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第十四章 3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4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教材梳理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4
13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教案
13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教案教案一: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教学目标:1.了解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了解电磁波的分类和应用。
3.理解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原理。
4.学会使用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设备。
教学重点:1.电磁波的发射原理和设备。
2.电磁波的接收原理和设备。
教学难点:理解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原理。
教学准备:1.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设备模型。
2.电磁波的分类和应用的信息资料。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识(10分钟)1.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回顾和总结已学的关于电磁波的知识。
2.共同探讨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Step 2 电磁波的分类和应用(20分钟)1.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了解电磁波的分类和应用。
2.引导学生分析电磁波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如通信、医学、雷达等。
Step 3 电磁波的发射原理和设备(30分钟)1.通过展示电磁波的发射设备模型,向学生介绍电磁波的发射原理和设备。
2.让学生亲自操作发射设备模型,观察和感受电磁波的发射过程。
3.引导学生思考发射设备中的电流和磁场之间的关系,以及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Step 4 电磁波的接收原理和设备(30分钟)1.通过展示电磁波的接收设备模型,向学生介绍电磁波的接收原理和设备。
2.让学生亲自操作接收设备模型,观察和感受电磁波的接收过程。
3.引导学生思考接收设备中的电磁波的能量转换和电流的产生过程。
Step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1.让学生小组讨论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原理,并汇报讨论结果。
2.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并展开相关讨论。
3.为学生提供一些拓展资源,让他们进一步了解电磁波的应用。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原理。
学生通过亲自操作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设备模型,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电磁波的传播和转化过程。
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学生能够加深对于电磁波的理解,并了解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最新物理选修3-4课件:14-3、4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资料课件ppt
出现的,由ab=bc可知,无线电波由发射到返回所用时间为50
μs。设障碍物与雷达之间的距离为s,由题意可知无线电波来回
时间为t=50
μs,由2s=ct,得s=
ct 2
=3.0×108×50×
10-6 2
m=
7.5×103 m。
答案:7.5×103 m
1.b处的尖形波较a、c处的小,说明了什么? 提示:b处的尖形波是障碍物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被雷达接 收时出现的,a、c处的尖形波是雷达向目标发射无线电波时出 现的。 2.障碍物与雷达间距该如何确定? 提示:障碍物与雷达间距为x= c2t ,其中t为发射无线电波到 接收反射波的时间t,c为光速。
1.调制和解调有什么不同? 提示:调制是使电磁波随信号改变,而解调是把信号从高 频电流中还原出来,解调是调制的逆过程。 2.调幅和调频有什么不同? 提示:调幅和调频分别使所发射的电磁波的振幅、频率随 信号的强弱而发生变化。
例1 关于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为了使振荡电路有效地向空间辐射能量,电路必须是 闭合的
B.音频电流的频率比较低,不能直接用来发射电磁波 C.当接收电路的固有频率与收到的电磁波的频率相同 时,接收电路产生的振荡电流最强 D.要使电视机的屏幕上有图象,必须要有检波过程
解析:有效发射电磁波,必须采用开放电路和高频发射; 一般的音频电流的频率较低,不能直接用来发射电磁波;电磁 波接收原理是一种叫电谐振的现象,与机械振动中的共振有些 相似;电视机显示图象时,必须通过检波过程,把有效的信号 从高频调制信号中取出来,否则就不能显示。故A错误,B、 C、D正确。
据发射无线电波到接收反射波的时间t,确定障碍物的距离s=
ct 2
,再根据发射无线电波的方向和仰角,可以确定障碍物的位
高中物理 第十四章 电磁波 14.3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课件4高二选修34物理课件
课堂小结
1.电磁波的产生和发射条件。 2.开放电路的结构和特点。
3.电磁波的发射过程和接收(jiēshōu)过程 4. 无线电波的波段和传播方式
12/13/2021
第三十五页,共三十九页。
课堂练习
1.电磁波的调制(tiáozhì)有哪两种方式? 电磁波的调制(tiáozhì)有调幅和调频两种方式
频率相同(xiānɡ tónɡ)时,接收电路中产生的振荡电流最强,这
种现象叫做电谐振,相当于机械振动中的共振。
(2)调谐:使接收(jiēshōu)电路产生电谐振的过程叫做调谐, 能够调谐的接收电路叫做调谐电路。
12/13/2021
(3)检波:从接收到的高频振荡中“检”出所携 带的信号,叫做检波,它是调制的逆过程,因 此也叫解调。
场(diàn chǎng) ,这样就产生了电磁波。
EE
E
12/13/2021
B
B
第二页,共三十九页。
B
3.用什么装置(zhuāngzhì)可以产生电磁 波?
LC振荡电路(zhèn dànɡ
diàn lù)
LC
12/13/2021
第三页,共三十九页。
导入新课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电磁波对我 们来说越来越重要,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无 线电通信以及航空、航天中的自动控制和通信 联系,都离不开电磁波.在无线电技术中使用 的电磁波叫做无线电波,那么无线电波是怎样 发射(fāshè)和接收的呢?
