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

合集下载

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和答案(部分)

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和答案(部分)

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和答案(部分)一、填空题(每题1分)1、欧阳修在《答吴充秀才书》中提出了“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

(教材221)……5、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提出——要“近而不浮,远而不尽”。

二、单选(每题1分)1、司马迁撰写《史记.屈原列传》主要采纳了(A)对屈原的评价。

A、刘安B、班固C、杨雄D、司马相如5、《雪涛阁集序》的作者是(B)A、王世贞B、袁宏道C、钟惺D、袁枚10、在汉代,提倡“真美”,反对“虚妄”的理论家是(C )A、班固B、王逸C、王充D、翁方纲15、“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说这话的是(B )A、李白B、杜甫C、韩愈D、李清照20、提倡以诗歌“补察时政”、“导泄人情”的是(B )A、皎然B、白居易C、韩愈D、司空图三、多选(每题1分)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家有(1234)①陆机②曹丕③钟嵘④曹操⑤司空图(晚唐)5、有关《毛诗序》作者问题的异说很多,(34 ),都有人认为是该序的作者,目前尚无定论。

①韩婴②之夏③卫宏④毛长⑤申公10、下列文论观点出自《诗品序》(钟嵘)的有( 1 2 345)。

①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②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③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④今既不被管弦,亦何取于声律耶⑤使穷贱易安,幽局靡闷,莫尚于诗矣。

四、搭配题(每题1分)1、找出下列论著与文学门类的所属关系:①《答李翊书》韩愈诗歌理论(3 )②《答吕姜山》汤显祖散文理论(1 )③《与元九书》白居易戏曲理论(2 )④《读第五才子书法》金圣叹小说理论(4 )……6、找出下列论著与作者的关系①《论词》班固(2 )②《离骚序》袁枚(4 )③《答谢民师书》李清照(1 )④《答沈大宗伯论诗书》苏轼( 3 )五、名词解释(每题5分)……3、结构第一李渔的观点。

在中国古典戏剧美学史上,李渔第一个提出“结构第一”的、观点,把结构问题摆在戏剧创作一定阶段上最突出的地位,要求予以充分地重视。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自考必备_必过)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自考必备_必过)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综合练习题第一讲先秦一、填空题1、孔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文艺观主要见诸于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记录他言行的著作《论语》。

2、教材指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文艺观,大体上表现在以“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

3、《论语•为政》篇记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这就确立了儒家文艺批评的标准。

4、《论语•阳货》篇记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5、教材指出:孔子关于“文”和“质”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成为要求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基本理论,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发展中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

6、教材认为: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其"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7.教材指出: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精神品格之美,培养作者高尚的人格和道德品质,然后才可能写出好作品,因此提出了对后世文学批评影响较大的“知言养气”说。

8.孟子在《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9.孟子的“知言养气”说被后人在文论中广泛运用,形成了中国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

10.孟子在《万章上》中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11.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12.教材指出:《庄子》祟尚自然、反对人为,是其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

13.要在艺术创造上达到理想的境界,《庄子》认为创作主体必须进入“虚静”的精神状态。

14.《庄子•外物》篇中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望筌。

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提出了“得意而忘言”说,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此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

15.《庄子》的“得意忘言”说,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含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含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一(含答案)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1 、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他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知人论世”与“ 以意逆志”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2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 _发愤著书__说,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思想。

3 、《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而在批评黑暗现实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反映了儒家的文艺思想。

4 、陆机《文赋》把文体分为十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其中提出了“诗 __缘情_ 而绮靡”,“赋 __体物_ 而浏亮”。

可以看出他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

5 、钟嵘《诗品》把五言诗人分为两个大的系统,以《 _诗经_ 》和《_楚辞_ 》分别为其源头,风、骚并举,探源溯流,评价极为深刻。

6 、韩愈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 _气盛言宜_ ”之论,又继承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提出了“ _不平则鸣”论。

7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著名论断出自唐代的大诗人、文学理论批评家 __白居易_ 的著名书信体论文《与元九书》。

8 、在《论词》中,李清照力主要严格区分诗与词的界限,提出了词“ __别是一家_”的著名观点,这是比较符合诗词发展的实际情况的。

9 、张炎在《词源》里首先确定了“雅正”的审美标准,又提出了“_清空_ ”和“ 意趣_ ”的审美要求,并分别列专节对二者进行了论述。

10 、袁宏道为了抨击七子派的模拟复古之风,提出了“ 独抒性灵_ ,不拘格套”的口号,因而提出了“ _性灵”说的诗学主张。

11 、诗歌创作都面临如何表现其对象的问题,清代王士祯的“神韵”说主张对审美对象的表现应做到“不着 _一字,尽得 _风流”。

12 、王国维继承了唐代以来许多文学理论批评家的有关理论观点,并受到康德、叔本华的理论影响,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了贯穿其文学思想的理论核心“境界”说,使有关意境的理论达到了最为完善、系统、深刻的水平。

