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
二、教学目标:
1. 浏览课文,把握一滴水的游踪;
2. 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景物的特点;
3. 理解文章新颖的构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的是游记类散文。

所谓游记,就是在写作者去了什么地方,他看到了什么景色,又因此触发了什么思绪。

因此,我们在阅读游记的时候,也应该着重关注作者的所至、所见、所感这三个具体的要素。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有一些特殊,请同学们跟随一滴水的脚步,去看看在祖国的西南边陲,一座古老而静谧的小城里,这滴水究竟看到了怎样别致的风景,又发生了什么奇妙的故事呢?
丽江古城的标志是由什么构成的?——水、山、云。

整个标志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给人一种浑然天成和淳朴忠厚的民风感觉,将丽江古城的深厚历史感味儿酝酿的淳朴十足。

这款logo标志设计,又像是我国的一款古代印章,充分体现了丽江古城的历史、人文与风光等。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作者阿来,藏族人,当代著名作家,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

2021年8月,阿来到丽江做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

当地政府知道阿来来到丽江之后,就邀请他写作一篇适合学生阅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

于是阿来先生就写作了这篇文章,也是对他丽江之行的一个纪念。

(三)读一读,寻找一滴水的踪迹
1. 寻找游踪
请同学们先默读课文,在文中勾画出体现一滴水踪迹的句子。

并以“我是一滴水,______(形容词/动词)游过丽江的______(风景点)。


*我是一滴水(一片雪),轻盈地游过丽江的玉龙山山顶。

原文:我是一片雪,轻盈地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

*我是一滴水,缓缓地流过丽江的绿色盆底(丽江坝)。

原文:有一天,我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坚硬的冰。

和更多的冰挤在一起,缓缓向下流动。

*我是一滴水,眼前一黑地游过丽江的落水洞。

原文:但是,眼前一黑,我就和很多水一起,跌落到地底下去了。

丽江人把高山溪流跌落到地下的地方叫做落水洞。

*我是一滴水,莫名其妙地/喧哗地/经过岁月长河的游过丽江的黑龙潭。

原文:我是被亮光惊醒的。

我和很多水从象山脚下的黑龙潭冒出来。

咕咚一声翻上水面。

*我是一滴水,开心地/好奇地/对一切未知充满好奇地游过丽江的四方街。

原文:顺着玉河,我来到了四方街前。

*我是一滴水,目眩神迷地游过丽江的玉河。

原文:从水车上哗然一声跌落下来,回到了玉河。

*我是一滴水,犹豫徘徊地游过丽江的中河。

原文:从水车上哗然一声跌落下来,回到了玉河。

在这里,我有些犹豫。

因为河流将要一分为三,流过古城。

作为一滴水,不可能同时从三条河中穿越同一座古城。

因此,所有的水,都在稍作徘徊时,被急匆匆的后来者,推着前行。

来不及作出选择,我就跌进了三条河中的一条。

叫做中河的那一条。

*我是一滴水,神奇地/意料之外地游过丽江浇花人的大壶上。

原文:在又一座桥边,一个浇花人把手中的大壶没进了渠中。

我立即投身进去,让这个浇花的妇人,把我带进了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

院子里,兰花在盛开。

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

*我是一滴水,湍急地游过丽江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

原文:很快,我就和更多的水一起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

一些露珠从树叶上落下,加入了我们。

*我是一滴水,喧腾奔流地游过丽江旁的金沙江里。

原文:黎明时分,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

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

2. 画游踪图
请同学们根据刚刚找到的一滴水的游踪,画出这滴水的游览轨迹图。

教师总结:游记作品当中,常常以地点的转化为线索,来铺展文章的结构。

本文作者就是以一滴水的行踪为线索,来为读者展现丽江的风情。

(四)想一想,思考一滴水的见闻
看完了这滴水的行踪,接下里我们再来找一找课文中对这滴水“所见所闻”的描述,这滴小小的水珠在丽江遇到了什么样的风土人情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划出表现作者所见的句子。

*我是一滴水,我在丽江看到了_______________。

一路上,经过了许多高大挺拔的树。

名叫松与杉。

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做杜鹃,叫做山茶。

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经过纳西族村庄里的人们,他们都在说:丽江坝,丽江坝。

那真是一个山间美丽的大盆地。

*我是一滴水,我在丽江看到了_______________。

看见很多不同模样的人。

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

黑眼睛的人,蓝眼睛的人。

我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

看见了花与树。

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

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

人们在桥上,在堤上,说着不同的语言。

在不同的语言里,都有那个词频频出现:丽江,丽江。

*我是一滴水,我在丽江看到了_______________。

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

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

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

经过售卖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

我想停下来看看,东巴文的“水”字是怎样的写法。

但我停不下来,没有看见。

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入砚池中,被蘸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挂在店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

