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影响青年群体住房租买选择的因素主要有两类,即价格因素和社会因索。
前者主要体现在当期房价、房价预期、收入水平、收入预期、所处城市、文化程度等相关层面,而后者则主要体现在婚姻、年龄、性别、家庭人口、心理需求等其他层面。
当然,不论其购房状况如何,住房对于青年群体而言无疑是“大件”消费。
住房的“租”与“购”看似可互为替代,但很多租房者对其租住现状并不满意,房屋租赁市场失控,这些必然加剧住房买卖市场的竞争。
那么到底该如何缓解青年群体的购房压力、改善居住条件呢?一是要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婚姻观,给住房和婚姻“松绑”,以此缓解婚龄青年的购房压力。
二是要推行因城施策、分类治理的方法,地方政府应该用政策手段抑制房地产投机行为,进一步改观房价预期。
三是要逐步发展和完善我国住房租赁市场:通过出台更为缜密的管理条例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秩序;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住房租赁平台:通过户籍制度改革等手段弱化住房的社会附加属性,为租房者在就业、医疗、教育等方面创造更多的便利,真正提高住房“租”与“买”的可替代性.四是要加强住房公积金等住房金融制度的保障作用,更好地发挥以公积金为代表的金融政策在支持青年群体住房消费层面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青年群体住房租买选择及其购房压力研究》,《调研世界》2018年第4期)材料二:
欧美发达国家,住房市场早就实现了租售并举。
居民住房自有率不高,租房意识较强,而租金回报率普遍在 2.5%~5%之间。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租房率和租金回报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这意味着租赁市场有着极大潜力。
近年来一些城市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纷纷降低落户门槛,出台各种吸引人才的措施。
这在刺激租房需求不断上涨的同时,也预示着租赁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
相关调查显示,随着租赁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居住观念的变化,年轻人对买房的执念在松动。
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年轻人越来越注重居住品质,政策也鼓励发展规范化的住宅租赁市场,这使得规模化、标准化经营的品牌“长租公寓”日益受到青睐,不少以省心、质优为特点的长租平台成为租赁市场发展的中坚力量。
(摘编自《政策再次按下“加速键”,住房租赁市场迎来新利好》.《工人日报》2019年8月7日)材料三:
租房,让漂泊的青年人拥有了暂时的栖息地,租金却成为他们每个月必不可少的大额消费负担.这笔消
费在青年人收入中的占比,直接决定了他们生活幸福感的高低。
在城市中靠租房解决居住问题的青年人,绝大部分会选择合租,因为整租与合租之间存在较大的成本差。
以整租一居室和合租单间进行比较,在几个城市的调研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整租一居室平均月租金(3629.8元)是合租单间平均月租金(1204.3元)的3倍多.
随着年龄增长,青年人的收入和生活逐步进入新的阶段,租房理念也会随之发生一些变化。
具体来说,整租比例变高,80后选择整租的比例比00后选择整租的比例高出7.5个百分点:租房周期也变长:这些变化意味着生活的稳定性变高。
只有不到2成的00后租房周期在2年以上,90后中这个比例是3成,80后中则达到4成。
比较各个城市的实际房租收入比,更能体现青年人生活幸福感的高低。
一般来说,一般来说,生活在租房成本相对较低、而收入水平较高的城市的青年人的幸福感会超过其他城市青年人的幸福感。
2019年主要城市整租一居室房租收入比排名
(摘编自《2020中国青年居住消费趋势报告》)
1. 下列对“青年租房”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青年群体的住房租买选择主要受到当期房价、收入水平、所处城市、文化程度等价格因素和婚姻、年龄、性别、家庭人口等社会因素的影响。
B. 想要缓解青年群体的购房压力,仅仅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是不够的,政府还需要出台相关政策、逐步改善我国住房租赁市场现状。
C. 80后与00后相比整租比例更高,租房周期更长,这表明青年人的收入水平与生活状态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变化,80后的生活稳定性高于00后的。
D. 租房费用是漂泊异乡的青年人每个月必不可少的最大消费负担,其在青年人收入中的占比,直接决定了他们生活幸福感的高低。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认为住房买卖市场竞争加剧,原因在于租房者对其租住现状不满意,进而导致房屋租赁市场出现失控局面。
B. 欧美发达国家,住房市场早就实现了租售并举;而在我国、住房被赋予了诸如就业、医疗、教育等附加属性,不利于租售并举的发展。
