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0年1月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00814)试题和及答案

合集下载

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考前知识点复习资料

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考前知识点复习资料

考前复习资料代码:00814科目: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目录1、先秦文学理论概况 (1)2、《尚书.舜典》关于“诗言志”的一段文字主要阐述了哪些问题?在文学史上有何意义? (1)3、孔子思想有哪些主要内容?其中心是什么? (1)4、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怎样的文学批评标准? (1)5、墨子文学思想的重点是什么?他对立言、著文提出了怎么样的原则和标准?26、孟子对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2)7、历来对孟子“以意逆志”说有哪些不同解释? (2)8、庄子文学思想有哪些主要内容?它对我国古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有何影响? (2)9、两汉文学理理论批评概况 (3)10、为什么说《毛诗序》的先秦文学理论的总结、发展? (3)11、为什么说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是贯穿《毛诗序》全文的中心思想? (3)12、司马迁的文学主张集中表现在哪此方面?有何进步意义? (3)13、汉代关于屈原及其作品的争情况 (3)14、王逸的《楚辞章句序》主要阐述了哪些问题?有可积极意义和局限性?.415、为什么说《论衡.超奇》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中“作家论”的滥觞? (4)16、王充文学理论的进步意义和战斗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 (4)17、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概况 (4)18、曹丕的《典论.论文》提出了哪些重要问题?其理论的核心是什么? (5)19、为什么说《典论.论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进入自觉期的一个重要标志? (5)20、陆机的《文赋》是一篇什么专论?主要阐述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5)21、陆机“诗情缘而绮磨”这一说法的理解 (5)22、刘勰认为“神思”的特征、功能及其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5)23、《文心雕龙.情采》着重论述的是什么问题?主要内容如何? (6)24、刘勰文学观的主要内容 (6)25、《诗品序》全文有哪些方面的主要内容? (6)26、什么说“吟咏情性”是钟嵘讨论的核心? (6)27、陈子昂为什么要倡导诗歌革新运动? (6)28、陈子昂所说的“风雅”传统具体指什么? (7)29、陈子昂为什么要求学习汉魏诗歌? (7)30、陈子昂认为晋宋以来诗歌创作的弊病何在? (7)31、陈子昂提出“兴寄”和“风骨”两个问题。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试卷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试卷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试卷一、单项选择。

20分1 、庄子的哲学中可以看成是一种审美态度的是()A 、自然朴素B、得意忘言C、心斋、坐忘D、观生、观民2 、“诗人之赋丽以则,词人之赋丽以淫”,是()关于辞赋的观点。

A 、司马迁B、杨雄C、班固D、刘安3 、王充关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的观点是()A 、疾虚妄B、内外表里,自相副称C 、文有真伪,无有故新D、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4 、继承孔子的文学思想,提出“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是()A 、《文赋》B、《文心雕龙》C、《毛诗序》D、《诗品序》5 、完全可以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相媲美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A 诗品B文心雕龙C原诗D文赋6 、首创诗歌声律说,把四声应用到诗歌创作的是()A 王充B陆机C沈约D刘勰7 、刘勰《文心雕龙- 知音》中说:“观文者披文以人情”论述的是()A 、文学创作过程B、文学鉴赏过程C 、文学活动的全过程D、观察事物的过程8 、最早明确提出“意境”概念的是()A 、传为王昌龄的《诗格》B、皎然《诗式》C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D、王国维的《人间词话》9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一句”出自司空图的()A 、《与李生论诗书》B、《与王驾评诗书》C 、《二十四诗品》D、《与极甫书》10、朱熹文学思想的核心是()A 、文与道俱B、文道合一C、文以贯道D、文以明道11、“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论,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是()对“诗贵传神”的一种表述。

A 、欧阳修B、苏轼C、韩愈D、严羽12、金代元好问的诗歌理论观点集中在()A 、《答谢民师书》B、《论诗绝句三十首》C、《与李生论诗书》D、《四溟诗话》13、明代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是()A 、前后七子B、公安派C、唐宋派D、竟陵派14、提出诗品出于人品这种人格与创作关系观点的是()A 、陆游B 、袁宏道C 、梁启超D 、刘熙载15、小说与史传的实质区别是()与实录的矛盾对立。

广东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课程考试大纲doc

广东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课程考试大纲doc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课程(课程代码:00814)考试大纲目录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绪论第一章先秦文艺思想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尚书·尧典》第三节《论语》第四节墨子第五节老子第六节庄子第七节孟子第八节荀子第二章两汉文论第五章概述第六章《史记·太史公自序》第七章《毛诗序》第八章《礼记·乐记》第九章《法言·吾子》第十章《汉书·艺文志·诗赋略论》第十一章《离骚经序》第十二章《论衡》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论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曹丕第三节陆机第四节《抱朴子·钧世》第五节《宋书·谢灵运传论》第六节《文心雕龙》第七节《诗品序》第八节《文选序》第九节《金楼子·立言》第四章唐宋金元文论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王勃集序》第三节《与东方左氏虬修竹篇序》第四节《诗格》第五节《戏为六绝句》第六节《诗式》第七节韩愈第八节《董氏武陵集纪》第九节《与元九书》第十节《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第十一节司空图第十二节欧阳修第十三节苏轼第十四节《词论》第十五节《白石道人诗说》第十六节《沧浪诗话·诗辨》第十七节《心境记》第十八节《论诗三十首》第五章明清近代文论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诗集自序》第三节《与郭价夫学士论诗书》第四节《四溟诗话》第五节《童心说》第六节《曲律》第七节袁宏道第八节《序山歌》第九节《读第五才子书法》第十节《读三国志法》第十一节王夫之第十二节《闲情偶寄·立主脑》第十三节《原诗·内篇》第十四节《答沈大宗伯论诗书》第十五节《复鲁絜非书》第十六节《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第十七节《书汤海秋诗集后》第十八节《人境庐诗草自序》第十九节《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第二十节《人间词话》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附录1:《古代文论名篇选读》精读篇目附录2:题型举例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是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必修课程之一,其内容除“绪论”外,根据时代先后分先秦文艺思想、两汉文论、魏晋南北朝文论、唐宋金元文论、明清近代文论五部分,其中两汉文论、魏晋南北朝文论为重点,唐宋金元文论、明清近代文论为次重点,绪论和先秦文艺思想为一般章。

自考汉语言文学 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简化版带译文(第1章至第6章)

自考汉语言文学  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简化版带译文(第1章至第6章)

第一章先秦墨子1、《非乐上》子墨子言曰:“仁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为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且夫仁者之为天下度也,非为其目之所美,耳之所乐,口之所甘,身体之所安,以此亏夺民衣食之财,仁者弗为也。

”是故子墨子之所以非乐者,非以大锺、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为不乐也;非以刻镂、华文章之色,以为不美也;非以(牛刍)豢煎炙之味,以为不甘也;非以高台、厚榭、邃野之居,以为不安也。

虽身知其安也,口知其甘也,目知其美也,耳知其乐也,然上考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万民之利。