自考(本科)2018.10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真题

自考(本科)2018.10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真题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真题练习【2018.10】1.提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一观点的是
A.荀子
B.庄子C.孔子D.老子
【答案】C2.下列选项中,属于孟子思想的是
A.知人论世B. 兴观群怨
C. 大象无形D.天人合一【答案】A3.在《庄子》中,庄子以"轮扁斲轮"的故事为喻,是为了说明
A. 文学创作必须摆脱一切杂念B. 文学为政治服务 D. 文以明道 C. 文学是对现实、自然界的模仿
【答案】A4.对于文学作品功用的认识,提出"诗者,志之所之也"这一说法的是
A.《文心雕龙》B.《左传》 D.《论语》
C.《毛诗序》【答案】D5."文以气为主"的提出者是
A.王充B.王国维C.曹植D.曹丕 【答案】D
6.陈子昂反对诗歌创作中的六朝余风,提出"风骨兴寄"主张的作品是 A.《与元九书》B.《诗格》
C.《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D.《诗式》【答案】C7.下列选项中,属于李清照批评观点的是A."味外之旨"B."词别是一家"C."尚于作用"D.“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答案】B8."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提出者是A. 白居易B. 元稹C. 杜甫D.李白【答案】A9.《沧浪诗话》的作者是A. 欧阳修B. 严羽C.苏轼 D. 王安石【答案】B10.下列选项中,属于元好问诗论著作的是A.《论诗绝句三十首》B.《滹南诗话》C.《瀛奎律髓》D.《宋元戏曲考》【答案】A11.下列理论家中,论戏曲主"本色"的是A. 朱权B.何良俊C.李开先 D.李贽【答案】B12.下列批评家中,认为艺术作品应该以"意、趣、神、色"为主的是A. 沈璟B.李贽C.方回 D.汤显祖【答案】D13. 清代诗论中,"格调说"的提倡者是A.王夫之B. 沈德潜C. 钱谦益D.顾炎武【答案】B14.《原诗》的作者是A.叶燮B.顾炎武C. 黄宗羲D.王士祯【答案】A15. 王国维文艺美学理论的核心是A."意境说"B."境界说"C."天才说"D."气象说"【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 分)16.下列选项中,对"兴观群怨"说的理解,正确的有A."兴观群怨"是基于对文学价值的认识。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2008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2008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008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8分)1.“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这句话是( )提出的。

A.庄子 B.孟子 c.苟子D.孔子2.王逸的《楚辞章句序》是对( )《离骚传》的推衍和发展。

A.班固 B.司马迁c.刘安 D.王充3.曹丕认为“文人相轻”的原因是( )A.文人的嫉妒心理 B.文人受到政治的摆布c.文人根据自己的长处攻讦他人的短处D.文人之间不团结4.陆机的《文赋》论文章体式,一共涉及到( )种文体。

A.4 B.6 c.8 D.105.《文心雕龙·神思》篇的主题是论( )A.艺术准备B.艺术想象 c.篇章结构 D.文辞修饰6.我国最早的一部“诗话”是( )A.《诗品》 B.《文心雕龙》 c.《诗式》D.《六一诗话》北宋欧阳修7.《与李生论诗书》的作者是( )A.皎然 B.钟嵘c.司空图 D.王昌龄8.“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语出( )A.白居易《与元九书》 B.韩愈《答李翊书》c.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D.李商隐《上崔华州书》9.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曾引“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盐酸之纠此句原出( )A.白居易《与元九书》 B.韩愈《答李翊书》c.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D.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10.《岁寒堂诗话》的作者是( )A.张戒 B.王安石 C.严羽 D.欧阳修11.《沧浪诗话》中“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开启了( )A.明代唐宋派的古文理论 B.明代的竟陵派C.清代王士稹的神韵说 D.清代沈德潜的格调说12.“(词)别是一家”的观点由( )提出。

A.苏轼 B.欧阳修 C.李清照 D.秦观13.张炎评词的标准主要包括( )宋末元初“清空说”A.意趣高远、雅正、古朴 B.意趣高远、协乐、清空C.意趣高远、雅正、清空 D.雅正、协乐、古朴14.《录鬼簿>的作者是( )记录杂剧、散曲艺人等80余人A.陶宗仪 B.钟嗣成元 C.贾仲明 D.朱权15.王骥德在《曲律》一书中认为( )立主脑A.曲家需多读书,博闻广见B.曲家创作以曲辞为主,不必计较宾白C.《琵琶记》与《拜月亭》同为封建教化的好教材D.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才是戏曲创作的主流16.刘大槐是桐城派承先启后的重要人物,他继承了方苞的“义法”论,同时又开启了后来的 ( )的古文理论。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综合练习题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综合练习题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综合练习题第一讲先秦一、填空题:1、孔子是先秦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文艺观主要见诸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他言行的著作《》。

教材指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文艺观,大体上表现在以“”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的批评中。

2、《论语·为政》篇记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论语·阳货》篇记孔子说:“诗可以,可以观,可以群,可以。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3、教材指出,孔子关于“文”与“质”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成为要求文学作品与完美统一的基本理论,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发展中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

4、教材认为,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其“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与“”的文学批评方法。

教材指出,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精神品格之美,培养作者高尚的人格品质,然后才可能写出好作品,因此提出了对后世文学批评影响较大的“”说。

孟子在《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吾。

”孟子的“知言养气”说被后人在文论中广泛运用,形成了中国文论历史上以“”论文的悠久传统。

孟子在《万章上》中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是为得之。

”5、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也。

是尚友也。

”6、教材指出,《庄子》崇尚,反对,是其文艺美学思想的之的核心。

要在艺术创造上达到理想的境地,《庄子》认为创作主体必须进入“”的精神状态。

《庄子·外物》篇中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

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言者所以在,得而忘言。

”提出了“”说。

这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7、教材指出,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与理论偏于主义主义一边的,均与《庄子》有着较深的关系。

教材认为,《庄子》的“”说,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注重“”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第10套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教材指出:孟子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确实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