C. 规模化、标准化经营的品牌“长租公寓”是未来房屋租赁市场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这取决于青年人对居住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
D. 从材料四的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个城市整租居室的租金越高,该城市整租一居室房租收入比越高。
3. 当前.我国房屋租赁市场的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请结合材料一和二简要概括。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4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以下简称《重点任务》)。
该文件明确,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在此前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已陆续取消落户限制的基础上,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根据这份文件,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城市政府要探索采取差别化精准化落户政策,积极推进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落户。
允许租赁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户口落户。
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在这一重要节点上,进一步放开放宽落户限制,体现了全新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
加快消除城乡区域间户籍壁垒,统筹推进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市民化,可以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和社会融合。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此时不断放开放宽落户限制、优化城镇化布局形态,能够让城市充分发挥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
《重点任务》指出,要深化落实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政策,在安排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时更多考虑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2019年继续安排中央财政奖励资金支持落户较多地区;全面落实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政策。
(摘编自《大城市放开落户限制,影响几何》)材料二:
都市圈是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纵观世界发达国家,都市圈承载着一国的经济、文化、信息、科技、知识、人才等核心力量。
都市圈首先需要经济、文化、科技等高度发达的核心城市,其次需要圈内基础设施、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全面一体化,从而使得不同区域发挥各自比较优势。
然而,分割管理的户籍制度对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特别是人才的流动,形成一定程度的阻碍,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是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前提。
没有社会体制的一体化,就无法实现人力资源的一体化,也就不能实现产业的高效分工协作。
都市圈的户籍管理由“准入年限同城化累积互认”到“城市群内户口通迁、居住证互认”的改革,将有力扫清阻碍一体化的行政壁垒和体制障碍,为都市圈同城化奠定基础。
调整落户制度,实现小城市落户的全面放开、中等城市落户的逐步放开和大城市落户的合理放宽,释放不少改革红利。
但需要正视的是,户籍制度改革进程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教育、社保等配套制度改革差距仍不小,农民在中小城市的落户意愿不高,户口隐形标签仍然存在。
在户籍制度改革即将迎来“大考”之际,“城市群的户籍一体化”打开了突破口,将成为户改的新方向,必将有力促进“一亿人落户”的规划目标早日实现。
(摘编自《以都市圈融合促进户籍改革》)材料三:
城市是一个综合体,既需要吸引各类高端人才,也需要农民工群体。
现代城市的竞争体现在人力资本的竞争上,农民工正是人力资本的重要一环。
前几年,一些城市背离了城镇化规律,企图只要白领置业,不要蓝领落户。
表面上看,这降低了城市公共服务费用,实际上对保持城市竞争力不利。
一些大城市居民常抱怨请工难、雇工贵,其中固然有适龄劳动人口减少的因素,但也与所在城市户籍政策密切相关。