是故子墨子曰:“为乐,非也!”译文:墨子说:“仁人做事,必须讲求对天下有利,为天下除害,将以此作为天下的准则。

对人有利的,就做;对人无利的,就停止。

”仁者替天下考虑,并不是为了能见到美丽的东西,听到快乐的声音,尝到美味,使身体安适。

让这些来掠取民众的衣食财物,仁人是不做的。

因此,墨子之所以反对音乐,并不是认为大钟、响鼓、琴、瑟、竽、笙的声音不使人感到快乐,并不是以为雕刻、纹饰的色彩不美,并不是以为煎灸的豢养的牛猪等的味道不香甜,并不是以为居住在高台厚榭深远之屋中不安适。

虽然身体知道安适,口里知道香甜,眼睛知道美丽,耳朵知道快乐,然而向上考察,不符合圣王的事迹;向下考虑,不符合万民的利益。

所以墨子说:“从事音乐活动是错误的!”2、《非命上》然则明辨此之说,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必立仪。

言而毋仪,譬犹运钧之上,而立朝夕者也,是非利害之辨,不可得而明知也。

故言必有三表。

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

译文:然而如何去明加辨析这些话呢?墨子说道:“必须订立准则。

”说话没有准则,好比在陶轮之上,放立测量时间的仪器,就不可能弄明白是非利害之分了。

所以言论有三条标准,哪三条标准呢?墨子说:“有本原的,有推究的,有实践的。

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笔记依据目录导论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第二节神话传说第二章《诗经》第一节《诗经》的来源、分类和流传第二节社会政治诗第三节情爱诗第四节史诗及其他第五节《诗经》的文学成就第三章先秦散文第一节历史散文第二节诸子散文第四章屈原和楚辞第一节楚辞的产生第二节屈原及其创作第三节《离骚》第四节屈原的其他作品第五节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散文第一节李斯与秦代散文第二节贾谊与西汉初期散文第三节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第四节东汉散文第二章司马迁与汉代史传散文第一节司马迁及其《史记》写作第二节《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第三节班固《汉书》及东汉其他历史散文第三章汉代辞赋第一节贾谊、枚乘与汉初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向第二节司马相如扬雄第三节西汉中后期其他辞赋作家及东汉辞赋的承变第四章汉代诗歌第一节乐府民歌第二节五言诗的起源第三节《古诗十九首》及其他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风骨第一节曹操与曹丕第二节曹植第三节建安七子及蔡琰第二章正始之音第一节时代思潮与正始诗歌第二节阮籍诗第三节嵇康诗第三章两晋诗坛第一节太康诗风第二节左思与刘琨第三节游仙诗与玄言诗第四章杰出诗人陶渊明第一节陶渊明的生平及思想第二节陶渊明的诗歌第三节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第五章南北朝诗歌第一节南朝诗歌第二节北朝诗歌第三节南北朝乐府民歌第六章魏晋南北朝赋第一节建安赋作的繁荣第二节两晋赋坛的多样化倾向第三节精致化的南朝骈赋第四节北朝赋与庾信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散文第一节魏晋文章第二节南朝骈文第三节北朝散文第八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一节魏晋南北朝小说创作的繁荣第二节志怪小说与《搜神记》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第九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第一节《典论?论文》与《文赋》第二节刘勰《文心雕龙》第三节钟嵘《诗品》及其他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第一节隋代文学第二节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第三节杜审言与沈、宋第四节陈子昂与张若虚等第二章盛唐诗歌第一节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第二节王翰、王昌龄、崔颢等豪侠诗人第三节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第三章李白第一节李白的生平和思想性格第二节李白的乐府歌行第三节李白的绝句第四节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影响第四章杜甫第一节杜甫的生平和思想第二节杜诗的“诗史”性质及写实手法第三节杜诗的沉郁顿挫和律体成就第四节杜诗的集大成和对后世的影响第五章大历诗坛第一节韦应物与刘长卿第二节大历十才子第三节顾况、李益第六章中唐诗歌第一节白居易、元稹等人第二节韩愈、孟郊第三节李贺第四节刘禹锡、柳宗元第七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一节李商隐第二节杜牧、许浑一.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1、在我国的诗文里,对于故乡、故国的思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2、与乡土相联的,是对于国家的思念.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里,是一致的;至近代,此种精神由忠君报国而转向追求国家的自立自强.3、乡国的情怀的泛化,是对于山川之美的描写与赞颂.二.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亲情主题.1、爱情.可分为来自民间和受民间作品影响的一系和文人作品的一系.来自民间的一系:表现出更为充分的人性特点.从《诗》开始到乐府民歌,所表现的男女之爱很少受到礼的约束,表现更为热烈执著、更带野性色彩.文人的描写爱情之作:表现得较为复杂.含蓄了、深化了、带有理想的色彩(白朴《墙头马上》、加进悲剧色彩(《会真记》、《长恨歌》、董解元《西厢记》、王实甫《西厢记》、《长生殿》、《牡丹亭》、《红楼梦》)2、友情.视朋友如兄弟,这是我国思想传统里的一种认识.交友不因贵贱而阻隔,不以利而以义,守之以信,忠之以言.三.我国文学中的人生感悟主题1、对于生命虽短促而宇宙却永恒的感悟.对于历史、人生的思索,实际是对于生命永恒的向往,是珍视生命热爱生命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2、对于人生的感悟主题,还表现为对于现实人生的反思,往往交叉着宗教理路,劝善惩恶,提出人生的归宿问题.在小说、戏剧中表现得更为突出.1、抒情传统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特色,但无论是抒情文体还是叙事文体,都有明显的抒情特色.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诗化世界的认知方式,因此在表诉上就常常着重于内心感情的抒发而不是着重与外物的描写.从古诗十九首开始的内心世界的展示,深远地影响了我国诗歌的发展.2、我国各体文学虽式样各异,但有一点相通,那就是重视意境的创造.《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篇,似这般都付予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心境与物镜融合无间.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1.“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弹歌》出自《吴越春秋》;葛天氏之乐和《候人歌》出自《吕氏春秋》.原始歌舞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最初的歌舞往往就是他们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是庆祝、祭典活动本身.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歌唱和舞蹈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第二节神话传说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社会)并征服自然(社会)的愿望.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劳动起源说认为神话伴随着初民的劳动生活而产生,宗教起源说指实为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劳动起源说:神话的内容总是反映着劳动生活,初民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漫长时期的劳动生活有直接关系,劳动生活是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宗教起源说:初民的敬畏和崇拜观念,产生于他们对生活经验的最初思考,这便是最初的宗教观念.当他们从崇拜敬畏,变而为企图解释和支二.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三.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四.实际上,每一个神话系统中往往都是神话和传说交织并存的.①中国神话的特征一.紧紧地围绕着人的生存这个主题;二.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着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三.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四.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在流传过程中不断丰富、不断变化和成型.②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一.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主流.神话富于情感、富于形象、富于想象的特征,也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二.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的题材源泉.第二章《诗经》1《诗经》内容上分1.祭祀诗全部收在三“颂”之中《维天之命》、《武》、《载芟》《閟宫》2.颂赞诗“大雅”中的《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3.怨刺诗《民劳》、《桑柔》、《节南山》、《小弁》)、《北山》等;4.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静女》、《野有蔓草》5.征役诗《载驰》、《采薇》、《无衣》(看书P34-50)第一节《诗经》的来源、分类和流传1.《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笙诗6篇不在305之数.2.