2.教材认为,《毛诗大序》的主要思想之一在于:它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仪”的原则,而在揭露和批评黑暗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明显地反映了儒家文艺思想保守性的一面。

3.汉代王充自述他写作《论衡》的主旨是“疾虚妄”。

4.曹丕《典论.论文》特别强调作家个性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对后代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很大影响。

5.陆机《文赋》中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要求。

可以看出作者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深刻认识。

6.韩愈在《答李翊书》中,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气盛言宜”之论;在《送孟东野序》中则发展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的思想,提出了“不平则鸣”论。

7.教材指出:李清照在《论词》中,除了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外,还对词的创作提出了一些别的审美要求,主要有:一、勿“破碎”,二、要有“铺叙”,三、讲“故实”,四、格调要高雅典重。

8.教材认为,张炎在《词源》里,首先确立了“雅正”的审美标准;其次,他又提出了“清空”的审美要求;第三,他还提出了“意趣”的审美要求。

9.明代公安派作家袁宏道继承了思想家李贽提出的“童心”说理论,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口号,力图纠正前后“七子”派的复古模拟之风。

10.教材指出;清代诗论家叶燮将创作分成“在物者”即创作客体与“在我者”即创作主体两个方面。

11.在文学方面,梁启超积极提倡“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曹丕的)“文以气为主”说。

答案:曹丕在《典论.论文》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

(1分)其内涵:首先,所谓“气”是指在作家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题型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题型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题型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最先提出“养气”说的先秦思想家是(A )。

A.孟子B.老子C.孔子D.庄子2、从《史记》对汉高祖和汉武帝的记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司马迁的(C )A.“究天人之际”的精神B.“发愤著书”的精神C.“实录”精神D.“主文而谲谏”的精神3、最早批评“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这一看法的古代文论家是(A )A.曹丕B.钟嵘C.刘勰D.陆机4、陈子昂在《修竹篇序》提出了(A )A.“兴寄”和“风骨”说B.“美刺”、“讽谏”说C.“为时”、“为事而作”论D.“意境深远”说5、欧阳修提出“诗穷而后工”说,这里的“穷”应该诗指诗人(A )A.困厄的人生境遇B.经济贫穷只能自食其力的困境C.写不出诗的困境D.经济贫穷和身体有病的状况6、对于文学作品的艺术美,陆机提出了应、和、悲、雅、艳的五条标准。

这五条标准都是用音乐来比喻,其中的“悲”是指(C )A.文章要充分运用比兴手法,引起声音悲壮的艺术效果。

B.文学作品要有悲天悯人的同情心C.文学创作要能充分体现鲜明的爱憎感情,能真正感动人D.文学作品要引起读者的感动,必须描写悲剧性的题材内容7、把创作客体(“在物者”)分为理、事、情三个方面,把创作主体(“在我者”)分为才、胆、识、力四个要素的清代诗论家是(C )A.王夫之B.袁枚C.叶燮D.沈德潜8、“《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的著名观点的文论家是(C )A.金圣叹B.袁宏道C.李贽D.李渔9、“《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

若别一部书,任他写一千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得两个人,也只是一样。

”这段文字是指出,《水浒传》的人物性格(A )A.有共性和典型性B.分散而不够集中C.有鲜明的个性D.有典型性但缺乏共性10、“故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卷+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卷+答案)

一、诗言志:最早见于《尚书·舜典》1.用“诗言志”概括了诗歌表情达意的基本特征,“诗言志”即指人的内心意念;2.提出了诗歌教育作用的要求和理论;3.朱自清先生指出“诗喜志”是中国代诗论“玉山的纲领”,说明了这一理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和深远理想。

二、孔子的文学思想:以仁学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1.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

孔子认为学士有多方面的作用,而核心的东西是为封建礼教和政治服务;2.主张内容与形式统一。

孔子主张先质而后文,认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3.重视“中和”之美。

孔子评论《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表明了孔子对“中和之美的肯定”,孔子在哲学上主张“中庸”;4.提出了两个文学批判标准:一个是思想的标准,一个是艺术的标准,孔子主张美善统一、尽善尽美。

三、墨子的文学思想:1.墨子的文学思想的基本精神是:“尚用”“尚质”,由此他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文学观点,即“非乐”说和“三表”说;2.“非乐”说,即否定和反对音乐,墨子把礼乐看成是统治阶级的奢侈享乐,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是不利的,指出了统治阶级和劳动人民在文化生活上的对立和悬殊;3.“三表”说,即“有所依据、有所考察、有所应用”,墨子认为,这三表乃立言之仪,即著文立论的标准、法则。

四、孟子的文学思想:1.孟子提出的“以意逆志”说、“知人论世”说和“知言养气”说,是他在论文上的主要贡献;1.“以意逆志”说:孟子针对他的学生咸丘萌拘泥于《小雅·北山》一诗的个别词句,不懂诗歌的艺术特征,以致于不能正确把握诗意的情况下提出来的理论,孟子认为,说诗的人不应拘泥于语言文字而妨碍对诗人之志的正确理解。

2.“以意逆志”说三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以己之意推求诗人之志;一种认为,以诗人之意推求诗人之志,所谓“就诗论诗”;一种认为,以作品全篇立意推求诗人之志;而我们认为,作者之意、诗人之志和作品全篇的立意应该是相通的。

