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比较分析
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研究
![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63e075c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4b.png)
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研究一、概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推进,应用型本科教育在本科教育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会计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型很强的学科,其本科教育的地位和使命需要被重新审视。
传统的培养模式已无法适应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构建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会计本科培养新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教育教学组织样式和运行方式。
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和培养评价。
而应用型本科教育则是以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而协调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定位的高等教育。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社会各行业对知识面广、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高和职业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产生大量需求。
通过培养应用型人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显得非常迫切。
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会计本科教育必须做出相应的变革,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1. 研究背景:介绍当前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会计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传统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会计人才多元化、复合化、创新化的需求。
特别是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亟需转型以适应这一趋势。
目前,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往往理论知识较为扎实,但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相对不足。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会计工作的内容和方式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对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这些挑战,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也迎来了转型的机遇。
一方面,国家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鼓励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另一方面,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更加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4c2095671fe910ef02df87a.png)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分析用人单位对应用型高校教育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基于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设计,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方式,是教育学专业得到有效发展的重要保障。
标签: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学专业;人才需求;人才培养模式一、用人单位对应用型高校教育学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分析对于本科教育学专业毕业生而言,其中的绝大多数都会从事学校教师工作,他们需要到各地的中小学、幼儿园任教。
学校对教育人才的需求和能力的要求是教育学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重要参考依据。
教师行业具有其独特性,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需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知识储备,能够有效应对日常教学需要及教学拓展延伸的需要。
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还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具有高尚的情操。
作为现代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更需要具备与时俱进的开拓创新能力,具有自我学习与发展的能力,只有这样的教师才是称职的教师,才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教师,才是学校需要的发展型教师。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学专业要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专业教学效果,必须基于用人单位的要求,对人才培养目标、模式进行创新设计。
基于用人单位要求,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思路和模式,真正培养应用型的高素质教育学人才,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培养学生拥有丰富的知识和广博的视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等,只有针对用人单位需要进行人才培养,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应用型本科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1.依据市场需要准确定位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学人才培养目标要能够针对市场需要,积极为用人单位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
所培养的教育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要好,知识面要宽,综合能力要强,并且能够根据环境需要积极发展自己,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学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制订方面,要做好社会调研工作,在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做好相关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工作。
我国大学本科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我国大学本科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a26701c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5e.png)
我国大学本科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曹露娜
【期刊名称】《河北企业》
【年(卷),期】2015(000)012
【摘要】本文理清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对我国大学本科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找出我国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对的解决对策,同时加强学校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研究,制定一些符合现代学生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人才培养高质量模式的建立。
【总页数】1页(P206)
【作者】曹露娜
【作者单位】金华江滨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基于研究的学习"模式分析 [J], 李敏
2.机器人工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J], 李冰;王振力;计京鸿
3.机器人工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J], 李冰;王振力;计京鸿
4.以“产教融合”为内涵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J], 林铁军
5.临床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J], 李科;庄莉;李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路径探讨———以河北省某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路径探讨———以河北省某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ced05cc4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94.png)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路径探讨———以河北省某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摘要:本文以河北省某应用型本科院校为研究目标,对该院校的“双师型”教师人数、“双师型”资格的认定条件以及认定流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同时借鉴其它院校阐述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途径。
关键字:“双师型”、认定条件、认定流程、建设途径应用型本科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部公布2020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现有普通本科高校1270所。
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大部分源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升本或转设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积极开展应用型教育,培养面向地方,服务基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为了契合该办学目标,师资队伍建设是必经之路,而“双师型”是该建设之路的方向。
本文以河北省廊坊市某高等本科学校为目标,分析当前该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同时对今后的建设方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1“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分析为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努力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具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结合实际,该学校于2019年制定了《双师型教师认定管理办法》,具体如下:(1)认定机构、条件及流程为了保证认定过程及认定结果的合理、公正,学校成立了由分管人事工作的校领导为主任,人事处、教务处、科技处负责人以及二级教学单位专家为委员的双师型教师认定委员会,负责双师型教师认定的日常事务。
认定条件分为基本条件和附加条件。
其中基本条件要求认定申请者需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并能熟练主讲两门以上理论课程,附加条件要求申请者需具有相关的专业实践能力或者专业教学、科研能力。
认定流程包括申请者申请、初审、复审、终审及公示五个环节。
具体图1:图1“双师型”资格认定流程(2)“双师型”师资现状分析从2020年至今,该学校已经组织过三次双师型资格认定,认定人数共计813人,其中2020年认定558人,2021年认定135人,2022年认定47人,目前该学校具有双师型资格的教师数量已经达到80%。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问题分析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d456e1e14791711cc79175a.png)
