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认“葫、芦、藤” 等 11 个生字,会写“棵、谢、想” 等8 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识字、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借助图片、多媒体等手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叶子和葫芦的关系。

教学难点
体会寓言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初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葫芦实物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 分钟)
出示葫芦实物或图片,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吗?” 引导学生说出“葫芦”,并板书课题。

提问:“看到葫芦,你们想知道关于葫芦的什么故事呢?”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2 分钟)
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学习生字
利用生字卡片,逐一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

如“葫、芦、藤、蚜、盯、邻” 等,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

讲解生字的字形和字义。

比如“藤” 字,可以结合图片,让学生观察葫芦藤的样子,理解“藤” 是一种植物的茎;“蚜” 字,可以告诉学生蚜虫是一种害虫。

学习生字的书写。

重点指导“谢、想、盯” 等字。

以“谢” 字为例,先让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左中右结构),然后教师在黑板上
的田字格中示范书写,边写边强调笔画顺序和书写要点,如“谢” 字中间的“身” 字一撇不能出头。

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书写,教师
巡视指导,及时纠正书写姿势和笔画错误。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8 分钟)
学习第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内容和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葫芦的生长
情况。

提问:“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长得怎么样?他的心情如何?” 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葫芦的句子“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
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 体会小
葫芦的可爱和种葫芦人高兴的心情。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爱
之情。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让学生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思考:后来葫芦发生了什么变化?
种葫芦的人是怎么做的?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葫芦变化的句子“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
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一个邻居看见了,对
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那个
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 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种葫芦人对蚜虫的不在意和他只关心葫芦的心态。

分角色朗读第二、三自然段,一名学生扮演种葫芦的人,一名学
生扮演邻居,其他学生当旁白,在朗读中感受不同角色的语气。

对于种葫芦人的话,要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邻居的话要读出着急的语气。

学习第四自然段
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提问:“最后小葫芦怎么样了?” 引导学生理解因为蚜虫越来越多,叶子都变黄了,小葫芦也都落了。

引导学生讨论:种葫芦的人为什么最后没有得到葫芦?让学生明白叶子和葫芦是相互联系的,叶子被蚜虫吃光了,葫芦就得不到营养,也就长不好了。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7 分钟)
总结全文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提问:“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学到了什么道理?” 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我们不能只看表面,要全面地看待问题。

拓展延伸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比如:鸟和树,因为鸟在树上筑巢;鱼和水,鱼离不开水等。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生字、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道理。

但在课堂上,可能还需要给予更多学生表达的机会,特别是在讨论环节,要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概念,如事物之间
的联系,可以结合更多生活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