《诗经》的收集和编定①采诗说.②献诗说.③删诗说.风、雅、颂的分类依据及其意义.以音乐的不同作分类依据.风,指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正声,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又缘于音乐的不同分为大雅、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汉代经学兴,为五经之一.东汉末,郑玄为毛诗作笺,随郑学大昌,毛诗独行,余三家诗亡.今日所见《诗经》即毛诗.a.揭露宫闱丑行,如《邶风.新台》.b.批判贵族统治者荒淫无耻,如《鄘风.相鼠》.②反映繁重徭役带来的苦难,抒发愤怨情绪.a.如《邶风.击鼓》、《王风.君子于役》,徭役使夫妻生离.b.如《魏风.涉岵》,繁重徭役造成不人道结局.c.如《豳风.东山》,征夫对徭役的痛苦体验.③对剥削不满.如《魏风.伐檀》《魏风.硕鼠》①从自身的体会入笔,抱怨劳逸不均.如《邶风.北门》;②《小雅》、《大雅》中有一些诗作,或发抒忧国忧民的心情,或直斥②《魏风.园有桃》表达了“士”的人生悲哀,抒发了不被理解的苦恼.③《王风.黍离》,是东周大夫悲叹西周沦亡之作,这诗的家国哀思,品,《卫风.淇奥》赞美卫武公德美才俊.①表白男女的悦慕,直率、大胆而浪漫.如《召南.摽有梅》,这是一位待嫁女子的咏唱,把女子焦急待嫁的心情毫无掩饰的展露出来.②表现为温文典雅.如《邶风.静女》,以馈赠信物抒写纯真的爱情,娴雅美好.②关于弃妇的问题.如《卫风.氓》控诉丈夫始乱终弃的行径.最著名的五篇周人史诗:《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的崇敬和爱戴之情.2.周人史诗还有先祖神化的记述.3.总结历史教训,提出治国思想.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无止的辛苦劳作,共八章,大体依照春耕、蚕桑、收割等事的次第,按月歌唱,平铺直叙各种劳作,反映农夫衣食住行的情况,有较大史料价值.以简练浅白的词语反复咏唱,各章之间只是更换了几个近义词,而能够引发丰富的联想,情韵悠长.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是《诗经》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重要特点.1.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比如社会政治诗,作者往往是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去感受生活、表达爱憎.2.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表达相思,就直说“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关雎》).抒发男女爱情坦言以陈,毫无掩饰.表达社会政治情感的诗作也是如此,如《秦风.黄鸟》抒发民众对秦穆公殉葬车氏三子的愤慨,反复咏唱:“彼苍者天!歼我良人”.3.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感情.如《七月》叙述农夫一年四季辛勤繁忙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①.直接叙事的如:《七月》②.直接刻画描写如:《溱洧》先勾勒春日和煦的背景,继而特写一对恋人相约游玩的对话,最后又转向青年男女踏春游戏热闹场面的描写.③.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社会政治诗、情爱诗的大多数都是如此.2.比,一般说就是比喻.A.修辞意义上的手法,是《诗经》中用比最常见的一种情形,如《卫风.硕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B.整首诗用比,如《魏风.硕鼠》用借喻手法,塑造完整的艺术形象.3.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①.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氛围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如《关雎》的起兴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此伏彼起的水鸟的和鸣,比喻青年男女的求偶.②.兴与诗歌情思不相关的,则往往是起到起韵的作用.如《唐风.山有枢》,起句“山有枢,隰有榆”同下面的内容没有任何意义关联,其作用只在起韵.三.《诗经》形式和语言方面的几个特点1.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所谓重章,并不是把完全相同的字句再罗列一遍,而是改变或替换一些字词后的复唱.①.词虽变而意义相同,如《关雎》的最后两章.《诗经》中这类同义复沓的重章之歌较多,其回环往复的咏唱,加强了抒情效果.②.改变字词后使诗章间形成意义上的层递关系,如《黍离》,清人方玉润赏评道:“三章只换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徊无限”,就是指它层递深入的特点.这类诗在《诗经》中也有一定数量.比较灵活,如《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这种不拘四律美,细腻地传达出诗人曲折细微的情感和物象的活泼情状.③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为“六诗”或“六义”.后人把赋、比、兴从“六诗”或“六义”中剥离出来,认定为《诗经》的表现方式.1.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A.直接叙事的,如:大部分《颂》诗,《大雅》中的史诗,《小雅》中的宴饮诗,以及《国风》中的《七月》、《氓》等等,往往在叙事中熔铸着情感,“叙物以言情”.B.直接刻画描写的,如《芣苢》、《十亩之间》,只是平实客观的描写场面或人物,而情感自然见出.又如:《溱洧》以春日为背景,继而特写一对恋人相约游玩的对话,最后又转向青年男女踏春游戏热闹场面的描写.从场外旁观的视角,客观记录所见,而温馨喜悦之情自然流出.C.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社会政治诗、情爱诗中的大多数都是如此.2.比,一般说就是比喻.A.修辞意义上的手法,是《诗经》中用比最常见的一种情形,如《卫风.硕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B.另一种情形是整首诗用比,如《魏风.硕鼠》用借喻手法,塑造完整的艺术形象.3.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A.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氛围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如《关雎》的起兴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此伏彼起的水鸟的和鸣,比喻青年男女的求偶.这一类兴,都和比难以截然区分.B.兴与诗歌情思不相关的,则往往只是起到起韵的作用.如《唐风.山有枢》,起句“山有枢,隰有榆”同下面的内容没有任何意义关联,其作用只在起韵.赋、比、兴在理论上虽然可以区分为三种不同的表现手法,但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交互出现,经常重叠.因此在批评实践中也不易区分.同一首诗,有人认为是赋,有人认为是比或兴.第三章先秦散文①春秋战国时期诸子散文繁荣的原因。

00814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必考试题

00814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必考试题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练习题第一讲先秦一、填空题1、孔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文艺观主要见诸于《论语》。

2、教材指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文艺观,大体上表现在以“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

3、《论语•为政》篇记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这就确立了儒家文艺批评的标准。

4、《论语•阳货》篇记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5、教材指出:孔子关于“文”和“质”的论述(先“质”后“文”,认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

他以美人的”巧笑倩兮”和绘画的“绘事后素”来说明了文学思想内容为本的道理),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成为要求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基本理论(即“文质彬彬,文质并重,内容和刑事完美统一),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发展中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

6、教材认为:孟子在文论上的主要贡献是他提出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和“知言养气”8.孟子在《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9.孟子的“知言养气”说被后人在文论中广泛运用,形成了中国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

10.孟子在《万章上》中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11.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代指作者),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12.教材指出:《庄子》祟尚自然、反对人为,是其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

庄子对后世浪漫主义作家及其创作有明显的影响。

13.要在艺术创造上达到理想的境界,《庄子》认为创作主体必须进入“虚静”的精神状态。

14.《庄子•外物》篇中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望筌。

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提出了“得意而忘言”说,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此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言与意的关系问题上,庄子属于“言不尽意”派。