号,要收到该电台的信号,应该( )
C
A.增加(zēngjiā)调谐电路线圈的匝数
B.加大电源电压
C.减少调谐电路线圈的匝数
D.减小电源电压
12/13/2021
高中物理 第14章 电磁波 第3节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课件4高二选修34物理课件
1
课前预习反馈
2
课内互动探究
3
核心素养提升
4
课内课堂达标
5
课后课时作业
第四页,共三十三页。
12/10/2021
课前预习反馈
第五页,共三十三页。
电磁波的发射(fāபைடு நூலகம்hè)
1.发射电磁波的振荡电路应具备以下特点 (1)要有足够高的频率,频率越高,越容易向外界辐射__能_量__(n_én_g_lià。ng) (2) 振 荡 电 路 的 电 场 和 磁 场 ( c í c h ǎ n g ) 必 须尽分可散能大到 ________ 的 空 间 , 即开必放须 用 ________电路。 2.调制 (1)使电磁波随_各__种_信__号__而改变的技术叫做调制。 (2)调制方法 调幅:使高频电磁波的__振__幅____随信号的强弱而改变。 调频:使高频电磁波的_频__率_____随信号的强弱而改变。
第十六页,共三十三页。
3.无线电波的发射(fāshè) 由振荡器(常用LC振荡电路)产生高频振荡电流,用调制器将需传送的电信 号调制到振荡电流上,再耦合到一个开放电路中激发出无线电波,向四周发射 出去。 4.电磁波的发射方框图
12/10/2021
第十七页,共三十三页。
实际(shíjì)发射无线电波的过程如图所示。高频振荡器产生高频
12/10/2021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三页。
解析:接收电路与电磁波发生电谐振时,即接收电路的固有频率等于电磁 波的频率时,电路中激起的感应电流最大,选项A正确;根据(gēnjù)调谐概念可 知,选项B正确,D错误;收音机的接收电路是LC回路,选项C正确。
12/10/2021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三页。
12/10/2021
高中物理14.3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14.4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课件新人教版 (1)选修3-4
如图所示是一个调谐接收电路,(a)(b)(c)为电路中的 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 )
A. i1 是 L1 中的电流图象 B. i1 是 L2 中的电流图象 C. i2 是 L2 中的电流图象 D. i3 是流过耳机的电流图象
解析: L1 中由于电磁感应,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图象与(a) 图相似,但由于 L2 和 D 串联,当 L2 的电压与 D 反向时,电路不 通,因此这时 L2 没有电流,所以 L2 中的电流图象应是(b)图.高 频部分通过 C2,通过耳机的电流如同(c)图中的 i3,只有低频的音 频电流.故选项 A、 C、D 正确.
3.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4.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
自 学 线 索
学 基础导学
一、无线电波的发射 1.有效地向外发射电磁波时,振荡电路必须具有的两个特 点
足够高 的振荡频率:频率越___ 高 ,发射电磁波的 (1)要有__________
本领越大.
尽可能大 的空间, (2)振荡电路的电场和磁场必须分散到___________ 开放 电路. 因此采用______
三、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 1.电视:能传递活动的图象.在电视的发射端,把景物的
电 信号的过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摄像.在电视接收端,将电信号 光信号转换成____
显像管 完成.电视的应用很广泛, 还原成像的过程由电视机的________
发展也很快. 2.雷达:雷达是用无线电波来测定物体位置的设备,利用
反射 的性质,波长越短,传播的直 的是电磁波遇到障碍物发生______
解析:
有效发射电磁波,必须采用开放电路和高频发射;
一般的音频电流的频率较低,不能直接用来发射电磁波;电磁波 接收原理是一种叫电谐振的现象,与机械振动中的共振有些相 似;电视机显示图像时,必须通过检波过程,把有效的信号从高 频调制信号中取出来,否则就不能显示.
