学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国文学理论赖以发生、发展的客观因素,以及它们怎样以各自独立而又彼此联系的方式推动着世世代代的中国古人对复杂的文学现象进行理论思维”。
张少康、刘三富合著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全书分上下两卷共四编,重在用发展的观点来探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如“严羽《沧浪诗话》和诗禅说的发展”、“明代小说理论批评的发展”等章题。
3.《中国历代文论选》(四卷本),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4.《历代文论名篇详注》,霍松林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5.《历代文论名篇译释》,夏传才;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任务主要是培养应考者系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了解古代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理论贡献,总结古代文学理论中值得借鉴的有益因素,争取古为今用,为繁荣当代文学创作、建设当代文学理论做贡献。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中国文学源远流长,优秀作家作品层出不穷。
同时,人们也从来没有停止对文学的深刻思考。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对文学的起源、性质、作用、价值、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对文学创作过程中作家的创作动机、创作心态、创作技巧等的研究不断深化,对各种文体发生、发展、兴盛、衰落的过程与原因的了解不断加深,理论探索与文学创作交叉影响。
考生通过《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课程的学习,应该能够系统掌握以上内容。
具体要求:首先是借助注释通读各篇选文,了解该篇产生的时代背景,所表达的文学观点,所使用的相关概念;其次是认真阅读每篇选文后的说明,加深对本篇理论的来龙去脉、所涉及的理论范畴的理解,争取形成系统的理论认识;第三,最好能精读文论中涉及的相关文学作品,结合作品进一步理解有关理论知识,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以及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关系极为紧密,与文学概论等相关课程也有一定联系。
本课程是历代文学批评家运用一定的理论,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文学现象、文学发展规律进行思考、讨论、评价的结晶,既有对文学本体的思考,也有对文学与社会、文学与自然等等关系的探询。
因此,考生如果能认真学好上述有关课程,本课程的相关内容也就比较容易理解、接受并掌握。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先秦部分(一)课程内容本部分主要选录了《尚书·尧典》《诗经》《论语》《墨子》《荀子》等先秦典籍中关于文学的论述,体现了中国古代早期的文学思想。
古代文学课程标准
古代文学课程标准
古代文学的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古代文学,学生应能够掌握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发展历程和特点,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具备一定的古代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2.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古代文学史、古代文学作品、古代文学流派与思潮等方面,其中文学史是基础,文学作品是重点,文学流派与思潮是拓展。
具体来说,需要学习的内容包括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家、作品、文学风格、文学流派、文学现象等,以及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西方文学的关系和影响等。
3. 课程实施: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如课堂讲授、讨论、作品赏析、实践练习等,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同时,应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网络、多媒体等,提高教学效果。
4. 课程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品赏析报告、课堂表现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水平。
同时,应注重评价的反馈和指导作用,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不足,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5. 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如教材、参考书、网络资源、图书馆等,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和资源库。
同时,应注重课程资源的更新和完善,保持与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同步发展。
总之,古代文学的课程标准应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利用多种教学形式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水平,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和资源库。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任务主要是培养应考者系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了解古代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理论贡献,总结古代文学理论中值得借鉴的有益因素,争取古为今用,为繁荣当代文学创作、建设当代文学理论做贡献。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中国文学源远流长,优秀作家作品层出不穷。
同时,人们也从来没有停止对文学的深刻思考。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对文学的起源、性质、作用、价值、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对文学创作过程中作家的创作动机、创作心态、创作技巧等的研究不断深化,对各种文体发生、发展、兴盛、衰落的过程与原因的了解不断加深,理论探索与文学创作交叉影响。
考生通过《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课程的学习,应该能够系统掌握以上内容。
具体要求:首先是借助注释通读各篇选文,了解该篇产生的时代背景,所表达的文学观点,所使用的相关概念;其次是认真阅读每篇选文后的说明,加深对本篇理论的来龙去脉、所涉及的理论范畴的理解,争取形成系统的理论认识;第三,最好能精读文论中涉及的相关文学作品,结合作品进一步理解有关理论知识,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以及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关系极为紧密,与文学概论等相关课程也有一定联系。
本课程是历代文学批评家运用一定的理论,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文学现象、文学发展规律进行思考、讨论、评价的结晶,既有对文学本体的思考,也有对文学与社会、文学与自然等等关系的探询。
因此,考生如果能认真学好上述有关课程,本课程的相关内容也就比较容易理解、接受并掌握。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先秦部分(一)课程内容本部分主要选录了《尚书·尧典》《诗经》《论语》《墨子》《荀子》等先秦典籍中关于文学的论述,体现了中国古代早期的文学思想。