3.“以意逆志”理论说明了:第一、孟子看到了诗歌语言有其艺术的特殊性;第二、孟子注重文学作品的内容、形式、表现手法的整体性和统一性;第三、孟子意识到了文学作品的接受者在批评中的主体能动作用。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自测题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自测题

一、填空题1.曹魏时著名文论家___________在《典论.___________》中提出了"文以___________为主"的著名论断。

2.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了文体的"四科八种"说:"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___________宜理,铭诔尚实,___________欲丽。

"3.曹丕《典论.论文》说:"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___________ ,是以各以所长,___________ 。

"提出了作家的才能和文体的性质特点之间的关系,并批评了文人相轻的缺点。

"4.晋代文论家___________在《文赋》中提出了 "___________ "说,强调了诗歌的抒情作用,打破了诗歌的抒情受传统诗教的束缚。

5.陆机《文赋》把文体分为___________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其中提出了"诗___________而绮靡","赋___________而浏亮"。

可以看出他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

6.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篇中"风骨"一词的含义历来众说纷纭,教材认为:"风"当是一种表现得鲜明爽朗的___________;而"骨"则当是一种精要劲健的___________。

7.教材指出:《文心雕龙.体性》篇提出的"体性"的概念,讲的是文学作品的___________风格与作家的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8.教材指出:刘勰认为文的实质是: ___________是其内容, ___________是其表现形式。

9.钟嵘《诗品》把五言诗人分为两个大的系统,以《诗经》和《楚辞》分别为其源头,风、骚并举,而《诗经》的系统又分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两系,探源溯流,评价深刻精到。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

1 、庄子的哲学中可以看成是一种审美态度的是()A 、自然朴素 B、得意忘言 C、心斋、坐忘 D、观生、观民2 、“诗人之赋丽以则,词人之赋丽以淫”,是()关于辞赋的观点。

A 、司马迁 B、杨雄 C、班固 D、刘安3 、王充关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的观点是()A 、疾虚妄 B、内外表里,自相副称 C 、文有真伪,无有故新 D、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4 、继承孔子的文学思想,提出“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是()A 、《文赋》 B、《文心雕龙》 C、《毛诗序》 D、《诗品序》5 、完全可以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相媲美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A 诗品 B文心雕龙 C原诗 D文赋6 、首创诗歌声律说,把四声应用到诗歌创作的是()A 王充 B陆机 C沈约 D刘勰7 、刘勰《文心雕龙- 知音》中说:“观文者披文以人情”论述的是()A 、文学创作过程 B、文学鉴赏过程 C 、文学活动的全过程 D、观察事物的过程8 、最早明确提出“意境”概念的是()A 、传为王昌龄的《诗格》 B、皎然《诗式》 C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 D、王国维的《人间词话》9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一句”出自司空图的()A 、《与李生论诗书》 B、《与王驾评诗书》 C 、《二十四诗品》 D、《与极甫书》 10、朱熹文学思想的核心是()A 、文与道俱 B、文道合一 C、文以贯道 D、文以明道11、“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论,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是()对“诗贵传神”的一种表述。

A 、欧阳修 B、苏轼 C、韩愈 D、严羽12、金代元好问的诗歌理论观点集中在()A 、《答谢民师书》 B、《论诗绝句三十首》 C、《与李生论诗书》 D、《四溟诗话》 13、明代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是()A 、前后七子 B、公安派 C、唐宋派 D、竟陵派14、提出诗品出于人品这种人格与创作关系观点的是()A 、陆游B 、袁宏道C 、梁启超D 、刘熙载15、小说与史传的实质区别是()与实录的矛盾对立。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202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202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202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l分。

共20分)1.教材指出:孟子的“以意()”和“知人()”确实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

2.《庄子·外物》篇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而()。

”这一言论揭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

3.教材认为,《毛诗大序》的主要思想之一在于:它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止乎()”的原则,反映了儒家文艺思想保守性的一面。

4.曹丕《典论·论文》特别强调作家个性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文以()为主”的著名论断,对后代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很大影响。

5.钟嵘的《诗品序》说:“故诗有三义焉:()。

文已尽而意有余,()也;因物喻志,()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也。

6.韩愈在《答李翊书》中,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之论;在《送孟东野序》中则发展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的思想,提出了“()”论。

7.教材指出:严羽在他的论诗著作《》里以禅喻诗,借用佛教禅宗的话语,提出了他诗歌理论的核心内容“()”说。

8.明代思想家李贽提出了“”说,这一理论观点成为后来的公安派“”说的直接的理论源头。

9.教材指出;清代诗论家叶燮把创作分成“者”即创作客体与“者”即创作主体两个方面。

10·王国维《人间词话》说:“()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

()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钟嵘的)“滋味”说2.(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说三、阅读下列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10分。