4.3 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教学设计)高二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4.3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教学设计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电磁波是怎么产生的,我们目前经常利用电磁波发射电磁波,那我们怎样才能发射有效电磁波,怎么将需要的信息加载到电磁波上,又怎么接收到电磁波呢?(一)有效发射电磁波的条件和方法 有效发射电磁波的条件是什么?如何改装第一节学习的LC 电路,就可以有效的发射电磁波了?1.有效发射电磁波的条件和方法 第一:要有足够高的振荡频率。
振荡电路向外界辐射能量的本领,与振荡频率密切相关。
频率越高,发射电磁波的本领就越大。
LC f π21=①减小电容C :增大板间距d ,减小正对面积S ①减小自感系数L第二:振荡电路的电场和磁场必须分散到尽可能大的空间,这样才能有效地把能量辐射出去。
振荡电路变为成为一条导线实际应用中的开放电路,线圈的一端用导线与大地相连,这条导线叫作地线;线圈的另一端与高高地架在空中的天线相连。
无线电波就能由这样的开放电路有效地发射出去。
天线和大地构成一个巨大的电容声音、文字、图象等转变成电信号能直接发射吗?怎么做才能发射出去?(二)调制2.调制——使载波随各种信号而改变的技术为了传送声音、文字、图象等信号,首先要把传递的信号转变成电信号。
但这种电信号的频率较低,不能直接发射出去,需要将这种低频电信号加到高频振荡电流上发射出去。
①调制:把传递的电信号(叫做调制信号)加到高频振荡电路(叫做载波)上的过程。
进行调制的装置叫做调制器。
①常用的调制方式——调幅、调频调幅:使高频振荡电磁波的振幅随调制信号而改变叫做调幅.调幅广播(AM)一般使用中波和短波波段。
声音信号的调制过程调频:使高频振荡电流的频率随调制信号而改变叫做调频。
①调频广播(FM)和电视广播都采用调频的方法来调制;①通常使用微波中的甚高频(VHF)和超高频(UHF)波段。
电磁波的接收的原理和设备是什么?从诸多信号中把我们需要的信号筛选出来的电路是什么电路?其原理是什么?(一)接收原理和设备①原理:电磁感应现象,导体遇到电磁波会产生感应电流。
高中物理 第十四章 3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4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教材梳理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4
3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4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疱丁巧解牛知识·巧学一、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1.无线电波的发射(1)无线电波及波段划分无线电技术中把波长大于1 mm(频率低于300 GHz)的电磁波称为无线电波.并按波长(频率)把无线电波分为若干波段.不同波段的无线电波的传播特点不一样,发射、接收所波段波长频率传播方式主要用途长波30 000 m—3 000 m 10 kHz—100 kHz 地波超远程无线电中波 3 000 m—200 m 100 kHz—1 500 kHz 地波和天波通信和导航中短波200 m—50 m 1 500 kHz—6 000 kHz天波调幅无线电广播、电报、通信短波50 m—10 m 6 MHz—30 MHz微波米波10 m—1 m 近似直线传播调频无线电广播、电视、导航30 MHz—300 MHz 分米波直线传播电视、雷达、导航1 m—0.1 m 300 MHz—3 000 MHz厘米波10 cm—1 cm(2)发射电磁波的振荡电路的特点第一,要有足够高的振荡频率,理论研究证明:振荡电路向外界辐射能量的本领,与振荡频率密切相关.频率越高,发射电磁波的本领越大.第二,振荡电路的电场和磁场必须分散到尽可能大的空间,这样才能有效地把能量辐射出去.用于放电路可以有效地把电磁波发射出去.(3)无线电波的发射①调制:在无线电应用技术中,首先将声音、图象等信息通过声电转换、光电转换等方式转为电信号,这种电信号频率很低,不能用来直接发射电磁波,把要传递的低频电信号“加”到高频电磁波上,使电磁波随各种信号而改变叫调制.②调幅和调频:使高频振荡的振幅随信号的强弱而改变叫做调幅,使高频振荡的频率随信号的强弱而改变叫做调频.学法一得无线电广播中的低频信号波由于频率较低,能量小,传播距离小,只能加载到高频波上才能发射出去,这一过程就像卫星只能通过运载火箭才能达到预定轨道一样.③无线电波的发射:由振荡器(常用LC振荡电路)产生高频振荡电流,用调制器将需传送的电信号调制到振荡电流上,再耦合到一个开放电路中激发出无线电波,向四周发射出去. 深化升华一般电台的中波、中短波、短波广播以及电视中的图象信号,都采用调幅波;电台的调频广播和电视中的伴音信号,都采用调频波.深化升华电磁波的发射过程,如图14-3-1所示.图14-3-12.无线电波的接收(1)电谐振:当接收电路的固有频率跟接收到的电磁波的频率相同时,接收电路中产生的振荡电流最强,这种现象叫做电谐振.(2)调谐:调谐电路的固有频率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连续改变,将调谐电路的频率调节到与需要接收的某个频率的电磁波相同,即使接收电路产生电谐振的过程叫做调谐.联想发散收音机周围各种电磁波都有,将我们需要的电磁波在接收天线中激起的感应电流最强,这就需要调谐.调谐时使收音机的振荡频率和某电台的频率一致,此时发生共振,产生的感应电流最强,即可选出相应的电台.(3)检波:从接收到的高频振荡电流中分离出所携带的信号的过程叫做检波.要点提示检波是调制的逆过程,也叫解调.(4)无线电波的接收:天线接收到的所有的电磁波,经调谐选择出所需要的电磁波,再经检波取出携带的信号,放大后再还原成声音或图象的过程.