An l ss o o l ms i a tc lTa e t ’ a y i f Pr b e n Pr c i a l n s
t. t g, i il cu et eo jciec n i o s n e g a u ts t ms le , r i n ln i whc many i ld h be t o dt n ,u d r r d a e he ev s tanig p a s,ec n h n v i
l 地 方 本 科 院 校 应 用 型 人 才 与 创 新 能 力
对 于 不 同层 次 的学 校 来 说 , 有 创 新 能 力 的 应 用 型 人 才 具
内涵 是 不 同 的 。地 方 本 科 院 具 有 创 新 能 力 的 应 用 型 人 才 是
才的特点是应用能力 强 , 练 掌握 所学 专业 的基本理 论 、 熟 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要从事第 一线 的 生产或 工作 , 有 良 主 具
Ke o d y W r s:l a nie ste oc lu v r ii s;pr c ia a e t i o to biiy c li a i a tc lt l n s; nn va i n a lt u tv t
具 有 刨 颟 能 力 的本 科 应 用 型 人 才 是 社 会 人 才 结 构 中 特
( Ta gs n Col ge, n ha l e Tan ha 63 0,Chi ) gs n 0 00 na
校企合作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问题分析
![校企合作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ad1ca62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32.png)
校企合作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问题分析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创新的迅猛发展,急需高素质且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高级人才。
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问题也逐渐引起了关注。
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问题受到更多的挑战和压力,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首先,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必须紧密结合企业需求,贴近市场需求。
毕竟,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最终要服务于企业,只有满足市场需要,才能与企业良性互动。
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在专业设置、实践教学、校企合作等方面与企业充分合作,确保教学内容和方法与企业实际需求相符合,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掌握技能,并培养适应市场的应用型人才。
其次,在校企合作中,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
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一般不仅仅看重申请人的职业技能,更注重其职业素养,包括工作态度、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
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建立完善的职业素养培养机制,将其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
最后,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加强教师的业界背景和实践经验。
学生的学习成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在校企合作中,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注意邀请有丰富企业实践经验、业界背景丰富的教师来授课,并充分利用企业雇主及其他专家进行专业素质培训。
这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行业状况、把握行业趋势,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国内外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
![国内外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70c14c7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d4.png)
国内外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加剧,高等教育在全球范围内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不同国家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本文将对国内外大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异同点和优缺点,并从中寻找对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借鉴意义。
在国内,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分为面向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培养和面向学术研究的基础学科培养。
应用型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教学、实习实训和创新创业。
基础学科培养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科研训练。
国内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在应用型与基础学科培养之间存在一定的偏颇。
应用型培养注重实践教学,但往往忽视了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基础学科培养注重理论知识和科研训练,但缺乏对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这导致了一些应届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面临适应不良的问题。
与国内相比,国外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许多国外大学提倡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更加灵活多样。
此外,许多国外大学还注重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海外交流项目或国际实习。
这种培养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社会和职场要求。
然而,国外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国外大学的学费通常较高,对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其次,一些国外大学注重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但缺乏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职业发展。
综合而言,国内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在应用型和基础学科培养之间存在偏颇,而国外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则注重综合素质和全球视野的培养。
两种模式各有优劣势,对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借鉴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国内大学可以借鉴国外大学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的灵活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其次,国内大学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职业导向的培养。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e396887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c2.png)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随着全球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的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其现状、优势、局限和发展趋势。
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已经引起了广泛的。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
然而,现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理论层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应用研究较少。
对于如何准确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仍需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对比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
针对我国高校现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收集数据,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效果进行深入了解。
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具有以下优势:适应市场需求: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强化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教学,通过校内外实践基地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促进产学研合作:通过与应用型企业、机构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创新,可以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然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也存在以下局限:师资力量不足:由于部分高校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实践教学资源有限:部分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足,导致学生无法充分锻炼实践能力。
完善师资培训体系:通过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通过加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投入,增加实践教学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现状、优势、局限和发展趋势,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bdc0a9d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4f.png)
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摘要】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专业现状、培养需求和现有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创新的对策研究方案。
我们认为,应该尝试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践环节和校企合作等方面入手,推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
本文探讨了具体的实施路径,并对相关对策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建议,希望能够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需求分析、问题分析、对策研究方案、实施路径、对策建议、研究展望、结论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创新创业能力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已经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了新时代,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经管类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更多的创新创业能力,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
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缺乏实践教学环节,师资力量不足等。