共20分)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

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孔子日:“言之不文,行而不远。

”又日:“辞达而已矣。

”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

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

自考(本科)2017.10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真题

自考(本科)2017.10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真题

山东省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先秦持“性恶论”观点的是A.孟子B.庄子C.孔子D.荀子【答案】D2.“天人合一”的思想出自于A.董仲舒B.司马迁C.吕不韦D.淮南王【答案】A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强调文学艺术表现艺术家的真情实感,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A.孔子B.刘安C.庄子D.孟子【答案】C4.“和适”的艺术原则出自于A.《文心雕龙》B.《吕氏春秋》C.《毛诗序》D.《淮南子》【答案】B5.《三都赋序》反对汉大赋的虚夸藻饰,强调材料的真实,其作者是A.王充B.王国维C.曹植D.左思【答案】D6.南北朝时期,北朝文论成就最高的是A.颜之推B.萧绎C.黄甫谧D.左思【答案】A7. “诗赋欲丽”这一文论思想出自于A.《论语》B.《典论论文》C.《文心雕龙》D.《诗品》【答案】B8.“四声八病”的提出者是A.刘思B.刘安C.沈约D.萧统【答案】C9.《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的作者是A.陈子昂B.严羽C.苏轼D.钟嵘【答案】A10.下列选项中,属于白居易诗论著作的是A.《论诗绝句三十首》B.《乐府古题序》C.《与元九书》D.《宋元戏曲考》【答案】C11. 以为“盛唐诸人,惟在兴趣”、以“兴趣"论诗的宋代诗论家是A.欧阳修B.严羽C.苏轼D.王安石【答案】B12.提出“真诗只在民间”理论观点的是A.李开先B.何良俊C.徐渭D.朱权【答案】A13.认为艺术作品应该以“意、趣、神、色"为主的是A.沈璟B.汤显祖C.李贽D.顾炎武【答案】B14.《文史通义》的作者是A.叶燮B.章学诚C.姚肅D.王士祯【答案】B15.清代诗论家翁方纲A.主张“肌理说”B.主张“境界说"C.论文注重“文德”D.主张“气象说”【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2011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2011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011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8分)1.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文学理论作品是( )A.《毛诗序》 B.《文赋》C.《文心雕龙》 D.《诗品》2.《文心雕龙·时序》篇中“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一句的意思是( ) A.世事变迁而文章永恒 B.文章的好坏必须经过时间的检验 C.社会与时代因素决定文学的发展 D.文章一旦染上社会习气就不能流传下去3.中国最早的论诗绝句为( )A.钟嵘《诗品》B.杜甫《戏为六绝句》C.元好间《论诗三十首》 D.厉鹗《论诗绝句》4.“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娘娘、务采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语出( )A.白居易《与元九书》 B.韩愈《答李翊书》C.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D.李商隐《上崔华州书》5.严羽提出所谓“诗之法有五”,包括了( )A.体制、韵味、气象、格调、音节 B.韵味、格力、气象、格调、音节 C.兴趣、韵味、气象、格调、音节 D.体制、格力、气象、兴趣、音节6.张炎论词以( )作为“清空”的典范作家A.周邦彦 B.欧阳修 C.吴文英 D.姜夔7.《录鬼簿》中“前辈已死名公乐章传于世者”把( )列在首位。

A.白朴 B.关汉卿C.董解元 D.马致远8.《序山歌》的作者是( )崇尚“真情”,以为“但有假诗文,无假山歌”,赞美山歌“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A.冯梦龙 B.李攀龙 C.李梦阳 D.李开先9.明代公安派袁宏道等人以“变”论诗,作为与( )相对抗的一面旗帜。

A.台阁体B.复古派 C.唐宋派 D.竞陵派10.体现了竞陵派诗歌理论的选本是( )A.《唐宋八大家文钞》 B.《诗归》C.《列朝诗集》 D.《唐诗品汇》11.李渔重视戏剧的结构,提出“立主脑”,他认为《西厢记》的主脑是( ) A.闹简 B-白马解围 C.赖婚 D.长亭送别12.“不能作景语,又何能作情语邪”语出( )A.李渔《闲情偶记》 B.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内编》C.叶燮《原诗》 D.王士稹《鬲津草堂诗集序》13.刘大槐谈到文章的思想内容时以(')三者为“行文之实”。

2023年04月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广东)试题及答案

2023年04月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广东)试题及答案

2023年4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课程代码0081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中国古代文论偏重的文学观念。

A.典型说B.摹仿说C.抒情言志D.意境说2.将评点批评推向理论高峰的是A.金圣叹B.毛宗岗C.张竹坡D.脂砚斋3.先秦时期最早对诗歌本质作出理论概括的命题是A.诗言志B.诗缘情C.采诗观风D.歌咏言4.我国最早的儒家经典是A.《论语》B.《礼记》C.《诗经》D.《尚书》5.提出“明道、征圣、宗经”文学思想的是A.庄子B.孟子C.孔子D.荀子6.“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出自于A.《道德经》B.《论语》C.《尚书》D.《非乐》7.提出“尚质”与“尚用”文学思想的是A.庄子B.孟子C.孔子D.墨子8.建立“体大虑周”的文学理论体系的时期是A.先秦B.两汉C.魏晋D.唐朝9.《史记》所著:“左丘失明,厥有”。