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第一章先秦文学理论第一节诗言志1、简述先秦文学理论的概况?2、《尚书•舜典》关于诗言志的一段文字主要阐述了那些问题?在文学史上有何意义?◆先秦时期指有史以来至秦王朝建立这一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文学理论的性质特点和先秦时期文学的历史现状是相呼应的。

首先,先秦文学理论还处于萌芽时期,诗歌还没有完全从音乐、舞蹈中脱离出来,人们对文学本身的性质特征还缺乏自觉的认识;其次,先秦早期文学理论可以追溯到《尚书》时代,主要成就则反映于春秋战国之际的诸子著述当中,由于当时的社会性质急剧变化,各阶级都企图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寻找理论依据,于是出现了“诸子横议,百家争鸣”的盛况。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儒道两家。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孔子的文学理论阐述了文学的社会作用,提出了著名的“兴观群怨”说;孟子提出了文学批评的具体方法,主张“知言养气”“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荀子进一步发展了儒家学说,阐述了文学创作的原则,奠定了“明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的封建社会正统文学观。

道家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和庄子,道家很少直接谈论文学,而是从哲学的高度论述美与道的关系。

总之,儒家的文学理论以政教为中心,注重探讨文学与社会的关系,道家的文学理论以审美为中心,注重探讨文学自身的规律。

墨家的墨子主张文学要“尚用”“尚质”提出了“言有三表”的写作原则和标准。

儒道互补,为我国文学理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尚书•舜典》中关于“诗言志”的片段主要阐述了两个问题:1、用“诗言志”概括了诗歌表情达意的基本特征,“诗言志”的初始意义就是说诗歌要表现人的内心思想感情活动,把人藏在心里的志意,意念用语言表达出来,这个论断高度概括了诗歌作为语言艺术的本质特征:诗是表现的、抒情的。

2、提出了诗歌教育作用的要求和理论,阐述了诗歌内容、形式和作用三方面的要求是互相联系的,内容和形式都达到一种统一和谐的美,就能为统治阶级培养具有“中和”之美的理想人才。

◆意义:朱自清先生指出“诗言志”是中国古代诗论“开山的纲领”,说明这一理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

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

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

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8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诗经》原名《诗三百》,被尊称为“经”是在A.晋代以后 B.汉代以后C.唐代以后 D.六朝以后2.以“中和之美”为文学观的是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3.首先用“推其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矣”来赞美屈原的是A.刘安 B.司马迁C.班固 D.王逸4.王充《论衡·超奇》篇的内容主要是A.对作品的品评B.对作家的品评C.对文学史的梳理D.对古代文论的总结5.《诗式》的作者是A.皎然 B.司空图C.钟嵘 D.刘勰6.陈子昂所讲的“兴寄”是指A.高兴时有所寄托B.兴致上来时有所寄托C.托物起兴D.用写实的手法表达某种意思7.最早的论诗绝句出自A.陆游 B.元好问C.杜甫 D.严羽8.《曲律》的作者是A.徐渭 B.沈C.王骥德 D.汤显祖9.提倡“童心”说的是A.王士祯 B.李贽C.袁宏道 D.李渔10.反映汤显祖戏剧理论主要观点的作品是A.《诗归序》 B.《序山歌》C.《曲律》 D.《答吕姜山》11.《花部农谭》是一部专论A.地方戏曲的著作B.昆曲的著作C.京剧的著作D.南戏的著作12.强调戏曲“宾白”的是A.李渔 B.王骥德C.沈 D.汤显祖13.提倡“格调”说的是A.翁方纲 B.袁枚C.袁宏道 D.沈德潜14.提出“小说界革命”的是A.梁启超 B.章炳麟C.鲁迅 D.王国维15.《艺概》的作者是A.徐渭 B.沈德潜C.王骥德 D.刘熙载16.提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合一说的是A.姚鼐 B.方苞C.刘大櫆 D.刘熙载17.提倡“意象”与“韵味”的是A.苏轼 B.皎然C.司空图 D.司空曙18.清代常州词派主张A.清空 B.雅正 C.寄托 D.风骨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9.提出“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文学批评方法的是。

20.道家文论中的崇尚自然观,是指。

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第二节神话传说第二章《诗经》第一节《诗经》的来源、分类和流传第二节社会政治诗第三节情爱诗第四节史诗及其他第五节《诗经》的文学成就第三章先秦散文第一节历史散文第二节诸子散文第四章屈原和楚辞第一节楚辞的产生第二节屈原及其创作第三节《离骚》第四节屈原的其他作品第五节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散文第一节李斯与秦代散文第二节贾谊与西汉初期散文第三节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第四节东汉散文第二章司马迁与汉代史传散文第一节司马迁及其《史记》写作第二节《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第三节班固《汉书》及东汉其他历史散文第三章汉代辞赋第一节贾谊、枚乘与汉初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向第二节司马相如扬雄第三节西汉中后期其他辞赋作家及东汉辞赋的承变第四章汉代诗歌第一节乐府民歌第二节五言诗的起源第三节《古诗十九首》及其他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风骨第一节曹操与曹丕第二节曹植第三节建安七子及蔡琰第二章正始之音第一节时代思潮与正始诗歌第二节阮籍诗第三节嵇康诗第三章两晋诗坛第一节太康诗风第二节左思与刘琨第三节游仙诗与玄言诗第四章杰出诗人陶渊明第一节陶渊明的生平及思想第二节陶渊明的诗歌第三节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第五章南北朝诗歌第一节南朝诗歌第二节北朝诗歌第三节南北朝乐府民歌的道理,以舍鱼而取熊掌为喻。

《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章》寓言故事,著名的如“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上》)、“揠苗庄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人。

后世将庄子和老子并称“老庄”,但庄子否定一切事物的存在,齐同万物的差别,与老子颇有不同。

《庄子》简况。

《庄子》52篇,今存33篇。

现在通行的是郭象注本,包括《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所作,其他是弟子和后学所作。

简说《庄子》的文学特色即是其寓言特色。

《史记》本传说:“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全书基本由一个接一个的寓言组成,这就形成它的明显特征:深邃的思想和美妙艺术表现的统一,把的思想完全融入到一个个美妙的全书又基本是由一个接一个的寓言组成,这就形成了它的一个明显特征:深邃的思想和美妙艺术表现的统一;《庄子》是把深邃的思想完全融入到一个个美妙的寓言故事中去了。

2024年01月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广东)试题及答案

2024年01月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广东)试题及答案

00814-gd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2024 年1 月真题1、【单选题】中国古代文论两大支柱文学理论体系是A: 意境说和教化说B: 典型说和意境说C: 典型说和教化说D: 意境说和摹仿说答案:A2、【单选题】在评点批评中取得重大成就的是A: 刘辰翁B: 李贽C: 叶昼D: 张竹坡答案:D3、【单选题】“”被誉为我国古典诗论开山的纲领的命题是A: 诗言志B: 诗缘情C: 采诗观风D: 歌咏言答案:A4、【单选题】“”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体现了______的文艺自然观。