随着户籍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政策希望有条件有意愿的农民工能在城市落户。
不过,也有部分进城农民工仍不太愿意落户,实际落户进程并不及预期,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有些地方过多考虑落户增加的短期成本,忽略了随之而来的人口红利。
这些城市虽然放开落户,但舍不得给予相应的公共服务,对农民吸引力不大;二是随着农村条件逐步改善、农村各类权益在增值,一些农民不舍得附加在土地上的各种权利,他们认为保留农村户口会更“吃香”。
说到底,农民关心的不只是户口本上的“城镇”或“农业”字样,关键是依附其上的各项福利能否同步跟上。
至于选择落户哪座城市,往往会看经济安全感和情感归属感强不强。
因此,各地不妨在农民“等等看”的同时,积极完善配套改革措施,提高户口背后的含金量,让他们在城市也能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摘编自《户口“含金量”比落户本身更重要》)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根据文件规定,取消城区常驻人口500万以下城市落户限制,大城市要调整积分落户政策,把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作为重要积分项目。
B. 都市圈“城市群内户口通迁、居住证互认”的户籍制度改革,已成为户改的新方向,有力地促进了“一亿人落户”的规划目标早日实现。
C. 一些大城市出现“请工难、雇工贵”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适龄劳动人口减少,但也与所在城市不允许蓝领落户的户籍政策密切相关。
D. 农民落户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这里既有经济因素,又有情感因素,在农民“观望”的时候,我们要跟上各项福利,并要有耐心的态度。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差别化精准化的落户政策、对农村贫困人口和租赁房屋的常住人口的关注,体现出大城市落户政策的灵活性和人文关怀。
B. 在财政方面,2019年国家继续安排中央财政奖励资金支持落户较多地区,这就能使落户城市人口的公共服务得到保障。
C. 农民对城市给予的公共服务不满意,或认为农村的各类权益比落户城市带来的权益更大,所以落户城市的意愿不高。
D. 有些城市过多考虑落户增加的短期成本,忽略了人口红利因素,体现出目光短浅的一面,新的政策将会对此起到矫正作用。
6. 我国加大户籍改革力度有何意义?请结合三则材料概述。
(6分)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神雕侠侣(节选)
金庸
郭靖拍案而起,登城瞭望。
只见敌兵的万人队在离城数里之地列开阵势,却不进攻。
过不多时,千余个工匠负石竖木,筑成了一个十余丈高的高台。
这时黄药师、黄蓉、一灯、朱子柳等都已在城头观敌,见蒙古兵忽然构筑高台,均感不解。
郭靖道:“我久在蒙古军中,从未见过他们做这般怪事。
”
说话之间,又望见千余名士兵舞动长锹铁铲,在高台四周挖了一条又深又阔的壕沟,挖出来的泥土便堆在壕沟以外,成为一堵土墙。
黄药师怒道:“襄阳城是三国时诸葛亮的故居,鞑子无礼,在这位大贤门前玩弄玄虚,岂不是欺大宋无人么?”
只听得号角吹动,颦鼓声中,一个万人队开了上来,列在高台左侧,跟着又是一个万人队列在右侧。
阵势布定,又有一个万人队布在台前,连同先前的万人队,一共是四个万人队围住了高台。
这个大阵绵延数里,盾牌手、长矛手、斩马手、强弩手、折冲手,一层一层,将那高台围得铁桶相似。
猛听得一阵号响,鼓声止歇,数万人鸦雀无声,远处两乘马驰到台下。
马上乘客翻身下鞍,携手上了高台,只因隔得远了,两人的面目瞧不清楚,依稀可见似是一男一女。
众人正错愕间,黄蓉突然惊呼一声,往后便倒,竟是晕了过去。
众人急忙救醒,齐问“怎么?甚么事?”黄蓉脸色惨白,颤声道:“是襄儿,是襄儿。
”众人吃了一惊,面面相觑。
朱子柳道:“郭夫人,你瞧明白了么?”
黄蓉道:“我虽瞧不清她面目,但依情理推断,决计是她。
鞑子攻城不成,竟然使出奸计,真是……真是无耻卑鄙已极。
”黄药师和朱子柳经她一说,登时省悟,满脸愤激之色,郭靖却兀自未解,问道:“襄儿怎地会到这高台上去?鞑子使甚么奸计了?”
黄蓉挺直身子,昂然道:“靖哥哥,襄儿不幸落入了鞑子的手里,他们建此高台,台下堆了柴草,却将襄儿置在台上,那是要逼你投降。
你若不降,他们便举火烧台,叫咱们夫妇心痛肠断,神智昏乱,不能专心守城。
”
郭靖又惊又怒,问道:“襄儿怎会落入鞑子手里?”黄蓉道:“连日军务紧急,我怕你分心,没说此事。
”于是将郭襄如何在绝情谷中被金轮法王掳去之事说了。
郭靖一听杨过在谷底失去踪迹,连连追问端详,待听黄蓉说完,皱眉道:“蓉儿,这可是你的不对了,过儿生死未明,你怎地便舍他而去?”郭靖一向敬重爱妻,从未在旁人之前对她有丝毫失礼,这两句责备之言说得甚重,黄蓉不由得满脸通红。
一灯道:“郭夫人深入寒潭,冻得死去活来,查明杨过确系不在谷底,又何况小姑娘落入奸人之手,大伙儿都主张追赶,须怪郭夫人不得。
”一灯既如此说,郭靖自不敢再说甚么,只恨恨的道:“郭襄这小娃儿成日闯祸,倘若过儿有甚好歹,咱们心中何安?让她给蒙古兵烧死了干净。
”
黄蓉一言不发,转身下城。
众人正商议如何营救郭襄,忽见城门开处,一骑向北冲出,马上乘者正是黄蓉。
众人一见,无不大惊。
郭靖、黄药师、一灯、朱子柳等纷纷上马追出。
一行人奔向高台,在敌人强弓射不到处勒马站定。
只见台上站着两人,一个身披黄色僧袍,正是金轮法王,另一个妙龄少女被绑在一根木柱上,却不是郭襄是谁?