A.《国语》B.《周易》C.《吕览》D.《孤愤》10.被誉为西汉著名辞赋家的是A.司马迁B.扬雄C.刘安D.王充11.强调为文应有感而发,敢于揭露和批判现实的是A.疾虚妄B.发愤著书C.以“情”辅“志”D.主文谲谏12.文学史上最为体大思深的著作是A.《典论》B.《文赋》C.《文心雕龙》D.《诗品》13.钟嵘“物感说”观点阐述的是A.文学的自然创作论问题B.文学的政治内容C.文学的创作冲动问题D.诗歌的形象性与情感性14.提出“诗穷而后工”理论的是A.白居易B.韩愈C.欧阳修D.王昌龄15.清代散文理论影响最大的是A.桐城派B.神韵派C.格调派D.阳美派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凰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两汉文论思想的主要特点是A.文学与学术渐趋分离B.文学批评专著相继出现C.对文学进行较为系统的理论探索D.文学已摆脱儒家经学附庸的地位E.在具体发展过程中形成两个高潮时期17.西汉王充的文学观点包括A.提倡真美,反对虚妄B.强调著述应该劝善惩恶C.提倡复古,反对创新D.语言文辞方面应该浅白易懂E.外内表里,自相副称18.下列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论的是A.《文赋》B.《典论》C.《文心雕龙》D.《诗品》E.《毛诗序》19.《文心雕龙》的文学观点有A.神思B.情采C.六观D.心物交融E.声律论20.陆机阐述文学形式美的观点有A.诗缘情而绮摩B.意须称物C.遗言贵妍D.音声迭代E.会意尚巧21.《金楼子》中的文笔观包含A.“文”具有情感性B.“文”具有辞藻华美艳丽的特点C.“文”具有声韵和谐的音乐美D.在理论上丰富了“文笔说”的内涵E.“文”具有情、采、韵22.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关于写作的道理和经验包括A.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在于“文以明道”B.主张写作态度要严肃认真C.主张不平则鸣D.主张陈言务去E.要“旁推交通”,广泛学习前人的创作经验23.明清复古流派的代表人物有A.李梦阳B.何景明C.李攀龙D.王世贞E.沈德潜24.李渔认为戏曲作品结构需要遵循的原则是A.立主脑B.减头绪C.密针线D.戒荒唐E.勿落套25.黄遵宪的诗歌创新理论包括A.强调诗歌跟上时代B.强调诗歌反映现实C.主张诗歌的创新D.主张诗歌的复古E.主张诗歌广泛继承传统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单选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单选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单项选择题1.教材认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艺观,大体上表述在以( “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

2.孔子“诗可以兴”中的“兴”,朱熹解释为( “感发志意”和“托物兴辞”)。

3.《论语·八佾》记孔子说:《韶》乐是( “尽美矣.又尽善也”)。

4.“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5.教材指出:孟子“以意逆志”的“意”.从他的思想体系及他说诗的状况来看,乃是指( 读者之意)。

6.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这里的“其人”是指( 作者)。

7.教材认为:孟子的“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中的“养气”,当是指作家应该( 从人格修养人手,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

8.《庄子》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教材认为是( 祟尚自然,反对人为)。

9.教材指出:《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 文学作品要含蓄,有回味,追求味外之旨)。

10.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与理论偏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这是受到( 《庄子》思想较深的影响)。

11.教材认为:司马迁通过分析屈原及其《离骚》的特点,揭示了一个真理: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真正伟大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坚持理想和正确的政治主张,而遭到恶势力迫害后,为了抗争迫害而坚持斗争的产物。

并在《报任少卿书》中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了( “发愤著书”说)。

12.从《史记》对汉高祖和汉武帝的记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司马迁的(“实录”精神)13.“《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这几句话,据教材注释是出自(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14.教材指出:《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而在揭露和批评黑暗方面,又必须( “主文而谲谏”)。

15.“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这几句关于情志关系的论述出自(《毛诗大序》)。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2011年7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2011年7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011年7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8分)1.“八音可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这句话出自( A )A.《尚书·尧典》 B.《诗经》 C.《论语》 D.《孟子》2.孔子所谓“诗可以兴”指的是( B )A.诗能兴邦 B.诗具有启发鼓舞的感染作用 C.诗具有考察社会现实的认识作用 D.诗具有互相感化和互相提高的教育作用3.《毛诗序》的中心思想是诗歌要( B )A.明道 B.为统治阶级服务 C.温柔敦厚 D.思无邪4.陆机《文赋》中“精鹜八极,心游万仞”是在说( C )A.文章对景物的描摹 B.文章的毛病 C.文章的艺术想象 D.文章的感情气势5.《文心雕龙·神思》篇的主题是论( B )A.艺术准备 B.艺术想象 C.篇章结构 D.文辞修饰6.钟嵘《诗品》云:“照烛三才,晖丽万有”,其中“三才”指的是( A )A.天、地、人 B.人、鬼、神 C.上、中、下 D.天地万物7.杜甫《戏为六绝句》中“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一句是在评论( B )A.李白 B.初唐四杰 C.庾信‘ D.曹植8.开启了后代王国维的境界说的是皎然在《诗式》中提出的( B )A.滋味 B.取境 C.神韵 D.妙悟9.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一文的切入角度是( B )A.以画喻诗 B.以书法喻诗 C.以文论诗 D.以词论诗10.李清照《论词》中“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做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一句在批评( C )A.以学问为词 B.以诗为词 c.以文为词 D.以议论为词11.陆游所谓“工夫在诗外”的具体涵义是( B )A.提高作家的个人修养 B.重视作家现实生活的体验 C.追求诗歌的艺术形式 D.写诗要在平时多下工夫12.《沧浪诗话>中“以汉、魏、晋、盛唐为诗,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开启了( B ) P214A.明代唐宋派的古文理论 B.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思潮 C.清代王士稹的神韵说 D.清代沈德潜的格调说13.《录鬼簿》中“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于世者”列在首位的是( B ) P236A.白朴 B.关汉卿 C.董解元 D.马致远14.何景明提出文学复古要“舍筏登岸”,具体的涵义是( B ) P241A.比喻学古人必须彻底 B.比喻学习古人有所得后应舍弃古人的陈法C.比喻学习古人要像佛家那样有超然的心态 D.比喻学习古人要靠自己的悟性15.王骥德在《曲律》一书中认为( A )A.曲家需多读书,博闻广见 B.曲家创作以曲辞为主,不必计较宾白C.《琵琶记》与《拜月亭》同为封建教化的好教材 D.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才是戏曲创作的主流16.袁于令在《西游记题词》里阐明了( B ) P292A.真与假的关系 B.幻与真的关系 C.文与质的关系 D.体与用的关系17.在李渔的戏曲理论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 C ) P313A.音律 B.宾白 C.结构 D.格局18.王士稹诗歌理论的核心是( B )A.童心说 B.神韵说 C.性灵说 D.格调说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9.孔子认为《诗经·关雎》一篇“_乐而不淫_,哀而不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庄子的哲学中可以看成是一种审美态度的是()A 、自然朴素 B、得意忘言 C、心斋、坐忘 D、观生、观民2 、“诗人之赋丽以则,词人之赋丽以淫”,是()关于辞赋的观点。