有必要对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如何改进现有的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2 研究意义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对于促进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创新创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
而经管类专业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中坚力量,其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将对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研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对策,能够有效提升经管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转型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调查
![转型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09220724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1e.png)
强调实践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 题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 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 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和培养方 案,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实 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强化实践 环节的比重和有效性。
调查结果分析
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部分学校过于强调就业率,忽略了培养学生 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
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存在理论课程过多、实践课程不足,或者实 践课程与理论课程脱节的现象。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部分学校实践教学环节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导致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足。
师资队伍有待加强
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教学水平,影响教 学质量和效果。
03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 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调 查
调查设计和方法
调查对象
0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其人才培养模式进
行深入调查。
调查内容
02
了解各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
方面的现状。
调查方法
03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文献资料分析等多种方法,确保调查结
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教师队伍素质不高
部分院校的教师队伍素质不高,缺乏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缺乏深入的企业调研
部分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缺乏深入的企业调研和市场需 求分析,导致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脱节。
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一些教师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创新精神。
02
转型背景下的地方应 用型本科院校概述
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f8e8839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55.png)
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目录一、内容概要 (1)二、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1. 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3)2. 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3)3.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5)4. 教师队伍建设滞后 (6)三、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8)1. 教育理念陈旧 (8)2. 育人模式单一 (9)3. 资源配置不均 (10)4. 社会认知偏差 (11)四、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13)1. 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 (14)2. 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动手能力 (15)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16)4. 改革育人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18)五、结论与展望 (19)一、内容概要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过于追求学科数量和规模,忽视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导致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影响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学方法陈旧: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师资队伍建设不足: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具有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应用型本科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不够紧密,缺乏有效的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使得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发挥所学专业的优势。
学生就业指导不足: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学生就业指导方面投入不足,缺乏针对市场需求的职业规划和就业培训,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人才培养定位不够清晰: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定位上缺乏行业特色和地域特色,未能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这导致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脱节,毕业生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课程设置与产业需求脱节: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课程设置往往滞后于产业发展,未能及时跟上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步伐。
高校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
![高校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https://img.taocdn.com/s3/m/8ee425da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31.png)
高校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应用型人才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说明高校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
首先,高校应根据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变化调整和完善课程设置。
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因此,课程设置应以实践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例如,在计算机专业中,可以设置项目实践课程,让学生通过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和实施,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还可以引入跨学科课程,让学生从不同的学科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其次,高校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实践能力,因此,教学方法应注重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
例如,在工程类专业中,可以引入案例教学,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和项目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习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最后,高校应加强实践环节,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平台。
应用型人才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磨炼和提高自己,因此,高校应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训机会。
例如,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和竞赛,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综上所述,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改进。
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才能培养出具备实际工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高校应根据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变化,调整和完善课程设置;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加强实践环节,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平台。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高校将能够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社会和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新建本科院校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研究——基于安徽“行知联盟”高校的比较分析
![新建本科院校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研究——基于安徽“行知联盟”高校的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b25748883d049649b665844.png)
2 0 1 3年 1 1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 o u r n l a o f C h i f e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特征、 技能要求 和就业导向进行 了定位 . 各高校基本都 提出
量评估体 系的要求 ,各普通本科高校在人才 培养 方案 中应 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新建本科 院校作为我 国应用型人才的
培养重镇 ,应用型人 才的培养需要在符合应 用型本科高校 办学要求 的人才培养方案指导下 , 依托学科 、 专业具体展开. 因此 ,在新 建本科院校应 用性 质明显 的文科专业—— 国际
培养方案的建议.