郭靖虽恼她时常惹事,但父女关心,如何不急?大声叫道:“襄儿,你别慌,爹爹妈妈都来救你啦!”他内力充沛,话声清清楚楚的送上高台。
郭襄早给太阳晒得昏昏沉沉,忽听得父亲声音,喜叫:“爹爹,妈妈!”
法王说道:“郭大侠,令爱聪明伶俐,老衲本来很喜欢她,颇有意收之为徒,传以衣钵。
但大汗有旨,你若不归降,便将她火焚于高台之上。
别说你心痛爱女,老衲也觉可惜,还请三思。
”
郭靖哼了一声,眼见四十名军士手执火把站在台下柴草堆旁,只待法王一声令下,便即点火。
四个万人队将这高台守得如此严密,血肉之躯如何冲得过去?何况即使冲近了,火发台焚,又怎救得女儿下来?
他久在蒙古军中,知道蒙古用兵素来残忍,掠地屠城,一日之间可惨杀妇孺十数万人,若将郭襄烧死,真如踩死一只蚂蚁一般,抬起头来,遥望女儿容色憔悴,不禁心中大是痛惜,当下叫道:“襄儿听着,你是大宋的好女儿,慷慨就义,不可害怕。
爹娘今日救你不得,日后定当杀了这万恶奸僧,为你报仇。
懂得了么?”郭襄含泪点头,大声叫道:“爹爹妈妈,女儿不怕!”
郭靖道:“这才是我的好女儿!”解下腰间铁胎硬弓,搭上长箭,飕飕飕连珠三箭,高台下三名手执火把的蒙古兵应声倒地,三枝长箭都是透胸而过。
郭靖射术学自蒙古神箭将军哲别,再加数十年的内力修为,他所站之处敌兵箭射不到,他却能以强弩毙敌。
众蒙古兵齐声发喊,高举盾牌护身。
郭靖道:“走罢!”勒转马头,与黄蓉等回入城中。
一行人站上城头。
黄蓉呆呆望着高台,心乱如麻。
注:黄药师、郭靖、黄蓉、一灯、朱子柳等人为侠义之士。
(有删改)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开头写蒙古兵修筑高台时众人疑惑,此处设置悬念,为下文郭襄的出场做铺垫。
B. 小说着重刻画郭靖和黄蓉,对其他人物笔墨不多,主次分明,突出了郭靖和黄蓉的性格特点。
C. 文中多处详细描写蒙古军兵强马壮,敌众我寡,营造出襄阳大战的紧张氛围,引人入胜。
D. 本文通过一连串的射箭动作描写,突出了郭靖武艺高强,箭术精湛。
8. 请简要分析文中黄蓉心理变化过程。
9. 金庸的小说善于通过塑造侠士形象来展现“侠义”精神,请结合文本,谈谈文中“侠义”精神的内涵。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伯夷论
王安石
事有出于千世之前,圣贤辩之甚详而明,然后世不深考之,因以偏见独识,遂以为说,既失其本,而学士大夫共守之不为变者,盖有之矣,伯夷是已。
夫伯夷①,古之论有孔子、孟子焉,以孔、孟之可信而又辩之反复不一,是愈益可信也。
孔子曰:“不念旧恶,求仁而得仁,饿于首阳之下,逸民也。
”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不立恶人之朝,避纣居北海之滨,目不视恶色,不事不肖,百世之师也。
”故孔、孟皆以伯夷遭纣之恶,不念以怨,不忍事之,以求其仁,饿而避,不自降辱,以待天下之清,而号为圣人耳。
然则司马迁以为武王伐纣,伯夷叩马而谏天下宗周而耻之义不食周粟而为采薇之歌韩子②因之,亦为之颂,以为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是大不然也。
夫商衰而纣以不仁残天下,天下孰不病纣?而尤者,伯夷也。
尝与太公④闻西伯善养老,则欲往归焉。
当是之时,欲夷纣者,二人之心岂有异邪?及武王一奋,太公相之,遂出元元于涂炭之中,伯夷乃不与,何哉?盖二老,所谓天下之大老,行年八十余,而春秋固已高矣。
自海滨而趋文王之都,计亦数千里之远,文王之兴以至武王之世,岁亦不下十数,岂伯夷欲归西伯而志不遂,乃死于北海邪?抑来而死于道路邪?抑其至文王之都而不足以及武王之世而死邪?如是而言伯夷,其亦理有不存者也。
且武王倡大义于天下,太公相而成之,而独以为非,岂伯夷乎?天下之道二,仁与不仁也。
纣之为君,不仁也;武王之为君,仁也。
伯夷固不事不仁之纣以待仁,而后出武王之仁焉,又不事之,则伯夷何处乎?余故曰圣贤辩之甚明,而后世偏见独识者之失其本也。
呜呼,使伯夷之不死,以及武王之时,其烈岂减太公哉!