A: 老子B: 孟子C: 孔子D: 墨子答案:A5、【单选题】《乐论》的作者是A: 庄子B: 孟子C: 孔子D: 荀子答案:D6、【单选题】______是我国文化史上第一个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

A: 先秦B: 两汉C: 唐宋D: 明清答案:A7、【单选题】“”采诗观风说形成于A: 《汉书》B: 《周易》C: 《论语》D: 《尚书》答案:A8、【单选题】“”提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观点的是A: 司马迁B: 扬雄C: 刘安D: 班固答案:D9、【单选题】王充在著作______中阐述了文学的真实性和独创性。

A: 《论衡》B: 《毛诗序》C: 《汉书》D: 《离骚经序》答案:A10、【单选题】扬雄是______著名辞赋家。

A: 先秦时期B: 魏晋时期C: 西汉时期D: 东汉时期答案:C11、【单选题】儒家思想被定为正统思想的时期是A: 先秦时期B: 魏晋时期C: 两汉时期D: 唐宋时期答案:C12、【单选题】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系统的诗歌理论批评专著是A: 《典论》B: 《文赋》C: 《文心雕龙》D: 《诗品》答案:D13、【单选题】“”陆机《文赋》中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指的是A: 创作的艺术技巧B: 文章的灵感C: 文章的构思D: 文章内容与形式答案:D14、【单选题】______“”以味论诗,注重诗境深远。

A: 钟嵘B: 刘勰C: 司空图D: 王昌龄答案:C15、【单选题】“”运用以文运事、因文生事理论观点区分小说与史传文的是A: 金圣叹B: 毛宗岗C: 王夫之D: 李渔答案:A16、【多选题】属于《史记》的观点有A: 发乎情,止乎礼B: 主文而诡透C: 发愤著书D: 考之行事,以稽其成败兴坏之理E: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答案:CD17、【多选题】扬雄的辞赋观主要有A: 雕虫篆刻B: 诗人之赋丽以则C: 辞人之赋丽以淫D: 考之行事,以稽其成败兴坏之理E: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答案:ABC18、【多选题】沈约提出的文学理论有A: 发展了文学风格论B: 概论从远古到刘宋时期文学发展史C: 突出文学的情感因素D: 阐述了声律论E: 讨论文与情的关系答案:BDE19、【多选题】下列关于萧统的介绍正确的有A: 字仲伟B: “”世称昭明太子C: 著作《诗品序》D: 著作《文选》序E: “”世称钟记室答案:BD20、【多选题】《典论》的文论观点有A: 审己度人B: 四科八体C: 诗赋欲丽D: 文以气为主E: 神思答案:ABCD21、【多选题】魏晋南北朝时期从风格论方面探讨文学艺术规律的有A: 《典论》B: 《文心雕龙》C: 《诗品》D: 《文赋》E: 《文选序》答案:ABC22、【多选题】元好问的文学观点主要有A: 求真B: 以高雅为正C: 偏向刚健豪壮的诗歌风格D: 诗穷而后工E: 不平则鸣答案:ABC23、【多选题】“”明清时期主张诗歌以性情为质的流派有A: 神韵派B: 性灵派C: 虞山派D: 格调派E: 肌理派答案:AB24、【多选题】“”明清公安派的文学理论观点有A: 不复以稽古为能事B: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C: 强调文章真情实感的流露D: 提倡平淡朴质的文风E: “”文学创作上追求幽深孤峭答案:ABCD25、【多选题】王夫之的诗学理论贡献包括A: 诗的本质特征是抒情性B: 探讨诗歌创作的情景关系C: “”注重本色,提倡创新D: 探讨诗歌的音律美E: 探讨诗歌的内涵答案:ABC26、【名词解释】雕虫篆刻答案:“”反映扬雄晚年对辞赋的一种态度,认为汉赋形式上靡丽多夸,不具备讽谏作用。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题型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题型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最先提出“养气”说的先秦思想家是(A )。

A.孟子B.老子C.孔子D.庄子2、从《史记》对汉高祖和汉武帝的记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司马迁的(C )A.“究天人之际”的精神B.“发愤著书”的精神C.“实录”精神D.“主文而谲谏”的精神3、最早批评“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这一看法的古代文论家是(A )A.曹丕B.钟嵘C.刘勰D.陆机4、陈子昂在《修竹篇序》提出了(A )A.“兴寄”和“风骨”说B.“美刺”、“讽谏”说C.“为时”、“为事而作”论D.“意境深远”说5、欧阳修提出“诗穷而后工”说,这里的“穷”应该诗指诗人(A )A.困厄的人生境遇B.经济贫穷只能自食其力的困境C.写不出诗的困境D.经济贫穷和身体有病的状况6、对于文学作品的艺术美,陆机提出了应、和、悲、雅、艳的五条标准。

这五条标准都是用音乐来比喻,其中的“悲”是指(C )A.文章要充分运用比兴手法,引起声音悲壮的艺术效果。

B.文学作品要有悲天悯人的同情心C.文学创作要能充分体现鲜明的爱憎感情,能真正感动人D.文学作品要引起读者的感动,必须描写悲剧性的题材内容7、把创作客体(“在物者”)分为理、事、情三个方面,把创作主体(“在我者”)分为才、胆、识、力四个要素的清代诗论家是(C )A.王夫之B.袁枚C.叶燮D.沈德潜8、“《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的著名观点的文论家是(C )A.金圣叹B.袁宏道C.李贽D.李渔9、“《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

若别一部书,任他写一千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得两个人,也只是一样。

”这段文字是指出,《水浒传》的人物性格(A )A.有共性和典型性B.分散而不够集中C.有鲜明的个性D.有典型性但缺乏共性10、“故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

”这段话的作者是(A )A.梁启超B.李渔C.金圣叹D.刘熙载11、“《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00814) (1)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00814) (1)

中国古代文论第一章:先秦两汉文论第一节尚书•舜典(节录)1、《尚书》是我国上古历史与典章文献的汇编。

“尚”即上,“尚书”即上古之书,故名《尚书》。

《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尚书》是儒家经典,称《书经》。

2、诗言志的观点:答:“诗言志”是我国上古时期人们对诗的本质、特征、作用的认识和概括,也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关于诗的最早的一个定义,它对我国诗歌创作与批评的影响源远流长。

“志”指意志和感情。

诗的本质在于言志抒情,诗的特征是通过语言的媒介来表达感情,抒发志向,诗的作用表现在它的认识意义和教育意义上。

3、诗歌的教育作用的观点:答:从《尚书•舜典》中“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杰,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诗歌、音乐、舞蹈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通过它可以使贵族的子弟正直而温和,宽宏而庄严,刚毅而不苛刻,简易而不傲慢,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这种对于文艺的政治教化作用的认识,成为对中国文艺理论批评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种主导性认识。

4、诗、乐、舞三者之间的关系:答:“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和“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的描述,反映了上古时期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关系。