关键词 : 新 建本 科 院 校 ; 国 贸专 业 ; 人 才 培 养
中图分类号 : G 6 4 — 2 6 0 X( 2 0 1 3 ) 1 1 - 0 2 2 8 — 0 3 对表 1 列 出的部分“ 行知联盟 ” 高校 国贸专业人才 培养 方 案中“ 培养 目标 ” 的设定 进行总结和 归纳 : 绝 大部分 高校
1 “ 行 知联 盟 ” 高校 国贸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方案 比较 分 析
专业特色是一所高校与其他高校的区分或识别 ,区分 度或识别度越高 , 本 学校 的专业特 色就越 明显 , 培养 的人 才 就难被替代 , 也就越具有竞 争优 势. 我们将安 徽行知联盟 高 校 国贸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中关于专业 特色的表 述列 于表 2 , 发现 只有三所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 中明确提 出了本学 校的 国贸专业特色 , 而其他高校均没有明确 提及 , 有 的是分 散体 现在整体方案中. 仅对比这 三所高校的专业特色 , 除应用型 、 注重双语等共 同点外 , 宿州学院的专业特色更加具体化 , 明 确 指 出本校 国贸专业 培养 的人才 定位 于哪些 具体 就业 领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分析研究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分析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0323c45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3c.png)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分析研究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指在地方政府支持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同时具有一定科学研究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本科院校。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其未来发展的一些趋势和方向。
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现状1. 基本情况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一般由地方政府举办或者是以地方政府为主要支持者,以满足地方产业和社会需求为主要宗旨,主要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
随着近年来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数量不断增加,学科范围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目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2. 学科设置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科设置以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需求为主导,围绕地方产业和科技创新中心展开。
一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农业、林业、水利等农村经济相关学科的建设,而一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则注重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的学科建设。
这些学科设置既满足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创业空间。
3. 师资队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一般以地方经济和社会的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为中心。
大部分教师来自于地方相关产业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
在教学科研中,师资队伍积极融入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
4. 人才培养模式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一般采取校企合作、实习实训、项目开发等多种形式推动人才培养。
大部分学校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活动,鼓励学生在学生期间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社会资源。
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趋势1. 产学研合作的深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速推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将更加积极地对接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加强校企合作和产学研合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撑。
应用型人才与应用型创新人才比较分析
![应用型人才与应用型创新人才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531ec72f5335a8102d22036.png)
为新 的热 点问题 。那么 , 应用型人才与应用型创新人才有什 征 。他们都是 面向生产第一线 、 面向基层并 为社会 各行 各业 高校本科 教育改革应朝什么方 向发展 , 都必须进行理论上 的
厘清 。
一
、
应用型人才与应 用型创新 人才定位分析
挥、 实施 、 处理 、 协 调好专业 活动的各项 职能 , 善于解决 专业
新理论 、 新材料 、 新方法在各行各业 中的应用 , 解决现代化 生 活 动过 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与 困难 以及偶发事件 , 能够使行 产 过程 中的各种 难题 , 将现 代科学技 术转化 为生产力 , 将研 业或部 门的生产 任务 、 工作计划 、 营销策 略、 管理与服务 目标 究开 发的成果转化为产品 , 他们是现代科学技术 与生产技术 等得到实施与实现 。 其价值取向是 : 确保行业或部门能高速 、
有共 性也具有 差异性 , 是 目前社会都 迫切需要 的人才 , 应该 这两种人才还是有本质的区别 。应用型人 才的工作性质主要
是本科人才培养 的双重任务 。 的载体相同 , 都是本科 教育。尽管在应用型人才 与应用 型创
创新 型人 才的培养 , 把培养创新 型人才纳人未来教育改革发 职主要是培养技 能型人 才 , 属于低层次专业人才 。本科 教育
展 的重大战略 目标 。 培养高素质创 新型人才 就成 为今后高校
主要是培养应用 型人 才 , 是属于 中层次专业人才 。应用 型创
教学改革 的基本取 向, 是高校人才培养 的核心任务 。 因此 , 培 新人才是属 于应 用型人才中的特殊类型 , 它的培养 载体 仍然 养应 用型创新 人才就成 为高校本 科教育教 学改革新 的发展 是本科教育 。 其次 , 从人才性质 的本质特征看 , 无论是应用型
当前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当前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915ea53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9f.png)
当前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许永继,于迪(哈尔滨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80)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和依赖日益增长。
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力的竞争将取决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