深化升华无线电的接收过程:如图14-3-2所示.图14-3-2二、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1.电磁波与信息的传递电磁波可以通过电缆、光缆进行有线传输,也可以实现无线传输,电磁波的频率越高,在相同时间内传递的信息量越大.2.电视电视系统主要由摄像机和接收机组成.把图象各个部位分成一系列小点,称为像素,每幅图象至少要有几十万个像素,摄像机将画面上各个部分的光点,根据明暗情况逐点逐行逐帧地变为强弱不同的信号电流,随电磁波发射出去.电视机接收到电磁波后,经调谐、检波得到电信号,按原来的次序在显像管的荧光屏上汇成图象.深化升华在电视发射端,由摄像管摄取景物并将景物反射的光转换为电信号.在电视接收端,由电视接收机的显像管把电信号还原成景物的像.摄像机在一秒钟内要传送25张画面,电视接收机也以相同的速率在荧光屏上显现这些画面.由于画面更换迅速和视觉暂留,我们感觉到的便是活动景象.电视接收机的天线接收到的电磁波除了载有图象信号外,还有伴音信号.伴音信号经检波取出后,送到扬声器,扬声器便伴随电视屏幕上的景象发出声音来. 中国电视广播标准采用每秒钟传送25帧画面,每帧由625条线组成.3.雷达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来测定物体位置的无线电设备,一般由天线系统、发射装置、接收装置、输出装置(显示器)、电源、用于控制雷达工作和处理信号的计算机以及防干扰设备等构成.深化升华(1)雷达既是无线电波的发射端,又是无线电波的接收端;(2)雷达使用的无线电波是直线性好、反射性能强的微波波段;(3)雷达发射的是不连续的无线电波,即脉冲,每次发射时间约为百万分之一秒,两次发射的时间间隔约为万分之一秒;(4)障碍物的距离等情况都由显示器直接显示出来.4.移动电话移动电话系统是城市电话网的一部分,每一部移动电话都是一个无线电台,它将用户的声音转变为高频电信号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相当于一台收音机,捕捉空中的电磁波,使用户接收到通话对方送来的信息,移动电话的体积小,发射功率不大;它的天线也很简单,灵敏度不高,它与其他用户的通话要靠基地台转接.深化升华 移动电话机又称为手机.每个手机都是一个小电磁波发射台,它将用户的声音或数字信息转变为高频信号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相当于一个收音机,捕捉空中的电磁波,使用户接收到通话对方送来的信息.移动通信系统是一个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综合通信系统.以甲市移动用户A 与乙市移动用户B 进行移动通信为例,其信号流程图如图14-3-3所示:图14-3-35.因特网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互联网——因特网的飞速发展,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听音乐、看电影、聊天、购物,可以通过互联网查阅各种资料,进行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甚至可以为身处世界各地的人召开电视会议,数以亿计的人们通过因特网联系起来,通过资源共享和最有效的全球合作,推动人类社会更快向前发展. 典题·热题知识点一 无线电波的发射例1用一平行板电容器和一个线圈组成LC 振荡电路,要增大发射电磁波的波长,可采用的做法是( )A.增大电容器两极板间的距离B.减小电容器两极板间的距离C.减小电容器两极板正对面积D.在电容器两极板间加入电介质解析:由λ=c/f 知,要增大发射电磁波的波长,必须减小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f=LCπ21可知,要减小f ,就必须增大电容器的电容C 或电感L ,由C=kd S πε4,可判断B 、D 两选项操作满足要求.答案:BD巧解提示 熟记f=LC π21和C=kdS πε4是分析问题的基础. 例2在LC 振荡电路中,如果C=100 pF ,要发出波长为30 m 的无线电波,应用多大电感的线圈?解析:本题考查应用LC 振荡电路的周期公式以及电磁波的速度、周期、波长关系进行分析、计算的能力.答案:由公式T=2πLC 和v=λ/T得L=λ2/4π2v 2C式中v=3.0×108 m/s,C=100×10-12 F L=12-282210100)10(33.14430⨯⨯⨯⨯ H=2.5 μH. 方法归纳 LC 振荡电路是最简单的电磁振荡电路,在多种计算中广泛应用,须熟记. 知识点二 无线电波的接收例3调谐电路的可变电容器的动片从完全旋入到完全旋出仍接收不到较高频率电台发出的电信号,要收到电信号,应( )A.增大调谐电路中线圈的匝数B.加大电源电压C.减小调谐电路中线圈的匝数D.将线圈中的铁芯取走解析:当调谐电路的固有频率等于电台发出信号的频率时,发生电谐振才能收听到电台信号,由题意知收不到电信号的原因是调谐电路固有频率低,由f=LC π21,可知在C 无法调节前提下,可减小电感L ,即可通过C 、D 两选项的操作升高f.答案:CD知识点三 电磁波的传播例4关于电磁波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磁波频率越高,越易沿地面传播B.电磁波频率越高,越易直线传播C.电磁波在各种介质中传播波长恒定D.只要有三颗同步卫星在赤道上空传递微波,就可把信号传遍全世界解析:由c=λf 可判定:电磁波频率越高,波长越短,衍射性越差,不宜沿地面传播,而跟光的传播相似,沿直线传播,故B 选项对A 选项错;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频率不变,而传播速度改变,由v=λf 可判断波长改变,C 选项错;由于同步卫星相对地面静止在赤道上空3 600 km 高的地方,用它作微波中继站,只要有三颗,就能覆盖全球,D 选项正确. 