《尚书•舜典》中的描述,也为后代研究文学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提供了依据。

5、了解《尚书•舜典》中记载的上古时期人们对艺术的一些基本认识:答:①帝命令夔主管音乐,说明在当时已经有了官办的乐队,也可能就是后代“学在官府”的前身。

②“教胄子”说明当时已经把音乐作为政治道德教育的一种手段,也就是后世“诗教”的前身。

③文中指出诗(歌辞)、歌(演唱)、声(音乐)、律(伴奏)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了艺术的整体和谐性,开启了对艺术本身规律研究和探讨的先河。

④文中“击石拊石”和“百兽率舞”描绘,说明当时歌舞可能已经有了统一指挥的形式以及简单的化装。

有可能出现的综合性的大题一、了解《尚书•舜典》中记载的上古时期人们对艺术的一些基本知识:“学在官府”“诗教”“艺术的整体和谐性”“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统一指挥形式及简单化装。

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笔记依据目录导论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第二节神话传说第二章《诗经》第一节《诗经》的来源、分类和流传第二节社会政治诗第三节情爱诗第四节史诗及其他第五节《诗经》的文学成就第三章先秦散文第一节历史散文第二节诸子散文第四章屈原和楚辞第一节楚辞的产生第二节屈原及其创作第三节《离骚》第四节屈原的其他作品第五节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散文第一节李斯与秦代散文第二节贾谊与西汉初期散文第三节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第四节东汉散文第二章司马迁与汉代史传散文第一节司马迁及其《史记》写作第二节《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第三节班固《汉书》及东汉其他历史散文第三章汉代辞赋第一节贾谊、枚乘与汉初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向第二节司马相如扬雄第三节西汉中后期其他辞赋作家及东汉辞赋的承变第四章汉代诗歌第一节乐府民歌第二节五言诗的起源第三节《古诗十九首》及其他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风骨第一节曹操与曹丕第二节曹植第三节建安七子及蔡琰第二章正始之音第一节时代思潮与正始诗歌第二节阮籍诗第三节嵇康诗第三章两晋诗坛第一节太康诗风第二节左思与刘琨第三节游仙诗与玄言诗第四章杰出诗人陶渊明第一节陶渊明的生平及思想第二节陶渊明的诗歌第三节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第五章南北朝诗歌第一节南朝诗歌第二节北朝诗歌第三节南北朝乐府民歌第六章魏晋南北朝赋第一节建安赋作的繁荣第二节两晋赋坛的多样化倾向第三节精致化的南朝骈赋第四节北朝赋与庾信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散文第一节魏晋文章第二节南朝骈文第三节北朝散文第八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一节魏晋南北朝小说创作的繁荣第二节志怪小说与《搜神记》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第九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第一节《典论?论文》与《文赋》第二节刘勰《文心雕龙》第三节钟嵘《诗品》及其他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第一节隋代文学第二节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第三节杜审言与沈、宋第四节陈子昂与张若虚等第二章盛唐诗歌第一节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第二节王翰、王昌龄、崔颢等豪侠诗人第三节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第三章李白第一节李白的生平和思想性格第二节李白的乐府歌行第三节李白的绝句第四节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影响第四章杜甫第一节杜甫的生平和思想第二节杜诗的“诗史”性质及写实手法第三节杜诗的沉郁顿挫和律体成就第四节杜诗的集大成和对后世的影响第五章大历诗坛第一节韦应物与刘长卿第二节大历十才子第三节顾况、李益第六章中唐诗歌第一节白居易、元稹等人第二节韩愈、孟郊第三节李贺第四节刘禹锡、柳宗元第七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一节李商隐第二节杜牧、许浑导论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的几种主要表现:一.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1、在我国的诗文里,对于故乡、故国的思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2、与乡土相联的,是对于国家的思念.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里,是一致的;至近代,此种精神由忠君报国而转向追求国家的自立自强.3、乡国的情怀的泛化,是对于山川之美的描写与赞颂.二.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亲情主题.1、爱情.可分为来自民间和受民间作品影响的一系和文人作品的一系.来自民间的一系:表现出更为充分的人性特点.从《诗》开始到乐府民歌,所表现的男女之爱很少受到礼的约束,表现更为热烈执著、更带野性色彩.文人的描写爱情之作:表现得较为复杂.含蓄了、深化了、带有理想的色彩(白朴《墙头马上》、加进悲剧色彩(《会真记》、《长恨歌》、董解元《西厢记》、王实甫《西厢记》、《长生殿》、《牡丹亭》、《红楼梦》)2、友情.视朋友如兄弟,这是我国思想传统里的一种认识.交友不因贵贱而阻隔,不以利而以义,守之以信,忠之以言.三.我国文学中的人生感悟主题1、对于生命虽短促而宇宙却永恒的感悟.对于历史、人生的思索,实际是对于生命永恒的向往,是珍视生命热爱生命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2、对于人生的感悟主题,还表现为对于现实人生的反思,往往交叉着宗教理路,劝善惩恶,提出人生的归宿问题.在小说、戏剧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特征:1、抒情传统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特色,但无论是抒情文体还是叙事文体,都有明显的抒情特色.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诗化世界的认知方式,因此在表诉上就常常着重于内心感情的抒发而不是着重与外物的描写.从古诗十九首开始的内心世界的展示,深远地影响了我国诗歌的发展.2、我国各体文学虽式样各异,但有一点相通,那就是重视意境的创造.《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篇,似这般都付予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心境与物镜融合无间.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1.“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弹歌》出自《吴越春秋》;葛天氏之乐和《候人歌》出自《吕氏春秋》.2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原始歌舞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最初的歌舞往往就是他们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是庆祝、祭典活动本身.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3原始歌舞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歌唱和舞蹈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第二节神话传说保存神话较多的材料《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神话的性质特征: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社会)并征服自然(社会)的愿望.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神话的劳动起源说.神话的宗教起源说.劳动起源说认为神话伴随着初民的劳动生活而产生,宗教起源说指实为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劳动起源说:神话的内容总是反映着劳动生活,初民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漫长时期的劳动生活有直接关系,劳动生活是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宗教起源说:初民的敬畏和崇拜观念,产生于他们对生活经验的最初思考,这便是最初的宗教观念.当他们从崇拜敬畏,变而为企图解释和支配自然力时,神话也就产生了.神话的产生与原始宗教有极大联系.神话与传说的区别.一.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二.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三.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四.实际上,每一个神话系统中往往都是神话和传说交织并存的.我国神话的主要特征①中国神话的特征一.紧紧地围绕着人的生存这个主题;二.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着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三.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四.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在流传过程中不断丰富、不断变化和成型.