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案——小儿急惊风(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清热涤痰、疏风定惊法治愈小儿急惊风
病案:梁某,女,5岁
初诊:1971年2月2日。

代诉及病史:发热咳嗽,呕吐痰涎已1天。

今晨突然神志呆滞,发热达40℃,四肢抽搐,口流涎沫,双手握固而收治进儿科,请余会诊。

诊查:面色潮红,神志不清。

瞳孔等大,然偏右凝视,表情辛苦,呼之不应,喉中痰鸣。

舌质红干,苔薄黄,脉弦滑数有力。

辨证:此属小儿急惊痉厥。

为热入心包络,肝风内动,风痰热结证。

治法:涤痰镇痉、疏风清热。

处方:钩藤12g 神曲10g 胆南星10g 连翘12g 竹茹12g 蝉花9g 菊花9g 黄芩10g 薄荷4.5g(后下)
1剂即煎。

二诊:上午服药,下午神志渐清,已能说话,痰渐减少。

然发热未退,嘱照上方再加金丝草15g,竹叶9g、地骨皮12g连服药2剂热退神清痰消面愈。

1
按语急惊风属儿科重证。

小儿稚阳之体,肝常有余,脾常不足。

感受温热之邪,外风引动肝风,闭塞经络心窍,极易神昏痉厥。

风火相煽,炼液为痰,阻于咽喉,气道而闻痰声辘辘,表现为热、痰、风、惊四大证候。

方中胆南星、竹茹化痰开窍而止呕,连翘、菊花、黄芩以清里热,钩藤、蝉花息风定惊,神由、薄荷透邪达表。

本方似觉平淡,然选用轻清之药,按法治疗,取轻可去实之意,况小儿稚嫩之体,亦不能大清大泻。

次剂用金丝草配淡竹叶、地骨皮以退小儿发热,效果较好,此亦吴老中医儿科用药的经验。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3集,P687-688,吴灼燊医案。

吴灼燊(1901—1971),广东省顺德县麻冲乡人,出生于中医世家。

少入塾读书,聪敏勤奋,常习岐黄古著。

16岁随父习医,自学成才。

1921年起在广州悬壶行医。

1957年应聘到市传染病院工作,1959年奉调市中医医院一直工作到逝世。

吴灼燊为民盟成员,广州市第四届政协委员,广州市中医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1962年获广州市名老中医荣誉称号,是医院及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吴氏行医50年,有丰富的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

悉心研究伤寒、温病的辨证施治法则,善用古典经方化裁治疗内、儿、妇科奇难杂证。

力主扶正驱邪、攻补兼施的治疗方法,对中风、臌胀、热病、痛证、血证有显著疗效。

晚年潜心研究职业病的中医辨证施治。

在治疗矽肺、锰中毒、二硫化碳中毒方面,有独到的学术见解和治疗经验。

在妇科病的治疗方面,主张以理肝肾、调冲任为原则,对经、带、胎、产诸疾的治疗每收良效。

其所组“温肾丸”方善治男女不育、不孕症及肝肾亏损型的内科疾病。

对幼儿大脑发育不全和小儿夏季热、惊风、疳积等儿科杂证,力主从调理肺、脾、肾三经入手,按证论治,并取得满意疗效。

主要著作有《中风证之研究》、《锰中毒的中医辨证施治探讨》、《矽肺中医辨证施治分析》、《二硫化碳中毒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等。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