分析当前我国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对本科院校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等问题做了理性思考,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这才能破解我国人才培养中的问题。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 (2012)12-0169-01收稿日期:2012-10-20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GBD1211032)作者简介:许永继(1983-),黑龙江大庆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行政管理;于迪(1980-),女,济南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科门类日益健全,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整体实力有显著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社会加大了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然而,由于人才培养模式不尽合理等条件的限制,高等教育为经济发展的潜在的能力还没有完全地释放出来。
温家宝总理指出:“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规划纲要》的“序言”部分也尖锐指出:“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
“两个不适应”直指教育存在的根本性问题。
“两个不适应”的实质是人才培养不适应,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不适应。
因此,要破解这个难题,就要深入思考我国现有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中切实加以解决,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比较分析
![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066fcd37f1922791688e88d.png)
2 0年 9 月 1 0
吉 林 工 商 学 院 学 报
J U NA FJL N B I ES N T C NOL GY C L E O R L O I USN S D E H I A O O L GE
Vo12 . o. .6N 5 S p. 01 e 2 0
【 作者简介] 叶松令( 90 )男 , 14 ., 吉林工商学院教授 , 研究方向: 高等教 育。
2 世纪初 , 国的高等 教育进 入 了大众 化 的发展 阶段 。从 精英化 阶段进 入大众 化 阶段 , 1 中 不仅 仅是数量 上的提升 , 而且还 必然要 求并导 致高 等教育 的多元 化发展 。 长期 以来 ,处在 精英 化阶段 的 中国本科层 次 以上 的高 等教育 沿袭 了以教师在 课堂 上 向学 生传授理 论知 识 为主 的教 育教 学模式 。这既 可归 因于早期 欧洲 大学 的影 响 ,又 折射着 中 国数 千年来 占主 流地位 的儒 家教
叶松 令
( 吉林工商学院 , 吉林 长春 10 6 ) 3 0 2
[ 摘要】 高等教 育大众化发展阶段 , 在 本科层 次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培养应用型人 才, 但我 国当前在本科层 次应用型人才
培养方面存在种种误 区。培 养应用型人 才绝非仅仅是教 学内容与教材的 变更 。 而是人 才培养模式与教育教学模 式的
要求 , 达到高等教育本科层次的学业标准 , 具有 良好的综合素质 ; 二是人才培养要符合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 定要 求 , 即所培养 的人才 是应用 型 的 , 有较强 的实践能 力 , 具 能够解 决实 际问题 。 ( ) 才培 养 目标 和规格 的差异 二 人 1 . 培养 目标 的具 体表述 和要求 有所不 同 本科应 用型 人才培养 目标 和规格 的具 体表述 , 因各 国语 言和文化 的差异 而有所不 同。例如 , 在英 国 , 工 程技 术人 员分三种 : 特许工 程师 、 技术 工程 师及 工程技 术人员 。美 国除 了通过工程 教育培养工 程师之外 , 从 2 0世纪 6 0年代 后期 开始创办 本科水 平 的技术 教育 , 应用 型本科 院校主要培养 “ 术工程师 ’ “ 技 或 技师 ’提供 , 证 书或学士 学位 。德 国应 用型本科 大学 主要 培养擅 长于解决 现场技术 问题 的 “ 梁式” 程师和善 于经 营管 桥 工 理的“ 运筹 型” 经济 师等应 用型人 才 。 2培 养 的具 体规格受 各 国高等教 育系统 内外 因素 的影响而 各有特点 . 例 如 ,美 国 的本 科应用 型人才 培养相对 注重通识 教育 。美 国高校大 都提供 丰富多样 的人 文和社会科 学 领域 的课程 , 文 和社会科 学的课 程学分要 求一般 高于其他 国家 , 人 以促进 学生 的全 面协调 教育 。突击实践 和 创新能 力 的培 养 , 日本应 用 型本科 院校培养 目标 中的显著 特点 。英 国应用 型大学培 养 目标受 ‘ 雅教 育” 是 博 传统的影响 , 不仅 围绕 学生职业发展 , 注重培养学生具有 宽厚 的知识基础 , 还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c83e0d68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73.png)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科技创新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这一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教学方法单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探讨并实践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背景中提到的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趋向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这一趋势。
通过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研究背景中提到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如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教学方法单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改革来解决。
通过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研究背景中提到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于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水平和声誉,为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在这个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如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也制约了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各级教育部门和相关高校纷纷开展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分析
![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ee3ff2b5901020207409c2f.png)
然 而 随 着 高 等 教 育 的 大 众 化 , 场 经 济 的 发 展 , 国 市 我
一
些 应 用 型 本 科 专 业 的 人 才 培 养 目标 定 位 偏 高 , 缺
乏 特 色 。 主 要 表 现 在 : 是 人 才 培 养 的 目标 定 位 不 一 切 实 际 , 些 应 用 型 本 科 专 业 仍 然 将 人 才 培 养 目标 一 定 位 于 以 往 高 等 教 育 精 英 化 时 代 的 “ 养 高 级 专 门 培
乏现 实 性和 针对性 。
收 稿 日期 : 0 9 0 - 0 修 稿 日期 : 0 9 0 —2 20 - 1 5 20 - 3 8
2 专 业 设 置 脱 离 地 方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需 要 .