②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一.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主流.神话富于情感、富于形象、富于想象的特征,也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二.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的题材源泉.第二章《诗经》1《诗经》内容上分1.祭祀诗全部收在三“颂”之中《维天之命》、《武》、《载芟》《閟宫》2.颂赞诗“大雅”中的《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3.怨刺诗《民劳》、《桑柔》、《节南山》、《小弁》)、《北山》等;4.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静女》、《野有蔓草》5.征役诗《载驰》、《采薇》、《无衣》(看书P34-50)第一节《诗经》的来源、分类和流传1.《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笙诗6篇不在305之数.2.《诗经》的收集和编定①采诗说.②献诗说.③删诗说. 风、雅、颂的分类依据及其意义. 以音乐的不同作分类依据.风,指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正声,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又缘于音乐的不同分为大雅、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3.《诗经》的流传《诗经》在先秦时代的三个作用一是在祭祀、宴享时奏唱,二是作为外交场合言谈应对的辞令,三是作为教育的课本.《诗经》的流传秦火后遭焚,靠学者记诵保全.汉传授《诗经》有鲁、齐、韩、毛四家.汉代经学兴,为五经之一.东汉末,郑玄为毛诗作笺,随郑学大昌,毛诗独行,余三家诗亡.今日所见《诗经》即毛诗.第二节社会政治诗1.下层人民抨击政治的诗:①对统治者的讽刺和对治国政策的批评.a.揭露宫闱丑行,如《邶风.新台》.b.批判贵族统治者荒淫无耻,如《鄘风.相鼠》.②反映繁重徭役带来的苦难,抒发愤怨情绪.a.如《邶风.击鼓》、《王风.君子于役》,徭役使夫妻生离.b.如《魏风.涉岵》,繁重徭役造成不人道结局.c.如《豳风.东山》,征夫对徭役的痛苦体验.③对剥削不满.如《魏风.伐檀》《魏风.硕鼠》2.官吏对政治表达不满的诗:①从自身的体会入笔,抱怨劳逸不均.如《邶风.北门》;②《小雅》、《大雅》中有一些诗作,或发抒忧国忧民的心情,或直斥高层统治者的昏庸无道.如《小雅.正月》;3.抒发生活郁懑和人生忧伤的诗:①《桧风.隰有苌楚》比衬隐托出人有知有识所以多有生存的苦闷.②《魏风.园有桃》表达了“士”的人生悲哀,抒发了不被理解的苦恼.③《王风.黍离》,是东周大夫悲叹西周沦亡之作,这诗的家国哀思,对后代文学有极其深远的影响.4.称颂执政者的诗:赞美尽瘁为公的执政者.如《召南.甘棠》是人民歌颂、怀念召公的作品,《卫风.淇奥》赞美卫武公德美才俊.第三节情爱诗1.歌咏美丽的爱情.如《郑风.溱洧》写男女自由表达爱情;①表白男女的悦慕,直率、大胆而浪漫.如《召南.摽有梅》,这是一位待嫁女子的咏唱,把女子焦急待嫁的心情毫无掩饰的展露出来.②表现为温文典雅.如《邶风.静女》,以馈赠信物抒写纯真的爱情,娴雅美好.2.抒写婚姻生活.如《周南.桃夭》写女子的出嫁,《郑风.女曰鸡鸣》写夫妇间缠绵的情爱,《郑风.风雨》写夫妇久别重逢.3.反映某些相关社会问题.①反映爱情同礼教、社会舆论的矛盾.如《郑风.将仲子》女畏人言.②关于弃妇的问题.如《卫风.氓》控诉丈夫始乱终弃的行径.第四节史诗及其他1.史诗最著名的五篇周人史诗:《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2.《大雅》的五篇史诗叙述了自周人始祖后稷出世直到武王灭商的一些史迹和传说.1.有选择地描绘具体的事件,从而歌颂先祖的功勋,抒发了周民对先王的崇敬和爱戴之情.2.周人史诗还有先祖神化的记述.3.总结历史教训,提出治国思想.3.《七月》的内容梗概.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无止的辛苦劳作,共八章,大体依照春耕、蚕桑、收割等事的次第,按月歌唱,平铺直叙各种劳作,反映农夫衣食住行的情况,有较大史料价值.4.《芣苢》的艺术特点.以简练浅白的词语反复咏唱,各章之间只是更换了几个近义词,而能够引发丰富的联想,情韵悠长.第五节《诗经》的文学成就一.简析《诗经》抒情与写实相统一的特点《诗经》305篇,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诗占多数,真实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是《诗经》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重要特点.1.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比如社会政治诗,作者往往是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去感受生活、表达爱憎.2.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表达相思,就直说“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关雎》).抒发男女爱情坦言以陈,毫无掩饰.表达社会政治情感的诗作也是如此,如《秦风.黄鸟》抒发民众对秦穆公殉葬车氏三子的愤慨,反复咏唱:“彼苍者天!歼我良人”.3.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感情.如《七月》叙述农夫一年四季辛勤繁忙的劳作,内里却涌动着一股浓郁的不平之气.二.《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方法1.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①.直接叙事的如:《七月》②.直接刻画描写如:《溱洧》先勾勒春日和煦的背景,继而特写一对恋人相约游玩的对话,最后又转向青年男女踏春游戏热闹场面的描写.③.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社会政治诗、情爱诗的大多数都是如此.2.比,一般说就是比喻.A.修辞意义上的手法,是《诗经》中用比最常见的一种情形,如《卫风.硕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B.整首诗用比,如《魏风.硕鼠》用借喻手法,塑造完整的艺术形象.3.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①.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氛围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如《关雎》的起兴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此伏彼起的水鸟的和鸣,比喻青年男女的求偶.②.兴与诗歌情思不相关的,则往往是起到起韵的作用.如《唐风.山有枢》,起句“山有枢,隰有榆”同下面的内容没有任何意义关联,其作用只在起韵.三.《诗经》形式和语言方面的几个特点1.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所谓重章,并不是把完全相同的字句再罗列一遍,而是改变或替换一些字词后的复唱.①.词虽变而意义相同,如《关雎》的最后两章.《诗经》中这类同义复沓的重章之歌较多,其回环往复的咏唱,加强了抒情效果.②.改变字词后使诗章间形成意义上的层递关系,如《黍离》,清人方玉润赏评道:“三章只换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徊无限”,就是指它层递深入的特点.这类诗在《诗经》中也有一定数量.2.《诗经》以四言为基本句式,但在四言的基本句型下,又参差变化,比较灵活,如《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这种不拘四言、长短自如的句式,有浓厚的民歌风味.3.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的音乐美感.4.语言很有特色.①词汇丰富;②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细腻地传达出诗人曲折细微的情感和物象的活泼情状.③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为“六诗”或“六义”.后人把赋、比、兴从“六诗”或“六义”中剥离出来,认定为《诗经》的表现方式.1.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A.直接叙事的,如:大部分《颂》诗,《大雅》中的史诗,《小雅》中的宴饮诗,以及《国风》中的《七月》、《氓》等等,往往在叙事中熔铸着情感,“叙物以言情”.B.直接刻画描写的,如《芣苢》、《十亩之间》,只是平实客观的描写场面或人物,而情感自然见出.又如:《溱洧》以春日为背景,继而特写一对恋人相约游玩的对话,最后又转向青年男女踏春游戏热闹场面的描写.从场外旁观的视角,客观记录所见,而温馨喜悦之情自然流出.C.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社会政治诗、情爱诗中的大多数都是如此.2.比,一般说就是比喻.A.修辞意义上的手法,是《诗经》中用比最常见的一种情形,如《卫风.硕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B.另一种情形是整首诗用比,如《魏风.硕鼠》用借喻手法,塑造完整的艺术形象.3.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A.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氛围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如《关雎》的起兴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此伏彼起的水鸟的和鸣,比喻青年男女的求偶.这一类兴,都和比难以截然区分.B.兴与诗歌情思不相关的,则往往只是起到起韵的作用.如《唐风.山有枢》,起句“山有枢,隰有榆”同下面的内容没有任何意义关联,其作用只在起韵.赋、比、兴在理论上虽然可以区分为三种不同的表现手法,但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交互出现,经常重叠.因此在批评实践中也不易区分.同一首诗,有人认为是赋,有人认为是比或兴.第三章先秦散文①春秋战国时期诸子散文繁荣的原因。

