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题4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4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考点 1 三国鼎立
1. (2010安徽2题)电视剧《三国》的热播引发了人们对曹操的关注。

下列与曹操有关的史实是()
①招贤纳士②官渡之战③赤壁之战④自立为帝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 ②③④
考点 2 人口南迁江南的开发
2. [2012安徽13(1)题2分](节选)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大特征。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东汉末年,为躲避战乱,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改正:
考点 3 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近7年未考)
1. (2017原创)“经过一年多的对峙,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

”材料评述的是()
A. 官渡之战
B. 巨鹿之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2. (2016株洲)我国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
A. 公元3世纪初期
B. 公元3世纪20年代
C. 公元2世纪初期
D. 公元2世纪20年代
3. (2017原创)据官方统计,公元313~450年之间北方南渡的人口即达90万人,占北方原有户口的1/7,实际规模应该远在官方统计之上。

当时出现北方人口大量南移高潮的主要原因是()
A. 南方气候优于北方
B. 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C. 北方统治者实行移民政策
D. 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的劳动力
4. (2016潍坊)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境况。

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
B. 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
C. 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
D. 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
5. (2017原创)右图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是()
A. 江南社会相对稳定
B. 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 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
6. (2017原创)自北魏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
A. 与汉族贵族联姻
B. 采用了汉族的官制
C. 学习汉族的礼法
D. 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了汉族姓氏
7. (2017原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封建国家分裂与民族大融合的时期。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官渡之战中,周瑜指挥孙刘联军打败曹军,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
定了基础。

改正:
【】(2)公元220年,曹操建立魏国,定都洛阳,统治黄河流域。

改正:
【】(3)东汉末年,匈奴、契丹、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纷纷内迁,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社会进步。

改正:
【】(4)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改正:
人教版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题4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试卷(含答案)
答案
1. A
2. (1)【√】。

(2分)
1. A
2. B
3. B
4. D
5. C
6. C【解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包括迁都洛阳;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北魏皇帝谥号前加孝字,是学习汉族礼法,以孝治国的表现。

7. (1)【×】;“官渡之战”改为“赤壁之战”。

(2)【×】;“曹操”改为“曹丕”。

(3)【×】;“契丹”改为“鲜卑”。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