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特色学校工作制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建特色学校工作制度
创建特色学校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为了更好地开展“社会适应性教育”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使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日常化、制度化,特拟定以下工作制度。

一、成立创建“社会适应性教育”特色学校工作机构
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本校实际,立足长远,把社会适应性教育列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中。

为了推进社会适应性教育的深入开展,成立创建特色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各自在创建特色学校过程中的职责。

创建特色学校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由分管校长担任副组长,成员为分管教育教学的教导处工作人员。

创建特色学校工作由教导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有关创建“社会适应性教育”的工作。

二、定期召开会议制度
每月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研究和布置特色学校创建工作。

会议要认真总结上一阶段的工作情况,对照特色学校评估标准,查找差距,提出改进措施,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

三、学习培训制度
要使创建“社会适应性教育”特色学校成为全体师生的共同目标,需要全体师生对创建“社会适应性教育”特色学校的意义有深刻的认识,充分认识“社会适应性教育”的含义,明确特色学校的创建目标和“社会适应性教育”的内容和实施方法。

学习培训采取发放学习材料要求自学、进行讲座、座谈及召开会议等方式进行。

对学生的培训
主要通过晨会、板报、宣传橱窗、国旗下讲话及班队活动等阵地进行。

四、创建“社会适应性教育”特色学校活动制度
1、学校、家庭互动
学校开展“社会适应性教育”活动要依靠家长的支持,让学校的教育活动与家庭生活联系起来,学校要主动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得到家长的支持。

2、校本教研活动
要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研究创建“社会适应性教育”特色学校中还存在的问题,研究日常教学工作如何渗透“社会适应性教育”的理念。

3、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要与校本课程紧密结合,班队活动相结合,与创建“社会适应性教育”特色学校紧密结合,每学期开展一次生活自理展示活动。

五、学科教学渗透制度
社会适应性教育的内容涉及到许多学科领域,这就意味着不同的课程领域可以从各自的角度对社会适应性教育教育作出贡献;各课程各领域均可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达成社会适应性教育的目标。

1.课堂是开展或渗透社会适应性教育的主要途径,教师在备课中努力钻研教材,挖掘一切可渗透社会适应性教育的渗透点。

2.课程充分体现以生活为中心,教学内容主要依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目标,在个人、家庭、社区等的教育资源中选择、组织。

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帮助学生掌握从适应环境到解决生活问题的各方面知识,逐步达到最终的教育目标——能生存,会生活。

六、创建“社会适应性教育”特色学校评价激励制度
1、每学年对学生进行一次以社会适应为核心的评价。

2、在全校范围内评选“五星少年”“优秀学生家长”,把社会适应作为主要评定内容。

201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