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的性质》 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了解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理解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间隔,且气体分子间隔较大,固体和液体分子间隔较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学会运用对比、归纳等方法总结分子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增强学生对化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认识,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分子的性质: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
分子之间有间隔。
(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教学难点
(1)对分子运动现象的微观想象和理解。
(2)从微观角度理解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化。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1、实验仪器和药品:大烧杯、小烧杯、浓氨水、酚酞溶液、酒精、水、注射器。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展示一杯水、一块糖、一瓶香水的图片。
【提问】同学们,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这些物质,它们都是由什么构
成的呢?
【学生回答】由分子构成。
【引入】没错,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那分子有哪些性质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分子的性质。
(二)新课讲授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展示数据】展示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 3×10⁻²⁶kg,一滴水中大
约有 167×10²¹个水分子。
【提问】从这些数据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思考回答】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举例说明】例如,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 3×10⁻²⁶kg,一滴水
(以 20 滴水为 1mL 计)中大约有 167×10²¹个水分子,如果 10 亿人来
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 100 个,日夜不停,需要 3 万多
年才能数完。
2、分子在不断运动
【实验探究 1】分子运动现象
实验步骤:
(1)向盛有约 20mL 蒸馏水的小烧杯 A 中加入 5~6 滴酚酞溶液,
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2)从烧杯A 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3)另取一个小烧杯 B,加入约 5mL 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 两个小烧杯(如图),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
【学生实验,观察现象】
【交流讨论】
(1)A 烧杯中的溶液为什么会变红?
(2)B 烧杯中的浓氨水没有与 A 烧杯中的溶液接触,A 烧杯中的
溶液为什么会变红?
【教师引导】B 烧杯中的浓氨水中的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到 A 烧
杯中,使酚酞溶液变红。
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学生举例】湿衣服晾干、花香四溢等。
【补充讲解】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例如,夏天湿衣服比
冬天干得快,就是因为夏天温度高,分子运动速率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
【实验探究 2】分子之间的间隔
实验步骤:
(1)取 50mL 水和 50mL 酒精,将它们混合,观察混合后液体的体积。
(2)用两支注射器分别抽取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堵住注射
器口,推动活塞,比较压缩的难易程度。
【学生实验,观察现象】
【交流讨论】
(1)50mL 水和 50mL 酒精混合后,总体积为什么小于 100mL?
(2)为什么空气容易被压缩,而水很难被压缩?
【教师引导】50mL 水和 50mL 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 100mL,
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相互进入彼此的间隔中。
空气容易被压缩,而水很难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液体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小,很难被压缩。
【举例说明】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也是由于分子之间的间隔随温
度的变化而改变。
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温度降低,分子
之间的间隔减小。
(三)课堂练习
1、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A 湿衣服晾干
B 糖块在水中溶解
C 校园内到处可闻到桂花香
D 今年春季华北地区出现的扬沙天气
2、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观点解释的是()
A 柳絮纷飞
B 花香四溢
C 给轮胎打气时气体被压缩
D 1 滴水中大约有 167×10²¹个水分子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分子的性质:分
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
越快;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分子间隔较大,固体和液体分子间隔较小。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本上的课后习题。
2、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分子性质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实验探究和生活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
分子的性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要
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同时,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确保实验安全和实验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