答案:BD方法归纳 记住波长越长衍射能力越强,波在各种介质中传播时频率不变,传播速度公式v=λf 是解题关键.知识点四 雷达例5一个雷达向远处发射无线电波,每次发射的时间为1 μs,两次发射的时间间隔为100 μs,在指示器的荧光屏上现出的尖形波如图14-3-4所示,已知图中刻度ab=bc ,则障碍物与雷达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4-3-4解析:图中a 和c 处的尖形波是雷达向目标发射无线电波时出现的,b 处的尖形波是雷达收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时出现的,由ab=bc ,可知无线电波发射到返回所用时间为50 μs.设雷达离障碍物的距离为s ,无线电波来回时间为t ,波速为c ,由2s=ct 得s=2ct =21050103.0-68⨯⨯⨯ m=7.5×103 m. 答案:7.5×103 m方法归纳 在荧光屏上根据波幅很容易区分发射波和反射波,根据两个尖形波距离,可直接从荧光屏上的刻度读出障碍物的距离.知识点五 电磁污染例6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电磁波的应用也是这样.它在使人类的生活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也存在副作用——电磁污染.频率超过0.1 MHz 的电磁波的强度足够大时就会对人体构成威胁.按照有关规定,人体所受到的电磁辐射强度(即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电磁波的能量)不得超过某一规定值I e .已知某无线通信设备发射电磁波的功率为P ,设该通信设备向四面八方均匀地发射电磁波,且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无能量损失.由数学知识可知,球面的面积S=4πr 2(式中r 为球半径),球半径与球面总是垂直的.根据上述资料,可估算出人体到该通信设备发射电磁波处的安全距离至少应为,这时人体所受到的电磁辐射强度才不会超过规定值.解析:由题给信息知发射的电磁波都分布在以天线为中心的球面上,即:24rp π≤I e , 则:r≥eI p π4. 答案:r≥e I p π4 方法归纳 解决本题时需构建物理模型,电磁波发射出去后,电磁波所有的能量都均匀分布在以天线为中心的球面上,就像太阳发出的光都均匀分布在以太阳为中心的球面上一样. 问题·探究误区陷阱探究问题 很多同学认为调谐也叫电谐振,这种说法对吗?探究过程:当接收电路的固有频率跟接收到的电磁波的频率相同时,接收电路中产生的振荡电流最强的现象叫电谐振,而接收电路中产生电谐振的过程,叫调谐,由定义可知:一个是物理现象,一个是过程操作,两者是不同的.探究结论:调谐和电谐振不是一回事.实验论证探究问题 用实验探究电谐振.探究过程:实验原理:发射电磁波的装置,看另一个能否接收到电磁波.实验器材:发射电路:莱顿瓶、由金属球和金属框组成的发射装置.接收电路:莱顿瓶、金属球、金属横杆、带鳄鱼夹的氖管.实验过程:(1)按图14-3-5(a )连接好发射电路.(2)按图14-3-5(b )连接好接收电路.图14-3-5 电谐振实验电路图(3)调节发射电路上的两金属间隙为4—8 mm,调节接收电路上的两金属球,使之相接触,把两电路平等靠近(图14-3-6).图14-3-16(4)调整鳄鱼夹的位置,使接收电路和发射电路上的矩形框一样大,闭合高压电源上的开关,你看到了什么现象?(5)将鳄鱼夹夹在横杆的不同位置,闭合高压电源上的开关,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探究结论:实验表明在接收电路中能够接收到电磁波.。
2020高中物理 第十四章 电磁波 第3节、第4节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学案
第3节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第4节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1.知道有效地发射电磁波的两个条件.2.了解调制、调幅、调频、调谐、解调、电谐振在电磁波发射、接收过程中的作用。
3.了解电磁波在信息传递中的应用,初步了解电视、雷达、移动电话的应用和原理,初步了解因特网的应用和作用.一、电磁波的发射1.要有效地发射电磁波,振荡电路必须具有两个特点:第一,要有错误!足够高的振荡频率,频率越高,发射电磁波的本领越大。
第二,应采用□,02开放电路,振荡电路的电场和磁场必须分散到足够大的空间。
2.开放电路:实际的开放电路,线圈的一端用导线与大地相连,错误!地线,线圈的另一端高高地架在空中,叫做错误!天线。
3.无线电技术:使电磁波随各种信号而改变的技术叫做错误!调制。
调制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调幅,使高频电磁波的□06振幅随信号的强弱而改变;另一种叫调频,错误!频率随信号的强弱而改变.二、电磁波的接收1.接收原理:电磁波能使错误!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所以导体可用错误!天线.2.电谐振:当接收电路的错误!固有频率跟接收到的电磁波的错误!频率相等时,接收电路里产生的振荡电流最强,这种现象叫做电谐振.3.调谐:使电路中产生□05电谐振的过程叫做调谐.4.解调:使声音或图像信号从接收到的错误!高频电流中还原出来,这个过程是调制的逆过程,叫做解调.5.无线电波:波长大于错误!1 mm(频率低于300 GHz)的电磁波称做无线电波。
并按波长分成若干个波段,像长波、中波、短波、微波等。
每个段所用的设备和技术不同,因此有不同的用途.三、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1.电视:能传递活动的图像.在电视的发射端,把景物的光信号转换错误!电信号的过程叫摄像.在电视接收端,将电信号还原成图像的过程由电视机的错误!显像管完成,电视的应用很广泛,发展也很快。
