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
摘要:基于目前的各地城市污水的处理厂建设过程中暴露的一些问题,本文从
技术多方面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必须注意到的环节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管理;措施
1、城市的污水处理厂运行与管理问题
根据《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处置与污染防治技术的政策》相关的要求,污泥的处理技术总体方向是实现“四化”,即“稳定化、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目前,污泥处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处理的方式比较单一,缺乏深度处理工艺
目前,各工厂污泥处理过程基本上是机械脱水过程。
剩余的污泥经过高分子
絮凝剂(聚丙烯酰胺)直接脱水之后,脱水污泥含水率达到80%左右,大部分输送
污泥为水,浪费了输送能力,此外,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泄漏,对沿途
环境的影响比较大,不符合减排要求。
其次、工厂的污泥有机质含量比较高,容
易分解,臭味大,粘度高,基本是不符合稳定化的要求。
1.2污泥的处理运营相关单位缺乏监管
根据水污染防治法,污水处理的过程中产生污泥也应得到有效的处理方案。
脱水污泥焚烧、堆肥、运输等相关处理单位均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单位。
具有相
关的资质与实施标准,和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相比,相关的处理单位一般处于起步
的阶段,有些不是专营业务,和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此外,针对这些污泥
的处理和运营单位的监管相关制度和政策也不甚明确。
1.3污泥的处理经费与政策的支持
污泥的处理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必须实现污泥处理的无害化与资源化,单
靠污水处理厂本身是不可能完成污泥处理的,须实现污泥深度处理的产业化的工作。
要实现产业化,必须确保污泥处理的资金充足。
污泥的处理费用要占污水处
理费用一定的比例。
其次、是需要有效的执行污泥资源化的相关政策,才能提高
促进产业健康的发展。
2、处理工艺选择
2.1污水处理厂的工艺选择需要根据原水的水质、出水的要求、污水处理厂的规模、污泥处置方式、当地温度、工程的地质、征地成本、电价等等的因素认真
考虑。
每种污水处理的工艺都有其优点与特点、适用条件与缺点。
不可能用一个
过程来代替所有其他过程,在同一过程中,在不同的进出口条件下,采用不同设
计的参数,设备的选择也会不相同。
当今常用的污水处理技术有:AB法、SBR法、普通曝气法、氧化沟法、A/A/O法、A/O 法等,以上几种的工艺都是从活性污泥
法派生出来的,而且各有各的特点。
2.2在选用污水处理工艺的过程中往往讨论的热点问题有几个方面:
2.2.1进水水质预测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进水的水质预测值和实测值相差比较大,预测值往往过高。
例如,某个污水厂投产运行后的前8年,BOD值在80mg/L左右,还没有到设计
值的一半(设计值200mg/L),直到1998年才逐步上升,进水的BOD值100mg/L~200mg/L(频率为54%),平均为190mg/L。
产生的这种现象主要是污水的收集系统
不配套。
有些污水经过化粪池后,与污水管道相连。
雨水与污水管道混合,在工
程建设中管道施工的质量问题,地下水渗入,所以会导致进水的浓度低。
2.2.2处理出水的水质标准
根据排入水域的尾水类型,再根据国家相关标准的污水综合排放,对处理厂出水水质进行分类,以满足各项指标的要求。
二级处理厂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指标见表1
表1排放标准
如果采取二级处理的工艺,处理后的出水可能达不到氨氮和磷酸盐的标准。
因此,采用脱氮除磷工艺相当困难,尤其是一级标准中的磷酸盐指数为0.5mg/L。
有人建议,如果处理厂的尾水排入非蓄水河流或者非封闭水域,就必须控制这样低的磷酸盐的含量。
采取生物脱氮除磷的工艺或化学除磷工艺,既需要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和正常运行的费用,又需要提高运行管理水平。
我个人认为,在某些情况下,经当地环保部门批准,近段可能会放宽磷酸盐的标准,以节约近段的投资。
2.2.3污水消毒
《室外的排水设计规范》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进行氯消毒,生物处理后的氯用量为
5mg/L~10mg/L,要设置停留的时间为30min的混合接触池。
80年代建成的城市污水厂大多都有加氯消毒的设施,包括加氯机、储氯罐和混合接触罐。
它们建成至今已有十多年,从未使用过。
因此,氯气储存和其他结构已被用于其他目的。
国家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没有确定城市二级处理厂出水的水质中大肠杆菌与余氯的数量。
因此,是否应该在处理厂出水中加入氯气是值得去研究的。
我认为环保相关部门、卫生防疫相关部门和市政建设相关部门应该开始研究污水的消毒问题,解决加氯、大肠杆菌、余氯等问题与其相关的关系。
2.2.4科学地进行工艺方案的比较
为了降低投资和运营成本,有必要因地制宜地对技术方案(主要的是生物处理方案)进行对比。
对各种工艺方案进行比较,力求客观全面。
在相同的进水和出水的条件下,其设计参数是包括综合分析各种污染物的去除率、曝气时间、污泥负荷与容积负荷、曝气量和氧气利用率(和功率效率)、污泥产量(和污泥指数)等。
丰富的数据可以用来集思广益,最大限度地利用优势,规避弱点。
基于技术合理、经济高效、管理方便、运行可靠、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的原则,可以对工艺方案进行优化。
对于具有一定的规模(如10×104 m3 / d )以上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应得到稳定处理。
一般采用中温消化和沼气利用,条件允许可以设置沼气发电。
这将花费大量投资,技术设备相当复杂,设备需要引进,污水处理不彻底,脱水的污泥最终处置应具体进行,不得有后患。
3、污水提升泵站的作用、控制和管理
污水处理厂运行过程中,一般采用重力流通过各种构筑物和设备。
污水泵站的作用主要是将污水从上游提升到后续处理单元所需的高度,实现自流。
提升泵站一般是由水泵、水池和泵站组成。
集水坑的作用主要是调节进水水量和抽水量之间的不平衡,以避免频繁启动水泵。
这对集水池内的水泵机组运行的控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3.1确保进水量与增加量一致,即来水量和增加量。
3.2保持集水坑在高水位运行。
这样可以在确保增加水量的前提下,降低水泵扬程,降低能耗。
3.3不要太频繁地启动和停止泵,不然容易损坏开关和泵,降低使用的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