注:①伯夷:商末孤竹君长子,孤竹君欲以次子叔齐为继承人。
他死后,叔齐让位于伯夷,伯夷以为逆父命,遂逸之,而叔齐亦不肯立,亦逸之。
②韩子:指韩愈。
③二子;指伯夷及其弟叔齐。
④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
10. 下列对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韩子因之,亦之颂因:沿袭
B. 以为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微:地位低微
C. 天下孰不病纣病:痛恨
D. 行年八十余,而春秋固已高矣春秋:年龄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A. 伯夷叩马而谏,天下宗周,而耻之,义不食周粟而为《釆薇》之歌。
B. 伯夷叩马而谏,天下宗周,而耻之,义不食周粟而为《采藏之歌》。
C. 伯夷叩马而谏,天下宗周而耻之,义不食周粟而为《釆薇之歌》。
D. 伯夷叩马而谏, 天下宗周而耻之,义不食周粟而为《釆薇》之歌。
12. 下列对文章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世人一般对伯夷的看法为“义不食周栗”的高士,但王安石在《伯夷论》中却对这种看法提出了质疑,表现了他不拘于传统成见的精神。
B. 文章第一段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而在结尾一段又重申了这个观点,前后照应,使文章的论证结构更为严谨.
C. 在伯夷这件事上,“辩之甚详而明”的“圣贤”是孔子,“偏见独识”的“后世"是孟子,“共守之”的“学士大夫”是司马迁、韩愈。
D. 文章的最后,作者用自己的推想“其烈岂减太公哉”作为结束,强调了自己的观点,増强了论证效果。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饿而避,不自降辱,以待天下之淸,而号为圣人耳。
(2)太公相之,遂出元元于涂炭之中,伯夷乃不与,何哉?
14. 请举出两例本文使用的论证方法,并加以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水龙吟•从商帅国器①猎于南阳同仲泽鼎玉赋此
[金]元好问
少年射虎名豪,等闲赤羽千夫膳②。
金铃锦领,平原千骑,星流电转,路断飞潜,雾随腾沸,长围高卷。
看川空谷静,旌旗动色,得意似,平生战。
城月迢迢鼓角,夜如何,军中高宴。
江淮草木,中原狐兔,先声自远。
盖世韩彭③,可能只办,寻常鹰犬。
问元戎早晚,鸣鞭径去,解天山箭④。
[注]①商帅国器,完颜斜烈,名鼎,字国器。
曾任元帅,镇商州,故称商帅。
赤羽,旗帜。
千夫膳;千夫之膳食。
两者合起来是指军队人数众多,阵容盛壮。
韩彭,指韩信和彭越。
两人都是西汉初著名武将。
④天山箭:唐薛仁贵曹率军战胜九姓突厥于天山,军中有“将军三箭定天山“之称。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首句用了李广射虎的典故,衬托出商帅国器这位狩猎主人的威猛。
B.词的上阕句式短促,渲染了围猎场面的气势雄大,吻合了射猎的情势。
C.下阕开头扣住“残月”和“鼓角”意象,勾勒出寂寥空旷的古城夜景,动静结合。
D.本词空间转换自然,下阕从野外之事自然转入室内之事,并对此加以着力叙写。
16.商帅国器这个人物很有风采,下阕是如何体现的?请具体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用行路反面设喻,论述学习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
(3)姚鼐在《登泰山记》中写登上泰山之巅,极目远眺,夕阳照耀着泰安城,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8.根据下列短语,选填对联,注意:故事与人物要吻合。
纵刘失增功名古已传鸿门设宴
退秦存郑深夜出城是非今难断
上联:楚霸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烛之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9.人们习惯从正面看问题,容易形成思维定势。
其实事物都有两面性,既有一般的常规属性,也有一些特殊属性。
客观事物的两面性为逆向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请从下面三句名言中任选两句进行反驳。
要求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50字。
①沉默是金。
②逆境出人才。
③不想当元帅士兵不是好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