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和碳的氧化物考点解析(Word版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和碳的氧化物考点解析(Word版附答案)
一、碳和碳的氧化物选择题
1.把盛有甲、乙、丙三种气体的试管分别同时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对甲、乙、丙气体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不可以用排空气法收集甲气体
B.可以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丙气体
C.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
D.甲、乙、丙气体都易溶于水
【答案】B
【解析】
易溶于水或能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A. 甲气体易溶于水,可以用排空气法收集甲气体,错误;B. 丙难溶于水,能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丙气体,正确;C. 因为一段时间后,甲试管内的水比乙试管内的水多,说明甲更易溶于水,错误;D. 甲、乙、气体都易溶于水,丙难溶于水,错误。
故选C。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铅笔芯在纸上画过会留下黑色痕迹,是因为铅笔芯的主要成分石墨很硬
B.金刚石、石墨和C60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导致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C.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D.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和粘土混合而成的,铅笔芯在纸上画过会留下黑色痕迹,是因为石墨质软,在纸上划过会留下深灰色的痕迹;B.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的单质,都由碳元素组成,都由碳原子构成,所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C.煤气中毒是一氧化碳中毒,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D.碳素墨水是用炭黑制成的,炭黑是碳的单质,而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稳定,受阳光照射或与其它物质接触都不易起变化,适合书写档案.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3.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氧气,下列说法正的是
A.氧气占空气总质量的21% B.铁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紫色火焰
C.夏天鱼池里需要增氧,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D.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纯净的氧气时,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放出即可开始收集
【答案】C
【解析】A、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21%,错误; B、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错误;C、夏天鱼池内需要增氧的原因是: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正确;D、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纯净的氧气时,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放出即开始收集会使收集到的气体不纯,错误。
故选C。
4.如图所示分别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正确的是( ) A.B.
C.D.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图中长颈漏斗的下端在液面以上,因此不正确,故选项错误;
B、图中二氧化碳用浓硫酸干燥时,应该长进短出,因此错误,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能溶于水,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故选项正确;
故选:D。
5.我国科学家将立方金刚石中的每个碳原子,用一个由四个碳原子组成的正四面体结构单元取代,形成了用途更为广泛的“T﹣碳’,(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T﹣碳”的说法正确的()
A.它与金刚石是同一种物质
B.其中的碳原子静止不动
C.它是一种新型的含碳化合物
D.它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
【答案】D
【解析】
A、“T-碳”与金刚石不是同一种物质,错误;
B、“T-碳”中的碳原子是不断运动的,错
误;C、“T-碳”是一种碳的单质,错误;D、“T-碳”是一种碳的单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正确。
故选D。
6.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以下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进行);①通过赤热的炭层后,恢复到原状态,气体体积不变;②通过灼热的CuO 时,固体变成红色;③通过白色CuSO4粉末时,粉末变成蓝色晶体;④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O2、CO、H2
B.原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CO2,一定含有H2和CO
C.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H2和CO2,可能含有CO
D.实验过程中一定没有CO2生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赤热的碳会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体积增大一倍;能使氧化铜变红色的气体具有还原性;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各气体的性质进行推导验证.(气体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体积相同,分子数也就相同)。
【详解】
碳和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一氧化碳,会使气体体积增大一倍,根据① 可知,混合气通过碳后气体体积不变,可以知道混合气中一定不含二氧化碳;② 通过氧化铜后,固体变成红色,说明混合气中存在还原性气体,③ 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通过氧化铜后生成了水,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中有氢气,④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中有一氧化碳,所以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中一定没有二氧化碳,一定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故B正确,通过① 的分析可以确定混合气中没有二氧化碳,根据④ 的分析可知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利用所要鉴别物质的性质差别,设计实验,实验中出现明显的现象差异,达到鉴别物质的目的。
7.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
项
A B C D
实
验
设
计
实验目的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
氧气的含量
探究质量守恒
定律
验证二氧化碳
能溶于水
证明石墨具
有导电性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A、该实验的原理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压强减小,水倒流入集气瓶中的体积则为氧气的体积,正确;
B、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以上到空气中导致天平不平衡,故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错误;
C、将水倒入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振荡,塑料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正确;
D、灯泡发光,说明石墨具有导电性,正确。
故选B。
8.下列气体既能用碱石灰干燥,又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A.O2B.CO2C.NH3D.HCl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不与碱石灰反应,可用碱石灰干燥;故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气体可溶于水,不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又可与碱石灰反应,不能用碱石灰干燥;故不符合题意;
C、氨气极易溶于水,不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氨气不与碱石灰反应,故可用碱石灰进行干燥,故不符合题意;
D、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不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氯化氢气体可以与碱石灰发生反应,不可以用碱石灰干燥;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气体的收集和干燥方法,常用的有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根据气体的溶解性来判断能否用排水法收集;若密度比空气的大,采用向上排空气法,若密度比空气的小,采用向下排空气法;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气体必须满足不与碱石灰反应即可。
9.下列装置都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其中与启普发生器原理不相符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启普发生器是利用压强使固体和液体分离,从而都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详解】
装置A是靠外力使固体和液体分离,从而都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所以与启普发生器原理不相符的是A;B、C、D均是利用压强使固体和液体分离,从而都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利用了启普发生器原理。
故选A。
10.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作制冷剂 B.汽油洗涤衣物上的油污 C.浓硫酸作干燥剂 D.稀盐酸除铁锈【答案】D