基 金 项 目 : 江省 高 等 教 育 学会 研 究 项 目“ 用 型 本 科 人 才 浙 应
解决 的 问题 。
需 求 , 些 应 用 型 本 科 专 业 没 有 联 系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一
发展 现 状和 市 场经 济 发展 需 求 , 确 界 定 应 用 型本 准
1 人 才 培 养 目标 定 位 偏 高 , 乏 特 色 . 缺
科 专 业 的 人 才 培 养 目标 , 人 才 培 养 的 目 标 定 位 缺 使
摘 要 : 文 主要 论述 应 用型 本 科 专 业应 该 明 确 自身 的 目标 定位 , 重 人 才 培 养 的优 势 和 特 色; 革 专 业 设 置 , 宽 专 业 面 , 本 注 改 拓 增 强 学生 的 社 会 适 应 能 力 ; 新 课 程 体 系 , 高 人 才 培 养 的质 量 和 水 平 ; 强 实践 性 教 学 环 节 , 养 学 生 的 实践 能 力 , 更 提 加 培 以培 养 适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分析研究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分析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70bc520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6b.png)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分析研究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指位于各地方城市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其办学定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注重实践教学和职业能力培养。
近年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将对其发展进行分析研究。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受到政策支持的推动。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地方加大对这类院校的投入,提高办学质量。
各地方政府加大了资金投入,加强了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支持,通过提供财政资金、优惠税收政策等方式,帮助这些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推动其发展壮大。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多元发展模式也是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强调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为了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选拔录取学生时更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而不仅仅看重高考分数。
这些院校也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资源相对有限,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相对较弱,与一些985、211等高水平大学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由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科专业相对集中,缺少一些前沿学科和顶尖专业,导致学生在选择专业时相对有限。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水平相对较低,缺乏科研实力和科研成果的支撑。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政策支持、多元发展模式、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绩。
与之相比,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进一步加大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支持力度,提高其办学质量和水平,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和未来的重要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乎全部直接向社会。 在直接面向社会的毕业生当中,普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就 业渠道相对多元化,涉及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既有管理岗位,也有技工岗 位等;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渠道相对狭窄,主要面向企业,且多为一线技工 岗位等。 三、余论 准确理解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有助于准确定位高等教育,避免盲从精 英教育及其研究型大学, 进而实现本科教学与科研方向的准确定位。通过不同层 次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差异的厘清, 有助于不同院校尤其普通本科院校发展的准 确定位,实现高等教育的错位发展。 当然, 无论应用型人才培养还是研究型人才培养,除了停留于技术层面的探 讨之外,在我国尚需体制层面的突破,包括高校“去行政化” 、教育理念改革、 教材改革、 教学内容改革、 科研体制改革等在内的教育体制改革首当其冲! 否则, 姑且不论研究型人才培养,即便应用型人才培养也是大打折扣!