(二)学习要求了解先秦时期的文学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这一时期人们对文学的起源、文学的作用与价值等的认识。
中国古代文论学习计划
中国古代文论学习计划一、学习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文论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掌握古代文论的主要理论内容和代表性著作3. 能够运用古代文论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4. 增强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二、学习内容1. 古代文论的起源和发展了解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历程,包括先秦、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文论著作及其特点。
2. 古代文论的主要理论内容通过阅读古代文论的经典著作,包括《诗经》、《礼记》、《论语》、《庄子》、《文心雕龙》、《文学通义》、《文赋》等,掌握古代文论的主要理论内容,包括文学观念、文学创作理论、文学批评标准等。
3. 古代文论的代表性著作阅读和分析古代文论的代表性著作,包括《诗经》、《楚辞》、《道德经》、《庄子》、《文心雕龙》、《文学通义》、《文学算用》、《诗品》等,了解不同时期的文论特点和理论成就。
4. 运用古代文论分析文学作品通过分析古代文论的理论框架和批评标准,运用古代文论对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包括诗、词、赋、曲、小说等不同文学体裁的作品。
5. 增强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通过学习古代文论,增强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三、学习方法1. 虚心学习,注重阅读古代文论经典著作,包括原著和相关研究资料。
2. 多角度思考,结合文学作品和历史背景,深入理解古代文论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
3. 经典导读,通过导读教材和专业论文,提高对古代文论的解读和应用能力。
4. 实践运用,通过写作论文、参加学术讨论和撰写评论等形式,提升古代文论的运用能力和思辨水平。
四、学习评估1. 课堂讨论,通过参与课堂讨论和分享,检验对古代文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作业考核,完成阅读报告、文学作品分析和课外阅读笔记等作业,检验古代文论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期末论文,撰写期末论文,对古代文论进行深入解读和运用,检验对古代文论的研究能力和学术表达能力。
中国古代文论教案
中国古代文论教案一、教案概述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概念、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的认识和理解。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1)掌握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流派;(2)了解中国古代文论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3)理解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方法及其特点。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概念教学重点:(1)文、文学、文艺的概念;(2)文论、文学批评、文学鉴赏的概念。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文论与其他相关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 第二章:中国古代文论的主要流派教学重点:(1)儒家文论;(2)道家文论;(3)禅宗文论;(4)儒家与其他流派之间的交融。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不同流派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融。
3. 第三章:中国古代文论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教学重点:(1)孔子、孟子、荀子的文论观点;(2)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的文论观点;(3)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的文论观点。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不同代表人物的文论观点及其特点。
4. 第四章: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方法及其特点教学重点:(1)内容分析法;(2)形式批评法;(3)审美体验法;(4)历史考证法。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不同文学批评方法的特点及其运用。
5. 第五章:中国古代文论的实际应用教学重点:(1)如何运用中国古代文论进行分析;(2)如何运用中国古代文论进行文学创作;(3)如何运用中国古代文论进行文学鉴赏。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运用中国古代文论进行分析、创作和鉴赏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分析、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概念、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文学作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论的观点和方法。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分析、创作和鉴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中国古代文论》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生课程大纲----------------------------------------------------------------------------------------------------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本课程作为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核心课程(限选),系统介绍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发展历程。
课程内容主要有两条线索组织起来:其一,是按照历史线索,将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史上做出重要贡献的理论家逐一展开阐释和讲解;其二,注重中国古代文论概念史的线索梳理。
通过以上内容的讲解和学习,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扎实的古典文学理论功底,增强他们的国学基础,使他们能够更深入地从理论角度认识文学,理解文学现象和作品。
2.设计思路:“中国古代文论”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限选),是系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史的课程,因此本课程内容按照中国古代文艺思想发展公认的阶段,分四部分展开讲解。
这四部分分别是:先秦时期、汉魏六朝时期、唐宋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
每个时期再按照先综述,再分章节讲解的思路展开教学活动。
