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讲练通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一 2012年高考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
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6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非选择题
1.(2012·新课标全国卷)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吐蕾,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坚强;
昙花于万籁俱寂的深夜绽放,意在提醒我们:不要张扬。
答: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解题指南】仿句要求有显性和隐性两个层次,显性要求就是题干要求的句式和修辞,而隐性要求是“意谐”,即所描写的对象中心突出,语意通畅,内容健康。
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示例,看拟人修辞,象征寓意,句式结构。
至于自选话题,可以选取熟悉的,以便有话可说。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注意题干中“另写两句话”“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的要求。
内容上,续写的句子要有象征寓意。
答案:示例一:花瓣在生命旺盛的初夏凋零,意在教导我们:学会放下;树叶于五彩绚烂的深秋飘落,意在提醒我们:不要逞强。
示例二:山泉在崎岖险峻的石缝叮咚,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快乐;青苔
于阴暗潮湿的山下翠绿,意在提醒我们:不要放弃。
2.(2012·辽宁卷)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爱心是昏暗夜空中的歌谣,使孤独者感到了慰藉;
爱心是茫茫沙漠中的绿洲,使跋涉者感到了希望。
答: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解题指南】
第一步:审题目,明确题目类型。
1.命题式:设定一个语言材料(或者例句),再另外命题确定内容。
这类题目没有前后文,不需要考虑意义内容上的前后关联,只考虑句子本身的句式和意义即可。
本题就属于这一类。
2.嵌入式:所写句子夹在已供材料的中间,一般限定了句子表达的思维空间,要求与前后语句搭配得当,句式与前文或后文相同。
3.续写式:根据例句的内容和句式,续写一个或多个句子。
4.开放式:不提供语言材料,只有内容或形式的要求;或提供语言材料,但所写内容自定。
第二步:审例句,明确句式特征。
审例句,明确隐性要求。
不同的例句隐性要求不同,我们一般可从
“形”“神”两方面去考虑。
从“形”方面一要考虑句子的类型,看它是单句还是复句,是陈述句还是疑问句,是整句还是散句等;二要考虑句子的基本结构,是单句要注意句子内部短语的结构,是复句要注意分句间关系(特别注意关联词);三要考虑修辞手法的运用。
从“神”方面,一要理解原句的意义,把握句子内容上的要求,注意内容上的一致性;二要考虑句子的感情基调,用词的褒贬色彩。
第三步:定解法,明确解题思路。
一要“想得开”,即抓住例句中关键性词语,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
可从“形似”和“神似”两个方面进行相似联想。
如本题例句的陈述对象“爱心”是一种美德,考生选取的话题可以是人的其他的美德,可以是恒心、信心,也可以是坚强、大度、宽容等美德。
二要“仿得妙”,要组织好语言,句子的语法要正确,语言表达要合乎情理,并力求有文采,具体来说要做到“神似、形似、意达、文雅”。
【解析】本题考查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能力,重点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
这是一道另立话题的情境式仿写题。
审题要注意两点:题干的明确要求——自选话题,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示例的隐含信息——“爱心”是一种美德,句子是对爱心的两个暗喻,两个句子一共四个暗喻。
所以作答时只要选取人的其他一种美德,写出两句各含有两个暗喻的句子即可。
本题在字数上没作限制,只要是符合句式上的要求,字数不是差别太大就可以。
答案:略。
3.(2012·山东卷)根据语境,仿照下面句子中本体(画线部分)的句式,
补写出两个恰当的喻体。
作诗填词,本来是为了传情达意。
如果写出的诗词不能传情达意,这就有如,又如,还有什么用呢?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
解答本题可参照以下思路: 从句式上看,所写的句式要遵循画线句式“……不能……”;从修辞上看,所写的两个句子形成类比,共同构成阐述画线部分的喻体;从内容上看,诗词的主要目的是表情达意,其他都是为内容的表达服务,所以所写句子要抓住喻体最核心或关键的部分。
答案:示例一:做出的饭不能吃缝好的衣服不能穿
示例二:盖的房子不能居住修建的高速路不能通车
4.(2012·浙江卷)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食品添加剂”下定义。
①食品添加剂是有意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
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
③食品添加剂既可以是化学合成物质,也可以是天然物质。
④食品添加剂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解题指南】下定义可用公式来表示:被定义概念=种差+属概念。
需
注意“下定义”与“做诠释”的区别:下定义在说明事物本质特征时,常用判断句式表述概念,而做诠释可用多种句式来表述;下定义要准确简明,有较强的概括性, 做诠释则具体而通俗,有时带有一定的描述性;下定义着眼于事物的本质属性, 做诠释注重表象、性质和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
首先分析题干,可知这是将短句化为长句。