李昌庚(1971.11---) ,男,江苏省扬州市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南京晓庄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 经济法总论、国有财产暨国有企业法、民主宪政等。
高等教育就失去了存在价值。 而这恰是我国高校发展中经常忽视的问题。所谓的 研究型人才培养、 应用型人才培养仅是相对而言,是高校发展定位的侧重点不同 而已。重点本科院校侧重于研究型人才培养,也非盲从精英教育。从社会需要来 看,精英教育毕竟少数,也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像哈佛、剑桥等大学又有几所? 又何需太多?现实国情决定了国内高校更是如此。因此,重点本科院校也要考虑 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否则必将陷入理论研究的苍白及学生就业的尴尬。普通本 科院校侧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 并非否定科研,也要考虑学生科研及其理论创新 能力的培养,否则必将陷入低层次的知识重复,而与高职院校发生混同。只有高 职院校才是较为纯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发达国家高校对此表现明显。比如澳大 利亚所谓的应用型大学,科研水平均非常突出。 由此可见, 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并不排斥科研,教学与科研是大学发展 不可或缺的两条生命线。 普通本科院校只有在科研突出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晋升 于重点本科院校行列。 也正因为如此,笔者不赞同有些学者将普通本科院校称为 “教学型大学”的说法,只有应用型大学与研究型大学的相对说法。 然而,在我国虽无明文规定但却在行政指挥棒下所谓的一本、二本、三本高 校的背景下,似乎约定俗成地认为,一本院校以研究型人才培养为主,二本和三 本院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 这实际上变相剥夺了高校之间的公平竞争,使教 育资源(诸如经费投入、科研项目、生源质量和学术话语权等)在“行政指挥棒” 下发生扭曲,后起大学和民办高校在“夹缝中”生存,北大、清华等行政主导下 ③ 的“一流大学”却缺乏竞争压力, “倚老卖老” 、在“吃老本” 。 其实,重点本科 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仅是相对而言。任何高校在市场公平竞争的情况下,都有可 能在重点本科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之间发生变化, 因而在侧重于研究型人才培养 还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每个高校是否以研究型人才培养 还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 完全取决于高校自身市场竞争的结果,而非行政划 分的结果。 二、不同层次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差异 ④ 谈及应用型人才培养,许多学者提到“分流教学培养” 、 “校企合作” 、美 ⑤ 国的“合作教育” 、法国的“工读交替” 、 双师型教学队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 ⑥ 学模式等。 似乎这些仅是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手段。其 实不然,重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同样要求或多或少地具备上述培养手段, 仅是程度不同而已。 比如南京晓庄学院强调校企合作,难道南京大学就不需要校 企合作吗?而这恰是重点本科院校应予足够重视的问题。由此可见,仅仅谈及上 述培养手段, 不能厘清不同层次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差异,也容易模糊不同院 校的发展定位。 1、重点本科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差异 虽然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所有高校的基本目标之一, 但毕竟重点本科院校侧重 于研究型人才培养, 普通本科院校侧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因而两者之间在应用 型人才培养方面必然存在差异。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从人才培养侧重点来看,重点本科院校侧重于研究型人才培养,应用 型人才培养以研究型人才培养为基础,并融合其中。而普通本科院校则侧重于应 用型人才培养。 (2)从科研来看,重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以科研为基础,科研突出 基础性,并在此基础上,强调科研转化为社会生产力。而普通本科院校应用型人 才培养以应用为基础,科研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科研突出应用性。比如南
京晓庄学院的陶行知研究主要围绕小学教育等师范教育。 (3)从专业设置来看,重点本科院校强调专业设置的全面性,侧重基础专 业优势,其应用型人才培养也是以基础专业为主导,但不排斥应用型专业设置。 而普通本科院校并不强调专业设置的全面性, 而是寻求重点本科院校专业发展的 空隙,侧重于应用型专业设置,比如旅游管理、物流管理等,其应用型人才培养 也是以应用型专业为主导,但不排斥基础专业设置。 (4)从毕业生来看,重点本科院校是研究生生源和出国留学深造生源的主 要渠道,是以科研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为媒介,因而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间接性。 而普通本科院校主要输送直接面向社会的毕业生, 因而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直接 性。 (5)从服务地域来看,重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面向全国,而普 通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面向地方,往往具有地方特色。比如安庆师范学 院表演专业有黄梅戏表演方向等。 2、普通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差异 普通本科院校尤其地方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都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 都 是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主, 但毕竟两者之间是不同层次的院校,前者是本科层 次,后者是专科层次,因而两者之间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必然存在差异。有学 者提出, 培养以技能性为主的实用型人才是高职高专院校的任务,培养以开发性 ⑦ 为主的应用型人才是一般本科院校的任务。 笔者虽不赞同“实用型人才”表述, 其仍属于应用型人才范畴, 也无必要从文字表述上再加以细分,但至少说明普通 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差异,即前者强调开发性特征,有 一定的科研基础;后者强调技能性特征,并不要求科研基础。具体来说,主要包 括如下几个方面: (1)从人才培养规格来看,普通本科院校要求培养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应用 型人才,具有一定的开发能力、职业拓展能力和继续深造能力。