具体展开分为12章,他们分别是:第一章:中国古代文论的特点和先秦文学观念萌芽第二章:先秦儒家文学观念第三章:先秦道家文学观念第四章:两汉文论及围绕《楚辞》展开的文学批评活动第五章:魏晋文论发展第六章:刘勰及其《文心雕龙》第七章:钟嵘及其《诗品》第八章:唐代文艺理论的发展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教学具体目标有:1.1在知识层面,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习并继承我国古代文论遗产,弘扬民族文化;1.2在技能层面,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利用古代文论知识对文学现象及作品进行分析的能力和水平;1.3在态度层面,通过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对文学的进行理论思维的能力,在以后的学习和研究中,能以更加专业的视角和态度对待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
三、学习要求1.最低学习要求:- 1 -1.1学习好理论知识模块,对中国古代文论发展史有一个宏观的了解,对文论史上的重要理论家的思想,有系统的把握和了解。
中国古代文论教学大纲
《古代文论》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和要求《古代文论》是为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高年级设置的考查基础课,本专业学生在学习中国文学史、文学概论、文化概论等课程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程,其基本内容是初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在各个时期最重要的作品,并在此基础上了解各个时期文学理论批评的概貌和走向,从而使学生更理性地更丰富地更深层地了解文学作品。
在本课程的具体学习时,一方面要注意文论作品是了解文论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还应在此基础上了解和把握理论批评的“史”的发展脉络,把“作品”与“史”结合起来,在广泛的联系中而不是孤立静止地去学习文论,以便更加清楚地掌握文论的理论价值及传承的文学传统。
(一)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古代文论,更加完整地深入地认识中国文学。
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批评是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的关系。
与西方文论相比,中国古代文论与创作实践和审美鉴赏结合得更紧, 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更为直接,体现了中国文学的美学观念。
2、了解中国古代文论,是在学习过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特点和规律的重要途径。
3、了解中国古代文论,立足在学习和总结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对更好地推动当前的文学创作和文学运动,有着不可忽视的实践性意义。
(二)教学要求1、能概括地描述中国古代文论的总体特点和纵向发展的脉络;理解各个时期的特点及其形成发展的社会文化原因。
2、掌握中国古代文论发展史上主要理论家的著作及其所提出的文学理论范畴、术语;掌握这些理论对文学发展的指导意义。
3、能够运用所学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知识(包括文学本原论、文体论、文学风格论、文学创作论、文学发展观、文学鉴赏论、意境理论等),对某种文学现象或某部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进行分析评论。
4、能够熟记部分文学理论家有代表性的精辟语句。
二、教学内容第一讲先秦文论(-)概述先秦时期各家各派的文艺思想,尤其是儒、道两家的文艺观念,对后世的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极其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
中国历代文论作业
中国历代文论作业中国历代文论作业(第一次作业)二、名词解释1、(庄子的)“虚静”说庄子认为文学创作的主体必须具备“虚静”的精神状态,“虚静”是庄子所强调的认识“道”的途径和方法,同时也是能否创造合乎天然的艺术的关键。
“虚静”是排斥人的一切具体认识与实践活动,“虚静”还可以使人进入到一个“大明”的境界,能从内心深入把握整个宇宙万物,洞察它的变化规律。
《大宗师》篇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这就是要使人忘掉一切存在,也忘掉自己存在,抛弃一切知识,达到与道合一。
2、(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孔子从“诗教”的观点出发,对对文学作品的美学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等乃至知识学习方面,都给了很高的估价。
《论语·阳货》记载道:“子日: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他的“兴观群怨”说对后来的诗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兴”,指诗歌的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精神之兴奋,从吟诵、鉴赏诗歌中可以获得一种美的享受,已涉及到文学的审美作用。
“观”,是诗歌所反映的社会政治与道德风尚状况以及作者的思想倾向与感情心态。
“群”,是孔子认为文学作品可以使人们交流感情,达到和谐,加强团结。
“怨”,是就文学作品的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而言的。
3、(孟子的)“知言养气”说《孟子·公孙丑上》说:“我知言(善于把握他人的言论),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知言”,包括书面语言即文章作品,而这种“知言”的前提是“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内在精神品格之美,养成“浩然之气”,然后才能有美而正的言辞。
这种思想影响到文学创作,就特别强调一个作家首先要从人格修养入手,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然后才有可能写出好作品。
4、(《毛诗大序》的)诗“六义”说《毛诗大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日风,二日赋,三日比,四日兴,五日雅,六日颂。
”它在解释风、雅的意义时,接触到了文艺创作的概括性与典型性的特征,其中风指风教臣民百姓,并且可以表达臣民心声,讥刺上政;赋指铺叙直说;比是比喻,比方于物也,以彼物比此物;兴是起的意思,有一种感发志意的作用;雅是正的意思;颂的本义是形容,也就是借着舞蹈表现诗歌的情态。
古代文论研究
古代文论研究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古代文论的基本概念、范畴及主要观点。
2. 学生能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体现的文论思想,如言志、载道、意境等。
3. 学生能了解古代文论的发展脉络及其历史背景。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古代文论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和分析的能力。
2. 学生能通过文献查阅、课堂讨论等方法,深入研究古代文论,提升研究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代文学作品进行批评和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古代文论,培养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古代文学理论专题研究,旨在通过对古代文论的深入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素养。
学生特点:高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学基础和阅读理解能力,思维活跃,对文学批评有浓厚兴趣。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古代文论素养。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进行评估和反馈,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大纲:a. 古代文论概述:介绍古代文论的发展历程、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b. 古代文论的核心范畴:包括言志、载道、意境、风格等,分析其在文学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c. 古代文论与当代文学批评:探讨古代文论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应用。