A 、司马迁 B、杨雄 C、班固 D、刘安3 、王充关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的观点是()A 、疾虚妄 B、内外表里,自相副称 C 、文有真伪,无有故新 D、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4 、继承孔子的文学思想,提出“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是()A 、《文赋》 B、《文心雕龙》 C、《毛诗序》 D、《诗品序》5 、完全可以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相媲美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A 诗品 B文心雕龙 C原诗 D文赋6 、首创诗歌声律说,把四声应用到诗歌创作的是()A 王充 B陆机 C沈约 D刘勰7 、刘勰《文心雕龙- 知音》中说:“观文者披文以人情”论述的是()A 、文学创作过程 B、文学鉴赏过程 C 、文学活动的全过程 D、观察事物的过程8 、最早明确提出“意境”概念的是()A 、传为王昌龄的《诗格》 B、皎然《诗式》 C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 D、王国维的《人间词话》9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一句”出自司空图的()A 、《与李生论诗书》B、《与王驾评诗书》 C 、《二十四诗品》D、《与极甫书》10、朱熹文学思想的核心是()A 、文与道俱 B、文道合一 C、文以贯道 D、文以明道11、“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论,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是()对“诗贵传神”的一种表述。

A 、欧阳修 B、苏轼 C、韩愈 D、严羽12、金代元好问的诗歌理论观点集中在()A 、《答谢民师书》 B、《论诗绝句三十首》 C、《与李生论诗书》 D、《四溟诗话》13、明代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是()A 、前后七子 B、公安派 C、唐宋派 D、竟陵派14、提出诗品出于人品这种人格与创作关系观点的是()A 、陆游B 、袁宏道C 、梁启超D 、刘熙载15、小说与史传的实质区别是()与实录的矛盾对立。

A 、真实B 、叙事性C 、口语化D 、虚构16、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是明代的()A 、李贽B 、王世贞C 、袁宏道D 、谢榛17、我国的小说评点是由()开创先河的。

A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B 、刘辰翁评点《世说新语》C 、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D 、张竹坡评点《金瓶梅》18、浙西派词论的主要倾向是()A 、推尊词体,强调比兴寄托 B、推尊词体,崇尚醇雅 C 、以冲淡清远为宗 D、重视词的体制,强调意境清空19、金圣叹小说理论最有创见的精华部分是()A 、动心说 B、技巧论 C、性格论 D、因缘生法20、在王世稹的神韵说之后,沈德潜提出了()A 、肌理说 B、格调说 C、性灵说 D、理事情说二、多项选择题,选出三个或以上的答案。

12 分21、下列文艺观点出自孔子《论语》的有()A 、思无邪 B、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C 、心斋、坐忘 D、辞、达而已矣 E、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F、知人论事22、道家的哲学思想在()等方面影响后世的文学思想。

A 、自然朴素 B、审美态度 C、政治教化 D、得意忘言 E、文质相称 F、以理节情23、〈毛诗序〉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家的诗论观点,提出了()A 、兴观群怨说 B、情志结合说 C、六义说 D、得意忘言说 E 、“美刺”教化说 F、发愤著书说24、《文心雕龙- 风骨》中的“风”指“情”,而“骨”则指()结合而成的一种有力的气势和逻辑的力量。

A 、事义充实 B、条理连贯、瘠义肥辞、丰藻克瞻、文辞精炼、肥义繁采25、中国文论在儒道互补中发展,一般来说,儒家文论较多讨论()问题。

A 、文学的社会作用 B、自然平淡的风格 C、艺术思维的规律 D 、文与质的关系 E、作家的道德修养 F、作家的精神自由26、苏轼在文学理论上有许多精辟的见解,他主张()A 、言必中当世之过 B、观察事物应了然于心,也了然于口和手 C 、诗有别材,诗有别趣 D、诗贵乎枯淡,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 E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F、气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者皆宜27、欧阳修提出的诗文理论观点有()A 、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 B、感激发愤 C、诗穷而后工 D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E、诗品出于人品 F、文从道中流出28、江西诗派的主要人物有()A 、黄庭坚 B、苏轼 C、陈师道 D、严羽 E、吕本中 F、欧阳修29、李渔认为:“填词之设,专为登场”,因此戏曲语言应该()A 、贵浅显 B、重机趣 C、减头绪 D、戒浮泛 E、密针线 F、脱窠臼30、王国维吸取西方的文学理论,结合中国传统文学理论,提出了()A 、天才说 B、苦痛说 C、古雅说 D、文气说 E、游戏说 F、境界说31、下列属于近代词论的著作有()A 、《人间词话》 B、《惠风词话》 C、《论语随笔》 D 、《词综》 E、《词源》 F、《白雨斋词话》32、近代文学改良运动的主流和成就主要表现在()A 、诗界革命 B、文界革命 C、史界革命 D、白话运动 E、小说界革命 F、戏曲改良填空题。