先找出4个短句中具有句子主干性质的一句。
显然,第①句是一个总句,②④句是阐述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目的,③句是阐释“物质”的,可以置换①句中的“物质”。
将②④两句变为状语放在“物质”前面,从逻辑关系的角度思考,④句应放在②句之前。
答案: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有意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
5.(2012·天津卷)请补写出空缺处的语句,与前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
作一次心灵旅行,就以那一本本零落的古卷残页为车票,感受着穿越时空的欣喜。
我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_____________, ____。
无论是漠北黄沙,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留下足迹。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首先要审题,看题干要求“排比”“意思连贯”“风格统一”,揣摩所给语段的内容是围绕什么而定,看需仿的例句的句式特点;然后依据前两句的格式仿写句子,注意语境中的隐性要求,如选定何种人做怎样的事,从“心灵旅行”“古卷残页”可看出,应选古代的文学家,做该文学家曾在文学作品中记述过的事情;最后检查
验证,审视所仿写的句子,看它是否有语病,是否和原文内容一致、句式一致、修辞一致。
能否与原文语意相连、文脉相通、融为一体。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仿用句式的能力。
所补句子,必须与前面的句子格式一致,才能构成排比句,而且要与整个语境和谐一致。
前面“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作为例句,可抽出“与某诗人做某事”这个格式,“某事”必须是“某诗人”在文章中记述过的,而且从“古卷残页”“穿越时空”看,应是古代的文人诗家。
按照此思路,就可较容易地想出答案。
答案(示例):与王维畅游大漠与苏轼夜游赤壁
6.(2012·大纲版全国卷)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无论怎么坚持,都只是辨不清方向的盲目穿行;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无论怎么用心,都只是见不到光明的胡乱摸索;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无论怎么努力,都只是看不到希望的徒劳跋涉。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解题指南】做好本题,需要从以下三点考虑:
(1)仿句式:要对例句的句式特点及其表达效果有准确的了解和把握。
(2)仿修辞:要对例句中的修辞及其表达效果有准确的定位。
(3)仿内容:既要考虑例句的题材特点,又要对例句所体现的褒贬等有准确的定位。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式。
从句式上看,所写的句子应仿照“没有……,人生就如……,无论怎么……,都只是……”这一句式;从修辞上看,例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阐述了“理想”的重要性;从内容上看,例句从人生的角度选材,从反面的角度阐述选材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结合自己的理解,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略。
7.(2012·四川卷)补写下列有关节日的两副对联。
注意:①内容与节日相关;
②可以不考虑平仄。
(1)端午上联:赛龙舟不忘楚风余韵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中秋下联:明月千里寄相思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
仿写对联的一般要求是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平仄相对,内容大致相关或相反。
题干明确要求“内容与节日相关”,这对仿句有了内容上的限制;要求“可以不考虑平仄”,则降低了试题难度。
两个小题中的节日都是中国传统
节日:“端午”与屈原有关,赛龙舟、吃粽子、挂菖蒲、喝雄黄酒等都是节日习俗;“中秋”佳节,圆月当空,象征团圆,有吃月饼、祭月等习俗。
仿写要结合节日特点进行。
答案:(1)端午下联:闻粽香尚思屈子忠魂(2)中秋上联:清风一缕拂丹桂
8.(2012·四川卷)按照要求续写句子。
要求:①运用比喻修辞手法;
②“回忆”与“希望”的内容形成对比;③语意连贯。
回忆和希望的关系,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回忆毕竟是远了、暗了的暮霭,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光;回忆,希望;回忆,希望。
【解题指南】仿写“仿”的是形式,“写”,即表达的内容是“新”的。
(1)句式一致——“形似”。
仿写的句子与给定的范例句式一致是仿写的关键。
(2)内容统一——“神似”。
仿造语句在内容上要与上下文衔接自然,连贯统一,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有机叙述层次或论述结构。
(3)修辞恰当。
仿写的句子应与给定的范例修辞相同,要运用所要求的修辞手法。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仿用句式、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解答该题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仿句式⇒仿内容⇒仿修辞⇒定答案
仿句要运用“(回忆)毕竟是……(希望)才是……”这一形式做到“形似”,前后内容应形成对比,做到语意的连贯。
答案:(回忆)毕竟是秋日的缤纷落叶 (希望)才是枝头的盎然春意(回忆)毕竟是扬尘远去的背影 (希望)才是迎面而来的微笑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