2.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古代文论概述,介绍发展历程及主要流派。
第二周:言志、载道等核心范畴的解读与分析。
第三周:意境、风格等核心范畴的解读与分析。
第四周:古代文论在当代文学批评中的应用与实践。
3. 教材章节及内容列举:a. 第一章:古代文论发展史,涉及先秦、汉魏六朝、唐宋、明清等时期文论的特点及代表人物。
b. 第二章:古代文论核心范畴,详细解读言志、载道、意境、风格等概念。
大学古代文论教案
课程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中国古代文论的核心理论和重要观点。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学术研究能力。
教学对象:大学中文系学生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中学时期所学过的文学常识,激发学生对古代文论的兴趣。
2. 介绍古代文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1. 古代文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介绍古代文论的起源、发展、繁荣和衰落。
- 分析古代文论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2. 古代文论的核心理论和重要观点- 介绍“文以载道”、“诗言志”、“意境”等核心理论。
- 分析“风骨”、“神韵”、“气韵生动”等重要观点。
三、案例分析1. 以《诗经》为例,分析其艺术特色和文论价值。
2. 以《楚辞》为例,探讨其浪漫主义风格和文论贡献。
四、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古代文论的核心理论和重要观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讨论成果,深化对古代文论的认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古代文论的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和重要观点。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论对现代文学创作和鉴赏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1. 古代文论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 分析古代文论对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的影响。
- 以具体作品为例,展示古代文论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
2. 古代文论在文学鉴赏中的指导作用- 介绍古代文论在鉴赏文学作品时的指导作用。
- 以具体作品为例,展示古代文论在文学鉴赏中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一首古代诗歌,运用古代文论进行鉴赏。
2. 教师点评学生的鉴赏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提高鉴赏能力。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古代文论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古代文论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课堂练习等环节的参与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须理解掌握的范畴和命题:
一、先秦 1.诗言志; 2.思无邪;3.辞达而已矣;4.尽善尽美; 5.乐而不淫,哀而不伤;6.兴观群怨; 7.以意逆志;8.知人论世;9 知言养气; 10 以道制欲; 11.大音希声,大象无形;12.虚静; 13.言不尽意、得意忘言; 14 立象以尽意;15.修辞立其诚。
五、明清 1.童心说;2.因文生事;3.格物之法,以忠恕为门; 4.为情作使;5.以人情之大窦,为名教之至乐; 6.传奇无实,大半皆寓言耳;7.立主脑; 8.理事情;9.才识胆力; 10.神韵;11.格调;12.义理、考证、辞章。 六 、近代 1熏浸刺提; 2.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3.写境与造境;4.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5.隔与不隔。
课程要求与作业
熟读背诵篇目段落:
1.《尚书· 尧典》:“夔,命汝典乐,教胄子,„„夔曰:於! 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2.《论语· 阳货》“小子何莫学夫诗,……多识于鸟兽草木之 名” 3.《诗大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先王以是经夫妇、 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4.《典论· 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斯志士之大痛 也。” 5.陆机《文赋》“其始也,皆收视反听……抚四海于一瞬。” 6.刘勰《文心雕龙· 神思》“文之思也,其神远矣,……不必 劳情也。” 7.钟嵘《诗品序》“夫四言文约意广……有芜蔓之累矣。” 8.严羽《沧浪诗话· 诗辨》“夫诗有别才,非关书也;……可 谓一厄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汉代文论 1.发愤著书;2.物感;3.发乎情,止乎礼义; 4.主文而谲谏;5.诗教; 6.心画心声;7.诗无达诂;8.疾虚妄,务实诚; 9.上以讽谏,下以自慰。 三、魏晋南北朝 1.文气;2.诗缘情而绮靡;3.文之枢纽; 4.神与物游;5.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 穷照,驯致以绎辞; 6.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 徘徊;7.风骨;8.六观;9.直寻;10.滋味说。
四、唐宋 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2.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3..气盛言宜;5.务去陈言;5.不平则鸣; 6.象外之象、韵外之致; 7传神;8.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9.别材别趣 10.妙悟熟参 11.兴趣说 12.词“别是一家”。
古代文论课程作业一
精读下列文论名著中的一部:
1.陆机《文赋》
2.刘勰《文心雕龙》 3.钟嵘《诗品》 4.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5.严羽《沧浪诗话》6.王夫之《姜斋诗话》 7.叶燮《原诗》 8.王国维《人间词话》 9.李渔《闲情偶寄》 10.金圣叹第五才子书评点
要求:
研究情况概述 2. 重要观点、命题、概念等的介绍阐释 3. 个人感悟和收获
1.
阅读推荐书目:
1. 胡经之《中国古典文艺学丛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陈伯海《中国诗学之现代观》上海古籍出版社 3. 汪涌豪《中国文学批评范畴及体系》复旦大学出版社 4. 王先霈、周伟民《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长江文艺出版 社 5.谭帆《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方智范等《中国古典词学理论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7. 蒋述卓等《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文论学术研究史》北京大学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