2.雷达:雷达是用无线电波来测定物体位置的设备,利用的是电磁波遇到障碍物发生错误!反射的性质,波长越短,传播的直线性越好.3.移动电话(1)功能每一部移动电话都是一个错误!无线电台,它将用户的声音转变为高频电信号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相当于一台□05收音机,捕捉空中的错误!电磁波使用户接收到通话对方送来的信息。
高中物理 第十四章 电磁波(第2课时)电磁波的发射和接
第2课时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电磁波谱研究学考·把握考情]知识内容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考试要求加试b 教学要求1.知道有效发射无线电波的两个条件2.知道调制、调谐、解调的含义3.了解调幅和调频的主要区别说明1.不要求掌握不同波段无线电波的传播特点2.不要求掌握调谐、解调的方法与相关计算知识内容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考试要求加试c 教学要求1.知道电磁波在现代信息传输中的作用2.知道电磁波频率越高,相同时间传递的信息量越大3.了解电视信号、移动电话信号的传输过程4.知道雷达测定物体位置的工作原理说明1.不要求知道摄像管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细节2.不要求知道电视、雷达、移动电话、因特网的技术细节3.不要求知道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区别知识内容电磁波谱考试要求加试a 教学要求1.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2.知道可见光的颜色由频率决定3.知道电磁波具有能量4.知道各种电磁波在电磁波谱中的排列顺序、特点及应用5.了解太阳辐射,体会自然的奥妙知识点一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基础梳理]1.电磁波的发射(1)要有效地发射电磁波,振荡电路必须具有如下特点:第一,要有足够高的振荡频率,频率越高,发射电磁波的本领越大。
第二,振荡电路的电场和磁场必须分散到尽可能大的空间,这样才能有效地把能量辐射出去。
(2)调制①定义:在电磁波发射技术中,使电磁波随各种信号而改变的技术。
②分类⎩⎪⎨⎪⎧ 调幅AM :使高频电磁波的振幅随信号的强弱而变的调制技术调频FM :使高频电磁波的频率随信号的强弱而变的调制技术2.电磁波的接收(1)原理: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导体,会使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因此,空中的导体可以用来接收电磁波。
(2)电谐振与调谐①电谐振:当接收电路的固有频率跟收到的电磁波的频率相同时,接收电路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最强,这个现象叫做电谐振。
②调谐:使接收电路产生电谐振的过程。
(3)解调:使声音或图像信号从高频电流中还原出来的过程,它是调制的逆过程。
高中物理第十四章电磁波345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电磁波谱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
二、非选择题 8.某地的雷达站正在跟踪一架向雷达站匀速飞来的飞机.设某一 时刻从雷达站发出电磁波后到再接收到反射波历时 200 μs,经 4 s 后又 发出一个电磁波,雷达站从发出电磁波到再接收到反射波历时 186 μs, 则该飞机的飞行速度多大?
答案:525 m/s
解析:由电磁波发射到接收到反射波历时 200 μs,可算出此时飞机 距雷达站的距离为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你们休息一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久坐对身体
课堂基检础测训作练业
一、单选题
1.雷达在搜寻目标时,接收到回波所用时间为 1.2×10-4s,则此
目标距雷达( C )
A.36 km
B.72 km
C.18 km
D.9 km
解析:s=c·12t=3×105×12×1.2×10-4km=18 km,故 C 正确.
时使用了电磁波接收和发射技术的电器是( D )
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微波炉
B.收音机
C.电视机
D.手机
解析:微波炉、收音机、电视机、手机等都要利用电磁波传递信 息,但同时使用了电磁波接收和发射技术的电器只有手机,故 D 正确, A、B、C 错误.
3.关于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为了将信号发送出去,先要进行解调 B.为了从各个电台发出的电磁波中将需要的选出来,就要进行解 调 C.为了从高频电流中取出声音信号,就要进行调频 D.由开放电路可以有效地把电磁波发射出去