16分33、儒家诗论强调___________ 的诗教。

34、“观物取象”,作为艺术思维方式,其理论源头是《________》。

35、“《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是_________ 提出的评诗标准。

36、孟子在文学批评方面提出了______和______的方法。

37、“……《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奋只所为作也”。

是_______ 提出来的。

38、_________ 是我国第一篇系统性的诗学论文。

39、陆机在________第一次提出了“诗缘情”的观点。

40、在《文心雕龙》中,专门探讨文学欣赏与文学批评问题的是______篇。

41、唐初,______提出了“汉魏风骨,晋宋莫传”,提倡革新文学。

42、司空图在《______》中提出了“韵味”说。

43、白居易在《________》中提出了“文章合为是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

44、“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

一句出自谢榛的《________》。

45、“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是___________ 关于小说人物言语个性化的观点。

46、李贽解释 _____________为“绝假纯真”的最初一念之本心。

47、张竹坡所评点的小说是《___________ 》。

48、梁启超认为“小说之支配人道”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四种艺术感染力。

四、名词解释题,共12分。

49、应感50、风骨51、韵味五、简答题共20分52、“诗穷而后工”的观点有什么理论内涵?5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的是什么?心灵产生的四种“力”而达成。

这四种“力”是()A.“感”、“浸”、“刺”、“教”B.“熏”、“提”、“感”、“刺”C.“熏”、“刺”、“浸”、“提”D.“熏”、“浸”、“讽”、“提”18.撰写戏曲理论名著《曲律》的戏曲理论家是()A.汤显祖B.王骥德C.蒋大器D.李渔三、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9.“主义而谲谏”(《毛诗序》)20.“诗言志”(《尚书.尧典》)21.“滋味”(钟嵘《诗品序》)22.“点铁成金”(黄庭坚语)23.“审虚实”(李渔《闲情偶记》)四、翻译原文并简述文论内涵(每小8分,共32分)24.“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孟子.万章下》)25.“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曹丕《典论.论文》)26.“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而为声音,其皆有弗平者乎?”(韩愈《送孟东野序》)27.“其实《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生事。

……只是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都由我。

(金圣叹《读<水浒传>法》)五、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28.试述孔子如何阐述诗歌的社会功用。

29.试述李贽评《水浒》的与众不同之处,及其思想观念和文学理论的意义。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作业1一、填空题1、教材认为,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的发展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和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发展有极为深刻的内在联系;二是在和中国古代的艺术理论的交互影响中逐渐发展的。

2、教材指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是文学思想、文学理论发展的基础。

3、从儒、佛、道三家来说,佛家和道家在文学思想上是比较接近的,有很多一致的地方,这两家和儒家的差别则较大。

以上三题大部分同学答错,原因是儒佛道三家的基本观点没掌握好,弄混了。

其他填空没什么问题,这里就不赘述了。

二、名词解释[说明]名词解释概念,需要在全面了解各“说”理论内涵及其要素的基础上,作出概括性说明。

同学们大多能比较好地完成。

三、单项选择题大家都能选对,需要注意的是第5小题,“文由胸中出”应为“文由胸中而出”。

四、翻译题同学们这一题答得很好,没什么问题。

五、问答题 [说明]这种题型的答题,要求针对所问,归纳理论知识,展开论述分析,有的还需要结合古代文学作家、作品实例来答。

下附参考答案1、孔子主张“诗可以怨”,请指出:什么是“诗可以怨”?它对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产生过什么样的积极影响?孔子主张“诗可以怨”,是就文学作品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而言的,不仅主体内容是“怨刺上政”,批判现实不良政治,还对社会上不合理现象宣泄牢骚和不满,也包括爱情婚姻方面的不如意遭遇。

孔子对“怨”的肯定,是和他提倡的“仁”相联系的,允许百姓对“不仁”的现象直接通过诗歌来加以揭发,正是孔子思想中民主和进步因素的表现,也是孔子对古代献诗讽谏传统的一个理论概括和总结,并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传统。

我国古代一大批优秀诗人,正是本着“诗可以怨”的精神,关注国计民生,不满黑暗现实,以自己的怨愤和血泪写成一篇篇诗歌作品,发出正义呼号,批判不良政治,给我们留下了当时历史社会的真实写照。

可以说,除了齐梁时代、宋初“西昆体”等颓靡浮艳、追求形式主义的诗歌创作现象外,我国诗坛始终以“怨”为主流。

例如:战国时代的屈原,有感于楚廷邪正不辨,是非不分,小人当权,贤者遭谗,自己“信而见疑,忠而被谤”,陷于困厄,为此心中充满怨愤不平之气,赋为《离骚》、《九章》之作;晋代的左思,出身寒微,所作《咏史》、《杂诗》诸诗,流露出被压迫者愤愤不平的情绪,对于门阀制度和不合理的现实,表示强烈的讽刺和反抗。

2、司马迁在《史记》的写作中体现了严格的实录精神。

请结合文学史简述这种实录精神和创作原则对后代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什么影响?司马迁在《史记》的写作中体现了严格的实录精神。

他敢于面对现实,真实地记载历史事实,不像孔子著《春秋》那样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从而使《史记》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深厚的人民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