2023年04月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广东)试题及答案

2023年04月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广东)试题及答案

2023年4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课程代码0081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中国古代文论偏重的文学观念。

A.典型说B.摹仿说C.抒情言志D.意境说2.将评点批评推向理论高峰的是A.金圣叹B.毛宗岗C.张竹坡D.脂砚斋3.先秦时期最早对诗歌本质作出理论概括的命题是A.诗言志B.诗缘情C.采诗观风D.歌咏言4.我国最早的儒家经典是A.《论语》B.《礼记》C.《诗经》D.《尚书》5.提出“明道、征圣、宗经”文学思想的是A.庄子B.孟子C.孔子D.荀子6.“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出自于A.《道德经》B.《论语》C.《尚书》D.《非乐》7.提出“尚质”与“尚用”文学思想的是A.庄子B.孟子C.孔子D.墨子8.建立“体大虑周”的文学理论体系的时期是A.先秦B.两汉C.魏晋D.唐朝9.《史记》所著:“左丘失明,厥有”。

A.《国语》B.《周易》C.《吕览》D.《孤愤》10.被誉为西汉著名辞赋家的是A.司马迁B.扬雄C.刘安D.王充11.强调为文应有感而发,敢于揭露和批判现实的是A.疾虚妄B.发愤著书C.以“情”辅“志”D.主文谲谏12.文学史上最为体大思深的著作是A.《典论》B.《文赋》C.《文心雕龙》D.《诗品》13.钟嵘“物感说”观点阐述的是A.文学的自然创作论问题B.文学的政治内容C.文学的创作冲动问题D.诗歌的形象性与情感性14.提出“诗穷而后工”理论的是A.白居易B.韩愈C.欧阳修D.王昌龄15.清代散文理论影响最大的是A.桐城派B.神韵派C.格调派D.阳美派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凰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两汉文论思想的主要特点是A.文学与学术渐趋分离B.文学批评专著相继出现C.对文学进行较为系统的理论探索D.文学已摆脱儒家经学附庸的地位E.在具体发展过程中形成两个高潮时期17.西汉王充的文学观点包括A.提倡真美,反对虚妄B.强调著述应该劝善惩恶C.提倡复古,反对创新D.语言文辞方面应该浅白易懂E.外内表里,自相副称18.下列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论的是A.《文赋》B.《典论》C.《文心雕龙》D.《诗品》E.《毛诗序》19.《文心雕龙》的文学观点有A.神思B.情采C.六观D.心物交融E.声律论20.陆机阐述文学形式美的观点有A.诗缘情而绮摩B.意须称物C.遗言贵妍D.音声迭代E.会意尚巧21.《金楼子》中的文笔观包含A.“文”具有情感性B.“文”具有辞藻华美艳丽的特点C.“文”具有声韵和谐的音乐美D.在理论上丰富了“文笔说”的内涵E.“文”具有情、采、韵22.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关于写作的道理和经验包括A.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在于“文以明道”B.主张写作态度要严肃认真C.主张不平则鸣D.主张陈言务去E.要“旁推交通”,广泛学习前人的创作经验23.明清复古流派的代表人物有A.李梦阳B.何景明C.李攀龙D.王世贞E.沈德潜24.李渔认为戏曲作品结构需要遵循的原则是A.立主脑B.减头绪C.密针线D.戒荒唐E.勿落套25.黄遵宪的诗歌创新理论包括A.强调诗歌跟上时代B.强调诗歌反映现实C.主张诗歌的创新D.主张诗歌的复古E.主张诗歌广泛继承传统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
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
(课程代码0081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墨家论文艺的标准是
A.审美主义
B.功利主义
C.形式主义
D.自然主义
2.孔子提出“兴、观、群、怨”说,朱熹解释“观”是
A.感发志意
B.考见得失
C.和而不流
D.怨而不怒
3.王逸《离骚经序》是
A.以《文》取兴
B.以《易》取兴
C.以《诗》取兴
D.以《史》取兴
4.陆机指出诗歌的本质特征是
A.诗言志
B.诗缘情
C.诗可以兴
D.诗赋欲丽
5.萧统标出“文”的审美特征是
A.错比文华
B.文约意广
C.指事造形
D.文质彬彬
6.钟嵘批评永嘉以后的玄言诗的缺陷是
A.泄导人情
B.文不逮意
C.淡乎寡味
D.下笔不能自休
7.韩愈在作家道德修养与文学创作的关系上主张
A.不平则鸣
B.气盛言宜
C.务去陈言
D.文从字顺
8.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的是
A.《太史公自序》
B.《原诗》
C.《报任安书》
D.《与元九书》
9.提出“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是
A.苏轼
B.柳宗元
C.李清照
D.王昌龄
10.姚鼐“阴阳刚柔”风格论的审美价值体现在
A.文道合一
B.赞“偏优”
C.辞达
D.神与物游
11.提出“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的是
A.司空图
B.严羽
C.王士禛
D.袁枚
12.李渔总结前人较少涉及的戏曲创作经验是
A.登场之道
B.曲谱之道
C.立言之本
D.本色
13.乾隆时代以“江左三大家”袁枚、赵翼、蒋士铨为骨干形成的是
A.神韵派
B.性灵派
C.肌理派
D.格调派
14.受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影响,中国古代文论偏重于
A.说理
B.思辨
C.实证
D.表现
15.提出“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观点的是
A.叶燮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16.下列观点出自孔子《论语》的有
A.思无邪
B.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C.心斋、坐忘
D.辞达而已矣
E.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17.葛洪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态度体现在
A.才有浅深,无有古今
B.文有伪真,无有故新
C.诗者,志之所之也
D.今诗与古诗,俱有义理
E.虚妄之言胜真美
18.下列是欧阳修提出的诗文理论观点有
A.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
B.感激发愤
C.诗穷而后工
D.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E.诗品出于人品
19.“发乎情,止平礼义”强调的是
A.“情”必须用“志”来约束
B.情感纳入封建伦理之道
C.肯定了“情”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D.中西文化的整合性
E.传统的继承性
20.桐城派主张的文章写作的“三相济”是指
A.义理
B.结构
C.考据
D.文章
E.学术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1.应感
22.真于性情,尚于作用
23.词“别是一家”
24.诗道性情,道性之情也
25.妙悟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2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的是什么?
27.如何理解“含英咀华,闳中肆外”?
28.“心斋、坐忘”强调的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29.金圣叹在小说创作理论方面取得了什么成就?
30.阐述王国维的“境界说”的理论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