【解析】
必须经化学变化才能表现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的性质叫物理性质.A.干冰作制冷剂 B.汽油洗涤衣物上的油污 C.浓硫酸作干燥剂,都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是物理性质; D.稀盐酸除铁锈时,盐酸和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方程式6氯化铁和水;是化学性质。
选D
11.三氧化二碳(化学式C2O3)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可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草酸,且常温下不稳定,其他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
下列有关三氧化二碳说法错误的是
A.C2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B.三氧化二碳具有还原性
C.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D.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生成盐
【答案】A
【解析】
A. C2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错误;
B. 因为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所以三氧化二碳也具有还原性,正确;
C.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以及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推测出三氧化二碳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正确;
D.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三氧化二碳与水反应生成草酸,所以三氧化二碳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正确。
故选A。
12.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CO2验满
C.稀释浓硫酸 D.干燥氧气
【答案】D
【解析】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正确;B、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验满要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正确;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正确;D、干燥氧气时,气体要“长进短出”,错误。
故选D。
点睛: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3.水是生命之源。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B.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异味
C.过滤可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D.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
【答案】C
【解析】
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加肥皂水后,泡沫少、浮渣多的为硬水,反之,为软水;B.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有吸附性,可除去水中的异味; C.过滤可除去水中的难溶性固体杂质; D.硬水是含可溶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煮沸可以将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转化成沉淀而降低水的硬度。
选C
14.用如图装置可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蓝
B.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粗铜丝也可以用粗铁丝代替
D.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遇酸会变红色,故A说法错误;
B、粗铜丝能上下移动,能控制药品的接触,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B说法正确;
C、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不能用粗铁丝代替,故C说法错误;
D、由装置图知,该实验无法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15.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则参加反应的碳和生成物的质量比为()
A.1∶1B.1∶2C.3∶8D.3∶11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根据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得出参加反应的碳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生成物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出它们之间的比即可正确解答。
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 + O2点燃
CO2
12 44
故参加反应的碳和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2:44=3:11,故选D
16.被誉为“21世纪神奇材料”的石墨烯以其神奇特性承载着人们的无数想象。
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分离出来的一层或几层碳原子构成的石墨片,用石墨烯和铝合金可制出一种具备特殊性能的烯合金,下列对石墨烯和烯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
A.石墨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
B.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C.烯合金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D.烯合金是一种新型材料
【解析】
试题分析:A、石墨烯由碳原子构成,碳一定条件下可与氧气反应,所以石墨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故正确;B、由题意可知,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分离出来的单层石墨片,所以,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错误;C、石墨烯与铝合金,研制出一种具备特殊性能的烯合金,依然具有金属的性质,所以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故正确;D、烯合金是一种新型材料,故正确。
故选B。
考点: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碳的化学性质
17.黔江水是桂平市城区的重要自来水水源之一,将黔江的水净化为自来水的过程中,下列描述缺乏科学性的是
A.加入明矾,使悬浮小颗粒凝聚沉降 B.投药杀菌消毒
C.通过过滤除去可溶性杂质 D.通过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答案】C
【解析】A、加入明矾,使悬浮小颗粒凝聚沉降,明矾溶于水形成一种胶状物,具有吸附性,故A正确;B、不可采用投药杀菌消毒,故B错误;C、不能通过过滤除去可溶性杂质,通过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故C错误;D、通过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故D正确。
点睛∶明矾溶于水形成一种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用来净水。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
18.下列关于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A.组成: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性质:CO2、CO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用途: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气体可作燃料
D.危害: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一氧化碳会引起中毒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分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选项A 正确;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跟澄清石灰水反应,选项B错误;
C、CO2的固体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等,选项C正确;
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有毒,极易使人中毒,选项D正确。
故选B。
19.有一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剩余气体经浓硫酸洗气后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符合上述现象的气体组合是
A.H2、CO、CO2 B.N2、O2、CO2 C.H2、CH4、CO D.H2、CH4、CO2
【解析】·
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说明无二氧化碳;经浓硫酸洗气后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该气体组合中含有氢元素。
故选C。
20.有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过程正确的是
A.原料B.发生装置
C.干燥D.验满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稀硫酸和大理石反应生成的微溶与水的硫酸钙会阻碍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故错误;B.实验室中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可选择该装置来制取,并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正确;
C.生石灰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不能用生石灰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故错误;
D.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验满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故错误。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