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汇大课堂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2部分 人文地理 专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及城市化
题组1 城市空间结构及形成原因
(2015·临沂模拟)下图为某城镇工业区分布及年内风频统计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对该城镇环境质量影响最小的工厂是( )
A.石化厂B.水泥厂
C.造纸厂D.印染厂
2.该城镇东南部适宜规划( )
A.高档住宅小区B.中心商务区
C.仓储物流区D.休闲度假区
解析:1.A 2.C 第1题,由图中指向标和风频图可知,该市盛行东北—西南风,水泥厂有大气污染,不应布局在盛行风的上风向地带;造纸厂、印染厂有水污染,不能布局在河流的上游地带;石化厂布局在河流下游和与当地盛行风相垂直的郊区,为对该城镇环境质量影响最小的工厂。

第2题,该地临近铁路和河流,交通便利,位于城市郊区,可建设为仓储物流区;该地位于河流下游,化工厂附近,因而不适宜建设高档小区、休闲度假区或中心商务区。

(2015·南昌质检)下图中左图是某大城市外缘甲、乙两个规划区,右图示意MN之间的地价分布。

读图,完成第3~5题。

3.该城市主城区位于O地( )
A.东面B.西面
C.南面D.北面
4.甲、乙两个规划区分别是( )
A.住宅区和工业区B.住宅区和商业区
C.工业区和商业区D.工业区和住宅区
5.甲规划区南侧铁路附近的合理利用方式是建( )
A.绿化带B.垃圾站
C.市民广场D.高级住宅
解析:3.D 4.A 5.A 第3题,地价由北向南递减,表明市中心位于规划区(O点)以北。

第4题,大城市外缘多分布住宅区和工业区。

第5题,工业区、铁路对住宅区、商业区有一定的污染,宜通过卫生防护带进行分隔,卫生防护带的最佳方式是绿化带。

(2015·荆门模拟)广州珠江新城为国家级中心商务区。

下图a为广州市局部示意图,下图b为珠江新城附近可能出现的人口流动情况。

据此完成第6~7题。

图b
6.据图分析,该城市的高级住宅区最可能分布在图a中的( )
A.西北角B.西南角
C.二沙岛D.海心沙
7.图b中能反映珠江新城附近人口日变化特点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6.C 7.D 第6题,高级住宅区多分布在环境优美的地区、河流上游、文化区附近,图中二沙岛周边为珠江,环境优美且文化设施较多,最可能为高级住宅区分布区。

第7题,珠江新城为国家级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多,夜晚人口少,与曲线④相符。

题组2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与城市区位
(2015·湖北八校联考)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分布图。

该城市有2 0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南船北马,七省通衢”。

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焦柳铁路线,穿过该城市多采用高路基(如图2)、公路涵洞的方式。

读图,完成8~9题。

8.该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地形B.气候
C.铁路交通D.水运
9.在当时条件下,铁路线穿过城区多采用高路基或公路涵洞的形式,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为( )
A.形成立体交通,对城市交通干扰小
B.防止城市内涝
C.阻止行人穿行
D.夯实地基,防止地面下沉
解析:8.D 9.A 第8题,该城市历史悠久,位于河流交汇处,水运便利,最初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为水运条件。

第9题,高路基、公路涵洞形成立体化的交通,从而较少了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干扰。

(2015·青岛模拟)读城市规模的成本—效益曲线图,完成10~11题。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0~P1城市成本低于效益
B.P1~P2城市成本增加最快
C.P2~P3城市成本低于效益
D.P2~P3城市效益增加最快
11.只从城市成本、效益角度考虑,最大城市人口规模为( )
A.P0B.P1
C.P2D.P3
解析:10.C 11.D 第10题,读图可知,P0~P1城市成本高于效益,A项错;P1~P2城市成本下降快,B项错;P2~P3城市成本低于效益,C项正确;P2~P3城市效益下降快,D项错。

第11题,P3以后城市成本超过效益,故只从城市成本、效益角度考虑,最大城市人口
规模为P3。

题组3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5·陕西模拟)下图为我国两城市不同年份的人口分布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显示,1992-2012年( )
A.甲、乙两城市老城区人口均有所减少
B.甲城市老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比乙城市小
C.甲、乙两城市远郊区、县区人口数量比较接近
D.甲城市近郊和新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比乙城市大
13.甲、乙两城市处于城市化进程的( )
A.逆城市化阶段B.初期阶段
C.中期阶段D.后期阶段
解析:12.D 13.B 第12题,1992—2012年乙城市老城区人口比例基本不变,但人口数量并不确定;甲城市老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比乙城市大;甲、乙两城市远郊区、县区人口比例比较接近,但数量无法确定。

第13题,从图中可看出,甲、乙两城市城市化水平均较低,处于城市化水平的初期阶段。

(2015·郑州模拟)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

读图,完成第14~15题。

14.图中( )
A.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
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
D.各国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
15.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个国家城市化带来的主要变化有( )
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
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C.中国——城市土地价格上涨
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解析:14.C 15.C 第14题,读图可知,英国的城市化水平始终高于美国,A、B项错误;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且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C项正确;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D项错误。

第15题,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土地价格上涨;随着城市化的高水平发展,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增大,相应地,第一、二产业比重不断减小;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环境质量得以改善。

(2015·银川模拟)读我国1982-2007年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对比关系图,完成第16~17题。

16.1982—2007年,我国( )
A.城市人口正逐渐减少
B.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变化趋势相反
C.城市化水平增速缓慢
D.总体看,城市面积增幅大于城市人口增幅
17.图示信息显示,1982—2007年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
A.城市人口过快增长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
C.土地资源浪费严重D.环境污染逐步加剧
解析:16.D 17.C 第16题,读图可知,我国城市人口一直呈较快的增长趋势,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都呈增长趋势,但总体看,城市面积增幅大于城市人口增幅。

第17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城市面积增幅大于城市人口增幅,说明我国城市化的过程中存在土地资源浪费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