在又一座桥边,一个浇花人把手中的大壶没进了渠中。

趣味小知识:
请同学们帮这滴水找找看,哪个是“水”的东巴文写法呢?
大家可以观察到,东巴文的“水”字,比甲骨文中的“水”字上面多了一个小圆圈,因为在纳西族看来,水来自于山,而山上有泉眼,这就是“水”的来源;甲骨文代表的则是中原文明,在中原人看来,水的形态更多表现为江、河、湖、海。

我们从文字中可以感受到古人将生活与自然相融合的智慧。

*我是一滴水,我在丽江看到了_______________。

我看到了,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

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着相机在眺望远山。

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

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

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

太阳出来了,我怕被迅速蒸发,借一阵微风跳下花朵,正好跳回浇花壶中。

黄昏时,主人再去打水浇花时,我又回到了穿城而过的水流之中。

这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

游客聚集的茶楼酒吧中,传来人们的欢笑与歌唱。

这些人在自己所来的远处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内心也很喧哗。

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思考:作者为什么不以游客的视角写游览丽江的过程,而要以一滴水的视角来写丽江呢?1. 民族风情:水,是丽江的精灵。

人常说,顺水流则进程,逆水流则则出城,丽江古城的老百姓们千百年来都是依靠着玉龙雪山冰川融雪的供养生息繁衍,所以,对丽江百姓来说,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玉龙雪山,是纳西族百姓的圣山。

雪山象征着他们民族的图腾。

所以,作者以水的视角来写丽江,其实也是对纳西族民族文化的凸显。

2. 水的内涵:水可以将时间感和空间感串联起来。

正所谓“逝者如斯夫”,水不仅可以体现出流向和位置,也可以表现出时间的流逝。

作者以水为叙述对象,既写出了岁月的流逝和变迁之感,也写出了丽江古城“依山而建”,奔流入江的地理构造。

3. 写作对象:且用水的视角来写丽江更加生动有趣。

最初阿来写这篇文章的对象是孩子们,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样生动有趣的游记文体显然要比一篇枯燥冰冷的导游词要好多了。

所以,同学们。

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一定要关注写作的对象。

写作的对象就决定了我们应该写什么样风格,什么样文体的作品。

(五)品一品,感悟一滴水的情怀
*我是一滴水,在丽江,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不同的语言里,都有那个词频频出现:丽江,丽江。

这时的丽江已经是一座很大的城了。

城里也不是只有最初筑城的纳西人了。

如今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要来丽江,看纳西古城的四方街,看玉龙雪山。

赏析:作者在这里写出了丽江的变化。

过去的丽江位置偏僻,很少有人问津。

(结合第三自然段木氏家族和徐霞客的故事给学生讲解“土皇帝”的传说,加深学生对这里偏僻的理解。

)现在,作者借一滴水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丽江的繁华,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了丽江这座西南古城,体会这里的风土人情。

*我是一滴水,在丽江,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

赏析:丽江的建筑特点就是依仗着山,依仗着水,他们生于斯,长于斯。

作者的笔下,古城就是这样的静谧,美丽。

没有因为建筑物而破坏自然,相反,为这里的山山水水增添了几分人气与美丽。

*我是一滴水,在丽江,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

游客聚集的茶楼酒吧中,传来人们的欢笑与歌唱。

这些人在自己所来的远处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内心也很喧哗。

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赏析:作者写丽江的美,也是在写丽江的人美。

这里的人像水一般纯净。

即便是来到这里的游客,也不免沉浸其中。

*我是一滴水,在丽江,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黎明时分,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

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

赏析:正是由于丽江的美好,所以经过丽江的这滴水也向往、憧憬着美好。

作者借一
滴水的笔触,表达了丽江的赞美和喜爱,以及对丽江宁静安逸生活的歌颂与向往。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同学习了《一滴水经过丽江》这篇课文,跟随者作者新颖又独特的笔调,我们游览了丽江独特的风土人情。

希望大家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再次掌握游记的写作特点与阅读基本要素。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最后,我们在悠悠的古诗中结束这一堂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