而高职院校培养 的是纯粹技能性的应用型人才, 并无理论基础要求,仅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 求熟练地掌握相关技能。 (2)从专业设置来看,普通本科院校专业设置注重与重点本科院校的错位 发展,虽然考虑就业导向,虽然并不强调专业设置的全面性,但也要考虑专业设 置的关联性、 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以及作为本科院校的整体发展要求,应用型专业 设置是以一定的基础专业为基础。 因为本科院校的竞争并不完全以就业率为衡量 指标。 而高职院校竞争主要以就业率为衡量指标, 因而其专业设置完全贴近社会, 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需求,以应用型专业为主导,并不要求专业设置的关联 性与知识结构的完整性。 (3)从科研来看,普通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有一定的科研基础,也有 相应的科研要求。这不仅是本科教学、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本科院校竞争及其 发展的需要。而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并无科研基础,也无科研要求。这也是 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的重要区别之一。 (4)从教学内容来看,普通本科院校既要考虑就业导向和职业需求,也要 考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知识结构除了应用性知识外还要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和社 会思辨性知识。 而高职院校主要考虑就业导向和职业需求,并不要求知识体系的 完整性和理论素养等,突出应用性知识、经验、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5)从毕业生来看,普通本科院校虽然主要输送直接面向社会的毕业生, 但也一定程度地输送研究生生源和出国留学深造生源等。 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几
注释: ① 张日新、梁昱庆、汪令江、赖立、肖军.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成 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 ② 李云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 (3) 。 ③ 李昌庚.感悟近期中国之法治[J] .辽宁警专学报,2009, (5) 。 ④ 初建玮. 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07, (3) 。 ⑤ 陈海英.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才智,2008, (9) 。 ⑥ 左晓明、许兆美.地方工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中国成人教育,2010, (23) 。 ⑦ 张日新、梁昱庆、汪令江、赖立、肖军.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成 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
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比较分析
李昌庚
(南京晓庄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1) 内容摘要: 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当是所有高校发展的基本目标之一, 避免盲从精英 教育及研究型大学。每个高校是否以研究型人才培养还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 主,完全取决于高校自身市场竞争的结果,而非行政划分的结果。本科院校应用 型人才培养并不否定科研, 科研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应有的内容。厘清不同层次院 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差异,有助于不同院校发展的准确定位。 关键词: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科研;高职院校 关于本科院校要不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其与科研的关系,以及本科院校与高 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等问题,无论学界还是实务界均存在模糊认 识。 这也是困扰诸多高校发展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难题之一。笔者试就此 略陈管见。 一、如何正确认识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所谓应用型人才, 是相对于学术研究型人才而言的,是指将所学到的知识和 技能能够直接运用到社会实践中的一种专门人才。 虽然学界关于应用型人才定义 众说纷纭,但都大同小异,其实质并无多大区别。其实,这样的定义对于本科院 校和高职院校并无多大意义, 只有将其置于不同院校比较分析的具体语境中才体 现其价值。 许多学者普遍认为,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的任务,重 点本科院校主要培养研究型人才。比如有学者在上述概念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实 用型人才概念,并认为培养研究型人才主要是重点院校的任务,培养实用型人才 是高职高专类学校的任务,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则是一般本科院校的 ① 任务。 也有学者认为,一般的普通院校、高等成人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 ② 都属于应用型人才。 等等。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上述看法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若将其绝对化,则存在 认识误区。这种认识误区直接影响到许多本科院校发展。一方面,许多重点本科 院校科研,在缺乏应用目标指引下,常常陷入孤芳自赏式研究成果的务虚泥潭, 既难以有理论创新,也不能解决现实问题。即便本科毕业生,也缺乏应有的动手 能力,甚至都不如其他院校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许多普通本科院校尤其 地方本科院校在行政指挥棒下人为地划分为一本、二本、三本高校的背景下,缺 乏科研动力, 不仅阻断了本科院校应有的公平竞争,而且还导致这类院校培养的 学生既缺乏理论深度,也缺乏动手能力,甚至都不如高职院校学生的动手能力, 从而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怪圈。其中原因固然很多,但难免与高校发展定 位及对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认识误区存有关联。 笔者认为, 任何高校无论教学还是科研都应当围绕现实社会, 回应现实问题; 都要考虑学生的就业率, 所培养的学生都要直接或间接地回归社会,从事社会实 践。从此意义上讲,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当是所有高校发展的基本目标之一,否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