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三性检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验方法
(一)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检测 1、依据标准及适用范围

《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 7106—2008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外窗及外门的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 级及试验室检测。
检测对象只限于门窗试件本身,不涉及门窗与其他结构之间 的接缝部位。
2、术语和定义(分解到各检测方法中) 3、分级

3)校准

需进行检定/校准的计量设备
①钢卷尺、游标卡尺:测量尺寸用;②气压计、温度计、秒表:环境条 件测量、计时;③位移计:变形测量。④供压系统:差压计检定 ⑤空气流量测量系统:空气流量计检定;空气流量测量系统校准。校准 周期不应大于6个月 ⑥淋水系统:水流量计检定;淋水系统校准。 校准周期不应大于6个月

关于窗扇其他部件
☆上挺:门窗扇构架的上部横向杆件。
☆中横挺:门窗扇构架的中部横向杆件。
☆边挺:门窗扇构架的两侧边部竖向杆件。
☆下挺:门窗扇构架的底部横向杆件。
☆横芯:门窗扇构架的横向玻璃分格条。 ☆竖芯:门窗扇构架的竖向玻璃分格条。 ☆玻璃压条:镶嵌固定门窗玻璃的可拆卸的杆状件。
关于常用玻璃的定义
建筑外门窗 水密、气密、抗风压
术语和定义

依据《建筑门窗术语》GB/T 5823-2008,列举以下常用术 语和定义

关于门窗框的定义
窗洞口或附框连接固定的门窗杆件系统。
☆ 框:用于安装门窗活动扇和固定部分(固定扇、玻璃或镶板),并与门
☆ 附框:预埋或预先安装在门窗洞口中,用于固定门窗的杆件系统。

3)附加空气渗透量检测


4)总渗透量检测

去除试件上所加密封措施或打开密封盖板后进行检测,检 测程序同附加空气渗透量检测。
5)检测值的处理 ①计算

分别计算出升压和降压过程中在100 Pa 压差下的两个附加 空气渗透量测定值的平均值 和两个总渗透量测定值的平 均值 ,则窗试件本身100 Pa压力差下的空气渗透量 (m3/h) 即可按(式:4-14-1)计算:
③供压系统应具备施加正负双向的压力差的能力,静态压力
控制装置应能调节出稳定的气流,动态压力控制装置应能 稳定的提供3S~5S周期的波动风压,波动风压的波峰值、 波谷值应满足检测要求。供压和压力控制能力应满足建筑 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的检测要求。 ④淋水系统的喷淋装置 应满足在窗试件的全部面积上形成连续水膜并达到规定淋 水量的要求。 喷嘴布置应均匀,各喷嘴与试件的距离宜相等且不小于 500mm;
2)预备加压

在正、负压检测前分别施加三个压力脉冲。
压力差绝对值为500Pa,加载速度约为100 Pa/s。压力稳定 作用时间为3s,泄压时间不少于1s。
待压力差回零后,将试件上所有可开启部分开关5次,最 后关紧。 检测前应采取密封措施,充分密封试件上的可开启部分缝 隙和镶嵌缝隙,或用不透气的盖板将箱体开口部盖严; 按照图4-14-1检测加压部分逐级加压,每级压力作用时间 约为10s,先逐级正压,后逐级负压。记录各级测量值。
A.6 .3重复上述A.6 .1、A.6 .2步骤2次,得到3次校准结果。
A.7结果的处理
A.7.1 按公式(4-14--1)计算各开孔下的空气渗透量,按公式(414--2)换算为标准空气渗透量。(压差100Pa)
三次测值取算术平均值。
正、负压分别计算。
A.7 .2 以检测装置第一次的校准记录为初始值; 分别计算不同开孔数量时的空气流量差值; 当误差超过5%时应进行修正; A.8校准周期:不应大于6个月。 A.9记录
四个喷淋区域总淋水量最少为0.74L/min(2*610*610),对 任一个分区,淋水量应在0.15L/min至0.37L/min(平均 0.185)范围内。 B.4 .2喷淋系统应在压力箱开口部位的高度及宽度的每四等 分的交点上都进行校准。
B.4.3不符合要求时应对喷淋装置进行调整后再次进行校准。 B.5校准周期:不应大于6个月。记录




试件空气渗透量:在标准状态下,单位时间通过整窗(门)试 件的空气量。 附加空气渗透量:除试件本身的空气渗透量以外,通过设 备和试件与测试箱连接部分的空气渗透量。


单位开启缝长空气渗透量:在标准状态下,单位时间通过 单位开启缝长的空气量。
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在标准状态下,单位时间通过外门 窗试件单位面积的空气量。
1)气密性能
①分级指标