二、多选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 A.只有物体温度较高时,才能向外辐射红外线 B.紫外线有显著的化学作用 C.可见光比红外线容易发生衍射现象 D.X 射线穿透力较强,可用来进行人体透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4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疱丁巧解牛知识·巧学一、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1.无线电波的发射(1)无线电波及波段划分无线电技术中把波长大于1 mm (频率低于300 GHz )的电磁波称为无线电波.并按波长(频率)把无线电波分为若干波段.不同波段的无线电波的传播特点不一样,发射、接收所(2)发射电磁波的振荡电路的特点第一,要有足够高的振荡频率,理论研究证明:振荡电路向外界辐射能量的本领,与振荡频率密切相关.频率越高,发射电磁波的本领越大.第二,振荡电路的电场和磁场必须分散到尽可能大的空间,这样才能有效地把能量辐射出去.用于放电路可以有效地把电磁波发射出去.(3)无线电波的发射①调制:在无线电应用技术中,首先将声音、图象等信息通过声电转换、光电转换等方式转为电信号,这种电信号频率很低,不能用来直接发射电磁波,把要传递的低频电信号“加”到高频电磁波上,使电磁波随各种信号而改变叫调制.②调幅和调频:使高频振荡的振幅随信号的强弱而改变叫做调幅,使高频振荡的频率随信号的强弱而改变叫做调频.学法一得 无线电广播中的低频信号波由于频率较低,能量小,传播距离小,只能加载到高频波上才能发射出去,这一过程就像卫星只能通过运载火箭才能达到预定轨道一样. ③无线电波的发射:由振荡器(常用LC 振荡电路)产生高频振荡电流,用调制器将需传送的电信号调制到振荡电流上,再耦合到一个开放电路中激发出无线电波,向四周发射出去. 深化升华 一般电台的中波、中短波、短波广播以及电视中的图象信号,都采用调幅波;电台的调频广播和电视中的伴音信号,都采用调频波.深化升华 电磁波的发射过程,如图14-3-1所示.图14-3-12.无线电波的接收(1)电谐振:当接收电路的固有频率跟接收到的电磁波的频率相同时,接收电路中产生的振荡电流最强,这种现象叫做电谐振.(2)调谐:调谐电路的固有频率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连续改变,将调谐电路的频率调节到与需要接收的某个频率的电磁波相同,即使接收电路产生电谐振的过程叫做调谐.联想发散收音机周围各种电磁波都有,将我们需要的电磁波在接收天线中激起的感应电流最强,这就需要调谐.调谐时使收音机的振荡频率和某电台的频率一致,此时发生共振,产生的感应电流最强,即可选出相应的电台.(3)检波:从接收到的高频振荡电流中分离出所携带的信号的过程叫做检波.要点提示检波是调制的逆过程,也叫解调.(4)无线电波的接收:天线接收到的所有的电磁波,经调谐选择出所需要的电磁波,再经检波取出携带的信号,放大后再还原成声音或图象的过程.深化升华无线电的接收过程:如图14-3-2所示.图14-3-2二、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1.电磁波与信息的传递电磁波可以通过电缆、光缆进行有线传输,也可以实现无线传输,电磁波的频率越高,在相同时间内传递的信息量越大.2.电视电视系统主要由摄像机和接收机组成.把图象各个部位分成一系列小点,称为像素,每幅图象至少要有几十万个像素,摄像机将画面上各个部分的光点,根据明暗情况逐点逐行逐帧地变为强弱不同的信号电流,随电磁波发射出去.电视机接收到电磁波后,经调谐、检波得到电信号,按原来的次序在显像管的荧光屏上汇成图象.深化升华在电视发射端,由摄像管摄取景物并将景物反射的光转换为电信号.在电视接收端,由电视接收机的显像管把电信号还原成景物的像.摄像机在一秒钟内要传送25张画面,电视接收机也以相同的速率在荧光屏上显现这些画面.由于画面更换迅速和视觉暂留,我们感觉到的便是活动景象.电视接收机的天线接收到的电磁波除了载有图象信号外,还有伴音信号.伴音信号经检波取出后,送到扬声器,扬声器便伴随电视屏幕上的景象发出声音来. 中国电视广播标准采用每秒钟传送25帧画面,每帧由625条线组成.3.雷达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来测定物体位置的无线电设备,一般由天线系统、发射装置、接收装置、输出装置(显示器)、电源、用于控制雷达工作和处理信号的计算机以及防干扰设备等构成.深化升华(1)雷达既是无线电波的发射端,又是无线电波的接收端;(2)雷达使用的无线电波是直线性好、反射性能强的微波波段;(3)雷达发射的是不连续的无线电波,即脉冲,每次发射时间约为百万分之一秒,两次发射的时间间隔约为万分之一秒;(4)障碍物的距离等情况都由显示器直接显示出来.4.移动电话移动电话系统是城市电话网的一部分,每一部移动电话都是一个无线电台,它将用户的声音转变为高频电信号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相当于一台收音机,捕捉空中的电磁波,使用户接收到通话对方送来的信息,移动电话的体积小,发射功率不大;它的天线也很简单,灵敏度不高,它与其他用户的通话要靠基地台转接.深化升华 移动电话机又称为手机.每个手机都是一个小电磁波发射台,它将用户的声音或数字信息转变为高频信号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相当于一个收音机,捕捉空中的电磁波,使用户接收到通话对方送来的信息.移动通信系统是一个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综合通信系统.以甲市移动用户A 与乙市移动用户B 进行移动通信为例,其信号流程图如图14-3-3所示:图14-3-35.因特网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互联网——因特网的飞速发展,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听音乐、看电影、聊天、购物,可以通过互联网查阅各种资料,进行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甚至可以为身处世界各地的人召开电视会议,数以亿计的人们通过因特网联系起来,通过资源共享和最有效的全球合作,推动人类社会更快向前发展. 典题·热题知识点一 无线电波的发射例1用一平行板电容器和一个线圈组成LC 振荡电路,要增大发射电磁波的波长,可采用的做法是( )A.增大电容器两极板间的距离B.减小电容器两极板间的距离C.减小电容器两极板正对面积D.