采用在标准状态下,压力差为10 Pa时的单位开启缝长空气渗透 量q1和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q2作为分级指标。 分级指标绝对值q1和q2的分级见表4-14-16。
②分级指标值

2)水密性能 ①分级指标

采用严重渗漏压力差值的前一级压力差值作为分级指标。
分级指标值△P的分级见表4-14-17。
5、三性检测准备
1)试件要求

试件应为按所提供图样生产的合格产品或研制的试件,不 得附有任何多余的零配件或采用特殊的组装工艺或改善措 施。试件必须按照设计要求组合、装配完好,并保持清洁、 干燥。 相同类型、结构及规格尺寸的试件,应至少检测三樘。 ①试件应安装在安装框架上。 ②试件与安装框架之间的连接应牢固并密封。(紧固技巧)
器通电预热时间不少于1 h。 A. 5. 2空气流量测量系统所用差压计、流量计应在正常检定 周期内。
A.6校准方法
A.6 .1将全部开孔用胶带密封,按气密性能检测中检测加压 的试验要求顺序加压,记录相应压力下的风速值并换算为 标准状态下的空气渗透量值作为附加空气渗透量。 A.6 .2按照开1、2、4、8、16、32个孔的顺序,依次打开密封 胶带,分别按气密性能检测中检测加压的试验要求顺序加 压,记录相应压力下的风速值并换算为标准状态下的总空 气渗透量值。
2)试件数量

3)试件安装要求


安装好的试件要求垂直,下框要求水平,下部安装框不应 高于试件室外侧排水孔。不应因安装而出现变形。
③试件安装后,表面不可沾有油污等不洁物。


④试件安装完毕后,应将试件可开启部分开关5次。最后 关紧。
宜按照气密、水密、抗风压变形 、抗风压反复受压 、安 全检测的顺序进行。 当进行抗风压性能检测或较高压力的水密性能检测时应采 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②分级指标值

3)抗风压性能 ①分级指标

采用定级检测压力差值P3为分级指标。
分级指标值P3的分级见表4-14-18
②分级指标值

4、检测装置
1)组成

检测装置由压力箱、试件安装系统、供压系统、淋水系统 及测量系统(包括空气流量、压力差及位移测量装置)组成。
2)要求 ①压力箱的开口尺寸应能满足试件安装的要求,箱体开口部 位的构件在承受检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最大压力差作用下 开口部位的最大挠度值不应超过5mm或l/1000,并具有良 好的密封性能且以不影响观察试件的水密性为最低要求。 ②试件安装系统包括试件安装框及夹紧装置。应保证试件安 装牢固,不应产生倾斜及变形,同时保证试件可开启部分 的正常开启。

有关窗的定义
☆窗:围蔽墙体洞口,可起采光、通风或观察等作用的建筑部件的总称。
通常包括窗框和一个或多个窗扇以及五金配件,有时还带有亮窗和换气装置。
☆活动窗:具有可开启部分的窗。
☆固定窗:只带有固定扇的窗。 ☆固定玻璃窗:窗框洞口内直接镶嵌玻璃的不能开启的窗。
☆外窗:分隔建筑物室内、外空间的窗。
☆内窗:分隔建筑物两个室内空间的窗。 ☆风雨窗:安装在主窗室外侧或内侧的次窗。 ☆平开窗:合页(铰链)装于窗侧边,平开窗扇向内或向外旋转开启的窗。
②淋水系统的校准方法

B.1适用范围 本校验方法适用于建筑外门窗水密性能检测装置的淋水系 统的校准。 采用固定规格的集水箱安装在压力箱开口不同部位,收集 淋水系统的喷水量,校准不同区域的淋水量及均匀性。 B.3集水箱
B.2原理


应只接收喷到样品表面的水而将试件上部流下的水排除。
集水箱应为边长为610 mm的正方形,内部分成四个边长 为305 mm的正方形。
☆固定部分:门窗的固定扇、玻璃、镶板及框等不
可开启部件的总称。
1门下框;2门扇下挺;3门边框;4门扇边挺;5镶板;6门扇中横挺;7竖芯;8横芯;9门 扇上挺;10门中横框;11亮窗;12亮窗中竖框;13玻璃压条;14门上框;15固定亮 窗;16窗上框;17亮窗;18窗中竖框;19窗中横框;20窗扇上挺;21固定窗;22窗边 框;23窗中竖挺;24窗扇边挺;25窗扇下挺;26窗下框;27拼橙框。
A. 4安装框技术要求 A. 4. 1安装框应采用不透气的材料,本身具有足够刚度。 A.4.2安装框四周与压力箱相交部分应平整,以保证接缝的高 度气密性。
A.4.3安装框上标准试件的镶嵌口应平整,标准试件采用机械 连接后用密封胶密封。
A. 5校准条件
A. 5. 1试验室内环境温度应在20℃±5. 0℃范围内,检测前仪
☆ 上框:窗框构架的上部横向杆件。 ☆ 边框:窗框构架的两侧边部竖向杆件。 ☆ 下框:门窗框构架的底部横向杆件。

关于窗扇的定义
☆平开窗扇:带有合页(铰链)或旋转轴的窗组件。 ☆推拉窗扇:可沿垂直或水平方向平移的窗组件。 ☆活动扇:安装在门窗框上的可开启和关闭的组件。 ☆可开启部分:门或窗中的活动扇的总称。

单层玻璃:(略) 夹层玻璃:就是在两块玻璃之间夹进一层以聚乙烯醇缩丁 醛为主要成分的PVB中间膜,经热压机压合并尽可能地排 出中间空气,然后放入高压蒸汽釜内利用高温高压将残余
的少量空气溶入胶膜而成。

中空玻璃:两片或多片玻璃以有效支撑均匀隔开并粘接密 封,使玻璃层间形成有干燥气体空间的制品 。

试件的空气渗透量 、装配等(相对稳定) 设备本身的:包括管路 总空气渗透量 附加空气渗透量 分产生的(每拆装试件 一次,会变化) 试件与安装框架连接部 安装框架与测试箱连接 部分产生的(每拆装试 件一次,会变化)
1)检测加压顺序 ( ★ )
检测加压顺序见下图4-14-1。
4)检测顺序

5)检测安全要求

6、气密性能检测

相关定义

开启缝长:外窗开启扇或外门扇开启缝隙周长的总和,以 内表面测定值为准。如遇两扇相互搭接时,其搭接部分的 两段缝长按一段计算。 试件面积:外门窗框外侧范围内的面积,不包括安装用附 框的面积。以室内表面测定值为准。
标准状态:温度为293K(20℃)、压力为 101.3kPa(760mmHg)、空气密度为1.202kg/m,的试验条件。 气密性能:外门窗在正常关闭状态时,阻止空气渗透的能 力。
有关窗的定义
☆外开上悬窗:合页(铰链)装于窗上侧,向室外方向开启的上悬窗。
☆内开下悬窗:合页(铰链)装于窗下侧,向室内方向开启的窗。 ☆推拉窗:窗扇在窗框平面内沿水平方向移动开启和关闭的窗。 ☆上下双提拉窗:两窗扇均可沿垂直方向移动的上下推拉窗。 ☆下推拉窗:只有下部窗扇可沿垂直方向移动的上下推拉窗。 ☆上推拉窗:只有上部窗扇可沿垂直方向移动的上下推拉窗。
装置的喷水量应能调节,并有措施保证喷水量的均匀性。
⑤测量系统包括空气流量、压力差及位移测量装置,并应满 足以下要求:

a)差压计的两个探测点应在试件两侧就近布置,差压计 的误差应小于示值的2%。

b)空气流量测量系统的测量误差应小于示值的5%,响应 速度应满足波动风压测量的要求。
c)位移计的精度应达到满量程的0.25%,位移测量仪表的 安装支架在测试过程中应牢固,并保证位移的测量不受试 件及其支承设施的变形、移动所影响。(桂林广陆数测)


每个区域设置导向排水管,将收集到的水排入可以测量体 积的容器

如图B.1所示。
B.4方法
B.4.1集水箱的开口面放置于试件外样品表面应处位置 ±50mm范围内,平行于喷淋系统。用一个边长大约为760 mm的方形盖子在集水箱开口部位,开启喷淋系统,按照 压力箱全部开口范围设定总流量达到2L/( min· m2),流入 每个区域(四个分区)的水分开收集。
①空气流量测量系统的校准方法 A.1适用范围
本校验方法适用于建筑外门窗气密性能检测装置的空气 流量测量系统的校准. A.2原理

采用固定规格的标准试件安装在压力箱开口部位,利用 空气流量测量系统测量不同开孔数量的空气流量。
A.3标准试件 标准试件采用3 mm不锈钢板加工,外形尺寸应符合图A.1的要 求,表面加工应平整,测孔内应清洁,不能有划痕及毛刺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