在电容器两极板间加入电介质解析:由λ=c/f 知,要增大发射电磁波的波长,必须减小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f=LCπ21可知,要减小f ,就必须增大电容器的电容C 或电感L ,由C=kd S πε4,可判断B 、D 两选项操作满足要求.答案:BD巧解提示 熟记f=LC π21和C=kdS πε4是分析问题的基础. 例2在LC 振荡电路中,如果C=100 pF ,要发出波长为30 m 的无线电波,应用多大电感的线圈?解析:本题考查应用LC 振荡电路的周期公式以及电磁波的速度、周期、波长关系进行分析、计算的能力.答案:由公式T=2πLC 和v=λ/T得L=λ2/4π2v 2C式中v=3.0×108 m/s,C=100×10-12 F L=12-282210100)10(33.14430⨯⨯⨯⨯ H=2.5 μH. 方法归纳 LC 振荡电路是最简单的电磁振荡电路,在多种计算中广泛应用,须熟记. 知识点二 无线电波的接收例3调谐电路的可变电容器的动片从完全旋入到完全旋出仍接收不到较高频率电台发出的电信号,要收到电信号,应( )A.增大调谐电路中线圈的匝数B.加大电源电压C.减小调谐电路中线圈的匝数D.将线圈中的铁芯取走解析:当调谐电路的固有频率等于电台发出信号的频率时,发生电谐振才能收听到电台信号,由题意知收不到电信号的原因是调谐电路固有频率低,由f=LC π21,可知在C 无法调节前提下,可减小电感L ,即可通过C 、D 两选项的操作升高f.答案:CD知识点三 电磁波的传播例4关于电磁波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磁波频率越高,越易沿地面传播B.电磁波频率越高,越易直线传播C.电磁波在各种介质中传播波长恒定D.只要有三颗同步卫星在赤道上空传递微波,就可把信号传遍全世界解析:由c=λf 可判定:电磁波频率越高,波长越短,衍射性越差,不宜沿地面传播,而跟光的传播相似,沿直线传播,故B 选项对A 选项错;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频率不变,而传播速度改变,由v=λf 可判断波长改变,C 选项错;由于同步卫星相对地面静止在赤道上空3 600 km 高的地方,用它作微波中继站,只要有三颗,就能覆盖全球,D 选项正确. 答案:BD方法归纳 记住波长越长衍射能力越强,波在各种介质中传播时频率不变,传播速度公式v=λf 是解题关键.知识点四 雷达例5一个雷达向远处发射无线电波,每次发射的时间为1 μs ,两次发射的时间间隔为100 μs ,在指示器的荧光屏上现出的尖形波如图14-3-4所示,已知图中刻度ab=bc ,则障碍物与雷达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4-3-4解析:图中a 和c 处的尖形波是雷达向目标发射无线电波时出现的,b 处的尖形波是雷达收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时出现的,由ab=bc ,可知无线电波发射到返回所用时间为50 μs.设雷达离障碍物的距离为s ,无线电波来回时间为t ,波速为c ,由2s=ct 得s=2ct =21050103.0-68⨯⨯⨯ m=7.5×103 m. 答案:7.5×103 m方法归纳 在荧光屏上根据波幅很容易区分发射波和反射波,根据两个尖形波距离,可直接从荧光屏上的刻度读出障碍物的距离.知识点五 电磁污染例6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电磁波的应用也是这样.它在使人类的生活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也存在副作用——电磁污染.频率超过0.1 MHz 的电磁波的强度足够大时就会对人体构成威胁.按照有关规定,人体所受到的电磁辐射强度(即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电磁波的能量)不得超过某一规定值I e .已知某无线通信设备发射电磁波的功率为P ,设该通信设备向四面八方均匀地发射电磁波,且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无能量损失.由数学知识可知,球面的面积S=4πr 2(式中r 为球半径),球半径与球面总是垂直的.根据上述资料,可估算出人体到该通信设备发射电磁波处的安全距离至少应为,这时人体所受到的电磁辐射强度才不会超过规定值.解析:由题给信息知发射的电磁波都分布在以天线为中心的球面上,即:24rp π≤I e , 则:r≥eI p π4. 答案:r≥e I p π4 方法归纳 解决本题时需构建物理模型,电磁波发射出去后,电磁波所有的能量都均匀分布在以天线为中心的球面上,就像太阳发出的光都均匀分布在以太阳为中心的球面上一样. 问题·探究误区陷阱探究问题 很多同学认为调谐也叫电谐振,这种说法对吗?探究过程:当接收电路的固有频率跟接收到的电磁波的频率相同时,接收电路中产生的振荡电流最强的现象叫电谐振,而接收电路中产生电谐振的过程,叫调谐,由定义可知:一个是物理现象,一个是过程操作,两者是不同的.探究结论:调谐和电谐振不是一回事.实验论证探究问题 用实验探究电谐振.探究过程:实验原理:发射电磁波的装置,看另一个能否接收到电磁波.实验器材:发射电路:莱顿瓶、由金属球和金属框组成的发射装置.接收电路:莱顿瓶、金属球、金属横杆、带鳄鱼夹的氖管.实验过程:(1)按图14-3-5(a )连接好发射电路.(2)按图14-3-5(b )连接好接收电路.图14-3-5 电谐振实验电路图(3)调节发射电路上的两金属间隙为4—8 mm,调节接收电路上的两金属球,使之相接触,把两电路平等靠近(图14-3-6).图14-3-16(4)调整鳄鱼夹的位置,使接收电路和发射电路上的矩形框一样大,闭合高压电源上的开关,你看到了什么现象?(5)将鳄鱼夹夹在横杆的不同位置,闭合高压电源上的开关,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探究结论:实验表明在接收电路中能够接收到电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